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用容器的栓体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089933.3

文献号 : CN1027303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汤口和广初本邦生

申请人 : 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膳魔师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可简单地确认有无安装密封部件。饮料用容器的栓体(3)的密封部件(18)形成为有底凹状,具有附设于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表面的周面部(27)和连续设置于周面部的下部并附设于底壁(17)的下表面的底面部(28)。在底面部的平面的中央设置朝上的卡合突起(39)。而且,将卡合突起以在栓体的周方向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设置于底壁的中央的卡合孔(44)。因此,可在栓体(3)的中央部进行密封部件的装卸操作。此外,通过在关闭栓体的状态下目视确认已插入卡合孔的卡合突起,可简单确认密封部件的有无。栓体主体(12)、密封部件的第一注液孔(24)、第二注液孔(36)连通而能够使液体流出。

权利要求 :

1.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具有:

栓体主体,该栓体主体安装于饮料用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且具有口部;

盖体,该盖体安装于所述栓体主体,对该栓体主体的口部进行开闭;以及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装配于所述栓体主体,水密地封堵所述上部开口,在内部设置有上下方向的流路的所述栓体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底壁,在所述底壁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注液孔,并且在该底壁的中央设置有卡合孔,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有底凹状,在该密封部件的底面部设置有第二注液孔,并且在所述底面部的中央设置有朝上的卡合突起,通过将该卡合突起插入所述卡合孔,将所述密封部件以能够沿周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栓体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朝上的卡合突起的上端缘部设置有直径比所述栓体主体的卡合孔的直径大的防脱凸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体主体、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第一、第二注液孔在各自的底壁、底面部的周缘呈放射状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第二注液孔的内周径和外周径分别大致相同,并且即使在所述密封部件相对于所述栓体主体转动的情况下,相对的所述第一、第二注液孔彼此也不会全部被覆盖,保持连通所述栓体主体的内外的所述注液孔用于液体的流出以及通气时所需要的开口面积、位置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体主体的第一注液孔的第一周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密封部件的第二注液孔的第二周方向的长度长,并且所述栓体主体的第一注液孔的个数比所述密封部件的第二注液孔的个数少或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朝上的卡合突起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密封部件相对于所述栓体主体进行装卸的手指抵碰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具有:

第一止水部,该第一止水部与所述上部开口的内表面的朝内止水突起抵接;

第二止水部,该第二止水部水密地保持从所述朝内止水突起起的上方侧的内侧面;

第三止水部,当紧固所述栓体主体时,该第三止水部水密地保持所述密封部件的内表面下部和所述栓体主体的内部外表面下部之间;以及第四止水部,该第四止水部水密地保持所述密封部件上端的朝上面和所述栓体主体的外表面上部的台阶部朝下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相对于所述栓体主体的内部外表面平滑地设置,当开栓时所述密封部件利用在所述第二止水部产生的密封部件和所述上部开口的内侧面的摩擦而相对于栓体主体朝下方移动,由此解除所述第三止水部、第四止水部的水密状态而确保通气路,并且当从所述上部开口取下所述栓体主体时,所述密封部件因其弹性而返回到原来的装配状态。

说明书 :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背景技术

[0002] 以朝的饮料用容器,盖体被开闭自如地设置于栓体的口部,该栓体利用螺丝安装在上述饮料用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在上述栓体设置有水密封堵容器主体的开口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为环状,以略露出状态与形成于栓体的下部外表面的安装用槽嵌合。该密封部件被水密地安装至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侧的内表面(例如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97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 在如现有技术那样密封部件与形成于栓体的下部外表面的安装用槽嵌合的饮料用容器中,由于嵌合密封部件的槽遍及全周,所以必须将密封部件暂时伸展之后进行装卸,在装卸操作性方面存在忧虑。此外,密封部件的安装是由目视来确认密封部件从安装用槽略露出的状态,因此不易进行安装状态的确认。进而,在转动栓体进行开拴和闭拴时,在密封部件和上部开口的内表面之间发生滑动摩擦阻力。其结果,由于因转动而产生的栓体的装卸的操作阻力(扭矩)增加,导致操作加重等的操作性能低下。因此若不充分扣紧则有渗出的忧虑。
[0005] 意欲解决的问题点在于,在将密封部件设置于栓体主体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中,提高密封部件的装卸操作性,进一步为了防止忘记安装和丢失而提高密封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目视确认性。此外,也在于提高基于开拴和闭拴时的栓的转动的栓装卸操作性和密封部件的止水性、装卸的耐久性及栓体的洗净性的部分。此外,在内部减压状态下的开栓时考虑防止密封部件脱落。
[0006]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具有:栓体主体,该栓体主体安装于饮料用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且具有口部;盖体,该盖体安装于上述栓体主体,对该栓体主体的口部进行开闭;以及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装配于上述栓体主体,水密地封堵上述上部开口,在内部设置有上下方向的流路的上述栓体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底壁,在上述底壁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注液孔,并且在该底壁的中央设置有卡合孔,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有底凹状,在该密封部件的底面部设置有第二注液孔,并且在上述底面部的中央设置有朝上的卡合突起,通过将该卡合突起插入上述卡合孔,将上述密封部件以能够沿周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栓体主体。
[0007]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案中,在上述密封部件的朝上的卡合突起的上端缘部设置有直径比上述栓体主体的卡合孔的直径大的防脱凸缘部。
[0008]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中,上述栓体主体、上述密封部件的上述第一、第二注液孔在各自的底壁、底面部的周缘呈放射状配置有多个,上述第一、第二注液孔的内周径和外周径分别大致相同,并且即使在上述密封部件相对于上述栓体转动的情况下,相对的上述第一、第二注液孔彼此也不会全部被覆盖,保持连通上述栓体主体的内外的上述注液孔用于液体的流出以及通气时所需要的开口面积、位置关系。
[0009]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方案中,上述栓体主体的第一注液孔的第一周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密封部件的第二注液孔的第二周方向的长度长,并且上述栓体主体的第一注液孔的个数比上述密封部件的第二注液孔的个数少或相同。
[0010]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在上述密封部件的朝上的卡合突起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将上述密封部件相对于上述栓体进行装卸的手指抵碰部。
[0011]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中,上述密封部件具有:第一止水部,该第一止水部与上述上部开口的内表面的朝内止水突起抵接;第二止水部,该第二止水部水密地保持从上述朝内止水突起起的上方侧的内侧面;第三止水部,当紧固上述栓体时,该第三止水部水密地保持上述密封部件的内表面下部和上述栓体的内部外表面下部之间;以及第四止水部,该第四止水部水密地保持上述密封部件上端的朝上面和上述栓体的外表面上部的台阶部朝下面之间。
[0012]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上述密封部件相对于上述栓体的内部外表面平滑地设置,当开栓时上述密封部件利用在上述第二止水部产生的密封部件和上述上部开口的内侧面的摩擦而相对于栓主体朝下方移动,由此解除上述第三止水部、第四止水部的水密状态而确保通气路,并且当从上述上部开口取下上述栓体时,上述密封部件因其弹性而返回到原来的装配状态。
[0013] 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通过将卡合突起插入卡合孔,能够目视确认密封部件的安装状态,能够防止忘记安装和丢失。
[0014] 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利用防脱凸缘部能够可靠地装配密封部件。
[0015] 根据第三方案的发明,能够良好地确保液体的流出状态和通气状态。
[0016] 根据第四方案的发明,能够更良好地确保液体的流出状态和通气状态。
[0017] 根据第五方案的发明,利用手指抵碰部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装卸操作性。
[0018] 根据第六方案的发明,能够对从第二液体通孔不通过第一液体通孔而要朝栓体的外部渗漏的液体进行止水。
[0019] 根据第七方案的发明,当容器主体的内部为减压状态的开栓时,能够防止密封部件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闭栓时的剖视图。
[0021] 图2为同上开栓中途中的剖视图。
[0022] 图3为同上栓体的仰视图。
[0023] 图4为同上栓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4]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分解立体图。
[0025] 符号说明:
[0026] 1...容器主体;2...上部开口;3...栓体;4...盖体;10...第一台阶部(朝内止水突起);12...栓体主体;13A...口部;16...流路;17...底壁;18...密封部件;24...第一注液孔;27...周面部;28...底面部;30...第一止水部;31...第二止水部;34...第三止水部;35...第四止水部;36...第二注液孔;39...卡合突起;40...上部手指抵碰部;41...防脱凸缘部;44...卡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此外,以下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不一定是本发明的必要要件。
[0028] 实施例1
[0029] 图1~4表示实施例1,用于收纳水、咖啡、茶或清凉饮料的容器,将栓体3安装于在容器主体1的上部设置的圆筒状的上部开口2,并且盖体4被开闭自如地设置于该栓体3。容器主体1在有底筒状的外筒5的内侧配置有底筒状的内筒6,并且将彼此的上端接合而形成上部开口2,在外筒5和内筒6之间设置有真空空间7。并且,第一外螺纹8以容器主体1的中心轴线9为中心而形成于连续设置于上部开口2的作为颈部的外筒5的外周。
此外,在上部开口2的内表面的下部设置有作为向内止水突起的第一台阶部10及在该上部的第二台阶部11。该第一台阶部10以及第二台阶部11均以下方比上方小径的方式设置为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圆环状。
[0030] 上述栓体3的栓体主体12是合成树脂制,形成为与中心轴线9同轴状的近似圆筒状,栓体主体12设置有:作为饮用口或注入口的上部圆筒部13,该上部圆筒部13被安装在上部开口2上,上端成为口部13A;下部外侧圆筒部14,该下部外侧圆筒部14被连续设置于该上部圆筒部13下方的外侧,且被配置在外筒5的颈部的外侧;下部内侧圆筒部15,该下部内侧圆筒部15被连续设置于上部圆筒部13下方的内侧,且被配置在上部开口2的内侧而形成栓体3的内侧;以及底壁17,该底壁17被设置在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下方,其平面为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圆形,以遮断从容器主体1的内部至上部圆筒部13的饮料流路16。并且,在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表面安装有用于止水的由硅等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18。
[0031] 在下部外侧圆筒部14的内表面形成有与第一外螺纹8螺合的第一内螺纹19。此外,在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内表面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形成有第二内螺纹20。设置于盖体4的第二外螺纹21能够与该第二内螺纹20螺合。此外,第二内螺纹20、第二外螺纹21为双头螺纹,第二内螺纹20如后所述那样兼用作流出液体的障壁。进而,在下部内侧圆筒部
15的外表面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设置有第三台阶部22,该第三台阶部22通过台阶部朝下面23被形成为其下方比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上方小径。
[0032] 此外,通过将沿着底壁17的外周缘在上下方向贯通并且平面为圆弧状的多个第一注液孔24配置成圆环状,在邻接的第一注液孔24之间形成连接底壁17的周缘和第一中底壁部25的第一连接桥部26。该第一连接桥部26沿着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放射方向配置。在实施例中,第一注液孔24被等间隔地设置于4个部位,结果,第一连接桥部26也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被等间隔配置于4个部位,此外,在4个部位的第一注液孔24的上方以对置的方式配置有沿螺旋方向间断地设置的与相同数量、在实施例中为4个部位的第二内螺纹20。
[0033] 上述密封部件18形成为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有底短圆筒形,上述密封部件18具有:与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表面嵌合的短圆筒状的周面部27;和连续设置于该周面部27下部并封住其下方的底面部28,该底面部28以贴着底壁17的下表面的方式覆盖底壁17的下表面。
[0034] 上述密封部件18的周面部27的外表面在位于上部开口侧2的第一台阶部10和第二台阶部11之间经由间隙29对置,在周面部27的外表面的下部一体地设置有与第一台阶部10抵接的第一止水部30。该第一止水部30的纵剖面为锥状三角形或矩形的小突起状,该第一止水部30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配置成圆环状,第一止水部30的前端能够与第一台阶部10抵接。此外,在密封部件18的周面部27的外表面的上部一体地设置有与第二台阶部11的正上方和正下方抵接的上下一对的第二止水部31。该第二止水部31的纵剖面为锥状三角形或矩形的小突起状,该第二止水部31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配置成圆环状,第二止水部31的前端能够分别与第二台阶部11的正上方和正下方抵接。
[0035] 此外,通过将形成为外表面无槽等的平坦面的下部内侧圆筒部15从底壁17的周缘立起设置,在该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周面与底壁17的下表面的连接部形成约圆的1/4圆弧状的第一角部32。而且,通过利用密封部件18的周面部27的内表面和底面部28的上表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角部33,利用该第二角部33的内表面、上表面与第一角部32的外表面抵接而密合,由此形成能够止水的第三止水部34。
[0036] 进而,在周面部27的上端利用水平的朝上面形成第四止水部35。该第四止水部35与台阶部朝下面23抵接来进行止水。
[0037] 通过在底面部28沿着该底面部28的外周缘呈圆环状配置多个在上下方向贯通且平面为圆弧状的第二注液孔36,在邻接的第二注液孔36之间形成连接底面部28的周缘和中心轴线9上的第二中底面部37的连接桥部38。该连接桥部38沿着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放射方向配置。另外,第一注液孔24和第二注液孔36的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外边缘、内边缘的半径被形成为大致相同。
[0038] 进而,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第一中底壁部25、第二的中底面部37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径,在第二中底面部37的上表面中央朝上突出设置有纵剖面为T字状的卡合突起39。即,该卡合突起39在上端形成有可供手指抵碰的大致水平平坦的上部手指抵碰部40,并且,在该上部手指抵碰部40的外周,在中心轴线9上直立设置有圆柱状突起主体42,该圆柱状突起主体42具有比第二中底面部37略微小径的防脱凸缘部41。另外,上部手指抵碰部40可以稍微朝上方突出设置,或者稍微朝下方凹陷设置。另外,在圆柱状突起主体42的下表面设置有稍微朝上凹陷设置的下部手指抵碰部43。
[0039] 并且,通过将突起主体42从下方强制插入至形成在第一中底壁部25的中心轴线9上且与该突起主体42大致相同直径的平面圆形的卡合孔44中,突起主体42与卡合孔44卡合,防脱凸缘部41卡定于第一中底壁部25的上表面,并且第二中底面部37卡定于第一中底壁部25的下表面,由此将密封部件18以在周方向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栓体3上。
[0040] 进而,形成为如下构造: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第一注液孔24、第二注液孔36的内周径和外周径分别大致相同,并且即使在密封部件18相对于栓体3转动的情况下,第一注液孔24、第二注液孔36彼此也不会全部被覆盖,保持连通栓体3内外的流路16用于液体的流出和通气时所需要的开口面积、位置关系。因此,栓体3的第一注液孔24的第一周方向的长度A比上述密封部件18的第二注液孔36的第二周方向的长度B长,并且上述栓体3的第一注液孔24的个数也比上述密封部件18的第二注液孔36的个数少或相同,在实施例中,第一周方向的长度A被形成得比将第二连接桥部38的第三周方向的长度C加在第二周方向的长度B的长度长。此外,第二内螺纹20的第四周方向的长度D被形成得比第一周方向的长度A短,且比第二周方向的长度B长。
[0041] 上述盖体4为合成树脂制,在其下表面中央朝下突出设置有小径且有底的盖圆筒部45,在该盖圆筒部45中填充有绝热材料46,并且在盖圆筒部45的上部设置有环状密封部件47,该环状密封部件47在闭盖时与上部圆筒部13的内表面抵接。此外,上述第二外螺纹21被设置于盖圆筒部45的外表面。
[0042] 以下对上述结构进行说明。在从上部开口2将例如茶等的饮料液体收纳到容器主体1中后,通过将第一内螺纹19与第一外螺纹8螺合而将栓体3装配于容器主体1。因此,第一~四止水部30、31、34、35分别通过与第一台阶部10、第二台阶部11、第一角部32的外表面、台阶部朝下面23抵接而实现止水。进而,通过将第二外螺纹21与第二内螺纹20螺合而将盖体4装配于栓体3。因此,环状密封部件47在闭盖时与上部圆筒部13的内周面抵接,从而遮断液体流路16,收纳于容器主体1的茶水被液密地保温。
[0043] 在饮用饮料时,转动盖体4,使第二内螺纹20脱离第二外螺纹21,将盖体4从栓体3朝上方取下。然后,通过仪栓体3朝下的方式倾斜容器主体1,使所收纳的饮料液体通过第二注液孔36以及与第二注液孔36连通的第一注液孔24的部位朝上部圆筒部13侧流出,将嘴唇(未图示)贴在口部13A进行饮用。此时,从第一注液孔24流出的饮料液体因与第一注液孔24正对的第二内螺纹20的阻挡而分叉,然后通过第二内螺纹20的周方向的两端、即通过被间断设置的多个第二内螺纹20相互之间,朝成为饮用口侧的上部圆筒部13侧流出。
[0044] 此外,在倾斜容器主体1从而流出所收纳的液体时,即使通过第二注液孔36的液体的一部分浸入底壁17的下表面和底面部28的上表面之间,也能够利用第三止水部34进行止水,进而,即使液体万一通过了第三止水部34,也能够利用第四止水部35对该液体进行止水,因此,不会发生使液体从栓体主体12和密封部件18之间渗漏的情况。
[0045] 在作为这样的饮料用容器使用的过程中,当水洗栓体3时,通过将该栓体3相对于容器主体1转动,略微松弛第二内螺纹20和第二外螺纹21的螺合。此时,例如在容器主体1的内部为减压状态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8的周缘部27相对于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表面滑动,第二角部33、进而第三止水部34相对于第一角部32下降,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微小的第一间隙E,并且,第四止水部35相对于台阶部朝下面23下降,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微小的第二间隙F。这些是由于底面部28被朝下方吸引的吸引力超越了由合成树脂制的下部内侧圆筒部15和合成树脂亦即硅制的密封部件18之间的平滑面接触所产生的拔出摩擦力,从而形成了第一间隙E、第二间隙F。然后,通过像这样形成第一间隙E、第二间隙F,即通过经由这些第一间隙E、第二间隙F将外部空气通过下部内侧圆筒部15和周面部27之间的微小的通气用间隙(未图示)以及底壁17和底面部28之间的微小的通气用间隙(未图示),导入至处于减压状态的内筒6内,从而能够稍用力即可将栓体3从上部开口2取下。
此时,密封部件18的周面部27、底面部28在自由度提高的状态下进行弹性变形,结果,即使在周面部27、底面部28产生大的歪斜也能够阻止该情况,因此,当从上部开口2抽出下部内侧圆筒部15时,栓体3的密封部件18不会发生龟裂和从栓体主体12的分离、脱落。此外,当容器主体1的内部为未减压状态时,即使在装卸栓体3时对密封部件18施加过大的力的状态下,通过形成第一间隙E、第二间隙F也能够提高密封部件18的变形自由度从而可防止破损。
[0046] 将栓体3从容器主体取下之后,由于密封部件18的弹性返回力,底面部28与底壁17密合。
[0047] 进而,当将密封部件18从底壁17卸下时,通过用手指(未图示)稍微强制地按压上部手指抵碰部40使凸缘部41进而使卡合突起39产生弹性变形而从卡合孔44的下方拔出,由此能够取下密封部件18。
[0048] 另一方面,当在洗净后进行组装时,将手指(未图示)抵靠于下部手指抵碰部43,通过将密封部件18的卡合突起39稍微强制地插入至卡合孔44而使凸缘部41卡定于底壁17的上表面,从而防止脱落。此时,第三止水部34、第四止水部35分别无间隙地与第一角部32、台阶部朝下面23密合。之后,通过将密封部件18压入上部开口2进而将第一内螺纹
19与第一外螺纹8螺合,能够将栓体3装配于上部开口2。
[0049] 如以上那样,在上述实施例中,具备:栓体主体12,该栓体主体12安装于饮料用的容器主体1中的平面为圆形且在上下方向呈圆筒状的上部开口2,在上部具有上部圆筒部13和平面圆形的口部13A;盖体4,该盖体4安装在栓体主体12上并开闭口部13A;以及具有弹性的橡胶状的密封部件18,该密封部件18装配于栓体主体12,插入至容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2而水密地堵塞该上部开口2的内侧,栓体主体12在其内部经由形成筒部的上部圆筒部13以及下部内侧圆筒部15设置有与口部13A连通的上下方向的流路16,并且栓体主体12的下部设置有底壁17,在该底壁17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注液孔24,并且在底壁17的中央设置有上下方向的卡合孔44,密封部件18被形成为有底凹状,其具有附设于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表面的周面部27以及连续设置于该周面部27的下部且附设于底壁17的下表面的底面部28,在密封部件18的底面部28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二注液孔36,并且在底面部28的平面的中央设置有朝上的卡合突起39,通过将卡合突起39以能够在栓体3的周方向旋转的方式插入到设置于底壁17的平面的中央的上下方向的卡合孔44,能够在栓体3的中央部进行密封部件18的装卸操作。此外,在关闭栓体3的状态下,通过目视确认已插入至卡合孔44的卡合突起39,能够简单地确认密封部件18的有无。而且,不会如现有技术那样在栓体主体12的周壁的外表面存在密封部件装配用的槽,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表面成为平面,因此成为洗净性高的栓体3。
[0050] 此外,通过在密封部件18的朝上的卡合突起39的上端缘部设置防脱凸缘部41,该防脱凸缘部41能够卡定于底壁17的上表面且直径比栓体3的卡合孔44的直径大,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密封部件嵌合至周方向的槽内,用手指按压位于卡合突起39的上下的上部手指抵碰部40、下部手指抵碰部43,由此装卸变得简便。
[0051] 进而,栓体主体12、密封部件18的第一注液孔24、第二注液孔36在各自的底壁17、底面部28的周缘侧呈放射状配置有多个,第一注液孔24、第二注液孔36的内周径和外周径分别大致相同,并且即使在密封部件18相对于栓体主体12转动的情况下,相对的第一注液孔24、第二注液孔36彼此也不会全部被覆盖,保持连通栓体主体12内外的通路用于液体的流出和通气时所需要的开口面积、位置关系。
[0052] 此外,栓体主体12的第一注液孔24的第一周方向的长度A比第二注液孔36的第二周方向的长度B长,并且栓体主体12的第一注液孔24的个数比第二注液孔36的个数少或相同,密封部件18的放射状的第二注液孔36的弧长比设置于栓体3的放射状的第一注液孔24的弧长短,因此密封部件18中央部的刚性变高,能够提高装卸的耐久性。而且,通过将将密封部件18的第二注液孔36的数量设置得比栓体3的第一注液孔24的数量多,可始终得到稳定的流出量及流出状态、通气状态。
[0053] 进而,在密封部件18的朝上的卡合突起39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从栓体3取下密封部件18的第一上部手指抵碰部40,另一方面,在卡合突起39的下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将密封部件18插入到栓体3的第二上部手指抵碰部43,由此,仅靠用手指从上方或下方按压密封部件18,就能够简单地将密封部件取下或安上。
[0054] 另外,对于密封部件18,除了设置在周面部27的外表面且平面为圆环状的第一止水部30、第二止水部31之外,还设置有:第三止水部32,该第三止水部32以水密状态与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第一角部32抵接且平面为圆环状;以及朝上的第四止水部35,该第四止水部35以水密状态与台阶部朝下面23抵接且平面为圆环状,该台阶部朝下面23以下方变得小径的方式形成于周面部27的外表面。在倾斜容器主体1而流出所收纳的液体时,即使通过了第二注液孔36的一部分液体浸入底壁17的下表面和底面部28的上表面之间,也能够利用第三止水部32进行止水,进而,即使液体万一通过了第三止水部32,也能够利用第四止水部35对液体进行止水,不会发生液体从栓体主体12和密封部件18之间渗漏的情况,能够进行更可靠的止水。
[0055] 进而,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表面和周面部27的外表面以平坦状抵接,在将栓体3从上部开口2朝上方提起的开拴时,在下部内侧圆筒部15的外表面和密封部件18的内表面之间没有限制两者间的垂直方向变位的周方向突起或槽,当开栓时容器主体1的内部为减压状态,或通过在第一止水部30或/及第二止水部31产生的密封部件18和上部开口2的内表面的摩擦,密封部件18相对于栓体主体12朝下方移动,由此第三止水部34、第四止水部35的水密状态被解除,从而确保通气路,并且在从容器主体1取下所述栓体3时密封部件18因其弹性而返回到原来的装配状态,由此,在将栓体3相对于容器主体1进行装卸时,密封部件18和栓体主体12不一体地旋转,因此,上部开口2的内表面与第三止水部34、第四止水部35之间的滑动摩擦降低,能够防止因突起状的第三止水部34、第四止水部35的扭转、破裂而导致的渗漏。
[0056] 实施例2
[0057] 图5表示实施例2,对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详细说明。在实施例2中,利用上下方向的贯通孔形成多个小径的第二注液孔36’,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个第二注液孔36的一部分成为与第一注液孔24连通的状态而能够进行液体的流出。此外,在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盖体4能够利用第二内螺纹20、第二外螺纹21螺合,但是也可以将盖体经由铰链轴开闭自如地设置于栓体主体,此外,在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利用上部圆筒部13的口部13A形成饮用口,但是也可以在上部圆筒部13的上部设置注入口。
[0058]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59]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能够适用于各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