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038973.5

文献号 : CN1026532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稻叶龙太郎瀬古充宏

申请人 :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能够得到高缓冲性,同时防止了随着时间经过而结合力降低,且提高了安装性。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1A)的特征在于,缓冲部件(3A)具有主体部(61)和从主体部(61)延伸出来并与凹部(11)卡合的脚部(71),主体部(61)具有绕主体部(61)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车体侧(S)突出的多个第一峰部(21)、形成于相邻的第一峰部(21)之间的多个第一谷部(22)、绕主体部(61)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燃料箱(2)侧突出并与燃料箱(2)抵接的多个第二峰部(23)和形成于相邻的第二峰部(23)之间的多个第二谷部(24),在与中心轴(C)平行的方向上,第一峰部(21)与第二谷部(24)形成于对应的位置,第二峰部(23)与第一谷部(22)形成于对应的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具有:车辆用的燃料箱,其在表面形成有凹部;以及缓冲部件,其夹设于车体和所述燃料箱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具有主体部和脚部,所述脚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来并与所述凹部卡合,所述主体部具有:

多个第一峰部,所述多个第一峰部绕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所述车体侧突出;

多个第一谷部,所述多个第一谷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峰部之间;

多个第二峰部,所述多个第二峰部绕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所述燃料箱侧突出;以及多个第二谷部,所述多个第二谷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峰部之间,在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峰部与所述第二谷部形成于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峰部与所述第一谷部形成于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中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向着该凹部的开口部的中心突出。

3.一种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具有:车辆用的燃料箱,其在表面形成有凹部;

缓冲部件,其夹设于车体和所述燃料箱之间;以及夹紧件,其连接所述燃料箱和所述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具有:

孔部,所述孔部形成于底面;

多个第一峰部,所述多个第一峰部绕所述缓冲部件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所述车体侧突出;

多个第一谷部,所述多个第一谷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峰部之间;

多个第二峰部,所述多个第二峰部绕所述缓冲部件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所述夹紧件侧突出;以及多个第二谷部,所述多个第二谷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峰部之间,在与所述缓冲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峰部与所述第二谷部形成于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峰部与所述第一谷部形成于对应的位置,所述夹紧件具有:

基板部,所述基板部与所述第二峰部抵接;

脚部,所述脚部形成于所述基板部上,并且所述脚部与所述凹部卡合;以及头部,所述头部在所述基板部上形成于所述脚部的相反侧,并且所述头部与所述孔部卡合,在所述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防脱用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中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向着该凹部的开口部的中心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用缘部具有:倾斜面,其随着远离所述头部的中心轴而向所述基板部侧倾斜;以及倒钩面,其从所述头部的外周面起延伸至所述倾斜面的末端,所述防脱用缘部具有倒钩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用缘部具有:倾斜面,其随着远离所述头部的中心轴而向所述基板部侧倾斜;以及倒钩面,其从所述头部的外周面起延伸至所述倾斜面的末端,所述防脱用缘部具有倒钩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孔部中形成有凸部,该凸部向着该孔部的开口部的中心突出。

说明书 :

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夹设于车辆用的燃料箱与车体之间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在车辆用的燃料箱与车体的地板之间夹设橡胶等缓冲部件的技术。通过在燃料箱与地板之间设置缓冲部件,能够防止燃料箱与地板的碰撞,并且能够防止由燃料箱内的燃料的荡漾等引起的振动和噪音传递到车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燃料箱与地板之间夹设缓冲部件时设置粘接剂层。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了取代粘接剂而使用双面胶带进行粘接。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89060号公报
[0004] 然而,在由粘接剂和双面胶带实现的粘接中,存在着下述问题:随着时间经过,缓冲部件所含有的增塑剂被提取到粘接界面,从而粘接力降低。而且,由于相对于燃料箱的粘接强度随按压缓冲部件的强弱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存在无法确保稳定的粘接力的问题。而且,一旦粘接则难以取下,因此在组装时需要高准确性。由此,存在着增加作业者的负担的问题。而且,现有的缓冲部件是大致平板状的,因此存在着缓冲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创作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能够得到高缓冲性,并且防止了随着时间经过而结合力降低,且安装性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具有:车辆用的燃料箱,其在表面形成有凹部;以及缓冲部件,其夹设于车体和所述燃料箱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具有主体部和脚部,所述脚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来并与所述凹部卡合,所述主体部具有:多个第一峰部,所述多个第一峰部绕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所述车体侧突出;多个第一谷部,所述多个第一谷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峰部之间;多个第二峰部,所述多个第二峰部绕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所述燃料箱侧突出;以及多个第二谷部,所述多个第二谷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峰部之间,在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峰部与所述第二谷部形成于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峰部与所述第一谷部形成于对应的位置。
[0007] 根据该结构,当外力作用于缓冲部件时,由于第一峰部能够进入第二谷部,第二峰部能够进入第一谷部,因此能够提高缓冲性。而且,由于使脚部与凹部卡合,因此不存在粘接剂等的劣化的影响,能够防止随着时间经过而结合力降低。而且,仅通过将缓冲部件的脚部压入凹部就能够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安装。
[0008] 而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具有:车辆用的燃料箱,其在表面形成有凹部;缓冲部件,其夹设于车体和所述燃料箱之间;以及夹紧件,其连接所述燃料箱和所述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具有:孔部,所述孔部形成于底面;多个第一峰部,所述多个第一峰部绕所述缓冲部件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所述车体侧突出;多个第一谷部,所述多个第一谷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峰部之间;多个第二峰部,所述多个第二峰部绕所述缓冲部件的中心轴等间隔地向所述夹紧件侧突出;以及多个第二谷部,所述多个第二谷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峰部之间,在与所述缓冲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峰部与所述第二谷部形成于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峰部与所述第一谷部形成于对应的位置,所述夹紧件具有:基板部,所述基板部与所述第二峰部抵接;脚部,所述脚部形成于所述基板部,并且所述脚部与所述凹部卡合;以及头部,所述头部在所述基板部上形成于所述脚部的相反侧,并且所述头部与所述孔部卡合,在所述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防脱用缘部。
[0009] 根据该结构,当外力作用于缓冲部件时,由于第一峰部能够进入第二谷部,第二峰部能够进入第一谷部,因此能够提高缓冲性。而且,由于通过夹紧件安装缓冲部件,因此不存在粘接剂等的劣化的影响,能够防止随着时间经过而结合力降低。而且,由于在夹紧件的头部形成有防脱用缘部,因此能够提高夹紧件与缓冲部件的结合力。而且,仅通过将缓冲部件和夹紧件压入燃料箱的凹部就能够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安装。
[0010]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凹部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朝向该凹部的开口部的中心突出。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突起部与脚部的结合力。
[0011] 而且,优选的是,所述防脱用缘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远离所述头部的轴中心而向所述基板部侧倾斜;以及回行面(かえし面),该回行面从所述头部的外周面延伸至所述倾斜面的末端,并且所述防脱用缘部具备倒钩功能。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将缓冲部件相对于夹紧件卡合,并且一旦卡合,则由于倒钩功能,缓冲部件不易从夹紧件脱离。
[0012] 而且,优选的是,在所述孔部形成有凸部,该凸部朝向该孔部的开口部的中心突出。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孔部与夹紧件的头部之间的结合力。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能够提供如下的燃料箱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其能够得到高缓冲性,并且防止了随着时间经过而结合力降低,且安装性高。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的整体侧剖视图。
[0015]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的分解侧剖视图。
[0016]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0017]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的凹部的立体图。
[0018]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夹紧件的放大侧剖视图。
[0019]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的侧剖视图。
[0020]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的分解侧剖视图。
[0021]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0022]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的侧剖视图。
[0023] 标号说明
[0024] 1: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2:燃料箱;3:缓冲部件;3A:缓冲部件;4:夹紧件;5:燃料箱卡带;6:托架;11:凹部;12:底部;13:突起部;21:第一峰部;22:第一谷部;23:第二峰部;24:第二谷部;25:孔部;26:凸部;31:基板部;32:脚部;33:头部;34:卡合片;36:弹性卡合部;41:防脱用缘部;41a:倾斜面;41b:倒钩面;61:主体部;71:脚部;72:基轴部;73:扩径部;S: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第一实施方式]
[0026] 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1涉及夹设在车辆用的燃料箱2和车辆的车体S之间的缓冲部件3的安装结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1主要由燃料箱2、缓冲部件3和夹紧件4构成。
[0027] 燃料箱2是用于储存燃料的树脂制或金属制的中空容器,其固定在车体(地板)S的底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箱2的底部由在剖视图中呈大致U字状的燃料箱卡带5支承,燃料箱卡带5的两端经由托架6、6固定至车体S。
[0028]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燃料箱2的表面形成有凹部11。凹部11是与夹紧件4的脚部32卡合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1形成于燃料箱2的与车体S相对的表面。凹部11具有:底部12,其被呈球形地掏空;以及突起部13,其在开口部中朝向开口部的中心突出。突起部13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形成有3个突起部13。
[0029] 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部件3是夹设在燃料箱2和车体S之间的部件。缓冲部件3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橡胶形成的。缓冲部件3是下述的部件:其用于避免燃料箱2与车体S的碰撞,并且防止由燃料箱内的燃料的荡漾等引起的振动和噪音传递到车体。
[0030] 缓冲部件3在俯视图中呈圆形,其具有第一峰部21、第一谷部22、第二峰部23、第二谷部24和孔部25。
[0031] 第一峰部21是向车体S侧突出的突状部,在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第一峰部21。各第一峰部21形成为同等的形状。第一峰部21是与车体S抵接的部位,第一峰部21的水平剖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并且第一峰部21朝向末端侧(车体S侧)宽度逐渐变窄。第一峰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4个,不过只要是2个以上,可以形成为任意个。而且,第一峰部21的形状并不受到限制。
[0032] 第一谷部22是形成于相邻的第一峰部21之间的凹状部,所述第一谷部22在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上等间隔地配设。各第一谷部22形成为同等的形状。第一谷部22与第一峰部21对应地形成有4个。
[0033] 第二峰部23是向夹紧件4侧突出的突状部,在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第二峰部23。各第二峰部23形成为同等的形状。第二峰部23是与夹紧件4抵接的部位,第二峰部23的水平剖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并且第二峰部23朝向末端侧(夹紧件4侧)宽度逐渐变窄。第二峰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4个,不过只要是2个以上,可以形成为任意个。而且,第二峰部23的形状并不受到限制。
[0034] 第二谷部24是形成于相邻的第二峰部23之间的凹状部,第二谷部24在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上等间隔地配设。各第二谷部24形成为同等的形状。第二谷部24与第二峰部23对应地形成有4个。
[0035] 如图3所示,在与中心轴C平行的方向、即图3中的上下方向上,第一峰部21与第二谷部24形成在对应的位置。而且,第二峰部23与第一谷部22形成在对应的位置。
[0036] 如图2所示,孔部25设置在缓冲部件3的底面的中央。孔部25是供后述的夹紧件4的头部33插入的部位。孔部25与头部33的形状相应地掏空成圆柱状。在孔部25的开口部中形成有朝向中心方向突出的凸部26。凸部26形成在孔部25的开口部的整周。另外,凸部26只要是根据需要设置即可。
[0037] 如图2所示,夹紧件4是连接燃料箱2和缓冲部件3的树脂制的部件。夹紧件4主要由基板部31、脚部32和头部33构成。基板部31呈圆板状,并且形成为直径比缓冲部件3大。
[0038] 基板部31也可以是呈多边形状的板状。基板部31的一个表面(在图2中为基板部31的上表面)与第二峰部23抵接。脚部32从基板部31向燃料箱2侧延伸,该脚部32是与凹部11卡合的部位。脚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4个(在图2中绘出了3个)卡合片34构成。4个卡合片34形成为相同形状,并且它们以包围中心轴C的方式等间隔地形成。
4个卡合片34形成为自由端,因此它们的末端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变形。
[0039] 卡合片34具有:基端部35,其从基板部31伸出;以及弹性卡合部36,其形成于基端部35的末端侧。弹性卡合部36具有:锥部36a,其随着远离中心轴C而向上方(基板部31侧)倾斜;以及水平部36b,其从基端部35起向外侧伸出。
[0040] 头部33立起设置在基板部31的中央与脚部32相反一侧的表面。头部33是插入到缓冲部件3的孔部25中的部位。头部33呈圆筒状,在其外周面40形成有防脱用缘部41。在头部33的上端侧设有3层防脱用缘部41。
[0041] 如图5所示,防脱用缘部41在剖视图中呈三角形状,并且形成在头部33的整周。防脱用缘部41由下述部分构成:倾斜面41a,其从头部33的外周面40起延伸;以及倒钩面
41b,其从外周面40起延伸。倾斜面41a在外周面40上随着远离中心轴C而向下方(基板部31侧)倾斜。倒钩面41b相对于外周面40大致垂直并延伸至倾斜面41a的末端。优选外周面40与倒钩面41b所成的角度α在90°以下。
[0042] 防脱用缘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3层,不过也可以是任意层。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用缘部41形成为在剖视图中呈三角形状,不过只要是使缓冲部件3不易从头部33脱离,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0043] 如图2所示,凹部11的突起部13、13之间的距离W1比脚部32的外径W2(平常时)小。而且,头部33的外径W3与孔部25的凸部26、24之间的距离W4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孔部25的内径W5比凸部26、24之间的距离W4稍大。
[0044] 在将缓冲部件3和夹紧件4安装至燃料箱2的时候,首先将缓冲部件3的孔部25压入到夹紧件4的头部33上。接着,将夹紧件4的脚部32压入燃料箱2的凹部11。由此,能够将缓冲部件3安装到燃料箱2上。
[0045]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1,第一峰部21与第二谷部24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位置,第二峰部23与第一谷部22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位置。由此,当具有上下方向成分的外力作用于缓冲部件3时,由于第一峰部21能够进入第二谷部24,第二峰部23能够进入第一谷部22,因此能够提高缓冲性。例如,如图6的箭头F所示,当具有上下方向成分的外力作用于缓冲部件3时,第一峰部21向第二谷部24侧挠曲。同样地,第二峰部23向第一谷部22侧挠曲。由此,能够提高缓冲部件3的缓冲性。
[0046] 而且,缓冲部件3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呈圆形,并且第一峰部21、第一谷部22、第二峰部23和第二谷部24在同一圆上等间隔地分别配设有相同的个数,因此能够消除外力作用时的各向异性。
[0047] 而且,由于通过夹紧件4安装缓冲部件3,因此不存在粘接剂等的劣化的影响,能够防止随着时间经过而结合力降低。而且,仅通过将缓冲部件3和夹紧件4压入燃料箱2的凹部11就能够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安装。
[0048] 而且,在凹部11中形成有朝向该凹部11的开口部的中心突出的突起部13,因此能够提高突起部13与夹紧件4的脚部32之间的结合力。
[0049] 而且,脚部32(卡合片34)的末端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在脚部32的末端侧形成有与突起部13卡合的弹性卡合部36。由此,当将脚部32插入凹部11中时,脚部32的卡合片34被突起部13按压而直径缩小,并在通过突起部13时从中心向外侧方向施加作用力。由此,脚部32的弹性卡合部36与凹部11的突起部13牢固地卡合在一起,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结合力。
[0050] 而且,在弹性卡合部36上形成有锥部36a,因此能够顺畅地将弹性卡合部36压入凹部11。而且,在弹性卡合部36上形成有水平部36b,因此形成为下述结构:一旦与凹部11的突起部13卡合,则即使作用了向上的力,弹性卡合部36也不易脱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凹部11与夹紧件4的结合力。
[005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部33上具备防脱用缘部41,因此形成为下述结构:能够通过倾斜面41a顺畅地安装缓冲部件3,而且一旦安装后,则由于倒钩面41b而缓冲部件3不易脱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缓冲部件3与夹紧件4的结合力。
[0052]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行缓冲部件3与夹紧件4的重新组装。而且,缓冲部件3与夹紧件4也可分解,因此再利用性也高。而且,在将缓冲部件3和夹紧件4压入凹部11,脚部32与凹部11的突起部13卡合时,伴随着脚部32(卡合片34)的弹性变形产生声音和振动。由此,作业者能够确认夹紧件4已确实地安装至凹部11。
[0053]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设计变更。例如,夹紧件4的脚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分割为4个,不过也可以任意地分割,还可以不分割。而且,防脱用缘部41的个数和间隔适当设定即可。而且,缓冲部件3的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0054] [第二实施方式]
[0055]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1A主要由燃料箱2和缓冲部件3A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1A在不具备夹紧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于燃料箱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56] 如图7所示,缓冲部件3A是橡胶制的且夹设在燃料箱2和车体S之间。缓冲部件3A具有主体部61和从主体部61起向凹部11侧延伸的脚部71。缓冲部件3A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体成型的。
[0057] 如图7和图8所示,主体部61在俯视图中呈圆形,其具有第一峰部21、第一谷部22、第二峰部23和第二谷部24。主体部61除了未形成孔部25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3是相同的结构。
[0058] 脚部71从主体部61的底面起朝向凹部11侧、即图8中的下方突出形成。脚部71具有:基轴部72,其形成为固定的外径;以及扩径部73,其形成于基轴部72的末端。扩径部73形成为比基轴部72大的外径,并且该扩径部73是与凹部11的突起部13卡合的部位。
扩径部73的末端形成为大致球面。
[0059] 在将缓冲部件3A安装至燃料箱2的时候,将缓冲部件3A的脚部71压入燃料箱2的凹部11,使凹部11的突起部13与脚部71的扩径部73卡合。由此,能够将缓冲部件3A安装至燃料箱2。
[0060]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安装结构1A,第一峰部21与第二谷部24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位置,第二峰部23与第一谷部22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位置。由此,当具有上下方向成分的外力作用于缓冲部件3A时,由于第一峰部21能够进入第二谷部24,第二峰部23能够进入第一谷部22,因此能够提高缓冲性。例如,如图9的箭头F所示,当具有上下方向成分的外力作用于缓冲部件3A时,第一峰部21向第二谷部24侧挠曲。同样地,第二峰部23向第一谷部22侧挠曲。由此,能够提高缓冲部件3A的缓冲性。
[0061] 而且,由于通过脚部71进行安装,因此不存在粘接剂等的劣化的影响,能够防止随着时间经过而结合力降低。而且,仅通过将缓冲部件3的脚部71压入燃料箱2的凹部11就能够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安装。而且,扩径部73与突起部13卡合,从而形成为一旦安装则缓冲部件3不易脱出的结构。而且,通过使缓冲部件3A一体成型,能够容易地制造缓冲部件3A。
[0062]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设计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缓冲部件3A一体成型,不过也可以将主体部61和脚部71各自成型,然后结合成一体。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缓冲部件(主体部)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呈圆形,不过也可以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呈多边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