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膜贴附方法及保护膜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098762.0

文献号 : CN10264948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巍

申请人 :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膜贴附方法及保护膜,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保护膜,保护膜分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围绕第一区域的周缘设置,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预断线,保护膜上贴附有离型膜;将保护膜放置于治具上,治具对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具有吸气孔,对吸气孔抽真空,使保护膜吸附于治具上;去除离型膜;将待贴物与第一区域对应放置,且使待贴物与第一区域贴合;沿着预断线去除第二区域。本发明的保护膜具有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使吸附面积增大,且使保护膜治具的吸气量增加,从而使得揭开离型膜时保护膜仍能完全吸附于治具上,避免造成漏气现象,确保品质,提高产能,降低不良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保护膜贴附方法,用于在待贴物的表面贴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膜贴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提供保护膜,该保护膜分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围绕该第一区域的周缘设置,且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预断线,该保护膜上贴附有离型膜;

第二步,将该保护膜放置于治具上,该治具对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分别具有吸气孔,对该吸气孔抽真空,使该保护膜吸附于该治具上;

第三步,去除该离型膜;

第四步,将该待贴物与该第一区域对应放置,且使该待贴物与该第一区域贴合;

第五步,沿着该预断线去除该第二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步完成之后,使该吸气孔破真空,便于去除该第二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膜的该第一区域具有复数个筋位,该治具对应该复数个筋位分别设置有吸气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在该预断线处含有复数个连接点,该第一区域以及该第二区域通过该连接点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膜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点的宽度为0.05mm,且相邻的该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20mm-3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吸气孔连接有真空泵,打开该真空泵,使该吸气孔被抽真空而吸附该保护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治具周围设置有复数个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形成一个与该保护膜同等尺寸的容置空间,便于该保护膜的定位。

说明书 :

保护膜贴附方法及保护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膜及保护膜贴附方法,尤指一种具有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保护膜及保护膜贴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3C产品(通讯产品、电脑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的外壳一般采用光面的工程塑料,电子产品的外壳在运输的过程中,以及电子产品的组装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外壳表面的刮伤,这些刮伤带来的划痕会影响消费电子产品的美观和销售,由于这些划痕难以恢复,因此刮伤外壳的电子产品可能会送去维修更换新的外壳,或因此调低销售价格,这无疑会增加产品的成本或者减少利润。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通常在电子产品的外壳生产好后,会在外壳的表面贴附一层保护膜。如图1所示,为传统技术的保护膜10的结构示意图。1是保护膜的筋位,圆孔21对应吸附治具的吸气孔(未图示)位置,筋位1最宽距离为d1,d1为7.38mm,筋位1最窄距离为d2,d2为2.75mm,而圆孔21的直径约为1.5mm左右,所以此类位置最宽距离处最多只能排放2个圆孔,而最窄距离处最多只能排放1个圆孔。保护膜10的一面黏贴有离型膜(未图示),吸附治具通过吸气孔(吸气孔位置对应圆孔21位置)将保护膜吸附后,会将离型膜撕除,由于对应圆孔21的吸气孔数量较少,吸气量不足,揭开离型膜的时候会一并将保护膜10带起,从而造成治具漏气,不易将保护膜与离型膜分离,影响生产效率和良率。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保护膜及保护膜贴附方法,避免造成漏气现象,确保品质,提高产能,降低不良率。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保护膜贴附方法,用于在待贴物的表面贴附保护膜,该保护膜贴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提供保护膜,该保护膜分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围绕该第一区域的周缘设置,且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预断线,该保护膜上贴附有离型膜;第二步,将该保护膜放置于治具上,该治具对应该第一区域和该第二区域分别具有吸气孔,对该吸气孔抽真空,使该保护膜吸附于该治具上;第三步,去除该离型膜;第四步,将该待贴物与该第一区域对应放置,且使该待贴物与该第一区域贴合;第五步,沿着该预断线去除该第二区域。
[0006]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四步完成之后,使该吸气孔破真空,便于去除该第二区域。
[0007]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保护膜的该第一区域具有复数个筋位,该治具对应该复数个筋位分别设置有吸气孔。
[0008]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预断线通过激光切割或刀具切割得到。
[0009]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在该预断线处含有复数个连接点,该第一区域以及该第二区域通过该连接点连接。
[0010]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接点的宽度为0.05mm,且相邻的该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20mm-30mm。
[0011]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吸气孔连接有真空泵,打开该真空泵,使该吸气孔被抽真空而吸附该保护膜。
[0012]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治具周围设置有复数个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形成一个与该保护膜同等尺寸的容置空间,便于该保护膜的定位。
[0013] 本发明更提出一种保护膜,用于贴附于待贴物的表面,该保护膜分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围绕该第一区域的周缘设置,且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预断线,该保护膜上贴附有离型膜,该保护膜的该第一区域具有复数个筋位。
[0014]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预断线通过激光切割或刀具切割得到。
[0015]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在该预断线处含有复数个连接点,该第一区域以及该第二区域通过该连接点连接。
[0016]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接点的宽度为0.05mm,且相邻的该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20mm-30mm。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保护膜具有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使吸附面积增大,且使保护膜治具的吸气量增加,从而使得揭开离型膜时保护膜仍能完全吸附于治具上,避免造成漏气现象,确保品质,提高产能,降低不良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传统技术的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待贴物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保护膜贴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4] 图2为本发明保护膜10的结构示意图,该保护膜10分为第一区域31以及第二区域32,该第二区域32围绕该第一区域31的周缘设置,且该第一区域31与该第二区域32之间具有预断线4,该保护膜10的一面贴附有离型膜(未图示)。该第一区域31与该第二区域32在该预断线4处含有复数个连接点41,该第一区域31以及该第二区域32通过该连接点41连接,其中,该连接点的宽度较佳的选择为0.05mm,相邻的连接点41之间的距离为D,该距离D较佳的选择为20mm-30mm,该预断线4可以通过激光切割或刀具切割得到。该保护膜10的第一区域31具有复数个筋位1,圆孔21对应吸附治具的吸气孔位置。
[0025] 图3为本发明吸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治具20对应该第一区域31和该第二区域32分别具有吸气孔22,吸附该第一区域31的吸气孔22对应复数个筋位1设置,即该些吸气孔22对应图1中的圆孔21设置。该吸气孔22连接有真空泵5,打开该真空泵5,使该吸气孔22被抽真空而吸附该保护膜10。其中,该治具20周围设置有复数个限位机构(未图示),该限位机构形成一个与该保护膜10同等尺寸的容置空间,便于该保护膜10的定位。
[0026] 图4为本发明待贴物3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保护膜贴附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保护膜贴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将保护膜10放置于治具20上,打开真空泵5,使吸气孔22将该保护膜吸附于治具20上;步骤S102,去除离型膜;步骤S104,将待贴物30需贴附保护膜的一面朝下放置于保护膜10上,使待贴物30与第一区域31对应,且使待贴物30与第一区域31贴合;步骤S106,关闭该真空泵5,使该吸气孔22破真空;步骤S108,沿着该预断线4去除第二区域32,完成保护膜10的贴附。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保护膜10具有第一区域31以及第二区域32,使吸附面积增大,且使吸附治具20的吸气量增加,从而使得揭开离型膜时保护膜10仍能完全吸附于治具20上,避免造成漏气现象,确保品质,提高产能,降低不良率。
[0028]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