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莓叶中一种二萜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183809.3

文献号 : CN10271880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雪香周丽萍曹庸

申请人 : 华南农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个新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16α、17、18‑三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8‑O‑β‑D‑葡萄糖苷,其结构式为:该化合物是从山莓中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和结晶的方法所得,MTT肿瘤活性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山莓叶中一种二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粉碎的山莓叶,加入体积分数浓度60-80%的乙醇水溶液,料液重量体积比为

1g:10ml,搅匀,先超声提取30min,然后于室温下浸提48h,过滤,滤渣再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浓缩冷冻干备用;

(2)将浸膏液用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反复多次萃取,将萃取液分别浓缩,冷冻干燥,分别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

(3)将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中压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进行洗脱,再用乙酸乙酯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的流速为15mL/min,同时每管收集的流份量为20mL,收集洗脱液;

(4)将洗脱液进行低压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氯仿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样品点板合并样品,将样品进行结晶,得化合物和母液,上述方法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莓叶中一种二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时,首先用石油醚洗脱,然后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洗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重量配比为2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莓叶中一种二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用乙酸乙酯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时,乙酸乙酯与甲醇的重量配比分别为100:0,40:1,

10:l,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莓叶中一种二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用氯仿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时,氯仿和甲醇的重量配比分别为25:1,15:1,10:1,5:1。

说明书 :

山莓叶中一种二萜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山莓叶中一种二萜化合物、分离纯化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属蔷薇科悬钩子属中一种落叶灌木。多生长于向阳山坡、溪边、山谷、荒地和灌丛中,海拔300m~1500m。除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外,全国均有分布。福建全省各地均有山莓分布,野生资源蕴藏量相当大。我国利用山莓的历史悠久,在古书《本草拾遗》、《本草纲目》、《名医别录》、《食疗本草》中就有山莓药用价值的详细记载,其药用已有上千年历史。山莓果、根及叶均可入药。
[0003] 二萜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是十分显著的。L.Z.Li等(2010)从芫花中得到一个新的二萜化合物并研究得出其对人类早期的HL-60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1.74μM。Li FS等(2010)从乳香中得到七个大环二萜类化合物,这七种化合物均对Bel-7402,Hela和SW-480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盘永才等(2006)从柳珊瑚中分离得到的三种二萜中,二萜T-7对肿瘤细胞KB,P388和L1210等显示出很强的抑制活性,ED50依次为2.80、0.31、0.22μg/mL;二萜T-8、T-9,也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张敏等人(张敏,2007,药学学报;张敏,2011,HELVETICA CHIMICA ACTA)从山莓叶中分离得到了四个新的二萜化合物:3α,16α,17,19-对映-贝壳杉烷-四醇和2羰基-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7-β-D-葡糖苷。3β,1 6α,17,19-四羟基-対映贝壳杉-19-乙酸酯,3β,1 6α,17,19-四羟基-対映贝壳杉-19-乙酸酯-17-氧-β-D-葡萄糖苷。陈雪香等人(陈雪香,2010,HELVETICA CHIMICA ACTA)从山莓叶中分离鉴定出三个新化合物化合物:分别为9β,16α,17三羟基-对映贝壳杉-2酮(9β,16α,17-trihydroxy-ent-kaur-2-one),16α,17,19三羟基-对映贝壳杉-2酮(16α,17,19-trihydroxyl-ent-kaur-2-one),2β,3α,16α,17-四羟基-对映-贝壳杉醇(2β,3α,16α,17-tetrahydroxyl-ent-kauranol),且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从山莓中分离出的一个二萜化合物,MTT肿瘤活性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
[0005]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个新二萜化合物是从山莓中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和结晶的方法所得,化学名称分别为:16α、17、18-三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8-O-β-D-葡萄糖苷。其结构式如下:
[0006]
[0007] 上述化合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所得:
[0008] (1)称取粉碎的山莓叶,加入体积分数浓度60-80%的乙醇水溶液,料液重量体积比为1g:10ml,搅匀,先超声提取30min,然后于室温下浸提48h,过滤,滤渣再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浓缩冷冻干备用;
[0009] (2)将浸膏液用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反复多次萃取,将萃取液分别浓缩,冷冻干燥,分别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
[0010] (3)将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中压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进行洗脱,再用乙酸乙酯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的流速为15mL/min,同时每管收集的流份量为20mL,收集洗脱液。
[0011] (4)将洗脱液进行压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氯仿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样品点板合并样品,将样品进行结晶,得化合物和母液。
[0012] 步骤(3)中,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时,首先用石油醚洗脱,然后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洗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重量配比为20:80。
[0013] 用乙酸乙酯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时,乙酸乙酯与甲醇的重量配比分别为100:0,40:1,10:l,0:1。
[0014] 步骤(4)中,用氯仿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时,氯仿和甲醇的重量配比分别为25:1,15:1,10:1,5:1。
[0015] 实验证明,上述化合物对肝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二萜化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对比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从山莓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化合物,化学名称分别为:16α、17、18-三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8-O-β-D-葡萄糖苷,结构式为:
[0018]
[0019] 该化合物由以下方法分离所得:
[0020] (1)山莓叶乙醇粗提物的制备:称取粉碎的山莓叶3000.0g,加入10倍体积60-80%的乙醇,搅匀,先超声提取20-30min,然后于室温下浸提48h,过滤,滤渣再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浓缩冷冻干备用。
[0021] (2)山莓活性成分液液萃取分离纯化:将浸膏液用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反复多次萃取,将萃取液分别浓缩,冷冻干燥。分别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
[0022] (3)乙酸乙酯萃取物柱层析的分离纯化:先用中压柱层析分离,洗脱剂选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酸乙酯=100:0-0:80),乙酸乙酯与甲醇(乙酸乙酯:甲醇=100:0-0:1)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的流速为10-15mL/min,每管收集的流份量为20mL。经TLC检测,采用硫酸香草醛显色,合并相同组份,分别得Fr.A,Fr.B,Fr.C,Fr.D,Fr.E,Fr.F,Fr.G,Fr.H,Fr.I,Fr.J,Fr.K,Fr.LFr.M共13个组分。
[0023] (4)组份Fr.J进行低压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氯仿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氯仿:甲醇=25:1-5:1),每20ml收集一瓶,收集的样品点板合并样品,分别为Fr.1,Fr.2,Fr.3,Fr.4,Fr.5,Fr.6,Fr.7,Fr.8,Fr.9,Fr.10,Fr.11Fr.12,Fr.13,Fr.14,Fr.15,Fr.16,Fr.17,Fr.18共18个组份。再选择Fr.13进行结晶,得化合物和母液。
[0024] 本发明二萜化合物结构测定:
[0025] 1、化合物的理化与光谱数据:
[0026] 1.1理化数据
[0027] 白色针状晶体,M.p.209~210℃,旋光度:-0.050(温度:23.9℃,波长:589.3nm下测得)。用二氯甲烷:甲醇=20:1,石油醚:乙酸乙酷=3:5,环己烷:丙酮=3:1不同溶剂系统上行展开,1%香草醛硫酸溶液显为单一紫色斑点。在二氯甲烷:甲醇=20:1系统中Rf=0.50,石油醚:乙酸乙酷=3:5系统中Rf=0.49,环己烷:丙酮=3:1系统中Rf=0.1。
[0028] 1.2光谱数据
[0029] (1)1H-NMR(氘代甲醇,600MHz)
[0030] 4.18(1H,d,J=7.8Hz),4.07(1H,d,J=9.6Hz),3.86(1H,dd,J=2.4,11.4Hz),3.69(2H,m),3.58(1H,d,J=11.4Hz),3.34(1H,m),3.32(1H,m),3.27(1H,m),3.25(1H,m),
3.17(1H,t,J=8Hz),2.01(1H,br.s),1.92(1H,d,J=11.4Hz),1.88(1H,m),1.83(1H,m),
1.3-1.7(13H,m),1.065(3H,s),1.02(1H,m),1.001(3H,s),0.92(2H,m),0.79(1H,m)。
[0031] (2)13C-NMR(氘代甲醇,DEPT)
[0032] 18.9q,19.3t,19.4t,21.8t,27.2t,28.4q,37.4t,38.1t,39.1s,40.5s,41.7t,43.7t,45.8s,46.4d,53.9t,58.3d,58.5d,62.7t,66.9t,71.7d,73.9t,75.2d,77.7d,
78.2d,82.9s,105.1d。
[0033] 2.2.2.3APCI-MS:483.7(M-H)466.7,448.7,304.7,286.8。
[0034] 2、解析过程
[0035] APCI-MS给出准分子离子峰483.7(M-H),说明该化合物分子量为484。13C-NMR结合DEPT共给出26个碳信号,其中甲基2个、亚甲基12个、次甲基8个、季碳4个,因此连碳质子数为38个。根据化学位移,得知分子中含有一分子六碳糖(62.7t,71.7d,75.2d,77.7d,78.2d,1
105.1d),且与已知糖化学位移比较,推出该糖为β-D葡萄糖,H-NMR中δ4.18(1H,d,J=
7.8Hz)予以佐证。扣除糖部分,苷元含20个碳原子,其中有3个连氧饱和碳原子(66.9t,
73.9t,82.9s),至此可以推出分子式为C26H44O8,Ω=5,为一四环二萜苷元。仔细分析比较化合物一与从该植物中发现的多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碳化学位移数据,二者化学位移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如从该植物中已经发现报道的(3α,16α)-3,16,17,18-tetrahydroxy-ent-kaurane,化学结构如下:
[0036]
[0037] 综合上述分析,该化合物同样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的β-D葡萄糖苷。
[0038] 对于苷元羟基取代位置及糖成苷位置分析HSQC、HMBC图谱,有以下数据予以支撑:与碳δ66.9t直接相连的氢δ3.58(1H,d,J=11.4Hz)HMBC中可见其与碳δ82.9s、46.4d远程相关,证明苷元16、17位含有羟基。与碳δ73.9t直接相连的氢δ4.07(1H,d,J=9.6Hz)HMBC中可见其与碳δ28.4q、38.1t、39.1s、58.3d和105.1d远程相关;同时与碳δ28.4q直接相连的氢δ
1.00(3H,s)HMBC中可见其与碳δ38.1t、39.1s、58.3d和73.9t远程相关,证明苷元18、19位分别为羟基和甲基,且羟基与葡萄糖脱水形成苷键。另外分析该化合物NOE谱,可见与碳δ
18.9q直接相连的氢δ1.06(3H,s)与氢δ4.07(1H,d,J=9.6Hz)有明显相关,说明该羟基应处于18位,与苷元20甲基处于同一侧、空间距离较近。
[0039] 综上推理,化合物1命名为:16α、17、18-三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8-O-β-D-葡萄糖苷,(16α)-16,17,18-trihydroxy-ent-kauran-18-O-β-D-glucoside。化学结构如下:
[0040]
[0041] 本发明中新二萜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测定:
[0042] 1、实验材料
[0043] (1)药品:上述分离的化合物A、B、C。
[0044] (2)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由广州泰禾生物医药公司提供。
[0045] (3)试剂:PRMI1640,胎牛血清,96孔板,胰酶,DMSO,MTT,5-FU,青霉素,链霉素。
[0046] 2、方法
[0047] 将肝癌HepG2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1x105U/L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培4
养液中,37℃,5%CO2培养箱内常规传代培养。细胞以1x10个/孔的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于含10%的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24h,细胞贴壁后,实验组给药量为100μg/mL、200μg/mL、400μg/mL,阴性对照组加等量RPMI(DMSO含量为1%),阳性对照组加入5-Fu的浓度为100μg/mL、200μg/mL、400μg/mL、800μg/mL、1600μg/mL。空白对照组只加等量RPMI。药物作用24h后,于每孔中加入配制的5%MTT 20μL继续培养4h,弃上清,加入150μL DMSO,在混合振荡仪上振药约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后,于酶联检测仪上492nm波长测定各孔吸光值。
[0048] 计算细胞毒性值(CT%),CT%=(1一OD处理/OD对照)×100%。
[0049] 3、化合物1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
[0050] 上述新二萜化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对比试验结果见图1。
[0051] 结果表明,所得的新二萜化合物16α、17、18-三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8-O-β-D-葡萄糖苷在受试五个浓度(200、150、100、50、25μg/mL)下对HepG2肝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活性组分浓度呈正相关,抑制率分别为45.09%、36.45%、29.31%、19.18%、9.70%;而阳性对照药5-FU在此浓度下的抑制率分别为:69.98%、63.22%、
59.55%、47.91%、35.89%。空白对照的1%的DMSO对HepG2肝癌细胞无直接的抑制作用。说明新二萜化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率比5-FU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