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55629.0

文献号 : CN1023085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渡边和昭高桥健二

申请人 : 日本先锋公司日本东北先锋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该装置避开从音圈(3)被引出的引出线(30A)和振动板(2)的干涉,且抑制因与磁电路(4)的底面(4A)冲突而引起的引出线(30A)的损坏。该装置具有音圈(3)的引出线(30A)横穿该音圈(3)的位于振动板(2)侧的相反侧的端面(3A)而被引出的引出部(30),磁电路(4)具有与被配置于磁隙(4G)的音圈(3)的端面(3A)相对向的底面(4A),底面(4A)上被形成有音圈(3)的端面(3A)抵接或靠近底面(4A)时引出部(30)退避的退避部(40)。

权利要求 :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扬声器装置具备:

静止部;

振动板,其被支承于该静止部;

音圈,其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被接合于所述振动板;以及磁电路,其形成被配置该音圈的磁隙,且被支承于所述静止部或者成为所述静止部,所述音圈的引出线具有引出部,该引出部横穿该音圈的与所述磁电路的底面相对的面而被引出,所述磁电路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引出部退避的退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避部为凹部或开口部。

说明书 :

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的扬声器装置中,被固定于振动板的音圈被振动自如地配置于磁电路的磁隙内。从音圈被引出的引出线(引线)被连接于被设置在扬声器框架上的端子部。
[0003] 因为音圈的下方(与振动板相反的一侧)的周围被磁电路的构成部件包围,从音圈被引出的引出线一般从音圈的上侧(振动板侧)引出。而且,被引出的引出线从音圈被引导至扬声器框架的端子部,以便沿向振动板。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振动板被分为中央顶板和外侧顶板,使音圈在外侧顶板的内边上垂下,沿着外侧顶板的上侧配置从音圈的上侧被引出的引出线。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105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6] 如以往技术,在沿着振动板配置从音圈被引出的引出线的情况下,有时在振动板振动时振动板和引出线接触,因此产生发生异音或振动板的振动受到妨碍之类的问题。另外,为了避开振动板和引出线的干涉,有时还利用振动板的外周部(边缘部)的下侧(音响放射方向SD的相反侧)空间从音圈引导引导线至扬声器框架,但此时使边缘部朝向音响放射方向SD成为凸状,以免边缘部碰到引出线,并且因振动板从框架前面突出,所以在搭载于小型电子设备内的情况等时,需要在框架前面设置空间,所以产生无法对应薄型或小型化的要求的问题。
[0007] 也有将引出线与振动板一体化而引出的情况,但因引出线的一体化而振动板打乱重量平衡,尤其是振动板为薄型或轻量的情况下,对音响特性的坏影响变大。若用极薄的振动板,则还有时无法实现有支承引出线这一本身动作。
[0008] 另外,在将音圈的端面直接接合于振动板,并且从音圈的振动板侧端面引出引出线时,有时引出线不得不通过接合部位。该情况下,产生与将平坦面接合于振动板时相比接合力下降的问题。
[0009] 要处理这种问题,可以考虑从音圈的位于振动板侧的相反侧的端面引出引出线并将引出线远离振动板而引导至端子部。此时,一对引出线的一方横穿音圈的下侧(位于被接合于振动板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面而被引出。若采用这种引出线的引出方法,则在降落冲击时或音圈的振幅较大时,音圈的下侧端面有时碰上磁电路的底面,此时因引出线横穿音圈的下侧端面,从而产生冲击荷重集中施加于横穿的1根引出线上而引出线容易受损的问题。
[0010] 本发明将处理这种问题作为课题的一例。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开从音圈被引出的引出线和振动板的干涉;避开引出线和振动板的干涉来抑制异音的发生或振动板的振动特性劣化;即使在直接接合振动板和音圈时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接合力;抑制因音圈与磁电路的底面冲突而引起的引出线的损坏等。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基于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至少具备以下的结构。
[0013] 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该扬声器装置具备:静止部;振动板,其被支承于该静止部;音圈,其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被接合于所述振动板;以及磁电路,其形成被配置该音圈的磁隙,且被支承于所述静止部或者成为所述静止部,所述音圈的引出线具有引出部,该引出部横穿该音圈的与所述磁电路的底面相对的面而被引出,所述磁电路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引出部退避的退避部。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
[0015]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主要部分剖面图)。
[0016]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磁轭的立体图)。
[0017]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说明音圈的引出线的说明图)。
[0018]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表示退避部的功能的说明图)。
[0019]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除振动板以外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0]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除振动板以外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1]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除振动板以外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2]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0023]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引出通道的形成例的说明图(该图(a)是表示引出通道5的一个形成例的侧视图,该图(b)是表示引出通道5的其他形成的侧视图)。
[0024]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从音圈引出引出线的引出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该图(a)是音圈3的俯视图,该图(b)是该图(a)所示的音圈3的导线30A中的卷绕开始位置附近的放大图,该图(c)是该图(a)表示的音圈3的导线30A的卷绕结束位置附近的放大图。另外,该图(d)及该图(e)是分别表示该图(b)及该图(c)所示的音圈的变形列的说明图)。
[0025]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0026] 图13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虽然包括图示的内容,但并非仅限于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扬声器装置1具备有振动板2、音圈3、磁电路4及省略图示的静止部。
[0028] 振动板2被支承于省略图示的静止部。在此所说的静止部是相对于由音圈3的驱动引起的振动相对静止的部位,并非指其本身完全静止。扬声器装置1的框架或者磁电路4自身或其一部分等,或者被搭载扬声器装置1的被搭载部位等成为静止部。另外,当磁电路为静止部时,扬声器装置1具有后述的构成磁电路的磁轭支承振动板2的构造,例如,在磁轭的外周部被支承振动板2的外周部。
[0029] 音圈3的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被接合于振动板2。如图所示,可将音圈3的音响放射方向SD侧的一端面3B直接接合于振动板2,也可通过音圈骨架等支承部将音圈3接合于振动板2。当通过音圈骨架等支承部接合时,可以使支承部通过阻尼器等保持机构保持于静止部。
[0030] 磁电路4形成被配置音圈3的磁隙4G,并且被支承于省略图示的静止部或者磁电路4自身成为静止部。如后所述,磁电路4包含磁轭、磁石及薄板等构成要件。将磁隙4G形成为周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在其内侧配置磁石的内磁型、在其外侧配置磁石的外磁型、以及在其两侧配置磁石的双磁型(内磁·外磁并用型)中的任意一种。
[0031] 另外,在使用在音响放射方向SD上被磁化的磁石的情况下,使用薄板来构成磁隙4G。并且,可以使用在相对于音圈放射方向SD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被磁化的磁石来采用内磁型或外磁型的磁电路。此时,由磁轭和磁石构成磁隙4G。可以采用将在相对于音响放射方向SD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被磁化的磁石配置于内侧及外侧的双磁型的磁电路。此时,在内侧及外侧的磁石之间构成磁隙4G。另外,在采用前述的磁电路时,未必一定使用磁轭,可以根据需要,由后述的框架(非磁性体)支承磁石或薄板。在由框架支承磁石或薄板的情况下,具有与音圈3的端面相对向的底面,并成为静止部。另外,可以使用薄板和挟持该薄板的多个磁石被框架支承的推斥型磁电路(音圈3的内侧或外侧上被配置磁石),该情况中框架也具有与音圈3的端面相对向的底面,并成为静止部。
[0032] 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中,具有音圈3的引出线30A横穿音圈3的位于振动板2侧的相反侧的端面3A而被引出的引出部30。音圈3由于连接于被输入音频信号的信号输入端子,所以其一对端部分别连结于引出线30A。卷绕1根导线而被形成的音圈3能够通过其导线的两端的延长部分形成引出线30A。
[003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引出线30A并不是从音圈3的振动板2侧的端部引出,而是从比音圈3的振动板2侧的端部更靠近音响放射方向SD的相反侧中的音圈3的一部分引出,更详细而言从与振动板2相反一侧(音响放射方向SD的相反侧)的端部引出。此时若一对信号输入端子双方处于音圈3的一方侧,则一对引出线30A的一方必然横穿音圈3的端面3A,在端面3A上被形成引出部30。另外,并不限定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引出线30A也可以从位于被配置信号输入端子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音圈3的侧面被引出,即,当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音圈3被配置于外侧时,除音圈3的端面3A以外,从比音圈3的振动板2侧的端部更靠近磁电路4侧、即音圈3的内侧侧面3C被引出,或者在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音圈3被配置于内侧时,从音圈3的外侧侧面3D被引出,并横穿音圈3的端面3A而被卷绕。
即,横穿音圈3的端面3A而被卷绕即可,只要引出线30A的引出位置为比音圈3的振动板
2侧的端部更靠近磁电路4侧,则可以是音圈3的任何位置。
[0034] 相对于此,扬声器装置1中,磁电路4具有与被配置于磁隙4G的音圈3的端面3A相对向的底面4A,底面4A上被形成有音圈3的端面3A抵接或靠近底面4A时前述的引出部30退避的退避部40。
[0035] 如图1(a)所示,退避部40可以是被形成于底面4A与引出部30对应的部位凹部40A,如该图(b)所示,也可以是在被形成于底面4A与引出部30对应的部位的开口部40B。
凹部40A为相对于底面4A且在与音响放射方向SD相反一侧凹下的部分,开口部40B为被形成有贯穿磁电路4的底部的开口的部分。
[0036] 根据具有这种特征的扬声器装置1,因为从与振动板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引出从音圈3被引出的引出线30A,所以能够抑制引出线30A对振动板2的干涉。由此能够抑制由振动板2和引出线30A接触而引起的异音的发生或振动板2的振动特性下降。尤其是被使用于手机等携带终端设备的扬声器装置对小型或薄型化的要求较高,作为振动板(振动片)大多被使用轻量或薄厚度的振动板。如果引出线干涉这种振动板,则给音响输出带来的影响就会变大,但是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则不会使这种轻量或薄厚度的振动板2性能降低就能够使其振动。
[0037] 并且,根据扬声器装置1,因为从与振动板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引出从音圈3被引出的引出线30A,所以能够将音圈3的振动板侧的端面3B粘附接合于振动板2。由此,能够增强振动板2上直接接合音圈2时的粘结力,并且能够将音圈3的振动确实地传递至振动板2。
[0038] 并且,因为扬声器装置1在作为静止部的磁电路4的底面4A上形成有退避部40,所以即使在从音圈3的位于振动板2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引出引出线30A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引出线30A碰上磁电路4的底面4A而损坏的不良情况。引出部30为引出线30A横穿音圈3的端面3A而被引出的部分。该部分成为在比音圈3的端面3A更靠近底面4A侧局部地突起的部分,若在底面4A没有退避部40,则音圈3的端面3A在抵接或靠近磁电路4的底面4A时,引出线30A局部地与底面4A冲突而受到集中性冲击。扬声器装置1中,当音圈3的端面3A抵接或靠近磁电路4的底面4A时,引出部30容纳在退避部40内,由此能够抑制引出部30的引出线30A受到集中性冲击。
[0039] 被搭载于手机等携带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装置被要求对降落冲击的性能维持。扬声器装置受到降落冲击时,振动板(振动片)或阻尼器等的支承力相对于音圈的重量较弱的小型或薄型的扬声器装置中,产生音圈的位于振动板侧的相反侧的端面与磁电路的底面冲突的事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即使在这种事态中,也在退避部40容纳引出部30,从而避免引出线30A受到较大的冲击。因此,扬声器装置1在搭载于携带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对降落冲击的性能维持。
[0040] 即使是被搭载于手机等携带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装置也与通常的扬声器装置一样,被要求大输出、低音强调、低变形的音响性能。对此,增大音圈的卷绕宽度(长音圈)成为一个处理机构。在该情况下,因为音圈的振幅变大,从而音圈的位于振动板侧的相反侧的端面易碰上磁电路的底面。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由于退避部40容纳引出部30从而避免引出线30A受到较大的冲击,所以能够得到大输出、低音强调、低变形的音响性能的同时,能够抑制由引出线30A的损坏引起的不良情况。
[0041] 更具体而言,形成退避部40的凹部40A优选相对于磁电路4的底面4A具有与引出线30A的外径相等或比其更大的段差。由于,即使在音圈3的端面3A碰上磁电路4的底面4A时,也会在凹部40A内容纳所有引出线30A而引出线30A不易受到冲击。
[0042] 并且,形成退避部40的凹部40A能够形成为与引出线30A横穿音圈3的端面3A的区域相应的形状。由此,能够将凹部的宽度限制在必要的宽度内,并能够减少对磁电路4内的磁通量密度的影响。
[0043] 并且,通过将从磁电路4的与振动板2相对向的端面(上面)4B到底面4A的距离L2设为大于从振动板2到音圈3的端面3A的距离L1(L1<L2),从而在音圈3的端面3A碰上磁电路4的底面4A之前,振动板2就会碰上磁电路4的端面4B,能够降低由端面3A碰上底面4A引起的冲击。即使在振动板2先碰上端面4B的情况下,也会有因振动板2的变形而音圈3的端面3A碰上磁电路4的底面4A的情况,所以即使在设定成L1<L2的情况下,也需要设置退避部40。
[0044] 并且,在驱动扬声器装置之前的状态中,可以将从振动板2到磁电路4的与振动板2相对向的端面(上面)4B的距离L3设定为小于从音圈3的端面3A到磁电路4的底面4A的距离“L2-L1”(L2-L1<L3),能够降低由端面3A碰上底面4A引起的冲击。另外,由于有时因振动板2的变形而音圈3的端面3A碰上磁电路4的底面4A,所以也可以设置退避部
40。
[0045] 图2~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图2是主要部分剖面图,图3是磁轭的立体图,图4是说明音圈的引出线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退避部的功能的说明图)。扬声器装置1A中,磁电路4在第1磁极部41的一部分与第2磁极部42的一部分之间形成有磁隙4G,在第1磁极部41上被形成引出线30A所通过的引出通道5,引出线30A通过引出通道5朝向信号输入端子被引出。在图2~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磁极部41侧设置引出通道5并在磁电路4的外侧引出引出线30A,但是也能够在第2磁极部42侧形成引出通道5并在磁电路4的内侧引出引出线30A。此时在磁电路4的内侧被形成朝向端子部的开口部。
[0046] 根据此,通过在磁电路4形成引出通道5,能够使引出线30A通过引出通道5且不会靠近振动板2而朝向信号输入端子引出。因此,在将引出线30A从与音圈3的振动板2侧相反一侧引出的情况下,能够更确实地抑制因引出线30A和振动板2的干涉引起的不良情况。
[0047] 图2~图5中示出内磁型的磁电路4作为一个例子。该扬声器装置1A具备有框架10作为静止部,振动板2具备有中央振动部2A和边缘部2B,所述边缘部2B被形成于其外侧,且外周部被支承于作为静止部的框架10。中央振动部2A与边缘部2B可以是一体的部件,也可以是个别的部件。并且,中央振动部2A中根据需要被安装有刚性高于该中央振动部2A的加强部件11,其外周部分越过第2磁极部42的外边部而延伸至音圈3上。另外,在调整音响特性方面,加强部件11其外周部分也可以越过音圈3的内边部附近或者外边部附近或外边部而延伸。通过安装这种加强部件11,从而被加强基于振动板2的支承音圈3的力,在振动板2接触磁电路4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振动板2弯曲而音圈3的端面3A与磁电路4的底部4冲突。另外,例如由聚苯砜树脂等构成加强部件11,并使中央振动部2A或边缘部2B的厚度比加强部件11的厚度薄,也可以由聚醚酰亚胺或金属材料等形成。
[0048]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中央振动部2A的外周部分、或中央振动部2A与边缘部2B的边界部分、或边缘部2B的内周部被接合有音圈3的一端侧。此时,因为从与振动板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引出从音圈3被引出的引出线30A,所以能够将音圈3的振动板2侧的端面3B粘附接合于振动板2。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振动板2和音圈3的接合力,并能够将音圈
3的振动确实地传递给振动板2。
[0049] 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成为静止部的框架10上被安装有前盖12以便覆盖边缘部2B。成为静止部的框架10支承边缘部2B的外周部的同时,支承磁电路4。并且框架10上被设置有信号输入端子13,该信号输入端子上被连接有被引出的引出线30A的端部。
[0050] 该例子中,边缘部2B相对于音响放射方向SD被形成为凹状。据此避开边缘部2B干涉前盖12的同时,减少振动板2的音响放射方向SD侧所需的空间,谋求扬声器装置1A整体的薄型化。并且,通过将边缘部2B相对于音响放射方向SD设成凹状,从而在音圈3向与振动板2侧相反一侧大量移动时,凹状的边缘部2B触及磁电路4的一部分而易成为相对于音圈3的过量移动的阻力。据此能够抑制音圈3过量振动而与磁电路4的底部4A冲突。由于从与振动板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引出从音圈3被引出的引出线30A,因此能够使扬声器装置1A薄型的同时,确保在磁电路4上将边缘部2B设成凹状所需的充分的空间。
[0051] 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不振动时,振动板2的音圈接合位置2C与边缘部2B的相对于框架10(静止部)的接合位置2B1在大致相等的高度上。由此谋求振动板2前面的平面化。扬声器装置1A中,因为从音圈3的位于振动板2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引出引出线30A,所以无需在振动板2的附近空出较大的空间。因此,扬声器装置1A能够实现薄型化或平面化,并能成为搭载于小型携带电子设备的有利的构造。
[0052] 如图2及图3所示,磁电路4的第1磁极部41由磁轭41A形成,该磁轭41A具有底面部41A1和竖起成包围该底面部41A1的外周的壁部41A2,第2磁极部42由薄板42A和磁石42B形成,在磁轭41A的壁部41A2的内面与薄板42A的内面之间被形成有磁隙4G。
[0053] 磁隙4G被配置成周状,在被配置成周状的磁隙4G的外侧被形成第1磁极部41(磁轭41A),在磁隙4G的内侧被形成有包含磁石42B的第2磁极部42。而且,第1磁极部41(磁轭41A)上被形成引出通道5,引出线30A通过该引出通道5被引出至磁电路4的外侧。该引出通道5连续于退避部40而被形成。
[0054] 并且,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1磁极部41(磁轭41A)具有多个角部,退避部40和引出通道5被形成于角部的附近。退避部40被形成于磁轭41A的底面部41A1,且被形成为朝向引出通道5的退避部40的宽度逐渐变窄。图3中磁轭41A的四角上被形成有能够成为退避部40和引出通道5的形态,但是实际上,选择其中的2个,优选为对角线上的2个作为退避部40和引出通道5来使用。并且,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仅在2个角部被形成退避部40和引出通道5以便引出线30A能够通过、而在其他2个角部没有被形成退避部40和引出通道5的磁轭41A。并且退避部40在图示的例子中,其平面形状被形成于磁电路4的角部的附近,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成沿音圈3的形状的ク字状的平面形状,只要被确保引出部30能够退避的区域即可。
[0055] 如图3所示,引出通道5被形成于磁轭41A的壁部41A2的不连续部分。并且,引出通道5的上端部分中,在壁部41A2被形成切口部5A,且被形成为引出通道的宽度通过切口部5A阶段性地变大。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在壁部41A2与底面部41A1的边界部分沿着退避部40的外边形成有朝向音响放射方向SD的台阶部43C。
[0056] 通过连续于退避部40而形成引出通道5,能够将退避部40上的引出线30A连续地延伸并通向引出通道5。由此,能够避开引出线30A的较大的曲折并从磁电路4内向外引出引出线30A。此时,因为退避部40被形成于磁轭41A的底面部41A1,且被形成为朝向引出通道5的退避部40的宽度逐渐变窄,所以容纳于退避部40的引出线30A通过退避部40的形状被引导至引出通道5,并且由于逐渐缩窄退避部40,因此不用降低磁隙4G的磁通量密度就能够抑制引出线30A的损坏。
[0057] 并且,在引出通道5的上端部分,在壁部41A2被形成切口部5A,并且被形成为引出通道5的宽度通过切口部5A阶段性地变大,从而抑制磁通量通过引出通道5的空间。由此,抑制朝向磁隙4G的磁通量降低,并且确保作用于音圈3的充分的电磁力。并且,能够抑制在通过引出通道5的引出线30A产生不必要的电磁力。尤其是在由构成音圈3的1根导线构成引出线30A时,由于通过导线的音频电流的大小较小,所以作用于引出线3A的电磁力实际上变得比较小,不产生不必要的振动。另外,通过由切口部5A扩大引出通道5,从而能够抑制引出线30A与磁轭41A接触。并且,被形成于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磁轭41A的壁部41A2的切口部5A可以具有通过框架10的一部分抵接来将框架10固定于磁轭41A的功能。
[0058] 由于引出通道5被形成于磁轭41A的壁部41A2的不连续部分,且其不连续部分被形成于矩形磁轭41A的角部,所以能够形成减少对作为磁隙4G有效的磁轭41A的直线部分带来的影响的引出通道5。
[0059] 并且,由于在壁部41A2与底面部41A1的边界部分沿退避部40的外边形成有朝向音响放射方向SD的台阶部43C,所以能够将在磁轭41A内绕过退避部40的磁力线通过台阶部43C引导至磁隙4G。由此,能够减少退避部40对磁隙4G带来的影响。并且,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壁部41A2与底面部41A1的边界部分不形成台阶部43C。在未设置台阶部43C时,作为退避部40的凹部40A或开口部被连续地形成至壁部41A2。
[0060] 图4是说明音圈的引出线的说明图。该图(a)为从振动板方向观察音圈的俯视图,该图(b)是从与振动板相反的方向观察音圈的立体图。在该图(a)所示的端面3B被接合振动板,在端面3A被形成引出线30A所横穿的引出部30。通过从端面3A侧引出引出线30A,从而端面3B变得平坦。通过与振动板2的接合面变得平坦,从而能够确保粘结面上的粘结力,且不用使振动板2的一部分倾斜就能够相对音圈3的端面3B接合。另外,通过沿音圈3的平坦的端面3B接合振动板2,从而能够抑制发生不必要的振动(横摇等),且能够抑制与磁电路4接触而产生异音。由此,确实地向振动板2传递音圈3的振动,所以能够提高音响特性。
[0061] 优选一对引出线30A的引出部位从对角线上的位置引出,以便保持音圈3的平衡。由此,能够保持振动时的音圈3的平衡,且能够抑制因音圈3在磁隙4G内的倾斜引起的不良情况。
[0062] 通过在端面3A侧形成引出部30,从而成为在引出部30中1根引出线30A从端面突出的状态,若该引出部30与磁电路4的底面4A(磁轭41A的底面)碰上,则对1根引出线30带来的损坏就会变大。
[0063] 图5是表示为了抑制该引出线30所承受的损伤而被设置的退避部40的功能的说明图。该图(a)为在磁隙4G内被配置有音圈3的状态的俯视图,该图(b)、(c)为B-B剖面图。在矩形状的第1磁极部41(磁轭41A)中的角部中开放在底面部41A1的周围竖起的壁部41A2而形成有引出通道5。退避部40为被形成于磁轭41A的底面部41A1的角部的凹部40A,其凹部40A的前端变细而连续于引出通道5。
[0064] 就从音圈3被引出的引出线30A而言,卷绕导线而被形成有音圈3,且通过其导线的延长部分形成,从音圈的内侧与外侧分别在2个部位被引出。在图5(a)中,与磁轭41A的角部配合而从对角线上的2个部位被引出引出线30A。在右侧被引出的引出线30A(R)从音圈3的外侧被引出而直接通过引出通道5被引导至磁轭41A的外侧,在左侧被引出的引出线30A(L)形成横穿音圈的位于振动板侧的相反侧的端面3A的引出部30,从退避部40的上方通过引出通道5而被引导至磁轭41A的外侧。
[0065] 引出线30A由于是音圈3的延长,所以与导线被捆住的音圈3相比施加于流向1根引出线30A的电流的电磁力极少。因此,即使在引出通道5之间通过磁通量,施加于引出线30A的电磁力也几乎不会对音圈3的振动带来不良影响。并且,也几乎不会引起因施加于引出线30A的电磁力而引出线30A本身振动并接触于磁轭41A这样的不良情况。
[0066] 图5(b)表示音圈3的端面3A远离底面4A的状态,该图(c)表示音圈3的端面3A与底面4A抵接的状态。如图所示,即使音圈3的端面3A与底面4A抵接,引出部30的引出线30A容纳于退避部40的凹部40A内而不会承受来自底面4A的压迫或冲击。由此,能够抑制在扬声器装置1A的降落冲击时或音圈3的大振幅时引出线30A受到损坏。
[0067] 图6~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除了振动板以外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6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A具备有如前述那样的矩形状的磁电路4和矩形状的框架10。前述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该扬声器装置1A中,通过引出通道5的引出线30A形成有余长部Lo,以便卷曲磁电路4的外周,其余长部Lo由被立设于框架10内的余长支承部14被支承,引出线30A的端部连接于与信号输入端子13连结的框架10内的连接端子50、51。另外,余长支承部14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于框架10。
[0068] 图7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B具备有如前述那样的矩形状的磁电路4和矩形状的框架10。前述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该扬声器装置1B中,第1磁极部41(磁轭41A)具有直线部,在其直线部的中间部分的附近形成有退避部40和引出通道5。而且,通过引出通道5的引出线30A形成余长部Lo,以便卷曲磁电路4的外周,其余长部Lo由被立设于框架10内的余长支承部14被支承,引出线30A的端部连接于与信号输入端子13连结的框架10内的连接端子50、51。另外,余长支承部14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于框架10。
[0069] 图8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C具备有圆形(或椭圆形)状的磁电路4和圆形(或椭圆形)状的框架10。前述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该扬声器装置1C中,第1磁极部41(磁轭41A)具有曲线部,在其曲线部的中间部分的附近被形成有退避部40和引出通道5。而且,通过引出通道5的引出线30A形成有余长部Lo,以便卷曲磁电路4的外周,其余长部Lo由被立设于框架10内的余长支承部14被支承,引出线30A的端部连接于与信号输入端子13连结的框架10内的连接端子50、51。另外,余长支承部14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于框架10。
[0070]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扬声器装置1D中,磁隙4G被配置成周状,且在被配置成周状的磁隙4G的外侧被形成包含磁石43B的第1磁极部43,在磁隙4G的内侧被形成具有中央开口部45的第2磁极部44,在第2磁极部44被形成引出通道5,引出线30A通过该引出通道5被引出至中央开口部45。
[0071] 位于磁隙4G的外侧的第1磁极部43具备有薄板43A和磁石43B,位于磁隙4G的内侧的第2磁极部44由具有底部44A1、壁部44A2和中央开口45的磁轭44A构成。即,扬声器装置1D中的磁电路4为外磁型。
[0072] 在磁轭44A的壁部44A2的不连续部分被形成有引出通道5,连续于该引出通道5的退避部40(凹部40A)被形成于底部44A1。通过引出通道5而被引出至磁电路4的内侧的引出线30A被连接于在被形成于磁电路4的内侧的中央开口部45配置的连接端子50、51。具备这样的外磁型的磁电路4的扬声器装置1D也具有与前述的扬声器装置1、1A、1B、
1C相同的功能。
[0073] 图6至图8表示所谓内磁型的磁电路,图9中示出所谓外磁型的磁电路,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双磁型的磁电路,图6至图8中,在磁轭41A的底面部41A1或壁部41A2上被配置包围磁石42B和薄板42A的环状的外侧磁石和外侧薄板,在外侧薄板与薄板42A之间被形成磁隙4G。图9中,在磁轭44A的底面部44A1或壁部44A2上被配置包围磁石43B和薄板43A的环状的内侧磁石和内侧薄板,在内侧薄板与薄板43A之间被形成磁隙4G。并且,磁电路4为内磁型或外磁型或双磁型的磁电路,并且磁轭41A、44A也可以是所谓框架(非磁性体)。并且,当磁电路4为排斥型磁电路时,在图6至图8中配置挟持薄板42A的2个磁石(相互对置的磁极相同),而在图9中配置挟持薄板43A的2个磁石(相互对置的磁极相同)即可。
[0074] 图10是表示引出通道的形成例的说明图。该图(a)是表示引出通道5的1个形成例的侧视图,该图(b)是表示引出通道5的其他形成的侧视图。例如如该图(a)所示,被形成于磁电路4的引出通道5可以以从磁轭41A的壁部41A2的上端部a至底面部41A1直线地切开而将终端切成矩形的状态形成,如该图(b)所示,也可以以从磁轭41A的壁部41A2的上端部a朝向底面部41A1直线地切开预定距离而将终端切成曲线状的状态形成。
[0075] 图11是表示从音圈引出引出线的引出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该图(a)是音圈3的俯视图,该图(b)是该图(a)所示的音圈3的导线30A中的卷绕开始位置附近的放大图,该图(c)是该图(a)所示的音圈3的导线30A的卷绕结束位置附近的放大图。此外,该图(d)及该图(e)是分别表示该图(b)及该图(c)所示的音圈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76] 如图11(a)~(c)所示,音圈3被规定为一对引出线30A相对于音圈3的中心点0大致点对称的形状。并且,就引出线30A而言,由于因音圈3的从开始卷绕至结束卷绕的导线31引起的音圈3的重心CG相对于中心位置0处于不同位置,所以引出线30A的形状被规定为可以保持该音圈3的平衡。并且,若只注视一对引出线30A,则一对引出线30A相互被配置于大致点对称的位置,以便能够尽量确保音圈3的重量平衡。
[0077] 并且,就音圈3而言,如图11(a)~(e)所示,导线31从矩形状的角部附近的卷绕开始位置31S开始卷绕,并只缠绕预定圈数(N圈)之后,在其对置的各部附近的卷绕结束位置31E结束卷绕。这时,音圈3中,重心CG从音圈的中心位置偏离与从导线31卷绕开始位置31S至卷绕结束位置31E的导线31对应的量。因为重心CG从音圈的中心位置0偏离,所以该引出线31A的形状被规定为可以保持该音圈3的平衡,具体而言,如图示,音圈3的重心位置CG及引出线30A的弯曲部30A1的位置被规定为夹住通过音圈中心点0的对角线DL而成为相互相反侧。
[0078] 在这种结构的音圈3中,考虑引出线30A的线密度,将一对引出线30A的弯曲部30A1的形状规定为可以保持音圈3的平衡。由此,通过采用这样的音圈3,从而能够保持音圈3的振动平衡,且能够抑制因引出引出线30A而降低音质。
[0079]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前述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扬声器装置1E是表示多功能型扬声器的说明图。该实施方式中示出将前述的扬声器装置也可同样应用于多功能型扬声器装置中的情况。图示的扬声器装置的外形为圆形状,但是也可以是轨道型、椭圆型、角型、多边型、矩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
[0080] 该扬声器1E中,若电信号被输入至音圈3,则磁电路4在音圈3与磁电路4之间以作用或反作用的原理振动。通过磁电路4的振动传播至框架10,从而整个扬声器装置1E振动,传递至使用搭载扬声器装置1E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设备的用户,从而能够告知用户来电。另一方面,若电信号被输入至音圈3,则由于振动2也振动,所以发生音波,还能够向用户提供再生音。使振动板2振动并产生音波或者使磁电路4振动并将振动传递至用户,能够通过输入至音圈3的电信号的频率切换。
[0081] 这样的扬声器装置1E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具备框架10、被支承于框架10的振动板2、磁电路4被支承于振动板2的音圈3。另外,磁电路4通过阻尼器50被支承于框架10,以便相对于框架10被振动自如地支承。阻尼器50例如由金属材料等、能够振动自如地支承磁电路4的刚性部件构成。并且,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磁电路4安装重物来调整磁电路
4的共振频率。
[0082] 在与磁电路4相对向的框架10的底面部被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51,抑制磁电路4因空气的阻力而无法振动,且可抑制磁电路4的温度变成高温。
[0083] 并且,在与音圈3的下端部相对向的磁电路4所具备的磁轭41A的底面部41A1被形成有作为退避部40的凹部。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退避部40还可作为凹部或开口部形成。
[0084] 另外,当为该实施方式时,在向用户传递振动时,磁电路4或框架10振动,但作为扬声器装置发挥功能时(产生声音时),由于磁电路4及框架10相对振动板2及音圈3成为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磁电路4或框架10仍然成为静止部。
[0085] 图13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如该图(a)所示的手机那样的电子设备100或如该图(b)所示的便携终端设备(便携式个人电脑)那样的电子设备200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从而在降落冲击时也能抑制音响性能的降低。并且,能够维持这样的耐冲击性的同时,发挥良好的音响性能。并且,根据需要也可以安装于汽车的顶棚等,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搭载于汽车。
[0086]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是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使用被形成为平板状的音圈的扬声器装置等、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于本发明中。并且,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只要在其目的及结构等方面没有特别的矛盾或问题,就可以流用并组合相互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