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106980.X

文献号 : CN10225161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钱英欣吴金志袁英战侯国华徐刚苏国柱王丰徐瑞龙沈斌王泽强

申请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实现了金属薄板的屋面板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并克服了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

权利要求 :

1.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7)和屋面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6)、边梁(5)和内梁(4)组成,所述边梁(5)架设在钢柱(6)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12),所述内梁(4)平行于边梁(5),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7)垂直于内梁(4)设置,其与内梁(4)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3),所述撑杆顶面设置有厚板带(8),所述厚板带(8)平行于下弦拉索(7),所述屋面板(1)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8)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6)排列成圆环形,所述边梁(5)和内梁(4)均为环梁,钢柱围成的区域中心设置有内框架,所述内环框架由上内环梁(22)、下内环梁(23)和内环撑杆(24)组成,所述下弦拉索(7)一端与边梁(5)锚固连接,另一端与下内环梁(23)连接,下弦拉索(7)和内梁(4)之间为平面垂直,所述屋面撑杆(3)的底端与下弦拉索(7)连接,所述屋面板(1)为等腰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6)排列成两列,其外侧拉有斜拉索(2),所述边梁(5)和内梁(4)均为直梁,所述下弦拉索(7)和内梁(4)之间为空间垂直,所述屋面撑杆(3)设置在下弦拉索(7)和内梁(4)之间,所述屋面板(1)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撑杆(3)两端带有叉耳(19),下弦拉索(7)与屋面撑杆(3)连接处扣有两块夹板(16),所述夹板(16)通过直螺栓B(17)连接,与屋面撑杆(3)相对的夹板(16)上焊接有耳板A(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拉索(7)端部带有叉耳(19),所述钢柱和边梁交接处焊接有耳板B(21),所述耳板B(21)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梁(4)和屋面撑杆(3)连接处焊有耳板A(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1)为厚度为0.4~2.0mm的彩钢板、不锈钢或合金板。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张拉板(9),角钢(14),承力外伸板(12)和U型螺栓(10),所述角钢(14)的水平肢相对拼在辅助张拉板(9)的两侧,并通过直螺栓(15)连接为一体,所述辅助张拉板(9)与承力外伸板(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承力外伸板(12)和角钢(14)的竖肢之间通过U型螺栓(10)连接,所述辅助张拉板(9)与屋面板(1)焊接,所述辅助张拉板(9)比屋面板(1)厚。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之间设置有柱间支撑(6),所述柱间支撑(6)为剪刀撑、人字撑或单向斜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结构尺寸及钢柱平面布置方式;

步骤二,按确定好的钢柱平面布置方式浇注钢柱基础,并在基础中安装钢柱柱脚预埋件;

步骤三,将钢柱底端与预埋件连接,并在钢柱顶面安装边梁(5);

步骤四,在内梁(4)设计位置搭设脚手架;

步骤五,将内梁(4)放置在脚手架顶面,并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六,垂直内梁(4)安装下弦拉索(7);

步骤七,在内梁(4)与下弦拉索(7)的垂足处,安装屋面撑杆(3);

步骤八,在屋面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安装厚板带(8);

步骤九,对下弦拉索(7)初步张拉,当测试其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的10%后撤除内梁下部的脚手架;

步骤十,将屋面板(2)搭在其两侧的厚板带(8)上,并与厚板带铆接,其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5)连接,并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1)进行预紧;

步骤十一,对下弦拉索(7)继续张拉,直至达到下弦拉索的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

步骤十二,再次调节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1)内的预应力进行调节。

说明书 :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到目前为止,各种预应力钢结构体系大多是由线型构件共同组成合理的受力体系,来抵抗荷载作用。这些线型构件包括钢索和各种钢结构杆件。这些结构的共同特点,在主体结构成型后,需要设置独立的屋面围护体系,来达到预期的建筑功能。围护体系包括传统的屋面板、轻钢屋面、金属屋面及其支撑体系。
[0003]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以织物膜材建造的张拉膜结构,采用建筑织物膜材实现了将围护功能与参与结构受力功能合二为一,从这一角度来说,为预应力空间结构技术开辟了新的方向。但是,张拉式膜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由于膜材本身强度较低,尤其是抗撕裂强度差,在大跨度、大体量工程应用中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在较强风荷载作用下,膜材容易发生局部破坏从而引起整个结构的坍塌;第二,膜材弹性模量低,属于大变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变形,容易导致积水积雪,局部变形,成为结构使用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第三,膜材在建造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皱褶,影响建筑美观。第四,高强度高性能膜材往往要依赖进口,造价高,使得建筑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屋面围护结构与线性结构不能共同受力的技术问题;并克服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所述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
[0007] 所述钢柱排列成圆环形,所述边梁和内梁均为环梁,钢柱围成的区域中心设置有内框架,所述内环框架由上内环梁、下内环梁和内环撑杆组成,所述下弦拉索一端与边梁锚固连接,另一端与下内环梁,其和内梁之间为平面垂直,所述屋面撑杆的底端与下弦拉索连接,所述屋面板为等腰梯形。
[0008] 所述钢柱排列成两列,其外侧拉有斜拉索,所述边梁和内梁均为直梁,所述下弦拉索和内梁之间为空间垂直,所述屋面撑杆设置在下弦拉索和内梁之间,所述屋面板为矩形。 [0009] 所述屋面撑杆两端带有叉耳,下弦拉索与屋面撑杆连接处扣有两块夹板,所述夹板通过直螺栓B连接,与屋面撑杆相对的夹板上焊接有耳板A,所述耳板A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
[0010] 所述下弦拉索端部带有叉耳,所述钢柱和边梁交接处焊接有耳板B,所述耳板B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
[0011] 所述内梁和屋面撑杆连接处焊有耳板A,所述耳板A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
[0012] 所述屋面板为厚度为0.4~2.0mm的彩钢板、不锈钢或合金板。 [0013] 所述张拉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张拉板,角钢,承力外伸板和U型螺栓,所述角钢的水平肢相对拼在辅助张拉板的两侧,并通过直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辅助张拉板与承力外伸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承力外伸板和角钢的竖肢之间通过U型螺栓连接,所述辅助张拉板与屋面板焊接,所述辅助张拉板比屋面板厚。 [0014] 所述钢柱之间设置有柱间支撑,所述柱间支撑为剪刀撑、人字撑或单向斜撑。 [0015] 所述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0016] 步骤一,确定结构尺寸及钢柱平面布置方式;
[0017] 步骤二,按确定好的钢柱平面布置方式浇注钢柱基础,并在基础中安装钢柱柱脚预埋件;
[0018] 步骤三,将钢柱底端与预埋件连接,并在钢柱顶面安装边梁;
[0019] 步骤四,在内梁设计位置搭设脚手架;
[0020] 步骤五,将内梁放置在脚手架顶面,并进行临时连接;
[0021] 步骤六,垂直内梁安装下弦拉索;
[0022] 步骤七,在内梁与下弦拉索的垂足处,安装屋面撑杆;
[0023] 步骤八,在屋面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安装厚板带;
[0024] 步骤九,对下弦拉索初步张拉,当测试其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的10%后撤除内梁下部的脚手架;
[0025] 步骤十,将屋面板搭在其两侧的厚板带上,并与厚板带铆接,其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并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进行预紧;
[0026] 步骤十一,对下弦拉索继续张拉,直至达到下弦拉索的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
[0027] 步骤十二,再次调节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内的预应力进行调节。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29]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两种不能的结构平面布置形式,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灵活选择,具有很强的适应力。
[0030] 其次,本发明通过对下弦索施加预拉力,可间接对金属薄板施加预应力,从而使其与下部结构构件共同受力,共同抵抗外部荷载,改变了传统屋面结构多重传力体系和相对复杂的构造做法,使得整个结构更为轻盈、简洁、现代,同时提高整个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和承受荷载的效率,是对现有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的丰富和拓展。
[0031] 还有,由于金属板材料强度高,性能稳定,经济性好,薄钢板材目前是我国钢材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已建有成熟的生产线和加工工艺,产量大幅度增长,产品规格型号丰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产品质量,可定型化生产,同时,本发明通过将受力构件及围护构件合二为一,可实现对材料强度的充分利用,因此,在大跨度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仓储及临时建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32] 另外,本发明中设置的辅助张拉装置,可以对屋面板的状态和应力进行微调,确保了屋面板内的预应力的均匀分布。
[0033] 再者,预应力金属薄板在此结构体系中始终处于弹性受拉状态,能够充分利用钢材受拉强度高的特点,体现了节约材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技术发展方向。 [0034] 最后,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使较大跨度的实施成为可能,同时结构合理、施工简便,在大跨度结构中具备明显经济性优势。
[0035]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

附图说明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未铺设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是图1和图2中A处详图。
[0040] 图4是下弦拉索和屋面撑杆连接详图。
[0041] 图5是屋面撑杆与内梁连接详图。
[0042] 图6是下弦拉索与边梁连接详图。
[0043] 附图标记:1-屋面板、2-斜拉索、3-屋面撑杆、4-内梁、5-边梁、6-钢柱、7-下弦拉索、8-厚板带、9-辅助张拉板、10-U型调节螺栓、11-柱间斜撑、12-承力外伸板、13-加劲肋板、14-角钢、15-直螺栓A、16-夹板、17-直螺栓B、18-耳板A、
19-叉耳、20-销子、21-耳板B、22-上内环梁、23-下内环梁、24-内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和图6所示,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钢柱平面布置为两列,包括结构框架、张拉索7和屋面板1,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至少两列钢柱6、边梁5、内梁4和厚板带8组成,所述每列钢柱6外侧拉有斜拉索2,所述边梁5架设在钢柱列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12,所述内梁4与钢柱列平行,间隔设置在钢柱列之间,所述厚板带8垂直内梁4间隔设置,内梁4和厚板带8的交点底面连接有屋面撑杆3,屋面撑杆3支撑在与厚板带位于同一竖向面的下弦拉索7上,所述屋面板1为预应力矩形金属薄板,铺设在厚板带8和内梁4形成的网格上,并与厚板带8铆接,与边梁5之间通过张拉辅助装置连接。所述承力外伸板12底面间隔设置有加劲肋板13。屋面撑杆3与内梁4连接详图参见图5,所述内梁4和屋面撑杆3连接处焊有耳板A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下弦拉索7与钢柱和边梁连接详图参见图6,所述张拉索7端部带有叉耳19,所述钢柱和边梁交接处焊接有耳板B21,所述耳板B21插入叉耳
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0045] 实施例二参见图2,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钢柱平面布置为圆环形,包括结构框架和屋面板1,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外环框架、内环框架、下弦拉索7、内梁4和屋面撑杆9组成,所述外环框架由环形分布的钢柱6和环向架设在钢柱顶面的边梁5组成,所述内环框架位于外环框架的中心,由上内环梁22、下内环梁23和内环撑杆24组成,所述内环撑杆24支撑在上内环梁22和下内环梁23之间,所述边梁5和下内环梁23之间通过下弦拉索7连接,垂直下弦拉索7,边梁5和下内环梁23之间间隔设置有内梁4,内梁4和下弦拉索7的交点顶面设置有向上的屋面撑杆9,所属屋面撑杆9的高度自外向内依次递增,所述屋面板1铺在上内环梁22、边梁5和屋面撑杆9形成的斜面上,与边梁5通过张拉辅助装置连接。所述上内环梁22环的直径比下内环梁23的环的直径大。所述屋面板1为预应力金属薄板,其形状为等腰梯形。
[0046] 上述两个实施例下弦拉索7和屋面撑杆3连接详图参见图4,所述屋面撑杆3两端带有叉耳19,下弦拉索7与屋面撑杆3连接处扣有两块夹板16,所述夹板16通过直螺栓B17连接,与撑杆3相对的夹板16上焊接有耳板A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
[0047] 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张拉辅助装置详图参见图3,包括辅助张拉板9,角钢14,承力外伸板12和U型螺栓10,所述角钢14的水平肢相对拼在辅助张拉板9的两侧,并通过直螺栓A15连接为一体,所述辅助张拉板9与承力外伸板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承力外伸板12和角钢14的竖肢之间通过U型螺栓10连接,所述辅助张拉板9与屋面板1焊接。
[0048]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辅助张拉板9比屋面板1厚。
[0049]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钢柱列的相邻钢柱之间设置有柱间支撑6。 [0050]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柱间支撑6为剪刀撑、人字撑或单向斜撑。 [0051]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屋面板为厚度为0.4~2.0mm的彩钢板、不锈钢或合金板。 [0052] 为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张拉完成后,金属薄板内预应力应达到薄板屈服强度的40%~50%以上。
[0053] 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0054] 步骤一,确定结构尺寸及钢柱平面布置方式;
[0055] 步骤二,按确定好的钢柱平面布置方式浇注钢柱基础,并在基础中安装钢柱柱脚预埋件;
[0056] 步骤三,将钢柱底端与预埋件连接,并在钢柱顶面安装边梁5;
[0057] 步骤四,在内梁4设计位置搭设脚手架;
[0058] 步骤五,将内梁4放置在脚手架顶面,并进行临时连接;
[0059] 步骤六,垂直内梁4安装下弦拉索7;
[0060] 步骤七,在内梁4与下弦拉索7的垂足处,安装屋面撑杆3;
[0061] 步骤八,在屋面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安装厚板带8;
[0062] 步骤九,对下弦拉索7初步张拉,当测试其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的10%后撤除内梁下部的脚手架;
[0063] 步骤十,将屋面板2搭在其两侧的厚板带8上,并与厚板带铆接,其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5连接,并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1进行预紧;
[0064] 步骤十一,对下弦拉索7继续张拉,直至达到下弦拉索的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
[0065] 步骤十二,再次调节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1内的预应力进行调节。
[0066] 所述下弦拉索的索力通过油压传感器、弓矢测力仪、拉压传感器、或穿心力传感器等索力测试仪器测得。
[0067] 所述下弦拉索的张拉方法为索端张拉或调节套筒张拉。
[0068] 所述屋面板1上粘贴有用于金属薄板内应力监测的应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