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165862.1

文献号 : CN10223481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瑞丰侯琳熙叶剑李文丽

申请人 : 宁波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大孔电极是由大孔径的三维SiO2超薄膜基体和掺杂锑的二氧化锡薄膜构成,所述二氧化锡以纳米超薄膜的形式覆于三维SiO2超薄膜上,制备过程为为先用环氧树脂制备三维骨架结构,再将三维骨架结构在正硅酸四乙酯中浸泡,用马弗炉焙烧即可得到三维SiO2超薄膜,然后结合溶胶/凝胶传统方法,以SnCl2/SbCl3的乙二醇混合溶液为浸渍液,将三维SiO2超薄膜浸入,通过分步水解、高温煅烧等处理,生成掺杂锑的二氧化锡纳米(ATO)薄膜附着在基体表面。本发明制得的大孔电极导电性强、耐氧化、耐腐蚀,用料省成本较低,可直接作为电极材料和电催化材料使用,并且电极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调节,适合工业用途的需要。

权利要求 :

1.一种大孔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三维骨架模板的制备:将质量比为1∶4~4∶1的环氧树脂和聚乙二醇混合并且加热到40~90℃,搅拌5~15分钟成透明溶液后,迅速加入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1∶2~

1∶10的多胺液体,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定型,保持定型温度在40~90℃中1~10小时后形成白色的固状聚合物共混物,用纯水浸泡2~20小时后除去聚乙二醇相,留下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室温下自然干燥1~5天;

2)三维SiO2超薄膜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正硅酸四乙酯中浸泡1~5小时,在氨水气氛中在30~60℃中暴露10~20小时后形成SiO2/环氧树脂复合物,干燥1~5小时以除去生成的乙醇和吸附的氨水,在马弗炉中以5~10℃的升温速率升至600~900℃,保持10~60分钟即可得到三维SiO2超薄膜;

3)大孔电极的制备:将质量比为12∶1~8∶1的SnCl2·2H2O和SbCl3溶解在乙二醇中配成溶液,将上述SiO2超薄膜浸泡到溶液中至超薄膜逐渐变成透明,取出后在80~

120℃的烘箱中烘1~3小时,然后在氨气氛中放置1~3小时后,再将样品放入马弗炉中在3小时内逐渐从200℃均匀升到400℃,随后将样品在稀氨水中浸泡0.5~1小时使氯化物原料完全水解,最后再放入马弗炉中400~700℃煅烧2小时,即形成大孔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能重复进行以增加三维SiO2超薄膜的厚度或通过环己胺稀释正硅酸四乙酯来减少三维SiO2超薄膜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能重复进行以增加纳米二氧化锡超薄膜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己胺与正硅酸四乙酯的质量比为1∶3~3∶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nCl2·2H2O和SbCl3质量之和与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3~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是分子量为600、1000、

2000、4000或6000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胺液体为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氨水浓度范围2~5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电极是由大孔径的三维SiO2超薄膜基体和掺杂锑的二氧化锡(ATO)薄膜构成,其中ATO的含量在50~85wt%范围,所述二氧化锡以纳米超薄膜的形式覆于三维SiO2超薄膜表面,其中导电薄膜中锡与锑的原子比例为14∶1~9∶1,所述的大孔的孔径范围在100nm至2μ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SiO2超薄膜基体中三维超

2 -1

薄结构SiO2的孔隙率为50%~95%,比表面积为100~140m·g ,ATO薄膜的厚度为10~

2 -1

50纳米,大孔电极的的比表面积为65~120m·g 。

说明书 :

一种大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和电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以氧化锡锑纳米(以下简称ATO)薄膜作为电极材料的大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电催化研究中,导电金属氧化物电极具有特殊的地位,被称为形稳阳极DSA(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DSA电极不仅克服了铂电极费用高,石墨和铅基合金电极耐蚀性差、电催化性能低、电力消耗大等的缺点,而且还为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研究发现,以Sb掺杂SnO2涂层的DSA电极,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例如,以金属钛为支撑体的SnO2电极已经被国内外很多学者用做阳极,研究有机物的电氧化降解。如专利号200610010184.5,稀土掺杂钛基SnO2电催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DSA电极,采用稀土掺杂,由钛基体和稀土掺杂SnO2涂层构成,其中稀土掺杂SnO2涂层中Sn、稀土、Sb的摩尔比为75~99.8∶0.1~10∶0.1~15,其制备方法为:钛电极依次经过打磨、碱洗、酸洗后,通过采用分层浸渍,梯度升温热处理,实现了梯度功能膜的组装,使得该电极即具有较高的氧析出电位,从而具有较强的有机物降解能力,且组分稳定,不会发生溶出现象。电催化氧化法用于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很好的效果,与其它方法相比有其独特优势,例如直接电解处理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专用设备,不需要使用其它的化学药剂,既降低成本,又不会引起二次污染。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现有的DSA电极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成本过高,难于大规模制备;涂层电极的电流效率低,对有机物的降解速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电极稳定性差(电极表面活性层易脱落,电极使用寿命短),因此围绕电极的材料科学问题,包括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制备方法等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有待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电极材料和电催化材料的开发。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导电性能良好、性能稳定的大孔电极。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孔电极的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首要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孔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电极是由大孔径的三维SiO2超薄膜基体和掺杂锑的二氧化锡薄膜构成,其中ATO的含量在50~85wt%范围,所述二氧化锡以纳米超薄膜的形式覆于三维SiO2超薄膜表面,其中导电薄膜中锡与锑的原子比例为14∶1~9∶1,所述的大孔的孔径范围在100nm至2μm之间。
[0006] 作为优选,所述三维超薄结构SiO2的孔隙率为50%~95%,比表面积为100~2 -1 2 -1
140mg ,ATO薄膜的厚度为10~50纳米,大孔电极的的比表面积为65~120mg 。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孔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三维骨架聚合物模板的制备:将质量比为1∶4~4∶1的环氧树脂和聚乙二醇混合并且加热到40~90℃,搅拌5~15分钟成透明溶液后,迅速加入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1∶2~1∶10的多胺液体,搅拌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定型,保持定型温度在40~90℃中1~10小时后形成白色的固状聚合物共混物,用纯水浸泡2~20小时后完全除去聚乙二醇相,留下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室温下自然干燥1~5天; [0009] 2)三维SiO2超薄膜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正硅酸四乙酯中浸泡1~5小时,在氨水气氛中在30~60℃中暴露10~20小时后形成SiO2/环氧树脂复合物,干燥1~5小时以除去生成的乙醇和吸附的氨水,在马弗炉中以5~10℃的升温速率升至600~900℃,保持10~60分钟即可得到三维SiO2超薄膜;
[0010] 3)大孔电极的制备:将质量比为12∶1~8∶1的SnCl2·2H2O和SbCl3溶解在乙二醇中配成溶液,将上述SiO2超薄膜浸泡到溶液中至超薄膜逐渐变成透明,取出后在80~120℃的烘箱中烘1~3小时,然后在氨气氛中放置1~3小时后,再将样品放入马弗炉中在3小时内逐渐从200℃均匀升到400℃,随后将样品在稀氨水中浸泡0.5~1小时使氯化物原料完全水解,最后再放入马弗炉中400~700℃煅烧2小时,即形成大孔电极。 [0011]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2能多次重复以增加三维SiO2超薄膜的厚度或通过环己胺稀释正硅酸四乙酯来减少三维SiO2超薄膜的厚度,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三维SiO2超薄膜的厚度。
[0012]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3能多次重复以增加纳米二氧化锡超薄膜的厚度。 [0013] 作为改进,所述环己胺与正硅酸四乙酯的质量比为1∶3~3∶1。 [0014] 作为改进,所述SnCl22H2O和SbCl3质量之和与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3~1∶1。 [0015] 作为改进,所述聚乙二醇优选为分子量为600、1000、2000、4000或6000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6] 作为优选,所述多胺液体为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
[0017] 所述稀氨水浓度范围2~5wt%。
[0018] 所述的大孔电极可直接作为电极材料和电催化材料使用。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0] 1.电极尺寸和形状可以调节,便于制作大尺寸的电极,适合工业用途的需要。 [0021] 2.使用多孔结构的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用量较省,其制作成本远低于一般的金属钛片表面涂敷ATO的电极,基于溶胶/凝胶过程的ATO负载工艺决定了新的电极适合大批量制造,这又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供了保障。
[0022] 3.电极具有极高的表面积,电极本身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三维连续的大孔通道使得电化学反应可以在电极的任何地方发生,而普通的电极只能在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新电极能大大提高了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0023] 4.电极中的导电材料AT0是以10nm左右的微粒均匀的排列在二氧化硅载体上,而同类的钛基涂敷电极其ATO颗粒的尺寸都是微米级,所以ATO材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0024] 5.电极使用的材料都是氧化物,相当于陶瓷类物质,具有很高的结构稳定性、耐热性和耐氧化性,因而非常适合电氧化处理工业废水。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大孔电极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 实施例1
[0028] 步骤1:三维骨架聚合物模板的制备,将质量比为1∶2的环氧树脂E-51和聚乙二醇混合并且加热到60℃,搅拌10分钟成透明溶液后,迅速加入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1∶6的多胺液体,搅拌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定型,保持定型温度在60℃中2 小时后形成白色的固状聚合物共混物,用纯水浸泡5小时后完全除去聚乙二醇相,留下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室温下自然干燥3天;
[0029]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多胺液体为二乙烯三胺。
[0030] 步骤2:三维SiO2超薄膜的制备,即将步骤1中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正硅酸四乙酯中浸泡2小时,在氨水气氛中在49℃中暴露15小时后形成SiO2/环氧树脂复合物,干燥2小时以除去生成的乙醇和吸附的氨水,在马弗炉中以10℃的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持20分钟即可得到三维SiO2超薄膜。
[0031] 步骤3:大孔电极的制备,即将质量比为12∶1的SnCl2·2H2O和SbCl3溶解在乙二醇中配成溶液,将上述SiO2超薄膜浸泡到溶液中至超薄膜逐渐变成透明;取出后在80℃的烘箱中烘1小时,然后在氨气氛中放置1小时后,再将样品放入马弗炉中在3小时内逐渐从200℃均匀升到400℃,随后将样品在稀氨水中浸泡0.5小时使氯化物原料完全水解,最后再放入马弗炉中700℃煅烧2小时,即形成大孔电极。
[0032] 实施例2
[0033] 步骤1:三维骨架聚合物的制备,即质量比为1∶2的环氧树脂E-51和聚乙二醇混合并且加热到60℃,搅拌10分钟成透明溶液后,迅速加入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1∶6的多胺液体,搅拌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定型,保持定型温度在60℃中2小时后形成自色的固状聚合物共混物,用纯水浸泡5小时后完全除去聚乙二醇相,留下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室温下自然干燥3天;
[0034]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多胺液体为二乙烯三胺。
[0035] 步骤2:三维SiO2超薄膜的制备,即将步骤1中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正硅酸四乙酯中浸泡2小时,在氨水气氛中在49℃中暴露15小时后形成SiO2/环氧树脂复合物,干燥2小时以除去生成的乙醇和吸附的氨水,在马弗炉中以10℃的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持20分钟即可得到三维SiO2超薄膜。
[0036] 步骤3:大孔电极的制备,即将质量比为10∶1的SnCl2·2H2O和SbCl3溶解在乙二醇中配成溶液,将上述SiO2超薄膜浸泡到溶液中至超薄膜逐渐变成透明。取出后在120℃的烘箱中烘3小时,然后在氨气氛中放置3小时后,再将样品放入马弗炉中在3小时内逐渐从200℃均匀升到400℃,随后将样品在稀氨水中浸泡1小时使氯化物原料完全水解,最后再放入马弗炉中700℃煅烧2小时,即形成大孔电极。
[0037] 重复上述步骤3一次。
[0038] 实施例3
[0039] 步骤1:三维骨架聚合物的制备,即质量比为1∶2.5的环氧树脂E-51和聚乙二醇混合并且加热到80℃,搅拌10分钟成透明溶液后,迅速加入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1∶8的多胺液体,搅拌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定型,保持定型温度在60℃中2小时后形成白色的固状聚合物共混物,用纯水浸泡5小时后完全除去聚乙二醇相,留下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室温下自然干燥3天;
[0040]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0,多胺液体为二乙烯三胺。
[0041] 步骤2:三维SiO2超薄膜的制备,即将步骤1中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在以正硅酸四乙酯/环己胺(质量比为1∶1)中浸泡2小时,在氨水气氛中在49℃中暴露15小时后形成SiO2/环氧树脂复合物,干燥2小时以除去生成的乙醇和吸附的氨水,在马弗炉中以10℃的升温速率升至900℃,保持20分钟即可得到三维SiO2超薄膜。
[0042] 步骤3:大孔电极的制备,即将质量比为8∶1的SnCl2·2H2O和SbCl3溶解在乙二醇中配成溶液,将上述SiO2超薄膜浸泡到溶液中至超薄膜逐渐变成透明,取出后在100℃的烘箱中烘2小时,然后在氨气氛中放置2小时后,再将样品放入马弗炉中在3小时内逐渐从200℃均匀升到400℃,随后将样品在稀氨水中浸泡0.8小时使氯化物原料完全水解,最后再放入马弗炉中600℃煅烧2小时,即形成大孔电极。
[0043] 重复上述步骤4次。
[0044] ATO的负载量用称量的方法确定,即复合材料的总重量减去载体的重量。 [0045] ATO中锡与锑的原子比从X光电子能谱中计算获得。
[0046] 采用JW-K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仪(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对样品的比表面积进行分析,样品首先在真空下加热到150℃并维持4h以去除样品吸附的物质,然后在77K下进行测定,用BET公式计算其比表面积。
[0047] 体积电阻测量:由于该材料为多孔结构,它不同于一般的导电材料,若用一般的四 探针法测量导电性,那么表面接触好坏可能会对导电性测量有影响,为了提高接触性能,我们在样品(40mm×15mm×3mm)的两端焊上一层锡再接出铜线,测量出其体积电阻。 [0048] 实验结果如下:
[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