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保护板以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192417.9

文献号 : CN1022315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守军王丽丽彭东方孟志轩莫元妙

申请人 : 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保护板,包括控制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与第四开关管分别串联在外部正输出端至正极、负极至外部负输出端的通路上;且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连接到通路后,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沿充电电流方向,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与充电电流方向相反。本发明的电池保护板,能更有效地检测电池电芯在充放电工作过程中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提高对电池电芯的充放电保护。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池保护板,用于对动力电池中的电池电芯进行充放电保护,所述电池电芯包括正极、负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控制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

所述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所述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三电极;所述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所述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所述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三电极;所述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分别串联在所述外部正输出端至所述正极、所述负极至所述外部负输出端的通路上;且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连接到通路后,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沿充电电流方向,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与所述充电电流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板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三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连接到通路的情形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直接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连接到通路的情形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连接到通路的情形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直接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连接到通路的情形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为IC芯片或单片机。

8.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电芯和电池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板。

9.一种动力电池组,由多个动力电池串并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为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

说明书 :

一种电池保护板以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动力电池的一种电池保护板。

背景技术

[0002] 动力电池一般由单体电池电芯、电池电路板以及封装壳体组成。其中,现有的单体电池电芯为包括正极、负极的两电极体系的电池电芯。电池电路板通常与电池电芯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其作用是在电池电芯的充放电过程中,当检测到电池电芯的过充、过放情形时,及时的阻断充放电回路,从而防止过充电和过放电等异常情况对电池造成伤害。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电池保护板的电路图。电池保护板100包括控制电路10、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控制电路10包括充电保护控制电路1和放电保护控制电路2,充电保护控制电路1和放电保护控制电路2的第一输入端分别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电池电芯200的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1和放电保护控制电路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池电芯200的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放电保护控制电路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串联连接在电池电芯200的负极至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OUT2的通路上,且第六开关管Q6的体二极管DS6的导通方向沿充电电流方向,第五开关管Q5的体二极管DS5的导通方向与充电电流方向相反。图中OUT1表示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
[0003] 动力电池充放电工作时,电池保护板100中充电保护控制电路1和放电保护控制电路2检测电池电芯200正负极电压差。充电时当电池电芯200的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保护控制电路1中设置的过充保护电压时,充电保护控制电路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即输出信号使第五开关管Q5断开,停止充电。放电时当电池电芯200的电压等于或低于放电保护控制电路2中设置的过放电保护电压时,放电保护控制电路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即输出信号使第六开关管Q6断开,停止放电。根据上述工作过程达到防止电池电芯200过充电、过放电的目的。
[0004] 然而,上述动力电池中,电池保护板100实现对电池电芯的过充电、过放电保护时,检测的是电池电芯200的两个电极的相对电压,仅能确保两个电极的相对电压不超过安全电压,并不能确保单体电池电芯200的正极、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各自绝对处于安全电压内,例如,检测到正负电极的相对电压为4V,其位于安全电压4.2V内,然后此时可能是正极电压3V、负极电压-1V,正极已经过充,该电池保护板却未能实施过充保护。因此上述电池保护板的过充电、过放电保护性能仍然不十分理想,单体电池电芯直接面临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电池保护板,能更有效地检测电池电芯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提高对电池电芯的过充电、过放电保护。
[0006]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电池电芯的安全性提高,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的寿命延长。
[0007]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8] 一种电池保护板,用于对动力电池中的电池电芯进行充放电保护,所述电池电芯包括正极、负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控制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所述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所述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三电极;所述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所述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三电极;所述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分别串联在所述外部正输出端至所述正极、所述负极至所述外部负输出端的通路上;且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连接到通路后,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沿充电电流方向,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与所述充电电流方向相反。
[0009]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10] 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电芯和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电芯包括正极、负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电池保护板为上述的电池保护板。
[0011] 一种动力电池组,由多个动力电池串并联组成,所述动力电池为上述的动力电池。
[001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3] 本发明的一种电池保护板,针对动力电池中电池电芯为正极、负极和第三电极的三电极体系电池电芯,在电池保护板的控制电路中分别设置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从而分别检测电池电芯的正极相对于第三电极的充电电压,正极相对于第三电极的放电电压,负极相对于第三电极的充电电压和负极相对于第三电极的放电电压,因此能检测正极出现过充、过放的情形以及负极出现过充、过放的情形,从而更有效地检测电池电芯在充放电工作过程中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提高对电池电芯的充放电保护。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种动力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组,电池电芯为正极、负极和第三电极的三电极体系电池电芯,电池保护板为上述电池保护板,因此电池电芯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动力电池的寿命得到延长。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的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的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
[0017]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三中的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
[0018]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四中的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
[0019]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五中的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 具体实施方式一
[0022] 如图2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电池保护板对动力电池的电池电芯进行充放电保护,电池电芯400包括正极41、负极42和第三电极43,电池电芯400的正极连接至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OUT1,电池电芯400的负极连接至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OUT2。
[0023] 电池保护板300包括控制电路3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
[0024] 其中,控制电路30包括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控制电路可为IC芯片或单片机。
[0025] 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的第一输入端、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的第一输入端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电池电芯400的正极41,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的第二输入端、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池电芯400的第三电极43,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
[0026] 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的第一输入端、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的第一输入端分别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电池电芯400的负极42;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的第二输入端、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池电芯400的第三电极43;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
[0027] 其中,第一开关管Q1至第四开关管Q4的连接为: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与第四开关管Q4分别串联在外部正输出端OUT1至正极41、负极42至外部负输出端OUT2的通路上,且连接到通路后,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DS2和第四开关管Q4的体二极管DS4的导通方向沿充电电流方向,也即沿外部正输出端OUT1→正极41或负极42→外部负输出端OUT2的方向,第一开关管Q1的体二极管DS1和第三开关管Q3的体二极管DS3的导通方向与充电电流方向相反,也即沿外部负输出端OUT2→负极42或正极41→外部正输出端DS1的方向。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四个开关管均串联在外部正输出端OUT1至正极41的通路上,即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d连接电池电芯400的正极41,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s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s,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d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d,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s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s,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d连接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OUT1;电池电芯400的负极42直接连接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OUT2。
[0028] 工作时,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OUT1连接充电电源的正极,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OUT2连接充电电源的负极,充电电流从外部正输出端OUT1→第四开关管体二极管DS4→第三开关管Q3→第二开关管体二极管DS2→第一开关管Q1→电池电芯正极41→电池电芯负极42→外部负输出端OUT2,从而为电池电芯充电。此过程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中有电流流过,在电阻上就会出现压降,给控制电路提供一个电压信号,也即给控制电路一个启动电源,充电过程中,控制电路中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检测到电池电芯正极41相对于第三电极43的充电电压(为方便描述,如下简称为第一参数),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检测到电池电芯负极42相对于第三电极43的充电电压(为方便描述,如下简称为第二参数)。控制电路中的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和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中还分别存储有设定的正极充电保护电极电位值和负极充电保护电极电位值,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和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检测到上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后,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判断第一参数是否达到或超过正极充电保护电极电位值,如果第一参数达到或超过所设定的保护电极电位值,则输出控制信号使第一开关管Q1断开,使充电回路断开,停止对电池电芯400的充电;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判断第二参数是否达到或超过负极充电保护电极电位值,如果第二参数达到或超过所设定的保护电极电位值,则输出控制信号使第三开关管Q3断开,使充电回路断开,停止对电池电芯400的充电。
[0029] 同样地,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从电池电芯正极41→第一开关管体二极管DS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体二极管DS3→第四开关管Q4→外部正输出端OUT1→所接负载→外部负输出端OUT2→电池电芯负极42,此过程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同样为控制电路提供一个启动电源。放电过程中,控制电路中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检测到电池电芯正极41相对于第三电极43的放电电压(为方便描述,如下简称为第三参数),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检测到电池电芯负极42相对于第三电极43的放电电压(为方便描述,如下简称为第四参数)。控制电路中的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中还分别存储有设定的正极放电保护电极电位值和负极放电保护电极电位值,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检测到上述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后,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判断第三参数是否达到或低于正极放电保护电极电位值,如果第三参数达到或低于所设定的保护电极电位值,则输出控制信号使第二开关管Q2断开,使放电回路断开,使电池电芯400停止放电;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判断第四参数是否达到或低于负极放电保护电极电位值,如果第四参数达到或低于所设定的保护电极电位值,则输出控制信号使第四开关管Q4断开,使放电回路断开,使电池电芯400停止放电。
[0030] 需要说明地是,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分别检测到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可通过模拟的控制电路实现,如采用电阻采样,也可通过数字的控制电路实现,如在单片机中编写程序。
[0031] 根据上述工作的充放电过程可知,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护板通过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和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分别检测第一参数、第三参数、第二参数和第四参数,能检测到正极出现过充、过放的情形以及负极出现过充、过放的情形,从而更有效地检测电池电芯在充放电工作过程中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保证正极和/或负极都不会出现过充电、过放电现象,提高对电池电芯的充放电保护。
[0032]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电芯和电池保护板,电池电芯包括正极、负极和第三电极,电池保护板即为如上所述的电池保护板。由该动力电池串并联即组成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组。由于电池保护板能更有效地检测电池电芯在充放电工作过程中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因此电池电芯的安全性提高,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的寿命延长。
[0033] 如下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提高:
[0034] 实施例:制备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200支,其中,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中的单体电池电芯为包括正极、负极和第三电极的三电极体系电池电芯,标称电压为3.6V,容量为10Ah。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中的电池保护板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中正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3中所设定的正极充电保护电极电位值为1.8V,负极充电保护控制电路5所设定的负极充电保护电极电位值为-2.4V;正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4中所设定的正极放电保护电极电位值为0.8V,负极放电保护控制电路6所设定的负极放电保护电极电位值为-2.2V。
[0035] 比较例:制备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200支,其中,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中的单体电芯为包括正极和负极的两电极体系电池电芯,标称电压为3.6V,容量为10Ah。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中的电池保护板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保护板,仅包括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和放电保护控制电路。充电保护控制电路中充电保护电压设定值为4.2V,充电保护控制电路中放电保护电压设定值为3.0V。
[0036] 将上述实施例中制备的200支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和比较例中制备的200支方形,进行充放电安全性能测试。测试标准为:(1)1C充放电:先恒流1C充电,后恒压4.2V充电;1C放电;(2)3C/5V过充测试:3C充电,电压为5.0V,持续时间为12小时。(3)过放测试:1C充电,1C放电2.5小时。
[0037] 测试结果为:实施例中的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200支电池全部没有出现正极过充电、过放电和/或负极过充电、过放电的现象,并且在做过充、过放测试时,也都没有发生起火、爆炸等现象。比较例中的方形锂聚合物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200支电池中有45支电池出现过充电、过放电现象,同时为对比测试比较例中正极、负极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添加一个辅助电极进行检测,检测得到:充电过程中,有20支电池正极出现过充电现象,比例为10.0%;有17支电池负极出现过充电现象,比例为8.5%;在放电过程中,有23支电池正极出现过放电现象,比例为11.5%;有18支电池负极出现过放电现象,比例为9.0% 。在做过充、过放测试时,有12支电池出现起火、爆炸等现象,比例为6.0%。
[0038] 从上述实验数据中也可得到,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能更有效的防止工作过程中方形锂聚合物单体电芯出现过充电、过放电现象,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0039] 具体实施方式二
[0040]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池保护板与实施方式一中电池保护板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池保护板还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
[0041] 如图3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电池保护板还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电池电芯400的第三电极43,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电池电芯400的第三电极43。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增加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可对电池以及控制电路起到保护作用,以及对交流电进行过滤的滤波作用。
[0042] 具体实施方式三
[0043]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池保护板与实施方式二中电池保护板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管Q1至第四开关管Q4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串联在外部正输出端OUT1至正极41的通路上,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串联在负极42至外部负输出端OUT2的通路上。
[0044] 如图4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电池保护板中,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d连接电池电芯400的正极41,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s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s,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d连接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OUT1;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s连接电池电芯400的负极42,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d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d,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s连接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OUT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护板中仅是四个开关管在所述外部正输出端至所述正极、所述负极至所述外部负输出端的通路上的串联形式不同于具体实施方式二,因此其同样能同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的电池保护板有效检测电池电芯在充放电工作过程中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保证正极和/或负极都不会出现过充电、过放电现象,提高对电池电芯的充放电保护。
[0045] 具体实施方式四
[0046]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池保护板与实施方式二中电池保护板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管Q1至第四开关管Q4中,四个开关管均串联在负极42至外部负输出端OUT2的通路上。
[0047] 如图5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电池保护板中,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s连接电池电芯400的负极42,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d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d,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s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s,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d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d,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s连接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OUT2。电池电芯400的正极41直接连接动力电池的外部正输出端OUT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护板中也仅是四个开关管在所述外部正输出端至所述正极、所述负极至所述外部负输出端的通路上的串联形式不同于具体实施方式二,因此其同样能同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的电池保护板有效检测电池电芯在充放电工作过程中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保证正极和/或负极都不会出现过充电、过放电现象,提高对电池电芯的充放电保护。
[0048] 具体实施方式五
[0049]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池保护板与实施方式二中电池保护板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管Q1至第四开关管Q4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串联在负极42至外部负输出端OUT2的通路上,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串联在外部正输出端OUT1至正极41的通路上。
[0050] 如图6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保护板的电路结构图,电池保护板中,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s连接电池电芯400的负极42,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d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d,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s连接动力电池的外部负输出端OUT2;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d连接电池电芯400的正极41,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s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s,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d连接动力电池的外部输出端OUT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护板中也仅是四个开关管在所述外部正输出端至所述正极、所述负极至所述外部负输出端的通路上的串联形式不同于具体实施方式二,因此其同样能同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的电池保护板有效检测电池电芯在充放电工作过程中的过充电、过放电情形,保证正极和/或负极都不会出现过充电、过放电现象,提高对电池电芯的充放电保护。
[005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