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代体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69721.4

文献号 : CN1024625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国彬

申请人 : 张国彬

摘要 :

在临床上对错位于的复位牵引通常用牵引扣来完成,通常效果不佳。本发明根据错位牙在牵引时出现的情况及错位牙移动时需要达到的前提要求为指导思路,在托槽代体的四个象限分别设计四个牵引钩,在牵引的过程中对错位牙形成精确的三维位置的控制。此托槽代体由基底部、槽体部和牵引钩构成,四个牵引钩呈离心放射状散开,槽体部的槽沟呈“十”字形,将四个牵引钩分开。在基底部的基底面上有5个并列排列的固位沟,基底面则采用平面和弧形以适应牙冠的形态和大小。医用不锈钢或合金的制造有效的保证此托槽代体在使用时能够承受足够的应力强度。

权利要求 :

1.托槽代体是由基底部、槽体部和牵引钩部构成,其特征在于,基底部为托槽代体的最底部,最上部的四个牵引钩为牵引钩部,两部之间可以放置弓丝的为槽体部;槽体部的垂直向槽沟和水平向槽沟交错呈“十”字形,两个槽沟的中心线交角呈90度角;四个牵引钩相互交错呈“十”字状,呈离心放射状散开,四个牵引钩的中心线交角为90度角,牵引钩呈根部粗而顶部尖,顶尖部回弯而形成牵引钩,项尖部超过基底部边缘;槽沟的中心线和牵引钩的中心线将基底部圆形均分8份,每条线与线之间交角为45度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槽代体,其特征在于,在基底部的基底面有5个呈并列排列的固位沟,固位沟的切面为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槽代体,其特征在于,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为水平状,尖牙、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呈弧形,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的弧度高于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的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槽代体,其特征在于,上颌中切牙和上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部的面积较侧切牙、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的大,下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部的面积比下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二双尖牙的大,而下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二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部的面积较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大,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部的面积最小。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中任一所述的托槽代体,其特征在于,托槽代体全部是用医用不锈钢制造而成。

说明书 :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代体

[0001] 所属领域:
[0002] 是口腔正畸领域固定矫正体系平衡矫正法中相对牙列外位置牙体牵引复位的类托槽代体。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目前在临床操作中,对牙列外位置相对不在牙列位置中的错位牙通常采用牵引扣来完成对错位牙复位的牵引,由于牵引扣的形态如钉扣状,在牵引的时候,不能对牵引的错位牙形成良好的三维形态控制,时常发生牵引位置不佳,垂直牵引无法固定而采用弓丝直接入槽来完成错位牙的复位。以上两种方案都欠妥。牵引扣通常多用于高位牵引,如错位牙埋伏嵌顿,萌出位置在颈线区域,牙冠未完全萌出等情况下多用牵引扣来完成牵引,由于牵引扣呈钉扣状,在牵引的过程中,只单一的存在垂直向平行于弓丝的牵引力,完全依靠此牵引力来完成错位牙的复位,对错位牙的近远中向位置缺少控制,在复位的过程对邻牙的依赖性太强,同时根部在牵引的过程中,在邻牙根部区域易形成支点或旋转中心,相对错位牙易形成刺激性牙根吸收。对错位牙区域牙槽骨的改建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其复位过程呈被动状态。在临床上还有将弓丝直接扎入托槽的操作模式,其作用目的是直接利用弓丝的弹力及复原力量将错位牙牵引至正常牙列范围之内,此力起初较大随着错位牙的移动之后,距正常位置越近则力量越小,在移动开始的时候,由于错位牙应力过大,正畸患者多明显感觉酸疼或疼痛,且牵引复位的牙齿多因应力过大而造成牙体松动,牙齿根尖部则易发生离心性吸收,到接近正常牙列位置时多用弓丝出现疲劳现象而呈现衰竭,松动错位牙体区域牙龈组织因牙体移动过快而出现牙龈拥挤现象,此情况对正畸后保持效果防止反弹却极是不利,综合以上所述的各情况,正确处理错位牙体回归正常牙列位置是关系正畸效果及正畸技术操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对医患双方而言,合理而且稳定的完成错位牙的复位是关系整个正畸矫正操作的一项重要技术操作,患者则是在最小的反应或不适中最大范围的保留了生理的牙周情况及错位牙的复位。
[0005] 发明内容:
[0006] 根据临床上错位牙出现的情况及错位牙移动时需要达到的前提要求为指导思路,将错位牙移动的四个方向形成四个牵引钩分别置在托槽代体的四个象限,以更换四个象限的四个槽翼。
[0007] 具体如下:此托槽代体形态共分三部分,即基底部、槽体部和牵引钩部。基底部为托槽代体的最底部,即和牙冠面相结合部分,最上部的四个牵引钩为牵引钩部,在基底部和牵引钩部之间的可以水平放置弓丝的为槽体部。本托槽代体的基底形态为圆形,其直径分别为上颌中切牙直径为4.5毫米,上颌侧切牙直径为4毫米,上颌尖牙直径为4.5毫米,上颌第一、二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下颌中切牙直径为3.5毫米,下颌侧切牙直径为3.5毫米,下颌尖牙直径为4.5毫米,下颌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基底面弧度: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为水平状,尖牙、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呈弧形,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的弧度高于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的弧度。上颌尖牙的基底面弧度为0.4毫米,下颌尖牙的弧度0.4毫米,上颌第一、二双尖牙的弧度为0.3毫米,下颌第一、二双尖牙的弧度为0.27毫米(其弧度的高度测计方法为:托槽代体基底部近远中在假设水平面距托槽代体弧度最高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弧度高度),相比而论,上颌中切牙和上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部面积比上颌侧切牙和上颌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的面积大,下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面积比下颌第一、二双尖牙的面积大,而下颌第一、二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面积比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大,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托槽代体的面积在同套托槽代体的面积中最小,上颌托槽代体侧切牙和第一、二双尖牙的基底部面积相同,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部面积相同,下颌第一、二双尖牙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部面积相同。在基底部的基底面有5个呈并列排列的固位沟的切面为梯形,基底部的高度为0.7毫米,固位沟的高度为0.5毫米,固位沟底部宽为0.5毫米,固位沟在基底面的开口宽度为0.3毫米。基底部外缘为弧形光滑面,在基底部距牵引钩顶部的为2.3毫米,其中槽体部的高度为0.8毫米,宽度为2毫米,牵引钩的高度为1.5毫米,牵引钩在槽沟的宽度为0.8毫米,整个托槽代体的高度为3.4毫米。槽体部和牵引钩部的设计:以圆形的基底部圆心为中心点,分别设计出4条直线,每条线与线之间的角度为45角度,即为槽沟和牵引钩之间的交角,平分圆的360度角,形成均匀的8等份,取其中的垂 直线和水平线设计出槽沟,槽体部槽沟宽度为0.7毫米,槽沟的深度为0.6毫米,垂直线和水平线居槽沟中央。槽沟的切面为长方形,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槽沟相同,两个槽沟交错呈“十”字状,两个槽沟的中心线交角为90度角。由于两个槽沟的均分,四象象限区分别设计4个牵引钩,以余下的2条直线为标准中心,设计牵引钩,牵引钩呈离心放射状散开,4个牵引钩相互交错呈“十”字状,四个牵引钩的中心线交角为90。度角,牵引钩呈根部粗而顶部尖,顶尖部回弯形成牵引钩,顶尖部回弯呈弧形向内下深入槽体部,至于托槽代体的基底部、内弧线止于基底部的位置平行托槽基底部,在槽体部至基底部边缘形成小平面,和基底部光滑面相连,此段距离为1毫米。顶尖部由于离心放射状散开,顶尖部超出基底部边缘为1毫米。由于此托槽代体为牵引而设计,其托槽代体全部是用医用不锈钢或合金制造而成。
[0008] 附图及附图说明:
[0009] 图1:上颌尖牙水平向切面图
[0010] 图2:上颌中切牙水平向切面图
[0011] 图3:下颌尖牙正面图
[0012] 图4:基底面图
[0013] 详解:
[0014] 1、基底部 2、牵引钩 3、槽沟 4、结扎切迹
[0015] 5、光滑面 6、固位沟 7、顶尖部
[0016] 具体实施方案:
[0017] 对牙列外位置相对不在牙列位置中的错位牙先用超声洁牙机清洁牙面,用气冲将牙冠面吹干后将釉质酸蚀剂均匀的涂在牙冠面的托槽代体放置的位置。60秒后用蒸馏水清洗酸蚀后的牙面,吹干之后将釉质涂剂AB混合剂涂在牙冠酸蚀后的位置,然后调和釉质粘合树脂AB,将混合调好的AB型树脂涂在错位牙相对应需要使用的托槽代体的基底面上,将托槽代体轻轻放在牙冠涂AB型混合涂剂上面,轻轻在圆心区加压,挤出多余的树脂后用探针将多余的树脂清理干净即可停置,待树脂凝固之后即可行使牵引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托槽代体放置的时候,槽沟的水平位置应该和错位牙的切缘自然水平位置相平行。若此不能确定位置,则以切缘最远龈端位置为准,将垂直槽沟同错位牙的长轴相平行,在此基础调整水平位置,以防止牵引引起错位牙过度伸长而影响矫正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