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取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177611.X

文献号 : CN10232863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永田智纪山添裕启大久保真一加藤启一

申请人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气体供给到筒部件内之后对该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分解时,在筒部件和移动部件变为能够分离之前排出筒部件内的气体。在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并从气缸(66)拆卸板(76),如果不是在解除了板(76)的覆盖部(76A)对固定螺钉(60)的覆盖之后,则无法从框架(12)拆卸盖板(58),之后也无法分离气缸(66)和气缸(66)内的活塞。因此,在高压气体供给到气缸(66)内之后,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之前,从气缸(66)拆卸板(76),使螺钉(78)敞开排出孔(74),从而一定能够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

权利要求 :

1.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

卷取轴,该卷取轴通过向卷取方向旋转来对佩戴于车辆的乘员的安全带进行卷取;

筒部件,气体在规定的时机供给到该筒部件的一侧内;

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通过供给到上述筒部件的一侧内的气体的压力而向上述筒部件的另一侧移动,从而使上述卷取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拆卸部件,在拆卸该拆卸部件后能够分离上述筒部件和上述移动部件;以及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对设置在上述筒部件的排出孔进行封闭,并在拆卸了上述拆卸部件时敞开上述排出孔,从而使上述筒部件内的气体能够经由上述排出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封闭部件将上述拆卸部件安装于上述筒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拆卸部件使上述封闭部件无法移动,由此上述封闭部件对上述排出孔进行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拆卸部件安装在多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设置在上述拆卸部件,限制上述筒部件与上述移动部件的分离,并且在拆卸了上述拆卸部件时,该限制部允许上述筒部件与上述移动部件的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拆卸部件构成上述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外周。

说明书 :

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该安全带卷取装置通过移动部件由供给到筒部件内的气体的压力而移动来使安全带卷取于卷取轴。

背景技术

[0002] 在下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通过向管(管式气缸)的一端内供给气体,从而利用气体的压力使活塞(球塞)向管的另一端侧移动,将安全带(座席安全带)卷取于卷筒(导向滚筒)。
[0003] 在此,在这些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在气体供给到管内之后分解安全带卷取装置时,优选在管和活塞变为能够分离之前,能够排出管内的气体。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071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4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如下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气体供给到筒部件内之后,当对该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分解时,在筒部件和移动部件变为能够分离之前,能够排出筒部件内的气体。
[0007] 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卷取轴,该卷取轴通过向卷取方向旋转来对佩戴于车辆的乘员的安全带进行卷取;筒部件,气体在规定时机供给到该筒部件的一侧内;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通过供给到上述筒部件的一侧内的气体的压力而向上述筒部件的另一侧移动,从而使上述卷取轴向卷取方向旋转;拆卸部件,在拆卸该拆卸部件后能够分离上述筒部件和上述移动部件;以及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对设置在上述筒部件的排出孔进行封闭,并在拆卸了上述拆卸部件时敞开上述排出孔,从而使上述筒部件内的气体能够经由上述排出孔排出。
[0008] 技术方案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封闭部件将上述拆卸部件安装于上述筒部件。
[0009] 技术方案3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通过上述拆卸部件使上述封闭部件无法移动,由此上述封闭部件对上述排出孔进行封闭。
[0010] 技术方案4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拆卸部件安装在多处。
[0011] 技术方案5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设置于上述拆卸部件,限制上述筒部件与上述移动部件的分离,并且在拆卸了上述拆卸部件时,该限制部允许上述筒部件与上述移动部件的分离。
[0012] 技术方案6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拆卸部件构成上述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外周。
[0013]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在规定的时机,气体供给到筒部件的一侧内,移动部件通过气体的压力向筒部件的另一侧移动,从而卷取轴向卷取方向旋转,安全带被卷取到卷取轴。
[0014] 另外,封闭部件对设置在筒部件的排出孔进行封闭。此外,当对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分解时,在拆卸拆卸部件之后,筒部件和移动部件变为能够分离。
[0015] 在此,当拆卸了拆卸部件时,封闭部件敞开排出孔,从而使筒部件内的气体能够经由排出孔排出。
[0016] 因此,在气体供给到筒部件内之后对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分解时,在拆卸了拆卸部件时通过封闭部件敞开排出孔,从而能够在筒部件与移动部件变为能够分离之前将筒部件内的气体排出。
[0017]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封闭部件将拆卸部件安装于筒部件。因此,从筒部件拆卸拆卸部件的作业变成封闭部件敞开排出孔的作业,在从筒部件拆卸拆卸部件时,封闭部件能够自动地敞开排出孔。
[0018]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封闭部件由于拆卸部件而无法移动,从而该封闭部件封闭排出孔。因此,只要形成封闭部件由于拆卸部件而无法移动的结构即可,从而能够扩大封闭部件的形状或者材质的自由度,封闭部件能够有效地封闭排出孔。
[0019]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拆卸部件安装在多处。
[0020] 因此,在气体供给到筒部件内之后对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分解时,即使封闭部件敞开排出孔,拆卸部件也维持被安装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拆卸部件的移动。
[0021]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拆卸部件设置有限制部,限制部限制筒部件和移动部件的分离。
[0022] 在此,在拆卸了拆卸部件时,限制部允许筒部件和移动部件的分离。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在拆卸拆卸部件之后分离筒部件和移动部件。
[0023]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拆卸部件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外周。因此,拆卸部件存在于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内部,从而能够抑制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比拆卸部件靠外周侧的部件增大。

附图说明

[0024] 图1(A)以及(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其中(A)是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上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剖视图。
[0025]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体侧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锁止机构的、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7]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体侧部分的、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0028]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预紧机构的动作后的、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0029]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剖视图。
[0030]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传感器外罩的主要部分的从上侧观察的俯视图。
[0031]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上侧观察的立体图。
[0032] 图9(A)以及(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其中(A)是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上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剖视图。
[0033] 图10(A)以及(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其中(A)是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下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剖视图。
[0034]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从下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35] 图12(A)以及(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从下侧观察的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分解立体图。
[0036]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0037]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0038]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的主视图。
[0039]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后视图。
[0040] 标号说明:
[0041] 10:安全带卷取装置;22:卷取轴;26:安全带;66:气缸(筒部件);68:气缸夹持器(拆卸部件);68A:覆盖部(限制部);70:活塞停止器(拆卸部件);74:排出孔;76:板(拆卸部件);76A:覆盖部(限制部);78:螺钉(封闭部件);88:活塞(移动部件);98:安全带卷取装置;100:安全带卷取装置;102:板(拆卸部件);102A:覆盖部(限制部);200:安全带卷取装置;300:安全带卷取装置;304:垫板(封闭部件);400:安全带卷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第1实施方式]
[0043] 在图2中,用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主体侧的部分,在图4中,用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示出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主体侧的部分。另外,在附图中利用箭头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利用箭头LO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利用箭头UP表示上方。
[0044]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设置有作为主体部件的截面呈U字形的板状的框架12,框架12设置有车宽方向内侧的背板12A、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的脚板12B、车辆前后方向中的另一侧的脚板12C。框架12在背板12A处固定于车辆,由此,安全带卷取装置10被设置于车辆。
[0045] 脚板12B以及脚板12C分别贯通形成有圆形状的配置孔14以及配置孔16,且配置孔14与配置孔16相互对置。脚板12B在配置孔14的上侧且背板12A侧,贯通形成有长条矩形形状的第1卡止孔18,第1卡止孔18大致水平地配置。脚板12B在第1卡止孔18的正下方贯通形成有长条矩形形状的第2卡止孔20,第2卡止孔20配置为与第1卡止孔18平行,并与第1卡止孔18连通。
[0046] 卷取轴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框架12的脚板12B(配置孔14)和脚板12C(配置孔16)之间。
[0047] 卷取轴22设置有作为卷取部件的大致圆筒状的卷筒24,长条带状的安全带26(带)从基端侧开始卷取到卷筒24。安全带26从框架12向上侧延伸,安全带26能够佩戴于落座在车辆的座椅(省略图示)的乘员。并且,通过卷筒24向卷取方向(图2以及图
4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安全带26被卷取到卷筒24,并且,通过从卷筒24拉出安全带
26,卷筒24向拉出方向(图2以及图4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
[0048] 构成束紧力限制机构的且作为能量吸收部件的扭转轴28同轴地插入于卷筒24内,扭转轴28的脚板12B侧的一端28A从卷筒24的脚板12B侧的一端面突出。扭转轴28的脚板12C侧的另一端28B以不能相对于卷筒24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于卷筒24的脚板12C侧的另一端内,从而扭转轴28能够与卷筒24一体地旋转。
[0049] 卷筒24的一端设置有作为旋转部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锁止齿轮30,扭转轴28以与锁止齿轮30同轴的方式贯通锁止齿轮30。扭转轴28以不能相对于锁止齿轮30旋转的方式固定于锁止齿轮30,从而锁止齿轮30能够与扭转轴28一体地旋转。另外,在锁止齿轮30的整个外周形成有棘齿30A(外齿)。
[0050] 在锁止齿轮30的与卷筒24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有作为构成离合机构的圆柱状的离合器凹部32,离合器凹部32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高。
[0051] 框架12的脚板12C的外侧设置有作为施力构件的施力机构(省略图示),施力机构连结于卷筒24,对卷筒24施加朝向卷取方向的作用力。
[0052] 作为限制部件(锁止部件)的板状的锁止板34,以能够在配置孔14的附近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框架12的脚板12B,在锁止板34形成有锁止齿34A。锁止板34与如后述所示的作为限制构件(锁止构件)的锁止机构110连接,在安全带26从卷筒24急剧拉出时或者车辆急减速时,锁止机构110动作,由此锁止板34转动,从而锁止齿34A与锁止齿轮30的棘齿30A啮合(卡合)。由此,锁止齿轮30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锁止),从而卷筒24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而卷筒24向卷取方向的旋转被容许)。
[0053] 在框架12的脚板12B的外侧设置有基于齿条小齿轮方式的预紧机构36。
[0054] 在预紧机构36设置有作为保持部件的树脂制且呈大致圆环状的齿轮箱38,齿轮箱38固定于脚板12B。齿轮箱38的外周部覆盖锁止齿轮30的外周部分,锁止齿轮30的离合器凹部32配置在齿轮箱38内,并且,扭转轴28的一端28A贯通齿轮箱38的内部。
[0055] 在齿轮箱38的外周部,一体地形成有规定数量的圆柱状的保持销40(剪断销),保持销40从齿轮箱38向与锁止齿轮30相反的一侧突出。在齿轮箱38的上部,一体地形成有圆柱状的卡止销42(剪断销),卡止销42从齿轮箱38向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突出。
[0056] 在齿轮箱38的与锁止齿轮30相反的一侧,配置有构成离合机构且作为离合器部件的大致圆环板状的离合器片44。在离合器片44的外周边缘,形成有规定数量的半圆状的装配孔46,规定数量的装配孔46沿着离合器片44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齿轮箱38的保持销40嵌入装配孔46内,由此,离合器片44被保持于齿轮箱38。
[0057] 在离合器片44的内周,一体地形成有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的L字形的板状的延伸部48,规定数量的延伸部48沿着离合器片44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延伸部48的前端一体地形成有柱状的啮入部48A,啮入部48A从延伸部48向齿轮箱38侧突出,经由齿轮箱38的内侧插入锁止齿轮30的离合器凹部32内。啮入部48A从离合器凹部32的外周面分离,从而离合器片44允许锁止齿轮30的旋转。
[0058] 在离合器片44的内周侧设置有作为驱动部件的小齿轮50,扭转轴28的一端28A以同轴地、且能够相对于小齿轮50旋转的方式贯通小齿轮50。在小齿轮50的轴向的中间部分设置有齿轮52,在齿轮52的整个外周形成有小齿轮齿52A。此外,在小齿轮50的与锁止齿轮30相反一侧的部分同轴地形成有圆筒状的支承筒54。
[0059] 在小齿轮50的锁止齿轮30侧的部分,形成有构成离合机构的离合器部56,离合器部56插入到锁止齿轮30的离合器凹部32内。在离合器部56的外周面形成有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的凸部56A,规定数量的凸部56A沿着离合器部56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并且,各自的突出高度随着趋向拉出方向而逐渐增高。在离合器部56,离合器片44的啮入部48A安装(压接)于各个凸部56A的卷取方向侧的部分,由此,小齿轮50被保持于离合器片44。
[0060] 在框架12的脚板12B的外侧设置有作为组装部件的金属制板状的盖板58,盖板58在上部的背板12A侧的部分通过两个作为固定构件的固定螺钉60固定(紧固)于脚板
12B,并且,所述盖板58的下部的背板12A侧的部分以及与背板12A相反一侧的部分分别通过一个固定螺钉60固定(紧固)于脚板12B,从而盖板58固定于脚板12B。盖板58从与锁止齿轮30相反的一侧覆盖齿轮箱38、离合器片44以及小齿轮50。
[0061] 小齿轮50的支承筒54贯通于盖板58,盖板58将小齿轮50支承为旋转自如。小齿轮50的支承筒54,在盖板58的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嵌合固定有作为卡止部件的且从主视时大致呈C字形状的K形圈62,K形圈62卡止于盖板58,从而限制小齿轮50从盖板58的脱离。
[0062] 在盖板58的上部贯通形成有长条矩形形状的第3卡止孔64,第3卡止孔64大致水平地配置,并且与脚板12B的第1卡止孔18和第2卡止孔20对置。
[0063] 在框架12的脚板12B的上部与盖板58的上部之间,设有作为筒部件的圆筒状的气缸66,气缸66从脚板12B以及盖板58向上侧延伸。
[0064] 在盖板58的上侧,气缸66嵌合在截面呈大致U字形的板状的气缸夹持器68内,气缸夹持器68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脚板12B的上部卡合,从而被固定于脚板12B。由此,气缸夹持器68限制气缸66朝向径向的移动,从而保持气缸66。
[0065] 在气缸66的下端一体地形成有周缘部66A,周缘部66A在气缸66的整个外周突出。周缘部66A嵌合在脚板12B的第1卡止孔18以及盖板58的第3卡止孔64的上侧部分。
[0066] 在气缸66的正下方配置有作为止挡部件的大致矩形板状的活塞停止器70,活塞停止器70抵接(面接触)于气缸66的下端(包含周缘部66A),并且与脚板12B的第2卡止孔20以及盖板58的第3卡止孔64的下侧部分嵌合。由此,活塞停止器70的移动以及气缸66朝向轴向的移动被卡止,从而活塞停止器70以及气缸66被固定在脚板12B与盖板58之间。
[0067] 在活塞停止器70贯通形成有矩形状的插通孔72,气缸66的内部经由插通孔72向小齿轮50的上侧开口。
[0068] 如图1(A)以及(B)所示,在气缸66的上部(上端附近)贯通形成有圆形状的排出孔74(排气孔),作为拆卸部件的长条板状的板76的上端通过作为封闭部件(阻塞部件)的螺钉78固定在气缸66的排出孔74。即,排出孔74螺合有螺钉78,螺钉78阻塞(封闭)排出孔74。
[0069] 在板76的下部设置有作为限制部的覆盖部76A,覆盖部76A相对于板76的其他部分弯曲。覆盖部76A覆盖盖板58的上部的两个(多个)固定螺钉60,从而覆盖部76A使这两个固定螺钉60不能拆卸。
[0070] 如图2以及图4所示,作为驱动构件的大致圆柱状的气体发生器80嵌入于气缸66内的上端,气体发生器80阻塞气缸66的上端。在气缸66的上端固定有作为固定构件的有底圆筒状的盖子82,盖子82的上壁(底壁)卡止于气体发生器80的上表面,从而气体发生器80固定于气缸66内部的上端。在盖子82的上壁(底壁)的中心侧的部分贯通形成有圆形状的露出孔84,露出孔84使气体发生器80的上表面向上侧露出。
[0071] 在气体发生器80从上表面经由露出孔84安装有连接器86,连接器86进行电连接,连接器86与车辆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电连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检测出车辆的碰撞时,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即规定的时机),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预紧机构36动作,气体发生器80瞬间产生高压气体并供给到气缸66内的上端。
[0072] 在气缸66内设置有作为移动部件的活塞88。
[0073] 在活塞88的上端设置有圆柱状的基部90,基部90与气缸66同轴地配置。活塞88在基部90的正下方设置有圆板状的凸缘92,凸缘92与气缸66同轴地配置,并且在基部
90的整个外周突出,与气缸66的内周面大致嵌合。
[0074] 在基部90的外周配置有作为密封部件的圆环状且截面呈X字状的X型圈94,X型圈94采用橡胶制等,具有弹性以及密封性。X型圈94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与基部90的外周面、凸缘92的上表面以及气缸66的内周面整周接触,且X型圈94对气缸66和活塞88之间进行密封。
[0075] 在活塞88的比凸缘92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大致矩形柱状的齿条96,在齿条96的与背板12A相反一侧的部分形成有齿条齿96A。齿条96从气缸66的下端突出,并且插通于活塞停止器70的插通孔72,齿条齿96A被卡止于齿轮箱38的卡止销42,从而齿条96的下端配置在小齿轮50的齿轮52的上侧附近。
[0076] 在框架12的脚板12B的外侧,在盖板58的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如图3所示的锁止机构110。
[0077] 锁止机构110具备大致立方体箱状的传感器座112,扭转轴28的一端28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贯通传感器座112。
[0078] 在传感器座112的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作为第1旋转体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V形齿轮114,V形齿轮114在扭转轴28的一端28A贯通该V形齿轮114的状态下,同轴且一体地安装在一端28A。此外,在V形齿轮114的整个外周形成有棘齿(省略图示)。
[0079] 在V形齿轮114内,从中心轴线沿径向分离的位置,能够转动地支承有作为连接构件的W形棘爪116,W形棘爪116的一端从V形齿轮114的周壁分离。
[0080] 在V形齿轮114内,从中心轴线沿径向分离的位置,能够摇动(转动)地支承有作为惯性体的惯性块118,惯性块118相对于V形齿轮114向拉出方向被施加作用力而配置在起始位置,并且将W形棘爪116配置在起始位置。在发生安全带26从卷筒24急剧拉出时,V形齿轮114向拉出方向急剧旋转,惯性块118相对于V形齿轮114向卷取方向相对地摇动。由此,惯性块118使W形棘爪116转动,使W形棘爪116的一端接近V形齿轮114的周壁。
[0081] 在V形齿轮114的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作为第2旋转体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传感器齿轮120,传感器齿轮120在扭转轴28的一端28A贯通该传感器齿轮120的状态下,以同轴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V形齿轮114的中心部分,并且插入V形齿轮114的周壁内。传感器齿轮120向卷取方向被施加作用力,从而配置在起始位置。
[0082] 在传感器齿轮120的整个内周同轴地形成有棘齿(省略图示),棘齿配置在V形齿轮114的周壁内。在W形棘爪116转动而W形棘爪116的一端接近V形齿轮114的周壁时,W形棘爪116的一端与传感器齿轮120的棘齿卡合,从而传感器齿轮120与V形齿轮114一起向拉出方向旋转。
[0083] 作为连结构件的V形棘爪122能够转动地被支承于传感器齿轮120,通过V形棘爪122的转动,V形棘爪122的一端与V形齿轮114的棘齿啮合。此外,在此状态下,当V形齿轮114向拉出方向旋转时,传感器齿轮120与V形齿轮114一起向拉出方向旋转。
[0084] 在V形棘爪122的下方配置有作为加速度检测构件的加速度传感器124,加速度传感器124安装在传感器座112。在加速度传感器124设置有外壳126,在外壳126设置有凹状的载置面126A。载置面126A向上侧开口,并且随着从中心朝向周缘的方向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在载置面126A上载置有球128(球体)。
[0085] 在球128的上侧载置有连杆130,连杆130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外壳126。车辆发生急减速时,球128在载置面126A滚动并上升,从而球128使连杆130向上侧转动,连杆130使V形棘爪122转动。由此,V形棘爪122的一端与V形齿轮114的棘齿啮合。此外,在此状态下,例如在安全带26通过由乘员的惯性力产生的移动从卷筒24拉出,而V形齿轮114向拉出方向旋转时,传感器齿轮120与V形齿轮114一起向拉出方向旋转。
[0086] 在传感器齿轮120的脚板12B侧,V形棘爪122附近,配置有作为传递部件的连接杆132。连接杆132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轴134,轴134安装于框架12的脚板12B。连接杆132在转动允许的状态下贯通传感器座112,连接杆132能够转动地与传感器齿轮120连结。因此,在传感器齿轮120向拉出方向旋转时,连接杆132通过传感器齿轮120而转动。
[0087] 连接杆132能够转动地与上述锁止板34(参照图2)连结。如上所述,在安全带26从卷筒24急剧拉出时或者车辆急减速时,传感器齿轮120与V形齿轮114一起向拉出方向旋转(锁止机构110动作),连接杆132通过传感器齿轮120而转动,从而锁止板34通过连接杆132而转动。由此,锁止板34的锁止齿34A与锁止齿轮30的棘齿30A啮合,从而限制卷筒2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
[0088] 在传感器齿轮120的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作为外周部件的树脂制且大致立方体箱状的传感器外罩136,传感器外罩136的脚板12B侧的面呈开口。传感器外罩136将锁止机构110收纳到内部并覆盖,并且传感器外罩136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外周。在传感器外罩136的周壁形成有规定数量的构成固定构件的U字形的板状的卡合爪
138,卡合爪138从传感器外罩136的周壁向脚板12B侧突出。在框架12的脚板12B的外周形成有规定数量的构成固定构件的矩形状的卡合部12D(参照图2),卡合部12D向脚板12B的外周的外侧突出。传感器外罩136的卡爪138通过弹性变形而在其内部插入(卡合)卡合部12D,由此,传感器外罩136与传感器座112一起被安装(固定)于框架12的脚板12B。
[0089] 在传感器外罩136的上部形成有大致立方体形状的箱状的贯通箱部140,贯通箱部140从传感器外罩136的其他部分向上侧突出,并且内部向下侧以及脚板12B侧敞开。在贯通箱140的上壁贯通形成有大致半椭圆状的贯通孔142,贯通孔142向脚板12B侧敞开,从而供上述气缸66(参照图2)贯通。
[0090]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贯通箱部140的上壁,在贯通孔142的整周形成有横截面呈倒L字状的挠性部144(弹性部),挠性部144的壁厚比传感器外罩136的挠性部144的下侧部分的薄(例如设为1/2以下)。挠性部144的整个基端(下端)配置在与脚板12B的上端大致相同的高度,挠性部144的基端侧部分随着趋向气缸66的轴向上侧而向朝向气缸66侧的方向倾斜。挠性部144的前端侧(上侧)部分配置为与气缸66的轴向垂直,并向气缸66侧延伸,从而挠性部144的前端构成贯通孔142的外周。挠性部144将前端压接在气缸66的外周面而被弯曲(被弹性变形),由此,通过挠性部144封闭贯通孔142的外周与气缸6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抑制沙尘等异物从该间隙侵入传感器外罩136内,并且抑制气缸66对框架12的振动。
[0091]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92] 在上述结构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在安全带26佩戴在落座于车辆的座椅的乘员时,施力机构对卷筒24施加向卷取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去除安全带26的松弛。
[0093]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26从卷筒24急剧地拉出或者车辆被急减速,而锁止机构动作,由此锁止板34的锁止齿34A与锁止齿轮30的棘齿30A啮合。由此,锁止齿轮30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卷筒2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从而安全带26从卷筒24的拉出被限制,安全带26约束乘员。
[0094] 此外,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预紧机构36动作,从而气体发生器80瞬间产生高压气体并供给到气缸66内的上端(一侧端)。因此,气缸66与活塞88之间通过X型圈94而维持被密封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活塞88(基部90以及凸缘92)以及X型圈94从上侧承受该气体的压力,从而对活塞88的齿条96(齿条齿96A)进行卡止的齿轮箱38的卡止销42通过齿条齿96A被折断,活塞88以及X型圈94向下侧(另一侧)移动。由此,活塞88的齿条96(齿条齿96A)与小齿轮50的齿轮52(小齿轮齿52A)啮合,从而小齿轮50向卷取方向旋转。
[0095] 在小齿轮50向卷取方向旋转时,离合器片44的啮入部48A从小齿轮50的离合器部56中的凸部56A的卷取方向侧部分向拉出方向侧部分移动,从而离合器片44的延伸部48向离合器片44的外周侧变形移动,并且啮入部48A向锁止齿轮30的离合器凹部32的外周面侧移动。因此,啮入部48A啮入(卡合)到离合器部56(凸部56A的周面)与锁止齿轮30(离合器凹部32的外周面)之间,从而小齿轮50、离合器片44、锁止齿轮30、扭转轴
28以及卷筒24能够一体旋转。由此,嵌入离合器片44的装配孔46的齿轮箱38的保持销
40通过装配孔46的周缘被剪断,离合器片44对齿轮箱38的保持被解除,从而小齿轮50、离合器片44、锁止齿轮30、扭转轴28以及卷筒24向卷取方向一体旋转。因此,安全带26卷取到卷筒24,从而由安全带26对乘员产生的约束力增加。
[0096] 如图5所示,在活塞88的凸缘92与活塞停止器70抵接时,活塞88以及X型圈94向下侧的移动停止,预紧机构36的动作结束。此时,由于气缸66与活塞88之间通过X型圈94而维持被密封的状态,因此,高压气体残留在气缸66内。
[0097] 然而,在预紧机构36动作之后(预紧机构36动作结束后),在将安全带卷取装置10废弃或为了回收等而进行分解时,首先,解除框架12(背板12A)对车辆的固定,并且从气体发生器80拆卸连接器86,从而从车辆拆卸安全带卷取装置10。另外,解除框架12(脚板
12B)的卡合部12D向传感器外罩136的卡合爪138内的插入,从而从脚板12B拆卸锁止机构110。
[0098] 下面,为了分解预紧机构36,解除气缸夹持器6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对框架12(脚板12B)的卡合,并从脚板12B拆卸气缸夹持器68。此外,拆卸盖板58的4个固定螺钉60,并从脚板12B拆卸盖板58,从而解除气缸66的周缘部66A以及活塞停止器70对盖板58的第3卡止孔64的嵌合、气缸66的周缘部66A对脚板12B的第1卡止孔18的嵌合以及活塞停止器70对脚板12B的第2卡止孔20的嵌合。之后,分离气缸66和活塞停止器
70,并且从气缸66内拔出(脱离)活塞88,从而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
[0099] 在此,螺钉78螺合在气缸66的排出孔74,从而板76被固定于气缸66,并且排出孔74通过螺钉78被封闭,板76的覆盖部76A覆盖盖板58的上部的两个固定螺钉60。
[0100] 因此,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从气缸66拆卸板76,如果不是在解除了板76的覆盖部76A对盖板58上部的2个固定螺钉60的覆盖之后,则无法从框架12的脚板12B拆卸盖板58,之后也无法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
[0101] 即,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需要从气缸66拆卸板76,在从气缸66拆卸板76时,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从而螺钉78敞开排出孔74,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经由排出孔74排出。
[0102] 由此,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通过从气缸66拆卸板76,螺钉78敞开排出孔74,从而一定能够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
[0103] 此外,在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时,螺钉78缓缓地敞开排出孔74。因此,能够缓缓地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并且能够抑制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急剧排出。
[0104] 另外,从气缸66拆卸板76的作业变为螺钉78敞开气缸66的排出孔74的作业。因此,从气缸66拆卸板76时,能够自动地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
[0105] 此外,解除板76的覆盖部76A对盖板58的上部的2个固定螺钉60的覆盖,使两个固定螺钉60能够拆卸,从而能够从框架12的脚板12B拆卸盖板58,并且能够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因此,通过在板76设置覆盖部76A这一简单的结构,能够在从气缸66拆卸板76之后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
[0106] 但是,板76的覆盖部76A覆盖盖板58上部的两个固定螺钉60。因此,假设在从气缸66拆卸板76之前拆卸盖板58下部的两个固定螺钉60,也无法从框架12的脚板12B拆卸盖板58,并且也无法使盖板58相对于脚板12B移动。由此,依然能够形成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一定能够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的结构。
[0107] 另外,在将活塞88以及X型圈94组装到气缸66时,在气缸66不固定板76,使气缸66的排出孔74保持敞开的状态,在使X型圈94嵌合于活塞88的基部90的外周之后,从气缸66的下端侧,将活塞88(包含X型圈94)从基部90侧开始插入气缸66内。
[0108] 在此,排出孔74贯通形成在气缸66的上部。
[0109] 因此,当从气缸66的下端侧将活塞88(包含X型圈94)从基部90侧开始插入气缸66内时,在气体发生器80封闭气缸66的上端的情况下,即使X型圈94对气缸66和活塞88之间进行密封,通过气缸66内的空气经由排出孔74排出,也能够抑制气缸66内的气压(内压)上升。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活塞88以及X型圈94组装到气缸66。
[0110] 变形例
[0111] 图8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98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上侧观察的立体图。
[0112] 如图8所示,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98中,在盖板58的上部附近的背板12A侧部分,一体地突出形成有L字形的棒状的卡止部58A,卡止部58A的前端侧部分向上侧延伸。
[0113] 板76下部的覆盖部76A的前端(下端)向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截面形成为L字状,覆盖部76A的前端覆盖盖板58上部的下侧的固定螺钉60。此外,覆盖部76A的前端插入盖板58的卡止部58A内,由此,卡止部58A能够卡止覆盖部76A的前端向与盖板58相反一侧的移动。另外,覆盖部76A的前端附近通过盖板58上部的上侧的固定螺钉60与盖板58一起被固定(紧固)在脚板12B。
[0114] 在此,本变形例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0115] 特别地,在本变形例中,板76的覆盖部76A的前端覆盖盖板58上部的下侧的一个固定螺钉60,并且卡止部58A能够卡止覆盖部76A的前端向与盖板58相反一侧的移动。因此,假设在从气缸66拆卸板76之前拆卸盖板58下部的两个固定螺钉60以及盖板58上部的上侧的一个固定螺钉60,如果不是在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之后,则由于板76以螺钉78为中心的转动被卡止部58A卡止,从而无法解除覆盖部76A的前端对盖板58上部的下侧的一个固定螺钉60的覆盖,由此,无法从框架12的脚板12B拆卸盖板58,并且也无法使盖板58相对于脚板12B移动。因此,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一定能够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
[0116] 第2实施方式
[0117] 图9(A)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上侧观察的立体图,图9(B)示出安全带卷取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剖视图。
[011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0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有所区别。
[0119]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0中,未设置有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板76。
[0120] 如图9(A)以及(B)所示,在气缸66的上部(上端附近)贯通形成有一对(多个)圆状的排出孔74(排气孔),一对排出孔74在气缸66的径向上相互对置。作为拆卸部件的截面呈U字形的板状的板10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螺钉78固定(紧固)于气缸66的一对排出孔74。即,排出孔74螺合有螺钉78,螺钉78阻塞(封闭)排出孔74。
[0121] 在板10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作为限制部的覆盖部102A,覆盖部102A从上侧(与气体发生器80相反一侧)覆盖连接器86。由此,覆盖部102A使连接器86无法从气体发生器80拆卸。
[0122] 因此,在预紧机构36动作之后(预紧机构36动作结束后),在将安全带卷取装置100废弃或为了回收而进行分解时,从气缸66的一对排出孔74拆卸一对螺钉78,并从气缸
66拆卸板102,如果不是在板102的覆盖部102A解除了对连接器86的上侧的覆盖之后,则无法从气体发生器80拆卸连接器86,之后也无法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
[0123] 即,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需要从气缸66拆卸板102,从气缸66拆卸板102时,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从而螺钉78敞开排出孔74,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经由排出孔74排出。
[0124] 由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0125] 此外,在气缸66贯通形成有一对排出孔74,一对排出孔74分别螺合有螺钉78,从而板102固定于气缸66。
[0126] 因此,在从一侧的排出孔74拆卸一侧的螺钉78,而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经由一侧的排出孔74排出时,另一侧的排出孔74依然螺合有另一侧的螺钉78,板102依然固定于气缸66。由此,能够防止在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排出时,板102相对于气缸66移动而分离。
[0127] 第3实施方式
[0128] 图10(A)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200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下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0(B)示出安全带卷取装置200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剖视图。
[0129]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200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有所区别。
[0130]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200中,未设置有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板76。
[0131] 如图10(A)以及(B)所示,活塞停止器70具有作为拆卸部件的功能,在活塞停止器70的周部一体地形成有一对(多个)长条板状的延伸部70A。一对延伸部70A从活塞停止器70向上侧(气缸66侧)延伸,并且一对延伸部70A在气缸66的径向上相互对置。
[0132] 在气缸66的下部(下端附近),贯通形成有一对(多个)圆状的排出孔74(排气孔),一对排出孔74在气缸66的径向上相互对置。活塞停止器70的一对延伸部70A通过螺钉78固定(紧固)在气缸66的一对排出孔74。即,排出孔74螺合有螺钉78,螺钉78阻塞(封闭)排出孔74。
[0133] 因此,在预紧机构36动作之后(预紧机构36动作结束之后),在将安全带卷取装置200废弃或为了回收等而进行分解时,如图11所示,从气缸66的一对排出孔74拆卸一对螺钉78,如果不是在从气缸66拆卸活塞停止器70之后,则无法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
[0134] 即,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需要从气缸66拆卸活塞停止器70,在从气缸66拆卸活塞停止器70时,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螺钉78敞开排出孔74,从而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经由排出孔74排出。
[0135] 由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0136] 此外,在气缸66贯通形成有一对排出孔74,一对排出孔74分别螺合有螺钉78,从而活塞停止器70固定于气缸66。
[0137] 因此,在从一侧的排出孔74拆卸一侧的螺钉78,而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经由一侧的排出孔74排出时,另一侧的排出孔74依然螺合有另一侧的螺钉78,活塞停止器70依然固定在气缸66。由此,在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时,能够防止活塞停止器70相对于气缸66移动而分离。
[0138] 第4实施方式
[0139] 图12(A)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300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下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2(B)示出安全带卷取装置300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下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14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300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有所区别。
[0141]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300中,未设置有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板76以及螺钉78。
[0142] 如图12(A)以及(B)所示,气缸夹持器68具有作为拆卸部件的功能,气缸夹持器68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安装螺钉302固定(紧固)于框架12的脚板12B,从而气缸夹持器68固定于脚板12B。由此,气缸夹持器68限制气缸66向径向的移动,从而保持气缸
66。
[0143] 在气缸夹持器6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一体地设置有作为限制部的长条矩形板状的覆盖部68A,覆盖部68A从气缸夹持器6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向下侧延伸。覆盖部68A覆盖盖板58的上部的两个(多个)固定螺钉60,从而覆盖部68A使这两个固定螺钉60无法拆卸。
[0144] 在气缸66的下部(下端附近)贯通形成有圆形状的排出孔74(排气孔),排出孔74与气缸夹持器68对置。
[0145] 在气缸66的下部(排出孔74)和气缸夹持器68之间设置有作为阻塞部件(封闭部件)的垫板304(密封材料),垫板304采用橡胶等制成,具有弹性以及密封性。在垫板304设置有平板状的头部304A和圆柱状的脚部304B,脚部304B从头部304A的中央部延伸。
头部304A在弹性收缩的状态下被夹持在气缸66和气缸夹持器68之间,并且脚部304B在弹性收缩的状态下被压入气缸66的排出孔74内,从而垫板304在头部304A的位置相对于气缸夹持器68以及气缸66被卡止而不能移动,并且脚部304B阻塞(封闭)排出孔74进而密封该排出孔74。
[0146] 在此,在预紧机构36动作之后(预紧机构36动作结束之后),在将安全带卷取装置300废弃或为了回收等而进行分解时,拆卸气缸夹持器68的一对(多个)安装螺钉302,并从框架12的脚板12B拆卸气缸夹持器68,如果不是在气缸夹持器68的覆盖部68A解除了对盖板58上部的两个固定螺钉60的覆盖之后,则无法从框架12的脚板12B拆卸盖板58,之后,也无法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
[0147] 即,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需要从框架12的脚板12B拆卸气缸夹持器68,在从框架12的脚板12B拆卸气缸夹持器68时,从气缸66拆卸垫板304,垫板304敞开排出孔74,从而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经由排出孔74排出。
[0148] 由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0149] 此外,垫板304不具有安装气缸夹持器68的功能。因此,能够扩大垫板304的形状、材质的自由度,垫板304具有气密性并封闭排出孔74,从而垫板304能够有效地阻塞排出孔74。由此,在预紧机构36动作时,能够有效地抑制气缸66内的气体经由排出孔74排出。
[0150] 第5实施方式
[0151] 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外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4示出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主要部分的从车宽方向内侧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此外,图15示出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的主视图,图16示出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后视图。
[0152]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有所区别。
[0153]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400中,在框架12的脚板12B的上部贯通形成有矩形形状的挂钩孔402。
[0154] 在传感器外罩136的贯通箱140形成有作为构成阻止构件的圆柱状的阻止柱404,阻止柱404从贯通箱140向与脚板12B相反一侧突出。
[0155] 如图13~图16所示,板76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外周。板76的上部的上侧部分向脚板12B侧(气缸66侧)突出,并且弯曲成截面呈L字状,板76的上端通过螺钉78固定(紧固)于气缸66(排出孔74)。
[0156] 板7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截面形成为U字形状,且配置在传感器外罩136的贯通箱140的外周。板7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在长度方向的中央贯通形成有构成阻止构件的圆状的阻止孔76C,阻止孔76C中嵌入(插入)有贯通箱140的阻止柱404。板7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在长度方向的一侧端(与框架12的背板12A相反一侧的端),形成有截面呈大致L字状的挂钩部76D,挂钩部76D插入脚板12B的挂钩孔402,从而钩挂在脚板12B。
[0157] 板76的覆盖部76A从板76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背板12A侧端)向下侧延伸,覆盖部76A通过安装螺钉406被固定(紧固)在背板12A。覆盖部76A覆盖向传感器外罩136的卡合爪138内插入的框架12(脚板12B)的卡合部12D的插入部分,且覆盖部76A卡止卡合爪138的弹性变形(移动),从而使卡合部12D向卡合爪138内的插入无法解除。
[0158] 因此,在预紧机构36动作之后(预紧机构36动作结束之后),在将安全带卷取装置400废弃或为了回收等而进行分离时,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从气缸66拆卸板76,且解除板76(覆盖部76A)通过安装螺钉406对框架12(背板12A)的固定,并且,解除板76(挂钩部76D)向框架12的钩挂(向脚板12B的挂钩孔402的插入),如果不是在从框架12拆卸板76之后(解除板76A对插入到卡合爪138内的卡合部12D的插入部分的覆盖之后),则在解除卡合部12D向卡合爪138内的插入,从脚板12B拆卸锁止机构110(包含传感器外罩136)之后,也无法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
[0159] 即,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需要从气缸66以及框架12拆卸板76,在从气缸66拆卸板76时,通过从气缸66的排出孔74拆卸螺钉78,螺钉78敞开排出孔74,从而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经由排出孔74排出。
[0160] 由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0161] 此外,板76的阻止孔76C中嵌入有传感器外罩136(贯通箱140)的阻止柱404。因此,在从气缸66以及框架12拆卸板76之前,假设解除板76(覆盖部76A)通过安装螺钉
406对框架12(背板12A)的固定,并且能够在不考虑覆盖部76A的情况下解除框架12(脚板12B)的卡合部12D向传感器外罩136的卡合爪138内的插入,传感器外罩136向与背板
12A相反一侧和下侧的移动也由于阻止柱404向阻止孔76C的嵌入而被阻止。由此,如果不是在从气缸66以及框架12拆卸板76之后,则无法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因此在分离气缸
66和活塞88之前,一定能够形成能够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的结构。
[0162] 另外,板76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外周。因此,板76存在于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内部,从而能够抑制安全带卷取装置400的板76的外周侧的所有部件增大。此外,在分解安全带卷取装置400时,最初能够形成为从气缸66以及框架12拆卸板76的结构,并且作业人员容易持有从气缸66以及框架12拆卸板76的想法,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在分离气缸66和活塞88之前,一定能够排出气缸66内的高压气体的结构。
[0163] 此外,板7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内侧只存在有传感器外罩136的贯通箱140,不存在预紧机构36的盖板58等。因此,能够将板76小型化。
[0164]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活塞88(移动部件)在气缸66(筒部件)内移动,来将安全带26卷取到卷筒24的结构,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也可采用通过球(移动部件)在管(筒部件)内移动,来将安全带26卷取到卷筒24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