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32698.1

文献号 : CN1022982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川原则雄小林康之永田真生今津幸一三场启次

申请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外部加热部件,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离开,该外部加热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以及移动部,其计算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和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接触位置,并且基于所计算出的位置移动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

权利要求 :

1.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

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

外部加热部件,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离开,该外部加热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以及移动部,其计算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和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接触位置,并且基于所计算出的位置移动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其中,当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时并且当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外表面在被所述外部加热部件加热后通过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时,所述加热部件的周速度比当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外表面通过所述接触部分时所述加热部件的周速度加速,所述第一外表面对应于第一记录介质的后缘部分与第二记录介质的前缘部分之间的传送间隔,所述第二外表面不对应于所述传送间隔。

2.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

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

外部加热部件,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离开,该外部加热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

检测部,其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上,并且检测所述记录介质;以及移动部,其移动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在与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求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接触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其中,当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时并且当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外表面在被所述外部加热部件加热后通过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时,所述加热部件的周速度比当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外表面通过所述接触部分时所述加热部件的周速度加速,所述第一外表面对应于第一记录介质的后缘部分与第二记录介质的前缘部分之间的传送间隔,所述第二外表面不对应于所述传送间隔。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影剂图像形成部,其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部,其将由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将由所述转印部转印的显影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速度改变部,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之后改变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其中,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后缘已经经过所述转印部。

4.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

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

外部加热部件,其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以及

控制器,其控制所述外部加热部件的加热操作,该控制器计算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和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接触位置,并且控制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从所计算出的位置起启动对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加热,其中,当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时并且当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外表面在被所述外部加热部件加热后通过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时,所述加热部件的周速度比当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外表面通过所述接触部分时所述加热部件的周速度加速,所述第一外表面对应于第一记录介质的后缘部分与第二记录介质的前缘部分之间的传送间隔,所述第二外表面不对应于所述传送间隔。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影剂图像形成部,其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部,其将由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定影部,其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以及

控制器,其控制所述定影部并且改变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定影部的速度,其中,所述定影部包括: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

外部加热部件,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离开,该外部加热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以及移动部,其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检测或计算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所述移动部基于所检测到或计算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移动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与所述记录介质和所述加热部件的接触开始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检测到或计算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后端通过所述转印部之后、并且在所述接触开始位置通过所述加热部件面对所述加压部件的位置时的第三时间之后,降低所述加热部件的周速度。

说明书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特开(JP-A)平10-149044号公报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加压辊和外部加热辊,被构成为使得外部加热辊接触定影辊,或者从定影辊离开。对应于当记录介质被引入到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咬合部分时的定时执行使外部加热辊与定影辊接触或者使外部加热辊从定影辊离开的操作。
[0003] JP-A 2006-243377号公报的定影装置具有能够在连续打印过程中改变定影速度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逐渐变慢地阶段性改变定影速度,以针对连续打印的片材数量而给出预定的定影速度。

发明内容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0005] 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
[0006] 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
[0007] 外部加热部件,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离开,该外部加热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以及
[0008] 移动部,其计算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和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接触位置,并且基于所计算出的位置移动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
[0009]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0010] 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
[0011] 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
[0012] 外部加热部件,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离开,该外部加热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
[0013] 检测部,其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上,并且检测所述记录介质;以及[0014] 移动部,其移动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在与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求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接触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
[0015]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16] 显影剂图像形成部,其形成显影剂图像;
[0017] 转印部,其将由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0018] 第二方面的定影装置,其将由所述转印部转印的显影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
[0019] 速度改变部,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之后改变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其中,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后缘已经经过所述转印部。
[0020]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0021] 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
[0022] 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
[0023] 外部加热部件,其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以及
[0024] 控制器,其控制所述外部加热部件的加热操作,该控制器计算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和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接触位置,并且控制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从所计算出的位置起启动对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加热。
[0025]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26] 显影剂图像形成部,其形成显影剂图像;
[0027] 转印部,其将由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0028] 定影部,其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以及[0029] 控制器,其控制所述定影部并且改变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定影部的速度,[0030] 其中,所述定影部包括:
[0031] 加热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0032] 加压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夹在该加压部件自身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
[0033] 外部加热部件,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离开,该外部加热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以及
[0034] 移动部,其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检测或计算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所述移动部基于所检测到或计算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移动所述外部加热部件,使得所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的与所述记录介质和所述加热部件的接触开始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0035]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检测到或计算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后端通过所述转印部之后、并且在所述接触开始位置通过所述加热部件面对所述加压部件的位置时的第三时间之后,降低所述加热部件的周速度。
[003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从不同于所计算出的记录介质前缘和加热部件外表面的接触位置不同的位置接触外部加热部件的结构相比,可以降低定影后的显影剂图像的光泽度的不均匀性。
[0037]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从加热部件外表面上的不同于与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求出的记录介质前缘相对应的位置的位置接触外部加热部件的结构相比,可以降低定影后显影剂图像的光泽度的不均匀性。
[0038]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当记录介质的后缘仍正在经过转印部时就改变记录介质的速度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记录介质的变形。
[0039]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定影装置的结构可以更简单。
[004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降低定影后显影剂图像的光泽度的不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41]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0042]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43]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图;
[0044]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图;
[0045]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退回外部加热辊的机构的说明图;
[0046]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外部加热辊从定影辊分离以及与定影辊接触的各状态的说明图;
[0047] 图6A和图6B是用于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改变记录纸的传送速度的状态的说明图;
[0048] 图7是示出了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连续定影了两页A4尺寸的记录纸时光泽度的改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0049] 图8是示出了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定影了一页A3尺寸的记录纸时光泽度的改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
[0051] 图1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作为示例性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被构成为在垂直方向上(箭头V的方向)从下向上包括:纸容纳部12,其容纳记录纸P;图像形成部14,其设置在纸容纳部12上方并且在记录纸P上执行图像形成,记录纸P用作记录介质的示例并且从纸容纳部12提供;原稿扫描部16,其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4上方,用于对扫描原稿G进行扫描;以及控制部20,其用作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4中的速度改变部的示例,并且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件的操作,并改变记录纸P的移动速度(传送速度)。在下面的说明中,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垂直方向被称为箭头V方向,并且水平方向被称为箭头H方向。
[0052] 纸容纳部12设置有容纳不同尺寸的记录纸P的第一容纳部22、第二容纳部24和第三容纳部26。在第一容纳部22、第二容纳部24和第三容纳部26中分别设置有送纸辊32,用于将所容纳的记录纸P送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传送路径28。传送辊对
34和传送辊对36设置在传送路径28上的送纸辊32的下游侧,用于一次一张地传送记录纸P。在传送路径28的记录纸P传送方向上的传送辊36的下游,设置有定位辊38,用于临时停止记录纸P并且在特定定时将记录纸P送出到下面要描述的二次转印位置QB(参见图
2)。
[0053] 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看时,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设置有传送辊36的位置)被设置为呈直线状沿箭头V方向从纸容纳部12的左侧到图像形成部14的左侧下部。传送路径28的下游部分被设置为从图像形成部14的左侧下部直到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4的右侧表面的纸排出部15。双面传送路径29连接到传送路径28,用于传送并且反转记录片材P,以在记录片材P的两个表面上执行图像形成。
[0054] 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看时,双面传送路径29具有:第一切换部件31,其在传送路径28和双面传送路径29之间进行切换;反转部33,被设置为呈直线状沿箭头V方向(在图中-V表示向下,并且+V表示向上)从图像形成部14的右侧下部到纸容纳部12的右侧;传送部37,其在箭头H方向朝向附图中的右侧传送记录纸P,使得传送到反转部33中的记录纸P的后缘先进入;以及第二切换部件35,其在反转部33和传送部37之间进行切换。在反转部33,在多个位置有间隔地设置有多对传送辊42,并且在传送部37,在多个位置有间隔地设置有多对传送辊44。
[0055] 第一切换部件31是三角形柱状的部件,被构成为通过由驱动单元(附图中未示出)将第一切换部件31的前端部分在传送路径28或双面传送路径29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之间移动来切换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类似地,当从正面看时,第二切换部件35是三角形柱状部件,被构成为通过由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单元将第二切换部件35的前端部分在反转部33或传送部37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之间移动来切换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传送部37的下游端部通过引导部件(附图中未示出)连接到传送辊36在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上的正前方的位置。可折叠手动送纸部46也设置到图像形成部14的左侧表面,并且从手动送纸部46送进的记录纸P的传送路径连接到定位辊38的正前方(的正上游)前面的传送路径28。
[0056] 原稿扫描部16设置有:原稿传送装置52,其一次一页地自动传送扫描原稿G;台板玻璃54,其设置在原稿传送装置52的下游,在该台板玻璃54上放置单页扫描原稿G;以及原稿扫描装置56,其扫描由原稿传送装置52传送的扫描原稿G或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扫描原稿G。
[0057] 原稿传送装置52具有自动传送路径55,在该自动传送路径上设置有多对传送辊53,并且自动传送路径55的一部分被设置为,使得扫描原稿G通过台板玻璃54。在静止在台板玻璃54的左端部的状态下,原稿扫描装置56扫入由原稿传送装置52传送的扫描原稿G,或者在沿着箭头H方向移动的同时扫入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扫描原稿G。
[0058] 图像形成部14具有图像形成单元50,其用作显影剂图像形成部的示例,在记录纸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50被构成为包括如下所述的感光体62、充电部件64、曝光装置66、显影装置70、中间转印带68和清洁装置73。
[0059] 在装置主体10A的中心部分,图像形成部14设置有用作潜像保持体的示例的圆筒状感光体62。感光体62被构成为通过用驱动部(附图中未示出)来驱动而在箭头+R方向(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保持通过在其上照射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像。电晕管充电部件64设置在感光体62上方并且面对感光体62的外表面的位置,用于对感光体62的表面充电。
[0060] 曝光装置66所在的位置处于充电部件64在感光体62旋转方向上的下游,并且面对感光体62的外表面。曝光装置66包括附图中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f-θ透镜、多棱镜、成像透镜和多个反射镜。曝光装置66被构成为,通过基于图像信号用多棱镜偏转扫描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来形成静电潜像,并且对已经由充电部件64充电的感光体62的外表面进行照射(曝光)。要注意的是,曝光装置66不限于使用多棱镜扫描激光束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方法。
[0061] 显影装置70设置在来自曝光装置66的曝射光的照射位置的在感光体62旋转方向上的下游。显影装置70是旋转切换装置,其用给定颜色的色调剂对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且使静电潜像可见。
[0062] 如图2中所示,显影装置70具有沿显影装置70的周向(沿图中逆时针方向按照该顺序)以行设置的显影剂单元72Y、72M、72C、72K,分别对应于各个色调剂颜色: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显影剂单元72Y、72M、72C、72K被设置为,通过使用电机(附图中未示出)每次将显影装置70旋转90°的中心角,无论显影剂单元72Y、72M、72C或72K中的哪一个在执行显影处理,都将其切换到面对感光体62的外表面。
[0063] 要注意的是,由于显影剂单元72Y、72M、72C和72K各自是类似的结构,因此这里将说明显影剂单元72Y,并且省略其他显影剂单元72M、72C、72K的进一步说明。
[0064] 显影剂单元72Y具有壳部件76作为主体,并且填充有由色调剂和载体形成的显影剂(附图中未示出)。通过色调剂提供路径(附图中未示出)从壳部件76中的色调剂盒78Y(参见图1)提供显影剂。矩形开口76A形成在壳部件76中,面对感光体62的外表面,并且显影剂辊74设置在开口76A,使得显影剂辊74的外表面面对感光体62的外表面。在开口76A的附近位置,沿壳部件76中的开口76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调节显影剂厚度的板形规制部件79。
[0065] 显影剂辊74被构成为,包括可旋转设置的圆筒状显影剂套筒74A、和由固定到显影剂套筒74A内的多个磁极形成的磁性部件74B。做出这样的结构,通过由显影剂套筒74A旋转而形成显影剂(载体)的磁刷,并且通过用规制部件79来调节厚度,由此在显影剂套筒74A的外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层。通过显影剂套筒74A的旋转,将显影剂套筒74A的外表面上的显影剂层传送到面对感光体62的位置,并且通过根据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表面上的潜像(静电潜像)而粘附色调剂,从而执行显影。
[0066] 在壳部件76内,两个螺旋状传送辊77也可旋转地设置为彼此相邻。通过旋转两个传送辊77,以循环方式沿显影剂辊74的轴方向(显影剂单元72Y的长度方向)来传送填充在壳部件76中的显影剂。要注意的是,设置在显影剂单元72Y、72M、72C、72K中的四个显影剂辊74各自围绕周向设置,与相邻的显影剂辊74分离90°的中心角。做出这样的结构,使得通过切换显影剂单元72,下一个显影剂辊74面对感光体62的外表面。
[0067] 如图2所示,在感光体62旋转方向比显影装置70更下游,在感光体62的下方,设置有中间转印带68。将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中间转印带68是环状的,并且卷绕以下辊:驱动辊61,其被控制部20旋转驱动;张力施加辊65,其向中间转印带68施加张力;多个传送辊63,其与中间转印带68的反面接触并且进行从动旋转;以及辅助辊69,其在后面要描述的二次转印位置QB与中间转印带68的反面接触,并且跟随中间转印带68而进行旋转。中间转印带68被构成为,通过驱动辊61的旋转而在箭头-R方向(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循环运动。
[0068] 一次转印辊67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8的与感光体62所在侧相对的一侧,中间转印带68位于一次转印辊67和感光体62之间。一次转印辊67将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在中间转印带68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上的与感光体62接触中间转印带68的位置(其被称为一次转印位置QA)分离的位置,一次转印辊67与中间转印带68的反面接触。一次转印辊67具有与电源(附图中未示出)的电连接,因此,由于从其到接地的感光体62的电势差,将感光体62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0069] 二次转印辊71用作二次转印部的示例,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8的与辅助辊69所在侧相对的一侧,中间转印带68位于二次转印辊71和辅助辊69之间。二次转印辊71将已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P。二次转印位置QB位于二次转印71和辅助辊69之间,在二次转印位置QB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二次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68的正面接触。二次转印辊71接地,通过与电源(附图中未示出)具有电连接的辅助辊69和二次转印辊71之间的电势差,将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P上。要注意的是,二次转印位置QB设置在之前描述的传送路径28(参见图1)上的中间位置。
[0070] 清洁刮刀59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8的与驱动辊61所在侧相对的一侧,中间转印带68位于清洁刮刀59和驱动辊61之间。清洁刮刀59回收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清洁刮刀59附接到形成有开口的壳(附图中未示出),做出这样的结构:将由清洁刮刀59的前端部分刮掉的色调剂回收在壳中。
[0071] 位置检测传感器83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8外周上的面对传送辊63之一的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83通过检测应用到中间转印带68表面的标记(附图中未示出)来检测中间转印带68上的预定基准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83输出用作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定时的基准的位置检测信号。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83接收到朝向中间转印带68发射并且被标记的表面反射的光,来检测中间转印带68的移动位置。
[0072] 在感光体62旋转方向上比一次转印辊67更下游的位置,设置有清洁装置73。清洁装置73清洁未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残留在感光体62表面上的色调剂等。清洁装置73被构成为,用与感光体62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和刷辊来回收残留的色调剂等。
[0073] 在清洁装置73在感光体62旋转方向上的上游(比一次转印辊67更下游)设置有电晕管81。电晕管81执行在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62的外表面上的色调剂的放电。在清洁装置73在感光体62旋转方向上的下游(比充电部件64更上游),设置有放电装置
75。放电装置75将光照射到感光体62的外表面上,以执行放电。
[0074] 如图1所示,在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箭头A方向)上二次转印辊71的下游、在二次转印辊71的附近位置,在传送路径28的任何一侧都设置有纸传感器91。纸传感器91用作检测记录纸P的后缘已经从二次转印辊71(二次转印位置QB(参见图2))离开的检测部的示例。
[0075] 纸传感器91是光电传感器,并且,如图2中所示,被构成为包括互相面对地设置的之间夹着传送路径28的发光部91A和受光部91B。纸传感器91通过布线(附图中未示出)连接到控制部20(参见图1)。从发光部91A到受光部91B的光的传播方向是与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
[0076] 在纸传感器91中,当在发光部91A和受光部91B之间不存在记录纸P时,受光部91B接收从发光部91A发射的光,并且接收到大量光。但是,当记录纸P进入了发光部91A和受光部91B之间时,由于朝向受光部91B行进的光被记录纸P阻挡,因此减少了受光部
91B接收的光量。因此,控制部20(参见图1)被构成为,基于纸传感器91检测到的接收光量的变化来检测记录纸P的后缘在二次转印辊71的通过定时。
[0077] 如图1所示,在记录纸P传送方向上的纸传感器91的下游,设置有定影装置100。定影装置100将已经由二次转印辊71转印到记录纸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P上。
稍后描述关于定影装置100的细节。在记录纸P传送方向比定影装置100更下游,设置有传送辊39,用于朝向排出部15或反转部33传送记录纸P。
[0078] 在原稿扫描装置56下方、显影装置70上方,包含各个色调剂(分别是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盒78Y、78M、78C、78K可以更换地沿箭头H方向按行设置为彼此相邻。
[0079] 现在说明定影装置100。
[0080] 如图3所示,定影装置100包括壳体106,其形成有引入记录纸P的开口106A和排出记录纸P的开口106B。作为主要部件,在壳体106内设置有:定影辊102,其用作加热(定影)部件的示例,用于将热施加到色调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并且将它们定影到记录纸P;加压辊104,其用作加压部件的示例,该加压辊104和定影辊102一起夹住记录纸P并且向记录纸P施加压力;外部加热辊108,其用作外部加热部件的示例,用于与定影辊102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向其施加热;以及退回机构140(参见图4),其用作移动部的示例,将外部加热辊108朝向定影辊102的外表面移动以及远离定影辊102的外表面移动。
[0081] 定影辊102设置在记录纸P的传送路径上的色调剂面侧(上方)。作为示例,定影辊102是用以下部件构成的:由铝形成为圆筒状的金属芯102B,由硅橡胶形成在金属芯102B的外周上的弹性部件102A覆盖金属芯102B,并且具有由氟树脂在弹性部件102A的外表面上形成的防粘层(附图中未示出)。卤素加热器114设置在金属芯102B内作为热源,其与金属芯102B的内周面不接触。卤素加热器114被构成为通过与电源(附图中未示出)电连接而产生热,并且通过加热金属芯102B而整体加热定影辊102。
[0082] 在面对定影辊102的外表面的位置、在定影辊102的开口106A侧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定影辊102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0,并且,设置有用于使定影辊102的外表面平整的刷新辊132。第一温度传感器120是非接触温度传感器,并且被构成为,通过用红外膜接收从定影辊102发射的热、并且使用热敏电阻检测该膜的任何温度上升,来检测定影辊102的温度。
[0083] 外部加热辊108例如被构成为铝圆筒,在其两个长度方向端部设置有圆筒状轴部108A。卤素加热器118设置在外部加热辊108内部,用作不与外部加热辊108的内周面接触的热源。卤素加热器118通过与电源(附图中未示出)电连接而产生热,并且例如进行加热以使得外部加热辊108的温度是高于定影辊102温度的50℃至70℃。
[0084] 外部加热辊108被设置为面对定影辊102的外表面,并且通过下面将描述的退回机构140(参见图4)的操作而移动,以能够与定影辊102的外表面接触或者从外表面离开。接触型第二温度传感器126被设置到外部加热辊108的外表面,用于检测外部加热辊108的温度。设置有网112,以与外部加热辊108的外表面接触并向其提供油。
[0085] 网112是用于清洁外部加热辊108的外表面的纤维体,并且预浸渍了作为润滑剂的油,以减小与外部加热辊108的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网112卷绕在被设置为能够在箭头+R方向旋转的轴134A的周围。中间辊134B可旋转设置地在轴134A下方,在中间辊134B的左侧,设有轴134C,以其能够在箭头+R方向旋转,并且与中间辊134B分离。
[0086] 通过将网112卷绕中间辊134B的外表面并且将网112的前端固定到轴134C,将网112卷到轴134C上,同时逐渐从轴134A解除卷绕。做出这样的结构:通过由电机(附图中未示出)在箭头+R方向对轴134C进行旋转驱动,网112在箭头B方向上移动,与外部加热辊108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卷绕到轴134C上。网112被构成为在定影装置100的定影操作期间根据需要而卷绕。
[0087] 加压辊104设置在记录纸P的传送路径上、在定影辊102下方。加压辊104例如用以下部件构成的:由圆筒状铝形成的金属芯104B,由硅橡胶形成并且覆盖金属芯104B的外周的弹性部件104A,以及由形成在弹性部件104A的外表面上的氟树脂形成的防粘层(附图中未示出)。卤素加热器116设置在金属芯104B的内部,并且用作不与金属芯104B的内周面接触的热源。卤素加热器116通过与电源(附图中未示出)电连接而产生热,并且被构成为通过加热金属芯104B而整体加热加压辊104。
[0088] 在面对加压辊104的外表面的位置、在加压辊104的开口106A侧附近,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28,用于检测加压辊104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128被设置为不与加压辊104接触。第三温度传感器128是类似于第一温度传感器120地构成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120、第二温度传感器126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28连接到控制部20(参见图1),并且控制部
20基于从第一温度传感器120、第二温度传感器126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28的输入,执行向卤素加热器114、116和118的输出。
[0089] 轴承(附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加压辊104的两端,这些轴承附接到大致V形支架124的中心部分。支架124被设置为能够在偏心凸轮(附图中未示出)的操作下绕着附接到壳体106的轴122沿箭头+R方向和箭头-R方向摆动。通过支架124在箭头+R方向上移动,加压辊104与定影辊102接触,并且通过支架124在箭头-R方向移动,加压辊104从定影辊102分离。
[0090] 现在将说明外部加热辊108的退回机构140。
[0091] 如图4所示,退回机构140被构成为包括:偏心凸轮142;设置在偏心凸轮142的任一侧上的上支架144和下支架146;支承支架150,其在外部加热辊108的轴向上支承两个端部,并且具有被设置为面对下支架146的凸缘148;以及多个弹簧152,其一端附接到下支架146并且另一端附接到凸缘148。要注意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外部加热辊108接近定影辊102的方向表示为+X方向,而外部加热辊108与定影辊102分开的方向表示为-X方向。+X方向和-X方向分别是附图中斜向左下和左上的方向。
[0092] 偏心凸轮142包括旋转轴142A,其轴方向与外部加热辊108的轴方向相同。偏心凸轮142被构成为,通过在控制部20(参见图1)的控制下对电机(附图中未示出)进行驱动,而在箭头+R方向(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或箭头-R方向(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可以通过连续驱动(其中,在相同方向连续旋转)或通过切换驱动(其中,在按给定方向进行第一次驱动之后,随后将旋转反向到另一个方向)使偏心凸轮142旋转。
[0093] 凹部144A形成在上支架144的中心,当沿外部加热辊108的轴方向看时,其截面是U形,并且从凹部144A的边缘部分面向外侧(在与箭头X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地形成平坦部144B。上支架144被设置为比偏心凸轮142更靠近-X方向侧,并且凹部144A的开口侧被设置为面对偏心凸轮142。上支架144设置有可旋转设置到凹部144A的上从动器143。上从动器143由于接触偏心凸轮142的外表面而旋转。
[0094] 凹部146A形成在下支架146的中心,当沿外部加热辊108的轴方向看时,其截面是U形,并且从凹部146A的边缘部分面向外侧(在与箭头X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地形成平坦部146B。下支架146被设置为比偏心凸轮142更靠近+X方向侧,并且凹部146A的开口侧被设置为面对偏心凸轮142。下支架146设置有可旋转设置到凹部146A的下从动器145。下从动器145由于接触偏心凸轮142的外表面而旋转。
[0095] 上支架144和下支架146连接在一起以将偏心凸轮142夹在凹部144A和凹部146A之间,并且,上支架144和下支架146在平坦部144B与平坦部146B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螺母和螺栓(附图中未示出)紧固在一起。将偏心凸轮142的旋转中心、上从动器143的旋转中心和下从动器145的旋转中心设置为落在箭头X方向的相同线上。要注意的是,通过引导部件(附图中未示出)将上支架144和下支架146的移动方向限制为仅仅+X方向和-X方向。
[0096] 支承支架150附接有轴承(附图中未示出),并且用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外部加热辊108。要注意的是,在外部加热辊108的两端设置有一对支承支架150,仅例示并说明其中一个。通过引导部件(附图中未示出)将支承支架150的移动方向限制为仅仅+X方向和-X方向。支承支架150的凸缘148被形成为从支承支架150沿着外部加热辊108轴方向突出,并且当沿外部加热辊108轴方向看时,凸缘148的截面是U形的。凸缘148被设置为使得其开口侧面向下支架146。弹簧152具有沿箭头X方向的伸缩方向,其一端固定到下支架146的平坦部146B,而另一端固定到凸缘148的平坦部148A。
[0097] 在退回机构140中,当偏心凸轮142与下从动器145接触、并且上支架144和下支架146在+X方向移动时,弹簧152使凸缘148偏向+X方向。因此,支承支架150在+X方向移动,并且外部加热辊108与定影辊102的外表面接触。当偏心凸轮142与上从动器143接触、并且上支架144和下支架146在-X方向移动时,力在该方向起作用以压缩弹簧152,并且沿-X方向拉凸缘148。因此,支承支架150在-X方向移动,并且外部加热辊108从定影辊102的外表面分离(离开)。即,退回机构140被构成为,在外部加热辊108与定影辊102的接触和非接触状态之间切换。
[0098] 现在说明外部加热辊108与定影辊102接触的时间点的设置。
[0099] 如图5A所示,例如,考虑如下的情况: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以周速度V1旋转,并且记录纸P以移动速度V1被引入到定影辊102与加压辊104接触的接触部分N(咬合部分)。将所计算出的记录纸P的前缘在定影辊102的外表面上的接触位置表示为R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退回结构140(参见图4),外部加热辊108与定影辊102的外表面是不接触状态(从定影辊102的外表面离开的状态)。
[0100] 然后,如图5B所示,外部加热辊108被构成为,通过控制部20(参见图1)驱动退回机构140(参见图4),外部加热辊108开始在接触位置R0接触定影辊102的外周。即,使接触位置R0是外部加热辊108的接触开始位置,并且外部加热辊108从接触开始位置(R0)起与定影辊102的外表面接触。
[0101] 当出现这一情况时,记录纸P的前缘位置到接触部分N的沿移动方向的分离距离L1等于从围绕定影辊102的外周的从接触位置R0到接触部分N的分离距离L2(L1=L2)。即,在从记录纸P的前缘被引入到接触部分N的时刻起经过时间t1=L1/V1时,外部加热辊
108与定影辊102的外周抵靠接触。要注意的是,可以根据从纸传感器91至接触部分N的距离L3(附图中未示出)、以及记录纸P的前缘经过纸传感器91的时刻t2,使用t2=L3/V1来求出记录纸P的前缘位置被引入到接触部分N中的时刻。因此,从与由纸传感器91检测到的记录纸P的前缘位置相对应的接触位置R0起,外部加热辊108与定影辊102的外周接触。
[0102] 现在说明改变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中间转印带68和定影辊102的移动速度的设置。
[0103] 如图6A所示,在记录纸P的前缘部分被引入到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之间的接触部分、并且记录纸P的后缘部分被引入到中间转印带68和二次转印辊71的接触部分(二次转印位置QB)(参见图2)的状态下,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部20(参见图1)中进行设置,以驱动中间转印带68和定影辊102,使得中间转印带68的移动速度和定影辊102的周速度都是V1。
[0104] 如图6B所示,在记录纸P的前缘部分被引入到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之间的接触部分、并且记录纸P的后缘部分处于已从中间转印带68和二次转印辊71的接触部分离开的状态的状态下,做出这样的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部20(参见图1)仍然继续按移动速度V1驱动中间转印带68,同时能够对定影辊102的周速度设置速度V1、V2(<V1)或V3(>V1)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在该状态中,由于传送的记录纸P的后缘部分已经从中间转印带68和二次转印辊71的接触部分离开,因此,即使中间转印带68的移动速度和定影辊102的周速度彼此不同,也可以抑制由于下垂或拉伸而导致的记录纸P的变形。
[0105] 做出这样的结构:当纸传感器91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缘已经从中间转印带68和二次转印辊71的接触部分离开时,根据需要,对定影辊102的周速度做出改变。例如,执行如下控制:在记录纸P的前缘已经进入定影辊102和加压辊104之间的接触部分N的时刻之后,当定影辊102开始其第三次旋转时,将定影辊102的周速度从V1减速到V2。
[0106] 现在说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0107] 作为示例,图7示出了在将色调剂图像(附图中未示出)连续定影在两页记录纸P1上的情况下作为A4尺寸记录纸P的记录纸P1的示意曲线图。该曲线图示出了在定影到各页记录纸P1上之后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参见图1)执行色调剂图像形成和定影产生由实线表示的曲线G1。下面要描述的对比例产生由虚线表示的曲线G2。
[0108] 在图7中,定影辊102的第一次旋转被表示为N=1,第二次旋转被表示为N=2,并且第三次旋转被表示为N=3。两页记录纸P1之间的传送间隔由ΔY表示,第一页记录纸P1的纸前缘位置由Y0表示,第一页记录纸P1的纸后缘位置由Y1表示,第二页记录纸P1的纸前缘位置由Y2表示,并且第二页记录纸P1的纸后缘位置由Y3表示。要注意的是,光泽度是定影后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单位:%),并且例如是通过用反射光泽计进行测量而获得的。
[0109] 下面说明在用对比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定影过程中出现的光泽度变化。
[0110] 对比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被构成为如下地执行定影:外部加热辊108(参见图3)总是与定影辊102接触,并且在接触部分N的速度总是保持在V1。在对比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中,由于外部加热辊108总是与定影辊102接触,因此与单独加热定影辊102的情况相比,在定影开始时提供了过量的热,并且在定影开始时定影辊102的温度提高到大于设置温度。因此,记录纸P1的纸前缘位置Y0的光泽度是K1。
[0111] 然后,在定影第一页记录纸P1时,在定影辊102的第一转过程中,记录纸P1带走定影辊102的热量,并且定影辊102的温度下降。由于外部加热辊108总是与定影辊102接触,因此从外部加热辊108向定影辊102补充热量。但是,由于在定影开始时已经从外部加热辊108向定影辊102提供热量,所以外部加热辊108自身的温度下降,因此定影辊102的温度上升程度很小。
[0112] 然后,在对比例中的定影辊102的第二转过程中,温度在第一转期间有所下降的定影辊102与记录纸P1的后缘部分接触。因此,记录纸P1的后缘部分(包括纸后缘位置Y1)的光泽度从K1下降到K4(<K1)。要注意的是,在第一页记录纸P1和第二页记录纸P1之间,由于定影辊102不与任一页记录纸P1接触,因此定影辊102的热量不会被记录纸P1带走。
[0113] 然后,在对比例中的定影第二页记录纸P1的过程中,由于纸前缘位置Y2在定影辊102的第二转中途进行了定影,因此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是K4。在定影辊102的第二转过程中,第一页记录纸P1的后缘部分和第二页记录纸P1的前缘部分带走定影辊102的热量,并且,由于从外部加热辊108补充的热量较小,因此定影辊102的温度下降,并且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从K4下降到K5(<K4)。当定影辊102在其第二转中途时,由于在传送间隔ΔY期间不会带走热量,所以存在温度上升的区域,因此从光泽度K4到K5的下降程度小于从光泽度K1到K4的下降程度。
[0114] 然后,在对比例中的定影辊102的第三转过程中,温度已经在第二转过程中下降的定影辊102与第二页记录纸P1接触。因此,直到第二页记录纸P1的后缘部分(包括纸后缘位置Y3)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基本上是K5。但是,从第二页记录纸P1上的中间位置直到后缘部分,在与传送间隔ΔY相对应的区域中,由于定影辊102的外表面的接触位置的温度不下降,因此,例如,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上升到K2(K1>K2>K4)。
[0115] 因此,由于在对比例中在定影辊102的第一转到第三转过程中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变化很大(从K1到K4到K5到K2到K5),因此当检查色调剂图像时,光泽度存在很大的不均匀性。
[0116] 现在将说明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定影时的光泽度变化。
[0117] 如图7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定影装置100)中,由于外部加热辊108在定影开始时不与定影辊102接触,因此与对比例相比,抑制了在定影开始时提供过量的热,并且定影辊102的温度更接近预定目标温度。因此,记录纸P1的纸前缘位置Y0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是K3(其中,例如,K2>K3>K4)。
[0118] 然后,当在定影辊102的第一转中定影记录纸P1时,由于用外部加热辊108不接触的区域执行定影,因此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保持在接近K3的值。然后,如图5B所示,在定影辊102的第一转过程中,由于外部加热辊108接触从记录纸P的前缘接触的接触位置R0起的区域,因此来自外部加热辊108的热量补充到定影辊102的被记录纸P带走热量的区域。从而,定影辊102的温度返回到被记录纸P带走热量之前的温度。于是,如图7所示,在与定影辊102的第二转相对应的记录纸P1上的范围(包括纸后缘位置Y1)中,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维持在K3附近的值。
[0119] 然后,当定影第二页记录纸P1时,由于纸前缘位置Y2在定影辊102的第二转中途进行了定影,因此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保持在K3。然后,在定影辊102的第二转过程中,第一页记录纸P1的后缘部分和第二页记录纸P1的前缘部分带走定影辊102的热量,并且,由于从外部加热辊108补充的热量较小,因此定影辊102的温度将下降。
[0120] 但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定影辊102的第三转过程中,控制部20(参见图1)在基于纸传感器91的输出而检测到第二页记录纸P1的纸后缘位置Y3已经离开二次转印辊71(参见图2)之后,改变定影辊102的周速度。例如,在定影辊102的第三转过程中,在不包括传送间隔ΔY的对应区域的区域中,周速度从第一转和第二转的周速度减速到速度V2,从而增加了施加到色调剂图像的热量。在定影辊102的第三转过程中,对于传送间隔ΔY的对应区域,周速度从第一转和第二转的周速度加速到速度V3,从而不将过量的热施加到色调剂图像。因此,直到第二页记录纸P1的后缘部分(包括纸后缘位置Y3)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维持在K3附近的值。
[0121]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定影装置100)中,通过使得外部加热辊108的接触位置与记录纸P1的前缘在定影辊102上的位置一致,在第一页记录纸P1中,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的变化小于对比例中的情况,抑制了光泽度的不均匀性。而且,通过改变定影辊102的速度,对于第二页记录纸P1,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的变化小于对比例中的情况,抑制了光泽度的不均匀性。
[0122] 作为另一示例,图8是对于在一页记录纸P2上定影色调剂图像(附图中未示出)的情况作为A3尺寸记录纸P的记录纸P2的示意性曲线图,示出了定影到该页记录纸P2之后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参见图1)执行色调剂形成和定影产生由实线示出的曲线G1。对比例产生由虚线示出的曲线G2。
[0123] 在图8中,定影辊102的第一次旋转用N=1表示,第二次旋转用N=2表示,并且第三次旋转用N=3表示。记录纸P2的纸前缘位置用Y0表示,并且记录纸P2的纸后缘位置用Y1表示。
[0124] 下面说明在用对比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定影的过程中出现的记录纸P2的光泽度。
[0125] 对比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被构成为如下地执行定影:外部加热辊108(参见图3)总是与定影辊102接触,并且在接触部分N的速度总是保持在V1。在对比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中,由于外部加热辊108总是与定影辊102接触,因此与单独加热定影辊102的情况相比,在定影开始时提供了过量的热,并且在定影开始时定影辊102的温度提高到大于设置温度。因此,记录纸P2的前缘部分(包括纸前缘位置Y0)的光泽度是K1。
[0126] 然后,在定影记录纸P2的过程中,在定影辊102的第一转过程中,记录纸P2带走定影辊102的热量,并且定影辊102的温度下降。由于外部加热辊108总是与定影辊102接触,因此从外部加热辊108向定影辊102补充热量。但是,由于在定影开始时已经从外部加热辊108向定影辊102提供热量,所以外部加热辊108自身的温度下降,因此定影辊102的温度上升程度很小。
[0127] 然后,在对比例中的定影辊102的第二转过程中,温度在第一转期间有所下降的定影辊102与记录纸P2的中心部分接触。因此,记录纸P2的中心部分的光泽度从K1下降到K4(<K1)。然后,在定影辊102的第二转过程中,记录纸P2的中心部分带走定影辊102的热量,并且,由于从外部加热辊108补充的热量较小,因此定影辊102的温度下降,并且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从K4下降到K5(<K4)。
[0128] 然后,在定影辊102的第三转过程中,在第二转过程中温度有所下降的定影辊102与记录纸P2的后缘部分接触。因此,直到记录纸P2的后缘部分(包括纸后缘位置Y1)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是K5。因此,在对比例中,由于在对比例中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从定影辊102的第一转到第三转从K1到K4到K5逐步下降,因此,当检查色调剂图像时,光泽度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
[0129] 现在说明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为记录纸P2执行定影时的光泽度变化。
[0130] 如图8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定影装置100)中,由于外部加热辊108在定影开始时不与定影辊102接触,因此与对比例相比,抑制了在定影开始时提供过量的热,并且定影辊102的温度更接近预定目标温度。因此,记录纸P2的纸前缘位置Y0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是K3(其中,例如,K1>K3>K4)。
[0131] 然后,当在定影辊102的第一转中定影记录纸P2时,由于在外部加热辊108不接触的区域中执行定影,因此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保持在接近K3的值。然后,如图5B所示,在定影辊102的第一转过程中,由于外部加热辊108接触定影辊的从记录纸P2的前缘接触的接触位置R0起的区域,因此从外部加热辊108向定影辊102的被记录纸P带走热量的区域补充热量。从而,定影辊102的温度返回到被记录纸P2带走热量之前的温度。于是,如图8所示,在记录纸P2上的与定影辊102的第二转相对应的范围中,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维持在K3附近的值。
[0132] 然后,当在定影辊102的第三转过程中定影第二页记录纸P2时,由于在第二转过程中已经由记录纸P2的中心部分带走了定影辊102的热量,并且由于从外部加热辊108补充的热量较小,因此定影辊102的温度将下降。
[0133] 但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定影辊102的第三转过程中,在基于纸传感器91(参见图1)的输出而检测到记录纸P2的纸后缘位置Y1已经离开二次转印辊71(参见图
2)之后,控制部20(参见图1)改变定影辊102的周速度。例如,在第三转过程中将定影辊
102的周速度从第一转和第二转的周速度减速到速度V2,从而增加施加到色调剂图像的热量。因此,直到记录纸P2的后缘部分(包括纸后缘位置Y1)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维持在K3附近的值。
[0134]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定影装置100)中,通过使得外部加热辊108和定影辊102的接触位置与前缘P2在定影辊102上的位置一致,使得从记录纸P2的前缘部分到中心部分的色调剂图像光泽度变化小于对比例中的情况,抑制了光泽度的不均匀性。而且,通过针对记录纸P2的后缘部分改变定影辊102的速度,使得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变化小于对比例中的情况,抑制了光泽度的不均匀性。
[0135]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0136] 可以做出这样的结构:通过电磁感应来进行定影带加热,以代替定影辊102。记录纸P的类型不限于A4和A3尺寸,并且可以采用其他尺寸。而且,可以做出这样的结构:根据采用的色调剂的质量和/或记录纸P的厚度来改变定影辊102的速度改变设置的切换点。还可以做出这样的结构:纸传感器91设置在定影装置100内,以检测记录纸P的前缘位置。
[0137] 此外,虽然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如下结构:外部加热辊108移动到定影辊102与记录纸P的接触位置R0并开始加热定影辊102,并且通过外部加热辊108离开定影辊102而停止加热,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提供如下的结构:其中,不移动外部加热辊108,并且控制器控制外部加热辊108的加热操作(通/断),使得外部加热辊108从接触位置R0开始加热定影辊102。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加热辊108可以在不接触定影辊102的情况下加热定影辊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