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荵的人工栽培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088693.5

文献号 : CN1025989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亚军

申请人 : 常熟市新靓文辅亚农艺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花荵的人工栽培方法,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步骤,本发明不但可以使人工种植花荵实现规模化,而且方法易于掌握,成本较低,具有易于实施,实施效果好的特点,因此,为其进行园林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权利要求 :

1.一种花荵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2

(1)、选地整地:4月中旬为整地时间,方法是施优质农家肥2000 kg/hm,用50%可湿性多菌灵750倍液喷施土壤,对播种地进行深翻,深度30 cm左右,根据地形将地整成高床,苗床高20 cm、宽1.5 m,苗床长则根据地形的自然长度设定,要求细作、整平,清除石块和残留的作物根,等用;

(2)、种子准备:采摘、收集颗粒饱满、发育完善、大小基本一致、不携带病虫卵的花荵种子,控制种子水分11%~13%,待播种用;

(3)、播种前先用清水选种,除去空瘪的种子和杂质,每亩播量300-350g,播前用水浸种

12h,捞出后与3~5倍细沙混合,在床面上按行距13~1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盖土,播后稍镇压,浇水,春播后约20d出苗;

(4)、田间管理:后期每年浇水4次,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和10月上旬,结合第2 次灌水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15kg,过磷酸钙10kg,硫酸亚铁5kg;当花荵苗高达

5 cm 时进行第1次中耕,清除杂草,第2次中耕培土应在6月中旬进行,培土高度应不低于

4cm,为了保证全苗,当苗高3 cm时,及时查苗补苗,拔除病株;

(5)病虫害防治:花荵的病虫害相对较少,若发现病害植株应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对于虫害,采用乐果防治。

说明书 :

花荵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花荵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花荵为花荵科花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岩石下方稍具隐蔽处,于6-7月份开放。远远看去,其蓝紫色的花丛较为醒目。花荵根状茎短,具多数细根。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萼宽钟形,先端5裂;花冠蓝紫色,裂片5片,倒卵形,先端圆;蒴果卵形。
一般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亚高山草甸中,分布于东北华北等省。在北京小龙门林场、百花山、灵山、延庆县海陀山上都有发现。由于花荵花形美丽,在较高海拔的地区可引种栽培供人观赏。
[0003] 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关于花荵栽培方法的报道,由于花荵花形美丽,其观赏价值极大,而目前花荵还属于野生花卉,有必要通过人工引种栽培将其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中,发挥其观赏的价值。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花荵的人工栽培方法。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上述目的。
[0006] 一种花荵的人工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07] (1)、选地整地:4月中旬为整地时间,方法是施优质农家肥2000 kg/hm2,用50%可湿性多菌灵750倍液喷施土壤,对播种地进行深翻,深度30 cm左右,根据地形将地整成高床,苗床高20 cm、宽1.5 m,苗床长则根据地形的自然长度,要求细作、整平,清除石块和残留的作物根,等用;
[0008] (2)、种子准备:采摘、收集颗粒饱满、发育完善、大小基本一致、不携带病虫卵细菌的花荵种子,控制种子水分11%~13%,待播种用;
[0009] (3)、播种前先用清水选种,除去空瘪的种子和杂质,每亩播量300-350g,播前用水浸种12h,捞出后与3~5倍细沙混合,在畦面上按行距13~1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盖土,播后稍镇压,浇水,春播后约20d 左右出苗;
[0010] (4)、田间管理:后期每年浇水4次,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和10月上旬,结合第2 次灌水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15kg,过磷酸钙10kg,硫酸亚铁5kg;当花荵苗高达5 cm 时进行第1次中耕,清除杂草,第2次中耕培土应在6月中旬进行,培土高度应不低于4cm,为了保证全苗,当苗高3 cm时,及时查苗补苗,拔除病株;
[0011] (5)病虫害防治:花荵的病虫害相对较少,若发现病害植株应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对于虫害,可采用乐果防治。
[0012] 有益效果:
[0013] 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不但可以使人工种植花荵实现规模化,而且方法易于掌握,成本较低,具有易于实施,实施效果好的特点,因此,为其进行园林推广打下了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