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114622.3

文献号 : CN1021903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怀恩李家科黄池钧杜光斐

申请人 : 西安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主体,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口,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人工湿地主体包括多个湿地廊道,相邻两个湿地廊道彼此相通连接;每个湿地廊道内设置有挡板C和挡板D,挡板C和挡板D交替设置在多个依次连接的湿地廊道内;挡板C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D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C和挡板D将每个湿地廊道分隔成多个槽室,每个槽室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砾石层、基质层和沙层,沙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利用本发明系统处理过的雨(污)水,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权利要求 :

1.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主体,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口,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人工湿地主体包括多个湿地廊道(1),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彼此相通连接;每个湿地廊道(1)内设置有挡板C(4)和挡板D(5),挡板C(4)和挡板D(5)交替设置在多个依次连接的湿地廊道(1)内;挡板C(4)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D(5)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C(4)和挡板D(5)将每个湿地廊道(1)分隔成多个槽室,每个槽室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13)、砾石层(14)、基质层和沙层(15),沙层(15)上种植有湿地植物(6);所述基质层为沸石层(16)、高炉渣层(17)或粉煤灰层(18);所述基质层为沸石层(16)时,沙层(15)上种植的湿地植物(6)为芦苇和菖蒲;所述基质层为高炉渣层(17)时,沙层(15)上种植的湿地植物(6)为美人蕉;所述基质层为粉煤灰层(18)时,沙层(15)上种植的湿地植物(6)为芦苇和香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配水井(7)和出水井(8),配水井(7)位于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配水井(7)与人工湿地主体进水端之间通过挡板A(2)隔开,挡板A(2)上设置有多个小孔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口;出水井(8)位于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端,出水井(8)与人工湿地主体出水端之间通过挡板B(3)隔开,挡板B(3)上设置有多个小孔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湿地廊道(1)首尾相连呈“一”字形排列,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连接处的共用侧壁上设置有通水口(9);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整个呈“一”字形排列湿地廊道(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湿地廊道(1)并排组合在一起,第一个湿地廊道(1)的一端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最后一个湿地廊道(1)的一端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端;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通过通水口(9)相通,所述通水口(9)位于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连接处共用的侧壁上,并位于湿地廊道(1)的端部;整个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通水口(9)位于湿地廊道(1)的端部呈左右交替设置;第一个湿地廊道的进水口与通水口(9)分别位于第一个湿地廊道(1)的两端,最后一个湿地廊道(1)的出水口与通水口(9)分别位于最后一个湿地廊道(1)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原水进水管(11),原水进水管(11)的一端通原水,另一端位于顺延水流方向1/3处的湿地廊道(1)上部,该原水进水管(11)另一端端口下方的湿地廊道(1)槽室里设置有砾石布水层(20),砾石布水层(20)的高度与该槽室里填料的高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主体包括三个湿地廊道(1);设置有进水口的第一个湿地廊道(1)中的多个槽室内填充的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13)、砾石层(14)、沸石层(16)和沙层(15),沙层(15)上种植有湿地植物(6)为芦苇和菖蒲;位于中间的第二个湿地廊道(1)中的多个槽室内填充的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13)、砾石层(14)、高炉渣层(17)和沙层(15),沙层(15)上种植有湿地植物(6)为美人蕉;设置有出水口的第三个湿地廊道(1)中的多个槽室内填充的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13)、砾石层(14)、粉煤灰层(18)和沙层(15),沙层(15)上种植有湿地植物(6)为芦苇和香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个人工湿地主体的部分槽室填料中布置有多根通气管(10),通气管(10)上平均分布有多个小孔;通气管(10)的底端延伸至填料的底部,通气管(10)的顶端高于填料的上部;从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多个湿地廊道(1)里的设置的通气管(10)数量依次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卵石层(13)的厚度为10~20cm,砾石层(14)的厚度为15~25cm、基质层的厚度为15~25cm,沙层(15)的厚度为15~25 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湿地廊道(1)里的多个槽室中所填充的填料一致。

说明书 :

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雨(污)水的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湿地是根据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来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利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通过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人工湿地是一种具有建设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系统配置可塑性强,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氮、磷去除能力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并可美化环境的生态治污措施。
[0003] 根据不同的目的、内容、建造方法和地点等,雨(污)水人工湿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雨(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两类,其中潜流湿地又可分为水平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与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三种。目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居多。
[0004] 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高一般在100 cm以上,污废水从湿地表面垂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以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系统中。床体中一般填充有较细基质如砂等作为处理介质,基质中种植的植物大多为风车草、灯心草、芦苇和美人蕉等。
[0005] 水平流人工湿地因污(废)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而得名。它由一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床体高约60~80 cm,床体填充有较粗基质如砾石、碎石作为处理介质,并在基质中种植泌氧能力较强且有一定去污能力的大型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和菖蒲等。水在填料表面下渗流,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的生物膜及其他各种作用来处理污(废)水。
[0006] 垂直流与水平流组合的复合人工湿地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水平流人工湿地在前,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后的顺序串联起来;另一种是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前,水平流人工湿地在后的顺序串联起来。复合型人工湿地能同时拥有垂直流和水平流的优点。
[0007] 人工湿地技术虽有几十年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水平流人工湿地存在供氧条件不足的情况,它对CODCr、BOD5、SS及重金属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卫生条件也较好。但是,其处理氨氮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供氧条件不足,导致大部分污(废)水的硝化过程不能很好完成,即使有较强的反硝化能力,也不能独立完成污(废)水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处理过程,从而达到脱氮效果。而且,其除磷效果也较差,一般在30%~40%之间;(2)垂直流人工湿地比水平流人工湿地具有更好的供氧条件,因而其具有较强的硝化能力,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废)水,但其对SS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较差。同时,其除磷效果也不理想,一般在40%~50%之间;(3)将垂直流湿地系统和水平流湿地系统简单地进行前后串联的复合型人工湿地,虽然能同时发挥垂直流和水平流的优点,但是其占地面积大,缺乏经济性;(4)在人工湿地基质的配置方面,不同基质简单分层铺设对湿地系统净化作用影响的研究较多,在分层铺设基础上将不同功能基质前后串联对湿地系统净化作用影响的研究较少;(5)现行人工湿地广泛采用的基质如砂、砾石等对磷的吸附饱和寿命只有几年,需定期更换湿地填料。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水平潜流的基础上拥有局部垂直流功能的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人工湿地技术处理雨(污)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9]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主体,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口,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人工湿地主体包括多个湿地廊道,相邻两个湿地廊道彼此相通连接;每个湿地廊道内设置有挡板C和挡板D,挡板C和挡板D交替设置在多个依次连接的湿地廊道内;挡板C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D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C和挡板D将每个湿地廊道分隔成多个槽室,每个槽室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砾石层、基质层和沙层,沙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
[0010] 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配水井和出水井,配水井位于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配水井与人工湿地主体进水端之间通过挡板A隔开,挡板A上设置有多个小孔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口;出水井位于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端,出水井与人工湿地主体出水端之间通过挡板B隔开,挡板B上设置有多个小孔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口。
[0011] 其中,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湿地廊道首尾相连呈“一”字形排列,相邻两个湿地廊道连接处的共用侧壁上设置有通水口;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整个呈“一”字形排列湿地廊道的两端。
[0012] 其中,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湿地廊道并排组合在一起,第一个湿地廊道的一端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最后一个湿地廊道的一端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端;相邻两个湿地廊道通过通水口相通,通水口位于相邻两个湿地廊道连接处共用的侧壁上,并位于湿地廊道的端部;整个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通水口位于湿地廊道的端部呈左右交替设置;第一个湿地廊道的进水口与通水口分别位于第一个湿地廊道的两端,最后一个湿地廊道的出水口与通水口分别位于最后一个湿地廊道的两端。
[0013] 其特征还在于,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原水进水管,原水进水管的一端通原水,另一端位于顺延水流方向1/3处的湿地廊道上部,该原水进水管另一端端口下方的湿地廊道槽室里设置有砾石布水层,砾石布水层的高度与该槽室里填料的高度一致。
[0014] 其中,人工湿地主体包括三个湿地廊道;设置有进水口的第一个湿地廊道中的多个槽室内填充的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砾石层、沸石层和沙层,沙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为芦苇和菖蒲;位于中间的第二个湿地廊道中的多个槽室内填充的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砾石层、高炉渣层和沙层,沙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为美人蕉;设置有出水口的第三个湿地廊道中的多个槽室内填充的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砾石层、粉煤灰层和沙层,沙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为芦苇和香蒲。
[0015] 其特征进一步在于,整个人工湿地主体的部分槽室填料中布置有多根通气管,通气管上平均分布有多个小孔;通气管的底端延伸至填料的底部,通气管的顶端高于填料的上部;从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多个湿地廊道里的设置的通气管数量依次减少。
[0016] 其中,鹅卵石层的厚度为10~20cm,砾石层的厚度为15~25cm、基质层的厚度为15~25cm,沙层的厚度为15~25 cm,所述基质层为沸石层、高炉渣层或粉煤灰层。
[0017] 其中,基质层为沸石层时,沙层上种植的湿地植物为芦苇和菖蒲;基质层为高炉渣层时,沙层上种植的湿地植物为美人蕉;所述基质层为粉煤灰层时,沙层上种植的湿地植物为芦苇和香蒲。
[0018] 其中,同一个湿地廊道里的多个槽室中所填充的填料一致。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雨(污)水的处理效果好;经本发明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3-
系统处理后的雨水中的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TN、PO4 -P 、TP、重金属)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水标准;经本发明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尾水中的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TN、TP)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个湿地廊道的纵向剖面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二个湿地廊道的纵向剖面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三个湿地廊道的纵向剖面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挡板C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挡板D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湿地廊道,2.挡板A,3.挡板B,4.挡板C,5.挡板D,6.湿地植物,7.配水井,8.出水井,9.通水口,10.通气管,11.原水进水管,12.布水器,13.鹅卵石层,14.砾石层,15.沙层,16.沸石层,17.高炉渣层,18.粉煤灰层,19.放空管,20.砾石布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9] 实施例1
[0030]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主体、配水井7和出水井8;如图1所示,人工湿地主体包括三个并排组合在一起的湿地廊道1;配水井7位于第一个湿地廊道1的一端,配水井7与该湿地廊道1之间通过挡板A2隔开,挡板A2上平均分布有多个小孔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口,配水井7上还设置有布水器12;出水井8位于第三个湿地廊道1的一端,出水井8与该湿地廊道1之间通过挡板B3隔开,挡板B3上平均分布有多个小孔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口。三个湿地廊道1中,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连接处共用侧壁上设置有一个通水口9,三个湿地廊道1通过通水口9相通;第一个湿地廊道1的进水口与通水口9分别位于该湿地廊道1的两端,第三个湿地廊道1的出水口与通水口9分别位于该湿地廊道1的两端。整个人工湿地主体的两个通水口9位于湿地廊道1的端部呈左右设置。每个湿地廊道1内都设置有挡板C4和挡板D5,如图6所示,挡板C4上部设置有多个小孔,如图7所示,挡板D5下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C4和挡板D5将湿地廊道分隔成多个槽室,每个槽室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上种植有湿地植物6。
[0031] 如图2所示,与配水井7连接的第一个湿地廊道1槽室内的填料,从下往上依次是厚度为15 cm的鹅卵石层13、厚度为20 cm的砾石层14、厚度为20 cm的沸石层16和厚度为20 cm的沙层15,填料上种植的湿地植物6为芦苇和菖蒲。鹅卵石的粒径为50~100 mm,砾石的粒径为15~25 mm,沸石的粒径为5~10 mm,沙子的粒径为1~2 mm,该湿地廊道1的三个槽室内的填料一致。第一个湿地廊道1每个槽室的填料里分别设置有两排通气管10,每排为三根。设置数量较多的通气管10,保证第一个湿地廊道1中有充足的溶解氧,使第一个湿地廊道1处于好氧状态。
[0032] 如图3所示,位于中间的第二个湿地廊道1槽室内的填料,从下往上分别是厚度为15 cm的鹅卵石层13、厚度为20 cm的砾石层14、厚度为20 cm的高炉渣层17和厚度为20 cm的沙层15,填料上种植的湿地植物6为美人蕉。鹅卵石的粒径为50~100 mm,砾石的粒径为15~25 mm,高炉渣的粒径为5~10 mm,沙子的粒径为1~2 mm,该湿地廊道1的三个槽室内的填料一致。第二个湿地廊道1每个槽室的填料里分别设置有一排通气管10,每排为三根。相对于第一个湿地廊道,设置数量较少的通气管10,维持第二个湿地廊道1有一定的溶解氧,使第二个湿地廊道1基本处于缺氧状态。
[0033] 如图4所示,与出水井8连接的第三个湿地廊道1槽室内的填料,从下往上分别是厚度为15cm的鹅卵石层13、厚度为20cm的砾石层14、厚度为20cm的粉煤灰层18和厚度为20cm的沙层15,填料上种植的湿地植物6为芦苇和香蒲。鹅卵石的粒径为50~100 mm,砾石的粒径为15~25 mm,粉煤灰层的粒径为1~2 mm,沙子的粒径为1~2 mm,该湿地廊道1的三个槽室内的填料一致。最后一个湿地廊道1只有位于中间的槽室填料里设置有一排通气管10,每排为三根。相对于第二个湿地廊道,设置数量较少的通气管10,促使第三个湿地廊道1有较少的溶解氧,使第三个湿地廊道1基本处于厌氧状态。
[0034] 本实施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工作过程为:湿地调蓄池中的雨(污)水经布水器12进入配水井7中,配水井7中的待处理水经挡板A2上的小孔均匀往第一个湿地廊道1内配水,雨(污)水进入第一个湿地廊道1内的填料里,经过挡板C4上部的小孔和挡板D5下部的小孔,使水流在第一个湿地廊道1内的填料里呈波浪形流动,流至第一个湿地廊道1的末端,再通过位于第一个湿地廊道1与第二个湿地廊道1共用侧壁上的通水口9,流入第二个湿地廊道1内的填料里,在挡板C4和挡板D5的作用下,在第二个湿地廊道1内的填料里呈波浪形流动,流至第二个湿地廊道1的末端,并通过位于第二个湿地廊道1与第三个湿地廊道1共用侧壁上的通水口9流入第三个湿地廊道1的填料里,在挡板C4和挡板D5的作用下,在第三个湿地廊道1内的填料里呈波浪形流动,随后通过挡板B3上的小孔均匀地流出,流入出水井8里,最后经放空管19外排。湿地廊道1的底面内壁沿着水流方向呈倾斜设置,雨(污)水在三个湿地廊道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沿着水流方向,挡板C4和挡板D5在多个湿地廊道1里呈交替设置。
[0035] 实施例2
[0036] 如图5所示,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的要求,将配水井7和出水井8之间的三个湿地廊道1首尾相连呈“一”字形排列,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连接处共用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水口9,雨(污)水依次经过每个湿地廊道1,沿着水流方向,挡板C4和挡板D5在多个湿地廊道1里呈交替设置,在挡板C4和挡板D5的作用下,水流在每个湿地廊道1内的填料里呈波浪形流动,随后通过挡板B3上的小孔均匀地流出,流入出水井8里,最后经放空管19外排。雨(污)水在各个湿地廊道的流动方向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本实施例除过三个湿地廊道1的排列方式不同,其他都与实施例1相同。
[0037] 在处理过程中,为了给处理中的水补充碳源,本发明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还设置有原水进水管11,原水进水管11的一端通原水,另一端位于顺延水流方向1/3处的湿地廊道1上部,该原水进水管11另一端端口下方的湿地廊道1槽室里,如图3所示,还设置有宽度为50 cm的砾石布水层20,该砾石布水层20与填料同时位于同一个槽室里,且高度与填料的一致,砾石布水层20由粒径50~80 mm的砾石组成。当水流至此处,通过原水进水管11向砾石布水层20内通原水,原水与已部分处理过的水一同经过湿地廊道1里的填料继续处理。在顺延水流方向1/3处,向部分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原水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湿地后续被处理水中的碳/氮比,保证反硝化顺利有效地进行,以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
[0038] 雨(污)水从配水井7流入湿地廊道1,再流至出水井8的过程中,水中的氮主要通过湿地植物6和填料的同化、吸附、氨的挥发、硝化-反硝化过程而被去除;水中的磷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正常的同化及聚磷菌的过量摄磷作用、基质的物理化学作用而被去除;水中的COD主要经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植物根系和填料吸附作用而降解;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主要通过填料吸附和植物吸收作用而降解。本发明中各填料和植物的主要作用如下:鹅卵石层13主要起承托作用;砾石层14主要起除磷作用;沙层15主要用于栽培湿地植物;沸石层16主要起吸附氮的作用;高炉渣层17主要起脱氮除磷作用;粉煤灰层18主要起吸附重金属离子和除磷的作用,并兼有一定的COD吸附能力。芦苇主要起去除氮、磷的作用,并能去除一定的重金属离子;菖蒲和香蒲主要起去除氮、磷和COD的作用,同时具备一定的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美人蕉能较好的去除各项污染物,且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本项目中通过对填料和植物的合理搭配,可以逐步有效地去除氮、磷、COD和重金属离子等。同时,通过设置挡板C4和挡板D5可以改变水流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式,使其在系统中呈波浪式流动,从而扩大待处理水与填料的接触面积,增加系统中的溶解氧浓度。每个湿地廊道内填有不同功能的基质,并将其串联,充分发挥湿地基质的净化作用。
[0039] 本发明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城市降雨径流模拟试验:
[0040] 试验1
[0041] 以城市降雨径流为例的模拟试验。原水水质如下:化学需氧量(COD)为117.323-
mg/L,氨氮(NH3-N)为2.590 mg/L,总氮(TN)为5.888 mg/L,正磷(PO4 -P)为0.035 mg/L,总磷(TP)为0.610 mg/L,铅(Pb)为0.201 mg/L,铬(Cr)为0.173 mg/L,镉(Cd)为0.017 mg/L。
[0042] 在水力负荷为0.098 m3/(m2·d)、水深为550 mm,水力停留时间为48 h的工况下,原水经过本发明整个湿地系统后的出水水质如下:化学需氧量(COD)为28.74 mg/L,氨氮(NH3-N)为1.153 mg/L,总氮(TN)为1.981 mg/L,正磷(PO4)为0.008 mg/L,总磷(TP)为0.240 mg/L,铅(Pb)为0.097 mg/L,铬(Cr)为0.081 mg/L,镉(Cd)为0.009 mg/L。其去除率分别如下:化学需氧量(COD)为75.50%,氨氮(NH3-N)为55.48%,总氮(TN)为66.36%,正磷(PO4)为77.14%,总磷(TP)为60.66%,铅(Pb)为51.74%,铬(Cr)为53.18%,镉(Cd)为
47.06%。经过湿地系统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水标准。
[0043] 试验2
[0044] 以二级处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例的模拟试验。原水水质如下:化学需氧量(COD)为91.58 mg/L,氨氮(NH3-N)为23.788 mg/L,总氮(TN)为36.745 mg/L,总磷(TP)为2.434 mg/L。
[0045] 在水力负荷为0.102 m3/(m2·d)、水深为550 mm,水力停留时间为36 h的工况下,原水经过本发明整个湿地系统后的出水水质如下:化学需氧量(COD)为24.26 mg/L,氨氮(NH3-N)为7.873 mg/L,总氮(TN)为16.351 mg/L,总磷(TP)为0.647 mg/L。其去除率分别如下:化学需氧量(COD)为73.51%,氨氮(NH3-N)为66.90%,总氮(TN)为55.50%,总磷(TP)为73.42%。经过湿地系统深度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