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特色窑变技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249033.6

文献号 : CN10241735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涛默黄海武

申请人 : 钦州市华夏太极泉坭兴陶艺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一种坭兴陶特色窑变技术,包括制备坯料、坯体成型、修整坯体、干燥坯体及烧制坯体,所述烧制坯体包括下述步骤,1)把干燥的坯体放入到窑炉中,将温度逐渐升高,升温速度为每小时80~120℃,升到450~550℃以后,升温速度为每小时130~180℃,直至升到1100~1200℃,并在该温度下,持续烧制0.5~1小时;2)将窑变材料从窑炉孔投进窑炉;窑变材料的投放量为每立方米窑炉空间投放2~3kg;所述窑变材料由1~4重量份的松枝、1~3重量份的生树叶、1~3重量份的木屑、2~5重量份的煤及2~4重量份的松脂混合制成;3)再在1150~1200℃下,持续烧制0.5~1小时;4)将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5)冷却后,将烧制成的坯体取出,完成坯体的烧制。

权利要求 :

1.坭兴陶特色窑变方法,包括制备坯料、坯体成型、修整坯体、干燥坯体及烧制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制坯体包括下述步骤,

1)把干燥的坯体放入到窑炉中,将温度逐渐升高,升温速度为每小时80~120℃,升到

450~550℃以后,升温速度为每小时130~180℃,直至升到1100~1200℃,并在该温度下,持续烧制0.5~1小时;

2)将窑变材料从窑炉孔投进窑炉;

窑变材料的投放量为每立方米窑炉空间投放2~3kg;

所述窑变材料由1~4重量份的松枝、1~3重量份的生树叶、1~3重量份的木屑、

2~5重量份的煤及2~4重量份的松脂混合制成;

3)再在1150~1200℃下,持续烧制0.5~1小时;

4)将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

5)冷却后,将烧制成的坯体取出,完成坯体的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坭兴陶特色窑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窑变材料的投放量为每立方米窑炉空间投放2.5Kg,窑变材料由2重量份的松枝、2重量份的生树叶、

3重量份的木屑、2重量份的煤及3重量份的松脂混合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坭兴陶特色窑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烧制坯体的步骤

1)中,在升温到1150℃后,持续烧制0.5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坭兴陶特色窑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烧制坯体的步骤3)中,再在1190℃下,持续烧制0.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坭兴陶特色窑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坯料中,所述的坯料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东泥40~60份、西泥40~

60份。

说明书 :

坭兴陶特色窑变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陶器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坭兴陶特色窑变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坭兴陶,指钦州坭兴陶,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被命名为我国的“四大名陶”。传统的钦州坭兴陶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备坯料:坯料为陶土材料,选用横穿钦州市区的钦江以东的泥土(俗称东泥:为软质粘土,颜色为黄白色,含微量石英砂)和钦江以西地域的泥土(俗称西泥: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紫泥石,颜色为紫红色,表面层有少量铁质浸染,为硬质粘土),将两者以一定重量配比混合,经研磨、脱水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坯料;(2)坯体成型:即用坯料捏造各种器型的坯体;(3)修整坯体:将坯体修整以达到设计要求;(4)干燥坯体:采用室内干燥法、风干法、晒干法或其它干燥方法,使坯体水分排出;(5)烧制坯体:将装饰好的坯体装窑进行烧制。现在常规的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100~1200℃,烧制时间约为10小时;有时烧制后还进行磨光:烧制后的坭兴陶坯品的颜色多为单一的朱红色或紫红色,偶尔少数窑变成深绿色或古铜色,窑变了的坭兴陶坯品不需上釉,经过打磨抛光后,即可产生出天蓝、古铜、墨绿、紫红等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
[0003] “四大名陶”各具特色,钦州坭兴陶的特点为无釉磨光,烧成经磨光的陶器呈现出变化无穷的“窑变”色彩,誉为“中国一绝”。窑变指开窑后得到的产品,在色、彩、形、质等方面发生引人注意的特异变化,这种变化无法重复,瓷器一般的窑变是由于釉的组成不同,或者几种釉施于同一器皿之上,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所造成的色彩变化,通常指釉色在不同火焰性质中产生的变化;而钦州坭兴陶的窑变,指的是坯品的色泽及纹路的变化,钦州坭兴陶所用的东泥,内含丰富的氧化铁成分,由于铁价元素在氧化与还原不同的烧制气氛中,化合价的变化不同,如+3价、+2价,再加上燃料中不完全燃烧的烟雾,引进碳素沉着作用,使坯品变色更丰富,在原来铁红色的基础上,隐约呈现出古铜、紫红、铁青、金黄、墨绿、天蓝、粟色等多种色泽,以及天斑、虎纹等纹理变化。窑变因变化莫测而神奇,又因“火中求宝,难得一件”而珍贵。传统的窑变制备工艺,坯体在烧制过程中易开裂,成品率很低,而且发生窑变的也很少,通常烧制几百上千个坯体的窑炉中窑变的也只有一两个。虽然窑变的生成有很大的偶然因素,是无法预测和控制,可遇不可求的,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寻,如何掌握窑变的规律,通过改善窑变的技术,提高窑变成品率,烧制出色泽变化丰富、色彩过渡自然及纹路多变的坭兴陶,成为业内人士的研究目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坭兴陶烧制后,呈现色泽变化丰富、色彩过渡自然及纹路清晰多变的坭兴陶特色窑变技术。
[0005] 本发明的坭兴陶特色窑变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制备坯料;
[0007] (2)坯体成型:用坯料捏造各种器型的坯体;
[0008] (3)修整修坯:将坯体修整以达到设计要求;
[0009] (4)干燥坯体:采用室内干燥法、风干法、晒干法或其它干燥方法,使坯体水分排出;
[0010] (5)烧制坯体,包括下述步骤:
[0011] 1)把干燥的坯体放入到窑炉中,将温度逐渐升高,升温速度为每小时80~120℃,升到450~550℃以后,升温速度为每小时130~180℃,直至升到1100~1200℃;并在该温度下,持续烧制0.5~1小时;
[0012] 2)将窑变材料从窑炉孔投进窑炉;
[0013] 窑变材料的投放量为每立方米窑炉空间投放2~3kg;
[0014] 所述窑变材料由1~4重量份的松枝、1~3重量份的生树叶、1~3重量份的木屑、2~5重量份的煤及2~4重量份的松脂混合制成;
[0015] 3)再在1150~1200℃下,持续烧制0.5~1小时;
[0016] 4)将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
[0017] 5)冷却后,将烧制成的坯体取出,完成坯体的烧制。
[0018] 上述方案中,所述窑变材料的投放量最好为每立方米窑炉空间投放2.5Kg,每种材料的份量比例可按上述重量份自由搭配,产生不同浓度的烟雾,这样产生的窑变色彩变化更大,其中最好是松枝2份,生树叶2份,木屑3份,煤2份,松脂3份。
[0019] 所述生树叶可以为生桃树叶、生松树叶、或生桦树叶等刚砍下来没有干燥的树叶。
[0020] 所述木屑最好为红木屑。
[0021] 所述窑变材料可以投放在窑炉中的一点,即一点投放。
[0022] 所述窑变材料也可以投放在窑炉中的多个点,即多点投放。
[0023] 所述窑变材料也可以在窑炉中投放1~3次。一次投放窑变材料时,在升温到1100~1200℃时,投放窑变材料,再在1150~1200℃下,持续烧制0.5~1小时,将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冷却后,将烧制成的坯体取出,完成坯体的烧制;分两次投放窑变材料时,在升温到1100~1200℃时,第一次投放窑变材料,再在1100~1200℃的温度下,烧制
0.5~1小时后,将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到1000~1150℃时,再次投放窑变材料,再在
1150~1200℃下,持续烧制0.5~1小时,将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冷却后,将烧制成的坯体取出,完成坯体的烧制;分3次投放窑变材料时,在升温到1100~1200℃时,第一次投放窑变材料,再持续烧制0.5小时后,将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到1000~1150℃之时,第二次投放窑变材料,又继续升温至1150~1200℃,持续烧制0.5小时后,第三次投放窑变材料,再在1150~1200℃下,持续烧制0.5~1小时,将窑炉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冷却后,将烧制成的坯体取出,完成坯体的烧制。
[0024] 上述方案所述,在烧制坯体的步骤1)中,在升温到1150℃后,持续烧制0.5小时。
[0025] 上述方案所述,在烧制坯体的步骤3)中,最好再在1190℃下,持续烧制0.5小时。
[0026] 上述方案在制备坯料中,所述的坯料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东泥40~60份、西泥40~60份,不同的泥配比所产生的窑变效果也略有不同。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28] 1、在烧制过程中,将点燃的特制窑变材料投入窑炉的局部位置,使窑炉内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