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258213.0

文献号 : CN1022866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赵征志汪志刚赵爱民叶清云米振莉唐荻陈美芳

申请人 :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

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特别适用于生产乘用轿车内板或外板。通过在钢中添加Mo和Al元素,热轧采用高温终轧和高温卷曲工艺,经连续退火后既能保证铁素体加马氏体双相组织,又能阻止 //ND取向织构的恶化,在不采取任何织构预处理的工艺条件下,充分改善双相钢的深冲性能,提高其塑性应变比(r值)。双相钢成分为:C:0.01~0.05%,Mn:1.0~2.0%,P:0.01~0.06%,S:≤0.015%,Al:0.2~0.8%,N:≤0.003%,Cr:0.1~0.5%,Mo:0.3~0.8%,余量为Fe。该双相钢抗拉强度为400~500Mpa,延伸率为28%~34%,r值不低于1.4。本发明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实用性很强,即可适用于制造车身的结构件、承重件和安全件等,又能用于汽车面板或外板的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相钢化学质量百分数如下:C:0.01~0.05%,Mn:1.0~2.0%,P:0.01~0.06%,S:≤0.015%,Al:0.3~0.8%,N: ≤0.003%,,Cr:0.1~0.5%,Mo:0.2~0.8%,剩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为:首先根据所设计的化学成分进行冶炼,锻造,热轧终轧温度为850~950℃,卷取温度为

680~750℃;热轧板经酸洗后冷轧成薄板,压下率为70%~80%;冷轧钢板采取连续退火工艺,加热速度为1~10℃/s,保温温度为800~850℃,保温时间按80~100s,保温后以

30~60℃/s的冷速快冷到室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相钢化学质量百分数如下:C:0.01~0.03%,Mn:1.3~1.8%,P:0.01~0.04%,S:≤0.015%,Al:0.3~0.5%,N:≤0.003%, Cr:0.1~0.3%,Mo:0.2~0.5%,剩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轧终轧温度为900~93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卷取温度为700~73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速度为7~10℃/s。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温温度为830~850℃。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温后冷却速度为35~50℃/s。

说明书 :

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冷轧超深冲用高强钢板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强度、超深冲冷轧铁素体加马氏体双相钢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在新一代汽车用钢材料的设计与研发中,要求在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充分减轻汽车自重,减小能源损耗,保护环境。冷轧双相钢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主要因为其具有一系列优点,包括高抗拉强度,低屈服强度、高的初始加工硬化率、无屈服平台和强度与塑性良好配合等。双相钢在乘用汽车上使用比例高,约占白车身的74%,主要应用在支架、保险杠、立柱和轮廓上,而在汽车面板或外板上使用较少,尤其是对深冲性能要求较高的外板,这主要是由于冷轧双相钢深冲性能较差,r值普遍偏低,一般在1.0以下。要想扩大冷轧双相钢的使用范围,提高其深冲性能、改善r值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充分发挥冷轧双相钢的优异性能,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0003] 热轧钢板经过冷轧后,各晶粒的形变储存能差异是后续静态再结晶的驱动力,而这种储存能大小与晶粒取向有关,不同取向的晶粒的储存能大小顺序为:{110}>{111}>{112}>{100},尽管{110}晶面族储存能最大,但是它数量极少,因此,最终的再结晶织构是形成最快数量最多的{111}组份。对于冷轧双相钢,由于存在一定量的间隙原子C、N,在加热过程中将会固溶到铁素体中,从而阻碍了再结晶织构的发展,其中<111>//ND方向织构也没严重削弱,因此双相钢的r值偏低。
[0004] 双相钢成分设计中添加一定量的碳,目的在于确保两相区(α+γ)退火过程中形成一定量的马氏体,所以这部分C不能像无间隙原子钢(IF)那样被固定住。然而,再结晶织构的形成主要发生在铁素体完全再结晶之前,可以通过添加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使其在铁素体再结晶过程中以第二相析出的形式固定住碳,而在较高温度退火过程中,能够回溶分解出一部分碳,扩散到奥氏体中,这样就能保证既能发展有利织构,又能形成一定量的马氏体。要想实现这一过程,必须保证该强碳化物元素具有低温析出,高温溶解特性。除此之外,热轧卷曲过程中,还必须保证该类碳化物充分析出,以确保后续的连续退火加热过程中,有足够量的第二相析出。事实上,铁素体发生静态再结晶过程中,第二相粒子除了能固定碳以外,还发挥其它作用:为再结晶晶粒形核提供更多的形核点;分布在晶界上的第二相粒子抑制再结晶晶粒长大。这些作用都有利于{111}//RD晶面族在选择生长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善双相钢的深冲性能。
[0005] 相关资料表明,Nb、V、Ti、Cr和Mo都是强或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Mo元素的碳化物具有低温析出和高温固溶特性。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在0.02%C钢中添加0.8%Mo,平衡态时Mo的固溶温度约为700℃,该温度以上退火就能满足双相钢的组织结构要求。另外,添加一定量的Al元素,是为了其能在热轧卷曲过程中析出,从而发挥AlN在后续铁素体再结晶过程中的有利作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添加Mo和Al微合金元素,结合热轧高温终轧和高温卷曲工艺,提供一种高强度、超深冲铁素体加马氏体冷轧双相钢,可以用于汽车面板或内板生产。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其化学质量百分数如下:
[0009] C:0.01~ 0.05%,Mn:1.0~ 2.0%,P:0.01~ 0.06%,S:≤0.015%,Al:0.3 ~0.8%,N:≤0.003%, Cr:0.1~0.5%,Mo:0.2~0.8%,剩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为:首先根据所设计的化学成分进行冶炼,锻造,热轧终轧温度为850~950℃,优选终轧温度为900~930℃;卷取温度为680~750℃,优选卷曲温度为700~730℃;热轧板经酸洗后冷轧成薄板,压下率为70%~80%;冷轧钢板采取连续退火工艺,加热速度为1~10℃/s,优选加热速度为7~10℃/s;保温温度为800~850℃,优选保温温度为830~850℃,保温时间为80~100s;保温后以30~60℃/s的冷速快冷到室温,优选冷速为35~50℃/s。
[0010] 对上述成分进一步优化为:
[0011] C:0.01~ 0.03%,Mn:1.3~ 1.8%,P:0.01~ 0.04%,S:≤0.015%,Al:0.3 ~0.5%,N:≤0.003%, Cr:0.1~0.3%,Mo:0.2~0.5%,剩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2] 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各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如下:
[0013] C:C是双相钢中最有效的强化元素,同时也是确保生成一定量的马氏体的必要元素,高强双相钢中C含量必须要超过0.01%(质量分数)。随着C含量的增加,铁素体中固溶的间隙原子数目也会增多,势必会影响再结晶过程中有利织构的发展,从而恶化深冲性能。另外,C含量的添加要考虑到,和Mo元素形成的第二相的固溶温度,只有确保MoC在两相区充分固溶,才能保证最终形成一定比例的铁素体加马氏体组织。因此C的最大添加量不能超过0.05%(质量分数)。
[0014] Mn:Mn是提高过冷奥氏体淬透性的元素,它能够扩大两相区,提高马氏体开始转变点温度,抑制珠光体和贝氏体相变。因此对于较低碳含量的冷轧双相钢,要像保证一定的强度,添加一定量的Mn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Mn含量过高,可能会造成马氏体体积分数最多,这不利于双相钢发生塑性变形,同样对深冲性能也有不利影响,因此Mn含量控制在1.0%~2.0%。
[0015] P:P是固溶强化元素,其强化效果仅此于C,但是P添加过多,容易产生P在晶界的偏聚,从而导致二次加工脆性。因此P含量控制在0.01~0.06%。
[0016] Al: Al元素能够在热轧卷曲过程中形成一定量AlN第二相粒子,从而在后续退火的加热过程中,促进有利织构{111}//RD充分发展;在保温阶段,可以起到细化奥氏体晶粒的作用,提高强度。
[0017] Cr: Cr是为了提高奥氏体的淬透性,抑制珠光体或贝氏体形成,提高双相钢的强度,改善塑性。尽管Cr也能形成碳化物,但是在低温时其析出量很少,因此它主要起强化作用。
[0018] Mo:Mo是提高奥氏体淬透性的元素,双相钢添加Mo能抑制珠光体的形成,同时促进马氏体的形成。Mo是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具有低温析出,高温溶解的特性,而且固溶温度一般在700℃~900℃之间。只要在热轧板中形成了一定量的Mo的析出,就能使其在后续加热过程中发挥第二相粒子的作用,充分发展<111>//ND方向的再结晶织构,而在两相区,顺利固溶,让C扩散到奥氏体中,确保在后续快冷过程中形成一定量的马氏体。但是Mo的含量不能添加过多,一方面考虑到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马氏体体积分数过高,这种硬质相对双相钢的深冲性能不利,因此控制在0.2~0.8%。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通过对传统双相钢进行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充分利用了微合金元素Mo的低温析出,高温溶解的特性,并采取了热轧高温终轧和高温卷取工艺,最终使双相钢获得了抗拉强度在400~500MPa,延伸率在28%~34%,r值不低于1.4的优异综合力学性能。与高强IF钢相比,增加了碳含量,减轻了冶炼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抗拉强度上又有较大幅度提升;与传统双相钢相比,在保证一定强度和延伸的条件下,r值增加到了1.4以上,使其深冲性能大大提高。
[0021] 本发明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实用性很强,即可适用于制造车身的结构件、承重件和安全件等,又能用于汽车面板或外板的生产。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0023] 图2为高塑性应变比的超深冲双相钢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 本发明所实施的1~2号的成分百分比如下表1所示。
[0026] 表1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钢的化学成分(wt%)
[0027]编号 C Si Mn Mo Cr Al P S 余量
DP 0.019 0.079 1.91 0.35 0.12 0.40 0.018 0.0092 Fe和不可避免杂质[0028] 按表1成分进行冶炼和锻造后,将锻坯加热到1200℃入炉保温2个小时,在350mm两辊热轧机上进行热轧,热轧工艺为1150℃开轧,轧6个道次,最终厚度约为4mm。终轧温度为920℃,水冷到720℃入炉保温1个小时,然后随炉冷却模拟卷取。
[0029] 冷轧工艺为将热轧板轧到0.8mm~1mm。压下率控制在75%~80%。
[0030] 热处理工艺采用连续退火工艺,分别以10℃/s加热到800℃、820℃、850℃保温80s,然后以50℃/s快冷到280℃保温300s。不同工艺参数所得到的力学性能如下表2所示:
[0031] 表2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钢力学性能结果
[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