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115347.1

文献号 : CN1026338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云枫魏娟花彭国平

申请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属中药技术领域,采用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分离制备了具有高附加值的异甘草素、甘草酸和甘草多糖。本发明工艺路线简单,不需要使用有毒有机溶剂,生产过程绿色、安全,适宜于规模化生产,可大大提高甘草的综合利用度,节省中药资源,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

1.一种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取甘草药材,经0~50%乙醇加热提取,提取温度为78~100℃,提取液减压回收,再加水使药液中每毫升含生药量0.1~0.2g,调节药液pH至6~7,依次通过聚酰胺色谱柱和大孔树脂色谱柱;

b.甘草多糖制备:收集通过大孔树脂后的流出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

1.10~1.20,加乙醇至醇浓度为80%,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多糖;

c.异甘草素制备:聚酰胺色谱柱先以1~3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1~3倍柱体积的20~4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放置析出甘草苷沉淀,滤过;

取甘草苷用40~60%的乙醇溶解,再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盐酸浓度为0.5~2mol/L,80~

100℃酸水解2小时,放冷,加氢氧化钠调节pH至中性,再继续加氢氧化钠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3mol/L,80~100℃加热碱开环2小时,放冷,以盐酸调节pH至2~5,放置,析出结晶,滤过,再以50%乙醇重结晶,干燥,即得异甘草素;

d.甘草酸制备:大孔树脂色谱柱先以1~3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2~6倍柱体积的60~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甘草水溶液以盐酸调节pH至

2~3,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聚酰胺的规格为80-100目,与甘草药材的重量比为2:1~4;所用大孔树脂的型号为AB-8或HPD-400,与甘草药材的重量比为2: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异甘草素制备方法为:聚酰胺色谱柱先以2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2倍柱体积的3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放置析出甘草苷沉淀,滤过;取甘草苷用50%的乙醇溶解,再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盐酸浓度为1mol/L,90℃酸水解2小时,放冷,调节pH至中性,再继续加氢氧化钠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2mol/L,90℃加热碱开环2小时,放冷,以盐酸调节pH至3,放置,析出结晶,滤过,再以50%乙醇重结晶,干燥,即得异甘草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甘草酸的制备方法为:大孔树脂色谱柱先以2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4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调节pH至2,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回收乙醇的条件为:压力为0.07~0.12MPa,温度为60~8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酰胺与甘草药材的重量比为1:1;大孔树脂与甘草药材的重量比为1:1。

说明书 :

一种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甘草中同时提取制备甘草多糖、异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的根和根茎,全球共有29种6变种,其中我国产18种和3变种,主要分布在华北(包括内蒙古、河北)和西北(包括宁夏、甘肃、新疆、青海、陕西)。作为一种药用和生态植物,甘草资源越来越宝贵,因此针对甘草的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0003] 现代化学研究表明,甘草中主要含有黄酮苷类成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等)和甘草酸类成分,其中又以甘草苷(药材中含量0.5-1.5%)和甘草酸(药材中含量1.5-5%)的含量最高。此外甘草中还含有极性较小、含量很低的黄酮苷元类成分(如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等),以及多糖类成分。
[0004]
[0005] 已有研究表明,甘草酸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及免疫调节的作用,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而甘草黄酮近些年也发现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中异甘草素在抗氧化、抗肿瘤及抗心律失常等方面作用十分显著,其药效比甘草苷、异甘草苷等好,产品附加值更高;甘草多糖具有免疫活性,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
[0006] 目前,已有专利“一种提取分离甘草酸、甘草黄酮和甘草多糖的方法”(ZL200610018275.3),公开了一种同步提取分离甘草酸、甘草黄酮和甘草多糖的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后,再经有机溶剂萃取、醇沉、酸沉等方法进行甘草多种成分的制备,但由于甘草黄酮苷和甘草酸均为中等极性成分,采用正丁醇、乙酸乙酯、正戊醇、氯仿或异戊醇萃取甘草黄酮时,并不能很好地将甘草黄酮苷和甘草酸分离开,因而使得实施例中制备的甘草黄酮(UV法测定约50%)及甘草酸(HPLC测定约35%)的含量均不是很高,且以上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均会带来溶剂残留而影响提取物的品质。
[0007] 专利“甘草综合提取方法”(申请号200810187964.6)也公开了一种甘草综合提取方法,甘草药材依次采用8-12%的柠檬酸提取甘草多糖,以pH7-8的氨水提取甘草酸,再以pH11-12的氢氧化钠提取甘草黄酮。但实际上,甘草黄酮苷和甘草酸的极性接近,不同pH的水溶液对甘草各类型成分提取的专属性较差,提取制备的各个部位含量较低,如甘草酸含量约30%,甘草黄酮含量约50%,甘草多糖仅19%。
[0008] 专利“从甘草中提取纯化异甘草素的方法”(申请号:201110287837.5)和“从甘草中提取异甘草素的方法”(申请号:200810072931.7)还公开了从甘草中提取制备异甘草素的方法,但以上两种制备方法,都采用先对甘草提取液酸水解,碱开环,再纯化分离获得异甘草素。这两种方案带来的相同问题是:①由于甘草提取液中含有甘草黄酮(主要为甘草苷)和甘草酸类成分,因而在甘草黄酮酸水解过程中甘草酸也会被水解生成甘草次酸,这使得甘草酸成分被破坏而无法利用;②甘草酸经酸水解后生成的甘草次酸极性较低,与异甘草素的极性十分接近,因此,在分离纯化异甘草素时常要使用硅胶柱色谱等正相色谱,在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也给异甘草素产品的质量带来影响。
[0009] 因此,在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中,如何对甘草药材中所含甘草黄酮、甘草酸以及多糖类成分采用简单有效的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该工艺路线绿色、简单,适宜于规模化生产,所制备的异甘草素、甘草酸和甘草多糖的含量较高。
[001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 一种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0013] a.取甘草药材,经0~50%乙醇提取,减压回收提取液,再加水使药液中每毫升含生药量0.1~0.2g,调节药液pH至6~7,依次通过聚酰胺色谱柱和大孔树脂色谱柱;
[0014] b.甘草多糖制备:收集通过大孔树脂后的流出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0~1.20,加乙醇至醇浓度为80%,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多糖;
[0015] c.异甘草素制备:聚酰胺色谱柱先以1~3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1~3倍柱体积的20~4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放置析出甘草苷沉淀,滤过;取甘草苷用40~60%的乙醇溶解,再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盐酸浓度为0.5~2mol/L,80~100℃酸水解2小时,放冷,加氢氧化钠调节pH至中性,再继续加氢氧化钠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3mol/L,80~100℃加热碱开环2小时,放冷,以盐酸调节pH至2~5,放置,析出结晶,滤过,再以50%乙醇重结晶,干燥,即得异甘草素;
[0016] d.甘草酸制备:大孔树脂色谱柱先以1~3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2~6倍柱体积的60~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甘草水溶液以盐酸调节pH至2~3,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酸。
[0017] 以上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聚酰胺的规格为80-100目,与甘草药材的重量比为2∶1~4;所用大孔树脂的型号为AB-8或HPD-400,与甘草药材的重量比为2∶1~4。
[0018] 以上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异甘草素制备方法为:聚酰胺色谱柱先以2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2倍柱体积的3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放置析出甘草苷沉淀,滤过;取甘草苷用50%的乙醇溶解,再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盐酸浓度为1mol/L,90℃酸水解2小时,放冷,调节pH至中性,再继续加氢氧化钠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2mol/L,90℃加热碱开环2小时,放冷,以盐酸调节pH至3,放置,析出结晶,滤过,再以50%乙醇重结晶,干燥,即得异甘草素。
[0019] 以上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甘草酸的制备方法为:大孔树脂色谱柱先以2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4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调节pH至2,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酸。
[0020] 以上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回收乙醇的条件为:压力为0.07~0.12MPa,温度为60~80℃。
[0021] 以上所述的综合利用甘草的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酰胺与甘草药材的重量比为1∶1;大孔树脂与甘草药材的重量比为1∶1。
[0022]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3] (1)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充分考虑了甘草所含化学成分类型特征,利用聚酰胺对黄酮吸附的专属性、大孔树脂对甘草酸类成分的吸附特性以及树脂对甘草多糖均不能吸附的性质,建立了甘草综合利用提取分离方案,工艺过程中避免了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更为简单、绿色和安全。
[0024] (2)本发明中异甘草素的制备是采用经聚酰胺树脂分离后含量为70-90%的甘草苷进行转化的,因此异甘草素在转化后含量较高,大大简化了分离纯化过程,不仅能提高异甘草素的得率,同时也保证了异甘草素的含量(90-98%)。
[0025] (3)本发明聚酰胺及大孔树脂可重复使用,因此成本相对较低,适宜于规模化生产,可大大提高甘草的综合利用度,节省中药资源,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26]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下面用聚酰胺和大孔树脂吸附实验作为进一步的说明。
[0027] a.聚酰胺对不同pH甘草提取液中甘草苷、甘草酸及糖类成分的静态吸附实验[0028] 目的:聚酰胺吸附的原理主要是氢键吸附,对于含有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吸附具有专属性。为了优选甘草提取液中黄酮的吸附条件,对不同pH甘草提取液中甘草苷、甘草酸及糖类成分的聚酰胺吸附进行了考察。
[0029] 材料:甘草水提取液(含生药量为0.2g/mL):取甘草药材500g,加水4L提取2小时,再加水3.5L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2g/mL的药液。其中甘草苷含量1.5mg/mL,甘草酸含量6mg/mL,糖类7.2mg/mL。聚酰胺(80-100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0030] 方法和结果:称取5g聚酰胺树脂9份,分别加入pH值为5.0,5.5,6.0,6.5,7.0,7.5,8.0,8.5,9.0的甘草水提取液50mL,置25℃水浴振荡器中,吸附12小时,分别取吸附前药液和吸附后的药液,HPLC法对甘草苷、甘草酸进行测定,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糖类成分。
计算其聚酰胺吸附率。
[0031] 吸附率(%)=(吸附前药液中含量-吸附后药液中含量)/吸附前药液中含量*100%
[0032] 表1聚酰胺对不同pH甘草提取液中甘草苷、甘草酸及多糖类成分的吸附[0033]
[0034] 结果显示,不同pH对甘草苷的吸附影响较大,当药液pH小于7.5时,由于甘草苷结构中的酚羟基没有被离子化,因而聚酰胺吸附率较高(90%左右);而不同pH对甘草酸吸附也有显著影响,当pH值大于6.0时,甘草酸中的羧基均已离子化,因而聚酰胺基本不对其吸附(小于5%);糖类成分极性很大,pH对其影响不明显,在各pH值下均不能被聚酰胺吸附。
[0035] 结论:在pH值6.0-7.5时,聚酰胺可对甘草药液中甘草苷类成分特异性吸附,而对甘草酸及多糖类成分不产生影响。
[0036] b.不同醇浓度下甘草苷在聚酰胺上的解吸附实验
[0037] 目的:考察不同醇浓度下甘草苷在聚酰胺树脂上的解吸附情况,优选合适的洗脱溶剂。
[0038] 材料:甘草水提取液(含生药量为0.2g/mL),聚酰胺(80-100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醇(食用级)。
[0039] 方法和结果:称取5g聚酰胺树脂6份,分别加入pH值为7.0的甘草水提取液50mL,置25℃水浴振荡器中,吸附12小时,分别取吸附前药液和吸附后的药液,HPLC法测定对甘草苷的吸附量(mg),再分别滤过,对各聚酰胺树脂中加入50mL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置25℃水浴振荡器中,解吸附12小时,测定药液中的解吸附量(mg)。计算其聚酰胺解吸附率。
[0040] 解吸附率(%)=甘草苷解吸附量/甘草苷吸附量*100%
[0041] 表2不同醇浓度下甘草苷在聚酰胺上的解吸附
[0042]
[0043] 结果显示,不同醇浓度下甘草苷的解吸附率差异较大,当醇浓度大于20%时,即可将大部分甘草苷的解吸附。
[0044] 结论:考虑到生产成本,甘草苷类成分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溶剂选择为20-40%乙醇。
[0045] c.不同大孔树脂对甘草药液中甘草酸及多糖类成分的吸附实验
[0046] 目的:考察不同大孔树脂对甘草药液中甘草酸类及糖类成分的吸附情况,优选合适的大孔树脂。
[0047] 材料:聚酰胺吸附后甘草水提取液(含生药量为0.2g/mL):取甘草水提取液(含生药量为0.2g/mL)1000mL,调节pH值至7.0,滤过,再通过聚酰胺色谱柱(聚酰胺干重200g),收集流出液,流出液中不含有甘草苷,甘草酸含量5.68mg/mL,多糖类6.98mg/mL。
[0048] 大孔树脂(沧州宝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类型如下:
[0049] 表3大孔树脂类型
[0050]
[0051] 方法和结果:称取各类型大孔树脂5g,共8份,分别加入聚酰胺吸附后甘草水提取液50mL,置25℃水浴振荡器中,吸附12小时,分别取吸附前药液和吸附后的药液,HPLC法对甘草酸进行测定,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糖类成分。计算其吸附率。
[0052] 表4不同大孔树脂对甘草药液中甘草酸及糖类成分的吸附
[0053]
[0054] 结果显示,糖类成分极性很大,各类大孔树脂均不产生特异性吸附;而不同大孔树脂对甘草酸的吸附影响较大,其中以HPD400和AB-8的吸附效果最佳,HPD600、HPD100HPD826、DM130、D101次之,ADS-7吸附率最差。
[0055] 结论:优选HPD400和AB-8作为甘草酸吸附树脂。
[0056] d.不同醇浓度下甘草酸在大孔树脂上的解吸附实验
[0057] 目的:考察不同醇浓度下甘草酸在HPD400和AB-8大孔树脂上的解吸附情况,优选合适的洗脱溶剂。
[0058] 材料:聚酰胺吸附后甘草水提取液(含生药量为0.2g/mL),D101和HPD400大孔树脂(沧州宝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乙醇(食用级)。
[0059] 方法和结果:称取大孔树脂(HPD400和AB-8)5份,分别加入聚酰胺吸附后甘草水提取液50mL,置25℃水浴振荡器中,吸附12小时,分别取吸附前药液和吸附后的药液,HPLC法测定对甘草苷的吸附量(mg),再分别滤过,在各大孔树脂中加入50mL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置25℃水浴振荡器中,解吸附12小时,测定药液中的解吸附量(mg)。计算其解吸附率。
[0060] 解吸附率(%)=甘草酸解吸附量/甘草酸吸附量*100%
[0061] 表5不同醇浓度下甘草酸在大孔树脂上的解吸附
[0062]
[0063] 结果显示,不同醇浓度下甘草酸的解吸附率差异较大,当醇浓度大于在60-80%时,甘草酸的解吸附效果最佳。
[0064] 结论:甘草酸类成分在大孔树脂柱上的洗脱溶剂选择为60-80%乙醇。

附图说明

[0065]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67] 实施例1
[0068] 取甘草5k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6倍量,煎煮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07MPa、80℃下减压浓缩至2.5L(生药量0.2g/mL),加氨水调节pH至6.0,依次通过80-100目聚酰胺(干重为2.5kg)色谱柱和AB-8大孔树脂(干重为2.5kg)色谱柱;
[0069] 甘草多糖制备:收集流出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0,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达80%(v/v),搅拌,静置12小时,过滤,干燥,即得甘草多糖206g,含量为56.2%(硫酸蒽酮比色法);
[0070] 异甘草素制备:聚酰胺色谱柱先以1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1倍柱体积的4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放置24小时,析出甘草苷沉淀,滤过,得甘草苷粗品38.3g,含量为78.3%(HPLC法);取以上甘草苷粗品用40%的乙醇3000mL溶解,再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盐酸浓度为0.5mol/L,100℃酸水解2小时,放冷,调节pH至中性,再继续加氢氧化钠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mol/L,80℃加热碱开环2小时,放冷,以盐酸调节pH至2,放置,析出结晶,滤过,再以50%乙醇重结晶,干燥,得异甘草素24.4g,含量为
95.8%(HPLC法);
[0071] 甘草酸制备:大孔树脂色谱柱先以1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2倍柱体积的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调节pH至2,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酸169g,含量为77.1%(HPLC法)。
[0072] 实施例2
[0073] 取甘草5kg,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h,第二次加6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在0.12MPa、60℃下减压回收乙醇,再加水至2.5L(生药量0.2g/mL),加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依次通过80-100目聚酰胺(干重为10kg)色谱柱和AB-8大孔树脂(干重为10kg)色谱柱;
[0074] 甘草多糖制备:收集流出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5,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达80%(v/v),搅拌,静置24小时,过滤,干燥,即得甘草多糖91g,含量为63.8%(硫酸蒽酮比色法);
[0075] 异甘草素制备:聚酰胺色谱柱先以3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3倍柱体积的2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放置24小时,析出甘草苷沉淀,滤过,得甘草苷粗品31.3g,含量为87.5%(HPLC法);取以上甘草苷粗品用40%的乙醇3000mL溶解,再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盐酸浓度为2mol/L,90℃酸水解2小时,放冷,调节pH至中性,再继续加氢氧化钠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3mol/L,90℃加热碱开环2小时,放冷,以盐酸调节pH至5,放置,析出结晶,滤过,再以50%乙醇重结晶,干燥,得异甘草素21.4g,含量为96.2%(HPLC法);
[0076] 甘草酸制备:大孔树脂色谱柱先以3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6倍柱体积的6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调节pH至3,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酸191g,含量为65.4%(HPLC法)。
[0077] 实施例3
[0078] 取甘草5k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6倍量,煎煮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0.10MPa、70℃下减压浓缩至5L(生药量0.1g/mL),加氨水调节pH至6.0,依次通过80-100目聚酰胺(干重为5kg)色谱柱和AB-8大孔树脂(干重为5kg)色谱柱;
[0079] 甘草多糖制备:收集流出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5,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达80%(v/v),搅拌,静置36小时,过滤,干燥,即得甘草多糖183g,含量为78.6%(硫酸蒽酮比色法);
[0080] 异甘草素制备:聚酰胺色谱柱先以2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2倍柱体积的3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放置24小时,析出甘草苷沉淀,滤过,得甘草苷粗品36.4g,含量为83.7%(HPLC法);取以上甘草苷粗品用40%的乙醇3000mL溶解,再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盐酸浓度为1.0mol/L,90℃酸水解2小时,放冷,调节pH至中性,再继续加氢氧化钠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2mol/L,90℃加热碱开环2小时,放冷,以盐酸调节pH至3,放置,析出结晶,滤过,再以50%乙醇重结晶,干燥,得异甘草素28.1g,含量为
98.5%(HPLC法);
[0081] 甘草酸制备:大孔树脂色谱柱先以2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4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调节pH至2,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酸152g,含量为83.4%(HPLC法)。
[0082] 实施例4
[0083] 取甘草5kg,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2h,第二次加6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2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在0.08MPa、70℃下减压回收乙醇,再加水至2.5L(生药量0.2g/mL),加氨水调节pH至7.0,依次通过80-100目聚酰胺(干重为5kg)色谱柱和AB-8大孔树脂(干重为5kg)色谱柱;
[0084] 甘草多糖制备:收集流出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达80%(v/v),搅拌,静置24小时,过滤,干燥,即得甘草多糖141g,含量为61.9%(硫酸蒽酮比色法);
[0085] 异甘草素制备:聚酰胺色谱柱先以2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2倍柱体积的3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放置24小时,析出甘草苷沉淀,滤过,得甘草苷粗品34.9g,含量为80.5%(HPLC法);取以上甘草苷粗品用40%的乙醇3000mL溶解,再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盐酸浓度为1.5mol/L,90℃酸水解2小时,放冷,调节pH至中性,再继续加氢氧化钠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mol/L,90℃加热碱开环2小时,放冷,以盐酸调节pH至4,放置,析出结晶,滤过,再以50%乙醇重结晶,干燥,得异甘草素23.8g,含量为
96.1%(HPLC法);
[0086] 甘草酸制备:大孔树脂色谱柱先以3倍柱体积去离子水洗脱,再以3倍柱体积的6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调节pH至3,放置,析出沉淀,滤过,干燥,即得甘草酸187g,含量为80.6%(HPLC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