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384069.5

文献号 : CN10256872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倉石正寛綿引聡史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避雷器,其可防止输送或地震等的外部振动造成的叠层元件柱的变形和非线性电阻元件侧面的损伤。在不对叠置于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非线性电阻元件(2A,2B,2C)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绝缘支承柱(4)。设置于叠层元件柱(1A,1B)之间和叠层元件柱(1B,1C)之间而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设有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的上述绝缘支承柱(4)侧鼓起的鼓起部(51a,52a),呈等腰三角形状,采用它们的至少1组。另外,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的鼓起部(51a,52a)嵌合于绝缘支承柱(4)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避雷器,其中,叠置非线性电阻元件和绝缘板,并且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和上述绝缘板的中心,贯穿绝缘杆,构成叠层元件柱,并列地设置三个上述的叠层元件柱,在邻接的两个上述叠层元件柱的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设置连接绝缘板,形成结构组,通过连接导体,将上述各叠层元件柱的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电串联,其特征在于,上述结构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上述叠层元件柱分别设置于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在上述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点附近,并且在不对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绝缘支承柱,上述连接绝缘板由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中的至少一组构成,该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设置有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的上述绝缘支承柱侧鼓起的鼓起部,呈等腰三角形状,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的相应板设置于和设在上述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直角部的上述叠层元件柱和相邻的一个或和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所预定的同一高度位置之间,并且设置上述第一连接绝缘板不同于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高度位置,而且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鼓起部嵌合于上述绝缘支承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四个结构组按照相对同一假想圆的中心而保持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在邻接的一个结构组的两个叠层元件柱,与另一结构组的两个叠层元件柱面对的空间,且在不对上述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绝缘筒,此外,该绝缘筒由叠置于在上述邻接的结构组中,设置于面对部上的相应的两个叠层元件柱上的上述第一或第二连接绝缘板夹持。

3.一种避雷器,其中,叠置非线性电阻元件和绝缘板,并且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和上述绝缘板的中心,贯穿绝缘杆,构成叠层元件柱,并列地设置三个上述的叠层元件柱,在邻接的两个上述叠层元件柱的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设置连接绝缘板,形成结构组,通过连接导体,将上述各叠层元件柱的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电串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组中,上述叠层元件柱分别设置于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通过设置在上述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直角部的叠层元件柱,与和设置于直角部的叠层元件柱邻接的一个或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分别形成假想三角形,并且在不对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第一绝缘支承柱或第二绝缘支承柱,上述连接绝缘板由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中的至少一组构成,该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设置有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的上述绝缘支承柱侧鼓起的鼓起部,呈等腰三角形状,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的相应板设置于和设在上述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直角部的上述叠层元件柱和相邻的一个或和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所预定的同一高度位置之间,并且设置上述第一连接绝缘板不同于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高度位置,而且上述第一或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鼓起部嵌合于上述第一绝缘支承柱或第二绝缘支承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四个结构组按照相对同一假想圆的中心而保持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上述第一和第二绝缘支承柱分别设置于邻接的一个结构组中的两个叠层元件柱,与另一结构组中的两个叠层元件柱面对的空间内,并且在不对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此外与邻接的结构组共用,嵌合于上述第一或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鼓起部上。

5.一种避雷器,其中,叠置非线性电阻元件和绝缘板,并且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和上述绝缘板的中心,贯穿绝缘杆,构成叠层元件柱,并列地设置三个上述的叠层元件柱,在邻接的两个上述叠层元件柱的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设置连接绝缘板,形成结构组,通过连接导体,将上述各叠层元件柱的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电串联,其特征在于,上述结构组按照上述各叠层元件柱设置于一条直线上的方式构成,通过设置于中心的上述叠层元件柱和邻接的一个或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分别形成假想等腰三角形,而且在不对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第一绝缘支承柱或第二绝缘支承柱,上述连接绝缘板由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中的至少一组构成,该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设置有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的上述绝缘支承柱侧鼓起的鼓起部,呈等腰三角形状,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的相应板设置于设在中心的上述叠层元件柱和相邻的一个或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所预定的同一高度位置之间,并且设置上述第一连接绝缘板不同于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高度位置,而且上述第一或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鼓起部嵌合于上述第一绝缘支承柱或第二绝缘支承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结构组中的偶数个按照并列而邻接的结构组中的三个上述叠层元件柱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其面对部,而且在不对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绝缘筒,此外该绝缘筒由分别叠置于上述邻接的结构组的上述叠层元件柱上的上述第一连接绝缘板或上述第二连接绝缘板夹持。

说明书 :

避雷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由多个叠层元件柱构成的避雷器,本发明特别是关于可提高抵抗输送,地震等的振动的机械强度,防止各元件柱的损伤的避雷器。

背景技术

[0002] 电力由远程的原子能、水力、或火力发电站产生,通过架空输电线,经过长距离,以较高的电压,架空输送到需要地周边的变电站。由于架空输电线通过山间部,故因自然现象中的雷的现象,受到异常电压的影响。
[0003] 万一,雷击落于架空输电线上,变电站的输电设备,比如,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在下面简称为“GIS”)、分断器、断路器、变压器等受到异常电压的影响,因过电压而发生绝缘破坏。其结果是,变电站的电力系统处于接地状态,将输电设备损伤,导致无法输电。采用避雷器,以便抑制雷的过电压,保护变电站的变电设备。
[0004] 在避雷器中,基本上,将多个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的氧化锌(ZnO)等的非线性电阻元件(在下面简称为“元件”)串联地重叠,形成叠层元件柱。另外,在环型的元件中,将贯穿叠层元件柱的中心的绝缘杆,设置于叠层元件柱的周围的绝缘支承柱固定于叠层元件柱的上下的安装板上,由此,支承叠层元件柱。
[0005] 但是,如果处于高电压,则在呈直线状将元件叠置而形成的叠层元件柱的结构中,避雷器的叠置方向的尺寸长,难以用作与希望较小尺寸的GIS连接的避雷器。由此,人们采用按照多个并列设置叠层元件柱,通过连接导体和绝缘板,将各叠层元件柱之间电连接,将其接纳于密封容器内的避雷器,缩小叠置方向的尺寸。
[0006] 但是,即使这样,对于避雷器的叠置方向的尺寸,一定尺寸以上的长度是必要的,由此,具有机械强度不足,因输送,地震等的振动,绝缘杆等断裂的危险。于是,在于JP特公开7—29665号文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避雷器中,为了提高抵抗输送,地震等的振动的强度,并列设置叠层元件柱,并且将绝缘支承柱直接接触而支承于各叠层元件柱的外面上,由此,提高强度。
[0007] 但是,象利文献1的避雷器那样,在为了防止因外部振动造成的元件柱的变形,将绝缘支承柱直接接触而支承于各叠层元件柱的外面上的场合,具有因振动,将元件的侧面损伤的危险。进而,由于元件的侧面的绝缘处理部发生损伤,具有在元件侧面部发生短路,避雷器的功能无法实现的问题。
[0008] 此外,在JP特开昭63—250102号文献(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下述的类型,其中,将元件和绝缘板叠置,形成叠层元件柱时,由各叠层元件柱叠置的元件数量不同。另外,并列设置多个叠层元件柱,并且通过连接线依次将各叠层元件柱的元件之间串联,构成避雷器,由此,以较低程度抑制高度尺寸。
[0009] 象专利文献2的避雷器那样,同样在将多个叠层元件柱并列,并且通过连接线,将各叠层元件柱的元件之间串联的场合,形成下述的支承结构,其中,与上述专利文献1相同,为了防止外部振动造成的元件柱的变形,可采用绝缘支承柱,提高机械强度。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雷器,其中,多个叠层元件柱的机械强度可提高,并且可防止形成叠层元件柱的元件的侧面的损伤,性能的稳定性可提高。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避雷器是这样的,其中,叠置非线性电阻元件和绝缘板,并且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和上述绝缘板的中心,贯穿绝缘杆,构成叠层元件柱,并列地设置三个上述的叠层元件柱,在邻接的两个上述叠层元件柱的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设置连接绝缘板,形成结构组,通过连接导体,将上述各叠层元件柱的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电串联,上述结构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上述叠层元件柱分别设置于假想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在上述假想直角三角形的底边的中点附近,并且在不对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绝缘支承柱,上述连接绝缘板由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中的至少一组构成,该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设置有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的上述绝缘支承柱侧鼓起的鼓起部,呈等腰三角形状,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的相应板设置于和设在上述假想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部的上述叠层元件柱和相邻的一个或和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所预定的同一高度位置之间,并且设置上述第一连接绝缘板不同于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高度位置,而且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鼓起部嵌合于上述绝缘支承柱上。
[0012] 另外,本发明的避雷器是这样的,其中,叠置非线性电阻元件和绝缘板,并且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和上述绝缘板的中心,贯穿绝缘杆,构成叠层元件柱,并列地设置三个上述的叠层元件柱,在邻接的两个上述叠层元件柱的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设置连接绝缘板,形成结构组,通过连接导体,将上述各叠层元件柱的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电串联,在上述结构组中,上述叠层元件柱分别设置于假想直角三角形的顶点,通过设置在上述假想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部的叠层元件柱,与和设置于直角部的叠层元件柱邻接的一个或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分别形成假想三角形,并且在不对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第一绝缘支承柱或第二绝缘支承柱,上述连接绝缘板由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中的至少一组构成,该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设置有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的上述绝缘支承柱侧鼓起的鼓起部,呈等腰三角形状,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的相应板设置于和设在上述假想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部的上述叠层元件柱和相邻的一个或和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所预定的同一高度位置之间,并且设置上述第一连接绝缘板不同于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高度位置,而且上述第一或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鼓起部嵌合于上述第一绝缘支承柱或第二绝缘支承柱上。
[0013] 还有,本发明的避雷器是这样的,其中,叠置非线性电阻元件和绝缘板,并且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和上述绝缘板的中心,贯穿绝缘杆,构成叠层元件柱,并列地设置三个上述的叠层元件柱,在邻接的两个上述叠层元件柱的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设置连接绝缘板,形成结构组,通过连接导体,将上述各叠层元件柱的非线性电阻元件之间电串联,上述结构组按照上述各叠层元件柱设置于一条直线上的方式构成,通过设置于中心的上述叠层元件柱和邻接的一个或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分别形成假想三角形,而且在不对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第一绝缘支承柱或第二绝缘支承柱,上述连接绝缘板由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中的至少一组构成,该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设置有在上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外周的上述绝缘支承柱侧鼓起的鼓起部,呈等腰三角形状,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的相应板设置于和设在上述假想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部的上述叠层元件柱和相邻的一个或和另一上述叠层元件柱所预定的同一高度位置之间,并且设置上述第一连接绝缘板不同于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高度位置,而且上述第一或第二连接绝缘板的鼓起部嵌合于上述第一绝缘支承柱或第二绝缘支承柱上。
[0014] 在本发明的避雷器中,由于在不对各叠层元件柱中的元件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绝缘支承柱,并且通过连接绝缘板,将各叠层元件柱之间和各叠层元件柱与绝缘支承柱之间连接,故机械强度提高。另外,由于即使从外部,施加振动,绝缘支承柱和元件的侧面仍不会直接接触,故可防止元件的侧面的损伤,进而避雷器的性能的稳定性提高。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避雷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0016] 图2为图1所示的避雷器的剖线部a—b—c的剖面展开图。
[0017] 图3为从d—d方向观看图1所示的避雷器的一部分侧面剖视图。
[0018] 图4为表示图3的E部中的叠层元件柱1A,1B的连接状态的放大细部图。
[0019] 图5为连接导体的顶视图。
[0020] 图6为组合图1的本发明的避雷器的横向剖视图。
[0021]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避雷器的横向剖视图。
[0022] 图8为组合图7的本发明的避雷器的横向剖视图。
[0023] 图9为本发明的还一实施例的避雷器的横向剖视图。
[0024] 图10为组合图9的本发明的避雷器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实施例1
[0026] 下面根据适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避雷器中,采用图2而在后面描述的三个叠层元件柱1A,1B,1C并列,并且分别设置于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形成一个结构组。即,结构组如图1所示,在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部分,设置叠层元件柱1B,在一个和另一的两个顶点部分,设置叠层元件柱1A和1C。这些结构组的数量对应于容纳在密封容器内部的避雷器的必要容量而适当调整。
[0027] 构成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元件2A,2B,2C呈环形状。另外,在它们当中,分别贯通设置绝缘杆3A,3B,3C,由此,保持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形状。此外,绝缘支承柱4按照对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2C的外周不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而设置。在这里,绝缘支承柱4设置于假想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点附近。由此,绝缘支承柱4位于图1中的、将绝缘杆3A,3C的中心连接的线上。
[0028] 在叠层元件柱1A,1B,1C中,每隔一定间隔,叠置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与采用图5并在后面描述的连接导体71,72。第一连接绝缘板51设置于将预定的同一高度的叠层元件柱1A,1B之间连接,另外,第二连接绝缘板52设置于将预定的同一高度叠层元件柱1B,1C之间连接。
[0029] 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按照两个为一组,双方设置于附近的不同的高度。另外,采用连接导体71,72,以便象后述的那样,将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元件2A,2B之间和叠层元件柱1B,1C的元件2B,2C之间电连接。
[0030] 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分别包括元件2A,2B,2C的外周的绝缘支承柱4侧鼓出的鼓出部51a,52a,形成等腰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使连接绝缘板51,52的鼓出部51a,52a与绝缘支承柱4嵌合,将各叠层元件柱1A,1B,1C成一体地固定支承。
[0031] 叠层元件柱1A,1B,1C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象图2所示的那样,沿叠置方向,分别通过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的组合,将环形状的元件2A,2B,2C,绝缘板6和连接导体70叠置。
[0032] 即,在图2的例子中,设置于假想直角三角形的顶点的中间的叠层元件柱1B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每隔一个地交替叠置元件2A和绝缘板6A,使立设于底部端板14上的绝缘杆3A贯通。另外,与叠层元件柱1B邻接的叠层元件柱1A,1C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从三个中,交替地使一个元件2A,2C和一个绝缘板6A,6C而叠置,分别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使立设于底部端板14上的绝缘杆3A,3C贯穿。
[0033] 此外,上述绝缘支承柱4按照与绝缘杆3A,3B,3C相同,立设于底部端板14上,其顶端部以机械方式与顶部金属件10连接。
[0034]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预定高度方向的位置,按照规定间距,叠置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的两组。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代替绝缘板6A,6B,6C而设置。另外,图2的例子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按照在叠置方向之间夹持一个元件2A,2B,2C并以不同的高度叠置,但是,也可按照夹持超过该数量的数量的元件的方式构成。
[0035] 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用于通过将各叠层元件柱1A和1B及1B 和1C之间连接,使这些鼓起部52a,52b嵌合于绝缘支承柱4上,增加结构组的机械的强度。由此,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按照通过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叠置高度尺寸,改变设置数量和位置的方式使用。
[0036] 比如,在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叠置高度尺寸低时,在它们的中间部附近的一个部位,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的一组按照形成高差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如图2所示,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叠置高度尺寸高时,以它们的中间部为边界,在上下的两个部位,两组以形成高差的方式设置,或在中间部附近和其上下的部位那样,在可增加结构组的机械强度的部位,以固定的间隔,按照形成高差的方式设置。
[0037] 在叠层元件柱1A的最顶部的元件2A上,设置尺寸调整用的圆筒导体8。在圆筒导体8上,设置弹簧9A。此外,在弹簧9A上,设置顶部金属件10,通过螺母11A,将其固定,由此,承受弹簧9A的力。另外,在叠层元件柱1B,1C的顶部连接结构中,代替叠层元件柱1A中的圆筒导体8,设置尺寸调整部件19,但是,由于其它的方面为相同的结构,故省略对其的说明。
[0038] 象这样,从上方对各叠层元件柱1A,1B,1C施加压力,将它们固定,即使在受到来自外部的振动的情况下,仍不运动。另外,通过借助圆筒导体8和尺寸调整部件19,调整弹簧9的挠曲的方式,调整弹簧9的力。另一方面,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底部介设有绝缘支承件13,叠层元件柱1A,1B,1C的整体通过绝缘杆3A,3B,3C,固定于底部端板14上。
[0039] 在这里,圆筒导体8和顶部金属件10通过短路导体12而电连接。此外,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之间分别连接导体71,72而电串连。连接导体2A,2B,2C象图5所示的那样,由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圆筒部71a,72a,与将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元件2A,2B,2C之间连接的连接部71b,72b构成。这些连接导体71,72以设置于假想直角三角形的顶点的中间的叠层元件柱1B的元件2B为中心,交替地将与该元件2B邻接的叠层元件柱1B和1C的元件2A和元件2C串联。即,元件2A和元件2C通过连接导体70而直接连接。
[0040] 图3的叠置结构与图2的展开图相同,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说明。象将图3的E部放大的图4所示的那样,经由第一连接绝缘板51,将叠层元件柱1A和1B以机械方式连接。此外,经由第二连接绝缘板52,叠层元件柱1B和沿纸面的进深方向设置的叠层元件柱1C(图中未示出)连接。
[0041] 下面根据图2,对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之间的电气通路进行具体说明。首先,象前述那样,经由顶部金属件10,短路导体12,与叠层元件柱1A的顶部的元件2A通上电流。然后,经由连接导体71,与元件2B通上电流,此外经由连接导体72,与元件2C电连接。
[0042] 然后,象图2所示的那样,一边按照连接导体72,元件2B,连接导体71,元件2A,连接导体71,元件2B的顺序,在基本的通路上往返,一边形成各叠层元件柱1之间的电通路。另外,在各叠层元件柱1A中,通过接地端子15,将叠置于最下部的元件2A接地。
[0043] 象以上描述的那样,在本发明的避雷器中,通过连接绝缘板51的鼓出部51a,将各叠层元件柱1A,1B和绝缘支承柱4之间一体连接,通过连接绝缘板52的鼓出部52a,将各叠层元件柱1B,1C和绝缘支承柱4之间一体连接,由此,避雷器整体的机械强度提高。于是,可抑制外部原因造成的振动,可谋求避雷器的耐震性的提高。
[0044] 此外,按照不对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2C的外周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而设置绝缘支承柱4。由此,即使在从外部,施加振动的情况下,绝缘支承柱4和元件2A,2B,2C仍不直接接触,这样,可防止它们的损伤,进而避雷器的性能的稳定性提高。
[0045] 图6表示由与上述图1所示的基本的结构组相同的结构的四个结构组构成的避雷器。即,该避雷器为将四个结构组100,200,300,400并列地设置的场合,使各结构组的固定结构增强。另外,对于与图1的结构组相同的结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其说明省略。
[0046] 本实施例的避雷器按照相对由图6中的虚线所示的同一假想圆的中心而保持点对称的方式设置结构组100,200,300,400。即,邻接的一个结构组的叠层元件柱1A,1B,与另一结构组的叠层元件柱1C,1B按照通过面对部16而面对的方式设置。比如,结构组100的叠层元件柱1A,1B与结构组200的叠层元件柱1C,1B按照形成面对部16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例的避雷器中,在这样的邻接的结构组的相应的面对部16的空间,在不对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1C(原文为2A,2B,2C,是错误的)上的元件2A,2B,2C妨碍的位置,每次一个地设置四个绝缘筒17。
[0047] 绝缘筒17由比如,在同一高度处将结构组100的叠层元件柱1A,1B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绝缘板51的连接部51b;与在同一高度,并且在不同于第一连接绝缘板51的高度,将结构组200的叠层元件柱1B,1C之间连接的第二连接绝缘板52的连接部52b夹持。另外,连接部51b,52b呈在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2C的外周的绝缘筒17侧鼓起,并且凹入以便夹持绝缘筒17的形状。即,绝缘筒17和元件2A,2B,2C相互不妨碍。
[0048] 象上述那样,在本实施例的避雷器中,四个结构组的各叠层元件柱1A,1B,1C通过嵌合于各连接绝缘板50的鼓起部51a,52a的共计四个的绝缘支承柱4而固定,并且将各结构组经由共计四个绝缘筒17和各连接绝缘板50的连接部51b,52b而相互以机械方式连接。象这样,即使在设置多个结构组的情况下,仍通过对应于结构组的数量,调整绝缘支承柱4和绝缘支承筒17的数量,机械强度提高。于是,可抑制外部原因造成的振动,可谋求避雷器的耐震性的提高。
[0049] 另外,由于按照不对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2C的外周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而设置绝缘支承柱4和绝缘筒17,故即使在施加振动的情况下,它们仍不直接接触,可防止元件2A,2B,2C的损伤,进而避雷器的性能的稳定性提高。
[0050] 此外,在避雷器的各结构组按照相对同一假想圆的中心而保持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设置于接近而呈圆筒状的密闭容器(图中未示出)的内部的场合,可缩小密闭容器的直径。
[0051] 实施例2
[0052] 图7表示改变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组的固定结构的避雷器。由于该避雷器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基本结构以及电连接与实施例1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其说明省略。
[0053] 在该避雷器中,在构成叠层元件柱1A,1B和假想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设置绝缘支承柱4a,此外在构成叠层元件柱1B,1C和假想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设置另一绝缘支承柱4b。在这里,两个绝缘支承柱4a,4b按照不对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和1B,1C上的元件2A,2B和2B,2C的外周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而设置。
[0054] 绝缘支承柱4a通过在同一高度而将叠层元件柱1A,1B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绝缘板51,与叠层元件柱1A,1B成一体而连接。另一绝缘支承柱4b通过第二连接绝缘板52,与叠层元件柱1B,1C成一体连接,该第二连接绝缘板52在同一高度将叠层元件柱1B,1C之间连接,并且该高度在不同于第一连接绝缘板51的高度。在这里,绝缘支承柱4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贯穿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的鼓起部51a,52a。
[0055] 在该避雷器中,由于通过两个绝缘支承柱4a,4b,将一个结构组固定,故与实施例1的方案相比较,机械强度提高。于是,可进一步抑制外部原因造成的振动,可谋求避雷器的耐震性的进一步提高。
[0056] 此外,由于按照不对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2C的外周造成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而设置绝缘支承柱4a,4b,故即使在从外部,施加振动的情况下,元件2A,2B,2C和绝缘支承柱4仍不直接接触,这样,可防止它们的损伤,进而避雷器的性能的稳定性提高。
[0057] 图8表示由其结构与上述图7所示的结构组相同的四个结构组构成的避雷器。即,该避雷器为并列地设置相同的四个结构组500,600,700,800的场合,将各结构组组合而设置,由此增强固定结构。另外,对于与图7的结构组相同的结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其说明省略。
[0058] 本避雷器按照相对由图8中的虚线表示的同一假想圆的中心而保持点对称的方式设置结构组500,600,700,800。即,邻接的一个结构组的叠层元件柱1A,1B,与另一结构组的叠层元件柱1C,1B按照通过面对部16而面对的方式设置。
[0059] 在该面对部16的空间,并且在不对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2C妨碍的位置,每次一个地按照共计四个的数量,设置与邻接的结构组共用的绝缘支承柱4a,4b。此外,该四个绝缘支承柱4a,4b通过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的鼓起部
51a,52a嵌合,以机械方式牢固地将叠层元件柱1A,1B,1C固定。
[0060] 比如,在于同一高度将结构组500的叠层元件柱1A,1B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绝缘板51的鼓起部51a,与在同一高度将结构组600的叠层元件柱1C,1B之间连接的第二连接绝缘板52的鼓起部52a上,嵌合共有的绝缘支承柱4a。在这里,各结构组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叠置于不同的高度处。
[0061] 在该避雷器中,由于可在没有设置图6所示的绝缘筒17那样的新的部件的情况下, 通过在邻接的结构组中共用绝缘支承柱4a,4b的简单的结构,将叠层元件柱1A,1B,1C固定,故各结构组的机械强度提高。于是,可一边抑制成本,一边抑制外部原因造成的振荡,可谋求避雷器的耐震性的提高。
[0062] 还有,按照不对叠置于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与2B,2C的外周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而设置绝缘支承柱4。由此,即使在外部,对避雷器施加振荡的情况下,绝缘支承柱4和元件2A,2B,2C仍不直接接触,由此,可防止它们的损伤,进而,避雷器的性能的稳定性提高。
[0063] 另外,由于可按照相对同一假想圆的中心而保持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各结构组,并且可将其设置于接近而呈圆筒状的密闭容器(图中未示出)的内部,故可与上述例子相同,缩小密闭容器的直径。
[0064] 实施例3
[0065] 图9表示改变形成结构组的三个叠层元件柱1A,1B,1C的配置的避雷器。即,在该避雷器中,三个叠层元件柱1A,1B,1C设置于一条直线上。由于该避雷器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基本结构与电连接与实施例1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其说明省略。
[0066] 此外,在本避雷器中,将绝缘支承柱4c设置于构成叠层元件柱1A,1B与假想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另外,将另一绝缘支承柱4d设置于构成叠层元件柱1B,1C与假想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在这里,在两个绝缘支承柱4c,4d中,按照不对叠置于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与2B,2C的外周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绝缘支承柱4位于一条直线上的方式设置。
[0067] 绝缘支承柱4c通过在同一高度将叠层元件柱1A,1B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绝缘板51与各叠层元件柱1A,1B成一体地连接。此外,另一个绝缘支承柱4d通过第二连接绝缘板
52与叠层元件柱1B,1C成一体地连接,该第二连接绝缘板52于同一高度将叠层元件柱1B,
1C之间连接,并且该高度不同于第一连接绝缘板51的高度。在这里,绝缘支承柱4c,4d与前述的各实施例相同,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绝缘板51,52的鼓起部51a,52a嵌合。
[0068] 象这样,同样在对应于避雷器的布置,叠层元件柱1A,1B,1C设置于一条直线上的本发明的结构组中,可提高叠层元件柱1A,1B,1C的机械强度。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两个绝缘支承柱4c,4d,固定一个结构组,故与实施例1相比较,可进一步提高叠层元件柱1A,1B,1C的机械强度。于是,可抑制作用于避雷器上的外部原因造成的振动,还可谋求避雷器的耐震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0069] 此外,按照不对叠置于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2C的外周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而设置绝缘支承柱4c,4d。由此,即使在振动从外部作用于避雷器上的情况下,绝缘支承柱4c,4d和元件2A,2B与2B,2C仍不直接接触,由此,可防止它们的损伤,进而避雷器的性能的稳定性提高。
[0070] 图10表示由其结构与上述图9所示的结构组相同的两个结构组构成的避雷器。即,该避雷器为并列而对称地设置与图9相同的两个结构组900,1000的场合,将各结构组组合,对称地设置,增强固定结构。另外,对于与图9的结构组相同的结构,采用同一标号,其说明省略。
[0071] 在本避雷器中,在邻接的结构组900,1000的各叠层元件柱1A,1B,1C的面对部18中,并且在不对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上的元件2A,2B和2B,2C的外周妨碍的位置,设置两个绝缘筒17。即,通过四个绝缘支承柱4c,4d和两个绝缘筒17,将两个结构组固定。
[0072] 绝缘筒17比如,通过在同一高度而将结构组900的叠层元件柱1A,1B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绝缘板51的连接部51b,与在同一高度而将结构组1000的叠层元件柱1A,1B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绝缘板51的连接部51b夹持。另外,该两个第一连接绝缘板51的连接部51b呈在叠置于各叠层元件柱1上的元件2A,2B和2B,2C的外周的绝缘筒17侧鼓起,但是凹入以便夹持绝缘筒17的形状。即,绝缘筒17和元件2A,2B和2B,2C相互不妨碍。
[0073] 即使在象这样,对应于避雷器的布置,叠层元件柱1A,1B,1C设置于一条直线上的结构组按照多个设置的情况下,通过对应于结构组的数量,调整绝缘支承柱4c,4d和绝缘支承筒17的数量,机械强度仍提高。于是,可抑制作用于避雷器上的外部原因造成的振动,可谋求避雷器的耐震性的提高。
[0074] 另外,按照不对叠置于叠层元件柱1A,1B,1C上的元件2A,2B和2B,2C的外周妨碍的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设置绝缘支承柱4c,4d和绝缘筒17。由此,即使在振动从外部,作用于避雷器上的情况下,它们仍不直接接触,可防止元件2A,2B和2B,2C的损伤,进而避雷器的性能的稳定性提高。
[0075]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0076] 最好,本发明的避雷器也可用于保护电气设备的各种结构的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