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432738.1

文献号 : CN1025558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马芳武宋百忠梁帆赵福全

申请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由于扶手的高度固定、扶手面硬度单一,造成扶手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使用舒适性的技术问题。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包括扶手主体和具有轴部且能铰接在后排座椅靠背上的连接座上,所述的扶手主体套设在连接座的轴部处且能沿轴部周向转动,所述的扶手主体上至少具有两个扶手面,所有扶手面距轴部轴心距离不完全相同;所述的扶手主体与连接座之间设有能防止扶手主体相对于连接座转动的定位结构。本发明可以向乘客提供多种不同性质的扶手面,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同时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扶手主体(3)和具有轴部且能铰接在后排座椅(1)靠背上的连接座(2)上,所述的扶手主体(3)套设在连接座(2)的轴部处且能沿轴部周向转动,所述的扶手主体(3)上至少具有两个扶手面,所有扶手面距轴部轴心距离不完全相同;所述的扶手主体(3)与连接座(2)之间设有能防止扶手主体(3)相对于连接座(2)转动的定位结构;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操纵杆(5)和定位件(4),所述的定位件(4)沿着连接座(2)的轴部径向设置,操纵杆(5)沿着连接座(2)的轴部轴向设置;所述的定位件(4)的一端具有定位凸体(41),另一端与操纵杆(5)的一端相连;所述的操纵杆(5)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的扶手主体(3)端面上开有与扶手面一一对应且能使定位凸体(41)嵌入的定位槽(31),所述的操纵杆(5)和连接座(2)之间设有能使定位凸体(41)始终具有向嵌入定位槽(31)内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2)包括座体(21)、轴体(22)和端盖(23),所述的座体(21)能铰接在后排座椅(1)靠背上,所述的扶手主体(3)套设在轴体(22)上,所述的轴体(22)的一端与座体(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端盖(2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23)的内端面上设有一条状的限位槽(231),所述的定位件(4)位于限位槽(2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一(6)为弹簧,弹簧套设在操纵杆(5)上,一端抵靠在定位件(4)上,另一端抵靠在端盖(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主体(3)上设有与扶手面一一对应的标识件一(7),所述的端盖(23)上设有与标识件一(7)位置相对应的标识件二(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主体(3)的截面呈矩形,定位槽(31)的数量为四个且沿着轴心周向均匀分布。

说明书 :

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特别是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是指有自身装备的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
[0003] 为了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在车辆的后排座椅中间处,一般都设有一中间扶手。该扶手通过绕座椅靠背中的固定轴旋转,从收纳位置展开到伸展位置供乘客使用。当该扶手收起时,一般都和后排座椅合成一体,形成平齐的平面,避免占用空间及影响乘坐。展开位置是固定的,一般到乘客的肘部高度水平,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乘客的身高高矮而手臂的长度也略有不同,以及对扶手软硬的要求不同,由此对扶手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目前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都是采用通用结构设计,没有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的结构及方案,因此并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本中间扶手能提供多个不同要求的扶手面供乘客选择。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它包括扶手主体和具有轴部且能铰接在后排座椅靠背上的连接座上,所述的扶手主体套设在连接座的轴部处且能沿轴部周向转动,所述的扶手主体上至少具有两个扶手面,所有扶手面距轴部轴心距离不完全相同;所述的扶手主体与连接座之间设有能防止扶手主体相对于连接座转动的定位结构。
[0006] 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的扶手主体用于支撑乘客的手臂。在实际中,所有扶手面距轴部轴心距离不完全相同之外,所有扶手面的硬度也不完全相同。根据乘客的实际需要,操纵定位结构使扶手主体能沿连接座转动,然后转动扶手主体使所需的扶手面能与手臂相抵靠,最后操纵定位结构使扶手主体定位在连接座上,避免扶手主体产生晃动而影响使用的舒适性。
[0007] 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连接座包括座体、轴体和端盖,所述的座体能铰接在后排座椅靠背上,所述的扶手主体套设在轴体上,所述的轴体的一端与座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端盖固定连接。本结构的连接座由多个部件组成,采用该结构具有方便生产、拆装和使用的优点。
[0008] 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操纵杆和定位件,所述的定位件沿着连接座的轴部径向设置,操纵杆沿着连接座的轴部轴向设置;所述的定位件的一端具有定位凸体,另一端与操纵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的操纵杆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的扶手主体端面上开有与扶手面一一对应且能使定位凸体嵌入的定位槽,所述的操纵杆和连接座之间设有能使定位凸体始终具有向嵌入定位槽内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一。
[0009] 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端盖的内端面上设有一条状的限位槽,所述的定位件位于限位槽内。
[0010] 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弹性件一为弹簧,弹簧套设在操纵杆上,一端抵靠在定位件上,另一端抵靠在端盖上。
[0011] 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扶手主体上设有与扶手面一一对应的标识件一,所述的端盖上设有与标识件一位置相对应的标识件二。
[0012] 根据实际情况定位结构还可以采用本方案: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位于扶手主体端面上与扶手面一一对应呈球形的定位槽和位于连接座上与定位槽位置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设有定位体和能使定位体始终具有向嵌入定位槽内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二,所述的定位体的头部呈球状。
[0013] 本定位结构中的定位槽和定位体的头部均呈球状,当定位体的头部嵌入定位槽内且定位体在弹性件二的作用下时,将扶手主体定位在连接座上。当乘客转动扶手主体时迫使定位体的头部与定位槽的侧壁产生滑动,进而压缩弹性件二,定位体的头部脱离定位槽,由此扶手主体能自由转动;当定位体的头部与下一定位槽相对时在弹性件二的作用下,自动嵌入定位槽内。
[0014] 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定位体从头部至尾部依次为呈球状的头部、与安装槽结构相对应的导向部和用于定位弹性件二的定位部。
[0015] 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安装槽位于座体和/或端盖的端面上。
[0016] 在上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中,所述的扶手主体的截面呈矩形,定位槽的数量为四个且沿着轴心周向均匀分布。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具有以下优点:
[0018] 1、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具有多个扶手面,且所有扶手面与轴心之间的距离不完全同,以及所有扶手面的硬度也不完全相同,由此可以向乘客提供多种不同性质的扶手面,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0019] 2、本中间扶手的连接座与扶手主体之间具有定位结构,由此可以保证扶手主体仅在需要操纵时才可转动,具有使用性能稳定的优点。
[0020] 3、本中间扶手中定位结构具有方案多样性,因此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定位结构。本定位结构还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实施例一中扶手主体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实施例一中扶手主体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后排座椅;2、连接座;21、座体;22、轴体;23、端盖;231、限位槽;3、扶手主体;31、定位槽;4、定位件;41、定位凸体;5、操纵杆;6、弹性件一;7、标识件一;8、标识件二;9、安装槽;10、弹性件二;11、定位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8] 实施例一
[0029] 如图1所述,本汽车后排座椅1中间扶手包括连接座2、扶手主体3和定位结构。具体来说,连接座2主要作用在于支撑扶手主体3和与后排座椅1靠背相连;扶手主体3主要作用在于提供多个扶手面,供乘客选择;定位结构用于防止扶手主体3相对于连接座2转动。
[0030] 如图1至图3所示,更具体来说,连接座2包括座体21、轴体22和端盖23。座体21能铰接在后排座椅1靠背上,轴体22的一端与座体21的中心处固定连接,轴体22的另一端与端盖2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由此,端盖23可根据情况拆卸,进而方便各个部件之间的装卸及维修。
[0031] 扶手主体3套设在连接座2的轴体22上且扶手主体3能沿轴体22周向转动,扶手主体3上至少具有两个扶手面,所有扶手面距轴体22轴心距离不完全相同。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案为:扶手主体3的截面呈矩形,即具有四个扶手面,相邻两个扶手面距轴体22轴心距离不相同。
[0032] 定位结构设置在连接座2和扶手主体3之间,定位结构包括操纵杆5和定位件4。操纵杆5穿设在端盖23内且操纵杆5沿着连接座2的轴部轴向设置;操纵杆5的一端穿入轴体22内,操纵杆5的另一端向外延伸供操纵者方便地对操纵杆5进行操纵。
[0033] 定位件4包括呈条状的限位部和位于限位部一端的定位凸体41,端盖23的内端面上设有一沿轴体22径向线设置呈条状的限位槽231,定位件4的限位部位于限位槽231内;由此,定位件4仅能沿着轴体22轴向运动。定位件4的限位部另一端与操纵杆5的一端相连。扶手主体3端面上开有与扶手面一一对应且能使定位凸体41嵌入的定位槽31,定位槽31的数量为四个且沿着轴心周向均匀分布。操纵杆5和连接座2之间设有能使定位凸体41始终具有向嵌入定位槽31内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一6。本实施例给出的弹性件一6为弹簧,弹簧套设在操纵杆5上,一端抵靠在定位件4上,另一端抵靠在端盖23上。
[0034] 扶手主体3上设有四个与扶手面一一对应的标识件一7,端盖23上也设有四与标识件一7位置相对应的标识件二8。当标识件一7与标识件二8相对时表示定位凸体41能嵌入定位槽31内。
[0035] 本汽车后排座椅1中间扶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调整,首先将操纵杆5向外拉动使定位凸体41脱离定位槽31,然后转动扶手主体3使需要的扶手面位于对应的位置处,且保证标识件一7与标识件二8相对,最后释放操纵杆5,操纵杆5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地复位进而使定位凸体41自动地嵌入定位槽31内,由此实现扶手主体3与连接座2之间的定位。
[0036] 实施例二
[0037]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4至图5所示,定位结构包括位于扶手主体3端面上与扶手面一一对应呈球形的定位槽31和位于连接座2上与定位槽31位置相对应的安装槽9;定位槽31和安装槽9的数量均为四个且沿着轴心周向均匀分布。安装槽9内设有定位体11和能使定位体11始终具有向嵌入定位槽31内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二10。定位体11从头部至尾部依次为呈球状的头部、与安装槽9结构相对应的导向部和用于定位弹性件二10的定位部。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案:弹性件二
10为弹簧,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安装槽9的底面上,另一端抵靠在导向部的端面上,定位部嵌入弹簧。安装槽9位于座体21的端面上。根据实际情况,安装槽9还可以位于端盖23的端面上,或还可以同时在座体21的端面上和端盖23的端面上均设置四个安装槽9。
[003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9]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后排座椅1;连接座2;座体21;轴体22;端盖23;限位槽231;扶手主体3;定位槽31;定位件4;定位凸体41;操纵杆5;弹性件一6;标识件一7;标识件二8;安装槽9;弹性件二10;定位体1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
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