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脂大小蠹驱避剂及其使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74702.0

文献号 : CN1026965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许志春温俊宝骆有庆孙东

申请人 : 北京林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脂大小蠹驱避剂,该驱避剂包含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红脂大小蠹引诱剂和驱避剂相结合来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技术。本发明的驱避剂可以有效驱赶红脂大小蠹成虫的靠近,且本发明通过在装有引诱剂的诱捕器悬挂位置的周围,按使用要求放置驱避剂,对红脂大小蠹的诱捕效果可以比单独使用引诱剂提高约1倍,同时能控制红脂大小蠹对诱捕器周围油松的危害,保护范围达40×40m2以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红脂大小蠹驱避剂,该驱避剂由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组成;其中,所述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之间的重量份配比为0.5~1.5:0.5~1.5:0.5~1.5:0.5~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之间的重量份配比为1:1:1:1.2:1.5。

3.一种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红脂大小蠹引诱剂和驱避剂相结合来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步骤;

其中,所述引诱剂为3-蒈烯;所述驱避剂由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组成;所述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之间的重量份配比为0.5~1.5:0.5~1.5:0.5~1.5:0.5~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之间的重量份配比为1:1:1:1.2:1.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的用量为3~10m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的用量为5ml。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避剂用量为1~10m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避剂用量为5ml。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避剂放置在所述引诱剂周围,与所述引诱剂之间的距离为5~15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避剂与所述引诱剂之间的距离为

10米。

说明书 :

一种红脂大小蠹驱避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森林害虫的驱避剂,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脂大小蠹驱避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又名强大小蠹,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是20世纪80年代由北美侵入中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1999年在山西爆发以后,迅速蔓延至河南、河北、陕西等地,2005年蔓延到北京门头沟地区。国内外利用信息化合物防控红脂大小蠹己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使用植物源引诱剂防治红脂大小蠹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悬挂诱捕器位置周围的寄主松树受红脂大小蠹的危害更加严重的现象,也称“周边危害”现象。这是由于被诱集的小蠹没有被诱捕器捕获的个体危害所造成的。
[0003] 在昆虫行为调节中,除了采用引诱剂引诱外,利用昆虫对某些气味物质的回避行为,可以作为驱避剂用于保护重点林分、干扰昆虫正常的寄主选择行为,达到防治害虫发生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植物源引诱剂在诱捕器诱引捕捉红脂大小蠹成虫时,不能完全诱捕成虫,使部分成虫转移到周边的松树上,造成周围的树上危害加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脂大小蠹驱避剂及其使用方法,可以避免“周边危害”现象的发生。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脂大小蠹驱避剂,该驱避剂包含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
[0007] 优选地,所述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之间的重量份配比为0.5~1.5∶0.5~1.5∶0.5~1.5∶0.5~2∶0~2。
[0008] 更优选地,所述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之间的重量份配比为1∶1∶1∶1.2∶1.5。
[0009]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红脂大小蠹引诱剂和驱避剂相结合来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步骤。通过利用引诱剂与驱避剂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红脂大小蠹,既能提高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效果,同时可以减少诱捕器周围的寄主松树受害现象的发生。
[0010] 优选地,所述引诱剂为3-蒈烯。
[0011] 优选地,所述驱避剂包含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所述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之间的重量份配比为0.5~1.5∶0.5~1.5∶0.5~1.5∶0.5~2∶0~2;优选为1∶1∶1∶1.2∶1.5。
[0012] 优选地,所述引诱剂的用量为3~10ml,优选为5ml。
[0013] 优选地,所述驱避剂用量为1~10ml,优选为5ml。
[0014] 优选地,所述驱避剂放置在所述引诱剂周围,与所述引诱剂之间的距离为5~15米,优选为10米。
[0015]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方法如下∶
[0016] 信息素的缓释装置选用容积为20ml的缓释塑料小瓶。在拧紧瓶盖的情况下,信息素物质能从瓶壁的微小孔中缓慢释放出来。
[0017] 引诱剂、驱避剂有效成分单体都可购入。引诱剂使用3-蒈烯单体装入缓释塑料小瓶制成,每个引诱剂使用剂量为5ml。
[0018] 驱避剂成分为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和马鞭草烯酮组成,其重量配比为0.5~1.5∶0.5~1.5∶0.5~1.5∶0.5~2∶0-2,按上述重量比将各单体装入缓释塑料小瓶混合后制成驱避剂,每个驱避剂使用剂量为1~10ml。从所达到的发明效果,最优选择为1∶1∶1∶1.2∶1.5,使用剂量5ml。
[0019] 选择受到红脂大小蠹危害的油松林,在林地中悬挂诱捕器,加入3-蒈烯引诱剂,距离诱捕器10m位置四个方向上各悬挂一个驱避剂,共4个。驱避剂悬挂于松树树干基部,离地面50cm高处。
[0020] 本发明的驱避剂可以使红脂大小蠹有效远离林地,且本发明通过在装有引诱剂的诱捕器悬挂位置的周围,按使用要求放置驱避剂,对红脂大小蠹的诱捕效果可以比单独使用引诱剂提高约1倍,同时能控制红脂大小蠹对诱捕器周围油松的危害,保护范围达2
40×40m 以上,有效期达一个月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2] 实施例1
[0023] 以山西沁源灵空山林场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单独使用引诱剂(不使用驱避剂)及2
根据本发明将引诱剂与驱避剂相结合使用的对比效果。每个试验样地大小均为40×40m。
试验于2010年5月12日开始,6月16日结束,每3天调查记录1次诱捕器内红脂大小蠹的数量,共记录11次,统计记录各处理诱捕器的诱捕量。试验开始前后调查记录样地的受害情况变化。
[0024] 试验使用的引诱剂为3-蒈烯,购自Sigma-Aldrich化学试剂公司。驱避剂中组分壬醛、3-辛醇、反-2-己烯醛和水杨醛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北京有限公司,马鞭草烯酮购自日本东京化成工业。各化学试剂单体的出厂浓度见表1。如表2所示进行试验,试验设置4次重复。试验结果见表3。
[0025] 表1:各化学试剂单体出厂纯度
[0026]中文名称 纯度
反-2-己烯醛 98%
3-辛醇 97%
水杨醛 99%
壬醛 97%
3-蒈烯 90%
马鞭草烯酮 98%
[0027] 表2:试验处理方式
[0028]
[0029] 表3实施例1试验结果
[0030]
[0031] 注:上表诱捕量为4次重复各诱捕器诱捕量之和,有虫株率为4次重复处理的平均值。
[0032]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在装有引诱剂的诱捕器悬挂位置的周围使用驱避剂,对红脂大小蠹的诱捕效果可以比单独使用引诱剂提高约1倍。
[0033] 实施例2
[0034] 如表4所示进行试验,其他同实施例1,试验结果见表5。
[0035] 表4试验处理方式
[0036]
[0037]
[0038] 表5实施例2试验结果
[0039]
[0040] 注:上表诱捕量为4次重复各诱捕器诱捕量之和,有虫株率为4次重复处理的平均值。
[0041] 实施例3
[0042] 如表6所示进行试验,其他同实施例1,试验结果见表7。
[0043] 表6试验处理方式
[0044]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