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器检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554053.X

文献号 : CN1022074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玲萍李书福杨健潘巨林

申请人 :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器检测装置,包括内径千分表、内径表杆导柱、恒温器夹头和恒温水槽,内径千分表底部插入内径表杆,内径表杆底部为测量顶杆,内径表杆插入内径表杆导柱,恒温器夹头铰接于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和恒温器夹头浸入恒温水槽内,该装置的出现为判定恒温器的性能提供了检测手段及数据依据,以有效的检测来满足与发动机恒温器相关零部件的性能要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恒温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恒温器检测装置包括内径千分表、内径表杆导柱、恒温器夹头和恒温水槽,内径千分表底部连接内径表杆,内径表杆底部为测量顶杆,内径表杆连接内径表杆导柱,恒温器夹头铰接于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和恒温器夹头设置于恒温水槽内,所述内径表杆和内径表杆导柱连接处横向设有锁紧装置,所述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开有与恒温器形状相配合的槽,所述恒温器夹头内侧左右两处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恒温器夹头通过螺栓铰接于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左右两侧面上,所述恒温水槽连接温度控制装置。

说明书 :

恒温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及一种发动机零部件的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恒温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发动机恒温器零部件对初开温度到全开温度整个全开升程、恒温器灵敏度、滞后性等性能有严格的要求,但未有相应的检测设备来实现恒温器性能检测,因此该问题成为一大攻关的课题,恒温器的性能也是反映产品质量的控制基础。该问题主要是由于未有相应的检测手段造成的。缺少试验手段不能判断恒温器的性能是否合格,因此该问题久久未能解决,给生产和质量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0003]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59020,公告日1997年9月10日,公告了一种恒温器,该恒温器包括:与外部线路相连的两端;与两端中一端相连的固定板,固定触点安装在固定板上面;与两端中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弹性板,可移动触点安装在弹性板上面,可移动触点对应于固定触点;一端与弹性板啮合的双金属板;有突起部的连接构件;和固定构件;因而,固定板嵌入连接构件;弹性板、双金属板和固定构件上均有孔,连接构件的突起部穿过弹性板、双金属板和固定板的孔;熔化突起部的顶部,把固定构件,双金属板和弹性板固定到连接构件中;当双金属板温度超过预定温度时,双金属板弯曲翻转,弹性板变形,可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开,其特征在于:固定构件由有两对不同直径的孔的金属板折叠形成,使每对孔排成一直线,一个位于另一个上面,固定构件按照有较小直径的孔的一面对着双金属板的方向安装。本发明目的是能调整恒温器的加热速度,而与恒温器的弹性板性能无关,同时减小颗粒引起的恒温器的污染。固定构件是由金属片折叠形成,该金属片有不同直径的至少一对孔,孔彼此排成一直线。固定构件有更大孔径的部分远离双金属板,固定板的凸起穿过固定构件,凸起部的顶部熔化且在较大直径部分扩展。
[0004]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262384A,公告日2000年8月9日,公告了一种恒温器,可防止活塞的轴偏摆,耐久性优良。配置在内燃机的冷却液通路,根据冷却液的温度变化,控制所述冷却液通路的冷却液的流动,包括:筒状的阀主体,流路区域,热阀门,和支路阀体;通过使所述支路阀体与所述活塞一起进退运动,所述阀体开闭所述入口开口部和所述出口开口部,从而连通/遮断所述流路区域,同时,所述阀体开闭所述支路开口部,且所述支路阀体开闭所述支路通路,从而连通/遮断所述支路开口部和所述支路通路。但上述恒温器由于无恒温器检测装置,无法对恒温器的性能进行检测,给生产和质量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器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未有相应的检测设备来实现恒温器性能检测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恒温器检测装置,包括内径千分表、内径表杆导柱、恒温器夹头和恒温水槽,内径千分表底部连接内径表杆,内径表杆底部为测量顶杆,内径表杆连接内径表杆导柱,恒温器夹头铰接于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和恒温器夹头设置于恒温水槽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恒温器检测装置,通过该恒温器检测装置来模拟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内径千分表的检测原理来实现测量结果输出,在加注适量的水的恒温水槽中回升到初开温度时(可以检查恒温器的灵敏度)将内径千分表对零,让恒温水槽继续加温到全开温度,内径千分表指针也随着恒温器的全开指示升程即为实验升程。然后,由全开状态,以不大于1℃/min的速度水温下降至阀门关闭,检测其滞后性能试验,根据多次测量、结果分析、判断,利用检定合格改装后的内径表及夹具,用比较方法测量是否符合恒温器产品检测要求。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内径表杆和内径表杆导柱连接处横向设有锁紧装置。内径表杆中部有一螺纹孔,锁紧装置螺栓与螺纹孔配合,锁紧装置通过螺栓锁紧内径表杆,锁紧装置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将锁紧装置固定于内径表杆导柱上,可通过调节锁紧装置左右两侧调节螺栓,调节内径表杆插入内径表杆导柱内的深度,从而在检测时调节内径表杆底部测量顶杆与恒温器接触。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开有与恒温器形状相配合的槽。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开有与恒温器形状相配合的槽,便于恒温器插入检测,检测时不会因恒温器掉落而引起检测失败。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恒温器夹头内侧左右两处设有压缩弹簧。恒温器夹头内侧左右两处设有压缩弹簧,便于将恒温器紧紧固定于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压紧恒温器,使之与内径表杆底部测量顶杆充分接触。
[0011] 作为优选,所述恒温器夹头通过螺栓铰接于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左右两侧面上。恒温器夹头通过螺栓铰接于内径表杆导柱底部左右两侧面上,便于恒温器夹头拆卸更换,更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恒温器夹头,可加紧多种不同类型的恒温器。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恒温水槽连接温度控制装置。通过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调节恒温水槽内水温,检测恒温器性能。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了因未有相应的专用检测装置而带来的检测顾虑,该装置的出现为判定恒温器的性能提供了检测手段及数据依据,以有效的检测来满足与发动机恒温器相关零部件的性能要求;(2)、该装置操作方便、快捷、又经济省时、也完全满足检测条件,且为发动机恒温器的性能检测提供了依据,有效的控制和提升了发动机恒温器的零部件及整车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主视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左视图;
[0016] 图中:1、内径千分表,2、内径表杆,3、锁紧装置,4、测量顶杆,5、内径表杆导柱,6、恒温器夹头,7、压缩弹簧,8、恒温水槽,9、恒温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0018] 实施例1: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恒温器检测装置,包括内径千分表1、内径表杆2、锁紧装置3、测量顶杆4、内径表杆导柱5、恒温器夹具6、压缩弹簧7和恒温水槽8,内径千分表1底部插入内径表杆2,内径表杆2底部为测量顶杆3,内径表杆2插入内径表杆导柱5,恒温器夹头6通过螺栓铰接于内径表杆导柱5底部左右两侧面上,恒温器夹头6内侧左右两处装有压缩弹簧7,内径表杆导柱5底部和恒温器夹头6浸入恒温水槽7内,内径表杆2中部有一螺纹孔,内径表杆2和内径表杆导柱5连接处横向连接有锁紧装置3,锁紧装置3包括一固定杆和螺栓,螺栓与螺纹孔配合,螺栓穿过固定杆中心与内径表杆2中部螺纹孔锁紧内径表杆2,固定杆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将固定杆固定于内径表杆导柱5上,内径表杆导柱5底部开有与恒温器9形状相配合的槽,恒温水槽7连接温度控制装置。
[0019] 恒温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将恒温器9装入发动机工矿环境及使用特性,利用内径表工作原理,将内径千分表1插入内径表杆2压缩小表1圈,即1mm,用锁紧装置3锁好,通过内径表杆导柱5将其与恒温器夹具6上的被测量恒温器9测量部位接触好,放入已准备好的可调恒温水槽7中,设定试验所需温度。 此时,通过内径千分表1的检测原理来实现测量结果输出。在加注适量的水的恒温水槽7中回升到初开温度时(可以检查恒温器的灵敏度)将内径千分表1对零,让恒温水槽7继续加温到全开温度,内径千分表1指针也随着恒温器的全开指示升程即为实验升程。然后,由全开状态,以不大于1℃/min的速度水温下降至阀门关闭,检测其滞后性能试验,根据多次测量、结果分析、判断,利用检定合格改装后的内径表及夹具,用比较方法测量是否符合恒温器产品检测要求。
[002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