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距计算装置与应用其的透镜修正系统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131511.9

文献号 : CN1021931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侯莅聪李扬

申请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间距计算装置与应用其的透镜修正系统及方法。该间距计算装置,适用于计算一平面上的一点到一基准点的距离,包括:一参考距离产生器、一参考误差产生器及一推测器。该参考距离产生器为该平面上的一参考点,计算其到该基准点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该参考误差产生器计算该参考距离与该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该推测器使用该参考距离和该参考误差,将相邻于该参考点的一点到该基准点的一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该参考距离减去一预定值、或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

权利要求 :

1.一种间距计算装置,适用于计算一平面上的一点到一基准点的距离,包括:一参考距离产生器,为该平面上的一参考点,计算其到该基准点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

一参考误差产生器,计算该参考距离与该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及一推测器,具有一第一估计器及一第二估计器,依据该参考点的该参考距离和该参考误差,计算相邻于该参考点的一点到所述基准点的一精确距离与一逼近距离之间的逼近误差,所述逼近距离初步设定为该参考距离;

所述第一估计器检验该逼近误差是否落于第一指定范围,若是,则将相邻于该参考点的一点到该基准点的一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若否,则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减去一预定值;

所述第二估计器检验该逼近误差是否落于第二指定范围,若是,则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若否,则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

一多工器,依据一多工指示,选择输出该第一估计器之该类推距离或该第二估计器之该类推距离。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计算装置,其中,每一估计器以相邻于该参考点的那一点当作更新后的参考点,并根据设定出的类推距离和对应的逼近误差,来对更新后参考点的一相邻点进行设定。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计算装置,其中,该多工器所依据的该多工指示是根据相邻于该参考点的该点的于该基准点的相对位置,而自一查询表查出;且该查询表为一象限归纳表。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计算装置,其中,该参考距离产生器是根据一象限归纳表,使用无条件舍去法或无条件进入法,来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该参考距离。

5.一种间距计算装置,适用于计算一平面上的一点到一基准点的距离,包括:一参考距离产生器,为该平面上的一参考点,计算其到该基准点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

一参考误差产生器,计算该参考距离与该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

一推测器,具有一第一估计器及一第二估计器,依据该参考点的该参考距离和该参考误差,计算相邻于该参考点的一点到所述基准点的一精确距离与一逼近距离之间的逼近误差;

所述第一估计器将该逼近距离分别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该参考距离减去预定值,分别计算逼近误差,以具有较小绝对值的逼近误差所对应的逼近距离作为该第一估计器的类推距离;

所述第二估计器将该逼近距离分别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分别计算逼近误差,以具有较小绝对值的逼近误差所对应的逼近距离作为该第二估计器的类推距离;及一多工器,依据一多工指示,选择输出该第一估计器之该类推距离或该第二估计器之该类推距离。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距计算装置,其中,每一估计器以相邻于该参考点的那一点当作更新后的参考点,并根据设定出的类推距离和对应的逼近误差,来对更新后参考点的一相邻点进行设定。

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距计算装置,其中,该多工器所依据的该多工指示是根据相邻于该参考点的该点的于该基准点的相对位置,而自一查询表查出;且该查询表为一象限归纳表。

8.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距计算装置,其中,该参考距离产生器是根据一象限归纳表,使用无条件舍去法或无条件进入法,来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该参考距离。

9.一种应用一间距计算装置的透镜修正系统,适用于接收一透镜所撷取的一影像,且该影像具有一基准像素及一参考像素,该透镜修正系统包含:该间距计算装置,包括:

一参考距离产生器,为该参考像素,计算其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

一参考误差产生器,计算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与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

一推测器,具有一第一估计器及一第二估计器,基于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和参考误差,计算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一点到所述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与一逼近距离之间的逼近误差,所述逼近距离初步设定为该参考距离;

所述第一估计器检验该逼近误差是否落于第一指定范围,若是,则将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一像素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若否,则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减去一预定值;

所述第二估计器检验该逼近误差是否落于第二指定范围,若是,则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若否,则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

一多工器,依据一多工指示,选择输出该第一估计器之该类推距离或该第二估计器之该类推距离;及一校正装置,根据输出的该类推距离,以一校正因子来调整对应像素。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修正系统,其中,每一估计器以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那一像素当作更新后的参考像素,并根据设定出的类推距离和对应的逼近误差,来对更新后参考像素的一相邻像素进行设定。

11.一种应用一间距计算装置的透镜修正系统,适用于接收一透镜所撷取的一影像,且该影像具有一基准像素及一参考像素,该透镜修正系统包含:该间距计算装置,包括:

一参考距离产生器,为该参考像素,计算其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

一参考误差产生器,计算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与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

一推测器,具有一第一估计器及一第二估计器,依据该参考像素的该参考距离和该参考误差,计算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一点到所述基准点的一精确距离与一逼近距离之间的逼近误差;

所述第一估计器将该逼近距离分别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该参考距离减去预定值,分别计算逼近误差,以具有较小绝对值的逼近误差所对应的逼近距离作为该第一估计器的类推距离;

所述第二估计器将该逼近距离分别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分别计算逼近误差,以具有较小绝对值的逼近误差所对应的逼近距离作为该第二估计器的类推距离;及一多工器,依据一多工指示,选择输出该第一估计器之该类推距离或该第二估计器之该类推距离。

12.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修正系统,其中,每一估计器以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那一像素当作更新后的参考像素,并根据设定出的类推距离和对应的逼近误差,来对更新后参考像素的一相邻像素进行设定。

13.一种透镜修正方法,适用于接收一透镜所撷取的一影像,且该影像具有一基准像素及一参考像素,该透镜修正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为该参考像素,计算其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

(B)计算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与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

(C)基于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和参考误差,计算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一点到所述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与一逼近距离之间的逼近误差,所述逼近距离初步设定为该参考距离;

用第一逼近法检验该逼近误差是否落于第一指定范围,若是,则将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一像素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若否,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减去一预定值;

用第二逼近法检验该逼近误差是否落于第二指定范围,若是,则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若否,则将该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

依据一多工指示,选择输出该第一逼近法之该类推距离或该第二逼近法之该类推距离;及(D)根据输出的该类推距离,以一校正因子来调整对应像素。

14.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修正方法,其中,更以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那一像素当作更新后的参考像素,并根据设定出的类推距离和对应的逼近误差,来对更新后参考像素的一相邻像素进行设定。

15.一种透镜修正方法,适用于接收一透镜所撷取的一影像,且该影像具有一基准像素及一参考像素,该透镜修正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为该参考像素,计算其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

(B)计算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与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

(C)基于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和参考误差,计算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一点到所述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与一逼近距离之间的逼近误差;

用第一逼近法将该逼近距离分别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该参考距离减去预定值,分别计算逼近误差,以具有较小绝对值的逼近误差所对应的逼近距离作为该第一逼近法之类推距离;

用第二逼近法将该逼近距离分别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分别计算逼近误差,以具有较小绝对值的逼近误差所对应的逼近距离作为该第二逼近法之类推距离;

依据一多工指示,选择输出该第一逼近法之该类推距离或该第二逼近法之该类推距离;及根据输出的该类推距离,以一校正因子来调整对应像素。

16.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透镜修正方法,其中,更以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那一像素当作更新后的参考像素,并根据设定出的类推距离和对应的逼近误差,来对更新后参考像素的一相邻像素进行设定。

说明书 :

间距计算装置与应用其的透镜修正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距计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间距计算装置与应用其的透镜修正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多媒体应用中,经常利用一透视镜片来撷取影像,以供后级电路做进一步的处理。这类的应用例如是随身数字相机、网络相机,或移动电话的相机。
[0003] 为了取得所需视角的影像,透视镜片常是以非平面来呈现,因此镜片上每一相对位置的透光性能不一。举例来说,呈凸面状的相机镜头所撷取到的影像,会因为镜头的透光行为而产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且通常影像亮度会随着「与影像中心的距离」愈大而递减。
[0004] 然而,对于追求高质量的应用,这样的亮度差异是不被允许的,所以现有技术会再以一修正装置来校正该影像,且校正幅度决定于「与影像中心的距离」。这也提示着,修正装置的首要工作就是计算「与影像中心的距离」。
[0005] 一般来说,在计算二维坐标的任两点(x0,y0)、(x1,y1)距离时,通常会采用:这时会需要三个加法器、二个乘法器和一个开方器。但是,修
正装置若依此距离计算方式来为影像的所有像素一一取得「与影像中心的距离」,那么所费电路成本将会相当庞大。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简化运算并节省电路成本的间距计算装置。
[0007] 而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应用一间距计算装置的透镜修正系统及方法,能使撷取影像呈现均匀亮度。
[0008] 于是,本发明间距计算装置,适用于计算一平面上的一点到一基准点的距离,包括:一参考距离产生器,为该平面上的一参考点,计算其到该基准点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一参考误差产生器,计算该参考距离与该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及一推测器,依据该参考点的该参考距离和该参考误差,将相邻于该参考点的一点到该基准点的一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该参考距离减去一预定值、或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
[0009] 而本发明透镜修正系统,适用于接收一透镜所撷取的一影像,且该影像具有一基准像素及一参考像素,该透镜修正系统包含:一间距计算装置,包括:一参考距离产生器,为该参考像素,计算其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一参考误差产生器,计算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与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及一推测器,基于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和参考误差,将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一像素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或是为该参考距离减去一预定值、或是为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及一校正装置,根据该类推距离,以一校正因子来调整对应像素。
[0010] 且本发明透镜修正方法,适用于接收一透镜所撷取的一影像,且该影像具有一基准像素及一参考像素,该透镜修正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为该参考像素,计算其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精确距离,且将该精确距离逼近到一整数以得到一参考距离;(B)计算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与精确距离间的一参考误差;(C)基于该参考像素的参考距离和参考误差,将相邻于该参考像素的一像素到该基准像素的一类推距离,设定为该参考距离、或是为该参考距离减去一预定值、或是为该参考距离加上该预定值;及(D)根据该类推距离,以一校正因子来调整对应像素。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一示意图,以一坐标模型描述影像上各像素的相对位置;
[0012] 图2是一方块图,说明本发明透镜修正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0013] 图3是一流程图,说明本发明透镜修正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0014] 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两相邻像素都落于圆A外侧;
[0015] 图5是一流程图,说明第一估计器的设定方法;
[0016]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两相邻像素落于圆A的两侧;
[0017] 图7是一流程图,说明第二估计器的设定方法;
[0018] 图8是一示意图,说明两相邻像素都落于圆C内侧;
[0019] 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两相邻像素落于圆C的两侧;及
[0020] 图10是一方块图,说明本发明透镜修正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0021] 附图符号说明
[0022] 100………透镜修正系统
[0023] 500………透镜修正系统
[0024] 1、5……间距计算装置2查表单元
[0025] 3………校正装置
[0026] 10…………推测器
[0027] 11………参考距离产生器
[0028] 12………参考误差产生器
[0029] 13………第一估计器
[0030] 14………第二估计器
[0031] 16………多工器
[0032] 53………第一估计器
[0033] 54………第二估计器
[0034] 131………设定单元
[0035] 132………判断单元
[0036] 133………更新单元
[0037] 141………设定单元
[0038] 142………判断单元
[0039] 143………更新单元
[0040] 531………设定单元
[0041] 532………判断单元
[0042] 541………设定单元
[0043] 542………判断单元
[0044] 81~85……步骤
[0045] 831~834··子步骤
[0046] 841~844··子步骤
[0047] ADD………加法器
[0048] MUL……乘法器
[0049] SML……开方逼近器
[0050] SUB……减法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0052]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53] 第一较佳实施例
[0054] 本发明透镜修正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接收一经透镜撷取的影像,且该影像具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
[0055] 为了方便描述影像上各像素的相对位置,本例拟以具有一横轴x和一纵轴y的坐标平面模型为参考,如图1所示。此坐标平面模型的原点会对应影像最左上角的像素,称P(0,0),且沿着横轴x往右为正,沿着纵轴y往下为正。并且,「位于影像中心」点的像素称作基准像素P(x0,y0),其中x0>0,y0>0。此外,通过P(x0,y0)的一横假想线与一纵假想线更将该影像分隔成一第一象限I、一第二象限II、一第三象限III和一第四象限IV。
[0056] 参阅图2,本例的透镜修正系统100包含一间距计算装置1、一查表单元2及一校正装置3。间距计算装置1会计算出「其中一像素到P(x0,y0)的距离」,再据以设定「其它像素到P(x0,y0)的距离」。查表单元2会为每一可能的距离记录一个校正因子。校正装置3则根据每一设定的距离,从查表单元2中取出一适合的校正因子来调整对应像素,而使得整个影像呈现均匀的像素亮度。鉴于一般逻辑电路的运算通常是保留到整数字,所以这里所称的距离其实是一种逼近后距离。
[0057] 本例中,间距计算装置1包括一参考距离产生器11、一参考误差产生器12,以及一具有一第一估计器13及一第二估计器14的推测器10,能为所有象限I~IV的像素进行设定。在此,先针对位于象限I、II的第一列像素P(i,0)做说明。并且,下文是以D(i,j)来表示「P(i,j)到影像中心的逼近后距离」,0≤i<影像宽度,0≤j<影像高度。
[0058] 第一列像素的处理方法
[0059] 参阅图2和图3,本发明透镜修正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
[0060] 步骤81:参考距离产生器11为第一参考像素P(0,0)计算一参考距离D(0,0)和一精确距离Dist(0,0)。且Dist(0,0)是根据方程式(1)来产生:
[0061]
[0062] 为了实现方程式(1),参考距离产生器11具有二个减法器SUB、二个乘法器MUL、一个加法器ADD及一个开方逼近器SML。其中一减法器SUB会计算P(0,0)和P(x0,y0)于横轴的间距,来供其中一乘法器MUL算出该间距的平方值。且另一减法器SUB会计算P(0,0)和P(x0,y0)于纵轴的间距,来供另一乘法器MUL算出该间距的平方值。接着,加法器ADD会加总所述乘法器MUL输出的平方值,再由开方逼近器SML进行开方运算得到该精确距离Dist(0,0),并将其逼近至该参考距离D(0,0)。
[0063] 请注意,在保留D(0,0)至整数的原则下,开方逼近器SML会将Dist(0,0)逼近到相邻的整数,以有效控制Dist(0,0)、D(0,0)的误差不超过1。较佳地,用于第二象限II第一列的横向逼近是选用「无条件舍去法」,原因会于稍后说明。
[0064] 步骤82:参考误差产生器12基于D(0,0)和Dist(0,0),计算一如方程式(2)的参考误差Err(0,0)。
[0065] Err(i,j)=D(i,j)2-Dist(i,j)2 (2)
[0066] 因此,参考误差产生器12具有二个乘法器MUL及一减法器SUB。其中一乘法器MUL用以计算D(0,0)的平方,另一乘法器MUL用以计算Dist(0,0)的平方。接着,减法器SUB会将两者相减来得到参考误差Err(0,0)。
[0067]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若是以影像中心为圆心,并以「无条件舍去法」求出的D(0,0)为半径来画出一个圆A,那么P(0,0)会落于圆A外,且精确距离Dist(0,0)会大于圆半径,造成-1≤Err(i,0)≤0。而为更突显表达内容,图4和稍后介绍的类似图式都仅以部分圆弧来示意。
[0068] 步骤83:第一估计器13利用参考距离D(0,0)和参考误差Err(0,0),循序一一为「第二象限II中其它像素」设定一类推距离D(i+1,0),0≤i<x0,且D(i+1,0)会符合「无条件舍去法」,即第一逼近法。
[0069] 第一估计器13具有一设定单元131、一判断单元132及一更新单元133,而步骤83包括图5的以下子步骤:
[0070] 子步骤831:设定单元131为该第一参考像素的相邻像素,将该类推距离D(i+1,0)设定为一第一逼近距离,且追随方程式(1)和(2),利用参考误差Err(i,0)算出一第一逼近误差Err(i+1,0),其中第一逼近距离=参考距离D(i,0)。
[0071]
[0072]
[0073]
[0074] 子步骤832:判断单元132检验第一逼近误差Err(i+1,0)是否落于一指定范围[-1,0],进而判断该类推距离D(i+1,0)是否符合「无条件舍去法」。若是,则确定D(i+1,0)=D(i,0),跳到子步骤834;若否,则跳到子步骤833。
[0075] 观察方程式(3),对于位在第二象限II的像素P(i+1,0)来说,Err(i+1,0)肯定会大于「介于-1~0的Err(i,0)」。再结合图4,还可理解:随着Err(i+1,0)的增大,如果Err(i+1,0)还没大到超出0,P(i+1,0)会从圆A外慢慢接近圆本身;如果Err(i+1,0)增大为0,P(i+1,0)会在圆A上;如果Err(i+1,0)超出0,P(i+1,0)则会自圆A慢慢移动到圆内,此时那个圆半径已不能满足「无条件舍去法」。
[0076] 子步骤833:更新单元133使该类推距离D(i+1,0)更新为一第二逼近距离,并追随方程式(1)和(2),利用参考误差Err(i,0)来计算一第二逼近误差Err(i+1,0),其中第二逼近距离=参考距离减去一预定值,即D(i,0)-1。
[0077]
[0078]
[0079]
[0080] 相较于该设定单元131所设定的值,更新单元133是使更新后的D(i+1,0)少1。原因有二:
[0081] 一,因为第二象限II中,像素P(i+1,0)比P(i,0)更接近影像中心,所以D(i+1,0)会≤D(i,0)。
[0082] 二,针对P(x0,y0)、P(i,0)和P(i+1,0)所构成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定理所述的「任二边长的总和大于第三边」,所以Dist(i+1,0)、Dist(i,0)的差异会小于1。
[0083] 子步骤834:此时,第一估计器13已为第一参考像素的相邻像素完成类推距离D(i+1,0)的设定,接着以该相邻像素当做更新后的第一参考像素。
[0084] 也就是说,使设定出的类推距离D(i+1,0)当做下一个参考距离,并使对应的逼近误差当做下一个参考误差,然后跳回子步骤831,直到设定出第二参考像素P(x0,0)的类推距离D(x0,0)。
[0085] 请注意,P(x0,0)相当于:第一列像素中,位在象限I、II交界的那一个。
[0086] 进一步地,推测器10也会设定属于其它象限I、III、IV的类推距离D(i,j),只是运算方式稍有不同。举例来说,如果P(i,0)、P(i+1,0)是属于第一象限I的像素,P(i+1,0)较P(i,0)更远离影像中心,当两者都落于「无条件舍去法」所得的圆外,那么Err(i+1,
0)将会大于Err(i,0),且逼近误差的绝对值可能不会收敛在1内。
[0087] 因此,本例在横向处理第一象限I的像素时,第二估计器14是采用「无条件进入法」,且适时地将D(i+1,0)设定为D(i,0)或D(i,0)+1,以有效控制逼近误差介于0~1。
[0088] 依循同样的道理,表格1为每一象限归纳出:适用的逼近法,以及可能的逼近后距离。其中,以「进」代表无条件进入法,以「舍」代表无条件舍去法。
[0089] 例如:在第一象限I进行横向类推时,选用无条件进入法;而在第一象限I进行纵向类推时,选用无条件舍去法。另外,在第二象限II不论横向或纵向类推,都选用无条件舍去法。再者,在第三象限III进行横向类推时,选用无条件舍去法;而在第三象限III进行纵向类推时,选用无条件进入法。此外,在第四象限IV不论横向或纵向类推,都选用无条件进入法。
[0090] 表一
[0091]
[0092] 步骤84:第二估计器14将第二参考像素P(x0,0)的参考距离D(x0,0)设定为y0,并将其参考误差Err(x0,0)设定为0,且据以一一为「第一象限I中其它像素」设定一类推距离D(i+1,0),x0≤i<(画面宽度-1),且D(i+1,0)会符合「无条件进入法」,即第二逼近法。
[0093] 第二估计器14具有一设定单元141、一判断单元142及一更新单元143,而步骤84包括图7的以下子步骤:
[0094] 子步骤841:设定单元141为该第二参考像素的相邻像素,将该类推距离D(i+1,0)设定为第一逼近距离,并根据方程式(3),利用参考误差Err(i,0)来计算第一逼近误差Err(i+1,0)=Err(i,0)+2(x0-i)-1,其中第一逼近距离=参考距离D(i,0)。
[0095] 子步骤842:判断单元142检验第一逼近误差Err(i+1,0)是否落于另一指定范围[0,1],进而判断该类推距离D(i+1,0)是否符合「无条件进入法」。若是,则确定D(i+1,0)=D(i,0),跳到子步骤844;若否,则跳到子步骤843。
[0096] 观察图8,其为位在第一象限I的P(i,0),绘出了一个符合「无条件进入法」的圆C,且P(i,0)会落于圆C内,0≤Err(i,0)≤1。因为P(i+1,0)较P(i,0)更远离影像中心,所以Err(i+1,0)肯定会小于Err(i,0)。随着Err(i+1,0)的减小,如果Err(i+1,0)还没小到低于0,P(i+1,0)会从圆C内慢慢接近圆本身;如果Err(i+1,0)减小为0时,P(i+1,0)会在圆C上;如果Err(i+1,0)低于0,P(i+1,0)则会自圆C慢慢移动到圆外,此时那个圆半径已不能满足「无条件进入法」。
[0097] 子步骤843:更新单元143使该类推距离D(i+1,0)更新为第二逼近距离,并利用参考误差Err(i,0)来计算一第二逼近误差Err(i+1,0),其中第二逼近距离=参考距离加上一预定值,即D(i,0)+1。
[0098]
[0099]
[0100]
[0101] 其中,本子步骤是基于三角定理,且基于P(i+1,0)离影像中心较远,而让D(i+1,0)=D(i,0)+1。如此,图9中,具有半径D(i,0)+1的圆D,就能满足P(i+1,0)落于圆内,并且0≤Err(i+1,0)≤1。
[0102] 子步骤844:此时,第二估计器14已为第二参考像素的相邻像素完成类推距离D(i+1,0)的设定,接着以该相邻像素当做更新后的第二参考像素。
[0103] 也就是说,使设定出的类推距离D(i+1,0)当做下一个参考距离,并使对应的逼近误差当做下一个参考误差,然后跳回子步骤841,直到设定出所有属于第一象限I同一列的D(i+1,0)。
[0104] 此外,推测器10还包括一多工器16,其会执行步骤85,根据一代表采用「无条件进入法」或「无条件舍去法」的多工指示,以选取哪一估计器13、14输出的类推距离D(i+1,0)来供校正装置3对应调整目前像素。且该多工指示是从一查询表所查出,该查询表例如是表一的象限归纳表。
[0105] 值得注意的是,参考距离产生器11也是根据该象限归纳表,使用无条件舍去法,来将该精确距离Dist(0,0)逼近到该参考距离D(0,0)。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参考像素是落在第一象限I,那么较佳地横向类推是使用无条件进入法来逼近。
[0106] 以上流程,虽然仅是针对第一列像素的逼近后距离D(i+1,0)做说明,但已足以让本发明具有通常知识者轻易地以相邻像素横向类推属于同一列的逼近后距离,或是以相邻像素纵向类推属于同一行的逼近后距离,而获取「所有象限I~IV内像素」到P(x0,y0)的距离。如此,校正装置3便可从查表单元2中取出一适合的校正因子来调整对应像素,达到影像呈现均匀亮度的目的。
[0107] 其中,举第一行的纵向类推为例,第一估计器13会采用「无条件舍去法」,以D(0,j)推测D(0,j+1);第二估计器14会采用「无条件进入法」,以D(0,j)推测D(0,j+1);再由多工器16择一输出。
[0108] 第二较佳实施例
[0109] 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图1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一估计器53和第二估计器54的操作。
[0110] 第一估计器53中,设定单元531会为像素P(i+1,0),计算当类推距离D(i+1,0)=第一逼近距离D(i,0)时的第一逼近误差,并计算类推距离D(i+1,0)=第二逼近距离(D(i,0)-1)时的第二逼近误差。判断单元532选取具有较小「绝对值」的逼近误差,并以对应的逼近距离来更新该类推距离D(i+1,0)。然后,再送回给设定单元531,提供下一个像素的设定依据。
[0111] 第二估计器54的运作方式类似第一估计器53,仅差别在:设定单元541是为像素P(i+1,0),计算当类推距离D(i+1,0)=第一逼近距离D(i,0)时的第一逼近误差,并计算类推距离D(i+1,0)=第二逼近距离(D(i,0)+1)时的第二逼近误差。
[0112] 具体来说,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间距计算装置5是选取较接近P(i+1,0)且具有正整数半径的那个圆,并以圆半径当作类推距离D(i+1,0)。而不是依据P(i+1,0)位于圆内或圆外来判定。
[0113]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较佳实施例的设定单元131、141、531、541、判断单元132、142、532、542、更新单元133、143或其它组件,只要满足时序不冲突,都是可以共享资源的。
[0114] 且值得注意的是,本较佳实施例中,透镜修正系统100、500所接收的影像是透过一凸面透镜撷取得到的,所以越远离影像中心的像素亮度相对较暗。因此,校正装置3会使距离D(i,j)越长者对应较大的校正因子,这样影像的整体亮度才会越趋均匀。而其它应用中,也可以视实际使用透镜的透光性能来改变校正因子。
[0115] 再者,属于同一影像的像素是由左而右且由上而下地依序传入透镜修正系统100、500,所以,较佳地,本例是利用P(i,j)来设定P(i+1,j)、P(i,j+1)到影像中心的距离。当然,本发明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是可以改由P(i,j)来设定P(i-1,j)、P(i,j-1)到影像中心的距离,或其它。在这样的情况下,参考距离产生器11和参考误差产生器12也就不用专为P(0,0)做运算。
[0116] 此外,以上实施例中的间距计算装置1、5是可独立出于透镜修正系统100、500。
[0117]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透镜修正系统100、500的间距计算装置1、5,可以利用相邻像素横向类推属于同一列的逼近后距离,或纵向类推属于同一行的逼近后距离,而不需付出如现有技术一般的庞大电路成本。并且,校正装置3还可根据这些逼近后的距离来调整影像的亮度均匀性,故确实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01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