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稳定化合物注射液的生产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424134.2

文献号 : CN10255295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小清

申请人 : 刘小清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注射液产品的灭菌工艺,具体是指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的灭菌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注射液的原液,其中三磷酸腺苷盐的含量为大于1%重量,湿法加热有效时间输液制剂原液的步骤;注射用水稀释原液至所需浓度,滤膜过滤的步骤;将过滤后的稀释液置于250-450MPa条件下高压灭菌的步骤。灭菌后的输液产品不但保证了三磷酸腺苷的活性,而且无菌保证水平控制在了10-6以下。

权利要求 :

1.一种以腺苷类物质为活性成分的输液制剂的灭菌方法,其中包括将输液制剂制备为腺苷类物质含量大于1%的原液的步骤,和湿法加热原液时间为10-60分钟的步骤,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终产品高压灭菌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菌方法,其中还包括按适当比例稀释原液,然后对稀释液进行无菌过滤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灭菌方法,其中所述的腺苷类物质是指三磷酸腺苷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菌方法,其中所述的高压灭菌的压力为250-450MP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菌方法,其中所述的三磷酸腺苷盐是指三磷酸腺苷二钠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菌方法,其中所述输液制剂中还添加稳定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灭菌方法,其中所述的稳定剂选自吐温-80、碳酸胍、甘氨酸、精氨酸、丙二醇、甘油、肌酐、辛酸钠、烟酰胺或其组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菌方法,其中所述的稳定剂选自吐温-80、碳酸胍、L-甘氨酸或其组合。

说明书 :

一种不稳定化合物注射液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稳定化合物注射液的灭菌工艺,具体涉及一种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的灭菌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无菌药物产品在医学和经济上具有很多益处,医学上需要无菌药物制剂,这是由于非无菌制剂的使用将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继发性感染的风险,这类感染是由污染的至少对药物制剂具有抗性的微生物引起的。此外,即使污染物无害,但其生长物仍会导致活性药物本身的损失,并可能伴随产生有毒的副产品。经济上,受污染药品的保存期将缩短,这需要增加生产成本以更频繁地取代受污染的产品。
[0003] 需要一种制备患者使用的无菌产品的方法。然而,与许多灭菌方法相关的问题是这些方法经常导致药品性质的不利变化。这些变化可包括活性的损失、所获产品的降解增加,或者已灭菌化合物可能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变化。当不稳定化合物尤其是腺苷类化合物灭菌时这些问题尤为显著。
[0004] 物质的灭菌取决于输入足够的能量,这些能量能致死任何潜在的微生物污染。包括加热、辐射利化学试剂的许多方法,然而这些方法简单的应用于腺苷类物质时会导致活性物质的降解。
[0005] 本发明的腺苷类物质,尤其是指三磷酸腺苷(ATP),它是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的产能和需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机体在物质氧化的某些过程释放出的大量自由能往往先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再由ATP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而释放出大量自由能供给需能反应。当pH=7.0时,因ATP和ADP的磷酸基团几乎完全4- 3- 2+ + +
解离而成为多电荷负离子形式:ATP 和ATP 。在细胞内,因有Mg 、Na、K 等的存在,而使ATP和ADP与阳离子结合成为复合物形式。目前ATP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辅酶类药物,常用的三磷酸腺苷是三磷酸腺苷二钠盐,由于pH值、温度及配制方法等的影响,三磷酸腺苷二钠盐易分解。发明人在CN14850432A中披露了使用吐温-80作为稳定剂,可以配制稳定的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在CN1628691A中,披露了使用稳定剂碳酸胍、甘氨酸、精氨酸、丙二醇、甘油、肌酐等配制稳定的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然而,这些注射液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使用一般的加热灭菌方法,会导致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产品出现不希望的沉淀或混浊。

发明内容

[0006] 在上述专利的基础上(CN14850432A和CN1628691A的内容在此全部引入本发明),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对已有三磷酸腺苷盐的输液制剂的的灭菌过程进行了深刻探讨,提出了适用该输液制剂的灭菌方法,灭菌后的输液产品不但保证了三磷酸腺苷的活-6性,而且无菌保证水平控制在了10 以下。
[0007]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腺苷类物质的灭菌方法,尤其是提供一种三磷酸腺苷盐注射液的灭菌方法,包括制备注射液的原液,其中三磷酸腺苷盐的含量为大于1%重量,湿法加热有效时间输液制剂原液的步骤:注射用水稀释原液至所需浓度,滤膜过滤的步骤:将过滤后的稀释液置于250-450MPa条件下高压灭菌的步骤。
[0008] 用于本发明的三磷酸腺苷盐可以选自至少一种由三磷酸腺苷二钠盐、三磷酸腺苷二钾盐、三磷酸腺苷镁盐或三磷酸腺苷与其它金属离子形成的金属盐所形成的组,优选选自由三磷酸腺苷二钠盐、三磷酸腺苷二钾盐和三磷酸腺苷镁盐所组成的组,更优选三磷酸腺苷二钠盐。
[0009] 用于本发明注射液中的稳定剂选自吐温-80,碳酸胍、甘氨酸、精氨酸、丙二醇、甘油、肌酐、辛酸钠、烟酰胺或其组合,其中优选吐温-80、碳酸胍、L-甘氨酸或其组合。
[0010] 在本发明的注射液中,三磷酸腺苷盐与稳定剂的重量之比为1∶1-1∶20,优选1∶1-1∶10。在配制的注射液原液中三磷酸腺苷盐的含量大于1%重量,在稀释后的注射液产品中三磷酸腺甘盐的含量为0.1%-0.5%重量,优选0.2-0.5%重量。
[0011] 在本发明的注射液中还可以添加缓冲体系,所用缓冲体系选自磷酸盐、柠檬酸盐、碳酸盐、醋酸盐、枸橼酸盐或其组合,其中缓冲剂的添加量为10-30%重量,优选20-25%重量。依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常识,在本发明的注射液中还可以添加防腐剂、活性碳等。
[0012] 本发明所提出的“湿法加热”是指向所述注射液原液施加热,它通过向水传递热量,导致当加热至100℃以上时,水的部分汽化形成蒸汽来完成。应用湿热可将注射液加热至110-130℃。
[0013] “加热有效时间”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加热所需的最短时间,用于本发明注射液原液的加热时间为10分钟至60分钟。低于10分钟的加热并不能有效减少注射液中的沉淀,在高于60分钟的加热时间会导致所述注射液混浊,颜色发黄。
[0014] 滤膜过滤:从膜技术讲,0.45μm属于微孔滤膜范畴,可除去大直径菌体。而超滤的孔径为0.22μm可除去蛋白质、细菌、热源,用于本发明的滤膜为0.22μm的滤膜。
[0015] 高压灭菌:是指将过滤后的注射液制剂在高压下进行灭菌,即能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并能够很好的保持三磷酸腺苷盐的活性,在高压处理中不会破坏活性物质中的化学健,同时能够杀灭微生物。用于本发明灭菌过程的压力为250-450MPa。实施例
[0016] 制备例1:含有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成分的注射液原液:
[0017]
[0018]
[0019] 称取一定量的碳酸胍溶于适量注射用水中,依次加入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三磷酸腺苷二钠充分搅拌使溶解,按体积加入0.05%(mg/ml)重量的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后,粗滤脱炭,加水至100ml。12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冷却,无菌注射用水稀释至1000ml,0.22μm滤膜过滤,滤液在300MPa压力下,加压20min,罐装,将灭菌后的铝盖封盖;包装,即得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的成品。
[0020] 制备例2:含有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成分的注射液原液:
[0021]
[0022] 称取一定量的吐温-80溶于适量注射用水中,依次加入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三磷酸腺苷二钠充分搅拌使溶解,按体积加入0.05%(mg/ml)重量的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后,粗滤脱炭,加水至100ml。12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冷却,无菌注射用水稀释至1000ml,0.22μm滤膜过滤,滤液在300MPa压力下,加压20min,罐装,将灭菌后的铝盖封盖;包装,即得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的成品。
[0023] 制备例3:将实施例1或2中的稳定剂替换为同含量的丙二醇。
[0024] 制备例4:将实施例1或2中的稳定剂替换为同含量的L-甘氨酸。
[0025] 制备例5:将实施例1或2中的稳定剂替换为同含量的甘油。
[0026] 制备例6:将实施例1或2中的稳定剂替换为同含量的精氨酸。
[0027] 制备例7:将实施例1或2中的稳定剂替换为同含量的肌酐。
[0028] 制备例8:将实施例1或2中的稳定剂替换为同含量的烟酰胺。
[0029] 制备例9:将实施例1或2中的稳定剂替换为同含量的辛酸钠。
[0030] 效果例1:制备例1-9的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成品的相关物质含量检测[0031] 在该实验中,以未湿法加热原液的产品作为对照1组,以湿法加热稀释液的产品作为对照2组,以未高压灭菌的产品作为对照3组,所述产品的配制方法同制备例1和2。6个月后通过HPLC分析法对各组中的相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
[0032] 表1
[0033]
[0034] 从上表的数据可见,加热原液对终产品的稳定性具有有益的效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一般常识所无法预见的。
[0035] 效果例2:湿法加热时间对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成品的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
[0036] 以制备例1的配方为例,分别湿法加热原液5分钟、10分钟、20分钟、40分钟、60分钟、70分钟,然后按实施例1的方法配制注射液成品,6个月后对制剂成品进行检测。结果如表2:
[0037]
[0038] 从上表的数据可见,湿法加热时间短于10分钟或超过60分钟对终产品的性状或活性物质的含量产生不利影响。
[0039] 效果例3:细菌检测实验
[0040] 对效果例1的样品在6个月后进行细菌检测实验,结果如表3:
[0041]培养总瓶数 培养温度(℃) 污染瓶数 污染率(%)
对照1组 100 20~25 7 7
对照2组 100 20~25 5 5
对照3组 100 20~25 2 2
制备例1 100 20~25 0 0
制备例2 100 20~25 0 0
制备例3 100 20~25 0 0
制备例4 100 20~25 0 0
制备例5 100 20~25 0 0
制备例6 100 20~25 0 0
制备例7 100 20~25 0 0
制备例8 100 20~25 0 0
制备例9 100 20~25 0 0
[0042] 效果例4:对效果2中的样品在6个月后进行细菌检测实验,结果如表4:
[0043]培养总瓶数 培养温度(℃) 污染瓶数 污染率(%)
5分钟 100 20~25 2 2
10分钟 100 20~25 0 0
20分钟 100 20~25 0 0
40分钟 100 20~25 0 0
60分钟 100 20~25 0 0
70分钟 100 20~25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