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351753.3

文献号 : CN10255038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志诚

申请人 : 高志诚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及至少一水位调节槽,该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内分别设有至少一包含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及至少一浮体,且各载台及浮体通过一连动机构予以连接并形成连动。通过向水位调节槽注入调节液,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连动机构的连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的根、茎、叶部浸渍于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以全方位方式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由于该水位调节槽的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很多,所以仅需在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少量的调节液,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因此,该水位调节槽具有可大幅缩减注入水量及抽水马达运转时间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对应浮体与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上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浮体与载台;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相同比例地下降或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4.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对应各浮体与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上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浮体与载台;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转向导引件,而通过上导引件的牵引索于水位调节槽内绕过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相同比例地下降或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7.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

一连动机构,其是于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在浮体与载台之间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上、下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浮体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从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相同比例地下降或上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10.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

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于浮体与载台之间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上、下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浮体与载台;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转向导引件,而通过上导引件的牵引索于水位调节槽内绕过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从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相同比例地下降或上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13.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分别连接于浮体与载台;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而小、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或第二牵引索的活动端则选择性地绕过上导引件后,再连接于浮体或载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17.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分别连接于浮体与载台;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转向导引件,而第一牵引索于水位调节槽内绕过该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

借此,通过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而小、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或第二牵引索的活动端则选择性地绕过上导引件后,再连接于浮体或载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21.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

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连接于浮体,而该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绕过下导引件并连接于载台;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对应于该浮体及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而小、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或第二牵引索的活动端则选择性地绕过上导引件后,再连接于浮体或载台。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25.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

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连接于浮体,而该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绕过下导引件并连接于载台;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转向导引件,而第一牵引索于水位调节槽内绕过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而小、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或第二牵引索的活动端则选择性地绕过上导引件后,再连接于浮体或载台。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29.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于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连接于浮体,而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绕过上导引件,并连接于载台;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第一牵引索绕过的转向导引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33.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该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连接于浮体,而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绕过上、下导引件,并连接于载台;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第一牵引索绕过的转向导引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37.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

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并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绕过上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而该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连接于载台;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第二牵引索绕过的下导引件。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41.一种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

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该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

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而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转向导引件,并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绕过上导引件及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而该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连接于载台;

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第二牵引索绕过的下导引件。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槽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水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体或载台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

说明书 :

水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水耕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植物浸渍功能的水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耕蔬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有所见,由于水耕蔬果均植栽于水耕装置中,若有适当的网子覆盖该水耕装置,或将水耕装置设于温室内,则可免施用农药,并避开部分土耕容易传染植物病害的特性。
[0003] 现有的水耕装置具有一栽培槽,其内装填培养液,另将至少一矩形载台置于栽培槽内,使各载台漂浮于培养液上,该载台纵向开设多个容置孔,以便供培养皿的容置与定位。植物植栽于培养皿内,并将培养皿置于容置孔内,使培养皿内的植物根部可通过该培养皿底部的通孔吸收培养液中的养分,而使得植物达到吸收水分及养分的效果。
[0004] 然而植物,特别是蔬果养分的吸收并不局限于根部,也就是植物的茎、叶部也可以吸收液肥,而有利于生长。因此,在水耕装置中,若能将植物的茎、叶部浸泡于培养液中,则有利于全株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而免除仅由根部吸收,并通过茎部输送至其它组织的缓慢吸收过程。
[0005] 基于前述的需求,如本发明申请人于2010年5月14日向台湾申请专利,并经编列为第099115393号专利申请的「水耕装置」,该申请公开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一内设培养液的栽培槽,一第一载台及一第二载台,各载台用以承载植物,其中,第一、第二载台比重小于培养液,且第一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第一载台的总重量大于第二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第二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以及在栽培槽的槽底对应于第一、第二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对导引件的牵引机构,该对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第一、第二载台;借此,通过进水管向栽培槽注入培养液,使培养液的水位及第一载台每升高一单位高度时,则可令第二载台相对于现有液面以二单位高度的比例下降,使该第二载台与植物的根、茎、叶部可浸渍于培养液中。
[0006] 所以,通过该申请的实施,除可使植物的茎、叶部可吸收养分,以加快水耕植物的生长外,且通过本发明特殊的势能变化,使每增加一单位高度的水量,即可令一载台及所属植物下降二单位高度,以缩短抽水马达一半的运转时间,从而节省电能的耗费,而具有节能减碳的优点。
[0007] 事实上,为使水耕蔬果具有经济规模,因此栽培槽也具有相当的体积,因此即便在栽培槽内增加一单位高度的培养液,也须在栽培槽内注入相当水量的培养液,以致增加抽水马达的运转时间;所以,若能减少注入的水量及缩短抽水马达运转时间,却仍能使得载台及其植栽的植物浸渍于培养液中的效果,将更能发挥节能减碳的效果,这是水耕装置设计人员亟待克服的瓶颈。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具有植物的根、茎、叶部可浸渍于培养液中,以全方位方式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
[0009]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因水位调节槽的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很多,因此,仅需在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少量的调节液,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浮沉效果。因此,该水位调节槽具有可大幅缩减注入水量及抽水马达运转时间,而更具有节省电能减碳的优点。
[0010]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如图1至图2b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对应浮体与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上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浮体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相同比例地下降或上升。
[0011]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如图3至图4b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对应各浮体与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上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浮体与载台;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转向导引件,而通过上导引件的牵引索于水位调节槽内绕过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相同比例地下降或上升。
[0012] 本发明所采取的再一技术手段如图16a至图16b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在浮体与载台之间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上、下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浮体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从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相同比例地下降或上升。
[0013] 本发明所采取的又一技术手段如图14a至图14b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在浮体与载台之间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上、下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浮体与载台;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转向导引件,而通过上导引件的牵引索于水位调节槽内绕过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从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相同比例地下降或上升。
[0014]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如图6至图8b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分别连接于浮体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0015] 本发明所采取的再一技术手段如图9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分别连接于浮体与载台;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转向导引件,而第一牵引索于水位调节槽内绕过该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借此,通过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0016] 本发明所采取的又一技术手段如图19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连接于浮体,而该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绕过下导引件并连接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0017]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如图18a至图18b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连接于浮体,而该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绕过下导引件并连接于载台;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转向导引件,而第一牵引索于水位调节槽内绕过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0018] 本发明所采取的再一技术手段如图12至图13b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减去载台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连接于浮体,而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绕过上导引件,并连接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0019] 本发明所采取的又一技术手段如图20a至图20b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以及一连动机构,其是在该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另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其中,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卷取机构,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连接于浮体,而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绕过上、下导引件,并连接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0020]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如图21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并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绕过上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而该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连接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0021] 本发明所采取的再一技术手段如图22所示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栽培槽,各栽培槽内设培养液,并设置至少一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的载台,各载台及其植物平均比重小于培养液;至少一水位调节槽,各水位调节槽内设调节液,并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该水位调节槽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且该水位调节槽内设置至少一浮体,该浮体比重小于调节液,且浮体完全沉入调节液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的总重量大于载台及其植物完全沉入培养液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及其植物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一连动机构,其是在栽培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卷取机构,而该水位调节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转向导引件,并在栽培槽及水位调节槽上方设有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各卷取机构包括一小滚动条及一大滚动条,该小、大滚动条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且该小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活动端绕过上导引件及转向导引件并连接于浮体,而该大滚动条上所卷绕的第二牵引索活动端则连接于载台;当第一进水管或第一排水管向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调节液时,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第一、第二牵引索的连动及小、大滚动条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作用,而使载台及其植物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依据浮体在调节液中所改变的高度距离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后所获得的高度距离变化相对地产生下降或上升。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 图2a及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载台处于浸渍状态及植物根部处于曝气状态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的载台处于浸渍状态及植物根部处于曝气状态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9] 图8a及图8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载台处于浸渍状态及植物根部处于曝气状态的示意图;
[0030] 图9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1] 图10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2] 图11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3] 图12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4] 图13a及图13b为本发明图12所示实施例的载台处于浸渍状态及植物根部处于曝气状态的示意图;
[0035] 图14a及图14b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三实施例及载台处于浸渍状态的示意图;
[0036] 图15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7] 图16a及图16b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及载台处于浸渍状态的示意图;
[0038] 图17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9] 图18a及图18b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及载台处于浸渍状态的示意图;
[0040] 图19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1] 图20a及图20b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2] 图21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0043] 图22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5] 如图1至图2b所示,基本上,本发明水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是由至少一栽培槽1,及至少一水位调节槽3所组成,且各栽培槽1及水位调节槽3内分别设有至少一载台2及至少一浮体4,而各载台2及浮体4则通过一连动机构5予以连接并形成连动。
[0046] 其中,该栽培槽1为一箱形槽体,其内用以容纳培养液11,以供后叙至少一载台2及其所承载或植栽植物P1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其中,该栽培槽1内的培养液11作为虾、鱼、蟹、贝或其它水生物种的养殖。
[0047] 载台2是用以承载或植栽植物P1,该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11,因此可连同植物P1浸渍于培养液11内。如图1所示,载台2为长条形平板体,且能浸渍于培养液11中,所以植栽的植物P1可选用耐浸渍作物,例如莴苣、空心菜、菠菜...等。
[0048] 水位调节槽3也为一箱形槽体,其液面面积远小于栽培槽1的液面面积,但高度则可高于该栽培槽1。该水位调节槽3内装填一调节液31,例如清水,但不以此为限,该调节液也可以选用前述培养液或其它种类的液体,以供后叙至少一浮体4能漂浮在该调节液31的液面上。此外,为调整该水位调节槽3内调节液31水位的高低,该水位调节槽3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32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33。该第一排水管33包括至少一浸渍水位排水管331及至少一平衡水位排水管332,且该浸渍、平衡水位排水管依预设距离采间隔设置。
[0049] 该第一进水管32及第一排水管33可设有一控制阀61,各控制阀61连接于一自动控制系统6,以便通过该自动控制系统6的有线或无线控制,使各控制阀61得以开启或关闭,以便对该水位调节槽3进行注水或排水的控制,但此自动控制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拟赘述。
[0050] 浮体4为一固形物,其比重小于调节液31,所以能够恒久地漂浮在调节液31的液面上。如图1所示,该浮体4为一柱形,但不以此为限,但凡几何造型的浮体,本发明均可采用。其中,如图1所示该浮体4的数量为一,但不以此为限,在实施时,该浮体4为多个形式或由多个小浮体所组成。
[0051] 前已述及,浮体4比重小于水位调节槽3内的调节液31,所以能够恒久地浮在调节液31的液面上;而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则大于栽培槽1内的培养液11,所以能够沉入该培养液11中浸渍;其中,浮体4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总重量减去载台2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此时,浮体4可恒久地漂浮在调节液31的液面,而载台2不致沉入培养液11中;所以当浮体4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总重量,并进行植物P1根部局部曝气时,浮体4不致被载台2牵引拉动,而离开调节液31的液面。进一步的,为调整浮体4或载台2的比重,浮体4或载台2可选择性地结合至少一配重7。
[0052] 连动机构5连接浮体4与载台2,以便当浮体4随着水位调节槽3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时,使载台2于栽培槽1内的培养液11中相对地产生浮沉效果。如图1所示,该栽培槽1与水位调节槽3上方水平向设有至少一支撑件51,例如平台、横向设置的杆体或柱体,该支撑件51对应于各浮体4、载台2位置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52,例如定滑轮或固定环。如图1所示是设置两上导引件52,但若上导引件52的尺寸较大,则设置一个即可。该上导引件52供一牵引索53套设后,该牵引索53两端分别结合于载台2及浮体4。
[0053] 请再参阅图1,该浮体4的重量抵销载台2及其植物P1的下沉力,使载台2位于培养液11的液面上,而植物P1的根部则浸渍于培养液11中,以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0054] 请参阅图2a,如想要将载台2及其植物P1浸渍于培养液11中,使各植物P1的茎、叶部也可以吸收养分,此时,该第一排水管332的控制阀61处于关闭状态,而使用者经由自动控制系统6开启第一进水管32的控制阀61,以便向水位调节槽3内注入调节液31,使水位由图1所示的原有液面G上升至图2a所示的现有液面G’;此时,浮体4上浮一段高度(G’-G),例如25cm,使载台2下拉一段相同长度的牵引索53,而沉入培养液11中浸渍,使各植物P1的根、茎、叶部可同时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外,且附着在茎、叶部的害虫也可以经由浸渍的过程而淹死或驱离,借以去除害虫。
[0055] 由于水位调节槽3的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1很多,因此,若分别在水位调节槽3与栽培槽1注入相同高度的水量相比较,该水位调节槽3可大幅缩减注入水量及抽水马达运转时间,所以相比于前述的现有技术,更具有节省电能减碳的效果。
[0056] 请参阅图2b,当浸渍一小段时间后,想要解除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此时,仅需启动排水管332进行排液,使水位调节槽3内调节液31的水位逐渐下降,直到水位排放至排水管332的出水口液面G”,使浮体4浮在低于原有液面G的下(G-G”),例如3公分,进而拉动牵引索53,使相连动的载台2因而上升,并将植物P1根部局部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增加植物P1的曝气量。
[0057]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栽培槽1设有至少一第二排水管13,该排水管13于管路上装设一抽水马达131,以作为水位调节槽3的进水管。因此,该水位调节槽3内的调节液31实质上为培养液,以致该两槽体1、3内均可作为虾、鱼、蟹、贝或其它水生物种的养殖。
[0058] 而为避免培养液11中的杂质,例如植物P1掉落的根、叶部组织堵塞第二排水管13,所以在第二排水管13上游设有一现有的过滤器14,例如滤网,由于过滤器14是属现有技术,在此不拟赘述。
[0059] 此外,该水位调节槽3的槽底设有至少一转向导引件54,如图3所示是设置两转向导引件54,但若转向导引件54的尺寸较大,则设置一个即可。而通过上导引件52的牵引索53于水位调节槽3内则绕过该转向导引件54,例如定滑轮或固定环,并连接于浮体4。因此,本变形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与浮体4的相对关系为,除各浮体4比重小于调节液31,且各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11外,该浮体4完全沉入调节液31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减去载台2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此时,浮体4不致被载台2及其植物P1所拖动,而沉入调节液31中;
所以当浮体4完全沉入调节液31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并进行植物P1根部局部曝气时,浮体4不致被载台2牵引,而完全沉入调节液31中。这些设置,可令该浮体4及载台2分别于水位调节槽3及栽培槽1内同时上升或下降。
[0060] 此外,该水位调节槽3的第一排水管33,例如依预设距离设置曝气水位排水管333、平衡水位排水管332及浸渍水位排水管331,且前述各排水管均作为栽培槽1的进水管。
[0061] 请再参阅图3,该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位于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高度,此时,该浮体4的上浮力抵销载台2及其植物P1的下沉力,使载台2位于培养液11的液面上,而植物P1的根部则浸渍于培养液11中,以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0062] 请参阅图4a,如想要将载台2及其植物P1浸渍于培养液11中,此时,将浸渍水位排水管331的控制阀61开启,以便向栽培槽1内注入培养液11,使水位由图3所示的原有液面G下降至图4a所示的现有液面G’,此时,浮体4下降一段高度(G-G’),例如25cm,使该载台2下拉一段相同长度的牵引索53,而沉入培养液11中浸渍,使各植物P1的根、茎、叶部同时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外,并可淹死或驱离害虫。
[0063] 请参阅图4b,当浸渍一小段时间后,想要解除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此时,仅需启动第二排水管13的抽水马达131,以进行排液,并将抽出的培养液11输送至水位调节槽3内,由于该水位调节槽3与栽培槽1两者的液面面积差距很大,以致该栽培槽1的水位虽略为下降,却使得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大幅升高至曝气水位排水管333的出水口液面G”,使浮体4漂浮在高于原有液面G的上(G”-G),例如3公分,进而拉动牵引索53,使连动的载台2上升,并将植物P1根部局部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增加植物P1的曝气量。
[0064]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水位调节槽3两侧各设有一栽培槽1、1’,该两栽培槽间相互连通,例如使用至少一连通管15予以连接与相通,使两栽培槽1、1’的培养液11能够维持等高。其中一栽培槽1的第二排水管13可利用一沉水式抽水马达132将培养液11注入水位调节槽3内,而该水位调节槽3预设的至少一排水管33则可作为另一栽培槽1’的进水管,使该三个槽体形成一循环系统。
[0065] 该水位调节槽3的浮体4分别以至少一牵引索53及至少一上导引件52,而各自连接于设于两栽培槽1、1’内的载台2。由于两载台2及其植物P1于两栽培槽1、1’内培养液11的浮沉方式是如前述图1至图2b所示实施例完全相同,也就是取决于浮体4随着水位调节槽3内的调节液31的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在此不拟赘述。
[0066]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至少一支撑件51对应于浮体4及载台2位置设有至少一上导引件52,例如定滑轮或固定环,以及至少一卷取机构55。该卷取机构业已公开于本发明申请人所申请的台湾发明第099125033号专利申请案的「水耕装置(四)」【对应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010246122.0)】中,在此以提及方式并入本发明。
[0067] 如图7所示,为了能够清楚地观察该卷取机构55,所以载台2所承载或植栽的植物并未绘示出来。其中,该两卷取机构55由一枢轴56同轴且间隔地套接在一起,但不以此为限,各卷取机构55也得采用如同上导引件52的枢接方式个别地装设于支撑件51。
[0068] 各卷取机构55包括一小滚动条551及一大滚动条552。该小、大滚动条551、552实施时例如但不局限于定滑轮,且该小、大滚动条551、552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如图6及7所示,该小、大滚动条551、552的圆周比约为1∶3,且该小、大滚动条551、552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53a及第二牵引索53b的活动端则分别连接于浮体4及载台2。其中,本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11,且浮体4比重小于调节液31。而为使该浮体4不致被载台2所牵引而拉动,所以该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减去载台2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
[0069] 该水位调节槽3的至少一第一排水管33作为栽培槽1的进水管,且该栽培槽1的第二排水管13于栽培槽1内的端部连接一沉水式抽水马达132,而另一端则作为水位调节槽3的进水管,使该栽培槽1与水位调节槽3形成一循环系统。其中,该栽培槽1一侧设有两水位调节槽3,其以至少一连通管34及一排放管35连接与相通,该排放管35是设于两水位调节槽3的槽底,以便将沉淀物予以排出。
[0070] 如图6所示,该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位于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高度,此时,该浮体4的重量抵销载台2及其植物P1的下沉力,使载台2位于培养液11的液面上,而植物P1的根部则浸渍于培养液11中,以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0071] 请参阅图8a,使用者激活第二排水管13的沉水式抽水马达132,以进行排液,并将抽出的培养液11输送至水位调节槽3内,由于该水位调节槽3与栽培槽1两者的液面面积总和差距很大,以致该栽培槽1的水位虽略为下降,却使得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由原有液面G升高至现有液面G’,使浮体4升高一段高度(G’-G),例如8公分,此时,该浮体4向上浮起8公分的高度,并由小滚动条551卷绕相同一段长度的第一牵引索53a,使得大滚动条552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并释放三倍长度(24公分,假设小、大滚动条551、552的圆周比约为1∶3)的第二牵引索53b,而令该载台2及其植物P1沉入培养液11中浸渍。
[0072] 如图8b所示,当浸渍一小段时间后,想要解除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此时,仅需启动第一排水管33进行排液,而使水位逐渐下降至排水管33出水口高度,使浮体4浮在现有液面G”,而下降例如9公分(G’-G”),进而下拉第一牵引索53a,并转动该小滚动条551,使载台2因第二牵引索53b为大滚动条552卷绕而升高27公分,并将植物P1根部局部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增加植物P1的曝气量。
[0073]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第一牵引索53a绕过第一实施例所示转向导引件54,并连接于浮体4。因此,本变形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与浮体4的相对关系为,除各浮体4比重小于调节液31,且各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11外,该浮体4完全沉入调节液
31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减去载台2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此举,可令该浮体4及载台2于水位调节槽3及栽培槽1内同时上升或下降。
[0074] 该载台2以两条第二导引索53b分别绕过一固设于至少一支撑件51的上导引件52后,并各自卷绕于一大滚动条552,但此种连接方式使载台2及其植物P1于培养液中的浮沉效果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图3、图4a及图4b所示相同,故不拟赘述。
[0075] 此外,该水位调节槽3的曝气水位排水管333、平衡水位排水管332及浸渍水位排水管331的配置方式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在此无庸赘言详述。此外,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及相关变形实施例也可以运用于如图5所示于水位调节槽两侧各设有一栽培槽的实施方案。
[0076] 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水位调节槽3及栽培槽1可因应地形高度的差异,而具有高度的变化,且该水位调节槽3及栽培槽1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进水管32、12和第一、第二排水管33、13的设置。其中,该载台2的第二牵引索53b直接卷绕于大滚动条552,而浮体2的第一牵引索53a则绕过上方预设的上导引件52,并卷绕于小滚动条551。特别是,该浮体4也可以植栽植物P2。
[0077]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为了能够清楚地观察该卷取机构55,所以各载台2所承载或植栽的植物并未绘示出来。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栽培槽1内设有三块载台2,而栽培槽1侧边的水位调节槽3则采多个阶梯状相连配置,其中最上游的水位调节槽3设有第一进水管32,而各水位调节槽3采高、低水位配置的第一排水管33则作为相邻水位调节槽3的进水管,而各水位调节槽3内与浮体4连接的至少一第一牵引索53a卷绕于一枢轴56所套接并相对设置的小滚动条551,而该栽培槽1内与载台2连接的至少一第二牵引索53b卷绕于所套接并相对设置的大滚动条552。由于本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与解除是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拟赘述。
[0078]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四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图9所示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卷取机构55是设于水位调节槽3的槽底。因此,该浮体4的第一牵引索53a是卷绕于小滚动条551;其中该水位调节槽3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第一牵引索53a绕过的转向导引件54。而载台2的第二导引索53b绕过固设于至少一支撑件51的上导引件52后,并延伸至水位调节槽3内,以便卷绕于大滚动条552。因此,本变形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与浮体4的相对关系为,除各浮体4比重小于调节液31,且各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大于培养液11外,该浮体4完全沉入调节液31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减去载台2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此举,可令该浮体4及载台2于水位调节槽3及栽培槽1内同时上升或下降。
[0079] 请再参阅图12,该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位于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高度,此时,该浮体4的上浮力抵销载台2及其植物P1的下沉力,使载台2位于培养液11的液面上,而植物P1的根部则浸渍于培养液11中,以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0080] 如图13a所示,使用者开启浸渍水位排水管331进行排液,并将调节液31排放至栽培槽1内,由于该水位调节槽3与栽培槽1两者的液面面积总和差距很大,以致该栽培槽1的水位仅略微上升,而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由原有液面G降低至现有液面G”,使得浮体
4下降一段高度(G-G”),例如6公分,此时,该浮体4下降6公分的高度,并由小滚动条551卷绕相同一段长度的第一牵引索53a,而使得大滚动条552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并释放三倍长度(18公分,假设小、大滚动条551、552的圆周比约为1∶3)的第二牵引索53b,而令该载台2及其植物P1沉入培养液11中浸渍。
[0081] 如图13b所示,当浸渍一小段时间后,想要解除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此时,仅需启动第二排水管13的抽水马达131,以进行排液,并将抽出的培养液11输送至水位调节槽3内,由于该水位调节槽3与栽培槽1两者的液面面积总和差距很大,以致该栽培槽1的水位虽略为下降,却使得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升高至现有液面G’,使浮体4上升一段高度(G”-G’),例如7公分,进而转动小滚动条551并释放第一牵引索53a,而载台2因第二牵引索53b为大滚动条552卷绕而升高21公分,并将植物P1根部局部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增加植物P1的曝气量。
[0082] 如图14a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在于,该栽培槽1槽底设有至少一下导引件57,例如定滑轮或固定环。如图14a所示是设置两下导引件57,但也可以设置一下导引件57,但该牵引索53必须穿越载台2。其中,该牵引索53一端连接于浮体4,另一端则绕过转向导引件54、上导引件52及下导引件57,而连接于载台2。
[0083] 其中,该水位调节槽3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进水管32及至少一第一排水管33。该第一排水管33包括至少一浸渍水位排水管331及至少一平衡水位排水管332。而该栽培槽1则可依实际所需分别设置至少一第二进水管12及至少一第二排水管13。
[0084] 而本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该浮体4比重与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分别小于水位调节槽3内的调节液31与栽培槽1内的培养液11,且浮体4完全沉入调节液31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所以,该浮体4能够恒久地漂浮在调节液31的液面上,而载台2则被浮体4的牵引索53所牵引,而漂浮于或下沉于该培养液11。
[0085] 请再参阅图14a,该浮体4与载台2分别位于水位调节槽3内的调节液31与栽培槽1内的培养液11的液面上,且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根部浸渍于培养液11中,以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0086] 请参阅图14b,如想要将载台2及其植物P1浸渍于培养液11中,使植物的茎、叶部也可以吸收养分,此时,使用者仅须经由第一进水管32向水位调节槽3内注入调节液31,使水位由图12a所示的原有液面G上升至图14b所示的现有液面G’,此时,浮体4上浮一段高度(G’-G),例如25cm,并拉动一段相同长度的牵引索53,使该载台2沉入培养液11中浸渍,使各植物P1的根、茎、叶部可同时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外,且附着在茎、叶部的害虫也可以经由浸渍的过程而淹死或驱离,借以去除害虫。
[0087] 由于水位调节槽3的液面面积小于栽培槽1的液面面积很多,因此,若分别在水位调节槽3与栽培槽1注入相同高度的水量相比较,该水位调节槽3可大幅缩减注入水量及抽水马达运转时间,所以相比于前述的现有技术,更具有节省电能减碳的效果。
[0088] 当浸渍一小段时间后,想要解除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此时,仅需启动平衡水位排水管332进行排液,使水位调节槽3内调节液31的水位逐渐下降,直到水位排放至如14a所示的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出水口高度,使浮体4释放一段长度的牵引索53,而令相连动的载台2因而上升,并浮在培养液11的液面上。
[0089] 如图15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栽培槽1设有至少一第二排水管13,该排水管13的端部于栽培槽1内装设一沉水式抽水马达132,以作为水位调节槽3的进水管,且该水位调节槽3的第一排水管33,例如虹吸管则作为栽排槽1的进水管。因此,该水位调节槽3内的调节液31为培养液,以致该两槽体1、3内均可作为虾、鱼、蟹、贝或其它水生物种的养殖。由于本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与解除是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相同,在此不拟赘述。
[0090] 如图16a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水位调节槽3内未设置转向导引件,因此,本变形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与浮体4的相对关系为,除各浮体4比重与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分别小于调节液31与培养液11外,且该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此外,该浮体4直接连接于牵引索53一端,而另一端则绕过上导引件52及下导引件57,并连接于载台2。
[0091] 请再参阅图16a,该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位于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高度,且浮体4与载台2及其植物P1处于一平衡状态,使浮体4与载台2分别位于水位调节槽3内调节液31(培养液)与栽培槽1内培养液11的液面上,而植物P1根部浸渍于培养液11中,以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0092] 请参阅图16b,如想要将载台2及其植物P1浸渍于培养液11中,此时,将浸渍水位排水管331开启,以便向栽培槽1内注入培养液11,使水位由图16a所示的原有液面G下降至图16b所示的现有液面G’,此时,浮体4下降一段高度(G-G’),例如25cm,并拉动一段相同长度的牵引索53,使得载台2沉入培养液11中浸渍,使各植物P1的根、茎、叶部同时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外,并可淹死或驱离害虫。
[0093] 当浸渍一小段时间后,想要解除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此时,仅需启动第二排水管13的沉水式抽水马达132,以进行排液,并将抽出的培养液11输送至水位调节槽3内,由于该水位调节槽3与栽培槽1两者的液面面积总和差距很大,以致该栽培槽1的水位虽略为下降,却使得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大幅升高至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出水口高度,使浮体4释放一段长度的牵引索53,而令相连动的载台2因而上升,并漂浮在培养液11的液面上。
[0094] 如图17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水位调节槽3两侧各设有一栽培槽1、1’,该两栽培槽间相互连通,例如使用至少一连通管15予以连接与相通,使两栽培槽1、1’的培养液11能够维持等高。其中一栽培槽1的排水管13可利用一沉水式抽水马达132将培养液11注入水位调节槽3内,而该水位调节槽3预设的至少一排水管33则可作为另一栽培槽1’的进水管,使该三个槽体形成一循环系统。
[0095] 而该水位调节槽3的浮体4分别以至少一牵引索53、至少一上导引件52及至少一下导引件57,而各自连接于设于两栽培槽1、1’内的载台2。由于两载台2及其植物P1在两栽培槽1、1’内培养液11的浮沉方式是如前述图16a及图16b所示实施例完全相同,也就是取决于浮体4随着水位调节槽3内的调节液31的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而使载台2及其植物P1在培养液11中产生相对的浮沉效果,在此不拟赘述。
[0096] 如图18a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连动机构5于至少一支撑件51对应载台2的下导引件57与浮体4的转向导引件54间设置至少一卷取机构55,或者该卷取机构55侧边另设至少一上导引件52。
[0097] 各卷取机构55是由小滚动条551及大滚动条552所组成且该小、大滚动条551、552的圆周比为1∶不小于1。如图18a所示,该小、大滚动条551、552的圆周比为1∶3,且该小、大滚动条551、552上所卷绕的第一牵引索53a及第二牵引索53b的活动端则分别连接于浮体4及载台2。
[0098] 本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该浮体4比重及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分别小于调节液31及培养液11,且浮体4完全沉入调节液31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使该浮体4不致被载台2所牵引而拉动。所以,该浮体4能够恒久地漂浮在调节液31的液面上,而载台2则被浮体4所牵引,而漂浮或下沉于该培养液11。
[0099] 请再参阅图18a,该水位调节槽3的至少一第一排水管33作为栽培槽1的进水管,且该栽培槽1的第二排水管13于栽培槽1内的端部连接一沉水式抽水马达132,而另一端则作为水位调节槽3的进水管,使该栽培槽1与水位调节槽3形成一循环系统。
[0100] 该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位于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高度,此时,浮体4与载台2及其植物P1处于一平衡状态,使浮体4与载台2分别位于水位调节槽3内调节液31与栽培槽1内培养液11的液面上,而植物P1的根部则浸渍于培养液11中,以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0101] 请参阅图18b,使用者激活第二排水管13的沉水式抽水马达132,以进行排液,并将抽出的培养液11输送至水位调节槽3内,由于该水位调节槽3与栽培槽1两者的液面面积总和差距很大,以致该栽培槽1的水位略为下降,却使得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由原有液面G升高至浸渍水位排水管331的出水口液面G’,使浮体4向上升高一段高度(G’-G),例如8公分,此时,该浮体4向上浮起8公分的高度,并由小滚动条551释放相同一段长度的第一牵引索53a,使大滚动条552产生相同角度的转动,并卷绕三倍长度(24公分,因小、大滚动条551、552的圆周比约为1∶3)的第二牵引索53b,而令该载台2及其植物P1沉入培养液11中浸渍。
[0102] 当浸渍一小段时间后,想要解除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此时,仅需启动平衡水位排水管332进行排液,而使水位逐渐下降至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出水口高度,使浮体4浮在原有液面G,而释放第一牵引索53a,并转动该小滚动条551,使载台2因第二牵引索
53b为大滚动条552所释放而上升,并漂浮在培养液11的液面上。
[0103] 如图19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浮体4连接的第一牵引索53a可绕过上导引件52,再卷绕于小滚动条551,而载台2连接的第二牵引索53b则绕过下导引件57,再卷绕于大滚动条552。因此,本变形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与浮体4的相对关系为,除各浮体4比重与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分别小于调节液31与培养液11外,且该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此举,可令该浮体4及载台2于水位调节槽3及栽培槽1内同时上升或下降,而同时升降的技术特征已公开于前述的实施例,在此不拟赘述。
[0104] 如图20a及20b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图18a所示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卷取机构55是设于水位调节槽3的槽底。因此,该浮体4连接的第一牵引索53a是卷绕于小滚动条551;该水位调节槽3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第一牵引索53a绕过的转向导引件54。而载台2的第二导引索53b绕过栽培槽1的下导引件57及支撑件51的上导引件52后,并延伸至水位调节槽3内,以便卷绕于大滚动条552。因此,该浮体4比重及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分别小于调节液31及培养液11,且浮体4完全沉入调节液31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使该浮体4不致被载台2所牵引而拉动。
[0105] 请再参阅图20a,该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位于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高度,此时,浮体4与载台2及其植物P1处于一平衡状态,使浮体4与载台2分别位于水位调节槽3内调节液31与栽培槽1内培养液11的液面上,而植物P1的根部则浸渍于培养液11中,以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0106] 请参阅图20b,使用者以第一进水管32对水位调节槽3注入调节液31,使水位上升至浸渍水位排水管331高度,而令水位调节槽3内的水位由原有液面G升高至浸渍水位排水管331的出水口液面G’,使得浮体4向上升高一段高度(G’-G),例如8公分,此时,该浮体4向上浮起8公分的高度,并使小滚动条551转动释放相同一段长度的第一牵引索53a,使得大滚动条552产生相同角度的卷绕,并卷绕三倍长度(24公分,假设小、大滚动条551、552的圆周比约为1∶3)的第二牵引索53b,而令该载台2及其植物P1沉入培养液11中浸渍。
[0107] 当浸渍一小段时间后,想要解除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浸渍,此时,仅需启动平衡水位排水管332进行排液,而使水位逐渐下降至平衡水位排水管332的出水口高度,使浮体4浮在原有液面G,而释放第一牵引索53a,并由该小滚动条551所卷绕,使载台2因第二牵引索53b为大滚动条552所释放而上升,并漂浮在培养液11的液面上。
[0108] 如图21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差异在于,该至少一卷取机构55是设于栽培槽1的槽底。因此,该浮体4连接的第一牵引索53a绕过至少一上导引件52,并延伸至栽培槽1内,而卷绕于小滚动条551;而载台2的第二导引索53b则卷绕于大滚动条552;该栽培槽1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第二牵引索53b绕过的下导引件57。因此,本变形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与浮体4的相对关系为,各浮体4比重与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分别小于调节液31与培养液11,且该浮体4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此举,可令该浮体4及载台2于水位调节槽3及栽培槽1内同时上升或下降,而同时升降的技术特征已公开于前述图19所示实施例,在此不拟赘述。
[0109] 如图22所示,是本发明水耕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第四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卷取机构55是设于栽培槽1的槽底。因此,该浮体4连接的第一牵引索53a绕过转向导引件54及上导引件52后,并延伸至栽培槽1内,而卷绕于小滚动条551;而载台2的第二导引索53b则卷绕于大滚动条552;该栽培槽1的槽底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第二牵引索53b绕过的下导引件57。因此,本变形实施例的载台2及其植物P1与浮体4的相对关系为,除各浮体4比重与载台2及其植物P1平均比重分别小于调节液31与培养液11外,且浮体4完全沉入调节液31中的总浮力减去浮体4的总重量大于载台2及其植物P1完全沉入培养液11中的总浮力减去载台2及其植物P1的总重量后、再乘以大、小滚动条的圆周比。此举,可令该浮体4及载台2于水位调节槽3及栽培槽1内相对地产生升降效果,而此技术特征已公开于前述图18a及图18b所示实施例,在此不拟赘述。
[0110] 进一步地,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各种变形实施例得以交互运用,使得本发明的运用更为广泛。
[0111] 所以,经由本发明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是将浮体、载台分别设于水位调节槽、栽培槽内,且各载台及浮体通过一连动机构予以连接并形成连动。由于水位调节槽的液面面积总和小于栽培槽很多,所以仅需在水位调节槽注入或排放少量的调节液,使水位调节槽内的浮体可随着槽内水位升降而改变高度,并经由牵引索的连动作用,从而使载台在栽培槽内的培养液中相对地产生浮沉效果;因此,该水位调节槽可大幅缩减注入水量及抽水马达运转时间,而更具有节省电能减碳的优点;此举,除可使植物的茎、叶部可吸收养分,以加快水耕植物的生长外,并可有效地淹死或驱离害虫,堪称同类水耕装置前所未见的好结构。
[0112] 本发明所公开的,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但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的技术方案,都不脱本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