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的数值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457247.2

文献号 : CN10256485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蒋应军李思超任皎龙徐寅善李頔刘延金

申请人 : 长安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的数值方法,该方法利用PFC2D软件平台,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力学模型,进行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的模拟,包括基本参数的测试,试模的模拟,级配碎石模拟试件的生成;其次,赋予物理模型微力学参数,构建力学模型;然后,对级配碎石模拟试件进行重复动荷载模拟,得到级配碎石应力~应变曲线、永久变形~荷载作用次数曲线。该方法可准确、便捷地再现三轴试验中级配碎石永久变形~荷载作用次数曲线并揭示级配碎石变形规律,有利于深入研究级配碎石破坏机理;回避了室内动三轴试验中仪器造价高且操作不便的问题,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了研究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的数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物理模型的构建

(1)试件的模拟

①基本参数的测试:

测定碎石密度,确定级配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②试模的模拟:

2D

利用PFC 内置命令“wall”生成两片长度为H的竖直墙体和两片长度为D的水平墙体组成封闭矩形以模拟试模;

③级配碎石的生成:

根据矿料级配、碎石密度、压实度、试件尺寸和最大干密度按式(1)计算第i种规格集料的二维映射面积Si;

3

式中:ρmax:最大干密度,g/cm ;d:试件直径,cm;h:试件高度,cm;K:压实度,%;Pi:第i种规格集料的分计筛余百分率,%,i为大于0的自然数;ρi:第i种规格集料的密度,g/3

cm,i为大于0的自然数;

2D

利用PFC 内置命令“ball”在模拟试模中生成颗粒,并使之符合第i种规格集料的粒径要求,当生成颗粒的总面积达到Si时,停止颗粒生成;

按上述方法依次生成各规格集料颗粒;

2)力学模型的构建

①接触模型的选取:

采用Hertz模型和滑动模型描述级配碎石的颗粒性结构特征和非线性力学特性,其中,Hertz模型通过泊松比ν、剪切模量G定义,滑动模型通过摩擦系数μ定义;

②物理模型微力学参数的赋予:

2D

利用PFC 内置命令“prop”赋予级配碎石物理模型以微力学参数,包括泊松比ν、剪切模量G、摩擦系数μ;

微力学参数通过级配碎石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反算获取;

3)加载过程的模拟与结果整理①围压的控制:

通过控制墙体速度以保持墙体应力恒定的方法实现围压控制,墙体速度按式(2)计算:v=δ(σm-σn) (2)式中:

σn:目标应力,KPa;

σm:当前计算时步内的墙体应力,KPa;

δ:伺服系数;

当前计算时步内模拟试模竖直墙体的颗粒平均接触强度,KPa;

Δt:累积计算时间,s;

N:当前计算时步内与模拟试模竖直墙体接触的颗粒个数;

H:模拟试模竖直墙体的长度,m;

②一次加载过程的模拟:

利用左右两面墙体保持模拟试件围压稳定,保持底部墙体静止,以恒定加速度a竖直向下推动压板,并在达到运算步数n时使压板位移等于L,同时令压板运动速度归零,至此,一次加载过程结束;墙体加速度a按式(4)计算;

2

式中:a:模拟压板移动加速度,m/s ;n:运算步数,step;L:模拟压板振幅,m;t:加载时间,s;

③一次卸载过程的模拟:

在加载过程结束后,利用左右两面墙体保持模拟试件围压稳定,令底部墙体静止,以式(4)的加速度a作为恒定加速度竖直向上推动压板模拟卸载过程,并在达到运算步数n时使压板运动至初始位置,同时令压板运动速度归零,至此,一次卸载过程结束;

④稳压过程的模拟:

在卸载过程结束后,利用上、下、左、右四面墙体保持模拟试件围压稳定,直至运算步数达到N为止,同时令四面墙体与试件颗粒静止,至此,稳压过程结束,运算步数N按式(5)计算;

式中:N:运算步数,step;T:稳压时间,s;dt:计算时步,s/step;

⑤重复加载模拟:

按②至③至④的顺序对模拟试件重复进行加载、卸载和稳压,并记录每个计算时步内模拟压板的位移和接触力;

⑥结果整理:

绘制加载、卸载和稳压过程中的轴向应变~轴向应力关系曲线、轴向应变~荷载作用次数的关系曲线。

说明书 :

一种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的数值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交通土建领域,涉及一种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的数值方法。该方法采2D
用PFC 软件作为基础平台,可准确模拟荷载反复作用下级配碎石塑性变形累积过程,并预测级配碎石永久变形规律。

背景技术

[0002] 级配碎石属典型道路基层材料,物理力学特性极为复杂。目前,常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级配碎石变形行为,其基本原理及步骤如下:(1)按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制备试件;(2)安装应力~应变监测系统;(3)对试件施加轴向动压力;(4)整理试验结果获取级配碎石永久变形~轴载次数关系曲线。目前,未见有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数值试验方法的报道。
[0003] 申请人分析上述级配碎石室内动三轴试验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试验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揭示级配碎石变形行为;(2)难以监测荷载作用下级配碎石的内部物质运移和细观力学特征。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级配碎石动三轴试2D
验的数值方法,该方法利用PFC 软件平台,可准确模拟荷载反复作用下级配碎石塑性变形累积过程,并预测级配碎石永久变形规律。
[0005]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予以实现:
[0006] 一种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的数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07] 1)物理模型的构建
[0008] (1)试件的模拟
[0009] ①基本参数的测试:
[0010] 测定碎石密度,确定级配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0011] ②试模的模拟:
[0012] 利用PFC2D内置命令“wall”生成两片长度为H的竖直墙体和两片长度为D的水平墙体组成封闭矩形以模拟试模;
[0013] ③级配碎石的生成:
[0014] 根据矿料级配、碎石密度、压实度、试件尺寸和最大干密度按式(1)计算第i种规格集料的二维映射面积Si;
[0015]
[0016] 式中:ρmax:最大干密度,g/cm3;
[0017] d:试件直径,cm;
[0018] h:试件高度,cm;
[0019] K:压实度,%;
[0020] Pi:第i种规格集料的分计筛余百分率,%,i为大于0的自然数;
[0021] ρi:第i种规格集料的密度,g/cm3,i为大于0的自然数。
[0022] 利用PFC2D内置命令“ball”在模拟试模中生成颗粒,并使之符合第i种规格集料的粒径要求,当生成颗粒的总面积达到Si时,停止颗粒生成;
[0023] 按上述方法依次生成各规格集料颗粒。
[0024] 2)力学模型的构建
[0025] ①接触模型的选取:
[0026] 采用Hertz模型和滑动模型描述级配碎石的颗粒性结构特征和非线性力学特性,其中,Hertz模型通过泊松比ν、剪切模量G定义,滑动模型通过摩擦系数μ定义;
[0027] ②物理模型微力学参数的赋予:
[0028] 利用PFC2D内置命令“prop”赋予级配碎石物理模型以微力学参数,包括泊松比ν、剪切模量G、摩擦系数μ。
[0029] 微力学参数可通过级配碎石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反算获取。
[0030] 3)加载过程的模拟与结果整理
[0031] ①围压的控制:
[0032] 通过控制墙体速度以保持墙体应力恒定的方法实现围压控制,墙体速度按式(2)计算:
[0033]
[0034] 式中:
[0035] σn:目标应力,KPa;
[0036] σm:当前计算时步内的墙体应力,KPa;
[0037] δ:伺服系数;
[0038] :当前计算时步内模拟试模竖直墙体的颗粒平均接触强度,KPa;
[0039] Δt:累积计算时间,s;
[0040] N:当前计算时步内与模拟试模竖直墙体接触的颗粒个数;
[0041] H:模拟试模竖直墙体的长度,m。
[0042] ②一次加载过程的模拟:
[0043] 利用左右两面墙体保持模拟试件围压稳定,保持底部墙体静止,以恒定加速度a竖直向下推动压板,并在达到运算步数n时使压板位移等于L,同时令压板运动速度归零,至此,一次加载过程结束;墙体加速度a按式(4)计算;
[0044]2
[0045] 式中:a:模拟压板移动加速度,m/s ;n:运算步数,step;L:模拟压板振幅,m;t:加载时间,s。
[0046] ③一次卸载过程的模拟:
[0047] 在加载过程结束后,利用左右两面墙体保持模拟试件围压稳定,令底部墙体静止,以恒定加速度a(见式(4))竖直向上推动压板模拟卸载过程,并在达到运算步数n时使压板运动至初始位置,同时令压板运动速度归零,至此,一次卸载过程结束。
[0048] ④稳压过程的模拟:
[0049] 在卸载过程结束后,利用上、下、左、右四面墙体保持模拟试件围压稳定,直至运算步数达到N为止,同时令四面墙体与试件颗粒静止,至此,稳压过程结束。运算步数N按式(5)计算。
[0050]
[0051] 式中:N:运算步数,step;T:稳压时间,s;dt:计算时步,s/step;
[0052] ⑤重复加载模拟:
[0053] 按②至③至④的顺序对模拟试件重复进行加载、卸载、稳压,并记录每个计算时步内模拟压板的位移和接触力。
[0054] ⑥结果整理:
[0055] 绘制加载、卸载和稳压过程中的轴向应变~轴向应力关系曲线、轴向应变~荷载作用次数的关系曲线。
[0056]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57] (1)可准确、便捷地再现动三轴试验中级配碎石轴向应变~荷载作用次数曲线,揭示级配碎石变形规律,有利于深入研究级配碎石破坏机理;
[0058] (2)回避了室内动三轴试验中仪器造价高且操作不便的问题,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了研究成本。

附图说明

[0059] 图1是级配碎石动三轴数值试验模拟试模的示意图;
[0060] 图2是级配碎石动三轴数值试验物理模型的示意图;
[0061] 图3是级配碎石动三轴数值试验模拟结果与室内实测结果的对比(A级配);
[0062] 图4是级配碎石动三轴数值试验的一次加载-卸载-稳压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A级配)
[0063] 图5是级配碎石动三轴数值试验的重复加载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A级配)[0064] 图6是级配碎石动三轴数值试验的轴向应变~荷载作用次数曲线;
[0065]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实例给出一种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安康瀛湖石灰岩碎石为例,碎石密度测试结果见表1,微力学参数见表2。
[0067] 表1碎石密度
[0068]集料粒径(mm) 20~40 10~20 5~10 2~5
表观密度(g/cm3) 2.712 2.709 2.692 2.681
[0069] 表2微力学参数
[0070]泊松比 剪切模量(GPa) 摩擦系数
0.2 220 0.5
[0071] 表3集料级配
[0072]
[0073] 以表3中级配A为例说明级配碎石三轴试验数值模拟方法的实施步骤是:
[0074] 1)物理模型的构建2D
[0075] ①利用PFC 内置命令“wall”生成两片长度为21cm的竖直墙体和一片长度为10cm的水平墙体,其所组成的开口向上的半封闭矩形即为模拟试模,见图1;
[0076] ②按98%压实度制备试件(Φ10cm×h21cm),则级配碎石矿料颗粒生成过程如下:
[0077] 计算粒径范围为19~31.5mm集料的二维映射面积:,
2D
利用PFC 内置命令“ball”持续地生成直径介于19~31.5mm之间的颗粒,当其总面积达
2
到76.6cm 时,停止颗粒生成;计算粒径范围为9.5~19mm集料的二维映射面积:

2D
利用PFC 内置命令“ball”持续地生成直径介于9.5~19mm之间的颗粒,当其总面积达到
2
27.4cm 时,停止颗粒生成;计算粒径范围为4.75~9.5mm集料的二维映射面积:

2D
利用PFC 内置命令“ball”持续地生成直径介于4.75~9.5mm之间的颗粒,当其总面积达
2
到12.9cm 时,停止颗粒生成;计算粒径范围为2.36~4.75mm集料的二维映射面积:

2D
利用PFC 内置命令“ball”持续地生成直径介于2.36~4.75mm之间的颗粒,当其总面积
2
达到22.1cm 时,停止颗粒生成;计算粒径范围为0.6~2.36mm集料的二维映射面积:

2D
利用PFC 内置命令“ball”持续地生成直径介于0.6~2.36mm之间的颗粒,当其总面积达
2
到44.3cm 时,停止颗粒生成,从而完成级配碎石的生成;
[0078] 2)微力学参数的输入2D
[0079] 利用PFC 内置命令“prop”将表2中微力学参数赋予级配碎石物理模型。
[0080] 3)加载过程的模拟与结果整理
[0081] ①围压的控制:
[0082] 本实例所采用的围压为50KPa,则每个计算时步内模拟试模竖直墙体的速度应满足:,
这里,PFC2D能够根据计算时步的变化而自动获取 N、Δt和σm;
[0083] ②加载-卸载-稳压过程的模拟:
[0084] 设左、右围压为50KPa,确定压板振幅L为2mm,计算时步dt为0.00001,加载时间t为0.05s,运算步数为:,
压板加速度

保持左右两面墙体围压50KPa,保持底部墙体静止,以恒定加速度a竖直向下推动压板,并在达到运算步数n时使压板位移等于L,同时令压板运动速度归零,至此,加载过程结束。
[0085] 设左、右围压为50KPa,确定压板振幅L为2mm,计算时步dt为0.00001,卸载时间t为0.05s,运算步数为:,
压板加速度

利用左右两面墙体保持模拟试件围压稳定,令底部墙体静止,以恒定加速度a竖直向上推动压板模拟卸载过程,并在达到运算步数n时使压板运动至初始位置,同时令压板运动速度归零,至此,卸载过程结束。
[0086] 设稳压时间为0.9s,计算时步dt为0.00001,运算步数,
利用上、下、左、右四面墙体保持模拟试件围压稳定,直至运算步数达到N为止,同时令四面墙体与试件颗粒静止,至此,稳压过程结束。
[0087] 按加载、卸载、稳压的顺序对模拟试件施加重复动载,并记录每个计算时步内模拟压板的位移和接触力。
[0088] ③结果整理:
[0089] 绘制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实测结果对比曲线,见图3。
[0090] 绘制一次加载-卸载-稳压过程轴向应力~轴向应变的关系曲线,见图4。
[0091] 以一百次重复加载过程为周期,绘制轴向应力~轴向应变的关系曲线,见图5。
[0092] 绘制轴向应变~荷载作用次数的关系曲线,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