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用隐蔽构件、使用其的设备及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80014829.7

文献号 : CN1023655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竹中宽中村一登西村刚嵯峨山洋介星野浩之

申请人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用隐蔽构件,其能够弥补功能性液晶薄膜的隐蔽性,且不会引起电波干扰等,能够实现各种产品的外观设计所必需的隐蔽性。本发明的设备用隐蔽构件通过在薄膜状的透明基体(3)的下侧配置薄膜状的信息输入装置(4),并在其下侧且覆盖设备的被隐蔽部(1b)的位置配置功能性液晶薄膜(5),能够在电性透射和电性非透射之间切换,并在功能性液晶薄膜的下侧配置具有由反射产生的光泽性和透射性且非金属性的薄膜状的光泽层(6)而构成。

权利要求 :

1.一种设备用隐蔽薄膜,其能够以覆盖设备(1)的被隐蔽部(1b)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设备的框体(1a)上,并在隐蔽模式下隐蔽所述设备的所述被隐蔽部,而在非隐蔽模式下使所述被隐蔽部显现化,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特征在于,依次层叠如下部件而构成:

薄膜状的信息输入装置(4);

功能性液晶薄膜(5),其配置在所述信息输入装置的下侧且配置在能够覆盖所述设备的所述被隐蔽部的位置,并能够在电性透射和电性非透射之间切换;

非金属性的薄膜状的光泽层(6),其配置在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的下侧且具有由反射产生的光泽性和透射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用隐蔽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构成为,使从所述设备的外侧通过所述信息输入装置观察电性非透射状态下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所述光泽层和所述被隐蔽部时所呈现的颜色和安装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所述框体的颜色相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用隐蔽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还具备:

薄膜状的透明基体(3),其配置在所述信息输入装置(4)的上侧;

隐蔽层(7),其在所述透明基体的内表面且所述信息输入装置的周围隐蔽所述信息输入装置的配线,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构成为,使从所述设备的外侧通过所述透明基体观察电性非透射状态下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所述光泽层和所述被隐蔽部时所呈现的颜色、安装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所述框体的颜色和所述隐蔽层的颜色相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用隐蔽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由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薄膜构成,且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构成为,通过施加电压,在使光透射的状态和不使光透射的非透射状态之间切换。

5.一种由设备用隐蔽薄膜覆盖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安装于所述设备的框体的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用隐蔽薄膜(2);

状态检测部(32),其对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34),其向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

控制部(31),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即,在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由设备用隐蔽薄膜覆盖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隐蔽部为所述设备的显示器部。

7.一种由设备用隐蔽薄膜覆盖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安装于所述设备的框体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用隐蔽薄膜(2);

状态检测部(32),其对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34),其向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

控制部(31),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即,在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由设备用隐蔽薄膜覆盖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隐蔽部为所述设备的显示器部。

9.一种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具备:

安装于所述设备的框体的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用隐蔽薄膜(2);

状态检测部(32),其对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34),其向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

控制部(31),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即,在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在所述设备中,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

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利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将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从非透射状态切换到透射状态,使所述被隐蔽部显现化,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利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将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从所述透射状态切换到所述非透射状态,从而隐蔽所述被隐蔽部。

10.一种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具备:

安装于所述设备的框体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用隐蔽薄膜(2);

状态检测部(32),其对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34),其向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

控制部(31),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即,在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在所述设备中,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

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利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设备用隐蔽薄膜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将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从非透射状态切换到透射状态,使所述被隐蔽部显现化,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利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将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从所述透射状态切换到所述非透射状态,从而隐蔽所述被隐蔽部。

说明书 :

设备用隐蔽构件、使用其的设备及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设备的显示器部等被隐蔽部并能够赋予特殊的外观设计性的设备用隐蔽构件、使用其的设备及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所述特殊的外观设计性是指,在隐蔽模式下隐蔽所述被隐蔽部,而在非隐蔽模式下使所述被隐蔽部显现化。

背景技术

[0002] 在如便携电话、电子笔记本等便携信息终端(PDA)之类的带有小型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中,作为显示装置使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场致发射型显示器或者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
[0003] 而且,为了保护该显示器的显示面,通过将由塑料或玻璃等构成的保护板贴合在电子设备的框体上,使该显示器的显示面不露出。
[0004] 此种保护板不仅是用于保护显示器的显示面,也有赋予电子设备外观设计性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实现与其他产品的差别化,期望具有独特的外观设计的电子设备,并要求不妨碍显示器的显示性能而整体上赋予特殊的外观设计。
[0005] 为了应对这种要求,本发明者们例如创作了能够实现如下优越效果的外观设计:在显示器的非驱动时(非显示时)呈现与框体相同的颜色而完全感觉不到显示器的配置区域,而在显示器的驱动时(显示时)以能够与框体明确区分的方式使显示器的配置区域显现化。
[0006] 作为用于实现这种外观设计的优越效果的结构,考虑使用现有公知的功能性液晶薄膜,但仅单纯在显示器的外侧配置功能性液晶薄膜难以得到足够的隐蔽性,即使在非驱动时也能够识别框体与显示器的配置区域,不能实现所述的外观设计优越效果。在现有的功能性液晶薄膜中,若要得到足够的隐蔽性,则需要增大功能性液晶薄膜的厚度而提高隐蔽性,从而难以适用于小型的设备或者家电等。
[0007] 此外,也考虑将框体形成为金属色,在显示器的配置区域配置金属蒸镀后的半透半反镜层,但在此种方法中,由于金属引起电波干扰等,因此难以实现与接触式传感器等的组合或与PC(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等通信设备的组合。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用隐蔽构件、使用其的设备及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弥补功能性液晶薄膜的隐蔽性,此外不会引起电波干扰等,并能够实现各种产品的外观设计所必需的隐蔽性。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构成。
[00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设备用隐蔽构件,其能够以覆盖设备的被隐蔽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设备的框体上,并在隐蔽模式下隐蔽所述设备的所述被隐蔽部,而在非隐蔽模式下使所述被隐蔽部显现化,
[0011] 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依次层叠如下部件而构成:
[0012] 薄膜状的信息输入装置;
[0013] 功能性液晶薄膜,其配置在所述信息输入装置的下侧且配置在能够覆盖所述设备的所述被隐蔽部的位置,并能够在电性透射和电性非透射之间切换;
[0014] 非金属性的薄膜状的光泽层,其配置在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的下侧且具有由反射产生的光泽性和透射性。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所述的设备用隐蔽构件,其中,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构成为,使从所述设备的外侧通过所述信息输入装置观察电性非透射状态下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所述光泽层和所述被隐蔽部时所呈现的颜色和安装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框体的颜色一致。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所述的设备用隐蔽构件,其中,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还具备:
[0017] 薄膜状的透明基体,其配置在所述信息输入装置的上侧;
[0018] 隐蔽层,其在所述透明基体的内表面且所述信息输入装置的周围隐蔽所述信息输入装置的配线,
[0019] 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构成为,使从所述设备的外侧通过所述透明基体观察电性非透射状态下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所述光泽层和所述被隐蔽部时所呈现的颜色、安装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框体的颜色和所述隐蔽层的颜色一致。
[0020]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一种第一至第三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用隐蔽构件,其中,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由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薄膜构成,且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构成为,通过施加电压,在使光透射的状态和不使光透射的非透射状态之间切换。
[002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提供一种设备,具备:
[0022] 安装于所述设备的框体的第一至第三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用隐蔽构件;
[0023]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0024]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其向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
[0025] 控制部,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即,在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
[0026]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提供一种第五方式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被隐蔽部为所述设备的显示器部。
[0027]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提供一种设备,具备:
[0028] 安装于所述设备的框体的第四方式所述的设备用隐蔽构件;
[0029]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0030]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其向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
[0031] 控制部,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即,在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
[0032]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其提供第七方式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被隐蔽部为所述设备的显示器部。
[0033]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提供一种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其中,[0034] 所述设备具备:
[0035] 安装于所述设备的框体的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用隐蔽构件;
[0036]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0037]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其向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
[0038] 控制部,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即,在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
[0039] 在所述设备中,
[0040] 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
[0041] 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利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将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从非透射状态切换到透射状态,使所述被隐蔽部显现化,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利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将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从所述透射状态切换到所述非透射状态,从而隐蔽所述被隐蔽部。
[0042]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提供一种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其中,[0043] 所述设备具备:
[0044] 安装于所述设备的框体的第四方式所述的设备用隐蔽构件;
[0045]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
[0046]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其向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
[0047] 控制部,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即,在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
[0048] 在所述设备中,
[0049] 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设备的使用状态,
[0050] 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利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电压,将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从非透射状态切换到透射状态,使所述被隐蔽部显现化,
[0051] 而当由所述状态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使用状态时,利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不从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向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施加所述电压,将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从所述透射状态切换到所述非透射状态,从而隐蔽所述被隐蔽部。
[0052] 发明效果
[0053]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功能性液晶薄膜的被隐蔽部侧配置光泽层,因此能够通过光泽层来提高仅由功能性液晶薄膜无法充分实现的隐蔽性,从而弥补功能性液晶薄膜的隐蔽性,并且由于光泽层由非金属性材料构成,从而不会引起电波干扰等。于是,能够提供一种设备用隐蔽构件、使用其的设备及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其不会引起电波干扰等,并能够实现各种产品的外观设计所必需的隐蔽性。
[0054] 进而,若构成为使从所述设备的外侧观察电性非透射的状态下的所述功能性液晶薄膜、所述光泽层和所述被隐蔽部时所呈现的颜色和安装所述设备用隐蔽构件的所述框体的颜色一致(颜色相应),则能够形成为在设备非使用时且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非透射状态的情况下,被隐蔽部与框体一体化而难以区分,大致消除被隐蔽部自身的存在(换言之,大致完全地隐蔽被隐蔽部)的外观设计。另一方面,在设备使用时且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透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明确区分被隐蔽部和框体,能够提高被隐蔽部的辨识性。于是,通过从被隐蔽部被大致完全地隐蔽而完全感觉不到被隐蔽部自身的存在的状态变为使被隐蔽部显现化,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给使用者一种惊讶、意外性所形成的强烈震撼的外观设计。

附图说明

[0055] 从如下与关于附图的优选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中,明确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图中,
[0056] 图1A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分解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7] 图1B是将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安装在设备的框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8] 图1C是在将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安装在设备的框体后的状态且将粘接层明示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0059] 图1D是在将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安装在设备的框体后的状态且将粘接层明示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0060] 图2A是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的P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0061] 图2B是表示在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的P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开关导通而向透明电极基板施加来自电源的电压时,液晶分子在电场方向上取向,液晶分子与聚合物网络的折射率大致一致而成为透明状态的状态的剖视图。
[0062] 图2C是表示在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的P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开关断开而不向透明电极基板施加来自电源的电压时,液晶分子沿聚合物网络的表面排列,液晶分子与聚合物网络的折射率不一致而成为光散射状态(非透明状态)的状态的剖视图。
[0063] 图3是说明作为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的光泽层的一例的纳米层叠PET薄膜的大致结构及作用的剖视图。
[0064] 图4是对作为安装有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的设备的一例的便携电话终端的显示器部的隐蔽功能及隐蔽解除功能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0065] 图5A是表示在作为安装有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的设备的一例的白色便携电话终端中,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非透射状态从而不知道显示器部的存在区域的状态的俯视图。
[0066] 图5B是表示在图5A的白色便携电话终端中,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透射状态从而使显示器部的存在区域显现化的状态的俯视图。
[0067] 图6A是表示在作为安装有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的设备的一例的白色的另一便携电话终端中,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非透射状态从而不知道显示器部的存在区域的状态立体图。
[0068] 图6B是表示在图6A的白色的便携电话终端中,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透射状态从而使显示器部的存在区域正在显现化的状态的立体图。
[0069] 图6C是表示在图6A的白色的便携电话终端中,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透射状态从而使显示器部的存在区域显现化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0] 图7A是表示在作为安装有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薄膜的设备的另一例的安装在白色壁上的电视的显示器部中,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透射状态从而使显示器部的存在区域显现化的状态的说明图。
[0071] 图7B是表示在图7A的电视的显示器部中,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透射状态且显示器部的存在区域正在被隐蔽的状态的说明图。
[0072] 图7C是表示在图7A的电视的显示器部中,功能性液晶薄膜为非透射状态从而不知道显示器部的存在区域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0074] 图1A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备用隐蔽构件的一例的设备用隐蔽薄膜2分解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B表示将设备用隐蔽薄膜2安装在设备1的框体1a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75] 在图1A及图1B中,设备用隐蔽薄膜2能够安装在设备1的框体1a的凹部1g,在设备1非使用时隐蔽设备1的被隐蔽部(例如,如显示器部这样的工作部)1b,使显示器部1b的存在区域1c(参照图5A)不清楚,而在设备1使用时,使显示器部1b的存在区域1c显现化。即,设备用隐蔽薄膜2能够以覆盖设备1的被隐蔽部(例如,如显示器部这样的工作部)1b的方式安装在设备1的框体1a的凹部1g。该薄膜2依次层叠如下构件而构成:薄膜状的透明基体3;在透明基体3的下侧配置的薄膜状的信息输入装置、例如接触式传感器
4;在接触式传感器4的下侧配置且能够配置在覆盖设备1的显示器部1b的位置,并能够在透射和非透射之间电切换的功能性液晶薄膜5;在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下侧配置且具有由反射产生的光泽性和透射性的薄膜状光泽层6。如图1C所示,各层之间的连接只要使用透明的粘接剂的粘接层15而相互连接即可。即,如图1C所示,在透明基体3和接触式传感器
4之间整面地配置粘接层15,在接触式传感器4和功能性液晶薄膜5之间整面地配置粘接层15,在功能性液晶薄膜5和光泽层6之间整面地配置粘接层15。
[0076] 透明基体3配置在设备用隐蔽薄膜2的最外层,其为透视性优良且能够保护显示器部1b防止破损的薄膜状或薄板状的构件。在不妨碍显示器部1b的辨识性的程度内,也可使透明基体3的表面带有任意的图案。透明基体3由合成树脂或强化玻璃等构成。作为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苯乙烯形树脂、聚烯烃系树脂、ABS树脂、AS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者AN树脂等通用树脂。此外,作为合成树脂的其他的例子,可以使用聚苯醚·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或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等通用工程树脂、或者聚砜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聚苯醚系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液晶聚酯树脂、或者聚丙烯系耐热树脂等超级工程树脂。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基体3为板状的构件,但此处的板状并非限定于图示的平板状的构件,也包含具有三维的曲面的薄型成形品。
[0077] 此外,在透明基体3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下,虽然对于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定,但相比较于通用的所谓的青玻璃,更优选使用机械强度等更加良好的白色钠玻璃(所谓的白玻璃)。虽然对于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强化加工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由于通常多使用厚度1mm左右板厚玻璃,因此优选采用利用离子交换进行的强化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强化后的化学强化玻璃显示出比风冷强化玻璃更大的压缩应力。
[0078] 虽然透明基体3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实现轻量化并维持足够的强度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0.3至1.1mm左右、更优选0.5至0.8mm。
[0079] 在透明基体3的内表面的周围的全部或一部分上,在外表面侧形成有用于隐藏接触式传感器4的配线的带有图案的传感器配线用隐蔽层7。作为一例,在透明基体3为四边形的情况下,在该透明基体3的内表面的周围,将传感器配线用隐蔽层7形成为四边框状,从而隐藏设置在接触式传感器4的周缘部的配线。需要说明的是,在接触式传感器4的配线仅设置在长方形的接触式传感器4的周缘部的三个边的情况下,只要由隐蔽层7仅隐蔽这三个边即可,不需要在周缘部的另外一边形成隐蔽层7。此外,在接触式传感器4的配线仅设置在长方形的接触式传感器4的周缘部的一边的情况下,只要由隐蔽层7仅隐蔽这一边即可,不需要在另外三个边形成隐蔽层7。隐蔽层7可以通过印刷等来形成。利用隐蔽层7可以装饰设备1。
[0080] 如图1A~图1C所示,接触式传感器4以使其周围的配线部与传感器配线用隐蔽层7重叠的方式配置在透明基体3的内表面,并通过从透明基体3侧由手指等来按压,从而对设备1输入信息,或者进行设备1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有时接触式传感器4对于便携设备是需要的,而对于家电设备却是不需要的。这样的接触式传感器4也可兼用作后述的对使用者欲使用设备1的状况进行检测的状态检测部32(参照图4)。
[0081] 功能性液晶薄膜5配置在接触式传感器4的内表面侧且至少配置在显示器部1b的外侧。功能性液晶薄膜5优选至少具有与显示器部1b的配置区域相同的大小。作为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一例,有一种被称为聚合物网络(PN:Polymer Network)型的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A放大表示的剖面,此种P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PNLCD)构成为,在对置的内表面分别具有透明电极5b的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例如,聚乙烯(PET)薄膜等塑料基板)5a(图2A中两侧的黑色部分)之间,封入有液晶5d和聚合物网络5c。该功能性液晶薄膜5构成为,如图2B所示,当使开关11导通而向一对透明电极基板5a施加来自电源10的电压时,液晶分子在电场方向上取向,液晶分子和聚合物网络5c的折射率大致一致而成为透明状态,而如图2C所示,当使开关11断开而不向一对透明电极基板5a施加来自电源10的电压时,液晶分子沿聚合物网络5c的表面排列,液晶分子与聚合物网络5c的折射率不一致,而成为光散射状态(非透明状态)。例如,当由白色构成功能性液晶薄膜5时,相对于不施加电压情况下的白浊化了的功能性液晶薄膜5,当施加电压时,功能性液晶薄膜5变为透明化。有效利用此种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特性,能够进行各种色调下的隐蔽。作为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实例,可以使用九州纳米科技光学株式会社(九州纳米テツク光学株式会社)的功能性液晶薄膜。
[0082] 由于功能性液晶薄膜5可以通过改变施加的电压而自由改变透射度,因此当将从电源10向一对功能性液晶薄膜5施加的电压逐渐增大到规定的电压(应施加的电压),则从非透明状态逐渐切换到透明状态。通过如此逐渐地切换,能够形成显示器部1b或照相机部等被隐蔽部逐渐浮出的状态。另一方面,若将从电源10向一对功能性液晶薄膜5施加的电压一下增加到规定的电压,则能够快速地从非透明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由此能够形成显示器部1b或照相机部等被隐蔽部突然浮出的状态。
[0083] 从电源10向一对功能性液晶薄膜5施加电压的开关11例如可以由使用设备1时操作的开关来兼用,或者为通过碰触设备1而自动导通的接触开关(接触式传感器)。
[0084] 光泽层6使用透明粘接剂的粘接层15而贴合配置在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背侧(内侧),光泽层6是优选具有至少与功能性液晶薄膜5相同的大小,并具有使透射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光反射的功能和使透射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光透射的功能这两种功能的层,且优选由不对接触式传感器4及设备1等的功能带来不良影响的非导电性的材料来构成。光泽层6可以由印刷等来形成。作为光泽层6的一例,优选完全不使用金属而能够通过乱反射来反射入射光从而发出金属光泽并且能够作为隐蔽层起作用的光泽层。如此构成所带来的结果是,由于光泽层6为非金属薄膜,因此在设备1为便携电话终端的情况下,不会对用于其通信的电波或传感器等带来功能上的不良影响。由此,不会使设备1具备的性能降低,能够形成更强的隐蔽,如后所述,能够确保优良的外观设计性。更具体地说,作为确保电波透射性的非金属的光泽层的示例可以举出东来株式会社(東レ株式会社)的商品名「ピカサス」(PICASUS)。商品名「ピカサス」薄膜为易成形、无金属的金属调纳米层叠PET薄膜。通过形成纳米多层层叠构造,虽然为非金属,但其为具有与金属同等的光泽并兼具成形性的产品。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交替层叠配置多个(例如数百至数千层)各厚度为0.2μm以下的高折射率的透明的聚合物层6a和折射率比高折射率的聚合物层6a低的低折射率的透明的聚合物层6b而构成纳米多层层叠构造(在图3中,为了易于理解而简化表示)。入射光在此种纳米多层层叠构造的各个聚合物层6a、6b的界面处反射而产生多个反射光,由此虽然是非金属但产生与金属同等的光泽和质感,并且由于是聚合物层因此具有优良的成形性。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优选透射率为20~30%的纳米多层层叠构造的PET薄膜。其理由是,在透射率高于30%的情况下,反射光的功能降低,当功能性液晶薄膜5为非透射状态时,显示器部1b的遮蔽功能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当透射率低于20%的情况下,透射光的功能降低,有可能降低显示器部1b的辨识性。
[0085] 使功能性液晶薄膜5和光泽层6重叠而呈现的颜色与隐蔽层7的颜色及框体1a的颜色一致而一体化能够提高隐蔽性,因此优选。之所以这样形成是因为如后述那样在设备1非使用时,难以按照功能性液晶薄膜5区分显示器部1b的配置区域1c和框体1a,能够隐藏显示器部1b的配置区域1c的缘故。例如,由于功能性液晶薄膜5和光泽层6所呈现的颜色并非纯白色,而是带有稍许灰色的颜色的情况下,优选传感器配线用隐蔽层7的颜色和框体1a的颜色与此种带有稍许灰色的颜色相配合而使其一体化。
[0086]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B及图1C所示,框体1a的凹部1g由平面为四边形状的插入凹部1g构成,在其底部形成有四边框状的突出部1h,设备用隐蔽薄膜2插入到插入凹部1g内并由突出部1h支承,显示器部1b配置在突出部1h的内侧(图1B及图1C中为下方)。从而,配置为在设备用隐蔽薄膜2和显示器部1b之间夹入突出部1h。
[0087] 如此构成的设备用隐蔽薄膜2插入到设备1的框体1a的凹部1g并由突出部1h支承以后,在突出部1h的内侧配置显示器部1b,由此如图1B及图1C所示,设备用隐蔽薄膜2安装在设备1的框体1a的凹部1g中。此时,设备用隐蔽薄膜2的最外层的透明基体3的外表面与设备1的框体1a的外表面1j即可形成为同一面,也可具有稍许台阶。
[0088] 显示器部1b配置在光泽层6即设备用隐蔽薄膜2的最内层的内侧,其为使用设备1时显示必要的信息的装置。显示器部1b作为信息输出部发挥功能,可以使用自发光、背光形式或者从侧面照明等各种形式的显示装置。作为设备1的被隐蔽部的另一例子,也可以代替显示器部1b,是欲隐蔽的图案或者照相机部(信息输入部)。
[0089] 图4是控制作为图1B的设备1的一例的便携电话终端的显示器部1b的隐蔽功能及隐蔽解除功能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在该功能框图中,状态检测部32、设备工作部33、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34分别与控制部31连接。
[0090] 状态检测部32对使用者是否使用设备1进行检测,作为一例,可以由设备1的显示器部1b的接触式传感器4、配置在设备1的显示器部1b以外的部分且使用设备1时操作的开关、或者配置在设备1的框体1a且通过使用者碰触框体1a而自动导通的接触开关(接触式传感器)来构成。
[0091] 在由状态检测部32检测到使用者欲使用设备1的情况下,控制部31以驱动设备工作部33并驱动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34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未由状态检测部32检测到使用者欲使用设备1的情况下,不驱动设备工作部33及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34。
[0092] 设备工作部33是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使用设备1的工作部。
[0093] 功能性液晶薄膜电压施加部34在控制部31的制御下向功能性液晶薄膜5施加来自电源10的电压。在上面的说明中,为了易于理解,是否从电源10施加电压简化说明为通过开关11的导通断开来执行。在此,状态检测部32和控制部31相当于开关11。
[0094] 具备如此构成的设备用隐蔽薄膜2的设备1如下工作。
[0095] 图5A及图5B中作为一例说明设备1为白色便携电话终端的情况。该设备1的透明基板3的最外层为平面。
[0096] 首先,在设备1为非使用时,如图2C所示,由于是开关11断开而未向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透明电极基板5a施加电压的情况,因此液晶分子沿聚合物网络5c的表面排列,液晶分子与聚合物网络5c的折射率不一致,成为光散射状态(非透明状态)即白浊状态。于是,对于从外面观察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颜色来说,若其颜色与框体1a的颜色一致,则无法区分两者的边界。即,如图5A所示,完全无法区分框体1a与从外面观察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区域(显示器部1b的存在区域)1c,成为不知道显示器部1b的存在区域1c的状态。不过在图5A中,为了易于理解,由虚线表示显示器部1b的存在区域1c,但实际上变成什么都不存在,不知道显示器部1b在何处,或显示器部1b自身是否存在的状态。
[0097] 接下来,在设备1使用时,如图2B所示,由于是开关11导通而向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透明电极基板5a施加了电压的情况,因此液晶分子在电场方向上取向,液晶分子与聚合物网络5c的折射率大致一致而成为透明状态。于是,成为能够显著区分从外面观察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区域1c与框体1a的边界的状态。即,如图5B所示,框体1a与显示器部1b的存在区域1c(从外面观察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区域1c)被明确区分,能够明确识别显示器部1b的存在及其显示。
[0098] 此外,作为另一例,在图6A~图6C中对设备1为白色的便携电话终端的情况且设备1的透明基板3的最外层具有三维弯曲面的便携电话终端进行说明。
[0099] 首先,在设备1非使用时,如图2C所示,由于是开关11断开而未向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透明电极基板5a施加电压的情况,因此液晶分子沿聚合物网络5c的表面排列,液晶分子与聚合物网络5c的折射率不一致,成为光散射状态(非透明状态)即白浊状态。于是,对于从外面观察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颜色来说,其颜色与框体1a的颜色一致,无法区分两者的边界。即,如图6A所示,框体1a与从外面观察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区域(显示器部1b的存在区域)1c成为在终端设备1的表面上什么都不存在,即,不知道显示器部1b在何处,或显示器部1b自身是否存在的状态。
[0100] 接下来,在设备1使用时,如图2B所示,由于是开关11导通而向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透明电极基板5a施加了电压的情况,因此液晶分子在电场方向上取向,液晶分子与聚合物网络5c的折射率大致一致而成为透明状态。于是,成为能够显著区分从外面观察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区域1c与框体1a的边界的状态。即,如图6B~图6C所示,框体1a与显示器部1b的存在区域1c(从外面观察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区域1c)从能够逐渐区分的状态变化到明确区分的状态,在图6C的设备1的使用状态中,能够明确识别显示器部1b的存在及其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图6C中的标记1e为显示器部1b上显示的“1”~“9”的便携电话终端的数字键,1f为显示器部1b上显示的功能键。通过由手指等按压各键1e、
1f的位置,接触式传感器4的开关变为导通。
[0101]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显示器部1b和功能性液晶薄膜5之间配置光泽层6,因此,可以利用光泽层6来提高仅通过功能性液晶薄膜5不能充分实现的隐蔽性,能够弥补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隐蔽性,并且以非金属性构成光泽层6,从而不会引起电波干扰等。
于是,能够提供不会引起电波干扰等并可以实现作为各种产品的外观设计所必需的隐蔽性的设备用隐蔽薄膜、使用其的设备、及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
[0102] 进而,使从设备1的外侧通过透明基体3来观察电方面非透射状态下的功能性液晶薄膜5、光泽层6和显示器部1b时所呈现的颜色与框体1a呈现的颜色一致而一体化。通过此种构成,在设备1非使用时且功能性液晶薄膜5为非透射状态时,显示器部1b与框体1a一体化而无法区分,能够形成大致消除显示器部1b自身的存在(换言之,大致完全隐蔽显示器部1b)的外观设计。另一方面,在设备1使用时且功能性液晶薄膜5为透射状态时,能够明确区分显示器部1b和框体1a,能够提高显示器部1b的辨识性。
[0103] 于是,当将此种结构涉及的本实施方式应用于设备1例如便携电话终端等便携设备时,从显示器部1b被大致完全地隐蔽而完全感觉不到显示器部1b自身的存在的状态使显示器部1b显现化,从而提供一种给使用者一种惊讶、意外性所形成的强烈震撼的外观设计。例如,可以提供一种在冰箱的门等完全预想不到显示器部1b的存在的部分上使显示器部1b突然出现的设计。反之,可以进行如从显示器部1b作为便携设备等而当然存在的状态(现有的便携设备的状态),乍一看变为完全感觉不到显示器部1b的存在的状态的外观设计。其结果,能够格外扩展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0104] 进而,例如,通过使用者碰触单纯箱形状或者椭圆形状的物体,物体所具备的接触式传感器反应,显示器部1b从非使用状态变为使用状态,由此显示器部1b逐渐或急速地显现,从而能够感到电子设备例如便携设备。
[0105] 如此,作为便携设备等设备1的框体1a的外观设计,可以形成过去没有且非常具有震撼性的有用的设计。本发明并不限于便携设备的框体,例如也可适用于电视或者家庭用的冰箱等家电设备或者门口对讲机等显示器部1b的隐蔽。
[0106]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隐蔽技术中,仅能够隐蔽到可隐约地判别显示器部的存在的状态,没有意外性,因此外观设计上欠缺震撼感。其原因是,例如即使使用功能性液晶薄膜,由于仅在显示器部之上配置功能性液晶薄膜,因此仅通过非使用时的显示器部和功能性液晶薄膜相配合后的颜色,显示器部的隐蔽性低,并且无法与框体1a的颜色一致,不能大致完全地隐蔽显示器部。此外,如上所述,在金属蒸镀中,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大,而利用其他的方法,也存在由于高温或高压而对功能性液晶薄膜造成不良影响的危险。例如,假设考虑在将由金属蒸镀层构成的光泽层转印到功能性薄膜的情况下,由于转印的压力和温度,对于液晶薄膜的ITO层及将它们粘接的粘接层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大,在实现上也很困难。
[0107]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功能性液晶薄膜5和显示器部1b之间配置光泽层6,利用光泽层6,提高以往不充分的隐蔽性的功能,并且能够使将非使用时的显示器部1b和光泽层6以及功能性液晶薄膜5相配合后的颜色与框体1a的颜色一致,从而能够大致完全地隐蔽显示器部1b。进而,通过由非金属构成光泽层6(例如,通过由非金属的光泽薄膜来构成光泽层6),利用光泽层6与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组合,不会引起之前提到的问题,能够实现理想的隐蔽。
[0108] 此外,通过对施加于功能性液晶薄膜5的电压进行控制,能够自由地设计外观的变化,如从图5A及图6A所示的显示器部1b不存在的状态快速地变化到图5B及图6C所示的显示器部1b明确存在的状态的外观设计,或者从图6A所示的显示器部1b不存在的状态开始,经由图6B所示的显示器部1b隐约浮起的状态(在图6B中,从图面清晰化的方面考虑,由细线表示显示器部1b的内容,但实际情况下,显示器部1b的内容隐约显现而并非清楚的状态),变化到图6C的显示器部1b明确存在的状态的外观设计等。
[0109] 此外,本发明适用的对象并不限于便携设备,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嵌入到家庭的墙21等的电视20的显示器部20b。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A所示,在使用(开关导通)状态下,显示器部20b显现化而存在于白色的墙21上。从此种显现化的状态开始,经过图7B所示的隐约出现显示器部20b的存在的状态(图7B中,从图面清晰化的方面考虑,由细的虚线表示显示器部20b的内容,但实际情况下,显示器部20b的内容隐约显现而并非清楚的状态),变为如图7C所示的未使用(开关断开)情况下全白的状态(纯白、满屏状态),形成认为壁21上不存在显示器部20b的状态。于是,能够提供一种在原以为什么都没有的纯白的壁21的部分上,显示器部20b突然或者逐渐浮出而显现出显示器部20b的外观设计。
[0110]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框体1等隐蔽的颜色并不限定于白色,如果是深蓝色和黑色等被染料染成的色,也可适用于任何颜色。
[0111]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省略透明基体3和隐蔽层7。即,例如在图1D所示的变形例中,省略透明基体3和隐蔽层7,将具有接触式传感器4、功能性液晶薄膜5和光泽层6的设备用隐蔽薄膜2A插入到框体1a的插入凹部1g中,并由突出部1h来支承,之后在框体1a的外表面配置例如合成树脂制的板状的卡定构件17。卡定构件17的与插入凹部1g对应的部分具有比插入凹部1g小的开口17b,开口17b的缘部具有斜槽缘(bezel)17a,该斜槽缘与接触式传感器4的周缘部卡定,从而防止设备用隐蔽薄膜2A从插入凹部1g脱落。
[011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当地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各自具有的效果。
[011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14] 本发明涉及的设备用隐蔽构件、使用其的设备及设备的被隐蔽部的隐蔽方法对于安装在设备的显示器部等被隐蔽部,并在隐蔽模式下隐蔽所述被隐蔽部,而在非隐蔽模式使所述被隐蔽部显现化,从而能够赋予特殊的外观设计性等设备是非常有用的。作为设备的具体例,可以例示如以下的设备。即,可以举出便携设备、电视(包括个人计算机用的显示器。例如,非使用时看起来仅如合成树脂的面板。)、带有液晶显示装置的家电(例如,冰箱的门、门口对讲机、电子相框、蒸饭器、烤箱、微波炉、空气清洁机、空调机、遥控器、钟等)、清扫机(例如,旋风式清扫机的过滤器部分)、附属于家电的各种箱(例如,熨斗、除湿机、加湿器等)、照明器具、服饰杂货、信用卡(例如,使用时以外看起来没有图案。)、收纳盒或者家具(例如,使用时收纳盒或者家具的门变为透明,容易看到装在里面的东西)、车载显示面板(例如,使用时以外看起来没有图案。)、储蓄箱、镜子、白色书写板、垫板等。
[0115] 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但对于熟悉该技术的人来说,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此种变形或修正只要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均应该被认定为包含在本发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