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报警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042291.1

文献号 : CN1026373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建国樊立安赵虹丁鸿昌张华宇丛建邦高彬董庆太葛建阳

申请人 : 浙江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报警器。现有报警器不具备多功能性,自身功能也不够完善。本发明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具体包括外围电路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无线模块Ⅰ和报警模块Ⅰ,接收器具体包括外围电路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无线模块Ⅱ和报警模块Ⅱ,且外围电路模块Ⅰ和外围电路模块Ⅱ相同,无线模块Ⅰ与无线模块Ⅱ相同,报警模块Ⅰ与报警模块Ⅱ相同。本发明将随身物品防盗、小孩防走失和搜寻三种功能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相比前面提到的只具备单一防盗功能的报警器,具备更加完善的功能性和功能多样性。同时,所述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外观均可做成玩具、饰品之类的小物件,作为随身物品的挂坠、小孩身上的装饰物等。

权利要求 :

1.多功能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具体包括外围电路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无线模块Ⅰ和报警模块Ⅰ,接收器具体包括外围电路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无线模块Ⅱ和报警模块Ⅱ;

所述的外围电路模块Ⅰ和外围电路模块Ⅱ相同,无线模块Ⅰ与无线模块Ⅱ相同,报警模块Ⅰ与报警模块Ⅱ相同;

外围电路模块Ⅰ为无线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和报警模块Ⅰ供电;单片机模块Ⅰ的I/O口与无线模块Ⅰ的I/O口相连接,单片机模块Ⅰ的I/O口与报警模块Ⅰ相连接;

外围电路模块Ⅱ为无线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和报警模块Ⅱ供电;单片机模块Ⅱ的I/O口与无线模块Ⅱ的I/O口相连接,单片机模块Ⅱ的I/O口与报警模块Ⅱ相连接;

所述的外围电路模块Ⅰ包括电源VCC、第一开关S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和第一指示灯LED1;第一开关S1的一端接电源VCC正极;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负极和第一指示灯LED1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指示灯LED1的正极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

所述的单片机模块Ⅰ包括单片机U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一晶振X1;

第二电容C2的正极、单片机U1的第20脚、第二开关S2的一端、第三开关S3的一端和第四开关S4的一端接电源VCC;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单片机U1的第10脚接地;第二电容C2的负极同时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单片机U1的第1脚;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7脚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6脚和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1脚和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一晶振X1的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4脚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一晶振X1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5脚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

单片机U1的第2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0脚;单片机U1的第3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9脚;单片机U1的第14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9脚;单片机U1的第15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8脚;单片机U1的第18脚接报警模块Ⅰ中的第二指示灯LED2的一端;单片机U1的第19脚接报警模块Ⅰ中的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单片机U1的第6脚、第7脚、第8脚、第9脚、第12脚、第13脚悬空;

所述的无线模块Ⅰ包括芯片V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晶振X2、第一电感L1;

芯片V1的第2脚、第8脚、第13脚、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接电源VCC;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芯片V1的第3脚、第7脚、第12脚、第14脚、第17脚接地;第六电阻R6的一端同时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芯片V1的第1脚和第二晶振X2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七电容C7另一端、芯片V1的第20脚和第二晶振X2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芯片V1的第4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接芯片V1的第5脚,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芯片V1的第6脚;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同时接芯片V1的第16脚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一端同时还接芯片V1的第15脚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接芯片V1的第11脚,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报警模块Ⅰ包括第一蜂鸣器BZ1、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指示灯LED2、第一三极管T1;

第一蜂鸣器BZ1的正极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接电源VCC,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第二指示灯LED2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C极接第一蜂鸣器BZ1的负极;第一三极管T1的B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E极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模块Ⅱ包括单片机U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二电阻R12、第三晶振X3;

第十五电容C15的正极、单片机U2的第20脚接电源VCC;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和单片机U2的第10脚接地;第十五电容C15的负极同时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和单片机U2的第1脚;第三晶振X3的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2的第4脚和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三晶振X3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2的第5脚和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单片机U2的第2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0脚;

单片机U2的第3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9脚;单片机U2的第14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9脚;单片机U2的第15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8脚;单片机U2的第18脚接报警模块Ⅱ中第二指示灯LED2的一端;单片机U2的第19脚接报警模块Ⅱ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单片机U2的第6脚、第7脚、第8脚、第9脚、第11脚、第12脚、第13脚、第16脚、第17脚悬空;所述的单片机U1和U2的型号均为AT89C2051,芯片V1型号为nRF401。

说明书 :

多功能报警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分析及测量控制技术领域,涉及多功能报警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报警器主要针对家庭安全防盗和车辆防盗,通过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红外线、无线电信号交互实现报警。同时也有少数一些针对随身物品,如手机、钱包等防盗的报警器,采用无线电等作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交互信号实现报警。但是,这些报警器均没有涉及小孩防走失报警功能和随身物品遗失或小孩走失情况下的搜寻功能,不具备多功能性,自身功能也不够完善,并且大部分现有报警器仅涉及接收器的报警,而不能实现接收器和发射器双报警功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报警器。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具体包括外围电路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无线模块Ⅰ和报警模块Ⅰ,接收器具体包括外围电路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无线模块Ⅱ和报警模块Ⅱ。
[0006] 所述的外围电路模块Ⅰ和外围电路模块Ⅱ相同,无线模块Ⅰ与无线模块Ⅱ相同,报警模块Ⅰ与报警模块Ⅱ相同。
[0007] 外围电路模块Ⅰ为无线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和报警模块Ⅰ供电;单片机模块Ⅰ的I/O口与无线模块Ⅰ的I/O口相连接,单片机模块Ⅰ的I/O口与报警模块Ⅰ相连接。
[0008] 外围电路模块Ⅱ为无线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和报警模块Ⅱ供电;单片机模块Ⅱ的I/O口与无线模块Ⅱ的I/O口相连接,单片机模块Ⅱ的I/O口与报警模块Ⅱ相连接。
[0009] 所述的外围电路模块Ⅰ包括电源VCC、第一开关S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和第一指示灯LED1。第一开关S1的一端接电源VCC正极;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负极和第一指示灯LED1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指示灯LED1的正极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
[0010] 所述的单片机模块Ⅰ包括单片机U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一晶振X1。
[0011] 第二电容C2的正极、单片机U1的第20脚、第二开关S2的一端、第三开关S3的一端和第四开关S4的一端接电源VCC;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单片机U1的第10脚接地;第二电容C2的负极同时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单片机U1的第1脚;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7脚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6脚和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1脚和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一晶振X1的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4脚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一晶振X1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5脚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单片机U1的第2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0脚;单片机U1的第3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9脚;单片机U1的第14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9脚;单片机U1的第15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8脚;单片机U1的第18脚接报警模块Ⅰ中的第二指示灯LED2的一端;单片机U1的第19脚接接报警模块Ⅰ中的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单片机U1的第6脚、第7脚、第8脚、第9脚、第12脚、第13脚悬空。
[0012] 所述的无线模块Ⅰ包括芯片V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晶振X2、第一电感L1。
[0013] 芯片V1的第2脚、第8脚、第13脚、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接电源VCC;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芯片V1的第3脚、第7脚、第12脚、第14脚、第17脚接地;第六电阻R6的一端同时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芯片V1的第1脚和第二晶振X2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七电容C7另一端、芯片V1的第20脚和第二晶振X2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芯片V1的第4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接芯片V1的第5脚,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芯片V1的第6脚;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同时接芯片V1的第16脚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一端同时还接芯片V1的第15脚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接芯片V1的第11脚,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脚。
[0014] 所述的报警模块Ⅰ包括第一蜂鸣器BZ1、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指示灯LED2、第一三极管T1。
[0015] 第一蜂鸣器BZ1的正极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接电源VCC,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第二指示灯LED2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C极接第一蜂鸣器BZ1的负极;第一三极管T1的B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E极接地。
[0016] 所述的单片机模块Ⅱ包括单片机U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二电阻R12、第三晶振X3。
[0017] 第十五电容C15的正极、单片机U2的第20脚接电源VCC;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和单片机U2的第10脚接地;第十五电容C15的负极同时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和单片机U2的第1脚;第三晶振X3的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2的第4脚和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三晶振X3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2的第5脚和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单片机U2的第2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0脚;单片机U2的第3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9脚;单片机U2的第14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9脚;单片机U2的第15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8脚;单片机U2的第18脚接报警模块Ⅱ中第二指示灯LED2的一端;单片机U2的第19脚接报警模块Ⅱ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单片机U2的第6脚、第7脚、第8脚、第9脚、第11脚、第12脚、第13脚、第16脚、第17脚悬空。
[0018] 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十五电容C15为电解电容。
[0019] 所述的单片机U1和U2的型号均为AT89C2051,芯片V1型号为nRF401。
[0020] 所述的第一蜂鸣器BZ1为有源蜂鸣器,第一三极管T1为9015(PNP型)。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随身物品防盗、小孩防走失和搜寻三种功能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相比前面提到的只具备单一防盗功能的报警器,具备更加完善的功能性和功能多样性。同时,所述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外观均可做成玩具、饰品之类的小物件,作为随身物品的挂坠、小孩身上的装饰物等。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发射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接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外围电路模块Ⅰ电路图;
[0025] 图4为单片机模块Ⅰ电路图;
[0026] 图5为无线模块Ⅰ电路图;
[0027] 图6为报警模块Ⅰ电路图;
[0028] 图7为单片机模块Ⅱ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0] 如图1所示,该报警器的发射器的电路结构包括外围电路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无线模块Ⅰ和报警模块Ⅰ。
[0031] 外围电路模块Ⅰ为无线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和报警模块Ⅰ供电;单片机模块Ⅰ的I/O口与无线模块Ⅰ的I/O口相连接,单片机模块Ⅰ的I/O口与报警模块Ⅰ相连接。
[0032] 如图2所示,该报警器的接收器的电路结构包括外围电路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无线模块Ⅱ和报警模块Ⅱ。
[0033] 外围电路模块Ⅱ为无线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和报警模块Ⅱ供电;单片机模块Ⅱ的I/O口与无线模块Ⅱ的I/O口相连接,单片机模块Ⅱ的I/O口与报警模块Ⅱ相连接。
[0034] 所述的外围电路模块Ⅰ和外围电路模块Ⅱ相同,无线模块Ⅰ与无线模块Ⅱ相同,报警模块Ⅰ与报警模块Ⅱ相同。
[0035] 如图3所示,外围电路模块Ⅰ包括电源VCC、第一开关S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和第一指示灯LED1。第一开关S1的一端接电源VCC正极;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负极和第一指示灯LED1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指示灯LED1的正极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电容为电解电容。该电容可以起滤波作用,可以降低电源对无线信号的干扰。第一指示灯LED1对电源的开或关起指示作用。
[0036] 图3中的电源VCC电压为5V,电源负极接地,外围电路模块Ⅰ的VCC端接单片机模块Ⅰ、无线模块Ⅰ、报警模块Ⅰ的电源端。
[0037] 如图4所示,单片机模块Ⅰ包括单片机U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一晶振X1。
[0038] 第二电容C2的正极、单片机U1的第20脚、第二开关S2的一端、第三开关S3的一端和第四开关S4的一端接电源VCC;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单片机U1的第10脚接地;第二电容C2的负极同时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单片机U1的第1脚;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7脚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6脚和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11脚和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一晶振X1的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4脚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一晶振X1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第5脚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单片机U1的第2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0脚;单片机U1的第3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9脚;单片机U1的第14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9脚;单片机U1的第15脚接无线模块Ⅰ中芯片V1的第18脚;单片机U1的第18脚接报警模块Ⅰ中的第二指示灯LED2的一端;单片机U1的第19脚接接报警模块Ⅰ中的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单片机U1的第6脚、第7脚、第8脚、第9脚、第12脚、第13脚悬空。
[0039] 所述的第二电容C2为电解电容;所述的单片机U1型号为AT89C2051。该单片机体积较小,功能强大,可实现与无线模块Ⅰ之间无线电信号的交互和控制报警模块Ⅰ的报警与否。
[0040] 图4中,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的接入可以使单片机U1的第11脚、第16脚、第17脚在非报警情况下处于低电平状态。
[0041] 如图5所示,无线模块Ⅰ包括芯片V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晶振X2、第一电感L1。
[0042] 芯片V1的第2脚、第8脚、第13脚、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接电源VCC;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芯片V1的第3脚、第7脚、第12脚、第14脚、第17脚接地;第六电阻R6的一端同时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芯片V1的第1脚和第二晶振X2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七电容C7另一端、芯片V1的第20脚和第二晶振X2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芯片V1的第4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接芯片V1的第5脚,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芯片V1的第6脚;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同时接芯片V1的第16脚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一端同时还接芯片V1的第15脚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接芯片V1的第11脚,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V1型号为nRF401。该芯片为体积小,低功耗的UHF无线收发芯片。
[0043] 如图6所示,报警模块Ⅰ包括第一蜂鸣器BZ1、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指示灯LED2、第一三极管T1。
[0044] 第一蜂鸣器BZ1的正极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接电源VCC,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第二指示灯LED2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C极接第一蜂鸣器BZ1的负极;第一三极管T1的B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E极接地。
[0045] 所述的第一蜂鸣器BZ1为有源蜂鸣器,第一三极管T1类型为9015(PNP型)。该三极管具有放大电流功能,以满足第一蜂鸣器BZ1的正常工作电压。
[0046] 如图7所示,单片机模块Ⅱ包括单片机U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二电阻R12、第三晶振X3。
[0047] 第十五电容C15的正极、单片机U2的第20脚接电源VCC;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和单片机U2的第10脚接地;第十五电容C15的负极同时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和单片机U2的第1脚;第三晶振X3的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2的第4脚和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三晶振X3的另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2的第5脚和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单片机U2的第2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0脚;单片机U2的第3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9脚;单片机U2的第14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9脚;单片机U2的第15脚接无线模块Ⅱ中芯片V1的第18脚;单片机U2的第18脚接报警模块Ⅱ中第二指示灯LED2的一端;单片机U2的第19脚接报警模块Ⅱ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单片机U2的第6脚、第7脚、第8脚、第9脚、第11脚、第12脚、第13脚、第16脚、第17脚悬空。所述的第十五电容C15与单片机模块Ⅰ中的第二电容C2相同;所述的单片机U2与单片机模块Ⅰ中的单片机U1相同。
[0048] 本发明在随身物品防盗功能下工作时,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放置在随身物品和主人身上,此时两者处于安全距离范围内,安全距离设定为1m。发射器与接收器处于安全距离范围内时,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信号接收良好,发射器与接收器均不报警;当两者的距离超出安全距离范围后,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信号接收不良,发射器与接收器同时报警。具体工作过程为:发射器中单片机模块Ⅰ将设置好的待发射的指定信息经过无线模块Ⅰ处理后转换成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并发射;然后,无线模块Ⅰ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成单片机模块Ⅰ可识别的信息后传输给单片机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对其进行识别,若识别的信息为接收器发射的指定信息则不启动报警模块Ⅰ,否则启动报警模块Ⅰ进行报警提醒。发射器工作时,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过程交替进行。接收器中无线模块Ⅱ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成单片机模块Ⅱ可识别的信息后传输给单片机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对其进行识别,若识别的信息为发射器发射的指定信息则不启动报警模块Ⅰ,否则启动报警模块Ⅰ进行报警提醒。然后,单片机模块Ⅱ将设置好的待发射的指定信息经过无线模块Ⅱ处理后转换成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并发射。接收器工作时,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的过程交替进行。
[0049] 本发明在小孩防走失功能下工作时,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放置在小孩和大人身上,此时两者处于安全距离范围内,安全距离设定为10m。发射器与接收器处于安全距离范围内时,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信号接收良好,发射器与接收器均不报警;当两者的距离超出安全距离范围时,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信号接收不良,发射器与接收器同时报警。具体工作过程为:发射器中单片机模块Ⅰ将设置好的待发射的指定信息经过无线模块Ⅰ处理后转换成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并发射;然后,无线模块Ⅰ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成单片机模块Ⅰ可识别的信息后传输给单片机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对其进行识别,若识别的信息为接收器发射的指定信息则不启动报警模块Ⅰ,否则启动报警模块Ⅰ进行报警提醒。发射器工作时,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过程交替进行。接收器中无线模块Ⅱ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成单片机模块Ⅱ可识别的信息后传输给单片机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对其进行识别,若识别的信息为发射器发射的指定信息则不启动报警模块Ⅰ,否则启动报警模块Ⅰ进行报警提醒。然后,单片机模块Ⅱ将设置好的待发射的指定信息经过无线模块Ⅱ处理后转换成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并发射。接收器工作时,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的过程交替进行。
[0050] 本发明在搜寻功能下工作的前提是,随身物品已被盗或小孩已走失,并且所处环境严重影响了本发明的防盗报警提醒或者防走失报警提醒。此时,发射器一直报警并继续工作;接收器开启搜寻功能,对被盗的随身物品或者走失的小孩进行搜寻,当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未达到有效距离时,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信号接收不良,此时接收器不报警;当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接近到有效距离5m后,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信号接收良好,接收器立即报警,提醒搜寻人员,搜寻目标已在视野范围内,可以进行就地搜寻。此时,发射器仍旧报警。具体工作过程为:发射器中单片机模块Ⅰ将设置好的待发射的指定信息经过无线模块Ⅰ处理后转换成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并发射;然后,无线模块Ⅰ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成单片机模块Ⅰ可识别的信息后传输给单片机模块Ⅰ,单片机模块Ⅰ对其进行识别,此时,无论信息是否为指定信息,单片机模块Ⅰ始终控制着报警模块Ⅰ进行报警提醒。
发射器工作时,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过程交替进行。接收器中,无线模块Ⅱ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成单片机模块Ⅱ可识别的信息后传输给单片机模块Ⅱ,单片机模块Ⅱ再对其进行识别,若识别的信息为发射器发射的指定信息则启动报警模块Ⅰ进行报警提醒,否则不进行报警提醒。然后,单片机模块Ⅱ将设置好的待发射的指定信息经过无线模块Ⅱ处理后转换成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并发射。接收器工作时,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的过程交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