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纱及其生产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187420.7

文献号 : CN1022609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陶宝康

申请人 : 宁波意法纺织品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羽毛纱的生产方法,包括:至少两根芯线在经向上间隔预设间距;绒线在相邻的两个芯线之间纬向移动,分别与所述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形成羽毛坯纱;割开所述羽毛坯纱中相邻芯线之间的绒线,形成羽毛纱。本发明提供的羽毛纱的生产方法中,将绒线在纬向上与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再将相邻的芯线之间的绒线割开形成羽毛纱,这样,芯线与绒线段的抱合力较高,采用此种羽毛纱制作纺织品,解决了现有雪尼尔纱制作的纺织品容易落毛以及不能多次洗涤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羽毛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根芯线在经向上间隔预设间距;

纱嘴将绒线在相邻的两根芯线之间纬向移动,分别通过每根芯线位置处的针织钩针与所述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形成羽毛坯纱;

割开所述羽毛坯纱中相邻芯线之间的绒线,形成羽毛纱;

其中,所述纱嘴将绒线在相邻的两根芯线之间纬向移动,分别通过每根芯线位置处的针织钩针与所述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具体包括:将所述芯线经向平行放置;

其中,

当所述羽毛坯纱为单边羽毛坯纱时:使用连杆带动纱嘴将绒线在纬向上移至左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在右向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该芯线自行编织成圈;相反,当连杆带动纱嘴将绒线在纬向上移至右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右向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在左向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该芯线自行编织成圈,如此循环往复,编织物向下行走,形成羽毛坯纱;

当所述羽毛坯纱为双边羽毛坯纱时:使用连杆带动多个纱嘴分别将绒线移至与其相对应的左向芯线位置,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最右向芯线位置上的针织钩针对最右向芯线自行编织成圈;相反,当连杆带动多个纱嘴分别将绒线移至与其相对应的右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最左向芯线位置上的针织钩针对最左向芯线自行编织成圈;如此循环往复,编织物向下行走,形成网状的双边羽毛坯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预设捻向在所述羽毛纱的芯线外周卷绕併合线。

3.一种羽毛纱,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线以及编织在所述芯线上的多根绒线段,其中:所述绒线段为至少两根芯线中相邻的两根在经向上间隔预设间距的芯线之间纬向移动,通过每根芯线位置处的针织钩针分别与芯线同针编织成圈的由纱嘴带动的绒线经割断形成;

所述每根芯线位置处的针织钩针分别与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具体包括:

将所述芯线经向平行放置;

其中,

当羽毛坯纱为单边羽毛坯纱时:使用连杆带动纱嘴将绒线在纬向上移至左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在右向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该芯线自行编织成圈;相反,当连杆带动纱嘴将绒线在纬向上移至右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右向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在左向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该芯线自行编织成圈,如此循环往复,编织物向下行走,形成羽毛坯纱;

当所述羽毛坯纱为双边羽毛坯纱时:使用连杆带动多个纱嘴分别将绒线移至与其相对应的左向芯线位置,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最右向芯线位置上的针织钩针对最右向芯线自行编织成圈;相反,当连杆带动多个纱嘴分别将绒线移至与其相对应的右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最左向芯线位置上的针织钩针对最左向芯线自行编织成圈;如此循环往复,编织物向下行走,形成网状的双边羽毛坯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羽毛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线段同针编织在所述芯线的单侧或者同针编织在所述芯线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羽毛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绕在编织有绒线段的芯线外周上的併合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羽毛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为纱线、长丝或弹力覆合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毛纱,其特征在于,所述併合线为弹力覆合丝。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羽毛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线为纱线、超细涤纶长丝或三角异形锦纶长丝及其三者中的任意组合。

说明书 :

羽毛纱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羽毛纱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纱线在服装制作和加工过程中,起着基础和桥梁纽带的双重作用,因为纱线既是纺纱厂的最终产品,又是织造厂的原材料,既可以半成品打包,又可作为成品出售。而通常所谓的纱线是指纱和线的统称,其中,纱是将许多短纤维或长丝排列成近似平行状态,并沿轴向旋转加捻,组成具有一定强力和线密度的细长物体;线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捻合而成的股线。
[0003] 纱线的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它可以是由天然纤维或各种化学短纤维制成的纯纺纱,也可以是由几种纤维混合而成的混纺纱,还可以是由化学纤维直接喷丝处理而成的长丝纱。通常,可根据纱线所用原料、纱线粗细、纺纱方法、纺纱系统、纱线结构及纱线用途等进行分类。
[0004] 纺织品作为纱线的制成品之一,广泛地应用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其中,纺织品的制作材料是制约高要求纺织品开发的最大瓶颈,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雪尼尔纱制作纺织品,该雪尼尔纱采用二根芯线加捻夹持后纬向穿过绒线形成,并将穿过的绒线分头割平。因二根芯线加捻夹持力有限,使得该雪尼尔纱制作的纺织品在洗涤过程中,存在容易绒线松动落毛的现象,致使还会出现不能多次洗涤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羽毛纱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传统雪尼尔纱制作的纺织品容易落毛以及不能多次洗涤的问题。
[0006]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羽毛纱的生产方法,包括:
[0008] 至少两根芯线在经向上间隔预设间距;
[0009] 绒线在相邻的两个芯线之间纬向移动,分别与所述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形成羽毛坯纱;
[0010] 割开所述羽毛坯纱中相邻芯线之间的绒线,形成羽毛纱。
[0011]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按预设捻向在所述羽毛纱的芯线外周卷绕併合线。
[0012] 一种羽毛纱,包括:芯线以及同针编织在所述芯线上的多根绒线段,其中:所述绒线段为两根在经向上间隔预设间距的芯线之间纬向移动,分别与芯线同针编织成圈的绒线经割断形成。
[0013] 优选地,所述绒线段同针编织在所述芯线的单侧或者同针编织在所述芯线两侧。
[0014] 优选地,所述羽毛纱还包括卷绕在同针编织有绒线段的芯线外周上的併合线。
[0015] 优选地,所述芯线为纱线、长丝或弹力覆合丝。
[0016] 优选地,所述併合线为弹力覆合丝。
[0017] 优选地,所述绒线为纱线、超细涤纶长丝或三角异形锦纶长丝及其三者中的任意组合。
[0018]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羽毛纱的生产方法中,将绒线在纬向上与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在将相邻的芯线之间的绒线割开形成羽毛纱,这样,芯线与绒线段的抱合力较高,采用此种羽毛纱制作纺织品,解决了传统雪尼尔纱制作的纺织品容易落毛以及不能多次洗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羽毛纱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边羽毛纱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边羽毛坯纱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边羽毛纱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边羽毛纱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边羽毛坯纱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边羽毛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羽毛纱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传统雪尼尔纱制作的纺织品容易落毛以及不能多次洗涤的问题。
[0029] 如图1所示,所述羽毛纱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
[0030] S11、至少两根芯线在经向上间隔预设间距;
[0031] 具体的,芯线之间的预设间距的大小决定了生产出的羽毛纱的羽毛绒的长短,即根据生产的羽毛纱的要求确定芯线之间的间距。
[0032] S12、采用绒线在相邻的两根芯线之间纬向移动,分别与所述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形成羽毛坯纱;
[0033] 所述同针编织成圈是指一根绒线与其中一根芯线用同针编织线圈并抽紧线圈,使绒线与芯线互相较牢固抱合在一起。
[0034] 具体的,所述芯线经向平行放置,使用连杆带动纱嘴将绒线在纬向上移至左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在右向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该芯线自行编织成圈;相反,当连杆带动纱嘴将绒线在纬向上移至右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右向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在左向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该芯线自行编织成圈,如此循环往复,编织物向下行走,形成了羽毛坯纱。
[0035] S13、割开所述羽毛坯纱中相邻芯线之间的绒线,形成羽毛纱。
[0036] 具体的,羽毛坯纱下方垂直方向,在相邻两根芯线中间,设置一把前后移动的刀片,当羽毛坯纱向下行走时,相邻的两根芯线中间的纬向绒线遇到刀片,绒线被割断,将羽毛坯纱分割成二根或若干根羽毛纱,形成的羽毛纱可作为最终产品。
[0037] 当芯线为非弹力覆合丝时,为了增加生产出的羽毛纱的弹性,该生产方法还包括:按预设捻向在所述羽毛纱的芯线外周卷绕併合线,该併合线为弹力覆合丝。
[0038] 其中,捻向指加捻的捻回方向,也就是指加捻纱中纤维的倾斜方向或加捻股线中单纱的倾斜方向。一般情况下,捻向分Z捻和S捻两种。若单纱中的纤维或股线中的单纱在加捻后,其倾斜方向自下而上,从右至左的叫S捻,也称为右手捻或右捻;若倾斜方向自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叫Z捻,也称作左手捻或左捻。
[0039] 根据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生产方法生产羽毛纱,对芯线和绒线采用同针编织成圈后抽结的特殊结构,使芯线和绒线段具有较牢固的抱合力,解决了雪尼尔纱制作的纺织品容易落毛以及不能多次洗涤的问题。此外,由于芯线与绒线具有较牢固的抱合力,可以使绒线割开后预设较长的长度,以使得制作的羽毛纱具有较丰富的毛绒和较柔软的手感,更能满足纺织品的制作要求。
[0040] 在羽毛纱生产过程中,可以生产出两种羽毛纱,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具体说明。
[0041]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边羽毛纱,包括:芯线21以及同针编织在芯线21上的多根绒线段101,单边羽毛纱中,绒线段101位于芯线21的单侧。
[0042] 参见图3所示的单边羽毛坯纱,说明单边羽毛纱的生产过程,所述单边羽毛坯纱包括:绒线11、芯线21和芯线22;其中:芯线21和芯线22在经向上间隔预设间距,绒线11在纬向上分别与芯线21和芯线22同针编织成圈,如此循环往复,编织物向下行走,形成了轨道状一组羽毛坯纱,其具体编织过程如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并且,芯线21和芯线22为同一种原料,可以为纱线、长丝或弹力覆合丝;绒线11可以为纱线、超细涤纶长丝或三角异形锦纶长丝,也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为纱线、超细涤纶长丝和三角异形锦纶长丝三者中的任意组合。
[0043] 通过在芯线21和芯线22间距中间位置将纬向绒线11分割,绒线11被分割为多个绒线段,此时,单边羽毛坯纱就形成了二根单边羽毛纱。具体的,芯线21和位于芯线21右侧的绒线段形成一根单边羽毛纱,芯线22和位于芯线22左侧的绒线段形成另一根单边羽毛纱。
[0044] 如图4所示,在单边羽毛纱的芯线21外周卷绕有併合线31,以提高该单边羽毛纱的弹性,具体的,芯线21可以为非弹力覆合丝,併合线31为弹力覆合丝,该弹力覆合丝由化纤长丝包覆氨纶长丝形成。
[0045]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边羽毛纱,包括:芯线32以及同针编织在芯线32上的多根绒线段401和多根绒线段402,双边羽毛纱中,绒线段401和402分别位于芯线32的两侧。
[0046] 参见图6所示的双边羽毛坯纱,说明双边羽毛纱的生产过程,所述双边羽毛坯纱包括:绒线41和绒线42等多根绒线,为同种纱线;以及芯线31、芯线32和芯线33等多根芯线,也是同种纱线,但绒线与芯线也可能是同种纱线,也可能不是同种纱线。其中:芯线31、芯线32和芯线33等多根芯线在经向上分别预设统一间距;绒线41分别与芯线31和芯线32,绒线42分别与芯线32和芯线33按预设同针编织成圈,其它以此类推。
[0047] 具体的,使用连杆带动多个纱嘴分别将绒线移至与其相对应的左向芯线位置,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最右向芯线位置上的针织钩针对最右向芯线自行编织成圈;相反,当连杆带动多个纱嘴分别将绒线移至右向芯线位置时,在此芯线位置的针织钩针对绒线和芯线同针编织成圈;同时,最左向芯线位置上的针织钩针对最左向芯线自行编织成圈;如此循环往复,编织物向下行走,形成了网状的一幅双边羽毛坯纱。
[0048] 具体的,在一幅双边羽毛坯纱下方垂直方向,每两个相邻的芯线中间,设置一把前后移动的刀片,当一幅双边羽毛坯纱向下行走,纬向绒线遇到刀片被割开,将一幅双边羽毛坯纱分成了多根双边羽毛纱,其中:最左的芯线和最右的芯线形成的羽毛纱,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单边羽毛纱相同,其他位置的芯线均形成双边羽毛纱,即芯线的两侧均同针编织有分割后的绒线段。
[0049]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边羽毛纱结构示意图,所述双边羽毛纱包括:绒线段401和绒线段402及芯线32和併合线51;其中,芯线32可以为非弹力覆合丝,併合线51为弹力覆合丝。
[005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芯线和绒线的材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51]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