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油管线水底穿越稳管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204045.7

文献号 : CN1022428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伟明赵健东李涛李江

申请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油管线水底穿越稳管方法,特别是适用于机动管线的稳管方法,即将输油管与配重管绑定后沉入水底。输油管与配重管管径相同、管材相同、连接方式相同,互为备用。所述配重管单位管长的质量根据输油管单位管长静水浮力、动水浮力、水平推力,以及安全系数和管壁与河床的摩擦因数确定。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不需要另外配备稳管器材,成本低廉。输油管与配重管在岸边捆绑,一并铺设与撤收,施工简便,具较高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输油管线水底穿越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穿越水底的输油管与配重管绑定,配重时,首先确定所述输油管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按下述步骤确定:

1). 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浮力: ,式中,F1—输油管单位管长静水浮力, ρ—水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d—管子的外径;

,式中,F2—输油管单位管长所受的动水浮力, D1—单位管长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 vD—河底流速, Cl—上抬因数;

2). 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水平推力:

,式中,F3—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水平推力, Cd—阻力因数,D—单位管长在水流方向的投影面积;

3). 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 ,式中,wYZ—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K—稳管的安全系数,取值为1.1~1.3,W—包含油料的输油管的单位管长重量,μ—管壁与河床的摩擦因数;

4).根据步骤3)的结果,所述配重管单位管长的质量大于输油管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wY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油管线水底穿越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根与输油管口径相同、管材相同且充水的、质量大于输油管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wYZ的配重管与输油管并排绑定实施水底穿越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油管线水底穿越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根与输油管口径相同、管材相同且充水的、质量大于输油管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wYZ的配重管与输油管叠放并绑定实施水底穿越稳管。

说明书 :

一种输油管线水底穿越稳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输油管水底穿越的稳管技术,特别是一种针对穿越水底的机动管线的稳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穿越动水的输油管道必须施加压载以保证管线在水底的稳定状态,防止其上浮或者被推动。目前,针对固定管线的稳管方法较多,但对于机动输油管的稳管方法还处于空白。由于机动管线在结构和连接方式上与固定管线有较大差别,且需要撤收再利用。因此现有的稳管技术无法满足机动管线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计算确定配重管质量,并将所述配重管绑定在机动输油管上的稳管方法。
[0004]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输油管线水底穿越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穿越水底的输油管与配重管绑定,配重时,首先确定所述配重管单位管长的质量,按下述方法确定:
[0005] 1).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浮力: 式中,F1-输油管单位管长静水浮力,ρ-水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d-管子的外径;
[0006] 式中,F2-输油管单位管长所受的动水浮力,D1-单位管长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vD-河底流速,Cl-上抬因数;
[0007] 2).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水平推力:
[0008] 式中,F3-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水平推力,Cd-阻力因数,D-单位管长在水流方向的投影面积;
[0009] 3).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 式中,wYZ-单位管长的配重量,K-稳管的安全系数,取值为1.1~1.3,W-包含油料的输油管的单位管长重量,μ-管壁与河床的摩擦因数;
[0010] 4).根据步骤3)的结果,所述配重管单位管长的质量大于输油管单位管长的配重量wYZ。
[0011] 本发明由于上述步骤,其优点是: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稳管方法,提高了机动管线对流速的适应能力,使得机动管线能稳固可靠地穿越流速较快的水域。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不需要另外配备稳管器材,成本低廉。稳管措施与铺输油管作业同步进行,施工简便。作为压载的配重管与输油管可以互为备用,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为三根管线并联叠放捆绑示意图;
[0014] 图2为三根管线并联平铺捆绑示意图;
[0015] 图3为两根管线并联捆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7]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输油管线水底穿越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穿越水底的输油管与配重管绑定,配重时,首先确定所述配重管单位管长的质量,按下述方法确定:
[0018] 1).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浮力: 式中,F1-输油管单位管长静水浮力,ρ-水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d-管子的外径;
[0019] 式中,F2-输油管单位管长所受的动水浮力,Cl-上抬因数,D1-单位管长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vD-河底流速;
[0020] 2).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水平推力:
[0021] 式中,F3-输油管单位管长的水平推力,Cd-阻力因数,D-单位管长在水流方向的投影面积;
[0022] 3).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 式中,wYZ-单位管长的配重量,K-稳管的安全系数,取值为1.1~1.3,W-包含油料的输油管的单位管长重量,μ-管壁与河床的摩擦因数;
[0023] 4).根据步骤3)的结果,所述配重管单位管长的质量大于输油管单位管长的配重量wYZ。
[0024] 在实施例中,采用一根与输油管口径相同、管材相同且充水的、质量大于输油管单位管长的配重量wYZ的配重管与输油管并排绑定实施水底穿越稳管。
[0025] 在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两根与输油管口径相同、管材相同且充水的、质量大于输油管单位管长的配重量wYZ的配重管与输油管叠放并绑定实施水底穿越稳管。
[0026] 为检验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将相关参数代入步骤1~3所述的公式中,可得到未加*配重管时,输油管在水底所能承受的临界流速vD,即:
[0027]
[0028] 式中,ρ1-管线中输送的介质的密度,G*-空管时单位管长重量;
[0029]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配重方法后,输油管及其配重管所能承受的极限流速(请补充加配重管后计算极限流速的公式)
[0030] 两根管线并联捆绑形式下:
[0031]
[0032] 三根管线并联平铺捆绑形式下:
[0033]
[0034] 三根管线并联叠放捆绑形式下:
[0035]
[0036] 根据上述检验方法,实施例1~3比较了不同管线加载配重管前后所能承受的极限河底流速vD。由于实践中河底流速不易测量,根据河面流速是河底流速的1.74倍,可同时计算河面流速vB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该方法确定输油管是否需要加载配重管。
[0037] 在实施例中,K=1.1,方案1是采用一根输油管与一跟配重管并联;方案2是采用三根管线平铺;方案3采用三根管线叠放。所述流速的单位均为m/s。
[0038] 实施例1:
[0039] 采用DN150Y承插式管线输送:
[0040] 表1DN150Y承插式管线的基本参数及单位长度上的受力
[0041]
[0042] 表2DN150Y承插式管线单位长度管线充满介质时的总重量
[0043]
[0044] 表3不施加压载时管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流速
[0045]
[0046] 表4采用稳管方法下管线能承受的极限流速
[0047]
[0048] 实施例2:
[0049] 采用DN150G承插式管线输送:
[0050] 表5DN150G承插式管线的基本参数及单位长度上的受力
[0051]
[0052] 表6DN150G承插管线单位长度管线充满介质时的总重量
[0053]
[0054] 表7不施加压载时管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流速
[0055]
[0056] 表8采用稳管方法下管线能承受的极限流速
[0057]
[0058] 实施例3:
[0059] 采用DN100槽头管线输送:
[0060] 表9DN100槽头管线的基本参数及单位长度上的受力
[0061]
[0062] 表10DN100槽头管线单位长度管线充满介质时的总重量
[0063]
[0064] 表11不施加压载时管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流速
[0065]
[0066] 表12采用稳管方法下管线能承受的极限流速
[0067]
[0068] 实施例4:
[0069] 采用外径d为152mm、内径为2.6mm、单位管长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为D1为2 3
0.152m 的输油管输送密度为820kg/m 的柴油;所述输油管单位长度质量含所输油品为
24.9kg;测定上抬因数C1为0.6、河底最大流速vD为0.7m/s、阻力因数Cd为0.8;采用稳管的安全系数K为1.1、管壁与河床的摩擦因数μ为0.5,确定输油管单位管长最小配重量为wYZ为41.7N/m。
[0070] 采用单位长度质量大于wYZ的配重管与输油管绑定。为保证所述配重管的单位长度质量大于wYZ,可采用多根配重管和/或管内充水的方式增加配重量。
[0071] 本发明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对照表3与表4、表7与表8、表11与表12,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稳管方法后,管线能承受的极限流速均有所提高。在DN150G管线输送汽油时,在三种稳管方案下,其能够适应的最大临界流速分别提高了59%、98%、94%。极大的扩展了机动管线的环境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