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341644.3

文献号 : CN1024169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明龙秦海许冰

申请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包括C柱区域一侧面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以及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均固定在一起的一体成形的流水槽连接板,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向上折弯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的表面固定,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形成空腔。本发明的上导轨加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车身C柱区域搭接头的刚度和零件连接强度,增加车身的刚度和局部强度,解决C柱上接头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整体车身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区域一侧面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以及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均固定在一起的一体成形的流水槽连接板,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向上折弯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的表面固定,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形成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通过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为打开的W形,最外面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通过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面的两侧面延长面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中部向上凸起部分后侧与所述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的空腔为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与所述侧围外板重合固定区域至少为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与所述上导轨重合固定区域至少为1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上导轨侧面通过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围外板的中部内侧面焊接固定,所述上导轨的后部内侧面与所述流水槽后端外侧面焊接固定,所述侧围外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流水槽前端外侧面焊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由高强钢材料制成。

说明书 :

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微车车身的C柱搭接头通常比较薄弱,如图1和图2所示,存在如下问题:(1)、上导轨与侧围外板搭接部分重合区域小,仅有一排焊点进行连接,连接强度不足;
(2)、由于受中门运动区域限制,上导轨部分区域钣金布置空间不足,接头位置出现腔体截面较小甚至局部没有形成腔体结构。上述结构缺陷在工况较恶劣的情况下,导致C柱上接头刚度和强度不足,容易产生变形,造成该区域焊点开裂,最终引起零件出现较大裂纹,严重影响车身质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提高车身C柱区域搭接头的刚度和零件连接强度,增加车身的刚度和局部强度,解决C柱上接头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整体车身质量的上导轨加强结构。
[0004]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包括C柱区域一侧面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以及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均固定在一起的一体成形的流水槽连接板,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向上折弯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的表面固定,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形成空腔。
[0005]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还一种可以是:
[0006]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通过焊接固定。
[0007]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为打开的W形,所述最外面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通过焊接固定。
[0008] 所述最外面的两侧面延长面相互垂直。
[0009]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中部向上凸起部分后侧与所述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的空腔为菱形。
[0010]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与所述侧围外板重合固定区域至少为150mm。
[0011]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与所述上导轨重合固定区域至少为180mm。
[0012] 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上导轨侧面通过焊接固定。
[0013] 所述上导轨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围外板的中部内侧面焊接固定,所述上导轨的后部内侧面与所述流水槽后端外侧面焊接固定,所述侧围外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流水槽前端外侧面焊接固定。
[0014]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由于其包括C柱区域一侧面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以及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均固定在一起的一体成形的流水槽连接板,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向上折弯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的表面固定,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形成空腔。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在C柱区域除了侧面固定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还有与两者均侧面固定的流水槽连接板增加了搭接固定的区域,同时由于腔体的存在,有效提高车身C柱区域搭接头的刚度和零件连接强度,增加车身的刚度和局部强度,解决C柱上接头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整体车身质量。而且仅仅只多设置一个流水槽连接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现有的汽车C柱区域部件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中的C-C截面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实施例C柱区域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图3中A-A截面图。
[0019] 图号说明
[0020] 1…上导轨 2…侧围外板 3…流水槽连接板 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至图4对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请参考图3至图4,包括C柱区域一侧面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2和上导轨1以及与所述侧围外板2和所述上导轨1均固定在一起的一体成形的流水槽连接板3,所述流水槽连接板3的两侧向上折弯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流水槽连接板3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2和所述上导轨1的表面固定,所述流水槽连接板3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2和上导轨1之间形成空腔4。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在C柱区域除了侧面固定的侧围外板2和上导轨1,还有与两者均侧面固定的流水槽连接板3增加了搭接固定的区域,同时由于腔体的存在,有效提高车身C柱区域搭接头的刚度和零件连接强度,增加车身的刚度和局部强度,解决C柱上接头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整体车身质量。而且仅仅只多设置一个流水槽连接板3,结构简单。CAE(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表明:常规结构该位置应力值为178MPa;而采用上述结构后,该位置应力值为88MPa,应力值大大降低。同时,采用常规结构的路试车该位置焊点开裂严重;而采用上述结构的路试车顺利完成路试,解决了车身C柱接头区域上导轨1与侧围外板
2焊点开裂而引起的顶盖横向开裂问题。
[0023]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请参考图3至图4,还可以是所述流水槽连接板3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2和所述上导轨1通过焊接固定。焊接固定的优点是成本低,工艺简单,而且固定比较牢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流水槽连接板3为打开的W形,所述最外面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2和所述上导轨1通过焊接固定。由于W形状是不容易变形的形状,因此,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并提高C柱区域的刚度和强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最外面的两侧面延长面相互垂直。这样,其更加不容易开焊而且在这两个方向上有效保持该位置和该区域的刚度和强度。另外,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中部向上凸起部分后侧与所述侧围外板2和上导轨1之间的空腔4为菱形。由于形成菱形的空腔4,吸收各方向的能力加强,避免开焊。
[0024]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请参考图3至图4,在前面所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流水槽连接板3与所述侧围外板2重合固定区域至少为150mm。另外,所述流水槽连接板3与所述上导轨1重合固定区域至少为180mm。重合区域越大,那么增加局部区域的刚度和强度的效果越明显。还可以是所述侧围外板2与所述上导轨1侧面通过焊接固定。焊接固定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固定比较牢固。另外,所述上导轨1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围外板2的中部内侧面焊接固定,所述上导轨1的后部内侧面与所述流水槽后端外侧面焊接固定,所述侧围外板2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流水槽前端外侧面焊接固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焊接位置,但是上述位置和对应的搭接面是最优选的。另外,所述流水槽连接板3由高强钢材料制成。使用高强钢材料的优点是强度有保证。
[0025] 上述仅对本发明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