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棉卷的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46178.4

文献号 : CN1022165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F·科勒W·施拉普弗V·皮伊特里尼

申请人 : 里特机械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棉卷的设备,包括:旋转的连续不断的带(R),所述带利用张紧设备(3)张紧并在若干转向导辊(R1-R6)上围绕芯(H)被引导,以形成环(S)的棉卷(WW),其中,所述芯被保持在沿径向突出超过所述芯且安装在机架(MS)中的两个卷绕盘(W1,W2)之间,并且转向导辊(R2)中的至少一个利用枢转装置(8)横向于其旋转轴线被可动地安装,以配发成品的棉卷。为了在开始新的卷绕过程时防止带(R)的带边缘(Rs)运行到侧向卷绕盘(W1,W2),提出提供额外装置(15,16;18,19;21,22;31,32;38,39;44,45;51,52),沿横向于所述带的纵向观看,在所述带的松弛状态下,所述额外装置将所述带(R)保持在一个位置,或者在带的重新张紧之前将带返回到先前在卷绕过程中在张紧状态下在所述转向导辊(R1-R6)上所处的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生产棉卷的装置,其具有旋转的连续不断的带(R),所述带利用张紧装置(3)张紧并利用多个转向导辊(R1-R6)围绕芯(H)被引导在环(S)中以形成棉卷(WW),其中,所述芯被保持在沿径向突出超过所述芯且安装在机架(MS)中的两个棉卷盘(W1,W2)之间,并且所述转向导辊中的至少一个利用转动装置垂直于其旋转轴线被可动地安装,以移除成品的棉卷,其特征在于,提供额外装置(15,16;18,19;21,22;31,32;38,39;44,45;51,52),在所述带的松弛状态下,沿垂直于所述带的纵向观看时,所述额外装置将所述带保持在所述带先前在卷绕过程中在张紧状态下在所述转向导辊(R1-R6)上所呈现的位置,或者,在所述带被重新张紧之前将所述带引导回这样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装置包括引导部(15,16;18,19;

21,22;51,52),在所述带(R)的松弛状态下,所述引导部在其局部区域上相对于所述带的侧边缘(Rs),所述引导部布置在某个平面之外,在所述带在处于张紧状态下时所述带在所述平面中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15,16)每个成对地布置并彼此相距内部距离(Fb),所述内部距离大于所述带(R)的宽度(B),所述引导部(15,16)每个设置有弯曲部(17,20),其指向处于张紧位置的所述带,其中,当朝向相邻和张紧的带观看时,成对布置的引导部的相对弯曲部(17,20)的内部宽度连续增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31,32;44,45)中的至少一些被可动地布置,并能够利用定位装置(Z3;Z4,Z5)重新定位在其位置,其中,所述定位装置联接到所述转向导辊(R2)的转动装置(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由摩擦辊(38,

39)形成,所述摩擦辊以旋转地能够运动的方式被安装,并能够利用定位装置(Z2)行进以与所述转向导辊(R2,R3)之一形成夹紧部位(KS)。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Z2)联接到所述转向导辊(R2)的转动装置(8)。

说明书 :

生产棉卷的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棉卷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这种类型的装置已经例如在EP-799337A1中描述,其中使用旋转带形成棉卷。 [0003] 如果带在卷绕过程中朝向侧方且垂直于其运动方向逐渐偏离而且带边缘与侧向棉卷盘形成接触,则可能发生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其它公开物EP-878568A2中被确认和描述。一方面,这可能损害带边缘,而另一方面,边缘纤维可能从待被卷绕的棉卷片中被拉出,这进而导致在品质上不整洁的棉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为了将带引导至相对于棉卷盘的稳定位置,在此提出:带设置有单侧构形,这种单侧构形与转向导辊的构形表面共同作用并形成积极连接。虽然带可被侧向地引导至绝对稳定位置,但是这种设计非常复杂并且制造昂贵,特别是当带还需要专门制造工艺时。此外,这没有解决以下问题:如果带在松弛状态下部分地升离转向导辊,则带可能沿侧向运动,由此导致在带的构形与转向导辊的构形之间的积极连接松开。
[0004] 被制成为具有适当结构的扁平带形式的带承受很大的扭曲和张紧力。为此,带必须稳定设计并因而还具有对应的刚度。在未张紧状态下,这导致带在其一升离转向导辊就易于向旁侧运动。这在成品的棉卷被移出时发生。在此过程中,转向导辊之一转动到较低位置以打开已经形成有棉卷的环。同时,带的张紧通过张紧装置松开,由此,在棉卷已经被移除之后,带松懈地处于转向导辊上并仅被保持在侧盘之间的侧向位置。然而,同时,必须考虑到带的宽度小于侧盘之间的内部距离。这意味着,如也可从被引用的EP-878568A2中所见,在卷绕过程中,在带的边缘与相应棉卷盘之间应存在小的间隙,以防止带受损并防止已经描述的边缘纤维变松。
[0005] 当装配新套筒用于另一卷绕过程时,这些侧盘也向侧旁移动特定量,由此,在此过程中无法应用由棉卷盘沿侧向保持带的位置。当新的套筒被夹紧时,在该时间段,棉卷盘再次朝向相应带边缘运动,带仅可被带至所限定的位置一次,但所述所限定的位置不对应于前述的在卷绕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位置。在随后的使带张紧和使一个转向导辊回移以形成新的卷绕环用于随后卷绕过程的过程中,带可以以某个侧向偏移量置留在个体转向导辊上。当带驱动器起动时,带因而在其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在棉卷盘之间偏心地进给,由此,带在其撞击棉卷盘之一的边缘的附近处可能弯曲和受损。在其进一步的运动中,带可自身置留于棉卷盘之间的中心位置,或者利用适当的装置,例如在WO2005/038100中所示,被带至所需的侧向位置。然而,这种装置仅在卷绕过程中有效,而不能解决所描述的在带起动过程中的问题。
[0006]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校正所述问题,并确保:就从卷绕过程开始时在辊已改变之后,带以一定方式定位而使其在两个棉卷盘之间中心地进给。在此,表述“中心地”应理解为是指:当带被设置为运动进入两个卷绕辊之间时,带在其边缘与相应棉卷盘之间具有大致相等的间隙。这防止相应带边缘在带起动过程中扣住和受损。
[0008] 此目标通过提出设置额外装置来实现,在带的松弛状态下,沿垂直于所述带的纵向观看时,所述额外装置将所述带保持在所述带先前在卷绕过程中在张紧状态下在转向导辊上所呈现的位置,或者,在带被重新张紧之前引导带回到这样的位置。
[0009] 如果假定带在带张紧状态下在转向导辊上的位置包括到在两个棉卷盘之间的内部宽度中的进给中心,则这同样通过所提出的额外装置的装配来确保,即使是在辊已被移除之后。通过所述的中心进给,在带边缘与相应棉卷盘之间存在间隙。
[0010] 为了避免所提出的引导部与处于张紧状态下或在工作过程中的带的带边缘接触,进一步提出:所述装置包括引导部,在所述带的松弛状态下,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带的局部区域上处于所述带的侧边缘的相对处,所述引导部布置在某个平面之外,在所述带在处于张紧状态下时所述带在所述平面中移动。
[0011] 表述“平面”表征:在带的行程上沿侧向延伸并供带在其中运动的表面。 [0012] 这确保引导部在工作过程中不再与带边缘接触,在这段时间中其也不行使功能,因此,消除了例如由于摩擦所致的带边缘的磨损。
[0013] 此外,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其中,所述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些被可动地布置,并能够利用定位装置重新定位在其位置中,其中,所述定位装置联接到所述转向导辊的转动装置。 [0014] 通过这种类型的装置,可将引导元件重新定位于一区域中,在所述区域中,带在重新张紧过程之前被引导回到所需位置(例如,在转向导辊的区域)或者保持在限定的侧向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例如在利用引导元件使带进入所需位置之后,当带被张紧并因而在相应转向导辊上呈现固定位置时,使引导元件从带的运动区域重新定位。这种装置还防止相应的引导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与带边缘形成接触。此外,相应的引导元件还可被设置尽可能接近于相应转向导辊的周缘区域。这确保在张紧过程发生之前带边缘能够不再在引导元件与相应转向导辊周缘之间的路径上向旁侧运动,且通过引导元件固定的侧向定位得以保持。所提出的定位装置到转向导辊的转动装置的联接(机械联接或电联接)确保这两种过程的同步。对此的更多细节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阐释。
[0015] 有利地,还提出一种装置,其中,额外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由摩擦辊形成,所述摩擦辊以旋转地能够运动的方式被安装,并能够利用定位装置行进以与所述转向导辊之一形成夹紧部位。
[0016] 通过这种设计,对于带而言可在带张紧被松开之前至少在相应转向导辊的区域中与可行进的摩擦辊形成夹紧部位。这确保带的位置--垂直于带的纵向观看--至少在转向导辊的设置有夹紧部位的区域中得以保持。当辊已经被移出且带被重新张紧时,摩擦辊可恰在带被再次设定运动用于新的卷绕过程之前再次升高。
[0017] 用于摩擦辊的所述定位装置可联接到所述转向导辊的转动装置,以使得所述过程同步。

附图说明

[0018]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点在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更详细地示出和描述。 [0019] 在附图中:
[0020] 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装配引导装置的卷绕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0021] 图1a显示出根据图1的A-A的剖视图。
[0022] 图2显示出根据图1的局部图,其中显示出可行进摩擦辊。
[0023] 图3显示出根据图1的局部图,其中显示出引导装置的两个实施例。 [0024] 图3a显示出根据图3的实施例之一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图1显示出卷绕装置1,卷绕装置1已经在公布的EP-A1-929705中以类似形式被详细示出和描述。因此,这种卷绕装置的工作原理仅在以下描述中简要描述。通过所示的卷绕装置1,利用带R生产棉卷WW。在此,带R利用固定安装或转动安装的辊R1-R6来引导,其中,带在辊R1和R2之间围绕固定旋转轴AX形成环S。为了生产棉卷WW,棉卷片W通过压辊K1至K4被进给到两个辊R1和R2之间而在套筒H的周缘上形成环S。在卷绕过程中,套筒H夹紧在两个棉卷盘W1、W2之间,如图1a中所示。这样,在棉卷盘W1、W2与带R之间提供距离a(图3a),使得带边缘Rs在卷绕过程中不磨损。为了在卷绕过程中保持与两个棉卷盘W1、W2的距离a(在图3a中示意性显示)并使得带运行可被监控,将监控和引导装置10布置在辊R1的附近。这种监控装置10的适合的实施例例如从EP-1675976或从EP-1837426中可见。由监控装置输出的信号利用缆线23供给到控制单元ST。 [0026] 控制单元ST通过路径24连接到阀26,利用阀26,从泵28至缸Z1的连接相应地形成或中断。缸Z1作用在安装有辊R5的轴30的第一安装部位(未示出)的端部上。轴30的第二安装部位(未示出),其允许轴30并因此辊R5的转动运动(其通过缸Z1由安装部31的运动而产生),设置在与第一安装部位相反的侧上。这种装置的详细的示图和功能描述例如从EP-1675976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见。由于轴30从其初始零位置(在几乎平行于带入口的平面延伸的平面中)的歪斜,带R的入口线在辊R5上的位置相对于先前的带传输方向改变,带传输方向因而也改变。这种改变的结果是,带R在带的一次回转之后也在辊R5上沿横向移动。
[0027] 这种装置用于确保带R在卷绕过程中保持在稳定位置,由此在其侧边缘Rs与棉卷盘W1、W2之间总是保持距离a。通过这种装置,可以监控并在必要时校正带相对于棉卷盘的侧向位置。这防止带R的侧边缘Rs在卷绕过程中会扣住棉卷盘。
[0028] 随着棉卷WW变大,环S增大,直到棉卷WW达到所要求尺寸。棉卷直径的实现可利用棉卷周缘上的适合传感器直接确定或通过扫描棉卷片的进给长度间接确定。在卷绕过程中,带的重新定位或带张紧的控制通过张紧装置3执行,张紧装置3在缸Z的控制下移动。张紧辊R6通过张紧装置3围绕轴4转动。同时,辊R6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双臂杆5上。 [0029] 在卷绕过程中,棉卷WW沿旋转方向D转动。在卷绕过程结束前不久,用于压辊K1-K4的驱动器停止,而通过带R用于棉卷WW的驱动器仍然工作。结果,棉卷在引导板6的附近片分离。分离过程一完成,卷绕装置1就停止,并且张紧辊R6利用缸Z转动到以点划线显示的位置,由此带张紧被松开。利用可围绕轴AX转动的臂8,辊R2利用装置(未示出)向下转动到以虚线显示的位置R2’。结果,辊R3在其自重作用下利用臂9也向下转动到位置R3’。两个棉卷盘W1、W2现在利用装置(未示出)沿轴向向外移动,由此,在棉卷盘之间的内部距离LA增大,结果使先前被夹紧在引导部中的辊套筒松开用于移除过程。 [0030] 带R然后利用张紧装置3被稍稍张紧,由此,所述带(如以点划线所示)在辊R1与辊R2之间伸展,并且这样开始将成品的棉卷WW移出到接收装置(未示出)上。然后,带再一次松弛,由此其移动到图1中以点划线所示的位置。
[0031] 也就是说,由于其刚度,带R呈现弯曲形状,而且还部分地升离于辊,特别在辊R2与R3以及在辊R6与R1之间的区域中。引导部15,16;18,19;21,22;和51,52,其在带在未张紧位置时总是处于相对于带的边缘Rs,被装配在所述区域中以确保带在张紧状态下--当垂直于其纵向观看时--再次置留在辊上的预定位置。在图1的设计中,固定的引导部15,16;18,19;21,22;和51,52,其成对地固定到机架并平行对准,被装配,在所述引导部之间,带在侧向位置中保持在此位置。在成对引导部之间的内部距离略大于带R的宽度B。如从图1a的剖视图中可见,引导部15、16(类似其它的引导部18,19;21,22;和51,52)可设置有弯曲部17、20,该弯曲部以角度c应用到相应的引导部。这样,弯曲部17、20对准成使得:当朝向张紧带R观看时,引导部之间的内部宽度在弯曲部的区域中连续增大。这防止带R置留在相应引导部15、16的面表面Fs上和在从其张紧位置到其松弛位置的路途上扭曲。也就是说,弯曲部17、20确保带在至其松弛位置的路途上在平行对准的引导部15、16之间精确通过。弯曲部17、20被制作为短而使得:当被引导回到其张紧位置时,带在其形成置留到相应辊上之前不再能向旁侧偏离。这确保:在随后的带的张紧过程以便准备另一卷绕过程中,带一起动就置留在辊上的预定的侧向位置中。这防止在起动过程中带的边缘撞击在棉卷盘W1、W2上并受损,在起动过程中用于辊R5的所述补偿装置尚未对带的侧向位置具有影响。如图1中可见,引导部21、22离开在张紧状态下的带R距离d。这在带处于工作位置且被驱动时防止引导部与带之间的接触。这消除了带的边缘Rs在卷绕过程中被引导部21、22磨损的风险。
[0032] 在前述移除过程之后,利用装置(未示出)将新的套筒H移动到轴AX的位置,由此,在辊R1和R2’之间的带R被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并由此已经稍稍张紧。现在,两个棉卷盘W1、W2朝向彼此沿轴向移动,并且套筒H夹紧在未示出的引导部上的棉卷盘之间。辊R2、R3现在转动回到如图1所示的其在上的位置。在通过适合装置(未示出)将辊R2固定到该在上的位置时,辊R6就利用缸Z和杆臂5向下转动,由此,带完全张紧。
[0033] 当带从以点划线所示的其松弛位置转变为张紧位置时,带通过引导部15,16;18,19;21,22;和51,52沿侧向被引导和保持在指定位置。
[0034] 现在可开始新的卷绕过程。为此目的,压辊K1-K4通过驱动器(并未更详细显示)设置成运动。同样地,带R的辊R1-R6之一并因此卷绕装置通过驱动器(未示出)设置成运动,由此,准备就绪的给入棉卷片W的端部被进给到套筒H用于新的卷绕过程。 [0035] 图2(其为根据图1的局部图)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出额外装置的进一步的变例,利用该装置,当带R从其张紧位置转变到其松弛位置时和从松弛位置转变到张紧位置时,带R被保持在其相对于棉卷盘W1、W2的侧向位置。这样,分别使用摩擦辊38和39,摩擦辊的相应的可旋转地安装的轴41和42被安装为平行于相应辊R2和R3的轴。在所示的示例中仅显示出两个这样的辊,然而,还可想到的是,为其余的辊也分配这样的摩擦辊。摩擦辊38、39在保持器(未示出)上的适合引导部中被可动地安装在垂直于辊旋转轴线的相应辊的安装位置上。所述运动由受控于控制单元ST的示意性显示出的缸Z2执行。通常,这样的缸Z2装配在摩擦辊的每端处。在带R此时松弛之前,如已在先前示例中所述,以便开始卷移出,在控制单元ST的作用下,缸Z2现在被填充以压缩空气,并因而使摩擦辊38、39朝向相应辊R2、R3的周缘移动。然后,相应摩擦辊置留在带R上,并因而在带R与相应辊R2、R3之间形成夹紧部位KS。在成品棉卷WW的整个移除过程中和新套筒H的给入过程中,带R利用所述夹紧部位KS沿侧向固定到相应辊上。相应的摩擦辊38、39并未利用缸Z2而再次升高,直到带在开始新的卷绕过程之前已再一次完全张紧。这种装置还确保带沿预定的侧向位置被保持和引导,直到开始新的卷绕过程。
[0036] 此外,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显示在图3(其为根据图1的局部图)和图3a(图3的局部侧视图)中,其中,提供另外的装置,以在重新张紧过程之前将带R定位或引导在带的侧向位置中。
[0037] 通过所述装置之一,使用引导部31、32,引导部31、32可围绕轴34转动并可重新定位或转动到邻近于辊R2’的区域中以沿侧向定位带R。同时,所述转动运动总是由缸Z3执行,缸Z3铰接到轴36上的机架并固定到引导部31、32上的轴35。进给受控于控制单元ST的压缩空气利用线路37被进给到缸Z3。
[0038] 有利地,通过这种类型的解决方案,在带已重新张紧之后,相应引导元件31、32可转动离开可能在卷绕过程中与运动的带R发生碰撞的区域。同时,在执行定位或引导工作的同时可在相应辊的周边表面的区域非常紧密地定位这些引导元件。通过所示引导元件,可通过引导元件的转动而在带一开始松弛时就形成引导表面,如已经在根据图1的示例中所示。同样地,通过转动引导元件,并通过适当设计的引导表面,可以在重新张紧过程之前不久仅转动这些引导元件以使带移动或调节至指定的侧向位置。
[0039] 沿侧向可动引导板44、45的装配(图3和图3a)形成进一步的实施例,其中,带R并未相对于棉卷盘W1、W2沿侧向定位,直到在重新张紧之前不久。
[0040] 在此,引导板44连接到轴47,引导板45连接到轴48,其中轴47和48被可动地安装在轴承L中。如示意性所示,轴47、48总是分别连接到缸Z4和Z5,缸Z4和Z5进而分别利用轴12和13安装到机架。根据最终辊的移除过程的正时或根据带重新张紧的开始时间,压缩空气同时分别进给到缸Z4和Z5,并受控于控制单元ST。为了在启动张紧过程之前定位带R,该两个引导板44、45通过轴47、48朝向带的边缘Rs运动,直到其实现间隔Fb。间隔Fb略大于带宽度B,而且略小于棉卷盘W1、W2之间的内部距离LA。这确保带在张紧之前定位在距两个棉卷盘设置距离a的位置中。再次,这防止带R的边缘Rs之一在带驱动器开始工作过程中撞击在棉卷盘之一上。
[0041]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实施多个实施例。在此所示的实施例还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