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164296.2

文献号 : CN1022116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建群

申请人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包括支撑架、推杆、及锁定机构。该支撑架包括一前脚架。该推杆具有一顶端部及至少一侧端部,其中该侧端部与该前脚架的该第一侧端枢接,使该推杆可绕一枢轴相对于该前脚架枢转。该锁定机构设置于该前脚架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之间,且包括一固设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上的第一耦合件、一固设于该前脚架上的第二耦合件、及设置于该第一耦合件与该第二耦合件之间的卡合件及驱动件。在锁定状态时,该卡合件同时与该第一耦合件及该第二耦合件卡合,以锁定该推杆相对于该前脚架的位置。在释锁状态时,可借由该驱动件的移动促使该卡合件脱离该第一耦合件的卡合,从而允许该第一耦合件绕该枢轴相对于该第二耦合件转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架,包括一前脚架;

一推杆,具有一顶端部及至少一侧端部,其中该侧端部与该前脚架的第一侧端枢接,使该推杆可绕一枢轴相对于该前脚架枢转;及至少一锁定机构,设置于该前脚架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之间并且具有一锁定状态及一释锁状态,其中该锁定机构包括一固设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上的第一耦合件、一固设于该前脚架上的第二耦合件、及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耦合件与该第二耦合件之间的卡合件及驱动件,其中在该锁定状态时,该卡合件同时与该第一耦合件及该第二耦合件卡合,以锁定该推杆相对于该前脚架的位置,该推杆的该顶端部上设有一操作机构及数个管端,该操作机构枢接于该数个管端之间,该数个管端可相对于该操作机构折叠,在该释锁状态时,该操作机构为借由一牵引件与该驱动件连接,使得该操作机构可透过该牵引件带动该驱动件相对于该枢轴径向地移动,促使该卡合件脱离该第一耦合件的卡合,从而允许该第一耦合件绕该枢轴相对于该第二耦合件转动,该操作机构设有一基座、一操作件及至少一连接至该牵引件的滑动件,其中该滑动件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该操作件相接,该第一端部则可滑动地伸出于该基座,当该锁定机构处于该锁定状态时,该婴儿承载装置被锁定于一展开状态,且该滑动件的该第一端部伸出于该基座并延伸至该数个管端其中一个的内侧,从而阻止该基座相对于管端的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可沿该枢轴的方向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为借由一弹簧件的弹力作用维持其与该第一耦合件、该第二耦合件的同时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的外缘设有数个凸齿与索引凸台,可分别与该第一耦合件、该第二耦合件上所设有的数个齿槽与索引槽卡合,其中该索引凸台的宽度大于各该齿槽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耦合件相对于该第二耦合件旋转时,可借由该索引凸台产生抵触作用,从而阻止该卡合件往该第一耦合件位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与该卡合件之间可借由斜面的接触产生顶推作用,当该驱动件径向地移动时可促使该卡合件脱离该第一耦合件的卡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合件可与该第二耦合件上所设有的旋转止挡部抵触,从而限制第一耦合件相对于第二耦合件的旋转范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内还设有一弹簧件,其中借由该弹簧件的作用可促使该滑动件的该第一端部伸出于该基座并延伸至该数个管端其中一个的内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锁定机构处于该释锁状态时,该滑动件缩进于该基座内,从而允许该基座相对于管端的折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管端其中一个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枢接,使管端可相对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的纵向转动。

说明书 :

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婴儿承载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背景技术】
[0002] 婴儿车为一种普遍的婴儿承载装置,而婴儿车主要包括一支撑架、一座椅组件、一背靠组件、及一车手。当大人带着婴儿出门时,有二种情形是没有办法使用婴儿车的,第一种情形是在开车的时候,此时婴儿车通常都放置到后车厢中,第二种情形是爬楼梯,常常都是大人一手抱着婴儿而另一手提着婴儿车。为了让婴儿车更容易收藏及携带,现在厂商陆续推出许多可折叠式的伞式婴儿车,透过支撑架上装设的收合机构,大人得以将婴儿车加以收合而使得婴儿车的体积可以垂直向以及横向地缩小,如此一来将使得婴儿车比较容易收藏及携带。然而,目前可折叠式之伞式婴儿车,都无法单手将婴儿车加以收合及展开,所以在操作便利性上仍有待改善之空间。
[0003] 有鉴于此,目前的需求为一种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更容易收合及展开的婴儿承载装置。【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可由单手收合及展开婴儿承载装置,操作上十分的方便。
[0005]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包括一支撑架、推杆、及至少一锁定机构。该支撑架包括一前脚架。该推杆具有一顶端部及至少一侧端部,其中该侧端部与该前脚架的该第一侧端枢接,使该推杆可绕一枢轴相对于该前脚架枢转。该锁定机构设置于该前脚架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之间并且具有一锁定状态及一释锁状态,其中该锁定机构包括一固设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上的第一耦合件、一固设于该前脚架上的第二耦合件、及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耦合件与该第二耦合件之间的卡合件及驱动件。在该锁定状态时,该卡合件同时与该第一耦合件及该第二耦合件卡合,以锁定该推杆相对于该前脚架的位置。在该释锁状态时,可借由该驱动件的移动促使该卡合件脱离该第一耦合件的卡合,从而允许该第一耦合件绕该枢轴相对于该第二耦合件转动。
[0006]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可沿该枢轴的方向位移。
[0007]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为借由一弹簧件的弹力作用维持其与该第一耦合件、该第二耦合件的同时卡合。
[0008]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的外缘设有数个凸齿与索引凸台,可分别与该第一耦合件、该第二耦合件上所设有的数个齿槽与索引槽卡合,其中该索引凸台的宽度大于各该齿槽的宽度。
[0009]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耦合件相对于该第二耦合件旋转时,可借由该索引凸台产生抵触作用,从而阻止该卡合件往该第一耦合件位移。
[0010]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为相对于该枢轴径向地移动。
[0011]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与该卡合件之间可借由斜面的接触产生顶推作用,当该驱动件径向地移动时可促使该卡合件脱离该第一耦合件的卡合。
[0012]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合件可与该第二耦合件上所设有的旋转止挡部抵触,从而限制第一耦接件相对于第二耦接件的旋转范围。
[0013]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杆的该顶端部上设有一操作机构,且该操作机构为借由一牵引件与该驱动件连接,使得该操作机构可透过该牵引件带动该驱动件移动,从而促使该卡合件脱离该第一耦合件的卡合。
[0014]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杆的该顶端部还设有数个管端,其中该操作机构枢接于该数个管端之间。
[0015]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机构设有一基座、一操作件及至少一连接至该牵引件的滑动件,其中该滑动件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该操作件相接,该第一端部则可滑动地伸出于该基座。
[0016]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锁定机构处于该锁定状态时,该婴儿承载装置被锁定于一展开状态,且该滑动件的该第一端部伸出于该基座并延伸至该数个管端其中一个的内侧,从而阻止该基座相对于管端的折叠。
[0017]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内还设有一弹簧件,其中借由该弹簧件的作用可促使该滑动件的该第一端部伸出于该基座并延伸至该数个管端其中一个的内侧。
[0018]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锁定机构处于该释锁状态时,该滑动件缩进于该基座内,从而允许该基座相对于管端的折叠。
[0019] 所述可收合式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管端其中一个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枢接,使管端可相对于该推杆的该侧端部的纵向转动。
[0020] 由于大人只需单手操控锁定机构并将推杆往前侧转动,便可带动婴儿承载装置的收合,操作上十分的方便。【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承载装置的示意图。
[0022] 图2为绘示婴儿承载装置的收合动作示意图。
[0023] 图3为绘示本发明的锁定机构的分解图。
[0024] 图4为绘示锁定机构的部分组接示意图。
[0025] 图5为绘示锁定机构中第一耦接件的内部示意图。
[0026] 图6为绘示锁定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7] 图7则绘示锁定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28] 图8为绘示操作机构的侧剖面示意图。
[0029] 图9则为绘示操作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0030] 图10为分别绘示各管端与推杆的侧端部相组接的分解图。
[0031] 图11为分别绘示各管端与推杆的侧端部相组接的侧剖面示意图。
[0032] 婴儿承载装置100 支撑架102
[0033] 座椅架104 推杆106
[0034] 侧端部106A 顶端部106B
[0035] 扶手108 前端部108A
[0036] 后端部108B 前脚架112
[0037] 前脚架侧端112L、112R 后脚架114
[0038] 后脚架侧端114L、114R 车轮120
[0039] 锁定机构122 第一耦合件124
[0040] 接合部124A 套接筒124B
[0041] 壳体部124C 第二耦合件126
[0042] 套接筒126A 壳体部126B
[0043] 管端127 操作机构128
[0044] 座椅件130 背靠件132
[0045] 座椅支撑管134 背靠定位件136
[0046] 托架137 卡合件138
[0047] 定位槽139 驱动机构140
[0048] 脚架连接组件142 座椅连接件144
[0049] 第一连接件145 第二连接件146
[0050] 第三连接件147 枢接件150、152、154
[0051] 凸缘156 卡合件160
[0052] 驱动件161 弹簧件162、179
[0053] 轴心件163、166 齿槽164A、167A
[0054] 索引槽164B、167B 突起165
[0055] 凸缘168 旋转止挡部168A、168B
[0056] 孔洞169、175、192 凸肋170
[0057] 斜面171、174 凸齿172A
[0058] 索引凸台172B 滑动槽172
[0059] 牵引件173 紧固件159、198A、198B
[0060] 基座176 中央部位176A
[0061] 侧端176B 操作件177
[0062] 操作部177A 连接部177B
[0063] 滑动件178 第一端部178A
[0064] 第二端部178B 开口180
[0065] 穿孔181 套接件182
[0066] 枢接件183 斜向导槽184
[0067] 插销185 长形开槽186
[0068] 固定套188 内插管190
[0069] 限位件194 突起194A
[0070] 套接件195 导槽196
[0071] 前叉件199 后叉件200【具体实施方式】
[0072] 图1为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承载装置100,图2则为绘示婴儿承载装置100的收合动作示意图,其中婴儿承载装置100例如为婴儿车。如图1及图2所示,婴儿承载装置100包括一支撑架102、二座椅架104、推杆106、及二扶手108。支撑架102包括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分别具有位于相对侧的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例如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及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4L、114R,其中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及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4L、114R可分别相对彼此横向地位移。依据此实施例,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与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4L、114R可分别由管件组成。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的顶端部分别与推杆106枢接,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的底端部则设有车轮120。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4L、114R的顶端部分别与扶手108的前端部108A枢接,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4L、114R的底端部则设有车轮120。
[0073] 推杆106可由数个管件相接而构成具有U字形状的管件结构,其具有左右侧端部106A、及连接于两侧端部106A之间的顶端部106B。推杆106的左右侧端部106A分别与前脚架112的顶端部枢接,使推杆106可绕枢轴X1相对于前脚架112旋转,以便婴儿承载装置100的收合及展开。此外,推杆106的左右侧端部106A与前脚架112的顶端部之间亦分别设有一锁定机构122,当推杆106相对于前脚架112位移至展开状态时(如图1所示),可借由锁定机构122将推杆106与前脚架112相互锁定,借以维持展开状态。依据此实施例,各锁定机构122可包括一第一耦合件124及一第二耦合件126,其中第一耦合件124可固设于推杆106的侧端部106A,第二耦合件126则可固设于前脚架112侧端112L、112R的顶端部上。透过第一耦合件124与第二耦合件126之间的锁定,可锁定推杆106与前脚架
112的相对位置。当锁定机构122释锁后,随推杆106相对于前脚架112的旋转,第一耦合件124可同步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26转动。
[0074] 继续参照图1及图2,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由数个管端127组成,且管端127之间枢接有一操作机构128,用以操控锁定机构122。尤其,各管端127的一端部可分别枢接于推杆106的左右侧端部106A,各管端127的另一端部则与操作机构128枢接。因此,当婴儿承载装置100随推杆106的转动而收合或展开时,管端127可相对于操作机构128折叠,以便改变顶端部106B的宽度。有关操作机构128的结构及操作,请参照以下搭配图8至图11的详述说明。
[0075] 继续参照图1,各座椅架104分别设置于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上,用于支撑一座椅件130(以虚线绘示)并组接背靠件132,其中座椅件130可由软性材质(例如织物、布料等等)组成,以便婴儿承载装置100的收合及展开操作。各座椅架104可分别包括一座椅支撑管134及一背靠定位件136。座椅支撑管134的前侧端部与背靠定位件136固定,座椅支撑管134的后侧端部则向支撑架102的后侧延伸。为装设座椅架104的前侧端于前脚架112上,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可分别对称地固设有一托架137,其位于前脚架112的顶端部与底端部之间。背靠定位件136的外侧与托架137相枢接,使各座椅架104的前侧端组接于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上,且座椅架104可绕托架137所界定的枢轴X2旋转。
[0076] 背靠件132为枢接于背靠定位件136的内侧,使背靠件132可相对于背靠定位件136旋转,从而调整背靠件132相对于座椅架104的倾斜角度(图1为绘示背靠件132处于后向平躺的状态)。此外,背靠件132亦滑动地设有一卡合件138,当背靠件132调整至欲设的倾斜角度后,卡合件138一侧所形成的突起可与背靠定位件136上的定位槽139卡合,进而锁定背靠件132在其倾斜位置。除背靠件132的调整动作外,座椅架104亦可随推杆
106及支撑架102的展开或收合而介于一展开位置与一收合位置之间位移。为同时带动座椅架104、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的收合及展开动作,婴儿承载装置100设有一驱动机构
140,其活动地组接于座椅架104、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之间。
[0077] 如图1及图2所示,驱动机构140包括数个脚架连接组件142与座椅连接件144。依据此实施例,各脚架连接组件142可包括一第一连接件145、第二连接件146及第三连接件147,其中各连接件可由一或数个管件构成。于此实施例,各第一连接件145可由一管件组成,分别设置于座椅件130的左右侧并与位于同侧的扶手108的后端部108B固定。第一连接件145的顶端部145A枢接于第一耦合件124上所凸设的接合部124A,使第一连接件
145与推杆106的侧端部106A相枢接。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部145B上则设有一枢接件
150,用以提供第二连接件146与第三连接件147枢接。
[0078] 各第二连接件146亦可分别由一管件组成。各第二连接件146的第一末端可分别透过一枢接件152与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其中一个枢接,第二连接件146的第二末端则透过枢接件150与横向地位于相对侧的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部145B枢接。举例而言,各第二连接件146其中一个的第一末端可透过枢接件152与前脚架112的右侧端112R枢接,其第二末端则透过枢接件150与横向地位于邻近前脚架112的左侧端112L的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部145B枢接;至于另一第二连接件146,其第一末端可透过枢接件152与前脚架112的左侧端112L枢接,其第二末端则透过枢接件150与横向地位于邻近前脚架
112的右侧端112R的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部145B枢接。同样,各第三连接件147可分别由一管件组成。各第三连接件147的第一末端可分别透过枢接件154与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4L、114R其中一个枢接,第三连接件147的第二末端则透过枢接件150与横向地位于相对侧的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部145B枢接,其中第一连接件145与第二连接件146之间透过枢接件150所形成的枢轴不同于第一连接件145与第三连接件147之间透过枢接件150所形成的枢轴。借由上述的连接方式,可组成交叉式并呈横斜的脚架连接组件142。
尤其,该二第二连接件146相互交叉形成一前叉件199,前叉件199的上端透过各第一连接件145活动地与推杆106的左右侧端部106A连接,前叉件199的下端则分别枢接于前脚架
112。至于该二第三连接件147则亦相互交叉形成一后叉件200,后叉件200的上端透过各第一连接件145活动地与推杆106的左右侧端部106A连接,后叉件200的下端则分别枢接于后脚架114。背靠定位件136与前脚架112的枢接点高于前叉件199和后叉件200的上端,而背靠件132枢接于该背靠定位件136上,使背靠件132相对于婴儿承载装置100的角度可以调整并固定于背靠定位件136上,其中背靠件132可以调整至大致平行于地面的角度。因此,各脚架连接组件142分别枢接于推杆106的一侧端部106A、及横向地位于其相对侧的前脚架112、后脚架114的侧端,借以带动婴儿承载装置100的横向收合及展开位移,从而改变婴儿承载装置100的宽度W。
[0079] 继续参照图1及图2,座椅连接件144可由管件构成,并在支撑架102的同一侧分别连接于座椅架104与脚架连接组件142之间。如图所示,座椅连接件144的顶端部可透过扶手108的后端部108B所凸设的凸缘156枢接于第一连接件145。座椅连接件144的底端部则枢接于座椅架104的后侧端(即座椅支撑管134)。因此,当脚架连接组件142位移时可透过座椅连接件144的连接而带动座椅架104及扶手108移动。
[0080] 如图1所示,当婴儿承载装置100于使用状态时,前脚架112与后脚架114为相对张开,推杆106大约沿前脚架112的方向延伸,且各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145B位于邻近同侧的托架137。此时,座椅架104大约沿水平方向设置,以供乘坐功能。
[0081] 如图2所示,当婴儿承载装置100不使用时,使用者可透过操作机构128操控锁定机构122释锁,并带动推杆106绕枢轴X1向前侧旋转,以收合婴儿承载装置100。随推杆106沿收合的方向转动,第一连接件145将向后、上方位移,使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部145B沿离开托架137的方向位移。第一连接件145的移动将带动各扶手108的后端部108B相对于后脚架114向上转动倾斜,使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向彼此靠拢,从而缩短前脚架112与后脚架114的底端部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一连接件145的移动亦透过第二连接件146、第三连接件147拉动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及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4L、114R向彼此横向地位移,并同时促使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折叠,从而缩短婴儿承载装置
100的横向宽度W。另外,第一连接件145在收合过程中亦可透过座椅连接件144拉动座椅架104的后侧端朝上位移,使座椅架104同步绕枢轴X2相对于前脚架112转动。因此,当婴儿承载装置100到达收合状态后,前脚架112、后脚架114、座椅架104及推杆106为纵向地收合至大约沿同一方向重叠的状态,且婴儿承载装置100由其左侧至右侧的横向宽度W亦被缩短,可有效地降低婴儿承载装置100的体积。
[0082] 如欲使用婴儿承载装置100时,使用者可带动推杆106绕枢轴X1向后侧旋转,以展开婴儿承载装置100。随推杆106沿展开的方向转动,第一连接件145将向前、下方位移,使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部145B往托架137的方向位移。第一连接件145的移动将带动各扶手108的后端部108B相对于后脚架114往下转动,使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张开,从而增加前脚架112与后脚架114的底端部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一连接件145的移动亦可透过第二连接件146、第三连接件147推动前脚架112的左、右侧端112L、112R及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4L、114R横向地张开,并同时拉动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展开为直线状,从而增加婴儿承载装置100的横向宽度W。另外,第一连接件145在展开过程中亦透过座椅连接件144推动座椅架104的后侧端往下位移,使座椅架104同步绕枢轴X2相对于前脚架112转动。借由前述的操作动作,可恢复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依据一实施例,第一连接件145的底端部145B在达到展开状态时亦可与托架137抵触,以阻止过度移动。
[0083] 接着请参照图3至图7说明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锁定机构122。其中,图3为绘示锁定机构122的分解图,图4为绘示锁定机构122的部分组接示意图,图5为绘示锁定机构122中第一耦接件124的内部示意图,图6为绘示锁定机构122的剖面示意图,图7则绘示锁定机构122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6,锁定机构122包含第一耦接件124、第二耦接件126、及设置于第一耦接件124与第二耦接件126之间的卡合件160、驱动件161、及弹簧件162。如图5所示,第一耦合件124的一侧端部设有供第一连接件145枢接的接合部124A,第一耦合件124在接合部124A的相对侧设置有一供推杆106的侧端部106A固定的套接筒124B。此外,第一耦合件124在其接合部124A与套接筒124B之间还设有一壳体部124C,壳体部124C的内侧突设有一中空轴心件163,且壳体部124C在其围绕轴心件163的一圆筒状内侧壁形成有数个齿槽164A及索引槽164B,其中索引槽164B的宽度大于各齿槽164A的宽度。齿槽164A绕轴心件163径向地排放,且齿槽
164A在其面向壳体部124C开口的一侧断面亦凸设有一突起165。
[0084] 如图3所示,第二耦接件126设有一供前脚架112固定的套接筒126A、及与套接筒126A连接的壳体部126B。壳体部126B的内侧亦突设有一中空轴心件166,且壳体部126B在其围绕轴心件166的一圆筒状内侧壁形成有数个齿槽167A及索引槽167B,其中索引槽
167B的宽度大于齿槽167A的宽度。齿槽167A绕轴心件166径向地排放,且齿槽167A在其面向壳体部126B开口的一侧表面H亦凸设有一凸缘168,其中凸缘168的二相对侧端部分别形成二旋转止挡部168A、168B。借由第一耦合件124的突起165与第二耦接件126的旋转止挡部168A、168B的抵触,可限制第一耦接件124相对于第二耦接件126的旋转范围。
[0085] 卡合件160中开设有一孔洞169,其由卡合件160的第一侧表面160A延伸至其相对侧的第二侧表面160B。卡合件160在其第一侧表面160A上突设有二凸肋170,分别对称地设置于孔洞169的相对侧,且各凸肋170分别设有一斜面171。此外,卡合件160的一圆形外缘亦设有数个凸齿172A及索引凸台172B,其中索引凸台172B的宽度大于各凸齿172A及各齿槽164A、167A的宽度。卡合件160的凸齿172A可分别与第一耦合件124、第二耦合件126的齿槽164A、167A卡合,卡合件160的索引凸台172B则可分别插入至第一耦合件124、第二耦合件126的索引槽164B、167B。
[0086] 驱动件161中开设有一滑动槽172,用以界定驱动件161相对于枢轴X1的径向移动。驱动件161在滑动槽172的一侧形成有一接合部161A供牵引件173的第一末端173A固定,其中牵引件173例如为钢索,其沿推杆106的侧端部106A设置并连接至操作机构128。驱动件161在其面向卡合件160的一侧亦设有一斜面174,其中斜面174为配合卡合件160上各斜面171的形状。
[0087] 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6,当锁定机构122组装时,卡合件160、驱动件161及弹簧件162分别设置于第一耦合件124的壳体部124C与第二耦合件126的壳体部126B内。其中,第二耦合件126的轴心件166穿设于卡合件160的孔洞169,弹簧件162组接于第二耦合件
126与卡合件160的第二侧表面160B上所开设的凹槽之间。驱动件161则夹于卡合件160的第一侧表面160A与壳体部124C的内侧壁之间,使驱动件161的斜面174接触卡合件160的斜面171,且驱动件161的接合部161A位于凸肋170之间。至于第一耦合件124的轴心件163则分别穿过驱动件161的滑动槽172与第二耦合件126的轴心件166上所开设的孔洞175,并透过一紧固件159(例如铆钉)穿过轴心件163、166将第一耦合件124与第二耦合件126相组接,借以形成枢轴X1。当第一耦合件124与第二耦合件126相组接后,第一耦合件124的齿槽164A及索引槽164B分别与第二耦合件126的齿槽167A及索引槽167B对齐。借此,第一耦合件124及推杆106可绕枢轴X1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26及前脚架112转动,卡合件160可沿枢轴X1的方向于第一耦合件124及第二耦合件126之间位移,使卡合件160同时与第一耦合件124及第二耦合件126卡合、或往第二耦合件126位移以脱离第一耦合件124的卡合。至于驱动件161则可沿其滑动槽172所定义的方向Y相对于第一耦合件124、第二耦合件126位移,以促使卡合件160沿离开第一耦合件124的方向位移。
[0088] 如图6所示,当锁定机构122处于锁定状态时,借由弹簧件162的作用,卡合件160的凸齿172A同时与第一耦合件124的齿槽164A及第二耦合件126的齿槽167A卡合,且卡合件160的索引凸台172B分别卡合于第一耦合件124及第二耦合件126的索引槽164B、167B内,从而阻止第一耦合件124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26转动并锁定第一耦合件124及推杆106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26及前脚架112的位置。因此,推杆106可稳定地维持其相对于前脚架112的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
[0089] 接着参照图7,当使用者欲折叠推杆106时,可透过操作机构128拉动牵引件173并促使驱动件161沿方向Y(即垂直于图6及图7平面的方向)往推杆106的侧端位移。随驱动件161的移动,驱动件161的斜面174将与卡合件160的斜面171产生顶推作用,从而推动卡合件160沿枢轴X1的方向往第二耦合件126位移,使卡合件160的凸齿172A及索引凸台172B分别脱离第一耦合件124的齿槽164A及索引槽164B的卡合。随后,释锁的第一耦合件124及推杆106可绕枢轴X1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26及前脚架112往收合的方向转动。在第一耦合件124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26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卡合件160的索引凸台172B大于第一耦合件124中各齿槽164A的宽度,可产生抵触作用,阻止卡合件160因弹簧件162的作用而往第一耦合件124位移,从而避免卡合件160的凸齿172A与第一耦合件124的齿槽164A相互卡合。当推杆106到达收合状态时,第一耦合件124的突起165抵触第二耦合件126的旋转止挡部168B,从而阻止推杆106进一步的转动,而锁定机构122可维持其释锁状态。
[0090] 如使用者欲将婴儿承载装置100由收合状态切换为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时,可带动推杆106及第一耦合件124绕枢轴X1沿相反的方向转动。在第一耦合件124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26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卡合件160的索引凸台172B大于其相对齿槽164A的宽度,可阻止卡合件160因弹簧件162的作用而往第一耦合件124位移,从而避免卡合件160的凸齿172A与第一耦合件126的齿槽164A的卡合。当推杆106到达展开状态时,第一耦合件124的突起165抵触第二耦合件126的旋转止挡部168A,从而阻止推杆106进一步的转动,而且卡合件160的索引凸台172B同时与第一耦合件126的索引槽164B及第二耦合件126的索引槽167B呈对齐。因此,借由弹簧件162的弹力作用,卡合件160可往第一耦合件124位移,使卡合件160的凸齿172A、索引凸台172B分别与第一耦合件124及第二耦合件126的齿槽164A、167A、及索引槽164B、167B同时卡合,从而锁定第一耦合件124及推杆106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26及前脚架112的位置。借此,可稳定地锁定婴儿承载装置100的展开状态。
[0091] 接着请参照图1、图8及图9说明操作机构128的结构及操作方法,其中图8为绘示操作机构128的侧剖面示意图,图9则为绘示操作机构128的动作示意图。操作机构128设置于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上。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可包括数个管端127(例如二管端),其中管端127分别枢接于推杆106的左右侧端部106A,操作机构128则装设于管端127之间。操作机构128可包括一基座176、操作件177、二个滑动件178、及一弹簧件179。
[0092] 基座176为一由上盖及下盖所组合而成之中空壳体,其中央部位176A开设有一开口180,中央部位176A的左右相对侧端176B内分别对称地形成有穿孔181。基座176的左右相对侧端176B分别插入至管端127上所固设的套接件182。枢接件183(例如铆钉)分别穿过基座176的左右相对侧端176B及套接件182,使基座176与管端127枢接。因此,各管端127可分别绕其对应的枢接件183所形成的枢轴相对于基座176及操作机构128旋转。
[0093] 操作件177例如为按钮,具有一操作部177A及连接部177B。操作件177为透过开口180滑动地穿设于基座176,使操作件177可沿方向Z位移,其中连接部177B位于基座176内,操作部177A则伸出于基座176的开口180。此外,连接部177B上亦开设有二相对于操作件177的位移方向Z呈对称倾斜的斜向导槽184,以供滑动件178的一端部与操作件
177滑动地组接。
[0094] 继续参照图8,各滑动件178分别滑动地穿设于基座176的相对侧穿孔181内,且滑动件178之间由弹簧件179相接。滑动件178的第一端部178A与各牵引件173的第二末端173B固定,滑动件178的第二端部178B凸设有一穿设于斜向导槽184的插销185。透过滑动件178与斜向导槽184的导引连接,操作件177可驱动各牵引件173位移,透过各牵引件173分别拉动各锁定机构122的驱动件161,从而切换各锁定机构122由锁定状态至释锁状态。为限制滑动件178的位移范围,各枢接件183亦可分别穿设于各滑动件178上所开设的长形开槽186。
[0095] 随后请参照图10及图11,为分别绘示各管端127与推杆106的侧端部106A相组接的分解图及剖面示意图。各管端127内分别固设有一固定套188及内插管190。其中,固定套188套接于管端127与内插管190之间,可借由紧固件198A加以固定于管端127内,且内插管190伸出于管端127的端部上开设有一孔洞192。另外,内插管190的内侧亦固设有一限位件194。依据此实施例,限位件194例如为折弯成二端部的弹簧片,其中一端部具有一突起194A穿设于孔洞192。至于推杆106的侧端部106A内则可借由紧固件198B固设一套接件195,且套接件195上开设有一导槽196。当管端127与推杆106的侧端部106A相组接时,内插管190插入至套接件195内,突起194A则穿设于内插管190的孔洞192及套接件195的导槽196,从而阻止管端127纵向地脱离推杆106的侧端部106A并限制管端127相对于侧端部106A绕其纵向轴旋转的范围。
[0096]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1、图2、及图8至图11说明操作机构128的操作与推杆106顶端部106B的折叠动作。首先参照图1及图8所示,当婴儿承载装置100被展开且锁定机构122处于锁定状态时,弹簧件179将促使各滑动件178沿离开彼此的方向偏移,使滑动件178的插销185位于斜向导槽184中相较远的端部,且各滑动件178的第一端部178A伸出于基座176的穿孔182并分别延伸至各管端127内。因各滑动件178的第一端部178A延伸至管端127内时可与管端127的内侧壁产生抵触作用,可阻止各管端127绕枢接件183相对于基座176及操作机构128转动,从而避免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在使用时的意外折叠。
[0097] 如图9所示,当使用者按压操作件177的操作部177A时,操作件177将往基座176内位移并透过斜向导槽184的导引作用带动各滑动件178向彼此位移,从而使滑动件178的第一端部178A往基座176的穿孔182内缩进并拉动各牵引件173。被拉动的牵引件173将拉动驱动件161位移,使驱动件161推动卡合件160脱离第一耦合件124的卡合,从而将各锁定机构122由锁定状态切换为释锁状态(如图7所示)。当各锁定机构122处于释锁状态时,因各滑动件178的第一端部178A皆为脱离各管端127的抵触,故可允许管端127绕枢接件183相对于基座176及操作机构128转动。
[0098] 如图2所示,随推杆106沿收合的方向转动,可带动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2L、112R、114L、114R向彼此横向地位移。为配合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的横向移动,推杆106的左、右侧端部106A亦向彼此横向地位移,进而促使各管端127绕推杆106侧端部106A的纵向枢转并同时相对于操作机构128的基座176进行折叠。借此,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亦可进行折叠,以便缩短其横向宽度。
[0099] 如使用者欲使用婴儿承载装置100时,可带动推杆106绕枢轴X1往后旋转,以展开婴儿承载装置100。随推杆106沿展开的方向转动,可带动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的左右侧端112L、112R、114L、114R沿离开彼此的方向横向地位移。为配合前脚架112及后脚架114的横向移动,推杆106的左右侧端部106A亦沿离开彼此的方向横向地位移,进而促使各管端127反转并带动操作机构128的基座176与各管端127的排列恢复成直线状,其中因操作机构128的滑动件178仍位于穿孔181内,故不会与管端127产生抵触,让管端127可相对于操作机构128的基座176转动,从而恢复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在使用时的直线状。当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恢复直线状后,弹簧件179可促使各滑动件178沿离开彼此的方向偏移,使滑动件178的插销185位于斜向导槽184中相较远的端部,且各滑动件178的第一端部178A再度伸出于基座176的穿孔182并分别延伸至各管端127内,从而锁定推杆106顶端部106B于直线状。
[0100] 因此,借由滑动件178的操作设计,可避免推杆106的顶端部106B意外折叠,增加婴儿承载装置100的使用安全。
[0101]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儿承载装置能纵向及横向收合,可有效地降低婴儿承载装置在收合时的体积,以方便其收藏。而且由于大人只需单手带动推杆的转动,便可透过驱动机构带动婴儿承载装置的收合及展开,操作上十分的方便。此外,借由前脚架与推杆之间所设置的锁定机构,可增加推杆在操作时的稳定性。另外,借由操作机构的结构设计,可避免推杆的顶端部意外折叠,增加婴儿承载装置的使用安全。
[0102] 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之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之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之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