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023666.X

文献号 : CN1025398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嵘梅丰

申请人 : 上海诺甲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它包括一底板,该底板上从左至右依次连接有薄膜拖动机构、模腔、试样确认检测设备和试样排队托架;薄膜拖动机构上连接有一试样铲离机构;试样排队托架上,上、下对称连接有一薄膜张紧力控制机构、一薄膜用尽检测机构。使原本需手动完成的流变仪试验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差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试验效率。

权利要求 :

1.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底板,该底板上从左至右依次连接有薄膜拖动机构、模腔、试样确认检测设备和试样排队托架;

所述的薄膜拖动机构上连接有一试样铲离机构;

所述的试样排队托架包括一水平面板和一与该水平面板居中垂直相连的竖直面板;

所述的水平面板上等间隔设有试样放置标志;

所述的竖直面板上,上、下对称设有一薄膜张力控制机构和一薄膜用尽检测机构;

其中,上、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竖直面板两端的位置;

上、下薄膜用尽检测机构紧邻上、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的内侧设置 ;所述的薄膜拖动机构包括一拖板;拖板上设有一架设在其前后两侧之间的连体底架,位于拖板前后两侧的底架上水平对称设有一导向孔,导向孔内穿设有一可使拖板平行移动的导向柱;导向柱的伸出端与拖板的左端固接;

所述的底架上紧邻拖板的前后两侧垂直对称设有一后压膜滑块导柱,两后压膜滑块导柱上穿设有一后压膜块,两后压膜滑块导柱的顶端连接一后压膜气缸法兰;后压膜气缸法兰的底部连接一后压膜气缸;

拖板右端的前后两侧垂直对称设有一前压膜滑块导柱,两前压膜滑块导柱上穿设有前压膜块,两前压膜滑块导柱的顶端连接一前压膜气缸法兰;前压膜气缸法兰的底部连接一前压膜气缸;

所述的试样铲离机构包括一试样铲;该试样铲固定连接在所述拖板的右端侧面上;位于试样铲的下方及靠近拖板右端的底部设有一双轴气缸,连接在双轴气缸上的两根活塞杆的伸出端与拖板的左端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包括上模腔和下模腔;

所述的下模腔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其前后两侧对称垂直设有一上模腔导柱;

所述的上模腔导柱的顶部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一压模气缸法兰和一压模气缸;

所述的上模腔套设在位于所述压模气缸法兰底部的上模腔导柱上;并在所述的压模气缸驱动下,沿上模腔导柱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确认检测设备包括一底座,底座顶面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连接一试样固定滑块导柱,两固定滑块导柱上套设有一试样固定滑块,试样固定滑块导柱顶端连接一试样固定气缸法兰,试样固定气缸法兰的底部连接一试样固定气缸,试样固定气缸法兰的顶部连接一伸出于法兰外的支架,支架上连接一视觉传感器;

所述的底座中心部位设有一可接收视觉传感器信号的反光贴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张力控制机构包括一带有中空卷芯的薄膜卷,所述的中空卷芯内沿其轴向对称设有一顶设在其内壁上的摩擦块,两摩擦块的径向上、下对称设有一截面呈弧形的摩擦块保持架;

所述两摩擦块的相对一侧间隔对称设有若干个弹簧导向孔,弹簧导向孔内嵌设有张力保持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用尽检测机构依次包括横向设置于竖直面板正面上的第一薄膜转向杆、检测摆杆、挡板转轴和第二薄膜转向杆;

还包括纵向设置于竖直面板背面上的光电开关和光电开关挡板;

所述的第一、第二薄膜转向杆固接在竖直面板位于光电开关档板转轴的左右两侧;

所述的挡板转轴活动穿设在竖直面板上设置的一圆形轴孔内;光电开关挡板固定连接在该挡板转轴上;

所述的检测摆杆从竖直面板上设置的一弧形孔内穿出,其后端固定在光电开关挡板位于弧形孔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排队托架末端还连接有一可拆卸式的扩展托架;该扩展托架上设有至少一个试样摆放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薄膜转向杆的上下中心距等于薄膜转向杆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面板上相邻两个试样放置标志的间距等于所述双轴气缸的最大行程。

说明书 :

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橡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与无转子流变仪试验有关,涉及一种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利用现有技术的橡胶检测设备进行无转子流变仪试验时,均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全人工操作:
[0003] 首先,将试样的上、下表面附以耐高温的薄膜;
[0004] 而后,将上、下均附有薄膜的试样放入检测设备的模腔(包括上模腔和下模腔)中;
[0005] 试验完成后,还需用镊子等工具将试样从模腔中移去。
[0006] 这种沿用多年的传统试样手段尽管不复杂,但却存在诸多缺陷,主要包括:
[0007] 试样附薄膜、加载试样、卸载试样完全手工进行,技术落后;
[0008] 难免存在诸如漏垫薄膜、多垫薄膜或薄膜位置不正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
[0009] 由于每个试样的试验通常要求在3~6分钟的较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操作人员必须始终值守在检测设备旁,以便试验完成时及时卸载试样并继续加载新的试样;
[0010] 重复简单的操作易使工作人员产生疲劳感,且全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使原本需手动完成的流变仪试验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差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试验效率。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3] 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底板,该底板上从左至右依次连接有薄膜拖动机构、模腔、试样确认检测设备和试样排队托架;
[0014] 所述的薄膜拖动机构上连接有一试样铲离机构;
[0015] 所述的试样排队托架上,上、下对称连接有一薄膜张紧力控制机构、一薄膜用尽检测机构。
[0016] 上述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其中,[0017] 所述的薄膜拖动机构包括一拖板;拖板上设有一架设在其前后两侧之间的连体底架,位于拖板前后两侧的底架上水平对称设有一导向孔,导向孔内穿设有一可使拖板平行移动的导向柱;导向柱的伸出端与拖板的左端固接;
[0018] 所述的底架上紧邻拖板的前后两侧垂直对称设有一后压膜滑块导柱,两后压膜滑块导柱上穿设有一后压膜块,两后压膜滑块导柱的顶端连接一后压膜气缸法兰;后压膜气缸法兰的底部连接一后压膜气缸;
[0019] 拖板右端的前后两侧垂直对称设有一前压膜滑块导柱,两前压膜滑块导柱上穿设有前压膜块,两前压膜滑块导柱的顶端连接一前压膜气缸法兰;前压膜气缸法兰的底部连接一前压膜气缸;
[0020] 所述的试样铲离机构包括一试样铲;该试样铲固定连接在所述拖板的右端侧面上;位于试样铲的下方及靠近拖板右端的底部设有一双轴气缸,连接在双轴气缸上的两根活塞杆的伸出端与拖板的左端固接。
[0021] 所述的模腔包括上模腔和下模腔;
[0022] 所述的下模腔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其前后两侧对称垂直设有一上模腔导柱;
[0023] 所述的上模腔导柱的顶部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一压模气缸法兰和一压模气缸;
[0024] 所述的上模腔套设在位于所述压模气缸法兰底部的上模腔导柱上;并在所述的压模气缸驱动下,沿上模腔导柱上、下移动。
[0025] 所述的试样确认检测设备包括一底座,底座顶面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连接一试样固定滑块导柱,两固定滑块导柱上套设有一试样固定滑块,试样固定滑块导柱顶端连接一试样固定气缸法兰,试样固定气缸法兰的底部连接一试样固定气缸,试样固定气缸法兰的顶部连接一伸出于法兰外的支架,支架上连接一视觉传感器;
[0026] 所述的底座中心部位设有一可接收视觉传感器信号的反光贴片。
[0027] 所述的试样排队托架包括一水平面板和一与该水平面板居中垂直相连的竖直面板;
[0028] 所述的水平面板上等间隔设有试样放置标志;
[0029] 所述的竖直面板上,上、下对称设有一薄膜张力控制机构和一薄膜用尽检测机构;
[0030] 其中,上、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竖直面板两端的位置;
[0031] 上、下薄膜用尽检测机构紧邻上、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的内侧设置。
[0032] 所述的薄膜张紧力控制机构包括一带有中空卷芯的薄膜卷,所述的中空卷芯内沿其轴向对称设有一顶设在其内壁上的摩擦块,两摩擦块的径向上、下对称设有一截面呈弧形的摩擦块保持架;
[0033] 所述两摩擦块的相对一侧间隔对称设有若干个弹簧导向孔,弹簧导向孔内嵌设有张力保持弹簧。
[0034] 所述的薄膜用尽检测机构依次包括横向设置于竖直面板正面上的第一薄膜转向杆、检测摆杆、挡板转轴和第二薄膜转向杆;
[0035] 还包括纵向设置于竖直面板背面上的光电开关和光电开关挡板;
[0036] 所述的第一、第二薄膜转向杆固接在竖直面板位于光电开关档板转轴的左右两侧。
[0037] 所述的挡板转轴活动穿设在竖直面板上设置的一圆形轴孔内;光电开关挡板固定连接在该挡板转轴上;
[0038] 所述的检测摆杆从竖直面板上设置的一弧形孔内穿出,其后端固定在光电开关挡板位于弧形孔的一端。
[0039] 所述的试样排队托架末端还连接有一可拆卸式的扩展托架;该扩展托架上设有至少一个试样摆放空间。
[0040] 所述的两薄膜转向杆的上下中心距等于薄膜转向杆的直径。
[0041] 所述的水平面板上相邻两个试样放置标志的间距等于所述双轴气缸的最大行程。
[0042]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43] 1.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整套装置上设置的薄膜拖动机构、模腔、试样确认检测设备、试样排队托架、试样铲离机构、薄膜张紧力控制机构和薄膜用尽检测机构,实现了无转子流变仪试验的完全自动化和连续化;
[0044] 2. 由于实现了试验的自动化和连续化,因此,有效地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值守时间,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为差错;
[0045] 3.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地提高了试验效率;
[0046] 4.该装置设计简单、可靠,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工厂环境下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47] 通过以下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其发明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
[0048] 附图说明:
[0049] 图1为本发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50]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51] 图3为本发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2] 图4为图5中的薄膜张力控制机构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3]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4] 图6为图1中上薄膜张力控制机构与上薄膜用尽检测机构的正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5] 图7为图6中图1中上薄膜张力控制机构与上薄膜用尽检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6] 图8为图7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7] 图9为试样确认检测设备C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8] 图10为图9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59] 图11为图10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60] 图12为薄膜拖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3为图12向上翻转一定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2] 图14为图12的正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0063] 图15为图1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64] 图16为试样排队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5] 图17为图16向上翻转一定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6] 图18为图16的正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0067] 图19为图1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68] 图中:
[0069] A1- 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A2- 上薄膜张力控制机构;B1- 下薄膜用尽检测机构;B2- 下薄膜用尽检测机构;C- 试样确认检测设备;D- 薄膜拖动机构;E- 试样排队托架;M-模腔;K-可扩展托架;
[0070] 1- 下薄膜卷;2- 上薄膜卷;3- 试样;4- 下模腔;5- 上模腔;6- 试样铲;7- 弹簧导向孔;8- 下薄膜滚轮;9- 压模气缸;10- 压模气缸法兰;11- 上模腔导柱;12- 底板;13- 右摩擦块;14- 左摩擦块;15- 摩擦块保持架;16- 张紧力保持弹簧;17- 摩擦块保持架端盖;18- 摩擦面;19- 薄膜卷筒芯;20- 光电开关;21- 第一薄膜转向杆;21′-第二薄膜转向杆;22- 薄膜检测摆杆;23- 光电开关档板;24- 光电开关档板转轴;25- 机器视觉传感器;26- 试样固定气缸法兰;27- 试样固定气缸;28- 试样固定滑块导柱;29- 试样固定滑块;30- 底座;31- 光路;32- 机器视觉传感器支架;33- 反光贴片;34- 前压膜气缸;35- 前压膜气缸法兰;36- 后压膜气缸法兰;37- 后压膜气缸;38- 后压膜滑块;39- 前压膜滑块;40- 后压膜滑块导柱;41- 前压膜滑块导柱;42- 拖板导柱;43- 双轴气缸活塞杆;44- 双轴气缸;45- 底架;46- 拖板;47- 试样放置标志;48- 试样排队托架水平面板;49- 试样排队托架竖直面板;49a-竖直面板上的圆形轴孔;49b-竖直面板上的弧形孔;
50-下薄膜;51-上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参见图1~图3,配合参见图4~图19,图中所示为本发明涉及的用于无转子流变仪试样的自动化加载和卸载装置,包括一作为整个装置基础件的底板12,该底板12上从左至右依次连接有薄膜拖动机构D、模腔M、试样确认检测设备C和试样排队托架E;薄膜拖动机构D上连接有一试样铲离机构;试样排队托架E的上、下对称连接有一薄膜张紧力控制机构和一薄膜用尽检测机构。
[0072] 如图1~3所示,试样排队托架E被安装在底板12的右侧。如图16~19所示,试样排队托架包括一水平面板48和一与该水平面板48居中垂直相连的竖直面板49;水平面板48上等间隔设有试样放置标志47;
[0073] 二套薄膜张力控制机构和二套薄膜用尽检测机构上、下对称安装在试样排队托架E的竖直面板49上,其中,上、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A2、A1分别设置在靠近竖直面板49两端的位置;上、下薄膜用尽检测机构B2、B1紧邻上、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A2、A1的内侧设置。
[0074] 下薄膜卷1安装在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A1上,上薄膜卷2安装在上薄膜张力控制机构A2上,并将下薄膜50按照如图1中所示的方向缠绕在下薄膜用尽检测机构B2上。下薄膜滚轮8直接安装在试样排队托架E或扩展托架K的右端。从下薄膜卷1中拖出的下薄膜50绕过下薄膜滚轮8后,则平铺在试样排队托架E的水平面板48上,随后的试样3则被水平摆放在下薄膜50上,并对齐所述的试样放置标志(图中未示出),使得下薄膜50贴设在试样3的底面,由此做好了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0075] 如图1~3所示,模腔M被安装在底板12的中心位置,模腔M包括上模腔5和下模腔4;下模腔4连接在底板12的中心位置,其前后两侧对称垂直设有一上模腔导柱11;上模腔导柱11的顶部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一压模气缸法兰10和一压模气缸9;上模腔5套设在位于压模气缸法兰10底部的上模腔导柱11上;并在压模气缸9的驱动下,沿着上模腔导柱11上、下移动。
[0076] 图4、5是图1中上薄膜张力控制机构A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上薄膜张紧力控制机构A2包括一带有中空卷芯的上薄膜卷2,中空卷芯内沿其轴向左右对称设有一顶设在其内壁上的摩擦块14、13,两摩擦块14、13的径向上、下对称设有一截面呈弧形的摩擦块保持架15;两摩擦块14、13的相对一侧间隔对称设有若干个弹簧导向孔7,弹簧导向孔7内嵌设有一张力保持弹簧16。
[0077] 首先将右摩擦块13与左摩擦块14放入摩擦块保持架15内,并在两摩擦块14、13上的至少3个均布的弹簧导向孔7内分别放入一张紧力保持弹簧16。然后在摩擦块保持架15的端部安装端盖17,将右摩擦块13与左摩擦块14封闭在摩擦块保持架15内,使其无法前后移动。张紧力保持弹簧16通过自身的弹性将右摩擦块13与左摩擦块14紧紧压在薄膜卷筒芯19的内壁上,两摩擦块的外侧圆弧面与卷芯的内壁之间构成一摩擦面18,由此在摩擦面18上提供了一个恒定的摩擦力,使得在拖动上薄膜51的时候,上薄膜卷2不会因为惯性而过度旋转,从而起到了保持薄膜张力的作用。
[0078] 同理,下薄膜张力控制机构A1也同时被用于控制下薄膜卷2的张紧力,在此不再赘述。
[0079] 图6~图8是图1中上薄膜用尽检测机构B2的结构示意图。薄膜用尽检测机构依次包括横向设置于试样排队托架E的竖直面板49正面上的第一薄膜转向杆21、检测摆杆22、挡板转轴24和第二薄膜转向杆22′;
[0080] 还包括纵向设置于竖直面板49背面上的光电开关20和光电开关挡板23。
[0081] 第一、第二薄膜转向杆21、21′固接在竖直面板49位于光电开关档板转轴24的左右两侧。挡板转轴24活动穿设在竖直面板49上设置的一圆形轴孔49a内;光电开关挡板23活动连接在该挡板转轴24上;检测摆杆22从竖直面板49上设置的一弧形孔49b内穿出,其后端固定在光电开关挡板23位于弧形孔49b的一端。如图中所示,两薄膜转向杆21、22′的上下中心距恰好等于转向杆的直径。
[0082] 从上薄膜卷2中拖出的上薄膜51以图示的方式缠绕在上薄膜用尽检测机构B2上。当薄膜51存在适当的张紧力时,薄膜检测摆杆22被保持在薄膜上方,与薄膜检测摆杆22紧固相连的光电开关档板23则被保持在水平位置上。当上薄膜51被用尽时,薄膜检测摆杆22失去薄膜51的支撑,开始向下方掉落,同时带动光电开关档板23的右端以光电开关档板转轴24为圆心做向上的圆周运动,直至挡住光电开关20(图中以点划线表示)。此时,光电开关20便会准确地发送信号至仪器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此时控制系统的显示屏(图中未示出)上便会出现提示客户“薄膜已用尽”的信息。
[0083] 同理,下薄膜用尽检测机构B1也同时被用于检测下薄膜卷1是否用尽,其工作方式和结构与上薄膜用尽检测机构B2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0084] 图9~图11是图1中试样确认检测设备C的结构示意图。试样确认检测设备C被安装在底板12位于下模腔4与试样排队托架E之间的位置,包括一底座30,底座30的顶面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连接一试样固定滑块导柱28,两固定滑块导柱28上套设有一试样固定滑块29,试样固定滑块导柱28的顶端连接一试样固定气缸法兰26,试样固定气缸法兰26的底部连接一试样固定气缸27,试样固定气缸法兰26的顶部连接一伸出于法兰外的支架32,支架32上连接一视觉传感器25;底座30的中心部位设有一可接收视觉传感器信号的反光贴片33。
[0085] 在薄膜拖动机构D将试样3送入至无转子流变仪的模腔M内做试验前,试样确认检测设备C会先行判断在试样3的准备位置(即反光贴片33所在位置)上是否有试样3的存在,以防用户漏放试样3。检测时设备上的视觉传感器25会将一束红外反射光线31射向黏贴在底座30上的反光贴片33,当反射光线31又返回到机器视觉传感器25上时,试样确认检测设备C则会由此确认模腔M内没有试样3存在,反之,则确认为模腔M内有试样3存在。若试样3存在,则通过试样固定气缸27的动作,推动试样固定滑块29沿着试样固定滑块导柱28向下运动,将试样3紧紧夹设在试样固定滑块29与底座30之间,以防止试样意外移位,并等待薄膜拖动机构E将试样3送入至模腔M内进行试验。若试样3不存在,则试样确认检测设备C会将信息反馈至薄膜拖动机构D继续拖动薄膜51,以确认下一个试样3是否存在。
[0086] 图12~图15是图1中薄膜拖动机构D的结构示意图。薄膜拖动机构D安装在底板12的右侧,包括一拖板46;拖板46上设有一架设在其前后两侧之间的连体底架45,位于拖板46前后两侧的底架45上水平对称设有一导向孔45a,导向孔45a内穿设有一可使拖板46平行移动的导向柱42;导向柱42的伸出端与拖板46的左端固接;
[0087] 底架45上紧邻拖板46的前后两侧垂直对称设有一后压膜滑块导柱40,两后压膜滑块导柱40上穿设有一后压膜块38,两后压膜滑块导柱40的顶端连接一后压膜气缸法兰36;后压膜气缸法兰36的底部连接一后压膜气缸37;
[0088] 拖板46右端的前后两侧垂直对称设有一前压膜滑块导柱41,两前压膜滑块导柱41上穿设有前压膜块39,两前压膜滑块导柱41的顶端连接一前压膜气缸法兰35;前压膜气缸法兰35的底部连接一前压膜气缸34;
[0089] 试样铲离机构包括一试样铲6;该试样铲6固定连接在拖板46的右端侧面上;位于试样铲6的下方及靠近拖板46右端的底部设有一双轴气缸44,连接在双轴气缸44上的两根活塞杆43的伸出端与拖板46的左端固接。
[0090] 当需要拖动上薄膜51将试样3送入模腔M内时,首先在后压膜气缸37的作用下,后压膜滑块38沿着两根后压膜滑块导柱40向下移动夹紧薄膜,以防止薄膜被意外移位。然后双轴气缸44做缩回双轴气缸活塞杆43的运动,拉动拖板46向右运动(图中以点划线表示),同时与拖板46紧固相连的试样铲6进入模腔M内,将上一次试验留下的试样3铲离模腔。随后前压膜气缸34推动前压膜滑块39沿着两根前压膜滑块导柱41向下运动同时夹紧上、下薄膜51、50,这个动作提供了拖动上、下薄膜51、50所需要的摩擦力,同时后压膜气缸37向上缩回,使得后压膜滑块38松开上、下薄膜51、51。最后双轴气缸44做伸出双轴气缸活塞杆43的运动,拖动上、下薄膜51、50向左方运动,并带动下一个试样3进入模腔M内开始试验。在拖动上、下薄膜51、50的时候,上薄膜51因重力作用自行覆盖在试样3上,从而起到了在检测试验中的隔离作用,防止试样3污染模腔M。
[0091] 图16~图19是图1中试样排队托架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试样排队托架E提供了5个试样的摆放空间,使得用户可以一次性放入多个试样,提高试验工作效率。同时,试样排队托架E还提供了其它机构的安装面。如图中所示,试样排队托架E上的竖直面板49则是安装薄膜张力控制机构A1、A2和薄膜用尽检测机构B1、B2等机构的基础件。
[0092] 试样排队托架E由钣金件焊接加工而成,其中,试样排队托架的水平面板48上贴设有5个试样放置标志47,相邻两个试样放置标志47的间距等于薄膜拖动机构D上双轴气缸44的最大行程。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试样放置标志47的间距为100mm,以此作为客户准确摆放试样3的位置依据。
[0093] 此外,当用户希望扩展空间,还可利用安装在试样排队托架E右端的可扩展托架K,用以增加至少一个额外的试样3摆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