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接收方法、基站及其信号发送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369768.2

文献号 : CN10242068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董霄剑刘威鑫

申请人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接收方法、基站及其信号发送方法,所述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包括: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以由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若判断出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则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本发明技术方案能把接收分集和多载波复用有效地融合,从而将提升接收性能与提高数据速率有效融合,并降低通信终端的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所述通信终端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

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以使网络侧能够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

若判断出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则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估计为同频信道估计,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反映当前传输信道的同频干扰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述上报值是通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后测得的;所述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包括:确定在系统矩阵正交且传输信道不存在同频干扰的情况下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与上报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对应的上报值修正信道估计后所测得的上报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所述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包括:若所述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大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通过其中任意一个天线接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包括:对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

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

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

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

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

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

将每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合并后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的方式为最大比合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包括:对任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

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

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

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

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

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

将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值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接收信号码功率、干扰信号码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为TD-SCDMA。

10.一种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适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信号;

修正单元,适于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

上报单元,适于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以使网络侧能够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

判断单元,适于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

控制单元,适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时,则控制所述接收单元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控制所述接收单元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估计为同频信道估计,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反映当前传输信道的同频干扰程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述上报值是通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后测得的;所述修正单元包括:确定单元,适于确定在系统矩阵正交且传输信道不存在同频干扰的情况下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与上报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报值修正单元,适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对应的上报值修正信道估计后所测得的上报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包含于所述接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控制所述接收单元通过其中任意一个天线接收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一接收单元,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第一下变频单元,适于对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

第一I/Q解调单元,适于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

第一放大及滤波单元,适于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

第一采样单元,适于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

第一数字滤波单元,适于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第一联合检测单元,适于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

第一解调软判单元,适于对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

合并单元,适于将每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进行合并;

第一输出单元,适于将合并后的软比特信息输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单元进行合并的方式为最大比合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第二下变频单元,适于对任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

第二I/Q解调单元,适于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

第二放大及滤波单元,适于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

第二采样单元,适于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

第二数字滤波单元,适于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第二联合检测单元,适于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

第二解调软判单元,适于对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

第二输出单元,适于将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输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值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接收信号码功率、干扰信号码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为TD-SCDMA。

19.一种基站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通信终端修正后的上报值;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是由所述通信终端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后获得的;

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所述发送信号的方式包括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

以确定的信号发送方式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信号,若所述确定的信号发送方式为多载波复用,则使所述通信终端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使所述通信终端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报值接收单元,适于接收通信终端修正后的上报值;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是由所述通信终端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后获得的;

发送方式确定单元,适于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所述发送信号的方式包括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

信号发送单元,适于以确定的信号发送方式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信号,若所述确定的信号发送方式为多载波复用,则使所述通信终端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使所述通信终端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说明书 :

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接收方法、基站及其信号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接收方法、基站及其信号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无线信道的复杂性,无线信道衰落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问题。而接收分集无疑是对抗无线衰落的有效手段。所谓的分集方法即在若干个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或数据)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若通信终端配置两天线,则从基站到通信终端两天线的通信信道之间是独立衰落的(或者是相关衰落,取决于天线的距离和波长)。通过在接收端对从两个通信信道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合并,无疑能增加通信终端的接收机的接收性能。接收分集其本质是利用了信号的相关性,噪声和信道的非相关性(或者信道的弱相关性)。
[0003] 目前,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逐渐普及,基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或者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的3G业务已在全国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3G手机。
[0004] 随着用户对数据的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多载波复用技术也被引入到多种模式的通信系统中,例如TD-SCDMA、WCDMA等。多载波复用的本质是:频率复用,在每个载波承载不同的数据。很显然,多载波复用能增加数据速率,通信终端的多载波复用技术也是一个愈来愈明显的趋势。例如,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存在多载波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多载波复用技术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0005] 由于TD-SCDMA的业务是多样的,有的对性能时延和误块性能要求比较高,如语音业务,有的对下载速率要求比较高,如数据下载业务或视频电话业务。即各种业务对接收分集和多载波复用或有不同的需求,当对性能时延和误块性能要求比较高时,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能够显著提升接收性能,而当对下载速率要求比较高时,通过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能够提高数据速率。
[0006] 现有技术中,对于多载波复用和接收分集的实现,一般需要采用多个基带接收机(使用多个基带芯片),分别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和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基站(网络侧)所发送的信号,但是这样会使成本较高。然而,在通信终端仅采用一个基带接收机(使用一个基带芯片)的情况下,却难以实现接收分集和多载波复用的有效融合,从而也难以将提升接收性能和提高数据速率有效融合。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接收方法,在同一个基带芯片下实现接收分集和多载波复用有效融合,从而将提升接收性能与提高数据速率有效融合。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所述通信终端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所述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包括:
[0009] 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
[0010] 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
[0011] 若判断出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则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0012] 可选的,所述信道估计为同频信道估计,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反映当前传输信道的同频干扰程度。
[0013] 可选的,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述上报值是通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后测得的;所述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包括:
[0014] 确定在系统矩阵正交且传输信道不存在同频干扰的情况下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与上报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015]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对应的上报值修正信道估计后所测得的上报值。
[0016] 可选的,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所述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包括:若所述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大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通过其中任意一个天线接收信号。
[0017]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包括:
[0018] 对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
[0019] 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
[0020] 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
[0021] 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
[0022] 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0023] 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
[0024] 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
[0025] 将每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合并后输出。
[0026] 可选的,所述合并的方式为最大比合并。
[0027] 可选的,所述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包括:
[0028] 对任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
[0029] 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
[0030] 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
[0031] 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
[0032] 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0033] 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
[0034] 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
[0035] 将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输出。
[0036] 可选的,所述上报值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接收信号码功率、干扰信号码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0037] 可选的,所述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为TD-SCDMA。
[0038]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发送信号的方式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的。
[0039]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0040] 接收单元,适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信号;
[0041] 修正单元,适于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
[0042] 上报单元,适于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以由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
[0043] 判断单元,适于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
[0044] 控制单元,适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时,则控制所述接收单元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控制所述接收单元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00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46] 通过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将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后发送至网络侧,以由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若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则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由此在同一个基带芯片下实现了接收分集和多载波复用的有效融合,从而将提升接收性能与提高数据速率有效融合,并降低了通信终端的成本。
[0047] 网络侧发送信号的方式是基于通信终端经过修正后的上报值所确定的,因此,通信终端能够根据通信信道的情况选择和调整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或是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从而使通信终端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48]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3是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的示意图;
[0051] 图4是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53]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0054] 步骤S101,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
[0055] 步骤S102,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以由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
[0056] 步骤S103,若判断出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则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005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发送信号的方式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的。虽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网络侧通常会根据通信终端的上报值来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但是,网络侧也完全可以不以通信终端的上报值为依据,而自行决定发送信号的方式,因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网络侧并不一定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
[0058]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上述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作详细说明。
[0059]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终端具体为支持TD-SCDMA通信模式的通信终端,即工作在TD-SCDMA通信系统的通信终端,例如为TD-SCDMA手机。所述通信终端至少包括一张TD-SCDMA通信模式下的用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或者全球用户识别模块(USIM,Universal 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卡,还可以包括其他通信模式下的SIM卡或USIM卡。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终端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用于接收分集的实现,各天线之间的独立确保了从基站(网络侧)到所述通信终端的天线的通信信道之间是独立衰落的(取决于天线的距离和波长),从而能达到较好的分集接收的效果。一般地,天线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以正确接收到信号的不同传播延时,通常两个天线之间至少间隔5倍波长的距离,才能使接收到的信号具有显著不同的衰落特性。
[0060] 结合图1,执行步骤S101,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对于采用码分多址技术(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通信系统,多个用户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是混叠的,接收时需要在数字域上用一定的信号分离方法把各个用户的信号分离开来。信号分离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单用户检测技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两种。在实际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多址干扰(MAI,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这是由于各个用户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个别用户产生的MAI固然很小,可是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或信号功率的增大,MAI就成为CDMA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干扰。传统的CDMA系统信号分离方法是把MAI看作热噪声一样的干扰,导致信噪比严重恶化,系统容量也随之下降,这种将单个用户的信号分离看作是各自独立的过程的信号分离技术称为单用户检测(Single-User Detection);而联合检测(JD,Joint Detection)是多用户检测(MUD,Multi-User Detection)的一种,指的是充分利用多址干扰(MAI),一步之内将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分离开来的一种信号分离技术。
[0061] 传统的检测技术完全按照经典直接序列扩频理论对每个用户的信号分别进行扩频码匹配处理,其接收端用一个和发送地址码(波形)相匹配的匹配滤波器(相关器)来实现信号分离,在相关器后直接解调判决。如果匹配滤波采用的是结合了信道响应的相关波形,相当于是Rake接收机,实现了利用多径响应的作用。这种方法只有在理想正交的情况下,才能完全消除多址干扰的影响,对于非理想正交的情况,必然会产生多址干扰,从而引起误码率的提高。TD-SCDMA系统中采用的联合检测技术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MAI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及其多径的先验信息(例如扩频码、幅度、定时、延迟等信息),把用户信号的分离当作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联合检测过程来完成,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上行链路频谱资源,显著地提高系统容量。
[0062] 联合检测的原理是利用对多用户信道的估计,根据某种信道估计准则,估计同时工作的多个码道的用户信息,在多个用户中检测提取出所需的用户信号。一般通过建立信道模型实现联合检测的信道估计,其公式为:e=Ad+n,其中,e为接收的数据序列,A为系统矩阵,n为高斯白噪声,d为发射的数据符号序列。联合检测的目的就是根据上式中的A和e估计出用户发送的原始信号d。A由所有用户的扩频码以及信道脉冲响应决定,因此联合检测算法的前提是能得到所有用户的扩频码和信道脉冲响应。TD-SCDMA系统中在帧结构中设置了用来进行信道估计的训练序列(Midamble),根据接收到的训练序列部分信号和已知的训练序列就可以估算出信道脉冲响应,而扩频码也是确知的,那么就可以达到估计用户发送的原始信号d的目的。联合检测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大致分为非线性算法、线性算法和判决反馈算法等三大类。根据目前的情况,在TD-SCDMA系统中通常采用了线性算法中的一种,即迫零线性块均衡(ZF-BLE)法。
[0063] 随着算法和相应基带处理器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联合检测技术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显著。经过大量的仿真计算和实际的现场实验发现,使用联合检测技术可以为系统带来了以下好处:
[0064] (1)降低干扰。联合检测技术的使用可以降低甚至完全消除MAI干扰。
[0065] (2)扩大容量。联合检测技术充分利用了MAI的所有用户信息,使得在相同原始误码率(Raw BER,Raw Bit Error Rate)的前提下,所需的接收信号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 Ratio)可以大大降低,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接收机性能并增加了系统容量。
[0066] (3)削弱“远近效应”的影响。由于联合检测技术能完全消除MAI干扰,因此产生的噪声量将与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无关,从而大大减少“远近效应”对信号接收的影响。
[0067] (4)降低功控(功率控制)的要求。由于联合检测技术可以削弱“远近效应”的影响,从而降低对功控模块的要求,简化功率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检测,功率控制的复杂性可降低到类似于GSM的常规无线移动系统的水平。
[0068] 联合检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TD-SCDMA系统,该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成熟性和可应用性是没有问题的。TD-SCDMA系统的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69] 此外,现在陆地移动通信蜂窝系统均采用频率复用方式以提高频率利用率。这虽然增加了系统的容量,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干扰程度。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和互调干扰。其中,同频干扰尤为严重,所谓同频干扰,即指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现在一般采用频率复用的技术以提高频谱效率。当小区不断分裂使基站服务区不断缩小,同频复用系数增加时,大量的同频干扰将取代人为噪声和其它干扰,成为对小区制的主要约束。这时移动无线电环境将由噪声受限环境变为干扰受限环境。当同频干扰的载波干扰比C/I(C为载频信号,I为干扰信号)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的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以TD-SCDMA系统为例,在建网初期,由于采用的是单频点全网同频组网,全网同频干扰很严重,网络性能很差。后来采用了N频点技术,即一个小区有N个连续载频,但其中只有一个作为主载波(具备完整公共信道,包括零时隙及上下行导频信道),所有的通信终端都必须在主载波上发起上行同步,接入网络。剩余的(N-1)个频点作为承载业务的辅载波。主、辅载波使用相同的扰码及基本训练序列,同一个用户的上下行一般配置在同一个频点。N频点技术虽然能解决公共信道的同频干扰问题,但是对于每个用户的专用业务信道的同频干扰并没有起很大作用。在现网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业务信道同频干扰问题,即使邻区主载波异频,但有可能会出现主小区的辅载波和邻区的主载波或辅载波出现同频情况,则在小区边界处存在严重的同频干扰情况,尤其是交界处用户较多的时候。因此,目前尚不能完全解决业务信道邻区同频干扰问题。TD-SCDMA网络同频干扰对业务的主要影响是网络信号良好时用户接入失败率或掉话率较高,从而可能影响网络容量等。TD-SCDMA网络同频干扰常见的问题有:有信号却打不了电话,信号良好却接不了电话,通话过程中话音断断续续,通话过程中突然掉话,数据下载缓慢等。
[0070] 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信道估计具体为同频信道估计,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反映当前传输信道的同频干扰程度。通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能够衡量TD-SCDMA小区当前传输信道的同频干扰程度,基于该同频干扰程度决定后续步骤中对上报值的修正以及对信号接收方式的选择和调整。
[0071] 现有技术中,通信终端需要在物理层进行各种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上报至网络侧,由网络侧根据通信终端的上报值进行相应的控制,例如调整信号发射的功率等。通信终端的上报值通常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干扰信号码功率(ISCP,Interference Signal Code Power),具体地,以上三个指标都是对训练序列(Midamble)信道估计后的测量量,RSSI反映用户的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所有信号(本小区信号、邻小区信号、噪声等)强度,RSCP反映所有用户有用信号接收强度,ISCP反映时隙的噪声情况。虽然这些上报值能够反映出传输信道上当前信号的质量,但在实际情况中,通信协议中所规定的这些上报值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通信终端的接收机在噪声、衰落等复杂条件下的解调质量,尤其是存在同频干扰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准确地衡量无线环境的好坏,由此会导致网络侧作出不合适的控制,例如,根据通信终端的上报值,表明当前传输信道上的信号质量很好,能够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而实际上当前无线环境通信终端并不适于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信号,这样会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基于此,发明人考虑,通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使上报值能够准确反映当前无线环境的好坏,进而使网络侧能够根据修正后的上报值作出相应的控制,所述相应的控制包括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如此,通信终端便能在判断出网络侧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还是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或是维持通常的方式(既非多载波复用,也非接收分集)接收信号,从而在同一个基带芯片下实现了接收分集和多载波复用的有效融合,从而将提升接收性能与提高数据速率有效融合,并因为节省了基带芯片的面积,由此降低了通信终端的成本。
[007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报值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接收信号码功率、干扰信号码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0073] 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SNR),所述上报值具体是通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后测得的;具体实施时,步骤S101可以包括:
[0074] 步骤S101a,确定在系统矩阵正交且传输信道不存在同频干扰的情况下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与上报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075] 步骤S101b,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对应的上报值修正信道估计后所测得的上报值。
[0076] 下面对上述修正过程举例说明:
[0077] 首先确定在理想情况下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与上报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理想情况即指系统矩阵正交且传输信道不存在同频干扰的情况,此时,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和上报值均能准确反映当前无线环境的质量,而且,两者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以上报值为RSCP为例,当通过信道估计测量到RSCP=-60dbm,则此时对应的SNR为30dB左右,当测得的RSCP=-85dbm,则此时对应的SNR为4dB左右等等,由此,经过大量测量便可以确定出理想情况下RSCP与SNR之间的对应关系。
[0078] 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系统矩阵可能非正交或传输信道存在同频干扰,可能导致上报值难能准确反映当前无线环境的质量,此时需要基于所确定的对应关系,根据联合检测后得到的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当前接收的信号的信噪比)确定所对应的上报值修正信道估计后所测得的上报值。仍以上报值为RSCP为例进行说明,假设通过信道估计,测量到RSCP=-60dBm,然而根据联合检测后得到的SNR却比较低,比如只有4dB,但是根据所确定的对应关系,在RSCP=-60dBm的时候,按理SNR应该在30dB左右,而现在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只有4dB,那就说明要么当前传输信道存在同频干扰,要么系统矩阵非正交,此时可以将信道估计后测得的RSCP=-60dBm修正为4dB对应的RSCP,即-85dBm。
[0079]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1中所述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既可以指未确定以何种方式接收信号时(此时以通常的方式接收信号),所进行的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也可以指确定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或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后,所进行的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可参考后面所述的步骤S206或S306),联合检测与接收信号的方式无关,而是否需要修正上报值则由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决定。
[0080] 对所述上报值进行修正后,执行步骤S102,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以由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具体地,在网络侧预先设定有判断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号质量的比较阈值,当通信终端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所述网络侧后,所述网络侧将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与所述比较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后的结果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若比较后的结果表明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号质量较好,则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若比较后的结果表明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号质量不适合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则以通常的方式发送信号,至于网络侧根据接收到的修正后的上报值,对信号发射的功率进行的调整和控制,仍按照现有技术实现。
[0081]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2中设立的所述比较阈值是网络侧用于判断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的依据,而网络侧发送信号的方式又是基于通信终端经过修正后的上报值所确定的,因此,网络侧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可以认为是由通信终端确定的,即通信终端对所述上报值的修正决定了网络侧发送信号的方式,而通信终端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也可以认为是向网络侧提出以何种方式发送信号的一个“建议”。由此可知,通信终端对于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具有灵活的选择性,其可以根据当前通信信道的状况(包括小区当前传输信道的同频干扰程度)决定是否建议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
[0082] 所述网络侧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后,执行步骤S103,若判断出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则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具体地,所述网络侧在确定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后,会在小区广播信道中以消息的形式通知对应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对网络侧发送的信号进行监测(监测小区广播信道上的消息),若接收到网络侧的所述通知后,则能够判断出网络侧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若是,便相应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0083] 本实施例中,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能够准确衡量出通信终端的接收机在噪声、衰落等复杂条件下的解调质量,而衡量标准一般为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BLER,Block error rate)。BLER为传输信道的数据块差错率,它是对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接收到坏数据块的一个统计参数,BLER估计基于传输信道数据块的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由于解调性能更注重于基带数据信道的解调,而BLER可反映出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对差错重传的要求,这个指标反映的是无线环境的好坏,无线环境好的话误块率就低,反之,若无线环境有干扰或者信号差等情况,误块率相对就变高。对于TD-SCDMA系统来说,BLER测试对于衡量系统性能十分重要。
[0084] 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BLER),所述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具体包括:若所述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大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通过其中任意一个天线接收信号。具体地,当网络侧未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时,通信终端会将联合检测后获得的BLER值与所述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检测得到的BLER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表明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较高,无线环境的质量较差,此时需要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以提升通信终端接收信号的性能,从而能确保稳定、可靠的通信质量。所述预设阈值为确定当前传输信道是否需要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的误块率临界值,该临界值能界定出当前传输信道中无线环境的质量,在实际实施时,根据业务的不同,通信网络所要求的误块率临界值也不同,即不同的业务对于通信网络中的误块率最低标准不同,只有满足所述误块率最低标准时,业务才能正常进行,例如数据下载业务所要求的误块率最低标准会大大高于语音业务所要求的误块率最低标准,所以在进行数据下载业务时,所述预设阈值会设定得较高,而在进行语音业务时,所述预设阈值可以相对设定低些。所述预设阈值的范围一般为10%~1‰,假设将所述预设阈值设定为1%,若通过联合检测后得到的BLER值大于1%,则表明需要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0085] 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具体包括:
[0086] 步骤S201,对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
[0087] 步骤S202,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
[0088] 步骤S203,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
[0089] 步骤S204,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
[0090] 步骤S205,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0091] 步骤S206,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
[0092] 步骤S207,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DSD,Demodulation Soft Decision);
[0093] 步骤S208,将每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合并后输出。
[0094] 其中,步骤S208中所述合并的方式为最大比合并(MRC,Maximal Ratio Combining)。在其他实施例中,合并的方式也可以为等增益合并(EGC,Equal Gain Combining)、选择式合并(SC,Selection Combining)、切换合并(Switching Combining)等分集合并方式。上述各种分集合并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95] 需要说明的是,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时,每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都会通过一路独立的接收通道依次进行下变频、I/Q解调、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模数转换、数字滤波、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解调软判的处理,然后将每一路接收通道中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进行分集合并,最后将经过分集合并后的信号输出以进行后处理。
[0096] 至于BLER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则表明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不高,无线环境的质量较好,此时不需要采取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通过其中任意一个天线接收信号即可,由于此时仅有一个天线处于工作状态,并且只需对一路接收通道上的信号进行下变频、I/Q解调等处理,从而能降低通信终端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间。
[0097] 另一方面,步骤S103中所述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包括:
[0098] 步骤S301,对任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
[0099] 步骤S302,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
[0100] 步骤S303,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
[0101] 步骤S304,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
[0102] 步骤S305,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0103] 步骤S306,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
[0104] 步骤S307,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
[0105] 步骤S308,将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输出。
[0106] 步骤S201~步骤S208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与步骤S301~步骤S308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相比较,两者的区别在于:
[0107] (1)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需要采用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接收信号,每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的载频相同、信源相同、只是经过的信道不同;而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只需要采用任意一个天线接收信号即可(也可以用多个天线接收),接收的信号的载频不相同、信源不相同、经过的信道也不同。
[0108] (2)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时,由于各路信号承载的信源信息相同,因此在解调软判之后,还需要将每一路接收通道的软比特信息进行分集合并;而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时,各路信号承载的信源信息不相同,因此不存在合并的步骤。
[0109]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终端除了能够在采用一个基带芯片的情况下同时满足接收分集和多载波复用,而且能够根据通信信道的情况,通过信令(向网络侧发送修正后的上报值、接收广播信道上的消息等)选择和调整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或是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使通信终端性能得到提升或数据速率得到提高,从而使通信终端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
[0110] 上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以及通过任意一个天线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的具体实施过程,将在下面结合通信终端的各组成部分作进一步说明。
[0111] 针对上述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通信终端包括:接收单元10,适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信号;修正单元30,与所述接收单元10相连,适于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上报单元40,与所述修正单元30相连,适于将修正后的上报值发送至网络侧以由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判断单元50,与所述接收单元10相连,适于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控制单元60,与所述判断单元50、接收单元10相连,适于当所述判断单元50判断出所述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时,则控制所述接收单元10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控制所述接收单元10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
[0112] 具体实施时,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述上报值是通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后测得的,所述修正单元30可以包括:确定单元,适于确定在系统矩阵正交且传输信道不存在同频干扰的情况下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与上报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上报值修正单元,与所述确定单元相连,适于基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对应关系,以当前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所对应的上报值修正信道估计后所测得的上报值。
[0113]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为TD-SCDMA,所述信道估计具体为同频信道估计,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反映TD-SCDMA小区当前传输信道的同频干扰程度,所述上报值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接收信号码功率、干扰信号码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0114] 具体实施时,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包括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BLER),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包含于所述接收单元10,所述控制单元60在所述当前传输信道的误块率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接收单元10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独立的天线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控制所述接收单元10通过其中任意一个天线接收信号。
[0115] 下面对所述通信终端的接收单元10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以所述通信终端的接收单元10具有两个独立的天线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两个独立的天线分别为天线100和天线100’,所述接收单元1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图2或图3中均未示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第一下变频单元101,适于对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第一I/Q解调单元102,与所述第一下变频单元101相连,适于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第一放大及滤波单元103,与所述第一I/Q解调单元102相连,适于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第一采样单元104,与所述第一放大及滤波单元103相连,适于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第一数字滤波单元105,与所述第一采样单元104相连,适于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第一联合检测单元109,与所述第一数字滤波单元105相连,适于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第一解调软判单元106,与所述第一联合检测单元109相连,适于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合并单元107,与所述第一解调软判单元106相连,适于将每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进行合并;第一输出单元108,与所述合并单元107相连,适于将合并后的软比特信息输出以进行后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述合并单元107进行合并的方式为最大比合并。
[0116] 具体实施时,参阅图3,每一个天线对应一路独立的信号接收通道,下面以天线100对应的一路信号接收通道为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天线100接收射频信号(RF信号),将接收的信号输入所述第一下变频单元101进行下变频处理,所述第一下变频单元101具体包括低噪声放大器101a、混频器101b、本地振荡器101c,天线100接收的信号先输入低噪声放大器101a,以提高小信号的测试能力,减小接收通道产生的噪声影响,然后进入混频器101b进行下变频。在混频器101b中,为了与接收信号在混频元件中产生差拍输出信号,需要在混频器101b内部产生一个等幅振荡信号,产生该信号的振荡器就称为本地振荡器(LO,Local Oscillator),如图3所示本地振荡器101c。经过混频器101b下变频后的信号再输入所述第一I/Q解调单元102进行I/Q解调,具体由所述第一I/Q解调单元102包括的I/Q解调器102a实现。I/Q解调之后的信号输入所述第一放大及滤波单元103进行信号放大以及低通滤波处理,具体由所述第一放大及滤波单元103包括的放大器及低通滤波器
103a实现。此后,由所述第一采样单元104对放大器及低通滤波器103a输出的信号进行A/D采样,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具体由所述第一采样单元104包括的模数转换器104a实现。模数转换器104a输出的数字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数字滤波单元105进行数字滤波处理,具体由所述第一数字滤波单元105包括的数字滤波器105a实现。经过数字滤波处理后输出的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联合检测单元109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然后由所述第一解调软判单元106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软判。类似地,天线
100’接收的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下变频单元101包括的低噪声放大器101a’、混频器101b’、本地振荡器101c’,所述第一I/Q解调单元102包括的I/Q解调器102a’,所述第一放大及滤波单元103包括的放大器及低通滤波器103a’,所述第一采样单元104包括的模数转换器
104a’,所述第一数字滤波单元105包括的数字滤波器105a’,所述第一联合检测单元109,所述第一解调软判单元106的一系列处理。当天线100接收的一路信号以及天线100’接收的一路信号分别由所述第一解调软判单元106的解调软判后,由所述合并单元107将经过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进行合并,再由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08将合并后的软比特信息输出以进行后处理。
[0117] 下面对所述通信终端的接收单元10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进行说明。图4是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仍然以所述通信终端的接收单元10具有两个独立的天线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两个独立的天线仍然为天线100和天线100’,所述接收单元10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图2或图4中均未示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第二下变频单元111,适于对任意一个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第二I/Q解调单元112,与所述第二下变频单元111相连,适于对下变频后的模拟信号进行I/Q解调;第二放大及滤波单元113,与所述第二I/Q解调单元112相连,适于将经过I/Q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及低通滤波;第二采样单元114,与所述第二放大及滤波单元113相连,适于对经过放大及低通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数字信号;第二数字滤波单元115,与所述第二采样单元114,适于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第二联合检测单元119,与所述第二数字滤波单元115相连,适于对经过数字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第二解调软判单元116,与所述第二联合检测单元119相连,适于对经过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软判;第二输出单元118,与所述第二解调软判单元116相连,适于将经过所述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输出以进行后处理。
[0118]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天线100接收射频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经过所述第二下变频单元111包括的低噪声放大器111a、混频器111b、本地振荡器111c,所述第二I/Q解调单元112包括的I/Q解调器112a,所述第二放大及滤波单元113包括的放大器及低通滤波器113a,所述第二采样单元114包括的模数转换器114a,所述第二数字滤波单元115包括的数字滤波器115a,所述第二联合检测单元119,所述第二解调软判单元116的一系列处理后,由第二输出单元118将经过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输出以进行后处理。
[0119] 当然,也可以通过天线100’接收射频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经过所述第二下变频单元111包括的低噪声放大器111a’、混频器111b’、本地振荡器111c’,所述第二I/Q解调单元112包括的I/Q解调器112a’,所述第二放大及滤波单元113包括的放大器及低通滤波器113a’,所述第二采样单元114包括的模数转换器114a’,所述第二数字滤波单元115包括的数字滤波器115a’,所述联合检测单元119,所述第二解调软判单元116的一系列处理,由第二输出单元118将经过解调软判后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输出以进行后处理。
[0120]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的情况下,由于天线100和天线100’所接收信号的载频是相同的,因此,本地振荡器101c产生的振荡信号以及本地振荡器
101c’产生的振荡信号也是相同的;而在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的情况下,由于天线
100和天线100’所接收信号的载频是不相同的,因此,本地振荡器111c产生的振荡信号以及本地振荡器111c’产生的振荡信号也是不相同的。
[0121]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是为了对所述通信终端的接收单元10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与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进行区别,在实际情况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所包括的各单元,除了合并单元107之外,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所包括的各单元可以是同一组器件或软件模块。举例来说,在第一接收单元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时,其中第一下变频单元101包括的低噪声放大器101a、混频器101b、本地振荡器101c,与第二接收单元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时,其中第二下变频单元111包括的低噪声放大器111a、混频器111b、本地振荡器111c是指同一组器件。但是,由于天线100和天线100’分别对应一路独立的接收通道,两路接收通道中包括的器件或软件模块不是同一组器件或软件模块,例如:低噪声放大器101a、混频器101b、本地振荡器101c与低噪声放大器101a’、混频器101b’、本地振荡器101c’是两组器件,低噪声放大器111a、混频器111b、本地振荡器111c与低噪声放大器111a’、混频器111b’、本地振荡器111c’也是两组器件。
[0122] 关于所述通信终端的具体实施,可参考本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的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0123] 另外,对应于上述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网络侧)的信号发送方法。所述基站的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0124] 接收通信终端修正后的上报值;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是由所述通信终端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后获得的;
[0125] 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所述发送信号的方式包括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
[0126] 以确定的信号发送方式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信号。
[0127] 对应于上述通信终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网络侧设备),包括:上报值接收单元,适于接收通信终端修正后的上报值;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是由所述通信终端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对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后获得的;发送方式确定单元,与所述上报值接收单元相连,适于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所述发送信号的方式包括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信号发送单元,与所述发送方式确定单元相连,适于以确定的信号发送方式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信号。
[0128] 至于上述基站及其信号发送方法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本实施例所述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接收方法的实施,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0129] 综上,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接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130] 通过基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联合检测后的结果,将反映当前信号质量的上报值进行修正后发送至网络侧,以由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修正后的上报值确定发送信号的方式,若网络侧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发送信号,则以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否则基于所述联合检测后的结果确定是否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信号,由此在同一个基带芯片下实现了接收分集和多载波复用的有效融合,从而将提升接收性能与提高数据速率有效融合,并降低了通信终端的成本。
[0131] 网络侧发送信号的方式是基于通信终端经过修正后的上报值所确定的,因此,通信终端能够根据通信信道的情况选择和调整以接收分集的方式或是多载波复用的方式接收信号,从而使通信终端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
[0132]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