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312249.2

文献号 : CN1027307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秉钧张仕林张贤顺

申请人 : 黄秉钧

摘要 :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结构简洁、生产与维护方便、能制作蒸馏水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技术手段为:包括一蒸馏系统,其是由蒸馏、供热及补水装置组成;蒸馏装置是由一薄片状的螺旋蒸馏片,而其一面为冷凝面,另面为蒸发面、并紧贴有一螺旋蒸发片;螺旋蒸馏片为从供热装置处,以冷凝面、蒸发面的顺序,以一间隔往远离供热装置的方向、而螺旋排列设置,且螺旋蒸馏片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一支撑结构,并形成一螺旋集水沟;而供热装置,为呈圆柱状设置,具有一供热面;另补水装置,具有水槽及补水体,且补水体一端浸泡于水槽内的水中,并另一端与螺旋蒸发片顶端连接,能将水由水槽处、引入螺旋蒸发片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包括:

一蒸馏系统(100),该蒸馏系统(100)是由一蒸馏装置(1)、一设于该蒸馏装置(1)中心处的供热装置(2)、以及一设于该蒸馏装置(1)顶端处的补水装置(3)所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馏装置(1)是由一片螺旋蒸馏片(11)所组成;

该螺旋蒸馏片(11)为呈薄片状,其一面为供水蒸气凝结用的冷凝面(12),且另一面为作为蒸发用的蒸发面(13);

该蒸发面(13)紧贴有一片以毛细材料所制而成、作为蒸发用的螺旋蒸发片(131),并且来自补水装置(3)之待蒸馏的水,能被吸附于该螺旋蒸发片(131)上;

该螺旋蒸馏片(11)为从供热装置(2)处,以冷凝面(12)、蒸发面(13)的顺序,以一间隔往远离供热装置(2)的方向、而螺旋排列设置,且螺旋蒸馏片(11)的顶端与底端为呈封闭状,以防止水蒸气外泄;

在冷凝面(12)下方,有一供收集由冷凝面(12)滴落之蒸馏水用的螺旋集水沟(15);

藉由供热装置(2)提供热能,让热能由螺旋蒸馏片(11)之最内侧圈处的冷凝面(12)处,往外传导至此冷凝面(12)相对的蒸发面(13)处,再传导至与此蒸发面(13)紧贴的螺旋蒸发片(131)上,让此处螺旋蒸发片(131)所吸附的水,受热能蒸发为水蒸气,而此水蒸气扩散至位于下一圈处的冷凝面(12)上时、会凝结成蒸馏水,此时,水蒸气凝结为蒸馏水的过程中、所放出的潜热,会往外传导至此冷凝面(12)相对的蒸发面(13)处,再传导至与此蒸发面(13)紧贴的螺旋蒸发片(131)上,又使此处螺旋蒸发片(131)所吸附的水,蒸发为水蒸气,同样,水蒸气会扩散至位于下一圈处的冷凝面(12)上、以凝结成蒸馏水,如此重复蒸馏过程、直至蒸馏系统(100)之螺旋蒸馏片(11)的最外侧圈、最远离供热装置(2)处,以将热量排出至蒸馏系统(100)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2),为呈柱状设置,具有一供热面(21),该供热面(21)的表面,与相邻螺旋蒸馏片(11)的冷凝面(12)间,更覆盖设有一环状蒸发片(22),补水装置同时对此环状蒸发片(22)由上方补水,该供热面(21)能将进入供热装置(2)的外来任一型式的能量,转换成为热能后、经由供热面(21)传导至环状蒸发片(22),使环状蒸发片(22)上的水蒸发,水蒸气扩散凝结于螺旋蒸馏片(11)之最内侧圈处的冷凝面(12)上;

而所述环状蒸发片(22),其是为下列之一:单独设置的型式、和螺旋蒸发片(131)为一体设置的型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2),是为一流体容器(23),且流体容器(23)与供热面(21)、具有良好的热接触、或是同为一体;

而所述流体容器(23),设有一能供导引任一型式之流体状热媒、流至供热面(21)背面、使热媒所含之热能、能传导至供热面(21)、以被蒸馏装置(1)带走用的输入管(24);以及一能导引前述被取热后之热媒离开的输出管(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2)的供热面(21),更设有一电热装置(28),该电热装置(28)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透过供热面(21)传送至蒸馏装置(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2),是由一设于该蒸馏装置(1)中心处、并将蒸馏装置(1)封闭的定位塞体(26);以及一能将蒸汽输入蒸馏装置(1)内的蒸汽输入管(27)所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3),具有至少一个装盛有待蒸馏之水的水槽(31)、及至少一个以毛细材料所制成的补水体(32),且该补水体(32)的一端、浸泡于水槽(31)内的水中,并另一端与螺旋蒸发片(131)顶端连接,能将水由水槽(31)处、引入螺旋蒸发片(131)中;

而所述补水体(32),其是为下列之一:可单独拆换的型式、和螺旋蒸发片(131)为一体设置的型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蒸馏片(11),其每一圈之两侧边缘间,为呈下列之一的状态:由内侧至外侧而缓缓变低、由内侧至外侧而皆等高、由内侧至外侧而缓缓变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系统(100)中,更包括一能将蒸馏水所含之余热,用以预热待蒸馏之水的热回收装置(4);

所述热回收装置(4),是包括一第一回热管(41);

又所述第一回热管(41)的中间段,为设置于螺旋集水沟(15)内、或与螺旋集水沟(15)内之蒸馏水具有良好的热接触,而第一回热管(41)的两端分别为待蒸馏之水之输入端和输出端;

由输入端进入第一回热管(41)的待蒸馏之水,在经过中间段吸收螺旋集水沟(15)内蒸馏水内多余之热能后,再由输出端离开传送至补水装置(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系统(100)中,更包括一能将蒸馏系统(100)所产生之废水,其内所含之余热,用以预热待蒸馏之水的热回收装置(4);

所述热回收装置(4),是包括一第二回热管(42);

又所述第二回热管(42)的中间段,为设置于螺旋蒸发片(131)下端、并与由螺旋蒸发片(131)排出之废水具有良好的热接触,而第二回热管(42)的两端,分别为待蒸馏之水之输入端和输出端;

由输入端进入第二回热管(42)的待蒸馏之水,在经过中间段吸收由螺旋蒸发片(131)排出之废水之多余之热能后,再由输出端离开传送至补水装置(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系统(100)中,更包括一平行于螺旋蒸馏片(11)之轴心、垂直设置于螺旋蒸馏片(11)内、能将螺旋蒸馏片(11)处之各间隔分隔、以形成数个区域的分隔条(9)。

说明书 :

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能利用热能[如:太阳能],使水[水、污水、欲净化的水]蒸发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还原成干净的蒸馏水,是属于净水设备、海水淡化、废水回收、太阳能应用等的专业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为一高效率的热驱动式蒸馏水制作系统,是由Cooper与Appleyard,于公元1967年所提出[P.I.Cooper and J.A.Appleyard.Sun at Work12(1967),P.4]。
[0003] 如图1所示为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其中,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其主要包含:一传统供热装置、一传统补水装置、及数片层迭的传统蒸馏片。
[0004] 当中最重要结构为传统蒸馏片,传统蒸馏片为薄片状,其中一面为平滑表面,是作为传统冷凝面,好让水蒸气可以在此凝结,传统冷凝面下侧设有传统集水沟,可收集由前述传统冷凝面上,水蒸气所凝结而滴落的蒸馏水;
[0005] 而另一面紧贴一层作为传统蒸发片的毛细材料,传统补水装置供应待蒸馏的水,由传统蒸发片吸收后,在此吸热蒸发;
[0006] 传统蒸馏片的层迭方式,为以一传统冷凝面面对另一传统蒸馏片的传统蒸发片的方式层迭,且边线对齐、近距间隔平行排列;
[0007] 一侧最靠外的传统冷凝面,紧靠传统供热装置,传统供热装置为利用外来热源[如:太阳能、水蒸气]的热能,加热邻近的传统蒸馏片,故此传统蒸馏片的温度为最高,吸附于传统蒸发片上的水,吸收热能、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扩散至对面传统蒸馏片的传统冷凝面上,凝结成蒸馏水;
[0008] 在此同时,前述凝结过程中所放出的潜热[Latent Heat],成为这片传统蒸馏片的热源,传导至另一邻近的传统蒸发片上,使其所含的水蒸发,如此重复蒸馏过程,直至最后一片传统蒸馏片,再将热量排出系统,故最后一片传统蒸馏片处,温度为最低。

发明内容

[0009] 一、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0010] 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中,蒸馏片应用了毛细材料,作为蒸发片来使用,以达到吸附水、并让水蒸发、最后获得蒸馏水的效果,但是受到毛细材料的影响,整个系统经过一段时日的运作后,毛细材必因水中杂质的污染,而渐渐失去作用,必须要更换蒸馏片,才能继续的运作。
[0011] 但是,因为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各个部件紧密配合,结构过于复杂紧凑,造成组件损耗后拆换不易,而且蒸馏片为了要维持一定曲度的圆弧面,单片面积不能太大,故大型化尺时有限,并且需要绝热部位较多,机体许多体积被保温材料占据,故[产量/体积比]较小,形成此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偏高,无法普及的原因。
[0012] 有鉴于此,如何让此种效率优良的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得以实用化,降低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以使其普及化,便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目的。
[0013] 二、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0014]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结构简洁、生产与维护方便、能制作蒸馏水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
[0015] 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
[0016] 为一种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包括:
[0017] 一蒸馏系统,该蒸馏系统是由一蒸馏装置、一设于该蒸馏装置中心处的供热装置、以及一设于该蒸馏装置顶端处的补水装置所组成;
[0018] 所述蒸馏装置是由一片螺旋蒸馏片所组成;
[0019] 该螺旋蒸馏片为呈薄片状,其一面为供水蒸气凝结用的冷凝面,且另一面为作为蒸发用的蒸发面;
[0020] 该蒸发面紧贴有一片以毛细材料所制而成、作为蒸发用的螺旋蒸发片,并且来自补水装置之待蒸馏的水,能被吸附于该螺旋蒸发片上;
[0021] 该螺旋蒸馏片为从供热装置处,以冷凝面、蒸发面的顺序,以一间隔往远离供热装置的方向、而螺旋排列设置,且螺旋蒸馏片的顶端与底端为呈封闭状,以防止水蒸气外泄;
[0022] 在冷凝面下方,有一供收集由冷凝面滴落之蒸馏水用的螺旋集水沟;
[0023] 藉由供热装置提供热能,让热能由螺旋蒸馏片之最内侧圈处的冷凝面处,往外传导至此冷凝面相对的蒸发面处,再传导至与此蒸发面紧贴的螺旋蒸发片上,让此处螺旋蒸发片所吸附的水,受热能蒸发为水蒸气,而此水蒸气扩散至位于下一圈处的冷凝面上时、会凝结成蒸馏水,此时,水蒸气凝结为蒸馏水的过程中、所放出的潜热,会往外传导至此冷凝面相对的蒸发面处,再传导至与此蒸发面紧贴的螺旋蒸发片上,又使此处螺旋蒸发片所吸附的水,蒸发为水蒸气,同样,水蒸气会扩散至位于下一圈处的冷凝面上、以凝结成蒸馏水,如此重复蒸馏过程、直至蒸馏系统之螺旋蒸馏片的最外侧圈、最远离供热装置处,以将热量排出至蒸馏系统外。
[0024]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供热装置,为呈柱状设置,具有一供热面,该供热面的表面,与相邻螺旋蒸馏片的冷凝面间,更覆盖设有一环状蒸发片,补水装置同时对此环状蒸发片由上方补水,该供热面能将进入供热装置的外来任一型式的能量,转换成为热能后、经由供热面传导至环状蒸发片,使环状蒸发片上的水蒸发,水蒸汽扩散凝结于螺旋蒸馏片之最内侧圈处的冷凝面上;
[0025] 而所述环状蒸发片,其是为下列之一:单独设置的型式、和螺旋蒸发片为一体设置的型式。
[0026]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供热装置,是为一流体容器,且流体容器与供热面、具有良好的热接触、或是同为一体;
[0027] 而所述流体容器,设有一能供导引任一型式之流体状热媒、流至供热面背面、使热媒所含之热能、能传导至供热面、以被蒸馏装置带走用的输入管;以及
[0028] 一能导引前述被取热后之热媒离开的输出管。
[0029]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供热装置的供热面,更设有一电热装置,该电热装置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透过供热面传送至蒸馏装置。
[0030]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供热装置,是由一设于该蒸馏装置中心处、并将蒸馏装置封闭的定位塞体;以及
[0031] 一能将蒸汽输入蒸馏装置内的蒸汽输入管所组成。
[0032]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补水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装盛有待蒸馏之水的水槽、及至少一个以毛细材料所制成的补水体,且该补水体的一端、浸泡于水槽内的水中,并另一端与螺旋蒸发片顶端连接,能将水由水槽处、引入螺旋蒸发片中;
[0033] 而所述补水体,其是为下列之一:可单独拆换的型式、和螺旋蒸发片为一体设置的型式。
[0034]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螺旋蒸馏片,其每一圈之两侧边缘间,为呈下列之一的状态:由内侧至外侧而缓缓变低、由内侧至外侧而皆等高、由内侧至外侧而缓缓变高。
[0035]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蒸馏系统中,更包括一能将蒸馏水所含之余热,用以预热待蒸馏之水的热回收装置;
[0036] 所述热回收装置,是包括一第一回热管;
[0037] 又所述第一回热管的中间段,为设置于螺旋集水沟内、或与螺旋集水沟内之蒸馏水具有良好的热接触,而第一回热管的两端分别为待蒸馏之水之输入端和输出端;
[0038] 由输入端进入第一回热管的待蒸馏之水,在经过中间段吸收螺旋集水沟内蒸馏水内多余之热能后,再由输出端离开传送至补水装置。
[0039]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蒸馏系统中,更包括一能将蒸馏系统所产生之废水,其内所含之余热,用以预热待蒸馏之水的热回收装置;
[0040] 所述热回收装置,是包括一第二回热管;
[0041] 又所述第二回热管的中间段,为设置于螺旋蒸发片下端、并与由螺旋蒸发片排出之废水具有良好的热接触,而第二回热管的两端,分别为待蒸馏之水之输入端和输出端;
[0042] 由输入端进入第二回热管的待蒸馏之水,在经过中间段吸收由螺旋蒸发片排出之废水之多余之热能后,再由输出端离开传送至补水装置。
[0043] 根据上述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所述蒸馏系统中,更包括一平行于螺旋蒸馏片之轴心、垂直设置于螺旋蒸馏片内、能将螺旋蒸馏片处之各间隔分隔、以形成数个区域的分隔条。
[0044] 三、对照先前技术之功效:
[0045] 1.为了让此项效率优良的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得以实用化,本发明提出将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模块化设计之概念;将蒸馏系统分为三个部件,分别为:蒸馏装置、供热装置、补水装置;蒸馏装置包含一片螺旋蒸馏片,以将来自补水装置之水,加上来自供热装置的热能,将水蒸发成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还原成蒸馏水;供热装置为透过获取外来热量的方式,以提供给蒸馏装置制作蒸馏水时,作为水分蒸发之用的热能来源;补水装置为透过获取外来水的方式,以将待蒸馏之水,输送至蒸馏装置处;各个部件均为各自独立的系统,可分别拆换维修,且部件中所有的毛细组件,均采用可单独拆换的型式;此模块化之设计将使系统在组装上更为简便,且组件损耗后拆换简单,可降低系统维护成本;尤其系统中的毛细组件都是属于快速折损之耗材,若为可轻易单独拆换之设计,毛细组件即可拆下清洗后重复使用,此将大幅提高系统之使用寿命和降低维护成本,系统之实用性将大增。
[0046] 2.比起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的设计,需保温的少得多,整个蒸馏系统几乎所有体积,都作为蒸馏用,其他无关组件所占的体积很少,蒸馏系统外部面积,几乎都作为散热用,散热面积大增,透过螺旋蒸馏片的使用,越外层面积越大,可提高较外层的热傅量,故加入热回收装置后,不只效率提升,产量也会增加,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若加入热回收装置,虽可提升效率,但会使总产量降低,而且相较于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螺旋蒸馏片的厚度可以更薄,而不易变型,可大大提升热导率。
[0047] 3.本发明中,由于螺旋蒸馏片的形状,使得蒸馏片的曲度较大而的拥有较强的结构,故本发明相较于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具有易大型化的优势,只需加大直径和长度。
[0048] 4.本发明中,螺旋蒸馏片间的间隔,为一由内到外相连通的空间,当供热装置输入过多的热量时,而发生入热超载时,蒸汽可直接往散热面积较大的螺旋蒸馏片之外侧圈处扩散凝结,不像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会溢出蒸馏片造成浪费。
[0049] 5.本发明中,透过螺旋蒸馏片的使用,为一整片从内到外相连接的单一材料,补水的均匀度佳,不像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有难以均匀补水的问题。
[0050] 6.本发明中,透过螺旋蒸馏片的使用,让供热装置能以圆柱状为外型,易于制作为耐压的封闭结构,热源的利用将更有效率。
[0051] 7.蒸馏系统的最大应用,如:海水淡化,因海水含有大量杂质溶解其中,为了防止杂质结晶于毛细材料上、使效能降低,必须不断加入新海水,并将浓缩之废水排除,但所排除之废水含有大量余热,将之直接排除相当可惜;另一方面,本发明蒸馏系统所产生之蒸馏水,亦含有大量余热,若无热水需求,而将之冷却散热、亦是浪费此部份热量;利用热回收装置,可将系统中多余的热能,透过热交换的方式,用以预热待蒸馏的水,或是用来预热热媒,以提升运作效率。
[0052] 8.本发明中,透过螺旋蒸馏片的使用,仅需将一整条回热管设置于集水沟内,透过管内流体与集水沟内的蒸馏水作热交换,即可作为回收蒸馏水余热之功能;另仅需将一整条回热管设置于蒸发片下方,透过管内流体与由蒸发片排出的废水作热交换,即可作为回收废水余热之功能;故本发明之热回收装置的设置,将变得更为简单,且效率更高。
[0053] 9.水在螺旋蒸发片上流动时,其流速必须适中,若流量过小、则水内杂质会结晶于毛细材料上,若过大则会将过多热能带走而减低效率;螺旋蒸发片上的水蒸发量,是随着热源热量的变动而作变化,通常我们使用的热源[例如:太阳能]都不是稳定的热源,同时在不稳定的外部条件下,和系统处于不同的运作状况,使得螺旋蒸发片各个部份的蒸发量差,没有一定的规律;如何设定自动调节和分配补水量,使螺旋蒸发片各个部份上的流量都为适中,成为困难的关键技术;一般是将毛细材料一端泡入水中,另一端垂出桶外,则桶内的水就会因毛细力和重力的作用,沿着毛细材料慢慢源源不断从另一端流出桶外,水的流量与材料的毛细力、截面积、水平面与毛细材出水端的位差、毛细材的含水量成正比,而与水平面和转析点最高处的距离呈反比;利用这项原理,为蒸馏片补水是已知最简便有效的方式;传统做法是将蒸馏片上的毛细材料,伸长到水槽内直接泡入水中;因各蒸发片与水槽的距离并不相等,且需各别排列整齐,在组装时较为不便;另一方面,不溶于水的悬浮杂质会卡在毛细材的开头处,而使得整片毛细材提早失效,更换整片材料既麻烦又浪费;本发明提出将补水用的毛细材,和蒸馏片上的毛细材分开的概念;在螺旋蒸发片上面铺设毛细材,作为水分配器,其底面与螺旋蒸发片顶面相接触;另有一为毛细材、一端泡入水槽内之水中、另一端与水分配器顶面接触,是作为补水体;水分配器和补水体可为一整体,亦可分开设置;水由补水体的入水端向下和两边渗透至整体,螺旋蒸发片从水分配器底部吸水;补水体在选定了合适的毛细材与截面积后,即可以控制水槽内水位高低的手段来控制给水流量;毛细材可将水中不溶于水的悬浮杂质拦截,故补水体可兼有第一道过滤功能,水分配器可兼有第二道过滤功能,在水进入螺旋蒸发片前经过初步过滤,可增长蒸发片的寿命,补水体和水分配器若太脏,只要取出清洗或更换即可,而不必像传统需将整组螺旋蒸发片拆解。
[0054] 10.相较于供热装置,蒸馏装置是属较易耗损的部件,传统供热装置与传统蒸馏装置,设计上为一整体,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在维护上较为不便;虽然理论上可以使用各种不同型式热源,但传统的一体式设计,需与整个系统配合,故多是以最方便设计的太阳直接或间接照射的方式,来加热供热装置,其他的取热方式则较少见,故蒸馏器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故本发明提供将供热装置与蒸馏装置分开而独立为单一系统之概念;如此供热装置就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同一套蒸馏装置还可搭配不同的热媒,应用方式就可有更多变化。

附图说明

[0055] 图1:为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56] 图2: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0057] 图3: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58] 图4:本发明的横剖面示意图。
[0059] 图5:本发明的横剖面实施示意图。
[0060] 图6:本发明的纵剖面示意图。
[0061] 图7:本发明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
[0062] 图8:本发明热能幅射时的横剖面示意图。
[0063] 图9:本发明实际应用时的立体装置示意图。
[0064] 图10:为图9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65] 图11:本发明实际应用例的剖面实施示意图。
[0066] 图12:本发明应用另种支撑结构时的横剖面示意图。
[0067] 图13:本发明另种实施型态的横剖面示意图。
[0068] 图14:本发明另种实施型态的横剖面示意图。
[0069] 图15:本发明另种应用供热装置时的横剖面示意图。
[0070] 图16:本发明设有间隔条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71] 图17:本发明设有间隔条时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
[0072] 图18:本发明设有间隔条、并为十字型态排列时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
[0073] 图19:本发明设有间隔条、并为弧线型态排列时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
[0074] 图20:本发明设有间隔条、并为涡旋型态排列时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
[0075] 图21:本发明供热面设有电热装置时的横剖面示意图。
[0076] 附图标识说明:
[0077] 1 蒸馏装置 11 螺旋蒸馏片
[0078] 12 冷凝面 13 蒸发面
[0079] 131 螺旋蒸发片 14 支撑结构
[0080] 15 螺旋集水沟 2 供热装置
[0081] 21 供热面 22 环状蒸发片
[0082] 23 流体容器 24 输入管
[0083] 25 输出管 26 定位塞体
[0084] 27 蒸汽输入管 28 电热装置
[0085] 3 补水装置 31 水槽
[0086] 32 补水体 33 水分配器
[0087] 4 热回收装置 41 第一回热管
[0088] 42 第二回热管 43 第三回热管
[0089] 44 滞液器 5 外壳体
[0090] 51 壳体集水道 6 回收装置
[0091] 7 引水条 8 水引出装置
[0092] 9 分隔条 100 蒸馏系统
[0093] W 水 HW 水蒸气
[0094] DW 蒸馏水 SW 废水
[0095] P 热能 M 间隔
[0096] S 区域 HC 热媒
[0097] A 传统供热装置 B 传统补水装置
[0098] C 传统蒸馏片 C1 传统冷凝面
[0099] C2 传统蒸发面 D 传统集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100]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0101]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横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纵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际应用时的立体装置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为为图9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另种支撑结构时的横剖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另种实施型态的横剖面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另种应用供热装置时的横剖面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另种实施型态的横剖面示意图,如图21所示为本发明供热面设有电热装置时的横剖面示意图。
[0102] 图式中揭示出一种螺旋式多效蒸馏系统,其包括:
[0103] 一蒸馏系统100,该蒸馏系统100是由一蒸馏装置1、一设于该蒸馏装置1中心处的供热装置2、以及一设于该蒸馏装置1顶端处的补水装置3所组成;
[0104] 所述蒸馏装置1是由一片螺旋蒸馏片11所组成;
[0105] 该螺旋蒸馏片11为呈薄片状,其一面为供水蒸气HW凝结用的冷凝面12,且另一面为作为蒸发用的蒸发面13;
[0106] 该蒸发面13紧贴有一片以毛细材料所制而成、作为蒸发用的螺旋蒸发片131,并且来自补水装置3之待蒸馏的水W,能被吸附于该螺旋蒸发片131上;
[0107] 该螺旋蒸馏片11为从供热装置2处,以冷凝面12、蒸发面13的顺序,以一间隔M往远离供热装置2的方向、而螺旋排列设置,且螺旋蒸馏片11的顶端与底端为呈封闭状,以防止水蒸气HW外泄;
[0108] 在冷凝面12下方,有一供收集由冷凝面12滴落之蒸馏水DW用的螺旋集水沟15;
[0109] 藉由供热装置2提供热能P,让热能P由螺旋蒸馏片11之最内侧圈处的冷凝面12处,往外传导至此冷凝面12相对的蒸发面13处,再传导至与此蒸发面13紧贴的螺旋蒸发片131上,让此处螺旋蒸发片131所吸附的水W,受热能P蒸发为水蒸气HW,而此水蒸气HW扩散至位于下一圈处的冷凝面12上时、会凝结成蒸馏水DW,此时,水蒸气HW凝结为蒸馏水DW的过程中、所放出的潜热,会往外传导至此冷凝面12相对的蒸发面13处,再传导至与此蒸发面13紧贴的螺旋蒸发片131上,又使此处螺旋蒸发片131所吸附的水W,蒸发为水蒸气HW,同样,水蒸气HW会扩散至位于下一圈处的冷凝面12上、以凝结成蒸馏水DW,如此重复蒸馏过程、直至蒸馏系统100之螺旋蒸馏片11的最外侧圈、最远离供热装置2处,以将热量排出至蒸馏系统100外。
[0110] 其中,将蒸馏系统100分为三个部件,分别为:蒸馏装置1、供热装置2、补水装置3,此模块化之设计将使系统在组装上更为简便,且组件损耗后拆换简单,可降低系统维护成本,尤其系统中的毛细组件,都是属于快速折损之耗材,若为可轻易单独拆换之设计,毛细组件即可拆下清洗后重复使用,此将大幅提高系统之使用寿命和降低维护成本,系统之实用性将大增。
[0111] 其次,本发明蒸馏系统100几乎所有体积,都作为蒸馏用,其他无关组件所占的体积很少,蒸馏系统100外部面积,几乎都作为散热用,散热面积大增,透过螺旋蒸馏片11的使用,越外层面积越大,可提高较外层的热傅量,而且相较于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螺旋蒸馏片11的厚度可以更薄,而不易变型,可大大提升热导率。
[0112] 再者,螺旋蒸馏片11间的间隔M,为一由内到外相连通的空间,当供热装置2输入过多的热量时,而发生入热超载时,蒸汽可直接往散热面积较大的螺旋蒸馏片11之外侧圈处扩散凝结,不像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会溢出蒸馏片造成浪费。
[0113] 另外,透过螺旋蒸馏片11的使用,为一整片从内到外相连接的单一材料,补水的均匀度佳,不像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有难以均匀补水的问题,更让供热装置2能以圆柱状为外型,易于制作为耐压的封闭结构,热源的利用将更有效率。
[0114] 另一方面,无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的集水问题,利用毛细原理,将蒸馏水排出,透过螺旋蒸馏片11的设置,形成一绝对不外漏的螺旋集水沟15,不但能节省持成本,亦能拥有较强的结构,更在制作上也不必要求较高的精度,故不再有水满出或溅出的困扰,更可提高蒸馏水DW的产量和纯度。
[0115] 上述中,所述供热装置2,为呈柱状设置,具有一供热面21,该供热面21的表面,与相邻螺旋蒸馏片11的冷凝面12间,更覆盖设有一环状蒸发片22,补水装置同时对此环状蒸发片22由上方补水,该供热面21能将进入供热装置2的外来任一型式的能量,转换成为热能后、经由供热面21传导至环状蒸发片22,使环状蒸发片22上的水蒸发,水蒸汽扩散凝结于螺旋蒸馏片11之最内侧圈处的冷凝面12上;
[0116] 而所述环状蒸发片22,其是为下列之一:单独设置的型式、和螺旋蒸发片131为一体设置的型式。
[0117] 其中,以此种供热装置2的设置,让热能P能顺利的由供热面21处,传递至蒸馏装置1上。
[0118] 其次,进入供热装置2的外来任一型式的能量,以蒸气、太阳能、电能等为主,以方便使用。
[0119] 再者,透过此环状蒸发片22的设置,让热能P能顺利的传出,产生第一次蒸发效果,以于相对冷凝面12上,蒸馏出蒸馏水DW,并同时避免对冷凝面12产生高温灼伤的伤害,更能进一步延长供热装置2的使用寿命。
[0120] 上述中,所述供热装置2,是为一流体容器23,且流体容器23与供热面21、具有良好的热接触、或是同为一体;
[0121] 而所述流体容器23,设有一能供导引任一型式之流体状热媒HC、流至供热面21背面、使热媒HC所含之热能P、能传导至供热面21、以被蒸馏装置1带走用的输入管24;以及[0122] 一能导引前述被取热后之热媒HC离开的输出管25。
[0123] 其中,透过此种供热装置2,降低使用上的困扰,并能以较低的成本,让热能P能顺利的由供热面21处,传递至蒸馏装置1之处,而且更能使用不同的热媒HC,以配合不同的机具[如太阳能加热机、蒸汽加热机、液体加热机等]来使用,能增加本发明的泛用性,让各种厂商都能使用。
[0124] 上述中,所述供热装置2的供热面21,更设有一电热装置28,该电热装置28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透过供热面21传送至蒸馏装置1。
[0125] 其中,透过此种设置,能让本发明便于应用,降低应用上的难度。
[0126] 上述中,所述供热装置2,是由一设于该蒸馏装置1中心处、并将蒸馏装置1封闭的定位塞体26;以及
[0127] 一能将蒸汽输入蒸馏装置1内的蒸汽输入管27所组成。
[0128] 其中,透过此种供热装置2的应用,能降低成本,提高本发明的运作效果,而且当蒸汽碰到最近的冷凝面12后,还能产生蒸馏水DW,达成一双重蒸馏的效果,形成一额外的补水效果。
[0129] 上述中,所述补水装置3,具有至少一个装盛有待蒸馏之水W的水槽31、及至少一个以毛细材料所制成的补水体32,且该补水体32的一端、浸泡于水槽31内的水W中,并另一端与螺旋蒸发片131顶端连接,能将水W由水槽31处、引入螺旋蒸发片131中;
[0130] 而所述补水体32,其是为下列之一:可单独拆换的型式、和螺旋蒸发片131为一体设置的型式。
[0131] 其中,透过此种补水体32的设置,能在选定了合适的毛细材与截面积后,即可以控制水槽31内水位高低的手段来控制给水流量,并可将水中不溶于水的悬浮杂质拦截,兼有第一道过滤功能。
[0132] 上述中,所述螺旋蒸馏片11,其每一圈之两侧边缘间,为呈下列之一的状态:由内侧至外侧而缓缓变低、由内侧至外侧而皆等高、由内侧至外侧而缓缓变高。
[0133] 其次,透过不同的螺旋蒸馏片11设置方式,能应对于不同的应对压力、温度等级,以符合各种厂商的需要,更让本发明能应对不同的厂商需求。
[0134] 上述中,所述蒸馏系统100中,更包括一能将蒸馏水所含之余热,用以预热待蒸馏之水W的热回收装置4;
[0135] 所述热回收装置4,是包括一第一回热管41;
[0136] 又所述第一回热管41的中间段,为设置于螺旋集水沟15内、或与螺旋集水沟15内之蒸馏水DW具有良好的热接触,而第一回热管41的两端分别为待蒸馏之水W之输入端和输出端;
[0137] 由输入端进入第一回热管41的待蒸馏之水W,在经过中间段吸收螺旋集水沟15内蒸馏水DW内多余之热能P后,再由输出端离开传送至补水装置3。
[0138] 又上述中,所述蒸馏系统100中,更包括一能将蒸馏系统100所产生之废水SW,其内所含之余热,用以预热待蒸馏之水W的热回收装置4;
[0139] 所述热回收装置4,是包括一第二回热管42;
[0140] 又所述第二回热管42的中间段,为设置于螺旋蒸发片131下端、并与由螺旋蒸发片131排出之废水SW具有良好的热接触,而第二回热管42的两端,分别为待蒸馏之水W之输入端和输出端;
[0141] 由输入端进入第二回热管42的待蒸馏之水W,在经过中间段吸收由螺旋蒸发片131排出之废水SW之多余之热能P后,再由输出端离开传送至补水装置3。
[0142] 其中,透过此种第一、第二热管41、42的设置方式,将本发明蒸馏系统100中,各处所包含之多余的热能P,以完整的回收于本发明蒸馏系统100中,以提升整体的运作效率。
[0143] 另外,受到本发明特性的影响,加入热回收装置4后,不只效率提升,产量也会增加,无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加入热回收装置4,虽可提升效率,但会有使总产量降低的问题产生,本发明蒸馏系统100的结构,更能展现出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的作用。
[0144] 另一方面,本发明加入热回收装置4时,较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简单,且效率更高,而配合上螺旋蒸馏片11的使用,相较于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具有之单片面积不能太大的问题,只需加大直径和长度,本发明蒸馏系统100非常容易就做到大型化的效果,小型化亦然。
[0145] 上述中,所述螺旋蒸馏片11,其顶端与底端的封闭处,其端断面为呈U形、以供形成一螺旋集水沟15用。
[0146] 其中,透过此种应用方式,能降低成本,并让整体的强度强化,减少装置的成本,在不影响装置运作的前提下,让本发明能大量、快速生产。
[0147] 上述中,所述蒸馏系统100中,更包括一设于外壳体5底端处、能供回收蒸馏装置1所产生之废水SW用的回收装置6;
[0148] 另所述间隔M处,更设有一位于螺旋蒸馏片11之顶端与底端处、以供形成一螺旋集水沟15用的支撑结构14;
[0149] 再所述支撑结构14,其位于螺旋蒸馏片11之底端处时、其端断面为呈L形,而其位于螺旋蒸馏片11之顶端处时、其端断面为呈方形。
[0150] 其中,受到本发明特性的影响,螺旋蒸馏片11的最外层,是螺旋蒸发片131,故螺旋蒸发片131会接触到外界,因此需要一外壳体5,以保护蒸馏装置1,避免污染到蒸馏水DW,以维持蒸馏装置1的运作。
[0151] 其次,受到本发明螺旋构造的影响,不是所有的水W都能蒸馏为蒸馏水DW,还有会有废水SW[如未蒸发的水、含有杂质的水等]产生,故需要一回收装置6,以回收废水SW,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0152] 再者,本发明蒸馏系统100的最大应用,如:海水淡化,因海水含有大量杂质溶解其中,为了防止杂质结晶于毛细材料上、使效能降低,必须不断加入新海水,并将浓缩之废水排除,但所排除之废水含有大量余热,将之直接排除相当可惜,而本发明蒸馏系统100所产生蒸馏水DW时,亦含有大量余热,若无热水需求,而将之冷却散热、亦是浪费此部份热量;利用热回收装置4,可将系统中多余的热能P,透过热交换的方式,用以预热待蒸馏的水W,或是用来预热热媒HC,以提升运作效率。
[0153] 上述中,所述第一回热管41,其位于螺旋集水沟15之中间段处,更包覆有一材质为毛细材料、能吸收蒸馏水DW内多余之热能P用、并与其内第一回热管41做热交换、以供回收热能P用的滞液器44。
[0154] 又上述中,热回收装置4,更包括一中间段设置于回收装置6内、以供吸收废水SW内多余之热能P用的第三回热管43,而该第三回热管43的两端,分别凸出于回收装置6的两侧端外,以供输出/输入热媒HC用。
[0155] 再上述中,所述第三回热管43,其位于回收装置6之中间段处,亦更包覆有一材质为毛细材料、能吸收废水SW内多余之热能P用、并与其内第三回热管43做热交换、以供回收热能P用的滞液器44。
[0156] 另上述中,所述第一回热管41处的滞液器44,其位于螺旋集水沟15最外侧圈处的一端,并更设有一引水条7,该引水条7的材质为毛细材料,以将进入螺旋集水沟15内的蒸馏水DW排出;
[0157] 而所述引水条7处,更设有一对应于该引水条7、能将蒸馏水DW引出于外的水引出装置8。
[0158] 其中,第一回热管41位于螺旋集水沟15处的滞液器44,除了用于热回收之用外,因为位于螺旋集水沟15出口端处的滞液器44一端,更与引水条7连接,所以待滞液器44饱和后,更能藉由滞液器44和引水条7的毛细力,将蒸馏水DW带出,能避免产生水满出或溅出的困扰,一举两得。
[0159] 其次,因为废水SW内,必定含有多余的热能P,为了避免浪费,更能透过第三回热管43与滞液器44,将回收装置6中废水SW的多余之热能P回收,降低整体能源的耗损。
[0160] 再者,透过水引出装置8的应用,能直接将蒸馏水DW引出,以供使用,能降低蒸馏水DW被废水SW污染的可能。
[0161] 另外,被水引出装置8引出的蒸馏水DW,受到本发明螺旋构造的影响,多余的热能P不多,回收价值不大,但欲再进一步提升效率,依旧能于此处,增设回热管[图中未揭示],以回收此处多余的热能P。
[0162] 另一方面,被回收的热能,亦能应用于加热水W及/或是热媒HC,以提高本发明的能源应用效率。
[0163] 上述中,所述补水体32,其为可单独拆换的型式时,与螺旋蒸发片131间,更设置有一以毛细材料所制成的水分配器33。
[0164] 其中,透过水分配器33的增设,可兼有第二道过滤功能,在水进入螺旋蒸发片131前经过初步过滤,可增长螺旋蒸发片131的使用寿命。
[0165] 另一方面,如果补水体32和水分配器33若太脏,只要取出清洗或更换即可,而不必像传统一般,需将整组螺旋蒸发片131拆解。
[0166]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设有间隔条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设有间隔条时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如图18所示为本发明设有间隔条、并为十字型态排列时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设有间隔条、并为弧线型态排列时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如图20所示为本发明设有间隔条、并为涡旋型态排列时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
[0167] 图中揭示出,上述中,所述蒸馏系统100中,更包括一平行于螺旋蒸馏片11之轴心、垂直设置于螺旋蒸馏片11内、能将螺旋蒸馏片11处之各间隔M分隔、以形成数个区域S的分隔条9。
[0168] 其中,透过分隔条9的应用,将各间隔M分隔、以形成数个区域S,提高整体的效率。
[0169] 其次,透过区域S的设置,能降低热散逸的机率,让热量的路径,能更接近直线辐射,以提升热效率。
[0170] 上述中,所述螺旋蒸馏片11,是为下列之一:可挠性金属板片、非可挠性金属板片、可挠性高分子聚合物板片、非可挠性高分子聚合物板片。
[0171] 其中,使用不同种类的螺旋蒸馏片11,形成不同的应对压力、温度等级,以符合各种厂商的需要,让本发明的整体成本,能应对于不同的厂商需求。
[0172] 上述中,所述支撑结构14,更能呈下列之一的状态:一字形支撑条、梯形支撑条。
[0173] 其中,透过不同的支撑结构14,以配合螺旋蒸馏片11,形成具有高低差或无高低差的螺旋集水沟15,以适用于不同的蒸馏装置1,让本发明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能符合各厂商的需求。
[0174]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横剖面实施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纵剖面实施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热能幅射时的横剖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际应用例的剖面实施示意图。
[0175] 图式中揭示出,当供热装置2输入热媒HC后,热媒HC的热能P,为由螺旋蒸馏片11的内侧圈处,以冷凝面12、蒸发面13、间隔M的顺序,往螺旋蒸馏片11的外侧圈处、呈辐射状传导。
[0176] 当热能P由螺旋蒸馏片11之最内侧圈处的冷凝面12处时,首先回往外传导至此冷凝面12相对的蒸发面13处,再传导至与此蒸发面13紧贴的螺旋蒸发片131上,让此处螺旋蒸发片131所吸附的水W,受热能P蒸发为水蒸气HW,而此水蒸气HW扩散至位于下一圈处的冷凝面12上时、会凝结成蒸馏水DW。
[0177] 此时,水蒸气HW凝结为蒸馏水DW的过程中、所放出的潜热[Latent heat],会往外传导至此冷凝面12相对的蒸发面13处,再传导至与此蒸发面13紧贴的螺旋蒸发片131上,又使此处螺旋蒸发片131所吸附的水W,蒸发为水蒸气HW。
[0178] 同样,水蒸气HW会扩散至位于下一圈处的冷凝面12上、以凝结成蒸馏水DW,如此重复蒸馏过程、直至蒸馏系统100之螺旋蒸馏片11的最外侧圈、最远离供热装置2处,以将热量排出至蒸馏系统100外,同时螺旋蒸发片131亦会将废水SW排出于外。
[0179] 其中,蒸馏水DW会藉由引水条7与水引出装置8的配合来排出,而废水SW会透过回收装置6来排出。
[0180] 其次,最外层的螺旋蒸发片131,配合外壳体5所产生的蒸馏水DW,亦能透过壳体集水道51让配合水引出装置8,将蒸馏水DW引出。
[0181] 由此能得知,透过本发明的构造,更模块化、实用化、合理化,相较于现今的传统扩散式多效蒸馏系统,能更具产业利用性、功效性与实用性。
[0182]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由于符合新颖及进步性要件,遂爰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因此举凡与本发明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范围内都应含属于本创作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