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嵌合式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04915.4

文献号 : CN1026523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古屋义信长谷川广尊福田浩志

申请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谋求了小型化的杆嵌合式连接器为目的。具备:具有收容了端子五金件的主体部和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一对凸部的壳体、设有供上述一对凸部分别通过的孔部,并在上述凸部从上述孔部通过了的状态下,通过以上述凸部为中心旋转,从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前的非嵌合位置到使上述对方连接器接近上述壳体并嵌合的嵌合位置旋转自由的杆。在上述凸部设置以将上述杆夹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的方式鼓出的卡合承受部(41),在上述杆上设置在上述非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重叠的第一位置(54A)和在上述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重叠的第二位置(54B),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之间,设置有从上述杆突出并与上述卡合承受部卡合的卡合部(55)。

权利要求 :

1.一种杆嵌合式连接器,所述杆嵌合式连接器具备,具有收容了端子五金件的主体部和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一对凸部的壳体、设有供上述一对凸部分别通过的孔部,并在上述凸部从上述孔部通过了的状态下,通过以上述凸部为中心旋转,从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前的非嵌合位置到使上述对方连接器接近上述壳体并嵌合的嵌合位置旋转自由的杆,在上述凸部设置以将上述杆夹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的方式鼓出的卡合承受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杆上设置在上述非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重叠的第一重叠位置和在上述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重叠的第二重叠位置,在上述第一重叠位置和上述第二重叠位置之间,设置有从上述杆突出并与上述卡合承受部卡合的卡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嵌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与上述孔部连通的直线状的导向槽,在上述主体部设置在上述嵌合位置进入上述导向槽的一对第二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嵌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抵接部和一对抵接承受部,所述抵接部在上述主体部向从上述对方连接器离开的方向突出并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部和上述凸部之间,所述一对抵接承受部在从上述对方连接器离开的上述方向自由弹性变形地被设置在上述杆上,在上述杆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部和上述凸部并列的滑动方向的上述抵接部的近前侧,若上述杆沿上述滑动方向滑动,则与上述抵接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嵌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若上述一对抵接承受部被定位在上述抵接部的上述滑动方向的进深侧,则上述第二凸部被定位在上述导向槽的从上述孔部离开的端部。

说明书 :

杆嵌合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杆旋转而接近对方连接器并嵌合的杆嵌合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上述以往的杆嵌合式连接器的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构成电源回路隔断装置。该电源回路隔断装置是被装入用于进行从电动汽车上所搭载的电池向负荷供给电源的电源回路,根据需要对该电源回路进行开闭的装置。搭载有这种以往的电源回路隔断装置的电动汽车由于作为电池的电源的容量与通常的汽油发动机车等相比为大容量,所以,在将电源回路隔断装置向车辆组装时,在电源回路被打开(被隔断)的状态下进行,以此来确保作业安全性。(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0003] 图11等所示的以往的电源回路隔断装置110具备作为杆嵌合式连接器的连接器101和对方连接器102,其中,杆嵌合式连接器具有下述部件,即、具有收容了端子五金件(未图示出)的主体部140和从上述主体部140突出的一对旋转轴145的壳体104、设有由上述一对旋转轴145分别通过的孔部152并以上述旋转轴145为中心旋转自由的杆105,所述对方连接器102通过上述杆105旋转而接近上述壳体104(沿箭头Z方向)并被嵌合。
[0004] 另外,图11是表示以往的电源回路隔断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构成电源回路隔断装置的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被嵌合的状态的图。图12是表示构成图11所示的连接器的杆105被定位在相对于构成连接器的壳体104旋转前的非嵌合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构成图12所示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侧视图。图14是将图13所示的壳体放大来表示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构成图12所示的连接器的杆的立体图。
[0005] 上述连接器101如图12、图13所示,为了将杆105保持在相对于壳体104旋转前的非嵌合位置(即、电源回路被打开的状态),而在壳体104具备被设置在与旋转轴145并列的位置的锁止部146,在杆105具备被设置在与孔部152并列的位置且由锁止部146通过的锁止承受部159。另外,若杆105被定位在非嵌合位置,则在设置在杆105上的各孔部152通过了被设置在壳体104上的一对旋转轴145的每一个的状态下,锁止部146在锁止部承受部159通过。
[0006] 在上述锁止部146,如图14所示,设置以从上述主体部140突出的方式被设置的凸部147、以包围上述凸部147的方式形成在构成上述主体部140的周壁140A上的コ字状的切口部146a,在上述旋转轴145突出的突出方向(箭头X方向)自由弹性变形地被形成。
[0007] 在先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0385号公报
[0010] 但是,上述以往的杆嵌合式连接器101存在下述的问题点,即、在以往的杆嵌合式连接器101中,为了安全且顺畅地进行车辆组装作业,为了在上述非嵌合位置相对于上述壳体104保持上述杆105而设置锁止部146,然而,存在由于设置上述锁止部146而在这些旋转轴145和锁止部146并列的方向(箭头Y方向)大型化的问题。
[0011] 因此,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谋求了小型化的杆嵌合式连接器为目的。

发明内容

[0012] 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是一种杆嵌合式连接器,所述杆嵌合式连接器具备具有收容了端子五金件的主体部和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一对凸部的壳体、设有供上述一对凸部分别通过的孔部,并在上述凸部从上述孔部通过了的状态下,通过以上述凸部为中心旋转,从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前的非嵌合位置到使上述对方连接器接近上述壳体并嵌合的嵌合位置旋转自由的杆,在上述凸部设置以将上述杆夹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的方式鼓出的卡合承受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杆上设置在上述非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重叠的第一重叠位置和在上述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重叠的第二重叠位置,在上述第一重叠位置和上述第二重叠位置之间,设置有从上述杆突出并与上述卡合承受部卡合的卡合部。
[0013] 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有与上述孔部连通的直线状的导向槽,在上述主体部设置在上述嵌合位置进入上述导向槽的一对第二凸部。
[0014] 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抵接部和一对抵接承受部,所述抵接部在上述主体部向从上述对方连接器离开的方向突出并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部和上述凸部之间,所述一对抵接承受部在从上述对方连接器离开的上述方向自由弹性变形地被设置在上述杆上,在上述杆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部和上述凸部并列的滑动方向的上述抵接部的近前侧,若上述杆沿上述滑动方向滑动,则与上述抵接部抵接。
[0015] 技术方案4记载的本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若上述一对抵接承受部被定位在上述抵接部的上述滑动方向的进深侧,则上述第二凸部被定位在上述导向槽的从上述孔部离开的端部。
[0016] 发明效果
[0017]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因为杆嵌合式连接器具备:具有收容了端子五金件的主体部和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一对凸部的壳体、设有供上述一对凸部分别通过的孔部,并在上述凸部从上述孔部通过了的状态下,通过以上述凸部为中心旋转,从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前的非嵌合位置到使上述对方连接器接近上述壳体并嵌合的嵌合位置旋转自由的杆,在上述凸部设置以将上述杆夹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的方式鼓出的卡合承受部,其中,在上述杆上设置在上述非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重叠的第一重叠位置和在上述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重叠的第二重叠位置,在上述第一重叠位置和上述第二重叠位置之间,设置有从上述杆突出并与上述卡合承受部卡合的卡合部,所以,即使不设置以往的形成在杆嵌合式连接器上的锁止部,上述杆也在非嵌合位置被保持,据此,能够提供谋求了小型化的杆嵌合式连接器。
[0018] 另外,即使不设置以往的形成在杆嵌合式连接器上的锁止部,上述杆也在非嵌合位置被保持,据此,削减了用于成形以往的设置在锁止部上的以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凸部和以包围上述凸部的方式形成在构成上述主体部的周壁上的コ字状的切口部的作业工时(时间)以及材料,据此,能够谋求降低成本。
[0019]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因为设有与上述孔部连通的直线状的导向槽,在上述主体部设置在上述嵌合位置进入上述导向槽的一对第二凸部,所以,通过上述第二凸部进入上述导向槽,由作业者目视确认上述杆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情况,据此,能够预先防止上述杆嵌合式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嵌合不完全的状态(即、半嵌合状态)造成的妨碍,且通过第二凸部进入上述导向槽,限制上述杆相对于上述壳体以从嵌合位置返回非嵌合位置的方式旋转的情况。
[0020]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因为设置有抵接部和一对抵接承受部,所述抵接部在上述主体部向从上述对方连接器离开的方向突出并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部和上述凸部之间,所述一对抵接承受部在从上述对方连接器离开的上述方向自由弹性变形地被设置在上述杆上,在上述杆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部和上述凸部并列的滑动方向的上述抵接部的近前侧,若上述杆沿上述滑动方向滑动,则与上述抵接部抵接,所以,能够限制上述杆沿上述滑动方向滑动的情况。
[0021]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本发明,因为若上述一对抵接承受部被定位在上述抵接部的上述滑动方向的进深侧,则上述第二凸部被定位在上述导向槽的从上述孔部离开的端部,所以,上述杆在相对于上述壳体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沿上述第二凸部和上述凸部并列的滑动方向滑动,上述抵接承受部被定位在与上述抵接部相比被定位在上述并列的方向的上述凸部侧的嵌合完成位置的情况由作业者通过上述第二凸部被定位在上述导向槽的从上述孔部离开的端部来目视确认,据此,能够预先防止上述杆相对于上述壳体被定位在上述嵌合完成位置前的状态造成的妨碍。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具备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电源回路隔断装置的立体图。
[0023]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4] 图3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侧视图。
[0025] 图4是将图3所示的壳体的主要部分放大来表示的立体图。
[0026] 图5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27]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8] 图7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电源回路隔断装置的对方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9]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被定位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前的非嵌合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0]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被定位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嵌合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1] 图10是将图9所示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放大来表示的立体图。
[0032] 图11是表示以往的电源回路隔断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构成电源回路隔断装置的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图。
[0033] 图12是表示构成图11所示的连接器的杆被定位在相对于构成连接器的壳体旋转前的非嵌合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4] 图13是表示构成图12所示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侧视图。
[0035] 图14是将图13所示的壳体放大来表示的立体图。
[0036] 图15是表示构成图12所示的连接器的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根据图1至图10,对具备作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杆嵌合式连接器的连接器的电源回路隔断装置进行说明。该电源回路隔断装置10是被装入用于从搭载在电动汽车上的电池进行向负荷供给电源的电源回路,根据需要对该电源回路进行开闭的装置。
[0038] 上述电源回路隔断装置10如图1、图2所示,具备具有作为端子五金件的阴端子3、收容上述阴端子3的被形成为箱状的壳体4、跨上述壳体4被形成为U字状且被旋转自由地安装在上述壳体4的杆5的作为杆嵌合式连接器的连接器1和通过上述杆5旋转而接近上述壳体4(连接器1)并被嵌合的对方连接器2。
[0039]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2嵌合前的、杆5在相对于壳体4旋转前被定位的位置称为“非嵌合位置”,相对于上述非嵌合位置,将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2嵌合了的杆5相对于壳体4旋转并被定位的位置称为“嵌合位置”,将在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后,杆5相对于壳体4滑动并被定位的位置称为“嵌合完成位置”。
[0040] 另外,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2嵌合了的状态(即、杆5被定位在嵌合位置的状态)下,电源回路被断开(被隔断),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2嵌合了的状态(即、杆5被定位在嵌合位置的状态)下,若通过杆5相对于壳体4滑动,杆5被定位在嵌合完成位置,则电源回路被闭合(被导通)。
[0041] 上述阴端子3是通过对导电性的板金实施冲裁加工或弯曲加工得到的部件。另外,阴端子3相互隔开间隔被设置成板状,由被对方连接器2的后述的阳端子6进入内侧的一对连接部31和将这些一对连接部31连结的连结部32形成为U字状。另外,这些一对连接部31在相互接近的方向自由弹性变形地被形成,在一对连接部31之间弹性地连接着阳端子6。
[0042] 上述壳体4如图3、图4所示,具备由顶壁4A和与顶壁4A的缘相连的多个(三个)侧壁4B、4C形成为箱状的主体部40和从三个侧壁4B、4C中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一侧壁4B分别突出并在形成在杆5上的后述的孔部52通过的作为一对凸部的旋转轴45。即、一对旋转轴45从主体部40(各侧壁4B)突出。另外,这些主体部40和一对旋转轴45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通过公知的注塑成形一体地形成。
[0043] 在上述第二侧壁4C上设置着从该第二侧壁4C突出,并在与顶壁4A之间夹着阴端子3的连结部32的端子挟持部46。
[0044] 另外,图1等所示的箭头Z方向表示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2相互接近的嵌合方向,箭头X方向表示一对第一侧壁4B相向的相向方向以及顶壁4A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表示顶壁4A的长度方向以及旋转轴45和后述的第二凸部43并列的方向以及在杆5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后,杆5相对于壳体4滑动的滑动方向。
[0045] 上述主体部40具备从各旋转轴45的离开主体部40(各第一侧壁4B)的端部向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进深侧鼓出的一对卡合承受部41、设置在上述旋转轴45的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近前侧的一对竖立设置部42、设置在各竖立设置部42的一对第二凸部43、从上述顶壁4A突出的抵接部44。
[0046] 上述一对卡合承受部41分别如图4所示,以在形成在杆5上的后述的孔部52通过的状态下,在与主体部40(各第一侧壁4B)之间夹着杆5的方式被设置。该卡合承受部41以在各卡合承受部41和主体部40之间夹着上述杆5的方式与主体部40(各第一侧壁
4B)隔开间隔设置。
[0047] 上述一对竖立设置部42以从第二侧壁4C沿滑动方向(上述长度方向、箭头Y方向)板状地竖立设置的方式被设置,被设置在第二侧壁4C的上述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两端部。
[0048] 上述一对第二凸部43沿从竖立设置部42分别相互离开的方向(箭头X方向)突出。即、第二凸部43被设置在与旋转轴45(箭头Y方向)并列的位置。另外,各第二凸部43在上述嵌合位置进入与设置在杆5上的后述的孔部52连通的直线状的后述的导向槽53。另外,在杆5在上述嵌合位置在各第二凸部43进入了后述的导向槽53的状态下,该第二凸部
43位于从设置在杆5上的后述的导向槽53的从孔部52离开的一侧的端部隔开了间隔的位置,若在杆5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后,杆5相对于壳体4滑动,被定位在上述嵌合完成位置,则该第二凸部43被定位在后述的导向槽53的从孔部52离开的端部。
[0049] 上述抵接部44被设置在旋转轴45和第二凸部43之间,沿上述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延展。
[0050] 上述杆5如图5、图6所示,具备由与设置在上述壳体4上的一对第一侧壁4B的每一个重叠的一对板部51和将一对板部51连结的连结部57形成为U字状的杆主体部50、朝向上述一对板部51中的一方的板部51的外方向设置的外侧筒部58、被安装在外侧筒部58的内侧的导电性的第一检测端子(未图示出)。另外,这些杆主体部50和外侧筒部58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通过公知的注塑成形一体地形成。
[0051] 上述一对板部51在相互接近的方向和离开的方向自由弹性变形地被设置。在各板部51的每一个设置由设置在上述壳体4上的旋转轴45所通过的孔部52、被形成为与上述孔部52连通的直线状,从该孔部52沿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形成的导向槽53、被设置在上述孔部52的外周并从上述板部51的外表面凹陷地形成的旋转凹部54、从上述旋转凹部54的底部凸起地形成的卡合部55、从各板部51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一对抵接承受部56。
[0052] 上述旋转凹部54在杆5从非嵌合位置至嵌合位置旋转时,被形成在设置于上述壳体4上的卡合承受部41的轨迹上。
[0053] 上述卡合部55如图6所示,被设置在若杆5被定位在非嵌合位置,则由上述卡合承受部41重叠的第一重叠位置54A和若杆5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则由上述卡合承受部41重叠的第二重叠位置54B的上述卡合承受部41的轨迹上。
[0054] 上述一对抵接承受部56的一端与板部51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在从上述对方连接器2离开的嵌合方向(箭头Z方向)自由弹性变形地被设置。另外,抵接承受部56被设置在若在上述杆5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沿箭头Y方向)滑动,则与上述抵接部44抵接的位置。该抵接承受部56在杆5相对于壳体4位于嵌合位置时,位于抵接部44的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近前侧,在杆5相对于壳体4滑动,杆5相对于壳体4位于嵌合完成位置时,位于抵接部44的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进深侧。
[0055] 上述外侧筒部58被形成为筒状,在内侧安装着导电性的第一检测端子。另外,外侧筒部58在杆5相对于壳体4被定位在嵌合完成位置时,由设置在对方连接器2上的后述的内侧筒部71插入。
[0056] 上述对方连接器2如图7所示,具备与阴端子3连接的一对阳端子6、收容上述阳端子6的被形成为箱状的第二壳体7、设置在上述杆5上且由上述第一检测端子连接的一对第二检测端子(未图示出)。
[0057] 上述第二壳体7具备收容设置在上述连接器1上的壳体4(主体部40)的第二主体部70、被收容在设置在上述杆5上的外侧筒部58的内侧的内侧筒部71、为将对方连接器2向汽车的车身安装而设置了与构成上述车身的车身面板重叠的孔部72a的车身安装部72。
[0058] 上述第二主体部70由被设置在与上述的主体部40的顶壁4A相对的位置的底壁7A、从上述底壁7A的上述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缘竖立设置,并与上述主体部40的各第一侧壁4B的每一个重叠的一对第一外壁7B、从上述底壁7A的上述长度方向(箭头Y方向)的缘竖立设置的一对第二外壁7C形成为有底筒状。在该一对第二外壁7C中的一方的第二外壁7C上重叠着上述主体部40的第二侧壁4C。
[0059] 在上述底壁7A设置安装一对阳端子6的端子安装部74。上述端子安装部74从底壁7A板状地竖立设置,被设置在一对阳端子6之间,将上述一对阳端子6彼此相互绝缘。
[0060] 上述一对第一外壁7B的每一个具备以从该第一外壁7B的缘朝向连接器1的方式延展并与另一方的第二外壁7C相连的延展部7D和设置在延展部7D上的抵接轴73。另外,在一对第一外壁7B中的一方的第一外壁7B以突出的方式设置着内侧筒部71,在另一方的第二外壁7B以突出的方式设置着车身安装部72。
[0061] 上述延展部7D如图8所示,被设置在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进深侧的端部,若收容了阴端子3的壳体4(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2相互接近,杆5被定位在相对于壳体4旋转前的非嵌合位置,则该延展部7D在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旋转轴45的进深侧被设置在与该旋转轴45并列(邻接)的位置。
[0062] 上述抵接轴73被设置在延展部7D的从第一外壁7B离开的端部,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箭头X方向)突出。该抵接轴73被设置在若被定位在上述非嵌合位置上的杆5相对于壳体4旋转,则该抵接轴73与设置在该杆5上的板部51的外缘抵接的位置。另外,若杆5在抵接轴73与上述杆5的外缘(即、滑动槽59)抵接的状态下旋转,则该杆5以抵接轴73为中心旋转,通过该杆5旋转,使上述连接器1(壳体4)和上述对方连接器2(第二壳体7)相互接近并嵌合。
[0063] 上述内侧筒部71被形成为在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具有开口的筒状,在内侧设有一对第二检测端子。
[0064] 上述一对第二检测端子相互隔开间隔设置(相互分离)。另外,一对第二检测端子中的一方的第二检测端子与电池连接,另一方的第二检测端子与负荷连接。另外,一对第二检测端子在杆5被定位在上述嵌合完成位置时,由第一检测端子将这些一对第二检测端子彼此连接,这些第一检测端子和各第二检测端子电气性地连接,据此,电源回路D被闭合(形成闭合回路)。
[0065] 对上述电源回路隔断装置10的总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预先将一对阳端子6的每一个和电源以及与各负荷连接的一对电线的每一个连接,将对方连接器2的车身安装部72和车身面板重叠,使螺栓在车身安装部72的孔部72a通过,并与设置在车身面板上的螺母旋合,据此,将对方连接器2向车身(车身面板)安装。
[0066] 接着,将杆5定位在相对于壳体4旋转前被定位的非嵌合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壳体4的旋转轴45在杆5的孔部52通过,卡合承受部41被重叠在第一重叠位置54A。而且,将杆5相对于壳体4被定位在非嵌合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1定位在使顶壁4A和对方连接器2的底壁7A相对的位置,以将各第一侧壁4B和各第一外壁7B相互重叠的方式,使这些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2接近。
[0067] 进而,在使这些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2接近了的状态下,使杆5相对于壳体4旋转。这样一来,卡合承受部41抵接卡合部55。若进一步旋转,则卡合承受部41在跨上卡合部55后,跨越卡合部55,同时,对方连接器2的抵接轴73抵接杆5的滑动槽59,若在抵接轴73和滑动槽59相互抵接的状态下,杆5进一步旋转,则该杆5以抵接轴73为中心旋转,主体部40(壳体4)和第二主体部70(第二壳体7)相互接近,主体部40(壳体4)被推入第二主体部70(第二壳体7)的内侧。这样一来,在卡合承受部41被定位在第二重叠位置54B的同时,第二凸部43进入导向槽53,且一对阳端子6进入阴端子3的内侧,在阳端子6与阴端子3弹性连接的同时,壳体4(连接器1)被收容在第二壳体7(对方连接器2),这些连接器1、2(端子3、6)彼此嵌合,杆5被定位在嵌合位置(如图9所示)。
[0068] 另外,在杆5被定位在嵌合位置的状态下,第二凸部43位于与设置在杆5上的导向槽53的从孔部52离开的一侧的端部隔开了间隔的位置。另外,在杆5被定位在嵌合位置的状态下,一对第二检测端子彼此相互接近、离开,据此,因为电源回路被断开,所以,电流不从阳端子6流向阴端子3。
[0069] 再有,在杆5被定位在嵌合位置的状态下,使杆5相对于壳体4滑动。这样一来,如图10所示,抵接部44与抵接承受部56抵接。若进一步接近,则抵接承受部56通过弹性变形跨上抵接部44,通过抵接承受部56跨过抵接部44而被弹性复原。再有,第二凸部43被定位在设置在杆5上的导向槽53从孔部52离开的一侧的端部,且设置在第二壳体7上的内侧筒部71被插入设置在杆5上的外侧筒部58,第一检测端子和各第二检测端子的每一个相互电气性连接,同时,杆5被定位在嵌合完成位置。
[0070] 另外,杆5在被定位在嵌合完成位置时,通过第一检测端子,一对第二检测端子彼此相互电气性地连接,因此,电源回路被闭合,电流从阳端子6流向阴端子3。
[0071] 根据作为上述杆嵌合式连接器的连接器1,因为连接器1具备:具有收容作为端子五金件的阴端子3的主体部40和从上述主体部40突出的作为一对凸部的旋转轴45的壳体4、设有供上述一对旋转轴45分别通过的孔部52,且在上述旋转轴45通过了上述孔部52的状态下,通过以上述旋转轴45为中心旋转,从与对方连接器2嵌合前的非嵌合位置到使上述对方连接器2与上述壳体4接近并嵌合的嵌合位置旋转自由的杆5,在上述旋转轴45设置以将上述杆5夹在与上述主体部40之间的方式鼓出的卡合承受部41,其中,在上述杆5设置在上述非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41重叠的第一重叠位置54A和在上述嵌合位置与上述卡合承受部41重叠的第二重叠位置54B,在上述第一重叠位置54A和上述第二重叠位置54B之间,设置从上述杆5突出并与上述卡合承受部41卡合的卡合部55,所以,即使不设置以往的形成在杆嵌合式连接器101上的锁止部146,上述杆5也在非嵌合位置被保持,据此,能够提供谋求了小型化的连接器1。
[0072] 另外,即使不设置以往的形成在杆嵌合式连接器101上的锁止部146,上述杆105(5)也在非嵌合位置被保持,据此,削减了用于成形以往的设置在锁止部146上的以从上述主体部140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凸部147和以包围上述凸部147的方式,形成在构成上述主体部140的周壁140A上的コ字状的切口部146a的作业工时(时间)以及材料,据此,能够谋求降低成本。
[0073] 另外,因为设有与上述孔部52连通的直线状的导向槽53,在上述主体部40设置在上述嵌合位置进入上述导向槽53的一对第二凸部43,所以,通过上述第二凸部43进入上述导向槽53,由作业者目视确认上述杆5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情况,据此,能够预先防止上述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2嵌合不完全的状态(即、半嵌合状态)造成的妨碍,且通过第二凸部43进入上述导向槽53,限制上述杆5相对于上述壳体4以从嵌合位置返回非嵌合位置的方式旋转的情况。
[0074] 另外,因为设有在上述主体部40上向从上述对方连接器2离开的方向(箭头Z方向)突出,并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部43和上述旋转轴45之间的抵接部44和在上述杆5上在从上述对方连接器离开的上述方向(箭头Z方向)自由弹性变形地被设置,在上述杆5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部43和上述旋转轴45并列的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上述抵接部44的近前侧,若上述杆5沿上述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滑动,则与上述抵接部44抵接的一对抵接承受部56,所以,能够限制上述杆5沿上述第二凸部43和上述旋转轴45并列的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滑动的情况。
[0075] 另外,因为若上述一对抵接承受部56被定位在上述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上述抵接部44的进深侧,则上述第二凸部43被定位在上述导向槽53的从上述孔部52离开的端部,所以,上述杆5在相对于上述壳体4被定位在上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沿上述第二凸部43和作为上述凸部的旋转轴45并列的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滑动,上述抵接承受部56被定位在与上述抵接部44相比被定位在上述滑动方向(箭头Y方向)的进深侧的嵌合完成位置的情况,由作业者通过上述第二凸部43被定位在上述导向槽53的从上述孔部52离开的端部来目视确认,据此,能够预先防止上述杆5相对于上述壳体4被定位在上述嵌合完成位置前的状态造成的妨碍。
[0076]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了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方式,本发明并不被实施方式限定。即、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0077] 符号说明
[0078] 1:连接器(杆嵌合式连接器);2:对方连接器;3:阴端子(端子五金件);40:主体部;41:(一对)卡合承受部;44:抵接部;45:(一对)旋转轴(凸部);5:杆;52:孔部;53:导向槽;54A:第一重叠位置;54B:第二重叠位置;55:卡合部;56:抵接承受部;箭头Z:嵌合方向(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接近的方向和离开的方向);箭头Y:长度方向(滑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