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及选针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80036138.7

文献号 : CN10247196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上山裕之田岛大介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伴随着滑架的行走在滑架和针床之间的间隔变动,也可成为稳定的选针的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及选针片。横编机(17)的选针装置(20)包括搭载于滑架(11)的选针机构(20a),和与编织针(6)一起收容于针槽(5)的选针片(19)。选针片(19)的弹性脚片(19c)的前端向滑架(11)侧弯曲,与弹簧支点三角(27)的三角面抵接。在将被吸附到设置于滑架(11)侧的选针致动器(24)的吸附面(24a)的电枢(19d)因吸附解除而释放时,需要基于弹性脚片(19c)的弹性力比吸附力大。选针片(19),不依存在针床(2)侧,仅依存在滑架(11)侧而被支承,因此即使伴随着滑架(11)的行走在滑架(11)和针床(2)之间的间隔变动,也能产生稳定的弹性力,成为稳定的选针。

权利要求 :

1.一种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其包括选针机构和选针片,上述选针机构与编织针驱动用的三角机构一起被搭载于相对于横编机的针床往返行走的滑架,上述选针片为了使由选针机构所产生的选针结果反映在编织针上,与编织针的尾端侧面对地被收容在针槽中,其特征在于,选针机构具有从针槽的表面侧或底面侧的一方侧作用到选针片的选针致动器和从该针槽的另一方侧作用到选针片的复原及分支三角,选针致动器具备用于根据有无解除电磁吸附状态而对编织针进行选针的吸附面,复原及分支三角,在针槽内将选针片向该一方侧压入,复原到被吸附在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的吸附状态之后,根据由选针致动器所产生的选针结果分支成不同的路径地引导选针片,选针片具有基体、片踵、电枢、弹性脚片和分支突起,

基体具有在进退于齿口的方向上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具有能根据选针结果以使编织针向齿口进出的方式进行推压的前端部;和在该一方侧与比该吸附面更靠尾端侧的表面抵接并在吸附解除的释放状态下离开该表面的尾端部,片踵,在基体的前端部附近,以从前端部起在尾端部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作为基部,头部从基部向滑架侧突出,电枢,在比基体的前端部和尾端部的中间附近更靠近尾端部的位置,以从基体向该一方侧突出的方式立起设置,若头部被吸附到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则成为吸附状态,若该头部离开该吸附面,则成为释放状态,弹性脚片,从基部起到头部突出的片踵的中途,大致与基体平行地延伸出直到基体的中间附近,前端向该一方侧弯曲,在比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更靠前端部侧的位置与该一方侧的表面抵接,分支突起,在基体的尾端部和电枢之间,向该另一方侧突出,接受复原及分支三角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编机的选针装置还包括支点部件,其在上述选针片的上述片踵和上述电枢的中间附近,设置在从上述另一方侧起面对上述基体的位置,在电枢的上述吸附状态下离开基体的另一方侧,在上述释放状态下与基体的另一方侧抵接,成为在电枢及基体的上述尾端部离开上述一方侧地回转时的支点,在上述选针机构中设有弹簧支点三角,该弹簧支点三角在该一方侧,在上述吸附面切换电枢的吸附状态的位置附近,以增大上述弹性脚片的挠度而使弹性力增大的方式,推压上述弹性脚片的前端而成为弹簧支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针机构,由上述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吸附上述选针片的电枢,仅在预先确定的释放位置能解除该电枢的吸附状态,上述复原及分支三角,使选针片复原到由选针致动器所产生的对电枢的吸附状态,并且,根据有无解除在释放位置的吸附状态,将上述分支突起引导到不同的路径而使选针片分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针致动器,在上述滑架往返行走的行走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上述释放位置,上述复原及分支三角,根据解除电枢的吸附状态的释放位置,使上述选针片分支到不同的路径,上述横编机的选针装置还包括选针三角,该选针三角作用于以通过复原及分支三角分支成不同的路径的方式被引导的选针片的片踵,将选针片导向到不同的选针位置。

5.一种选针片,为了使在选针机构中的选针结果反映在编织针,该选针片在针槽以与编织针的尾端侧面对的方式被收容,上述选针机构搭载于相对于横编机的针床往返行走的滑架,并包括与针槽的表面侧或底面侧的一方侧面对的选针致动器和与针槽的另一方侧面对的复原及分支三角,其特征在于,该选针片具有基体、片踵、电枢、弹性脚片和分支突起,

基体具有从前端部到尾端部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

片踵,在基体的前端部附近,以从前端部起到尾端部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作为基部,在从基部起与基体的延伸的方向正交的一方向上头部突出,电枢,在比基体的前端部和尾端部的中间附近更靠近尾端部的位置,从基体向该一方向侧突出地立起设置,弹性脚片,从基部起到头部突出的片踵的中途,大致与基体平行地延伸出直到基体的中间附近,前端在比电枢更靠前端侧向该一方向侧弯曲,分支突起,在基体的尾端部和电枢之间,向与该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侧突出。

说明书 :

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及选针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选针片和选针机构的横编机的选针装置以及一种选针片,该选针片与编织针一起被收容于针床的针槽,该选针机构搭载于相对于针床往返行走的滑架,并借助选针片选择进行编成动作的编织针。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横编机中设有可个别地对编织针进行选针的选针装置,在每次编织针中可切换编织、集圈、浮圈(ミス)的基本的编成动作等。选针装置包括与编织针一起被收容于针床的针槽的选针片和搭载于沿着针床往返行走的滑架的选针机构。在滑架上还搭载有驱动收容于针槽的编织针并进行编成动作的三角机构。选针机构在针槽借助设置在编织针的尾部的选针片,将选针结果反映在编织针上。在这样的选针装置的选针机构中公知以下形式:通过永久磁铁吸附选针片,利用对电磁铁通电使吸附力减弱而释放选针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图8简略化地表示与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选针装置基本上同样的构成。在横编机1中,在基板3上以一定的间隔使针板4立起设置地形成针床2。针板4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排列,在邻接的针板4之间形成针槽5。在各针槽5中收容编织针6。各编织针6在图中,以相对于成为右方的齿口,省略图示的前端侧的钩进退的方式,成为可向图的左右方向滑动位移的状态。再有,在横编机1中,通常,隔着齿口相向地配置至少一对针床2。各针床2以齿口侧高而随着离开齿口变低的方式倾斜,但在图中,仅将单侧的针床2以水平的姿势表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齿口侧作为前端侧,将离开齿口的一侧作为尾端侧地分别表示。另外,有时将从针槽5浮起的方向作为上侧,将陷入针槽5的方向作为下侧地表示。
[0004] 编织针6的钩,虽然省略图示,但设置在与挺针片7的右侧连结的针主体的前端。挺针片7具有与形成于前端侧的针主体的连结部;从中间部分突出、接受用于进行作为编织针6的编成动作的驱动力的片踵7a;和尾端侧的弹性脚片7b。弹性脚片7b以片踵7a从针槽5浮起的方式施力。挺针片7的弹性脚片7b的中间部,在底脚片8的前端部被推压。
从底脚片8的前端部起将片踵8a立起设置。底脚片8的片踵8a,按照选针结果,进行以下切换:从图示的B位置的选针位置移动到稍微向右方的H位置或移动到进一步向右方的A位置,或持续处于B位置。底脚片8的尾端侧成为分成二股并保持三个选针位置中的任一个的位置保持部8b。
[0005] 选针片9,在前端部9a将底脚片8的片踵8a向朝向齿口的方向推压,进行从B位置向H位置或向A位置的移动。在选针片9的尾端侧设有电枢9b。再有,图示的电枢9b与选针片9的其他的部分分体地形成并机械地接合,但是也能够一体化。在选针片9上还设有弹性脚片9c,弹性脚片9c的前端在针槽5内,将底脚片8的位置保持部8b上表面的弹簧支点8c从上方推压。底脚片9,在通过弹性脚片9c从针槽5浮起地施力的前片踵9d,接受推压底脚片8而用于切换选针位置的驱动。从底脚片9的尾端侧起,还立起设置有后片踵9e。另外,从前端部9a和弹性脚片9c的接合部附近起,立起设置有前端突起9f。这样的选针片9包含于选针装置10。
[0006] 选针装置10还包括沿着针床2的表面,搭载于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往返行走的滑架11的选针机构10a。在滑架11上搭载有三角板12,还搭载有作用到挺针片7、底脚片8的片踵7a、8a的编成驱动用的三角装置12a。选针机构10a包括搭载于选针板13的选针用的三角装置13a和选针致动器14。再有,包含于选针机构10a的选针致动器14,借助托架15,在针槽5的尾端部,在从底面侧与选针片9的电枢9b面对的位置设有吸附面14a。
[0007] 在选针装置10中,若电枢9b被吸附到选针致动器14的吸附面14a,则成为非选针状态。在非选针状态中,前片踵9d陷入到针槽5内,选针片9不能够接受在前端部9a用于使底脚片8移动的驱动。在选针致动器14的吸附面14a设定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中,若选针致动器14通电,则产生的电磁力能够因永久磁铁所产生的吸附力被减弱。电枢9b通过弹性脚片9c向离开吸附面14a的方向施力。若在电枢9b到达释放位置的时间通电,则吸附力变弱,因此,电枢9b从吸附面14a被释放。在这样释放时,弹性脚片9c的尾端推压底脚片8的位置保持部8b的上表面的弹簧支点8c,接受弹性脚片9c的弹性力(弹発力)。若在滑架11侧的三角装置13a设有前端突起9f的前端抵接的抵接部分13b,则该抵接部分
13b成为回转支点,从前端突起9f的高度的中途到电枢9b延伸的弹性脚片9c向附图的顺时针方向回转。由该回转,电枢9b离开选针致动器14的吸附面,前片踵9d的头部从针槽
5向三角装置13a侧浮起,成为选针状态。
[0008] 在先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595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2] 在横编机1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期望滑架11的行走速度的高速化、降低在选针装置10中选针所需要的空间等。如图8所示那样的形式的选针装置10是按照这样的期望而开发的。
[0013] 然而,在图8的选针装置10中,将电枢9b从选针致动器14的吸附面14a释放时的弹簧支点8c设置在底脚片8的位置保持部8b的上表面。接受对弹簧支点8c的推压的底脚片8的位置保持部8b,借助挺针片7的弹性脚片7b,在成为针槽5的底面的针床2的基板3被支承。与电枢9b的释放相关的其他的部分还包括成为前端突起9f的前端的回转支点的抵接部分13b,在滑架11侧被支承。滑架11沿着针床2的表面行走,因此在行走时,例如,不能避免选针板13和针床2之间的间隔有微小的程度地变动。该变动通过弹簧支点,使由弹性脚片9c所产生的弹性力变化,使电枢9b的相对于选针致动器14的吸附面14a的吸附和释放之间的切换不稳定。特别是,若增大滑架11的行走速度,则选针的不稳定性也会增大。
[0014]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即使伴随着滑架的行走,滑架和针床之间的间隔变动,也能够成为稳定的选针的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及选针片。
[0015] 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 本发明为一种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其包括选针机构和选针片,上述选针机构与编织针驱动用的三角机构一起被搭载于相对于横编机的针床往返行走的滑架,上述选针片为了使由选针机构所产生的选针结果反映在编织针上,与编织针的尾端侧面对地被收容于针槽,其特征在于,
[0017] 选针机构,具有从针槽的表面侧或底面侧的一方侧作用到选针片的选针致动器和从该针槽的另一方侧作用到选针片的复原及分支三角,
[0018] 选针致动器具备用于根据有无解除电磁吸附状态而对编织针进行选针的吸附面,[0019] 复原及分支三角,在针槽内将选针片向该一方侧压入,复原到被吸附在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的吸附状态之后,根据由选针致动器所产生的选针结果分支成不同的路径地引导选针片,
[0020] 选针片具有基体、片踵、电枢、弹性脚片和分支突起,
[0021] 基体具有在进退于齿口的方向上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具有能根据选针结果以使编织针向齿口进出的方式进行推压的前端部和在该一方侧与比该吸附面更靠尾端侧的表面抵接并在吸附解除的释放状态下离开该表面的尾端部,
[0022] 片踵,在基体的前端部附近,以从前端部起到基端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作为基部,头部从基部向滑架侧突出,
[0023] 电枢,在比基体的前端部和尾端部的中间附近更靠近尾端部的位置,以从基体向该一方侧突出的方式立起设置,若头部被吸附到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则成为吸附状态,若该头部离开该吸附面,则成为释放状态,
[0024] 弹性脚片,从基部起到头部突出的片踵的中途,大致与基体平行地延伸出直到基体的中间附近,前端向该一方侧弯曲,在比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更靠前端部侧的位置与该一方侧的表面抵接,
[0025] 分支突起,在基体的尾端部和电枢之间,向该另一方侧突出,接受复原及分支三角的作用。
[0026]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横编机的选针装置还包括支点部件,其在上述选针片的上述片踵和上述电枢的中间附近,设置在从上述另一方侧起面对上述基体的位置,在电枢的上述吸附状态下离开基体的另一方侧,在上述释放状态下与基体的另一方侧抵接,成为在电枢及基体的上述尾端部离开上述一方侧地回转时的支点,
[0027] 在上述选针机构设有弹簧支点三角,该弹簧支点三角在该一方侧,在上述吸附面切换电枢的吸附状态的位置附近,以增大上述弹性脚片的挠度而使弹性力增大的方式,推压上述弹性脚片的前端而成为弹簧支点。
[0028]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选针机构,在上述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吸附上述选针片的电枢,仅在预先确定的释放位置能解除该电枢的吸附状态,
[0029] 上述复原及分支三角,使选针片复原到由选针致动器所产生的对电枢的吸附状态,并且,根据有无解除在释放位置的吸附状态,将上述分支突起引导到不同的路径而使选针片分支。
[0030]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选针致动器,在上述行走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上述释放位置,
[0031] 上述复原及分支三角,根据解除电枢的吸附状态的释放位置,使上述选针片分支到不同的路径,
[0032] 上述横编机的选针装置还包括选针三角,该选针三角作用于以通过复原及分支三角分支成不同的路径的方式被引导的选针片的片踵,将选针片导向到不同的选针位置。
[0033] 进而,本发明为一种选针片,其搭载于相对于横编机的针床往返行走的滑架,为了使在选针机构中的选针结果反映于编织针,该选针片在针槽以与编织针的尾端侧面对的方式被收容,上述选针机构包括与针槽的表面侧或底面侧的一方侧面对的选针致动器和与针槽的另一方侧面对的复原及分支三角,其特征在于,
[0034] 该选针片具有基体、片踵、电枢、弹性脚片和分支突起,
[0035] 基体具有从前端部到尾端部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
[0036] 片踵,在基体的前端部附近,以从前端部起到尾端部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作为基部,在从基部起与基体的延伸的方向正交的一方向上使得头部突出,
[0037] 电枢,在比基体的前端部和尾端部的中间附近更靠近尾端部的位置,从基体向该一方向侧突出地立起设置,
[0038] 弹性脚片,从基部起到头部突出的片踵的中途,大致与基体平行地延伸出直到基体的中间附近,前端在比电枢更靠前端侧向该一方向侧弯曲,
[0039] 分支突起,在基体的尾端部和电枢之间,向与该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侧突出。
[0040] 发明效果
[0041] 根据本发明,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包括与编织针驱动用的三角机构一起搭载在相对于针床往返行走的滑架的选针机构,和与编织针一起被收容在设置于针床的针槽的选针片。选针片由选针机构的选针致动器切换是否解除电枢被电磁吸附到吸附面的吸附状态。选针致动器设置在针槽的表面侧或底面侧的一方侧。选针片具有前端向一方侧弯曲,在比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更靠前端部侧的位置与一方侧的表面抵接的弹性脚片。在将吸附于选针致动器的吸附面的电枢因吸附解除而释放时,需要基于弹性脚片的弹性力比吸附力大。
弹性脚片的前端在滑架被支承,因此,即使伴随着滑架的行走在滑架和针床之间的间隔变动,也能产生稳定的弹性力,成为稳定的选针。
[0042] 另外,根据本发明,若将选针片的电枢解除对吸附面的吸附而为释放状态,则选针片的基体在针槽的另一方侧与支点部件抵接。抵接后,抵接部分成为回转的支点,在针床侧支承选针片地进行切换,能够可靠地移行到选针状态。
[0043] 另外,根据本发明,根据对选针片的选针结果能够用复原及分支三角切换选针片移动的路径。
[0044]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按照解除选针片的吸附的释放位置,将选针片引导到多个不同的路径,切换向不同的选针位置的引导。
[0045] 进而,根据本发明,在横编机的选针装置中使用的选针片,在选针致动器对吸附面的吸附状态下,弹性脚片的前端在滑架侧被支承。通过在滑架侧进行选针片的支承,即使伴随着滑架的行走在滑架和针床之间的间隔变动,也可能产生稳定的弹性力,切换搭载于滑架侧的选针致动器的电枢对吸附面的吸附和释放,成为稳定的选针。

附图说明

[0046] 图1是对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横编机17的选针装置20,简略化地表示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右侧面剖视图。
[0047] 图2是表示图1的选针装置20的吸附状态和刚吸附解除之后的释放状态的局部的右侧面剖视图。
[0048] 图3是表示在图1的选针装置20中使用的选针片19的构成的右侧视图。
[0049] 图4是表示在图1的横编机17中使用的编成驱动用的三角机构12a及选针机构20a的构成的作为滑架11的俯视图、及表示编织针6的构成的右侧视图。
[0050] 图5是表示图1的选针机构20a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右侧视图及后视图。
[0051] 图6是图5的选针致动器24的仰视图和复原及分支三角26的俯视图。
[0052] 图7是对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选针装置40,将主要部分的构成简略化地表示的右侧面剖视图。
[0053] 图8是将以往以来的选针装置的构成简略化地表示的右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在图1~图6中,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构成。在图1中,包括齿口18地表示横编机17的构成。在图1~图6中,说明在横编机17中使用的选针片19及选针装置20的构成。在各附图中,对与图8所示的横编机1及选针装置10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7表示实施例2的构成。在实施例2中,对与实施例1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的重复的说明。
[0055] 在实施例1中,将选针片19的电枢19d、19d吸附在针槽5的表面侧,在实施例2中,将选针片49的电枢49d吸附在针槽5的底面侧。即,本发明在针对针槽5的表面侧或底面侧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的任一个的吸附中都能够同样地适用。
[0056] 实施例1
[0057] 图1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横编机17的选针装置20,将主要部分的构成简略化,表示从作为横编机17的右侧方所见的剖视图。横编机17具备隔着齿口18在前后相向的一对针床2,各针床2以朝向齿口18的前端侧变高,离开齿口1的尾端侧变低的方式倾斜,仅将前侧的针床2以水平的姿势示出。
[0058] 图2用图2(a)和图2(b),分别局部地将图1的选针装置20的吸附状态和刚解除了吸附状态之后的释放状态,表示为从作为横编机17的右侧方所见的剖视图。图1相当于图2(b)。再有,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朝向齿口18的方向表示为前端侧,将离开齿口2的方向表示为尾端侧。另外,有时将从针床2向滑架11的方向表示为上,将从滑架11向针床2的方向表示为下。
[0059] 包括选针片19的选针装置20,还包括搭载于滑架11的选针机构20a。选针机构20a还包括搭载于滑架11的选针用的三角装置20b。选针片19具有基体19a、片踵19b、弹性脚片19c和电枢19d。基体19a具有在向齿口18进退的前后方向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具有根据选针结果,可以将编织针6的底脚片7朝向齿口18地进出的方式推压的前端部19e、和尾端部19f。片踵19b,在基体19a的前端部19e附近,以从前端部19e起在基端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作为基部,头部向滑架11侧突出地立起设置。片踵19b的头部的前端向滑架11侧突出。电枢19d,在比基体19a的中间附近更靠尾端部19f的位置,朝向滑架11侧立起设置的头部以吸附状态被吸附到设置于滑架11侧的选针致动器24的吸附面24a,在释放状态中,离开吸附面24a。弹性脚片19c,从片踵19b的自基部到头部的高度的中间附近起,大致与基体19a平行地,在基体19a的中间附近,延伸出直到位于比电枢19d更靠前端部19e的位置,前端向滑架11侧弯曲。
[0060] 再有,编织针6的齿口18侧成为针主体21,前端的钩21a在齿口18进退,进行线圈的形成、与相向的针床2之间的移圈等。编织针6是舌针,钩21a用舌(ベら)21b开闭。在移圈中,使用设置在针主体21的侧面的翼片(羽根)21c。从而,在移圈时,直到将跨在相向的针床2侧的线圈卡定的翼片21c进出于齿口18之前,编织针6以向图的右方移动的方式被驱动。在进行移圈时,还需要在从相向的针床2侧进出于齿口18的编织针6的钩21a接受在齿口18被翼片21c卡定的线圈的动作。由此,在挺针片7设有片踵7a并且设有片踵7c。片踵7a、7c,接受由搭载于滑架11的三角板12的编成驱动用的三角机构12a所产生的驱动。
[0061] 在横编机17中,在各针床2的齿口18侧,还使用可动弯纱片22。可动弯纱片22,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与编织针6交互地排列。可动弯纱片22,利用针板4的齿口18侧的前端部分以可摆动位移的状态设置,以由金属丝弹簧23进出于齿口18侧地被施力。
[0062] 选针机构20a包括选针致动器24。选针致动器24搭载于滑架11的选针板13,吸附面24a设置在面对针床2侧的表面。一旦吸附状态被解除,为了从选针片19的电枢19d离开吸附面24a的状态,使电枢19d的头部靠近吸附面24a侧而复原到吸附状态,在滑架11借助托架25还安装有复原及分支三角26。复原及分支三角26,从针槽5的底面侧推压选针片19使之浮起,复原到吸附状态,然后,根据选针结果引导到不同的路径。在选针片19,为了接受复原及分支三角26的作用,还以朝向针槽5的底面侧突出的方式设有立起设置的分支突起19g。
[0063] 在解除电枢19d的向吸附面24a的吸附状态时,向弹性脚片19c的滑架11侧弯曲的前端,在滑架11侧,与设置在吸附面24a的前侧的弹簧支点三角27的三角面抵接,成为接受弹性力的弹簧支点。另外,在吸附状态中,选针片19的基体19a的尾端部19f在滑架11侧,与设置在比吸附面24a更靠尾端侧的支点板28的表面抵接。对于基体19a,在针槽
5的底面侧,设有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贯通针板4的金属丝等的支点部件29。在附图所示那样的释放状态中,支点部件29与基体19a的回转支承部19h抵接。再有,设置于滑架11侧的选针用的三角装置20b包括复原及分支三角26、弹簧支点三角27、支点板28、及选针三角30。再有,在选针片19附近,与支点部件29一起,还存在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贯通针板4的金属带4a、金属丝4b。金属带4a,在弹簧支点三角27的三角面,在不推压弹性脚片
19c的前端的位置,推压弹性脚片19c的上表面,弹性脚片19c不过度浮起针槽5的表面侧地进行限制。金属丝4b,以底脚片8在针槽5内不过度浮起的方式进行限制。
[0064] 如图2(a)所示,电枢19d在吸附面24a处于吸附状态时,基体19a的下表面的回转支承部19h离开支点部件29。另外,弹性脚片19c的上表面和金属带4a的下表面之间也分离。从基体19a将片踵19b立起设置的基部的下侧形成为避免与金属丝4b接触的形状。另外,前端部19e的下表面离开底脚片8的上表面,因此,选针片19的支承不依存于针床2侧。在与吸附面24a抵接的电枢19d的头部、与支点板28的表面抵接的尾端部19f、及与弹簧支点三角27的三角面抵接的弹性脚片19c的前端,稳定地进行来自滑架11侧的选针片19的支承。此时,尾端部19f与支点板28的表面抵接的位置成为支点。在电枢19d作用向吸附面24a的吸附力。在弹性脚片19c的前端,作用来自弹簧支点三角27的三角面的弹性力。所谓的该吸附力和弹性力,是指将到支点板28的抵接位置作为支点的相反方向的力矩。即使滑架11行走,由弹性力所产生的力矩也不受在选针板13和针床2之间的间隔的变动的影响,从而稳定。由吸附力所产生的力矩,因向选针致动器24的通电而降低,若比由弹性力所产生的力矩小,则选针片19的基体19a,以尾端部19f向支点板28的抵接位置作为支点回转。再有,与可因通电而降低吸附力的电枢19d的释放位置相对应,就分支突起
19g侧的复原及分支三角26而言,如后所述,避开分支突起19g的头部。回转的方向,成为电枢19d离开吸附面24a的方向,即,附图的顺时针方向,电枢19d解除对吸附面24a的吸附状态而被释放。解除在吸附状态中由弹性脚片19c的弹性力所产生的吸附的方向的力矩稳定地作用,因此,用选针致动器24使吸附状态解除的动作也能够稳定地进行。
[0065] 尾端部19f和弹性脚片19c的前端与弹簧支点三角27的三角面抵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比成为支点的基体19a的尾端部19f和电枢19d的对吸附面24a的吸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由此,作为将尾端部19f设为支点的力矩,能够相对地较大地利用由弹性脚片19c的弹性力所产生的力矩。在如图8那样的选针片9的构成中,抵接部分13b和电枢9b被吸附到选针致动器14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比前端成为回转支点的片踵9f的抵接部分13b和弹性脚片9c的前端的弹簧支点8c之间的距离大。从而,只能够相对地较小地利用由弹性脚片9c的弹性力所产生的力矩。
[0066] 图2(a)所示的吸附状态,若通过吸附状态的解除,基体19a绕与支点板28抵接的尾端部19f的支点回转,则基体19a的中间部分的回转支承部19h与支点部件29抵接。如在图2(b)中表示刚解除吸附状态之后那样,若回转支承部19h与支点部件29抵接,则回转支承部19h成为新的支点,基体19a向绕该支点的逆时针方向回转,尾端部19f的前端离开支点板28的表面。片踵19b的基部处于回转支承部19h的前端侧,因此通过逆时针方向的回转,片踵19b的头部从针槽5突出。弹性脚片19d的前端持续对滑架11侧的支点三角27的三角面的抵接,因此,释放状态的选针片19,从滑架11侧和针床2侧两方被支承。用复原及分支三角26机械地可靠地进行从释放状态向吸附状态的复原,因此,即使是伴随着滑架11的行走与针床2之间的间隔变动,选针动作也不会变得不稳定。
[0067] 图3表示从作为横编机17的右侧方所看到的在图1的选针装置20中使用的选针片19的构成。选针片19,在比电枢19d更靠尾端部19f的位置设有电枢19i,使电枢19d、19i的位置不同。通过交互地使用电枢19d、19i的位置不同的选针片19,从而即使在密集地配置编织针6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每次编织针6的选针。
[0068] 再有,电枢19i的位置,比电枢19d的位置更靠近于在吸附状态下成为支点的尾端部19f。由此,弹性脚片19c的前端作为弹簧支点而受到的弹性力的作用与电枢19d的位置相比变大,就相同的吸附力而言,持续吸附状态变困难。因此,对于电枢19i,调整为将与吸附面接触的前端的长度Li设置得比电枢19d的前端的长度Ld长,增大吸附力。
[0069] 图4表示将在使用于图1的横编机17的滑架11中的三角机构及选针机构的构成与在右侧面所示的编织针6的构成做对比。选针致动器24的吸附面24a,被划分成吸附选针片19的电枢19d的吸附面24d和吸附图3所示的吸附电枢19i的吸附面24i。实际上,将具有吸附单一的电枢的吸附面的单元,二级排列地形成选针致动器24。即使电枢的位置有三个以上时,只要排列对应的数量的单元即可。
[0070] 对于两个吸附面24d、24i而言,相对于在附图的左右方向所示的滑架11的行走方向,设定相同的释放位置24b、24c。若使释放位置24b、24c与电枢19d、19i通过的时间相一致地使电磁吸附力减弱,则能够解除电枢19d,19i相对于吸附面24d、24i的吸附状态而被释放。
[0071] 再有,在附图的左侧的选针致动器24中,在选针致动器24的下侧,对应地表示复原及分支三角26的三角面。复原及分支三角26作用到选针片19的分支突起19g。若将分支突起19g的头部从针槽5的底面侧浮起,则能够使因吸附状态的解除而被释放了的电枢19d、19i再次与吸附面24d、24i接触,复原到吸附状态。另外,与解除吸附状态的释放位置
24b、24c相对应地将选针片19的分支突起19g引导到不同的路径。另外,在设置于吸附面
24a的前端侧的弹簧支点三角27中,以增大弹性脚片19c的挠度而使弹性力增大的方式,由从针床2侧突出的三角面27a推压选针片19的弹性脚片19c的前端,电枢19d、19i容易被释放。
[0072] 在滑架11的选针板13中,在选针致动器24的前端侧配置选针三角30。选针三角30,通过因复原及分支三角26而产生的对分支突起18g的作用而分支成不同的路径,作用到从针槽5突出的选针片19的片踵19b的头部。选针致动器24在滑架11的行走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具有两个可解除电枢19d、19i的吸附状态的释放位置24b、24c。通过组合复原及分支三角26和选针三角30,能够与解除电枢19d、19i的吸附状态的两个释放位置24b、
24c相对应,划分成不同的两个路径31、32地引导片踵19b。
[0073] 滑架11往返行走,因此,三角机构、选针机构左右对称地配置。例如,若假定滑架11向附图的右侧行走时,则编织针6相对于滑架11,相对地向附图的左方移动。设置于编织针6的尾端侧的选针片19的电枢19d,被吸附到吸附面24d,到达释放位置24b。若在释放位置24b释放电枢19d,则与基于在复原及分支三角26中的分支突起19g的引导的分支连续,片踵19b进入于选针三角30的路径31地被引导。路径31向前方峰状地突出,因此,选针片19的前端部19e将底脚片8向齿口18侧推出。经由直到路径31的峰状的顶部的推出,使底脚片8的片踵8a进出于A位置的选针位置。若在释放位置24b不释放电枢19d,在释放位置24c释放电枢19d,则与基于在复原及分支三角26的分支突起19g的引导的分支连续,片踵19b进入到选针三角30的路径32地被引导。选针片19,在前端部19e将底脚片8向齿口18侧推出,在峰状的路径32的顶部,使底脚片8的片踵8a进出于H位置的选针位置。若电枢19d在任一释放位置24b、24c都不释放,持续对吸附面24d的吸附,则底脚片8的片踵8a保持B位置的选针位置。
[0074] 底脚片8的片踵8a,由滑架11的三角板12,被引导到设有进行编织针6的编成驱动的三角装置12a的范围的设有B压片33、H压片34的区域。B压片33是固定式的压片,作用到B位置的片踵8a,将片踵8a压入到针槽5内。据此,挺针片7的片踵7a也陷入针槽5内,不再受到编成三角35的作用,编织针6的钩21a不进出于齿口18并留在针床2侧,成为不进行线圈形成的浮圈的动作。H压片34是例如划分成三个部分地配置,并分别摆动,可退避直到用二点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的可动式的压片。即使是不退避的状态的H压片34也与B压片33同样,将底脚片8的片踵8a压入到针槽5内,编织针6进行集圈、移圈的动作。
在片踵8a通过A位置时,由于未配置压片,因此,片踵7a保持从针槽5突出的状态,接受由编成三角35所产生的驱动,编织针6进行编织的动作。
[0075] 在编成三角35的前端侧,配置作用到挺针片7的片踵7c并在编织针6进行与移圈相关联的动作地驱动的移圈三角36。在编成三角35的左右配置使底脚片8的片踵8a返回到B位置的导向三角37。
[0076] 再有,在吸附面24a设有两个释放位置24b、24c,在选针三角30设有对应的路径31、32,进行向A位置或H位置的切换,但若增加释放位置24b、24c的数量,并相应地增加路径31、32的数量,则能够用一个选针装置进行多个动作切换。
[0077] 图5表示从右侧方及正面所看到的图1的选针装置20的主要部分的构成。图6分别表示从下方看到的图5的选针致动器24,从上方看到的复原及分支三角26。如图5(a)所示那样,在选针致动器24上,接近吸附面24a地安装弹簧支点三角27及支点板28,并借助托架25隔开间隔地安装复原及分支三角26。
[0078] 图5(b)所示那样,在复原及分支三角26,在中央设有凸部26a、在左右设有凹部26b、26c。在凹部26b、26c的右侧及左侧,分别设有与凸部26a的高度相连的倾斜面26d、
26e。例如,在倾斜面26e中,在对选针片19的分支突起19g的头部的抵接状态下,能够作为路径39所示那样地向上推,使电枢19d、19i与吸附面24a接触,复原到吸附状态。倾斜面26d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凹部26b、26c,在电枢19d、19i从吸附面24a释放时,可在分支突起19g侧方接受复原及分支三角26的分支引导作用,因此成为相对于分支突起19g的头部的避让部(逃がし)。凹部26b、26c具有比凸部26a低的一定的高度,在端部分别设有更加变低的倾斜部26f、26g。
[0079] 另外,如图5(b)所示那样,弹簧支点三角27,在三角面27a的两侧具有倾斜面27b、27c。在选针片的弹性脚片19c的前端与倾斜面27b、27c抵接的状态中,施加到弹簧支点三角27的弹性力变弱。该弹性力作用在将电枢19d、19i从吸附面24d、24r释放的方向上。在选针片19开始进入到配置有选针致动器24的区域时,弹性脚片19c的前端,与弹簧支点三角27的倾斜面27b、27c抵接后向平坦的三角面27a移行。从而,作用到电枢19d,
19i的吸附面24d、24i的弹性脚片19c的弹性力,能够设定成,从向弹簧支点三角27的抵接位置移动的同时大致不作用的状态,沿着倾斜面27b、27c逐渐增大,在三角面27a持续最大地有效的状态。
[0080] 如图6(a)所示那样,从弹簧支点三角27的倾斜面27b、27c两端附近起开始有吸附面24d、24i,因此在来自弹性脚片19c的弹性力大致不作用的状态下,能够将电枢19d、19i可靠地吸附到吸附面24d、24i。另外,在通过三角面27a推压,来自弹性脚片19c的弹性力成为最大地有效的状态下,电枢19d、19i达到释放位置24b、24c,因此,通过电磁吸附的解除,能够可靠地释放。
[0081] 如图6(b)所示那样,在复原及分支三角26中,若将选针片19的分支突起19g的头部沿着路径39向上推,使电枢19d、19i复原到吸附状态后,在任一个释放位置24b、24c解除吸附状态,则能够使分支突起19g落入到凹部26b、26c,分别分支成路径39A、39H。在凹部26b、26c,分支突起19g陷入到针槽5的底面侧,因此,支点部件29与回转支承部19h抵接的时间提前,能够使片踵19b迅速地向选针三角30侧突出。路径39H穿过倾斜部26f,因此,使分支突起19g的头部进一步地陷入,能够使片踵19b突出的时间提前。若在释放位置24b、24c解除吸附状态,则穿过路径39的延长上的路径39B。路径39A、39H,在使选针片19的片踵19b从针槽5向滑架11侧突出的状态下,分别引导至图4所示选针三角30的路径31、32。
[0082] 再有,若为了增强在吸附面24d、24i的吸附力而使用大型且强力的永久磁铁,则在释放位置24b、24c的吸附状态的解除也需要大型且强力的电磁铁。为了使选针致动器24小型化,优选在非选针时在补强永久磁铁的磁通的方向上将电磁铁通电,在选针时,进行在消除永久磁铁的磁通的方向上通电的两极驱动。
[0083] 另外,作为图1的编织针6,使用由舌21b开闭钩21a的舌针,但是也可以使用由导针片(スライダ)开闭钩的复合针。
[0084] 实施例2
[0085] 图7对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选针装置40,简略化地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在实施例2中,将复原及分支三角26配置在针槽5的表面侧,即,配置在滑架11侧。选针致动器44,借助托架45配置在针槽5的底面侧。弹簧支点三角27及支点板28,在针槽5的底面侧,分别配置在选针致动器44的吸附面44a的前端侧及尾端侧。选针片49具有基体
49a、片踵49b、弹性脚部49c、电枢49d、前端部49e、尾端部49f、分支突起49g和回转支承部
49h。这些各部分的功能,基本上与选针片19的对应的部分是同等的。其中,弹性脚部49c的前端及电枢49d突出的方向为针槽5的底面侧,与选针片19不同。另外,分支突起49g突出的方向成为针槽5的表面侧,与选针片19不同。另外,回转支承部49h也设置在基体
49a的上面侧,在选针片49的吸附状态下,离开支承部件29。在吸附状态下,选针片49与选针片19同样,也离开贯通针板4的金属带4a、金属丝4b。另外,选针片49的前端部49e的下面侧与底脚片8的上面侧分离。从而,吸附状态的选针片49,不依存于针床侧,仅依存于滑架11,即使在滑架11行走时也稳定地被支承。
[0086] 附图表示选针片49的吸附状态。基于电枢49d的对吸附面44a的吸附力的、将向支点板28的尾端部49f的抵接部分作为支点的力矩,比基于弹性脚部49c的前端从弹簧支点三角27的表面接受的弹簧反作用力的力矩大。在由复原及分支三角26避开分支突起49g的头部的状态下,若基于对吸附面44a的吸附力降低并以尾端部49f为支点的电枢49d的吸附力的力矩比基于在支点三角27的弹簧反作用力的力矩小,则吸附被解除,电枢49d离开吸附面44d。基体49a将尾端部49f与支点板28抵接的部分作为支点,向逆时针方向回转。若回转支承部49h与支点部件29抵接,则该抵接部分成为回转的支点,回转方向向顺时针方向反转,尾端部49f离开支点板28的表面。经由顺时针方向的回转,片踵49b陷入,但是,只要为头部可接受选针三角30的引导的程度,向滑架11侧突出即可。在吸附状态中,片踵49b进一步突出,但如图4所示那样,能够在选针三角30上在路径31、32的下侧设有避开片踵49b的直线的路径。
[0087]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88] 2针床
[0089] 5针槽
[0090] 6编织针
[0091] 11滑架
[0092] 12a三角机构
[0093] 19,49选针片
[0094] 19a,49a基体
[0095] 19b,49b片踵
[0096] 19c,49c弹性脚片
[0097] 19d,19i,49d电枢
[0098] 19e,49e前端部
[0099] 19f,49f尾端部
[0100] 19g,49g分支突起
[0101] 19h,49h回转支承部
[0102] 20,40选针装置
[0103] 20a选针机构
[0104] 20b三角装置
[0105] 24,44选针致动器
[0106] 24a,24d,24i,44a吸附面
[0107] 24b,24c释放位置
[0108] 26复原及分支三角
[0109] 27弹簧支点三角
[0110] 28支点板
[0111] 29支点部件
[0112] 30选针三角
[0113] 31,32,39,39A,39B,39H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