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305899.4

文献号 : CN102349535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少武

申请人 : 张少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的主要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助剂余量,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重量比为9∶1~1∶9,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油悬浮剂。本发明组合物可防治多种害虫,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对水稻、蔬菜、棉花、果树上的害虫都有较高活性;并且具有缓释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对人畜安全,无药害,环境相容性好;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助剂余量,其特征在于: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重量比为9∶1~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重量比为7∶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重量比为7∶1~3∶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油悬浮剂。

说明书 :

一种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吡蚜酮(pymetrozine)化学名称: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分子式:C10H11N5O,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害虫,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吡蚜酮具有触杀、内吸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0003] 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化学名称:α-氰基-3-苯氧苄基-3-(2-氯-3,3,3-三氯氟-1-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Z)-(1R,3R),S-酯及(Z),(1S,3S),R-酯的1∶1混合物,分子式:C23H19O3NClF3,高效氯氟氰菊酯是高效、广谱、速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种害虫和其他害虫,以及叶螨、锈螨、瘿螨、跗线螨等有良好效果,在虫、螨并发时可以兼治,可防治棉红铃虫和棉铃虫、菜青虫、菜缢管蚜、№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叶瘿螨、柑橘叶蛾、橘蚜以及柑橘叶螨、锈螨、桃小食心虫及梨小食心虫等。
[0004]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发明人大量试验发现,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制成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油悬浮剂之后,增效作用显著,环境相容性极好,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用药量。

发明内容

[0005] 吡蚜酮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两种活性组分,以及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0006] 一种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助剂余量,其特征在于: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重量比为9∶1~1∶9。
[0007] 所述的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重量比为7∶1~1∶1。
[0008] 所述的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重量比为7∶1~3∶1。
[0009] 所述的含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0010] 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9∶1~1∶9。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5%。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
[0011]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乳化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吡蚜酮0.01%~50%、高效氯氟氰菊酯0.01%~50%、高分子囊壁材料3%~6%、分散剂2%~10%、有机溶剂1%~5%、乳化剂1%~6%,pH调节剂2%~5%,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4] 采用界面聚合法,将上述配方中有原药、高分子囊壁材料、有机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围绕含有化学物质的液滴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
[0015]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吡蚜酮0.01%~50%、高效氯氟氰菊酯0.01%~50%、高分子囊壁材料3%~6%、分散剂2%~10%、湿润剂3%~8%、有机溶剂1%~5%、乳化剂1%~6%、消泡剂0.2%~5%、增稠剂0.2%~5%、pH调节剂2%~5%、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6] 采用界面聚合法,将上述配方中有高效氯氟氰菊酯、高分子囊壁材料、有机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围绕含有化学物质的液滴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吡蚜酮原药,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吡蚜酮悬浮剂,然后将溶解在水中稳定的吡蚜酮悬浮剂加入到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
[0017] 组合物制成油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吡蚜酮0.01%~50%、高效氯氟氰菊酯0.01%~50%、分散剂0.3%~3%、湿润剂0.2%~1%、乳化剂2%~6%、消泡剂0.2%~5%、增稠剂0.2%~5%、大豆油加至100%。
[0018] 将上述配方中吡蚜酮原药、增稠剂、消泡剂、助溶剂和大豆油经计量后加入到砂磨釜中,再加入总重量1%的乳化剂,研磨到一定的细度后,将物料输送至贮槽,经计量后放至均质混合器内,再将定量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原料、稳定剂以及余下的乳化剂和溶剂一起加入到均质混合器内,经均质器分散混匀后,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油悬浮剂产品。
[0019]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湿润剂T、皂角粉、茶枯、蚕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 所述微囊悬浮剂的有机溶剂选自丙酮、环己酮、聚乙二醇。
[0023] 所述油悬浮剂的溶剂选自精制大豆油。
[0024]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5]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C8~10脂肪醇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6] 所述的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异氰酸酯、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多官能团酰基卤二元醇。
[0027]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8]
[0029]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0]
[0031] 本发明的油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2]
[0033] 本发明所述的微囊悬浮剂及微囊悬浮-悬浮剂是最新型的环保农药制剂,微囊细度在3-15微米,可用于喷雾、灌根、拌种等。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优点在于:
[0034] (1)施药后有效成分释放缓慢,持效期达120~150天以上,既节约药剂又节省工时,害虫还不易产生抗药性。
[0035] (2)提高了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0036] (3)活性成分被包裹在囊壁中提高了安全性,实现了高毒农药低毒化。
[0037] (4)本发明降低了菊酯类农药对人体的感官刺激,掩盖了原药的难闻气味。
[0038] (5)减少了对作物的药害,加工成微囊悬浮剂后,有效成分被包裹在囊壁材料中,活性成分不会直接接触标靶生物,可减轻药害,利于环保。有机溶剂用量降低,对人畜安全,可避免药剂对种、苗的危害,无药害。
[0039] 本发明所述的由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的油悬浮剂也是经发明人大量试验发现的环保剂型,未添加任何有机溶剂,以精致大豆油为稀释剂,使制剂具有良好的粘着性和展着性,易粘附于蜡质或光滑的叶面,制剂稳定性和抗雨冲刷能力增强,入水分散优,呈云雾状分散,性质稳定,贮存过程中不会出现分层及沉淀问题,热贮分解率低,成本低;药液容易渗透到靶标,药效高,无不良气味;环保,贮运安全。且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具有降低用药量等优点。
[0040] 扩大了杀虫谱,对甘蓝蚜、棉蚜、麦蚜、桃蚜、小绿斑叶蝉、灰飞虱、甘薯粉虱及温室粉虱、麦芽、吸浆虫、粘虫、玉米螟、甜菜夜蛾、食心虫、卷叶蛾、潜夜蛾、凤蝶、吸果夜蛾、棉铃虫、红龄虫、菜青虫等都有很好的防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42] 应用实施例一
[0043] 实例1 10%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44] 吡蚜酮1%、高效氯氟氰菊酯9%、聚异氰酸酯4%、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3.5%、环己酮2%、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3%,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
10%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45] 实例2 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46] 吡蚜酮21%、高效氯氟氰菊酯3%、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4%、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聚乙二醇3.5%、OP系列磷酸酯4.5%,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47] 实例3 20%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48] 吡蚜酮18%、高效氯氟氰菊酯2%、多官能团酰基卤二元醇4%、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环己酮4%,By系列4%,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20%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49] 实例4 21%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50] 吡蚜酮18%、高效氯氟氰菊酯3%、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4.5%、润湿渗透剂F3.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5%、丙酮2%、AEO系列3%、C8~10脂肪醇类0.2%、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21%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51] 实例5 50%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52] 吡蚜酮40%、高效氯氟氰菊酯10%、聚异氰酸酯4.5%、茶枯2%、木质素磺酸盐4.5%、聚乙二醇2%、AEO系列3%、C10~20饱和脂肪酸类0.2%、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50%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53] 实例6 45%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54] 吡蚜酮5%、高效氯氟氰菊酯40%、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4.5%、湿润剂T 3.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4.5%、环己酮2%、OP系列磷酸酯3%、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45%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0055] 实例7 12%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0056] 吡蚜酮10%、高效氯氟氰菊酯2%、多官能团酰基卤二元醇3%、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环己酮3.2%,By系列6%,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12%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0057] 实例8 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0058] 吡蚜酮21%、高效氯氟氰菊酯3%、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3.8%、润湿渗透剂F4.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1%、丙酮2.7%、AEO系列4%、C8~10脂肪醇类0.1%、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0059] 实例9 36%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0060] 吡蚜酮32%、高效氯氟氰菊酯4%、聚异氰酸酯3.2%、茶枯2.4%、木质素磺酸盐5.5%、聚乙二醇2.4%、AEO系列6%、C10~20饱和脂肪酸类0.3%、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36%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0061] 实例10 12%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62] 吡蚜酮2%、高效氯氟氰菊酯10%、酯聚氧乙烯嘧3.5%、润湿渗透剂F1%、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5%、C8~10脂肪醇类2%、精制大豆油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12%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63] 实例11 16%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64] 吡蚜酮8%、高效氯氟氰菊酯8%、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皂角粉1.5%、By系列3.5%、C8~10脂肪醇类1.2%,精制大豆油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16%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65] 实例12 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66] 吡蚜酮21%、高效氯氟氰菊酯3%、脂肪胺聚氧乙烯嘧4.5%、蚕沙3%、OP系列磷酸酯4.5%、C10~20饱和脂肪酸类1.5%,精制大豆油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67] 实例13 16%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68] 吡蚜酮12%、高效氯氟氰菊酯4%、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3%、拉开粉BX1.8%、600#磷酸酯3.5%、C8~10脂肪醇类1.2%、聚乙二醇1%、精制大豆油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16%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69] 实例14 15%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70] 吡蚜酮5%、高效氯氟氰菊酯10%、脂肪胺聚氧乙烯嘧3.5%、润湿渗透剂F1.5%、By系列4%、C10~20饱和脂肪酸类1%、精制大豆油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15%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71] 实例15 48%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72] 吡蚜酮40%、高效氯氟氰菊酯8%、酯聚氧乙烯嘧3.5%、润湿渗透剂F 1.2%、OP系列磷酸酯5%、C8~10脂肪醇类1.3%、精制大豆油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48%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
[0073]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0074]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0075]
[0076]
[0077]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吡蚜酮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0078]
[0079]
[008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吡蚜酮的TI×P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的TI×P高效氯氟氰菊酯
[0081]
[0082]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0083] P高效氯氟氰菊酯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0084] P吡蚜酮为吡蚜酮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0085] 应用实施例二:
[0086] 供试害虫:甘蓝蚜虫。
[0087]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0088] 毒力测定结果一
[0089] 表1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对甘蓝蚜虫的毒力测定
[0090]
[0091]
[0092] 由表1可知,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甘蓝蚜虫的配比在9∶1至1∶9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9∶1至1∶9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得配比在9∶1至5∶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重量比为7∶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3] 应用实施例三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0094] 本实验安排在湖北省荆州市郊区,试验药剂由个人提供,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市购)。
[0095] 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水稻稻飞虱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7天、14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096] 表2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0097]
[0098]
[0099] 由表2可以看出,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00] 应用实施例四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复配防治蔬菜蚜虫药效试验[0101] 本实验安排在湖南省长沙市郊区,试验药剂由个人提供,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市购)。
[0102] 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蔬菜蚜虫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7天、14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03] 表3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复配防治蔬菜蚜虫药效试验
[0104]
[0105]
[0106] 由表3可以看出,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蔬菜蚜虫,经申请人发现,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后对菜青虫防效也很好,药后14天防效达到95%以上,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07] 应用实施例五吡蚜酮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0108]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郊区,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4000倍、5000倍、6000倍,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4000倍、5000倍、6000倍,2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4000倍、5000倍、6000倍,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25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市购),2000倍。
[0109] 药前调查苹果桃小食心虫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7天、14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10] 表4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