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单元、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及液晶显示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181646.6

文献号 : CN10225450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商广良韩承佑

申请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及液晶显示器,其中,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用于输入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低电压信号、复位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生成栅极驱动信号,并且使得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点处的电平,在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保持低电平;输出模块,用于将处理模块生成的栅极驱动信号发送出去。本发明能够使得栅极与第一结点连接的各个薄膜晶体管的寿命得到延长,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权利要求 :

1.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用于输入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低电压信号、复位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一个帧间隔内,第二时钟信号与第一时钟信号的反相信号相同,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在相邻的下一个帧间隔内,第三时钟信号与第一时钟信号相同,第二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一个帧间隔包括一帧或多帧的显示时间;

处理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包括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用于根据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生成栅极驱动信号,并且使得所述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点处的电平,在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保持低电平;

输出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的栅极驱动信号发送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包括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用于根据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生成栅极驱动信号;

电平控制单元,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连接,用于使得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中的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点处的电平,在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保持低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起始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帧起始信号;

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时钟信号;

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

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入的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入的第二信号;

低电压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低电压信号;

复位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复位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其漏极和栅极均与起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二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栅极与复位信号输入端连接,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三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源极与自身的栅极和输出模块连接;

第四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栅极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五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六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七薄膜晶体管,其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八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九薄膜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十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九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十一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十二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的汇聚处形成第一结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三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十四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十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十五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十六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低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以及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

或者,所述第九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以及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宽长比和第八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宽长比之间的比例为1/1~1/50;所述第九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宽长比和第十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宽长比之间的比例为1/1~1/5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括: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用于将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的栅极驱动信号发送出去;

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用于输出第三信号给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

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连接,用于输出第四信号给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

11.一种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n+1个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n为自然数;

除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和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之外,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均和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以及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连接,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均被发送给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数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均被发送给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帧起始信号;

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连接,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输入到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帧起始信号;

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连接,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发送给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与自身的输入模块连接,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发送给自身的输入模块,作为自身的复位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除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和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之外,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均和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起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起始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分别和相邻的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自身的复位信号输入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除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和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之外,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均和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均和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端均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信号输入端均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一信号输入端均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均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果n+1为偶数,那么:

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i为奇数,i∈[1,n];

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

如果n+1为奇数,那么:

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i为奇数,i∈[1,n-1];

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均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时钟信号,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端输入第二时钟信号;对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时钟信号的反相信号,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三时钟信号。

16.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

说明书 :

移位寄存器单元、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驱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达到显示目的,一些显示器中会用到栅极驱动装置。
[0003] 以液晶显示器为例,液晶显示器显示图像时通常采用逐行扫描的方式,每一行子像素区域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的导通和截止由一条栅线控制,用于驱动各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的栅极驱动信号由栅极驱动装置产生,栅极驱动装置通常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
[0004] 移位寄存器单元通常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薄膜晶体管结合输入的时钟信号、帧起始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等,生成栅极驱动信号,栅极驱动信号发送给阵列基板上的子像素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
[0005] 这些薄膜晶体管中的至少两个,能够形成一个结点,其中一些结点处的电平会长时间处于高电平,这样,栅极与这些结点连接的一些薄膜晶体管就会长时间处于较大的偏置电压之下,从而导致栅极与这些结点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的寿命减小,影响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及液晶显示器,能够延长部分薄膜晶体管的寿命,提高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稳定性。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
[0008]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用于输入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低电压信号、复位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一个帧间隔内,第二时钟信号与第一时钟信号的反相信号相同,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在相邻的下一个帧间隔内,第三时钟信号与第一时钟信号相同,第二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一个帧间隔包括一帧或多帧的显示时间;
[0009] 处理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包括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用于根据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生成栅极驱动信号,并且使得所述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点处的电平,在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保持低电平;
[0010] 输出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的栅极驱动信号发送出去。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n+1个如前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n为自然数;
[0012] 除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和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之外,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均和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以及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连接,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均被发送给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数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均被发送给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帧起始信号;
[0013] 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连接,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输入到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帧起始信号;
[0014] 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连接,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发送给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与自身的输入模块连接,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发送给自身的输入模块,作为自身的复位信号。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如前所述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
[0016] 本发明提供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及液晶显示器,处理模块除了根据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生成栅极驱动信号之外,还能够使得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点处的电平,在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保持低电平,这样,第一结点处于高电平的时间缩短,栅极与第一结点连接的各个薄膜晶体管的寿命就能够得到延长,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0017]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8] 图1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a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b所示为图5a中第三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3中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
[0022] 图4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a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b所示为图5a所示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
[0025] 图5c为图5b的简化时序图;
[0026] 图6a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b所示为图6a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
[0028] 图7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各种显示器中都需要用到栅极驱动装置,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主要以液晶显示器为例来介绍,但是本发明提供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以及栅极驱动装置不限于液晶显示器,也能够应用到其他各种显示器中。
[0032]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输入模块11、处理模块12和输出模块13。输入模块11用于输入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用于输入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低电压信号、复位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一个帧间隔内,第二时钟信号与第一时钟信号的反相信号相同,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在相邻的下一个帧间隔内,第三时钟信号与第一时钟信号相同,第二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一个帧间隔包括一帧或多帧的显示时间。处理模块12与输入模块11连接,包括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用于根据输入模块11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生成栅极驱动信号,并且使得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点处的电平,在输入模块11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保持低电平。输出模块13与处理模块12连接,用于将处理模块12生成的栅极驱动信号发送出去。
[0033]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2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121和电平控制单元122。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121与输入模块11连接,包括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用于根据输入模块11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生成栅极驱动信号。电平控制单元122与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121连接,用于使得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121中的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点处的电平,在输入模块11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保持低电平。
[0034] 如图3a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输入模块包括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LK1IN)、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和复位信号输入端(RESETIN)。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用于输入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PDNIN)用于输入第一时钟信号。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用于输入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用于输入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入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用于输入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入的第二信号。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用于输入低电压信号。复位信号输入端(RESETIN)用于输入复位信号。
[0035] 输出模块包括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用于将处理模块生成的栅极驱动信号发送出去。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用于输出第三信号给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用于输出第四信号给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
[0036] 栅极驱动信号生成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六薄膜晶体管T6、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八薄膜晶体管T8、第九薄膜晶体管T9、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第十一薄膜晶体管T11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T12。
[0037] 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和漏极均与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与复位信号输入端(RESETIN)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LK1IN)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和源极与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还与自身的栅极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与复位信号输入端(RESETIN)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与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漏极与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源极分别与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栅极、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栅极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连接;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栅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漏极与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源极连接,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源极与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栅极连接;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栅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漏极与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源极连接,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十一薄膜晶体管T11的源极与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连接,漏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连接。第十二薄膜晶体管T12的漏极与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栅极、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栅极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的汇聚处形成第二结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把第二结点称为PU结点;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源极、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漏极、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栅极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栅极的汇聚处形成第一结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把第一结点称为PD结点;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源极和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栅极的汇聚处形成第三结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把第三结点称为PD_CN结点。
[0038] 图3a中,电平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三薄膜晶体管T13、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和第十六薄膜晶体管T16。
[0039] 第十三薄膜晶体管T13的栅极与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连接,漏极与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和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的栅极与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连接,漏极与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漏极和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源极连接,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的栅极与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连接,漏极与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漏极和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源极连接,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第十六薄膜晶体管T16的栅极与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连接,漏极与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漏极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
[0040]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这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标记为SR1、SR2、......、SRn+1,除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和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之外,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模块13均和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11以及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模块11连接,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均被发送给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数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均被发送给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作为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帧起始信号;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的输出模块13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2的输入模块11连接,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输入到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2,作为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2的帧起始信号;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的输出模块13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的输入模块11连接,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发送给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作为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的复位信号;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的输出模块13与自身的输入模块11连接,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被发送给自身的输入模块11,作为自身的复位信号。
[0041] 如图5a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包括n+1个如图3a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单元,除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和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之外,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均和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复位信号输入端(RETSETIN)以及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连接,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2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连接,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分别和相邻的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的复位信号输入端(RETSETIN)以及自身的复位信号输入端(RETSETIN)连接。除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和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之外,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均与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均与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均与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连接,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均与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连接。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2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连接,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与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2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连接。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和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均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和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连接。
[0042] 结合图3a和图5a可以看出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中各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连接关系,下面介绍单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中输入和输出的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以及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中输入和输出的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
[0043] 如图5b所示为图5a所示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图5b中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装置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其他的显示器的栅极驱动装置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类似,可以参照液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装置的原理来理解。STV为帧起始信号,STV输入到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其余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均与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连接,也就是说,其余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输入的是相邻的上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作为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帧起始信号。在图5b中,INPUT是输入到除了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之外的其余各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中输入的信号。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一个栅极驱动信号(OUTPUT),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一行栅线。低电压信号(VSS)(图5b中未示出VSS)输入到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LK1IN)输入第一时钟信号(CLK1),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输入第二时钟信号(CLK2),其中,i为奇数,如果n+1是奇数,那么i=1、3、5、……、n+1,如果i是偶数,那么i=1、3、5、……、n。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1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LK1IN)输入第一时钟信号的反相信号(CLK1B),第三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输入第三时钟信号(CLK3)。
[0044] 如图3b所示为图5a中第三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3中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图3b中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装置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其他的显示器的栅极驱动装置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类似,可以参照液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装置的原理来理解。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输入信号(INPUT),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LKIN)输入第一时钟信号(CLK1),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输入第二时钟信号(CLK2),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输入低电压信号(VSS),复位信号输入端(RESETIN)输入复位信号(RESET),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输出栅极驱动信号(OUTPUT)。图3b中没有示出低电压信号(VSS),低电压信号(VSS)是一个一直保持低电压的信号。第四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4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输出信号(PDN),该信号(PDN)被输入到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LIN)中,可以看作是第一信号。第四个移位寄存器SR4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输出信号(PUN),该信号(PUN)被输入到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中,可以看作是第二信号。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输出的信号(PDL)被输入到第二个移位寄存器SR2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中,可以看作是第三信号。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输出的信号(PUL)被输入到第二个移位寄存器SR2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中,可以看作是第四信号。
[0045] 就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来说,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中输入的是第二时钟信号(CLK2),但是由于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还需要输入第四个移位寄存器SR4生成的信号(包括PDN和PUN),而信号(包括PDN和PUN)的生成依赖于第三时钟信号(CLK3),所以,在图3b中,一并示出了第三时钟信号CLK3。
[0046] 本发明中将帧间隔用Thold表示,帧间隔包括一帧或多帧的显示时间,也就是说帧间隔等于帧起始信号(STV)信号的一个上升沿的起始时刻至其后某个上升沿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Thold一般是扫描显示器的一帧图像的时间间隔的整数倍,最小为一倍,多则为几十甚至上百倍。从图5b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帧间隔内,第二时钟信号(CLK2)和第三时钟信号(CLK3)的形状是不同的。图5b和图3b中示出了相邻的两个帧间隔,分别是Th1和Th2。
[0047] 从图3b中可以看出,在Th1内,第二时钟信号(CLK2)与第一时钟信号的反相信号(CLK1B)相同,在Th2内,第二时钟信号(CLK2)保持低电平。在Th1内,第三时钟信号(CLK3)保持低电平,在Th2内,第三时钟信号(CLK3)与第一时钟信号(CLK1)相同。
[0048] 如图5c为图5b的简化时序图,从图5c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第二时钟信号(CLK2)、第三时钟信号(CLK3)和帧起始信号(STV)之间的关系。
[0049] 下面结合图3a和3b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工作原理。
[005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尽管帧间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帧的显示时间,但是,一旦确定帧间隔的长度之后,每个帧间隔的长度就都是相同的。即,图3b中Th1和Th2的长度是相同的。
[0051] 从Th1中取出五个阶段,分别标记为I-1、I-2、I-3、I-4和I-5。从Th2中取出五个阶段,分别标记为II-1、II-2、II-3、II-4和II-5。
[0052] (一)在Th1内
[0053] 结合图3a和图5a的结构可以看出,在Th1的时间间隔内,第三时钟信号(CLK3)保持低电平,所以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输入的信号(PDN)保持低电平,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中的第十三薄膜晶体管T13和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保持截止。
[0054] 1、在第I-1阶段
[0055] 信号(INPUT)为高电平,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导通,PU结点处的信号为高电平,也就是说,第三个移位寄存器SR3输出的信号(PUL)为高电平。由于PU结点处的信号为高电平,所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导通。
[0056] 信号(PUN)为低电平,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和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截止。
[0057] 第一时钟信号(CLK1)为低电平,第二时钟信号(CLK2)为高电平,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九薄膜晶体管T9、第十一薄膜晶体管T11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T12导通。通过设置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沟道的宽长比和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沟道的宽长比之间的比例,以及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沟道的宽长比和第十薄膜晶体管的沟道的宽长比之间的比例,可以使得PD节点处的信号为低电平,这样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截止。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沟道的宽长比和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沟道的宽长比之间的比例可以为1/1~1/50,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沟道的宽长比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沟道的宽长比之间的比例可以为1/1~1/50。
[0058] 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T4截止,所以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为低电平,信号(PDL)为低电平,信号(PUL)为高电平。
[0059] 2、在第I-2阶段
[0060] 信号(INPUT)变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截止,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PU节点处的信号保持高电平,也就是说,第三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3输出的信号(PUL)仍为高电平。由于PU节点处的信号保持高电平,所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保持导通。
[0061] 信号(PUN)为高电平,所以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导通。
[0062] 第二时钟信号(CLK2)为低电平,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九薄膜晶体管T9、第十一薄膜晶体管T11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T12截止,PD结点处的信号保持低电平,这样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保持截止。
[0063] 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保持截止。
[0064] 第一时钟信号(CLK1)为高电平,第三薄膜晶体管T 3导通,所以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为高电平。信号(PUL)为高电平,信号(PDL)为低电平。
[0065] 3、在第I-3阶段
[0066] 信号(INPUT)为低电平,复位信号(RESET)为高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导通,PU结点处的信号变为低电平,这样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截止。
[0067] 信号(PUN)为高电平,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保持导通。
[0068] 第二时钟信号(CLK2)为高电平,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九薄膜晶体管T9、第十一薄膜晶体管T11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T12导通,但是此时信号(PUN)为高电平,则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导通,通过设定第九薄膜晶体管T9和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的宽长比的比例,以及第七薄膜晶体管T7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的宽长比的比例,例如宽长比的比例可以是1/1~1/50,使得PD结点处的信号仍然保持低电平,这样第五薄膜晶体管和第六薄膜晶体管保持截止。
[0069] 第一时钟信号(CLK1)为低电平,而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导通,由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所以栅极驱动信号(OUTPUT)变为低电平。信号(PDL)保持低电平,信号(PUL)变为低电平。
[0070] 4、在第I-4阶段
[0071] 信号(INPUT)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保持截止。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PU结点处的信号为低电平,也就是说,第三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3输出的信号(PUL)为低电平。由于PU结点处的信号为低电平,所以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截止。
[0072] 信号(PUN)为低电平,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截止。
[0073] 第二时钟信号(CLK2)为低电平,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九薄膜晶体管T9、第十一薄膜晶体管T11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T12截止,PD结点处的信号保持低电平,这样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截止。
[0074] 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截止,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保持低电平。信号(PUL)为低电平,信号(PDL)为低电平。
[0075] 5、在第I-5阶段
[0076] 信号(INPUT)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截止。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PU结点处的信号保持低电平,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保持截止。
[0077] 信号(PUN)为低电平,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保持截止。
[0078] 第二时钟信号(CLK2)为高电平,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九薄膜晶体管T9、第十一薄膜晶体管T11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T12导通,PD结点处的信号为高电平,这样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导通。
[0079] 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截止,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保持低电平。
[0080] 图3b中仅画出了移位寄存器单元的部分时序图,显示器每显示一帧图像,控制某一行液晶像素的移位寄存器单元都会输出一个高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信号(INPUT)、复位信号(RESET)、第一时钟信号(CLK1)和第二时钟信号(CLK2)都会重复一次I-1、I-2、I-3阶段的时序,在显示器显示一帧图像的时间中,除I-1、I-2、I-3阶段之外的其余时间,信号(INPUT)、复位信号(RESET)、第一时钟信号(CLK1)和第二时钟信号(CLK2)都会重复与I-4和I-5阶段相同的时序。
[0081] (二)在Th2内
[0082] 结合图3a和图5a的结构可以看出,在Th2内,第二时钟信号(CLK2)保持低电平,所以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六薄膜晶体管T6、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九薄膜晶体管T9、第十一薄膜晶体管T11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T12保持截止,PD结点处的信号保持低电平,第三薄膜晶体管SR3输出的信号(PDL)也保持低电平。
[0083] 1、在第II-1阶段
[0084] 信号(INPUT)为高电平,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导通,PU结点处的信号为高电平,也就是说,第三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3输出的信号(PUL)为高电平。由于PU结点处的信号为高电平,所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导通。
[0085] 信号(PUN)为低电平,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和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截止。
[0086] 信号(PDN)为低电平,第十三薄膜晶体管T13和第十六薄膜晶体管T16截止。
[0087] 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T4截止,并且第一时钟信号(CLK1)为低电平,所以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为低电平。信号(PDL)为低电平,信号(PUL)为高电平。
[0088] 2、在第II-2阶段
[0089] 信号(INPUT)变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截止,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PU节点处的信号保持高电平,也就是说,第三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3输出的信号(PUL)为高电平。由于PU结点处的信号保持高电平,所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保持导通。
[0090] 信号(PUN)为高电平,所以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导通。
[0091] 信号(PDN)为低电平,第十三薄膜晶体管T13和第十六薄膜晶体管T16保持截止。
[0092] 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保持截止。
[0093] 第一时钟信号(CLK1)为高电平,第三薄膜晶体管T3导通,所以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为高电平。信号(PUL)为高电平,信号(PDL)为低电平。
[0094] 3、在第II-3阶段
[0095] 信号(INPUT)为低电平,复位信号(RESET)为高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导通,PU结点处的信号变为低电平,这样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截止。
[0096] 信号(PUN)为高电平,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保持导通。
[0097] 信号(PDN)为低电平,第十三薄膜晶体管T13和第十六薄膜晶体管T16保持截止。
[0098] 第一时钟信号(CLK1)为低电平,而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导通,由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与低电压信号输入端(VSSIN)连接,所以栅极驱动信号(OUTPUT)变为低电平。信号(PDL)保持低电平,信号(PUL)变为低电平。
[0099] 4、在第II-4阶段
[0100] 信号(INPUT)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保持截止。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PU结点处的信号为低电平,也就是说,第三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3输出的信号(PUL)为低电平。由于PU结点处的信号为低电平,所以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截止。
[0101] 信号(PUN)为低电平,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截止。
[0102] 信号(PDN)为高电平,第十三薄膜晶体管T13和第十六薄膜晶体管T16导通。
[0103] 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截止,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保持低电平。信号(PUL)为低电平,信号(PDL)为低电平)。
[0104] 5、在第II-5阶段
[0105] 信号(INPUT)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截止。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PU结点处的信号保持低电平,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保持截止。
[0106] 信号(PUN)为低电平,第十四薄膜晶体管T14和第十五薄膜晶体管T15保持截止。
[0107] 复位信号(RESET)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截止,栅极驱动信号(OUTPUT)保持低电平。
[0108] 图3b中仅画出了移位寄存器单元的部分时序图,显示器每显示一帧图像,控制某一行液晶像素的移位寄存器单元都会输出一个高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信号(INPUT)、复位信号(RESET)、第一时钟信号(CLK1)和第二时钟信号(CLK2)都会重复一次II-1、II-2、II-3阶段的时序,在显示器显示一帧图像的时间中,除II-1、II-2、II-3阶段之外的其余时间,信号(INPUT)、复位信号(RESET)、第一时钟信号(CLK1)和第二时钟信号(CLK2)都会重复与II-4和II-5阶段相同的时序。
[010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中,在Th2内,即在第二时钟信号CLK2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PD结点处的信号一直保持低电平,这样栅极与PD结点连接的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导通的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可以延长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寿命。
[0110] 图3b中示出了第三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3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对于其他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如果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输入的是第三时钟信号,那么在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PD结点处的信号保持低电平,这样栅极与PD结点连接的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导通的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可以延长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寿命。其余各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与图3b类似,不再赘述。
[0111] 如图6a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b所示为图6a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序图。该实施例与如图3a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增加了电容C1,该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薄膜晶体管T 3的栅极连接。图6b所示的时序图与图3b所示的时序图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第I-2阶段和II-2阶段,由于电容C1的耦合作用,图6b中PU结点处的信号的电平要比图3b中高。
[0112]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单元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如图3a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图7所示第四实施例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中,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栅极和漏极、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漏极均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LK1IN)连接,而图3a中,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栅极和漏极、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漏极均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连接。
[0113] 如图3a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中,在第I-2和第II-2阶段,第一时钟信号(CLK)和PU节点处输出的信号同时为高电平,但是由于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LK2IN)连接,第九薄膜晶体管T9截止。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栅极与PD_CN结点连接,而PD_CN结点处的信号在第I-2阶段也为低电平,所以第七薄膜晶体管T7截止。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在第I-2阶段导通,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源极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源极均连接低电压信号输入端(CLKBIN),所以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源极处为低电平。在第I-2阶段,第二时钟信号(CLK2)为低电平,这样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漏极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的源极均为低电平,所以第九薄膜晶体管T9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中不会产生漏电流,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漏极和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源极均为低电平,所以第七薄膜晶体管T7和第八薄膜晶体管T8中也不会产生漏电流。这样,可以减小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功耗。
[0114] 如图7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中,在第I-2和第II-2阶段,第一时钟信号(CLK1)和PU节点处输出的信号同时为高电平,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八薄膜晶体管T8、第九薄膜晶体管T9和第十薄膜晶体管T10同时导通,产生的漏电流较大,移位寄存器单元产生的功耗也稍大。
[0115] 如图7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中,也可以增加电容,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
[0116] 下面结合图5a和图5b描述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0117] 以液晶显示器为例,液晶显示器采用逐行扫描的方式,同一行中与液晶像素串联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与同一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可以控制处于同行中的全部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0118] 假设液晶显示器面板中有n行液晶像素,参见图5b所示时序图,在Th1内,在第一阶段帧起始信号输入到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第二阶段,第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1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OUTPUT1),同时该高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OUTPUT1)输入到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2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第三阶段,第二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2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OUTPUT2),以此类推,每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依次输出高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用于控制与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的同一行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原理同第二、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输出高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OUTPUTn),同时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OUTPUTn)作为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的起始信号输入端(INPUT-1)的输入信号;第五阶段,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输出高电平的信号(OUTPUTn+1),该栅极驱动信号(OUTPUTn+1)不用于驱动负载,即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不负责驱动一行薄膜晶体管,其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OUTPUTn+1)用作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和其自身的复位信号。
[0119] 如图5a所示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中可以包括如图3a、图6a和如图7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单元。
[0120]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如图5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各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与其余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连接方式与如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该实施例中,每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组成一组,一组中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各个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存在连接关系。具体的连接关系如下:
[0121] 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1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连接,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1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连接。其中,i为奇数,i∈[1,n]。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1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连接,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1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连接。
[0122]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如图9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n+1为奇数,所以最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各个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连接关系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具体的连接关系如下:
[0123] 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1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连接,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连接。其中,i∈[1,n-1]。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1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连接,第i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与第i-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i-1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连接。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和第一信号输出端(PDLOUT)均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的第一信号输入端(PDNIN)连接,第n+1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和第二信号输出端(PULOUT)与第n个移位寄存器单元SRn的第二信号输入端(PUNIN)连接。
[0124] 图5a、图8和图9中的第n+1移位寄存器单元SRn+1不用于驱动负载,可以看作是冗余移位寄存器单元。图5a、图8和图9中的所示的栅极驱动装置中,只包括一个冗余移位寄存器单元,实际上,还可以包括更多个冗余移位寄存器单元,各个冗余移位寄存器单元可以组合起来保证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更可靠地复位。
[01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可以包括如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
[0126] 本发明提供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显示器用栅极驱动装置及液晶显示器,处理模块除了根据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者第三时钟信号,并根据帧起始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相邻的下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生成栅极驱动信号之外,还能够使得至少二个薄膜晶体管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点处的电平,在输入模块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或第三时钟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帧间隔内保持低电平,这样,第一结点处于高电平的时间缩短,栅极与第一结点连接的各个薄膜晶体管的寿命就能够得到延长,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012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