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电源单元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395956.2

文献号 : CN102486627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寺伸一

申请人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电源单元。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有将在其上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外部的主体侧排出部的主体装置;以及对被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供应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进行预定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包括将从主体装置内的主电源部供应的电力变压成中继单元和后处理装置的驱动所需的电压的电源单元。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在主体装置内设置后处理装置用的电源,由此能够减少部件和空间。

权利要求 :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主体装置具有: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构成外形;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图像被形成材料,并且能够插拔地安装在所述壳体部件上;

主电源部,所述主电源部被输入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第一电压的电力,并且所述主电源部能够输出该第一电压的电力;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

主体侧排出部,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所述壳体部件的外部;以及主体侧运送部,所述主体侧运送部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并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主体侧排出部;以及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所述后处理装置具有:支承单元,所述支承单元与所述主体装置连结;

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被安装在所述支承单元上,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并将所供应的电力变压处理成第二电压进行输出;以及后处理单元,所述后处理单元能够装卸地被安装在所述支承单元上,并对从所述主体侧排出部中排出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进行预定的后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具有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的中继单元,所述中继单元包括:与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对置地配置的中继单元侧送入部;以及将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送出到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中继单元侧送出部;

所述电源单元将驱动所述中继单元的所述第二电压、或者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三电压的电力供应给所述中继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单元包括:

与所述主体装置连结的框体;

在所述框体上能够装卸地支承所述后处理单元的支承部;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与所述中继单元连结以供应驱动所述中继单元的电力;以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与所述后处理单元连结以供应驱动所述后处理单元的电力,所述电源单元被安装在所述框体上,

在所述中继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的所述中继单元侧连接器,并且在所述后处理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所述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控制所述中继单元和所述后处理单元的各自的动作,将从所述装置主体输出的控制信号经由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供应给各个单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单元侧连接器在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出部的附近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所述第一连接器在所述框体中的主体装置侧的面上以沿水平方向延伸被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框体在安装到所述主体装置上时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中继单元侧连接器的连接部朝向水平方向配置,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连接部朝向水平方向配置,

所述后处理单元在安装到所述框体上时沿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的连接部朝向垂直方向配置,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连接部朝向垂直方向配置。

7.一种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后处理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主体装置具有:构成外形的壳体部件;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图像被形成材料,并且能够插拔地安装在所述壳体部件上;

主电源部,所述主电源部被输入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第一电压的电力,并且所述主电源部能够输出该第一电压的电力;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

主体侧排出部,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所述壳体部件的外部;以及主体侧运送部,所述主体侧运送部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并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主体侧排出部;以及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支承单元,所述支承单元与所述主体装置连结;

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被安装在所述支承单元上,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并将所供应的电力变压处理成第二电压进行输出;以及后处理单元,所述后处理单元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承单元上,并对从所述主体侧排出部中排出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进行预定的后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具有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的中继单元,所述中继单元包括:与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对置地配置的中继单元侧送入部;以及将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送出到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中继单元侧送出部,所述电源单元将驱动所述中继单元的所述第二电压、或者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三电压的电力供应给所述中继单元。

9.一种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是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后处理装置的电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主体装置具有: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构成外形;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图像被形成材料,并且能够插拔地安装在所述壳体部件上;

主电源部,所述主电源部被输入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第一电压的电力;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

主体侧排出部,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所述壳体部件的外部;以及主体侧运送部,所述主体侧运送部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并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主体侧排出部;

中继单元,所述中继单元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所述中继单元具有:中继单元侧送入部,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与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对置地配置;

中继单元侧送出部,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出部将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送出到该中继单元的外部;

中继单元侧运送部,所述中继单元侧运送部接受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将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出部;以及中继单元侧连接器,所述中继单元侧连接器接受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供应;以及后处理单元,所述后处理单元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所述后处理单元具有: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所述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出部对置地配置;

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所述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将从所述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该后处理单元的外部;

后处理部,所述后处理部接受所述第二电压或者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三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对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进行预定的后处理,并且将进行该后处理后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以及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所述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接受所述第二电压或者所述第三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其中,所述电源单元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能够装卸地被安装所述后处理单元,并与所述主体装置连结;

变压部,所述变压部被安装在所述框体上,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并对所供应的电力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变压部电连结,并与所述中继单元侧连接器连结;

以及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变压部电连接,并与所述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连结。

说明书 :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电源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电源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存在不仅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还具有后处理装置的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连结(可选的)后处理装置而构成。
[0003] 并且,根据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纸张排出部的位置,图像形成装置有时具有连接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排出部和后处理单元的送入部的中继单元。
[0004] 但是,在这样的装置中,中继单元和后处理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接受电力的供应。
[0005] 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需要有用于向内置在中继单元和后处理单元中的马达等驱动部供应电力的电力供应部。
[0006] 在此,由于中继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是可选的,因此并非一定要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连结。
[0007]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配置有用于向可选装置供应电力的电力供应部的情况下,有时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价格提高到需要以上。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后处理装置的驱动所需的电力的电源单元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分别地设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9]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后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分别地设置的电源单元接受驱动所需的电力的后处理装置。
[0010]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变压部的电源单元,所述变压部具有将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供应的电力变压处理成中继单元和后处理装置的驱动所需的预定电压。
[001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所述主体装置具有: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构成外形;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图像被形成材料,并且能够插拔地安装在所述壳体部件上;主电源部,所述主电源部被输入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第一电压的电力,并且所述主电源部能够输出该第一电压的电力;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主体侧排出部,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所述壳体部件的外部;以及主体侧运送部,所述主体侧运送部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并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主体侧排出部,所述后处理装置具有:支承单元,所述支承单元与所述主体装置连结;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被安装在所述支承单元上,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并将所供应的电力变压处理成第二电压进行输出;以及后处理单元,所述后处理单元能够装卸地被安装在所述支承单元上,并对从所述主体侧排出部中排出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进行预定的后处理。
[0012]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后处理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所述主体装置具有:构成外形的壳体部件;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图像被形成材料,并且能够插拔地安装在所述壳体部件上;主电源部,所述主电源部被输入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第一电压的电力,并且所述主电源部能够输出该第一电压的电力;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主体侧排出部,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所述壳体部件的外部;以及主体侧运送部,所述主体侧运送部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并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主体侧排出部,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支承单元,所述支承单元与所述主体装置连结;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被安装在所述支承单元上,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并将所供应的电力变压处理成第二电压进行输出;以及后处理单元,所述后处理单元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承单元上,并对从所述主体侧排出部中排出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进行预定的后处理。
[0013]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是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后处理装置的电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中继单元,所述中继单元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以及后处理单元,所述后处理单元被安装在所述主体装置上,其中,所述主体装置具有: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构成外形;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图像被形成材料,并且能够插拔地安装在所述壳体部件上;主电源部,所述主电源部被输入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第一电压的电力;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在图像被形成材料上形成图像;主体侧排出部,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所述壳体部件的外部;以及主体侧运送部,所述主体侧运送部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并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主体侧排出部,所述中继单元具有:中继单元侧送入部,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与所述主体侧排出部对置地配置;中继单元侧送出部,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出部将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送出到该中继单元的外部;中继单元侧运送部,所述中继单元侧运送部接受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将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出部;以及中继单元侧连接器,所述中继单元侧连接器接受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供应,所述后处理单元具有: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所述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出部对置地配置;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所述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将从所述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排出到该后处理单元的外部;后处理部,所述后处理部接受所述第二电压或者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三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进行驱动,从而对从所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送入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进行预定的后处理,并且将进行该后处理后的图像被形成材料运送到所述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以及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所述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接受所述第二电压或者所述第三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其中,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框体,所述框体能够装卸地被安装所述后处理单元,并与所述主体装置连结;变压部,所述变压部被安装在所述框体上,从所述主电源部接受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并对所供应的电力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变压部电连结,并与所述中继单元侧连接器连结;以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变压部电连接,并与所述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连结。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
[0015] 图2是示出构成图1的复印机1的主体装置M与可选地组装的中继单元和后处理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16]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复印机1中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的图;
[0017] 图4是能够插拔地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中继单元500的从左侧面上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0018] 图5是构成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支承单元600的框体610和固定在该框体610上的电源单元620的立体图;
[0019] 图6是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后处理单元630的从右侧面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0020] 图7A是示出安装在主体装置M前的中继单元500、支承单元600以及后处理单元630相对于主体装置M的安装方向的立体图;
[0021] 图7B是中继单元500被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2] 图7C是支承单元600的框体610被固定在主体装置M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3] 图7D是后处理单元630被安装在固定于主体装置M上的框体610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 图1是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构成图1的复印机1的主体装置M与作为后处理装置可选地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中继单元、支承单元、电源单元以及后处理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另外,图2中的虚线圈起的部分是示出配置在复印机1的背面侧的主电源部400和第一电压输出连接器410的图。
[0026]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包括:主体装置M、安装在主体装置M的上部的图像读取装置300、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中继单元500、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支承单元600、安装在支承单元600上的电源单元620和后处理单元630。
[0027] 在此,如图2所示,中继单元500、支承单元600、电源单元620以及后处理单元630作为可选的单元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
[0028] 另外,如图2所示,主体装置M具有组装在左侧面的后面侧的位置上的主电源部400。该主电源部400通过与外部电源连接而接受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并进行变压处理等并对主体装置M内被标准装备的各种驱动部和图像读取装置300进行供电。另外,主电源部400还具有能够对电源单元620供应外部电源的第一电压的电力的第一电压输出连接器410。电源单元620对从第一电压输出连接器410供应的电力进行变压,从而向通过选择而被装备在主体装置M上的中继单元500、后处理单元630供应被变压后的电力。
[0029] 对于中继单元500、支承单元600、电源单元620以及后处理单元630的构成、向中继单元500和后处理单元630的供电,将在主体装置M的说明之后进行详细地描述。
[0030]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300被配置在复印机1的垂直方向Z上的上端部。图像读取装置300读取原稿的图像,并将作为与所读取的图像有关的信息的图像信息输出到主体装置M(图像形成部)。
[0031] 主体装置M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300发送的图像信息在作为片状的图像被形成材料的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0032] 另外,在复印机1的说明中,也将图2所示的副扫描方向X称作复印机1的“左右方向”,将与副扫描方向X正交的主扫描方向Y(参照图2)称作复印机1的“前后方向”。复印机1的垂直方向Z与副扫描方向X和主扫描方向Y正交。
[0033] 首先,通过图3对图像读取装置300进行说明。
[0034]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复印机1中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的图。
[0035] 如图3所示,图像读取装置300包括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读取部301、以及被配置在读取部301的上方侧并向读取部301运送原稿G的原稿运送部70。
[0036] 读取部301包括箱体306、配置在箱体306的上方侧的第一读取面302A以及第二读取面302B。另外,读取部301在箱体306的内部空间304中包括:包含光源的照明部340;多个反射镜321、322、323;沿副扫描方向X移动的第一框体311和第二框体312;成像透镜
357;作为读取设备的CCD 358;以及对被CCD 358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预定的处理并向主体装置M侧输出该图像信息的CCD基板361。照明部340和第一反射镜321被容纳在第一框体311中。第二反射镜322和第三反射镜323被容纳在第二框体312中。
[0037] 原稿运送部70通过未图示的连结部可开闭地连结到读取部301。原稿运送部70在上方侧具有原稿载置部71,在内部具有传送辊(未图示)。原稿运送部70具有保护读取部301的第一读取面302A和第二读取面302B的功能。
[0038] 第一读取面302A是在读取由原稿运送部70运送的原稿G时使用的读取面。第一读取面302A沿运送原稿G的第一稿台玻璃335A的上表面形成。第一读取面302A位于箱体306中的左侧面附近。另外,也将图1所示的该位置称作“第一读取位置”。
[0039] 第二读取面302B是在不使用原稿运送部70而读取原稿G的情况下使用的读取面。第二读取面302B沿载置原稿G的第二稿台玻璃335B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读取面302B比第一读取面302A更位于右侧,并遍及读取部301中的副扫描方向X上的大部分。
[0040] 第一读取面302A和第二读取面302B在与副扫描方向X和主扫描方向Y正交的方向扩展。
[0041] 当读取被原稿运送部70运送的原稿G时,原稿G被载置在原稿载置部71上。被载置在原稿载置部71上的原稿G通过设置在原稿运送部70的内部的所述传送辊被运送给读取部301的第一读取面302A。在该情况下,第一框体311和第二框体312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且不进行移动。然后,通过原稿运送部70以使原稿G在第一读取面302A上滑动的方式运送原稿G,来通过CCD 358读取原稿G的表面上形成的图像。
[0042] 另外,当原稿运送部70处于打开状态时,原稿G被载置在第二读取面302B上。在该情况下,第一框体311和第二框体312分别在保持后述的光路H的长度(光路长)固定的同时在副扫描方向X上进行移动。由此,载置在第二读取面302B上的原稿G的图像被读取。
[0043] 在箱体306的内部空间304中,多个反射镜321、322以及323形成使来自原稿G的光入射到成像透镜357的光路H。另外,第一框体311沿副扫描方向X以固定速度A进行移动的同时,第二框体312沿副扫描方向X以固定速度A/2进行移动,因此,即使在图像读取动作时光路H的长度也保持固定。
[0044] 接着,通过图3对主体装置M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0045] 主体装置M具有: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300发送的图像信息在作为片状的图像被形成材料的纸张T上形成预定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GK;以及将纸张T供应给图像形成部GK并排出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的供纸排纸部KH。
[0046] 主体装置M中的外形由作为箱体的壳体部件BD构成。
[0047]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部GK包括:作为载像体(感光体)的感光鼓2a、2b、2c、2d;带电部10a、10b、10c、10d;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扫描单元4a、4b、4c、4d;显影器16a、16b、
16c、16d;调色剂盒5a、5b、5c、5d;调色剂供应部6a、6b、6c、6d;鼓清洁部11a、11b、11c、
11d;除电器12a、12b、12c、12d; 中间转印带7;初次转印辊37a、37b、37c、37d;二次转印辊8;对置辊18;以及定影部9。
[0048] 如图3所示,供纸排纸部KH包括供纸盒52、手动供纸部64、纸张T的运送路径L、校准辊对80、第一排纸部50a、以及第二排纸部50b。另外,运送路径L如后所述地是第一运送路径L1、第二运送路径L2、第三运送路径L3、手动运送路径La、返回运送路径Lb、以及第四运送路径L4的集合体。
[0049] 以下,通过图3对图像形成部GK和供纸排纸部KH的各个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
[0050] 首先,对图像形成部GK进行说明。
[0051] 在图像形成部GK中,沿着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依次地从上游侧到下游侧顺序地进行由带电部10a、10b、10c、10d进行的带电、由激光扫描单元4a、4b、4c、4d进行的曝光、由显影器16a、16b、16c、16d进行的显影、由中间转印带7和初次转印辊37a、37b、37c、37d进行的初次转印、由除电器12a、12b、12c、12d进行的除电、以及由鼓清洁部11a、
11b、11c、11d进行的清洁。
[0052] 另外,在图像形成部GK中,还进行由中间转印带7、二次转印辊8以及对置辊18进行的二次转印、以及由定影部9进行的定影。
[0053] 感光鼓2a、2b、2c、2d分别由圆筒形状的部件构成,并作为感光体或载像体发挥功能。感光鼓2a、2b、2c、2d分别以在与中间转印带7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能够绕箭头方向旋转地被配置。在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上能够形成静电潜像。
[0054] 带电部10a、10b、10c、10d分别与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对置地配置。带电部10a、10b、10c、10d分别使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均匀地带负电(负极性)或带正电(正极性)。
[0055] 激光扫描单元4a、4b、4c、4d是作为曝光单元发挥功能的单元,并与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分离地配置。激光扫描单元4a、4b、4c、4d分别被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激光光源、多面镜、多面镜驱动用马达等。
[0056] 激光扫描单元4a、4b、4c、4d分别基于与由读取部301读入的图像有关的图像信息对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进行扫描曝光。通过由各个激光扫描单元4a、4b、4c、4d进行扫描曝光,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的被曝光的部分的电荷被除去。由此,在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0057] 显影器16a、16b、16c、16d分别与感光鼓2a、2b、2c、2d对应地设置,并且与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对置地配置。显影器16a、16b、16c、16d分别使各色的调色剂附着于形成在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从而在感光鼓2a、2b、2c、2d的各个表面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器16a、16b、16c、16d分别与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这四种颜色相对应。显影器16a、16b、16c、16d分别被构成为具有与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对置配置的显影辊、调色剂搅拌用的搅拌辊等。
[0058] 各个调色剂盒5a、5b、5c、5d与各个显影器16a、16b、16c、16d对应地设置,并容纳分别供应给显影器16a、16b、16c、16d的各色的调色剂。调色剂盒5a、5b、5c、5d分别容纳黄色的调色剂、青色的调色剂、品红色的调色剂、黑色的调色剂。
[0059] 各个调色剂供应部6a、6b、6c、6d与调色剂盒5a、5b、5c、5d以及显影器16a、16b、16c、16d分别对应地设置,并对显影器16a、16b、16c、16d的每个供应调色剂盒5a、5b、5c、5d的每个所容纳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各个调色剂供应部6a、6b、6c、6d和各个显影器16a、
16b、16c、16d通过未图示的调色剂供应路径连结。
[0060] 形成在感光鼓2a、2b、2c、2d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依次地被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中间转印带7跨设在由从动辊35、驱动辊构成的对置辊18、张紧辊36等上。由于张紧辊36从内侧向外侧对中间转印带7施力,因此预定的张力被施加于中间转印带7上。
[0061] 隔着中间转印带7各个初次转印辊37a、37b、37c、37d在与感光鼓2a、2b、2c、2d相反的一侧对置配置。
[0062] 中间转印带7的预定部分被各个初次转印辊37a、37b、37c、37d和各个感光鼓2a、2b、2c、2d夹持。该被夹持的预定部分被压在各个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在各个感光鼓2a、2b、2c、2d与各个初次转印辊37a、37b、37c、37d之间形成有各个初次转印压送部N1a、N1b、N1c、N1d。在各个初次转印压送部N1a、N1b、N1c、N1d中,显影在各个感光鼓2a、2b、2c、
2d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依次地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0063] 通过未图示的初次转印偏压施加部,在各个初次转印辊37a、37b、37c、37d上施加用于使形成在各个感光鼓2a、2b、2c、2d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初次转印偏压。
[0064] 各个除电器12a、12b、12c、12d与各个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对置地配置。各个除电器12a、12b、12c、12d通过将光照射在各个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上,对进行初次转印后的各个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除电(除去电荷)。
[0065] 各个鼓清洁部11a、11b、11c、11d与各个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对置地配置。各个鼓清洁部11a、11b、11c、11d除去残留在各个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和付着物,并将除去的调色剂等运送到预定的回收机构进行回收。
[0066] 二次转印辊8使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在纸张T上。通过未图示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部在二次转印辊8上施加用于使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纸张T上的二次转印偏压。
[0067] 二次转印辊8与中间转印带7抵接或者与中间转印带7分离。具体地,二次转印辊8被构成为能够在与中间转印带7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从中间转印带7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详细地,二次转印辊8在使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在纸张T上时被配置在抵接位置,在其它情况下被配置在分离位置。
[0068] 在中间转印带7的与二次转印辊8相反的一侧上配置有对置辊18。中间转印带7的预定部分被二次转印辊8和对置辊18夹持。并且,纸张T被压在中间转印带7的外表面(被初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面)上。中间转印带7与二次转印辊8之间形成有二次转印压送部N2。在二次转印压送部N2中,被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在纸张T上。
[0069] 定影部9使构成被二次转印在纸张T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溶融并加压,使其定影在纸张T上。定影部9包括被加热器加热的加热旋转体9a以及与加热旋转体9a压接的加压旋转体9B。加热旋转体9a和加压旋转体9B夹持被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进行加压并进行运送。通过被夹持在加热旋转体9a与加压旋转体9B之间的状态下运送纸张T,被转印在纸张T上的调色剂被溶融和加压从而定影在纸张T上。
[0070] 接下来,使用图3对供纸排纸部KH进行说明。
[0071] 如图3所示,两个供纸盒52作为容纳纸张T的容纳部沿上下方向排列地配置在主体装置M的下部,纸张T是图像被形成材料。供纸盒52在水平方向上能够插拔地安装在壳体部件BD上,壳体部件BD是主体装置M的箱体。即,供纸盒52是容纳纸张T并且能够插拔地安装在壳体部件BD中的容纳部。
[0072] 供纸盒52中配置了载置纸张T的载置板60。供纸盒52以纸张T层积在载置板60上的状态来容纳纸张。通过配置在供纸盒52的纸张送出侧的端部(图3中右侧的端部)的盒供纸部51向运送路径L送出载置在载置板60上的纸张T。盒供纸部51包括由用于取出载置板60上的纸张T的前送辊61和用于将纸张T一张张地送出到运送路径L的供纸辊对63组成的重复送纸防止机构。
[0073] 主体装置M的右侧面(在图3中右侧)上设置有手动供纸部64。设置手动供纸部64的主要目的是向主体装置M供应与设置在供纸盒52中的纸张T不同大小和种类的纸张T。手动供纸部64包括在关闭状态下构成主体装置M的右侧面的一部分的手动托盘65以及供纸辊66。手动托盘65其下端可自由旋转(自由开闭)地安装在供纸辊66的附近的主体装置M上。纸张T被载置在打开状态的手动托盘65上。供纸辊66向手动运送路径La供应载置在打开状态的手动托盘65上的纸张T。
[0074] 在主体装置M的上方侧、处于读取部301的下方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排纸部50a和第二排纸部50b。第一排纸部50a和第二排纸部50b(主体侧排出部)向主体装置M的外部排出纸张T。后面对第一排纸部50a和第二排纸部50b进行详细地描述。
[0075] 运送纸张T的运送路径L包括:从盒供纸部51至二次转印压送部N2的第一运送路径L1;从二次转印压送部N2至定影部9的第二运送路径L2;从定影部9至第一排纸部50a的第三运送路径L3;使从手动供纸部64供应的纸张合流到第一运送路径L1的手动运送路径La;使从第三运送路径L3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运送的纸张正反面翻转而返回到第一运送路径L1的返回运送路径Lb;以及第四运送路径L4。第四运送路径L4是向第二排纸部
50b运送在第三运送路径L3中运送的中途的纸张T的运送路径。
[0076] 另外,在第一运送路径L1的中途设置有第一合流部P1及第二合流部P2。第三运送路径L3的中途设置有第一分支部Q1。
[0077] 第一合流部P1是手动运送路径La合流到第一运送路径L1的合流部。第二合流部P2是返回运送路径Lb合流到第一运送路径L1的合流部。
[0078] 第一分支部Q1是第四运送路径L4从第三运送路径L3分支的分支部。第一分支部Q1中设置有切换部件58。切换部件58将从定影部9运出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切换成朝向第一排纸部50a的第三运送路径L3或者朝向第二排纸部50b的第四运送路径L4。
[0079] 在第一运送路径L1的中途(详细地,第二合流部P2与二次转印辊8之间)配置有用于检测纸张T的传感器、用于纸张T的歪斜(倾斜供纸)修正或者使图像形成部GK中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和纸张T的运送的定时匹配的校准辊对80。传感器被配置在紧接纸张T的运送方向上的校准辊对80的前面(运送方向的上游侧)。校准辊对80是基于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信息进行上述的修正或定时调整以运送纸张T的一对辊。
[0080] 返回运送路径Lb是用于在纸张T上进行双面印刷时使已印刷的面相反的面(未印刷面)与中间转印带7对置设置的运送路径。通过返回运送路径Lb能够使从第一分支部Q1向第二排纸部50b侧运送的纸张T正反面颠倒后返回到第一运送路径L1,并将其运送到配置在二次转印辊8的上游侧的校准辊对80的上游侧。在二次转印压送部N2中预定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通过返回运送路径Lb正反面颠倒的纸张T的未印刷面上。
[0081] 第三运送路径L3的端部上形成有第一排纸部50a。第一排纸部50a向主体装置M的外部排出不需要后处理的纸张T。如图3所示,该第一排纸部50a被配置在主体装置M的上方侧、处于读取部301的下方的位置上。另外,第一排纸部50a朝向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侧(图3中的左侧)开口,并且被配置在靠近主体装置M的右侧面侧的位置上。
[0082] 如图2所示,在第一排纸部50a的开口侧形成有排纸积存部M1。排纸积存部M1形成在主体装置M的读取部301的下方。该排纸积存部M1是在主体装置M的前表面开口的空间。在排纸积存部M1对形成有预定的调色剂图像并从第一排纸部50a中排出的纸张T进行层积而被积存。层积在排纸积存部M1上的纸张T能够从主体装置M的前表面开口中取出。
[008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作为排纸积存部M1的空间的下侧的区域兼有能够插拔地容纳中继单元500的安装空间420。
[0084] 如图3所示,第四运送路径L4的端部(运送方向下游侧)上形成有第二排纸部50b。第二排纸部50b在第一排纸部50a的下方侧朝向排纸积存部M1开口地形成。第二排纸部50b是将运送到第四运送路径L4的纸张T经由后述的中继单元500向后处理单元630送出的后处理用排出部(或者中继单元用排出部)。
[0085] 在第二排纸部50b的开口侧,中继单元500被连接配置(与主体装置M连结)。并且,在该中继单元500上,后处理单元630被连接配置(经由支承单元600与主体装置M连结)。
[0086] 后处理单元630是进行从主体装置M的第二排纸部50b中排出的经由中继单元500运送的纸张的后处理(装订、打孔、排序等)的单元。
[0087] 另外,在各运送路径的预定位置上配置有纸张检测用的传感器。
[0088] 接下来,对用于消除主运送路径L1~L3(以下也将第一运送路径L1、第二运送路径L2及第三运送路径L3合在一起称为“主运送路径”)及返回运送路径Lb中的卡纸(JAM)的构造简单地进行说明。
[0089] 如图3所示,在主体装置M的右侧面侧(图3中的右侧),主运送路径L1~L3及返回运送路径Lb以主要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并排排列。在主体装置M的右侧面侧(图3中的右侧),盖体40以形成主体装置M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被设置。盖体40在其下端部经由支点轴43与主体装置M连结。支点轴43被配置成其轴向沿着横穿主运送路径L1~L3及返回运送路径Lb的方向。盖体40被构成为以支点轴43为中心在关闭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和打开位置(未图示)之间自由地旋转。
[0090] 盖体40由通过支点轴43可自由旋转地与主体装置M连结的第一盖部41和通过相同的支点轴43可自由旋转地与主体装置M连结的第二盖部42构成。第一盖部41位于比第二盖部42更靠主体装置M的外侧(侧面侧)。另外,在图3中,由左下方向的虚线构成的剖面线部分是第一盖部41,由右下方向的虚线构成的剖面线部分是第二盖部42。
[0091] 在盖体4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一盖部41的外表面侧形成主体装置M的外表面(侧面)的一部分。
[0092] 另外,在盖体4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二盖部42的内表面侧(主体装置M侧)形成主运送路径L1~L3的一部分。
[0093] 并且,在盖体4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一盖部41的内表面侧和第二盖部42的外表面侧形成返回运送路径Lb的至少一部分。即,返回运送路径Lb形成在第一盖部41与第二盖部42之间。
[0094] 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包括这种构成的盖体40,由此,当在在主运送路径L1~L3中发生了卡纸(JAM)时,通过使盖体40从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未图示)而开放主运送路径L1~L3,能够处理主运送路径L1~L3中卡住的纸张。另一方面,当在返回运送路径Lb中发生了卡纸时,通过在盖体40旋转到打开位置后、使第二盖部42以支点轴43为中心旋转到主体装置M侧(图3中的右侧)而开放返回运送路径Lb,能够处理返回运送路径Lb中卡住的纸张。
[0095] 以上说明的复印机1是在将图像形成在作为图像被形成材料的纸张T上的主体装置M(复印机主体1A)上安装有作为可选单元的中继单元500、支承单元600、电源单元620、后处理单元630的复印机。
[0096] 另外,主体装置M如前所述,具有构成外形的壳体部件BD、供纸盒52、主电源部400、图像形成部GK、第二排纸部50b(主体侧排出部)、以及后处理用运送部Lx(L3、L4)。
[0097] 供纸盒52容纳纸张T,并且能够插拔地安装到作为主体装置M的箱体的壳体部件BD。
[0098] 主电源部400是通过与外部电源连接而接受电力为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从而进行变压并对主体装置M(复印机主体1A)内标准化装备的各种驱动部和图像读取装置300的驱动部供应这些驱动部的动作所需的电力的电源部。
[0099] 另外,如图2所示,主电源部400具有第一输出连接器410,所述第一输出连接器410能够在不对从外部的电源供应给电源单元620的第一电压的电力进行变压的情况下直接供电。即,主电源部400被构成为:向主体装置M(复印机主体1A)中包含的构成图像读取装置300的驱动部等输出电力,并且能够经由第一电压输出连接器410对电源单元620供应外部电源的第一电压的电力。
[0100] 图像形成部GK从主电源部400接受电力的供应并进行驱动,从而在纸张T上形成图像。
[0101] 第二排纸部50b是为了向后处理单元640运送由图像形成部GK形成了图像的纸张T而使该纸张T排出到主体装置M(壳体部件BD)的外部的主体侧排出部。
[0102] 后处理用运送部Lx向图像形成部GK运送容纳在供纸盒52中的纸张T,并向所述第二排纸部50b运送由图像形成部GK形成了图像的纸张T。具体地,在图3中,后处理用运送部Lx是从供纸盒52经由第一运送路径L1、第二运送路径L2、第三运送路径L3(一部分)、以及第四运送路径L4到达第二排纸部50b的运送路径。
[0103] 接下来,使用图2~图6对中继单元500、支承单元600、电源单元620以及后处理单元630的构成进行详述。
[0104] 图4是能够插拔地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中继单元500的从左侧面侧上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是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构成支承单元600的框体610和固定在该框体610上的电源单元620的立体图。图6是安装在支承单元600上的后处理单元630的从右侧面侧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0105] 中继单元500为高度尺寸很小的薄型的长方体状。中继单元500从主体装置M的前面侧能够插拔地安装到单元安装空间420上(参照图2)。在此,图2所示的箭头Y1是中继单元500相对于单元安装空间420的插拔方向。
[0106] 中继单元500在安装于单元安装空间420的状态下,中继单元500的右侧面与第二排纸部50b相对地配置,并且中继单元500的左侧面配置在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上的开口430(参照图2)侧。另外,在中继单元500被安装在单元安装空间420中的状态下,中继单元500的上端面501作为积存从主体装置M的第一排纸部50a中排出的纸张T的纸张积存面发挥功能。
[0107] 如图2和图4所示,中继单元500包括中继单元侧送入部511、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中继单元侧运送部531、以及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
[0108] 如图2和图3所示,中继单元侧送入部511被配置在中继单元500的右侧面上,使得与第二排纸部50b相对地配置。中继单元侧送入部511是接受(送入)从主体装置M的第二排纸部50b中排出的纸张T的部分。
[0109] 如图4所示,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被配置在中继单元500的左侧面502上。
[0110] 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是将从中继单元侧送入部511向中继单元500的内部送入的纸张T送出到该中继单元500的外部的部分。这里,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与后述的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631对置地配置。
[0111] 中继单元500内形成有向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导引被送入到中继单元侧送入部511中的纸张T的内部运送路径551(参照图3)。
[0112] 中继单元侧运送部531是安装在中继单元500的内部的纸张运送设备(参照图3)。中继单元侧运送部531将从中继单元侧送入部511送入的纸张T沿着内部运送路径
551运送到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另外,中继单元侧运送部531从电源单元620接受与主体装置M的电源部400所输出的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被驱动。
[0113] 如图4所示,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形成在中继单元500的左侧面502上。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形成为在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的附近沿水平方向延伸。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的连接部朝向水平方向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的配置被设置在处于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的垂直方向下侧的位置上。
[0114] 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是接受驱动中继单元侧运送部531所需的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供应的连接器。
[0115] 支承单元600能够插拔地安装在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参考图1和图3)。
[0116] 支承单元600包括框体610、第一连接器640、以及第二连接器650(参照图1和图2)。另外,第二连接器650可以与电源单元620一体地设置。
[0117] 框体610与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连结(参照图1和图2)。框体610是用于将后处理单元630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部件。
[0118] 如图5所示,框体610包括沿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参照图2)延伸的垂直壁部611、以及从垂直壁部611的垂直方向上的中间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水平支承台部612、
612。
[0119] 如图5所示,垂直壁部611上安装有卡合用钩613和螺栓固定用的通孔614(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作为连结至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的连结设备。
[0120] 卡合用钩613朝向主体装置M水平移动而插入到形成在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上的未图示的卡合孔中。由此,框体610在垂直壁部611与左侧面441对置的状态(面接触的状态)下与主体装置M卡合(暂时固定)。在该卡合(暂时固定)状态下,通过将预定的螺栓插入到通孔614中并进行旋拧,垂直壁部611(框体610)被连结固定到左侧面441(主体装置M)上。
[0121] 这里,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框体610安装到主体装置M上时,该框体610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行安装。由此,被构成为能够减轻中继单元500与框体610侧的电源单元620之间的电机连接操作的工作量。
[0122] 另外,如图5所示,框体610上设置有单元卡合钩616和连结孔617作为连结后处理单元630的设备。
[0123] 单元卡合钩616被设置在垂直壁部611上。单元卡合钩616具有开口部朝向垂直方向上侧的卡合槽616a。单元卡合钩616通过从上方与载置在连结孔617上的后处理单元630的背面部卡合来限制后处理单元630向水平方向的移动。
[0124] 连结孔617穿通载置后处理单元630的水平支承台部612的上部的载置板部612a而形成。连结孔617是用于通过螺栓将后处理单元630固定在框体610上的螺栓固定用的孔。
[0125] 由于框体610相对于主体装置M的安装方向与后处理单元630相对于框体610的安装方向相互正交,因此,安装后处理单元630时起作用的负载对框体610和主体装置M之间的安装造成的影响很小,由此能够提高各可选设备的安装性。
[0126]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640以使嵌合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框体610的上方的主体装置M侧的面上。第一连接器640的连接部朝向水平方向(图2中的右侧)配置。
[0127] 另外,第一连接器640以朝向主体装置M侧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方式配置在垂直壁部611上。第一连接器640在框体610被安装到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时与中继单元500上装备的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嵌合(连接)。这里,框体610在要被安装到主体装置M上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0128] 即,通过使框体61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安装到主体装置M上,第一连接器640与中继单元侧连接器641嵌合(连接),所述中继单元侧连接器641将与第一连接器640同样地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的连接部朝向第一连接器640侧配置。
[0129] 第一连接器640与电源单元620电连接,从而将由电源单元620进行变压处理后的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力经由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供应给中继单元500的中继单元侧运送部531。
[0130] 如图5所示,电源单元620在长方体形状的壳体620a的内部容纳有未图示的变压部等,壳体620a被安装在从水平支承台部612的上部的载置板部612a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面612b上。电源单元620在框体610被安装到主体装置M上之前安装到框体610上。即,电源单元620被预先安装到框体610上,之后在与框体610一体化的状态下安装到主体装置M上。
[0131] 在该电源单元620中,与主电源部400的第一电压输出连接器410连接的输入连接器621被安装到从壳体620a延伸到外面的电缆的顶端。电源单元620经由第一电压输出连接器410从主电源部400接受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参照图2)。
[0132] 电源单元620从主电源部400接受第一电压的电力的供应,并将所供应的电力变压处理成中继单元500、后处理单元630的驱动所需的电压而(从下述的第一连接器640和/或第二连接器650)进行输出。另外,主体装置M上设置有输出控制信号的信号输出连接器411。并且,在电源单元620中,用于与信号输出连接器411连接的信号输入连接器622被设置在从壳体620a延伸到外面的电缆的顶端。并且,从主体装置M中输出的控制信号经由第一连接器640及第二连接器650被供应给中继单元500、后处理单元630。
[0133] 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650以朝向垂直方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被固定于框体610上的电源单元620的上表面上。因此,第二连接器650的连接部朝向垂直方向配置。在后处理单元630被安装到框体610的水平支承台部612上时,该第二连接器650与后处理单元630的下表面上装备的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连结(嵌合连接)。另外,第二连接器650与电源单元620电连接,从而将由电源单元620变压后的所述第二电压或者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三电压的电力经由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供应给后处理单元630内的驱动部。
[0134] 后处理单元630上装备的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和与该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嵌合连接的电源单元620上的第二连接器650均是连接部的方向朝向垂直方向。因此,在将后处理单元630安装到所述框体610上时,使后处理单元630沿垂直方向移动。
[0135] 后处理单元630被可装卸地安装到框体610。后处理单元630经由框体610安装到后处理单元630上(参照图1和图2)。
[0136] 如图2和图6所示,后处理单元630包括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631、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632、后处理部633、以及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
[0137] 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631是将从中继单元500的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送出的纸张T送入的部分(开口部)。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631与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对置地配置。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631以与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连结的方式而被对置地配置。
[0138] 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632是将从所述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631送入到后处理单元630内的纸张T排出到该后处理单元630的外部的部分(开口部)。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
632被构成为能够将由后处理部633执行预定处理后的纸张T1排出到后处理单元630的外部。
[0139] 如图2和图6所示,后处理单元630具有与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632接连地配置的排纸托盘660。排纸托盘660是积存从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632中排出的纸张T的排纸托盘。
[0140] 后处理部633被装备在后处理单元630内,从而对被后处理单元侧送入部631送入的纸张T进行装订或打孔等预定的后处理。
[0141] 另外,后处理部633还具有将经过后处理的纸张T运送到后处理单元侧排出部632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部633接受所述第二电压或者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三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被驱动。后处理部633接受被中继单元500供应的第二电压或者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都不同的第三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被驱动。这里,当后处理部633接受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被驱动时,电源单元620具有一个变压处理部即可。另外,当后处理部633接受第三电压的电力的供应而被驱动时,电源单元620具有两个(多个)电压处理部。
[0142] 如图6所示,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以向垂直方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后处理单元630的下表面。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的连接部朝向垂直方向下侧配置。
[0143] 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是接受所述第二电压或所述第三电压的电力的供应的连接器。
[0144] 在后处理单元630被安装到框体610时,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与电源单元620上装备的第二连接器650嵌合(连接)。由此,后处理单元630经由与第二连接器650连接的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接受来自电源单元620的电力的供应。
[0145] 接下来,使用图7A~图7D对中继单元500、框体610以及后处理单元630安装到主体装置M的步骤进行说明。
[0146] 图7A是示出在被安装到主体装置M上之前中继单元500、框体610以及后处理单元630相对于主体装置M的安装方向的立体图。图7B是中继单元500被安装到主体装置M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C是支承单元600的框体610被固定到主体装置M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D是后处理单元630被安装在固定于主体装置M上的框体610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147] 首先,用户如图7A和图7B所示地使中继单元500沿箭头Y2方向移动,并将该中继单元500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即,通过由用户从主体装置M的前面侧将中继单元500沿水平方向插入到排纸积存部M1内的单元安装空间420内,中继单元500被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
[0148] 在中继单元500被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的状态下,被配置在中继单元500的左侧面502上的中继单元侧送出部521和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参照图4)经由开口430在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露出地配置。
[0149] 接下来,用户在将中继单元500安装到主体装置M后,将框体610安装在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上,在所述框体610上组装有具有第二连接器650的电源单元620以及第一连接器640。
[0150] 如图7B和图7C所示,用户设置框体610使得垂直壁部611的第一连接器640突出的面与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平行地对置。随后,用户使框体610保持该状态沿箭头X3方向移动。然后,用户按照第一连接器640的连接部的位置与中继单元500的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的位置对齐的方式使框体610进一步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将框体610安装在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上。用户使卡合用钩613插入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卡合孔中,并在将预定的螺栓插入通孔614中的同时旋拧该螺栓,从而将框体610与主体装置M连接固定。
[0151] 这里,框体610沿水平方向移动而被安装在主体装置M的左侧面441上。这里,框体610的移动方向与第一连接器640和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的连接方向都一致是水平方向。因此,通过用户实施框体610的安装动作,来进行第一连接器640和中继单元侧连接器541的嵌合连接。
[0152] 接下来,用户在完成将框体610安装到主体装置M后,将后处理单元630安装在框体610上。
[0153] 如图7C和图7D所示,用户使后处理单元630位于比框体610更高的位置上。
[0154] 然后,用户使后处理单元630沿箭头X4方向(水平方向)移动从而使后处理单元630的背面贴靠垂直壁部611,之后,使后处理单元630沿箭头Z4所示的垂直方向移动而使后处理单元630的下表面载置在框体610的水平支承台部612(参照图5)上。
[0155] 此外,用户利用连结孔617将后处理单元630固定在框体610的水平支承台部612上。
[0156] 由此,后处理单元630至框体610的安装结束。
[0157] 在将后处理单元630通过垂直方向的移动而被置于框体610的水平支承台部612上的操作中,由于后处理单元630的移动方向、第二连接器650和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的连接方向都一致是垂直方向,因此,通过实施后处理单元630的安装动作,能够进行第二连接器650和后处理单元侧连接器634的嵌合连接。
[0158] 如图7D所示,一旦中继单元500、框体610、后处理单元630被适当地安装在主体装置M上,框体610上装备的电源单元620能够工作。其结果是,电源单元620的变压部能够将从主体装置M的主电源部400中供应的第一电压的电力变压成第二电压的电力后供应给中继单元500。另外,电源单元620能够将从主体装置M的主电源部400中供应的第一电压的电力变压成与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三电压的电力后供应给后处理单元630。由此,主体装置M上不需要装备可选设备用的变压部,由此能够实现主体装置M的成本的降低和内部空间的减小。
[0159] 如图1所示,在适当地安装了中继单元500和后处理单元630的复印机1中,图像形成部GK执行的图像形成完成后的纸张T中的需要后处理的纸张T经由图3所示的定影部9被送出到第三运送路径L3后,从第一分支部Q1被运送到第四运送路径L4。在被运送到图3的第四运送路径L4的纸张T从第二排纸部50b经由中继单元500被运送到后处理单元630。然后,被运送到后处理单元630运送的纸张T在后处理单元630内被实施预定的后处理,之后被排出到排纸托盘660。
[0160] 这里,当不需要后处理时,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能够将图像形成部GK执行的图像形成完成后的纸张T的排纸目的地(运送轨迹)设定为如下的两种方式。
[0161] 复印机1能够设定为:使纸张T从第四运送路径L4经由中继单元500内运送到后处理单元630,但在后处理单元630不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被排出到排纸托盘660。
[0162] 另外,复印机1能够设定为使纸张T不被运送到第四运送路径L4而从第三运送路径L3的端部的第一排纸部50a排出到排纸积存部M1。从第一排纸部50a排出到排纸积存部M1的纸张T被积存在中继单元500的上端面501上,从而被从主体装置M的前面侧取出。
[0163]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它们的数码复合机等。
[0164] 另外,片状的图像被形成材料不限于纸张,例如,也可以是胶片。
[016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处理单元630的驱动电压被设定为第三电压,中继单元500的驱动电压被设为第二电压,并涵盖驱动电压彼此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这里,当然后处理单元630和中继单元500也可以均由第二电压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