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160058.3

文献号 : CN1026923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居和霍秋立曾花森冯子辉方伟张琨张慧凤李景坤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一种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直接进原油或油砂中原油获得分析数据,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软件及方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特性定性,定量获得原油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族组成含量;利用原油黏度与其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族组成含量的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多元相关权重系数及原油黏度指数;利用原油黏度指数与原油黏度的相关性建立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关系式,计算获得预测原油黏度。本发明预测原油黏度的准确度高,为试油测试方案、勘探产能评价、油藏非均质性研究及描述提供了可靠依据,将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一种关键参数,应用前景广阔。

权利要求 :

1.一种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采集原油样品和油砂样品,原油样品取自油井井口或测试样品,原油样品按中国国家标准GB265-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获得原油黏度,油砂样品取自探井岩心,采用机械物理方法提取有机质样品及获得油砂中原油;

2)将步骤1)得到的原油样品和油砂样品中原油,加入等体积的二硫化碳溶剂,得到原油样品和油砂样品中原油溶液;

3)对步骤2)得到的溶液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获得原油样品和油砂样品中原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其中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条件为:美国LECO公司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FID),配有Agilent7890气相色谱仪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四喷口双级热调制器,控制及数据处理为Chroma TOF软件;一维色谱柱为DB-Petro:50m×0.2mm×0.5µm,初温80℃,恒0.2 min,以2℃/min升温速率升到300℃,恒温30 min;二维色谱柱为DB-17ht:2m×0.1mm×0.1µm,初温85℃,恒0.2 min,以2℃/min升温速率升到310℃,恒温30 min;进样口温度300℃,分流进样模式;检测器FID 温度

320℃,检测器补充气体为高纯氦气;调制器温度比一维炉温高30℃;调制周期为10s,其中热吹时间为2.5s;载气为高纯氦气,柱流量为1.8ml/min;燃气为氢气,流量为45ml/min;

助燃气为空气,流量为450ml/min;

4)将步骤3)得到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软件及方法,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的族分离、正交分离、瓦片效应分离特性,对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进行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族组分定性;

5)利用步骤4)得到的族组分定性结果,计算获得原油样品和油砂样品中原油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分的含量及定量结果;

6)利用步骤5)得到的原油族组分含量,确定原油样品中原油的原油黏度与其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多元相关权重系数及原油样品中原油的原油黏度指数;

7)利用步骤6)得到的原油黏度指数,确定原油黏度与原油黏度指数的相关性即建立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关系式;

8)利用步骤5)得到的油砂样品中原油族组分含量和步骤6)得到的原油黏度指数,计算油砂样品中原油黏度指数;

9)将步骤8)得到的油砂样品中原油的原油黏度指数,代入步骤7)得到的油砂样品中原油的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关系式,计算获得预测油砂样品中原油的原油黏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得到的多元相关权重系数及原油黏度指数,是利用原油黏度与原油中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得到的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公式是利用原油黏度与原油黏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获得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得到的油砂样品中原油黏度指数是步骤5)得到的油砂样品中原油族组分含量代入步骤6)得到的原油黏度指数公式获得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得到的预测原油黏度是步骤8)得到的油砂样品中原油黏度指数,代入步骤7)得到的预测原油黏度公式获得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及步骤7)所述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

说明书 :

一种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具体涉及对探井试油试采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试油测试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评价油气层、了解地下情况的最直接手段,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原油黏度是试油测试方案、勘探产能评价、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经济有效开发的关键参数之一,故在试油测试前预测原油黏度尤其是稠油黏度一直是关注的问题。
[0003] 有文献报道利用薄层色谱和色谱质谱技术及芳烃化合物预测生物降解原油黏度,参见赵红静、尹凡举、张敏等“利用芳烃化合物预测生物降解原油的黏度”(沉积学报,2002);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资料预测原油黏度,参见赵红静、张春明、梅博文等“利用地化参数预测稠油油藏开采难度”(石油学报,2004);利用高温气相色谱技术及C40+(%)高分子量烃类化合物预测油藏剩余油黏度,参见张居和、冯子辉、方伟等“油藏剩余油黏度的测试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810056582.x),等等。上述这些预测原油及稠油黏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一种、几种或一类化合物与原油及稠油黏度建立相关性来预测其黏度,在油气勘探开发的科学研究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GC×GC-FID)预测原油黏度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GC×GC-FID)的族组成及分离检测特性,将原油或油砂中原油直接进样检测获得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族组分及含量,利用这些族组分与原油黏度的多元相关性,建立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方法。
[0005] 本发明提供的探井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的预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6] 1)采集原油和油砂样品,原油样品取自油井井口或测试样品等,原油样品按中国国家标准GB265-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获得原油黏度,油砂样品取自探井岩心,油砂样品采用机械物理方法提取有机质样品及获得油砂中原油; [0007] 2)将步骤1)得到的原油和油砂中原油,加入等体积的二硫化碳(色谱纯)溶剂,得到原油或油砂中原油溶液;
[0008] 3)对步骤2)得到的溶液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获得原油和油砂中原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
[0009] 4)将步骤3)得到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软件及方法,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的族组分分离特性等,对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进行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族组分定性;
[0010] 5)利用步骤4)得到的族组分定性结果,计算获得原油和油砂中原油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分的定量结果及含量;
[0011] 6)利用步骤5)得到的原油族组分含量,确定原油黏度与其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多元相关权重系数及原油黏度指数;
[0012] 7)利用步骤6)得到的原油黏度指数,确定原油黏度与原油黏度指数的相关性即建立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关系式;
[0013] 8)利用步骤5)得到的油砂中原油族组分含量和步骤6)得到的原油黏度指数,计算油砂中原油黏度指数;
[0014] 9)将步骤8)得到的油砂中原油黏度指数,代入步骤7)得到的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关系式,计算获得预测原油黏度。
[0015]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原油是一种复杂的、多组分的均质混合物,主要的组成是烃类(链烷烃、环烷烃、芳烃),还有非烃组分(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等)以及胶质和沥青质等,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黏度、密度等是由原油的化学组成(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等组分及含量)决定的,原油黏度的大小是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等族组成“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GC×GC-FID)的族组成及分离检测特性,将原油或油砂中原油直接进样检测获得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分及含量,利用这些族组分与原油黏度的多元相关性,建立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方法。本发明避免了其它方法一般采用一种、几种或一类化合物预测原油黏度,以及原油样品经前处理不能保证其原始性及可能带来的误差及污染;全二维气相色谱比一维气相色谱或色谱-质谱技术的柱容量大、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定性和定量可靠性大大增强,保证了原油黏度预测的准确性,极大地丰富了原油及沉积有机质地球化学信息,对于油藏地球化学研究及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原油黏度与链烷烃相关性图;
[0017] 图2为原油黏度与环烷烃相关性图;
[0018] 图3为原油黏度与芳烃相关性图;
[0019] 图4为原油黏度与非烃相关性图;
[0020] 图5为原油黏度与原油黏度指数相关性图;
[0021] 图6为原油全二维气相色谱族组分定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发明主要提出了探井试油测试前预测原油黏度的全二维气相色谱方法,主要是依据全二维气相色谱柱容量大、分辨率和灵敏度高、族组分条带等分离特性、定性和定量可靠性大大增强,将原油或油砂中原油样品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获得的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原油黏度指数,建立原油黏度与原油黏度指数图版及关系式,计算预测原油黏度。
[0023] 本实施方式原油和油砂采集及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完成的:
[0024] 1)采集原油和油砂样品,原油样品取自油井井口或测试样品,原油样品按中国国家标准GB265-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获得原油黏度,油砂样品取自探井岩心,采用机械物理方法提取有机质样品及获得油砂中原油;
[0025] 2)将步骤1)得到的原油和油砂中原油,加入等体积的二硫化碳(色谱纯)溶剂,得到原油或油砂中原油溶液;
[0026] 3)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获得原油和油砂中原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其中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条件为:美国LECO公司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FID),配有Agilent7890气相色谱仪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四喷口双级热调制器,控制及数据处理为Chroma TOF软件;一维色谱柱为DB-Petro:50m×0.2mm×0.5µm,初温80℃,恒0.2 min,以2℃/min升温速率升到300℃,恒温30 min;二维色谱柱为DB-17ht:2m×0.1mm×0.1µm,初温85℃,恒0.2 min,以2℃/min升温速率升到310℃,恒温30 min;进样口温度300℃,分流进样模式;检测器FID 温度320℃,检测器补充气体为高纯氦气;调制器温度比一维炉温高30℃;调制周期为10s,其中热吹时间为2.5s;载气为高纯氦气,柱流量为1.8ml/min;燃气为氢气,流量为45ml/min;
助燃气为空气,流量为450ml/min;
[0027] 4)将步骤3)得到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软件及方法,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的正交分离、族分离、瓦片效应分离特性及谱图,最下方一条带是极性最弱的链烷烃,上方依次是环烷烃、芳烃系列(单环、双环、三环芳烃、四环芳烃等)、非烃和生物标志物系列(图6),进行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组分定性;
[0028] 5)将步骤4)得到的组分定性结果和步骤3)得到的分析数据,分别计算得到族组分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峰面积之和与总峰面积,利用各族组分峰面积除以总峰面积,得到原油或油砂中原油族组分的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相对百分含量及定量结果;
[0029] 6)将步骤5)得到的原油族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和步骤1)得到的原油黏度,导入软件(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公共软件)进行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原油族组分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与原油黏度的相关性和多元相关系数; [0030] 7)将步骤6)得到的多元相关系数分别与其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含量的乘积之和,得到原油黏度指数;
[0031] 8)将步骤7)得到的原油黏度指数和步骤1)得到的原油黏度,导入软件(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公共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原油黏度指数与原油黏度的关系式即建立油砂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公式;
[0032] 9)将步骤8)得到的油砂中原油黏度指数,代入步骤7)得到的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关系式,计算获得预测原油黏度。
[0033] 以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龙虎泡、齐家古龙地区的原油和探井油砂为例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实施过程。
[0034] 1、地质背景与实验样品:
[0035]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是松辽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由西部超覆带和泰康隆起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为东倾的单斜构造,东邻由龙虎泡阶地、齐家古龙凹陷、大庆长垣等二级构造单元组成的中央凹陷区。在几十年的西部斜坡区勘探中发现了新店、白音诺勒、阿拉新、二站、江桥、富拉尔基等油气田,以萨尔图和高台子油层为主要储集层和勘探目标,勘探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是稠油及原油和天然气。据冯子辉(2003)等有关研究表明,西部斜坡区油气主要来源于东部的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烃源岩,故在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龙虎泡、齐家古龙地区采集原油及稠油样品53件(表1),为萨尔图(S)、葡萄花(P)、高台子(G)、扶余(F)、杨大城子(Y)油层原油;采集西部斜坡探井江77、江84井的油砂样品16件(表2),油层为萨尔图(S)和高台子(G)。
[0036] 2、实验结果及讨论:
[0037] 采用步骤1)的方法采集原油和油砂样品、提取油砂中原油样品,并获得原油黏度数据(表1);采用步骤2)到步骤5)的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检测、定性、定量,获得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分含量分析数据(表1)。采用步骤6)到步骤9)的方法进行以下实验研究。
[0038] 原油黏度及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
[0039] 表1井号 井深/m 层位黏度/mPa.s 链烷烃/% 环烷烃/% 芳烃/% 非烃/%
杜1-3 784.8-789.8 S 131.41 34.38 30.13 17.31 18.18
杜20 1551.4-1533.3 S 28.26 74.17 7.66 9.73 8.44
杜23 1178.0-1182.4 G 141.00 18.77 24.56 37.50 19.17
杜34 1212.4-1210.4 G 79.87 75.69 7.81 7.88 8.62
杜43 1070.0-1060.6 S 261.30 16.02 18.69 38.47 26.83
杜52 872.4-866.0 G 222.40 20.36 23.74 32.38 23.53
杜60 951.6-952.6 S 340.20 20.58 22.37 32.57 24.49
杜616 731.2-728.8 S 202.30 19.80 30.77 36.13 13.30
杜620 714.6-717.4 S 398.80 30.28 25.27 16.59 27.87
杜75 836.6-840.2 s 450.00 9.62 21.55 39.81 29.02
杜85 1451.0-1452.0 G 264.09 39.07 20.06 24.82 16.06
杜V-3 770.6-789.8 S 211.10 46.84 23.99 19.44 9.73
杜V-4 784.6-788.6 S 520.40 16.26 23.37 32.96 27.41
富701 471.2-481.4 s 340.00 15.82 19.91 37.63 26.63
富718 471.8-481.4 S 308.20 22.43 22.65 29.19 25.73
江21 607.0-609.2 s 300.00 24.34 24.11 16.77 34.78
江37 820.0-851.5 j 141.00 55.18 15.84 18.31 10.67
江372 593.0-602.0 G 159.60 77.31 10.19 6.12 6.38
江45 443.6-446.8 s 330.00 9.93 17.53 38.63 33.90
江55 465.8-458.2 S 298.50 12.71 24.50 38.17 24.62
江75 558.8-560.0 s 240.00 24.75 23.66 33.90 17.69
来65 662.4-664.4 s 200.70 29.76 22.53 26.76 20.95
古18 1966.6-1993.2 sp 20.90 76.03 9.64 7.15 7.18
古203 2324.0-2248.2 F 26.73 69.15 12.91 8.22 9.73
古22 1803.8-1802.8 S 51.10 79.13 11.02 3.63 6.23
古302 2179.4-2083.0 G 16.30 70.52 11.12 9.80 8.56
古702 1958.2-1991.2 G 14.60 72.31 9.52 8.77 9.40
古708 2136.6-2143.2 F 24.28 72.09 11.36 8.20 8.36
古96 1637.0-1634.5 S 63.83 74.18 8.79 6.93 10.10
哈10 1865.2-1844.6 P 6.90 83.01 6.29 5.99 4.71
哈15 2269.0-2278.8 Fy 15.22 77.44 12.33 4.36 5.87
金51 1611.6-1613.8 s 32.22 63.08 7.08 12.82 17.02
金62 2017.8-2111.4 G 40.19 68.39 9.57 12.02 10.02
金88 1975.0-1977.0 S 60.77 75.04 9.04 6.24 9.69
龙124 1841.0-1858.6 s 23.90 79.23 7.51 5.77 7.49
龙23 2116.2-2272.6 Fy 33.50 76.57 13.47 4.26 5.71
龙29 1987.2-1934.4 G 21.10 70.12 11.73 9.29 8.86
龙291 1915.4-1841.6 G 35.20 80.22 8.98 7.29 3.52
塔20 1170.8-1172.2 s 46.10 59.65 19.17 11.86 9.32
塔22 1340.6-1337.0 S 101.40 31.48 30.04 21.18 17.29
塔23 1706.6-1708.6 G 32.56 70.13 10.13 11.76 7.98
塔234 1934.6-2011.8 F 45.20 75.26 8.16 8.15 8.42
塔251 1570.8-1772.6 P 34.60 76.46 6.56 8.13 8.85
塔284 2074.0-2173.0 Fy 10.20 71.20 12.99 8.95 6.86
塔30 1882.0-1947.2 F 17.44 77.67 7.50 6.92 7.90
塔301 1288.8-1289.6 s 23.90 64.36 11.68 12.65 11.32
英14 2230.8-2403.0 F 12.64 81.89 6.49 6.41 5.21
英15 1840.8-1777.2 S 25.50 77.21 7.20 5.93 9.66
英33 1882.6-1905.2 P 5.06 87.78 3.67 3.47 5.09
英39 2039.0-2042.1 G 16.11 68.56 13.00 10.69 7.75
英51 2021.0-1923.8 G 8.85 77.83 8.15 8.80 5.23
英62 1503.0-1495.0 s 18.71 76.56 6.97 6.00 10.47
[0040] 2.1 原油黏度的相关性:
[0041] 将原油黏度分别与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成(表1)做相关性分析(图1、图2、图3、图4),其与原油黏度都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3、0.7287、0.8246、0.8781,非烃和芳烃与原油黏度高度正相关、环烷烃与原油黏度显著正相关、链烷烃与原油黏度高度负相关,可见,原油黏度具有多元相关性,是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等组成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
[0042] 2.2原油黏度多元相关权重系数及黏度指数:
[0043] 将原油中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组成与原油黏度(表1)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多元相关权重系数分别为-0.8293、1.2422、1.9715、8.7855,原油黏度指数为:
[0044] Iv=8.7855×非烃+1.9715×芳烃+1.2422×环烷烃-0.8293×链烷烃………….(1)
[0045] 2.3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公式:
[0046] 将原油中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含量分别代入原油黏度指数公式,获得原油黏度指数的一系列数据,与原油黏度做相关性分析,获得原油黏度指数与原油黏度关系图版(图5),两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0,其关系式及原油黏度预测公式为:
[0047] y=0.998x+0.455…………………………………………………………..(2)[0048] 2.4 试油测试前原油黏度预测及结果对比:
[0049] 将探井江77、江84油砂样品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的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含量数据(表2),代入公式(1)计算获得预测原油黏度指数数据(表3),再将预测原油黏度指数数据,代入公式(2)计算获得预测原油黏度(表3)。
[0050] 从探井试油测试前预测原油黏度结果(表3)看,江77井萨尔图油层573.31~579.37m的预测原油黏度为250.12 mPa.s~305.53 mPa.s、预测井段原油黏度(平均)为
280.62 mPa.s,该井段试油测试实测原油黏度为290.16 mPa.s,预测原油黏度与原油黏度的相对偏差为3.34%;同样,江84井萨尔图油层579.59m~581.09m预测井段原油黏度(平均)为314.61mPa.s,该井段试油测试实测原油黏度为309.28mPa.s,预测原油黏度与原油黏度的相对偏差为1.71%,可见,该方法预测原油黏度的准确度高。
[0051] 油砂样品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
[0052] 表2井号 井深/m 层位 链烷烃/% 环烷烃/% 芳烃/% 非烃/%
江77537.31 S 22.05 15.52 25.22 37.21
江77537.61 S 17.63 24.17 27.36 30.84
江77573.31 S 15.40 31.17 30.23 23.20
江77574.91 S 22.72 25.42 32.02 19.84
江77577.87 S 14.728 27.144 33.197 24.93
江77579.37 S 18.65 22.69 36.79 21.87
江77585.48 S 21.913 24.419 24.574 29.09
江84593.28 S 15.71 26.41 33.73 24.15
江84579.59 S 13.38 26.09 29.43 31.10
江84580.49 S 14.58 28.10 30.97 26.35
江84581.09 S 17.31 30.95 29.68 22.06
江84594.61 G 3.12 11.60 34.57 50.71
江84595.41 G 2.35 14.50 40.34 42.81
江84596.41 G 4.32 13.44 41.66 40.58
江84597.41 G 2.65 11.92 42.61 42.82
江84598.01 G 2.20 10.30 46.25 41.25
[0053] 试油测试前预测原油黏度结果对比
[0054] 表3
[0055] 探井江77井萨尔图油层537.31m~537.61m预测原油黏度介于377.32mPa.s~340.06mPa.s, 585.48m~593.28m预测原油黏度介于316.04mPa.s~298.30mPa.s;探井江84井高台子油层594.61m~598.01m预测原油黏度介于451.31mPa.s~524.89mPa.s,可见,2口井原油黏度在纵向上都呈现非均质性,江84井高台子油层原油黏度明显高于萨尔图油层,为这2口井试油方案及勘探及时提供了依据,将为以后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依据。
[0056] 以上通过实例具体说明了本发明进行原油和油砂样品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及探井试油测试前预测原油黏度的全过程,该方法测得的结果可用于探井试油方案及勘探产能评价、开发方案设计、经济有效开发等原油勘探开发。本发明具有下述特点:
[0057] (1)提出并建立了探井试油测试前预测原油黏度的全二维气相色谱方法,能够直接进原油和油砂中原油样品获得分析数据,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软件及方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特性定性,定量获得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族组成含量;利用原油黏度与其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的族组成含量的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原油黏度指数;利用原油黏度指数与原油黏度的相关性建立原油黏度预测图版及关系式,计算获得预测原油黏度。
[0058] (2)原油黏度与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的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含量都呈线性关系,非烃和芳烃与原油黏度高度正相关、环烷烃与原油黏度显著正相关、链烷烃与原油黏度高度负相关,原油黏度的大小是链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等组成多元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原油黏度与多元相关及黏度指数所获得的预测原油黏度的准确性应最高。
[0059] (3)该方法在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油气勘探中应用,在试油测试前预测了2口探井16个井段的原油黏度,原油黏度在纵向上都呈现非均质性,预测原油黏度与试油井段实测原油黏度的最大相对偏差为3.34%,该方法预测原油黏度的准确度高,为探井试油测试方案及勘探产能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将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一种关键参数,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