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256439.7

文献号 : CN1023219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傅雅琴岑浩杨洪斌

申请人 : 浙江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它包括改性剂的配制和溶胶体系的陈化两个步骤。首先将硅烷偶联剂[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等]、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对甲苯磺酸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将其放入密闭容器中;其次,在使用前,将表面处理剂在空气中陈化2-24小时,使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之后,即可采用浸渍提拉法或涂膜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处理后的碳纤维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利用处理后的碳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有明显改善。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的表面改性剂容易保存,可以有效实现对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权利要求 :

1.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使用方法,所述碳纤维表面改性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中的任意一种与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对甲苯磺酸按照质量百分比0.1~1:1:3~6:0.01~0.0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置于密闭容器之中,即可得到碳纤维表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具体为:在使用前,根据需要的使用量,取出混合液,置于表面有微孔的容器中,微孔直径为1毫米,微孔间的间隔为5-10毫米,陈化

2-24小时,使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即可采用浸渍提拉法或涂膜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表面处理后的碳纤维放入烘箱中,以0.25-0.5℃/min的升温速度升至70℃并保温2小时,制得表面具有膜粒结构的改性碳纤维。

说明书 :

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表面改性剂的制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碳纤维性能优异,不仅质量轻、比强度高、模量高,耐浓盐酸、磷酸、硫酸、苯、丙酮等介质侵蚀,而且耐热性高以及化学稳定性好。目前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复合,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用于替代传统的钢铁等材料在能源、汽车、海洋、航天领域、体育器材,风电叶片等领域的应用。由于碳纤维表面的惰性,使其很难与其他基体材料复合制备界面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优异性能的发挥。为此,需要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目前,常用的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主要为碳纤维表面干湿法氧化处理、等离子处理、电化学氧化和表面化学接枝等。由于这些方法处理碳纤维时,通常伴随的都是高温、强氧化等条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与资源,而且往往会对纤维造成损伤,降低其本身的力学性能。因此寻找一种低碳,节能环保,又不会造成纤维损伤的新颖的处理方法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使碳纤维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和应用价值,同时也为了避免碳纤维表面处理过程中带来的高能耗,以及碳纤维本身性能降低等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低碳,节能环保,在提高纤维表面的活性同时又不会造成纤维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与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对甲苯磺酸按照质量百分比0.1~1∶1∶3~6∶0.01~0.0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置于密闭容器之中,即可得到碳纤维表面改性剂。
[0005] 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在使用前,根据需要的使用量,取出混合液,置于表面有微孔的容器中,微孔直径为1毫米,微孔间的间隔为5-10毫米,陈化2-24小时,使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即可采用浸渍提拉法或涂膜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表面处理后的碳纤维放入烘箱中,以0.25-0.5℃/min的升温速度升至70℃并保温2小时,制得改性后的碳纤维。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剂制备方法简单,只要将不同的组份按配比在室温下混合均匀即可;利用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剂处理碳纤维,可以提高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和比表面积;由于本发明表面处理剂处理碳纤维不存在高温、强氧化等条件,碳纤维本身的力学性能没有得到损伤,且对碳纤维有补强作用;与未经处理的碳纤维原样相比,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活性得到了提高,使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该表面改性剂制备过程中不添加水解源,而是利用空气中的水分,使表面处理剂可以重复使用,基本没有废液排放,还具有即关即停,即开即用的特点,既节省成本,也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改性后的碳纤维的拉伸强度柱状图;
[0008] 图2是本发明改性前后的碳纤维的表面形貌图,图中,a是原样碳纤维,b是改性后碳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本发明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中的任意一种与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对甲苯磺酸按照质量百分比0.1~1∶1∶3~6∶0.01~0.0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置于密闭容器之中,即可得到碳纤维表面改性剂。
[0010]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为表面处理剂的通用组份,如与环氧树脂复合,可以使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作为表面处理剂的组份,也可以选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作为表面处理剂的组份。
[0011] 本发明中采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有利之处在于,传统的液体酸中都会带有水分,这一方面导致表面改性剂无法长期储存,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液体水的存在使反应过于集中,导致制备的表面改性剂效果差,而对甲苯磺酸是固体酸,不含水分,因而避免了上述技术缺陷。因此,本发明将混合液置于一密闭容器之中,保存期可以在半年以上。使用时只需将混合液置于空气中,利用空气中的水分作为水解源来实现随开随用的目的。
[0012] 本发明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使用方法,具体为:在使用前,根据需要的使用量,取出混合液,置于表面有微孔的容器中,微孔直径为1毫米,微孔间的间隔为5-10毫米,陈化2-24小时,使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即可采用浸渍提拉法或涂膜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表面处理后的碳纤维放入烘箱中,以0.25-0.5℃/min的升温速度升至70℃并保温2小时,制得改性后的碳纤维。
[0013] 下面根据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
[0014] 实施例1:
[0015] 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正硅酸乙酯(TEOS)、无水乙醇和对甲苯磺酸按质量百分比为:0.1∶1∶3∶0.01混合搅拌后,放入密闭容器A中,室温下放置,根据碳纤维的量,从A容器中量取所需的量,放入表面有微孔的容器B中,陈化12小时后,用浸渍法将碳纤维浸渍于上述B容器的溶液10~20min取出后,放入烘箱中,以0.25-0.5℃/min的升温速度升至70℃并保温2小时,制得改性后的碳纤维。得到碳纤维经过力学性能测试后,其结果如图1。碳纤维强度由原来的2.87Gpa提高到了3.64Gpa,提高了26.83%。
[0016] 实施例2:
[0017]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将正硅酸乙酯(TEOS)、无水乙醇和对甲苯磺酸按质量百分比为:1∶1∶6∶0.02混合搅拌后,放入密闭容器A中,室温下放置,根据碳纤维的量,从A容器中量取所需的量,放入表面有微孔的容器B中,陈化2-24小时后,用浸渍法将碳纤维浸渍于上述B容器的溶液10~20min取出后,放入烘箱中,以0.25-0.5℃/min的升温速度升至70℃并保温2小时,制得改性后的碳纤维。力学性能测试证明,该实施例处理后的碳纤维强度明显提高。
[0018] 实施例3:
[0019] 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正硅酸乙酯(TEOS)、无水乙醇和对甲苯磺酸按质量百分比为:0.25∶1∶4∶0∶02,混合搅拌2小时后,放入密闭容器A中,室温下放置,根据碳纤维的量,从A容器中量取所需的量,放入表面有微孔的容器B中,陈化12小时后,用浸渍法将碳纤维浸渍于上述B容器的溶液10-20min取出后,放入烘箱中,以
0.25-0.5℃/min的升温速度升至70℃并保温2小时,制得改性后的碳纤维。将改性后的碳纤维经过扫描电镜拍照分析发现,纤维表面涂覆上了一层膜粒结构,纤维表面变粗糙,结果如图2所示。将环氧树脂E-51、聚酰胺固化剂、活性稀释剂按照10∶7∶1的质量比搅拌均匀,真空脱泡30min后,得树脂基体,将改性后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进行复合,于70℃下固化3h,制得单丝复合材料。对单丝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性能测试,与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单丝复合材料相比,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85.06%。
[0020]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