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塘水体复合净化调控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183587.5

文献号 : CN1026592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王小冬朱浩

申请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摘要 :

一种池塘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系统,垂直于养殖池塘的两侧塘埂,在池塘底部均匀布置多条微孔曝气管,在每条微孔曝气管上方水面处对应安置一根绞股上纲绳,在绞股上纲绳上间隔插种水生植物,同时在上纲绳上安装浮球维持浮力,在每根曝气管和对应的绞股上纲绳之间均匀布置多根竖直的人工水草,人工水草的上端固定在上纲绳上,下端固定在曝气管上,曝气管用固定块固定。本系统将微孔增氧、生化处理、生物净化有机结合,提高了溶氧效率和生物净化效果,并具有结构紧凑、原位调控、能耗低、安装简单等特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

垂直于养殖池塘的两侧塘埂(1)、在池塘底部平行布置多根曝气管(2),曝气管(2)之间的间距为5~10m,曝气管(2)两端分别靠近养殖池塘两侧塘埂(1),其一端为封闭端,一端通过布气管(3)与设置在塘埂(1)上的风机(4)排风口相连,沿曝气管(2)长度方向均匀固定多个重物块(5)、将曝气管(2)固定在养殖池塘底部; 在每根曝气管(2)的上方水面处对应布置一根绞股上纲绳(6),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池塘最高水位相匹配,绞股上纲绳(6)两端通过固定桩固定在两侧塘埂(1)上,在绞股上纲绳(6)上间隔松开一段绞股,松开段中插种水生植物(7),水生植物(7)的株间距为0.5~

1.0m,水生植物(7)覆盖的水面面积不超过池塘总水面面积的20%,水生植物(7)为茎叶面发达且生物量大的植物; 沿上纲绳(6)长度方向每隔1.0~1.5m均匀固定1个浮子(8),使绞股上纲绳(6)漂浮在养殖池塘水面上; 每根曝气管(2)和对应的绞股上纲绳(6)之间,均匀布置多根竖直的人工水草(9),相邻人工水草(9)之间的间距为0.3~0.5m,人工水草(9)的上端固定在上纲绳(6)上,下端固定在曝气管(2)上, 所述曝气管(2)为微孔曝气管,

微孔曝气管与人工水草(9)、水生植物(7)复合在一个纵面上, 所述风机(4)为罗茨风机,曝气管(2)总长度与罗茨风机功率的搭配比例为400m/K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水

2 3

草(9)为立体弹性材料草体,比表面积为100~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股上纲绳(6)为聚乙烯3股绞股绳,直径为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7)为空心菜、水芹或水花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管(2)与其对应的上纲绳(6)之间间距为1.5~1.8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8)是直径为10cm的泡沫浮球。

说明书 :

一种养殖池塘水体复合净化调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池塘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池塘养殖是我国主要的养殖生产方式。据《中国渔业年鉴2010》资料,至2009年,我国有养殖池塘416.4万公顷,池塘养殖产量1852.91万吨,其中淡水养殖池塘233.2万公顷,产量1548.9万吨,池塘养殖占水产养殖总产量51.2%,已成为我国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
[0003] 由于我国的池塘养殖水平不高,多数池塘养殖采取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据调3
查,目前我国池塘养殖每生产1kg鱼需要耗水3~13.4m,大量的养殖污染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影响,成为养殖地区重要的面源污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上世纪九十代年以来,随着池塘养殖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开始研究池塘养殖水质调控等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池塘养殖水处理调控技术主要采取原位调控和异位处理的方法。
[0004] 原位调控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增氧、安装生物浮床、安装生物刷等,存在着设施简单,效率不高等问题。
[0005] 池塘养殖水体异位处理是将养殖水体从池塘中排放到专门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再返回到养殖池塘中的一种方法。比较典型有对虾池塘封闭式综合养殖系统、多池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高位池塘生物调控技术、“渔-稻共作”技术、“零排放循环水水产养殖机械-细菌-草综合水处理”系统、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以及国外的基于微藻的南美白对虾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虾-藻-轮虫”复合养殖系统等。由于异位处理过程中养殖水体始终处于不停循环状态,需要占用场地作为水质净化处理的场所,并且需要配备大量的辅助设施,辅之以大量的动力源,能耗高,造成水质净化处理成本居高不下,也不利于养殖需要。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将微孔增氧、生化处理、生物净化有机结合的池塘养殖水处理调控系统。各部分有机结合,提高了增氧效率和净化效率,从而克服了传统池塘养殖水处理存在的技术缺陷,并具有净化效率高、结构紧凑、原位调控、辅助设备少、能耗低、安装简单等特点。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一种池塘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0009] 垂直于养殖池塘的两侧塘埂、在池塘底部平行布置多根曝气管,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5~10M,曝气管两端分别靠近养殖池塘两侧塘埂,其一端为封闭端,一端通过布气管与设置在塘埂上的风机排风口相连,沿曝气管长度方向均匀固定多个重物块、将曝气管固定在养殖池塘底部;
[0010] 在每根曝气管的上方水面处对应布置一根绞股上纲绳,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池塘最高水位相匹配,绞股上纲绳两端通过固定桩固定在两侧塘埂上,在绞股上纲绳上间隔松开一段绞股,松开段中插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株间距为0.5~1.0M,水生植物覆盖的水面面积不超过池塘总水面面积的20%;
[0011] 沿上纲绳长度方向每隔1.0~1.5m均匀固定1个浮子,使绞股上纲绳漂浮在养殖池塘水面上;
[0012] 每根曝气管和对应的绞股上纲绳之间,均匀布置多根竖直的人工水草,相邻人工水草之间的间距为0.3~0.5M,人工水草的上端固定在上纲绳上,下端固定在曝气管上。
[0013] 本系统将微孔暴气、人工水草、水生植物有机结合,采用复合处理的思路对养殖水体的富营养物质进行处理,达到原位净化调控养殖水质的效果:
[0014] 首先,系统将微孔曝气与人工水草、水生植物结合在一起,曝气管既是增氧装置,又是人工水草的固定底纲,曝气增氧时,即可以增加水体溶氧,满足鱼类生长需要,同时还可以为人工水草增氧,满足人工水草上附着生物膜生长对溶氧的需求,提高生化效率和水体净化效果。
[0015] 其次,立体的人工水草“种植”在养殖水体中,为水生菌落提供了附着环境,使它们大量附着在草体上生长,在水体中建立起复杂稳定的生态网络,并消化分解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良性生物链并达到生态平衡。人工水草及其微生物菌团,也为鱼虾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索饵和庇护的场所,并为它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0016] 然后,微孔曝气管与人工水草、水生植物复合在一个纵面上,由于人工水草和植物根系的覆盖作用,可以有效延缓微孔曝气管逸出气泡的上升速度,改变气泡的运行轨迹,增加了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曝气效率。
[0017] 此外,传统生物浮床在池塘内的布置存在着面积、布局等问题。本发明池塘养殖水质复合净化调控系统可以使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殖水面的20%,不会影响到水体藻类的生长,并发挥植物的最大吸收作用,同时微孔曝气增氧和机械增氧相结合可以提高池塘养殖的增氧效率,有利于提高增氧效率和节能需要。
[0018] 进一步的,人工水草选用立体弹性材料,比表面积为100~150m2/m3。立体弹性材料草体进行表面BFA处理后,投放在水里挂膜很快,有利于藻、菌类附着生长。
[0019] 再进一步,曝气管为微孔曝气管,有利于均匀布气增氧。
[0020] 再进一步,风机优选为罗茨风机,池塘内曝气管总长度与罗茨风机功率的搭配比例为400m/Kw,保正所有气管出气均匀。
[0021] 再进一步,绞股上纲绳为聚乙烯3股绞股绳,直径为1.0cm。
[0022] 再进一步,水生植物为空心菜、水芹或水花生等茎叶面发达且生物量大的植物。
[0023] 再进一步,考虑到目前池塘养殖水平的通常水面高度,曝气管与其对应的上纲绳之间间距为1.5~1.8M。
[0024] 再进一步,浮子优选为直径10cm的泡沫浮球。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 1、能够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即时、原位对养殖水进行水质净化处理,无需将养殖水抽取到异位,不必配备大量的辅助设备,能耗低;
[0027] 2、改变了传统水处理的单一模式,将微孔曝气管、人工水草、水生植物结合在一起净化调控池塘养殖水质,利用微孔曝气管作为底纲,并发挥其增氧作用,利用人工水草作为微生物载体净化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利用上纲绞股绳插种水生植形成植物覆带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复合多用,提高了净化效率和池塘养殖效果,控制了养殖污染;
[0028] 3、可以使水生植物的面积不超过养殖水面的20%,水生植物在池塘内的布置更加合理,不会影响到水体藻类的生长,发挥植物的最大吸收作用,可以提高池塘养殖的增氧效率,有利于养殖生物安全。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2中:1为塘埂,2为微孔曝气管,3为布气管,4为罗茨风机,5为重物块,6为上纲绳,7为水生植物,8为浮子,9为人工水草。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图1中,垂直于养殖池塘的两侧塘埂1、在池塘底部平行布置多根曝气管2,曝气管2为微孔曝气管,曝气管2之间的间距为5~10M,曝气管2两端分别靠近养殖池塘两侧塘埂1,其一端为封闭端,一端通过布气管3与设置在塘埂1上的风机4排风口相连,风机4为罗茨风机,曝气管2总长度与罗茨风机功率的搭配比例为400m/Kw。
[0033] 沿曝气管2长度方向均匀固定多个重物块5、将曝气管2固定在养殖池塘底部。
[0034] 每根曝气管2的上方水面处对应布置一根绞股上纲绳6,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池塘最高水位相匹配,一般为1.5~1.8M;绞股上纲绳6两端通过固定桩固定在两侧塘埂1上,绞股上纲绳6为聚乙烯3股绞股绳,直径为1.0cm。
[0035] 在绞股上纲绳6上间隔松开一段绞股,松开段中插种空心菜、水芹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7,水生植物7的株间距为0.5~1.0M,水生植物7覆盖的水面面积不超过池塘总水面面积的20%。
[0036] 沿上纲绳6长度方向每隔1.0~1.5m均匀固定1个浮子8,浮子8为直径10cm的泡沫浮球,使绞股上纲绳6漂浮在养殖池塘水面上。
[0037] 每根曝气管2和对应的绞股上纲绳6之间,均匀布置多根竖直的人工水草9,人工2 3
水草9为立体弹性材料草体,比表面积为100~150m/m ;相邻人工水草9之间的间距为
0.3~0.5M,人工水草9的上端固定在上纲绳6上,下端固定在曝气管2上。
[0038] 曝气管2即是增氧装置,又是人工水草的固定底纲。曝气增氧时,即可以增加水体溶氧,满足鱼类生长需要,同时还可以为人工水草9增氧,满足人工水草9上生物膜生长对溶氧的需求,提高生化效率和水体净化效果。
[0039] 微孔曝气管2与人工水草9、水生植物7复合在一个纵面上,由于人工水草9和水生植物7根系的覆盖作用,可有效延缓曝气管2逸出气泡的上升速度,可改变气泡的运行轨迹,增加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曝气效率。
[0040] 传统生物浮床在池塘内的布置存在着面积、布局等问题。本发明的水工水草9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和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复合净化,可以使水生植物的面积不超过养殖水面的20%,不会影响到池塘水体藻类的生长,发挥植物的最大吸收作用,与微孔曝气管结合以提高池塘养殖的增氧效率,有利于养殖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