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031751.0

文献号 : CN1027455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牟田胜文

申请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纱线卷绕机。通过卷绕纱线(Y)而制成圆锥形状的卷装(P)的纱线卷绕机(100)具备:接触罗拉(73),其以与所述卷装(P)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与该卷装(P)一同旋转;横动引导件(61),其使欲卷绕于所述卷装(P)的纱线(Y)进行横动;以及控制部(91),其对所述横动引导件(61)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91)通过对所述横动引导件(61)的驱动进行控制,来抑制所述卷装(P)与所述接触罗拉(73)的驱动点向该卷装(P)的小径侧的移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纱线卷绕机,该纱线卷绕机通过卷绕纱线而制成圆锥形状的卷装,具备:接触罗拉,该接触罗拉以与所述卷装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与该卷装一同旋转;

横动引导件,该横动引导件使欲卷绕于所述卷装的纱线进行横动;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横动引导件的驱动进行电控制;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横动引导件的驱动进行控制,来抑制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横动引导件的横移宽度脉动性地变化的蠕动控制,来抑制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所述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至少在所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基于第一控制模式实施所述蠕动控制,来抑制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为在所述卷装的小径侧与大径侧使所述横移宽度变化的样式不同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只在所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所述第一控制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能够实施所述蠕动控制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方式而恒定不变的第三控制模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在经过所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之后实施所述第三控制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

横移宽度设定部,该横移宽度设定部能够设定所述横动引导件的横移宽度;以及控制样式设定部,该控制样式设定部能够设定所述第一控制模式。

5.一种纱线卷绕机,该纱线卷绕机通过卷绕纱线而制成圆锥形状的卷装,具备:接触罗拉,该接触罗拉以与所述卷装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与该卷装一同旋转;

横动引导件,该横动引导件使欲卷绕于所述卷装的纱线进行横动;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横动引导件的驱动进行电控制;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横动引导件的驱动进行控制,来抑制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横动引导件的横移宽度脉动性地变化的蠕动控制,来抑制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所述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至少在所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基于第二控制模式实施所述蠕动控制,来抑制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为只在所述卷装的小径侧使横移宽度变化的样式不同的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只在所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能够实施所述蠕动控制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方式而恒定不变的第三控制模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在经过所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之后实施所述第三控制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

横移宽度设定部,该横移宽度设定部能够设定所述横动引导件的横移宽度;以及控制样式设定部,该控制样式设定部能够设定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式为所述横移宽度的变化长度、由所述卷装的端面和所述横动引导件的端点的轨迹形成的假想面积的变化、以及所述横移宽度的变化周期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对是否处于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进行检测的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横动引导件的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卷装的纱层的厚度进行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对卷绕于所述卷装的纱线的长度进行检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对从开始卷绕纱线之时起所经过的经过时间进行检测。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卷装的外径进行检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绕机具备:

喂纱部,该喂纱部供给欲卷绕于所述卷装的纱线;

接头装置,该接头装置接合被切断的纱线;以及纱线引导部,该纱线引导部捕捉被卷绕于所述卷装的纱线的纱头并向所述接头装置进行引导。

说明书 :

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卷绕纱线来制成圆锥形状的卷装的纱线卷绕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众所周知有通过使筒管旋转来卷绕纱线而在该筒管上制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机(参照日本特开2007-238275号公报)。纱线卷绕机具备以与卷装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与卷装一同旋转的接触罗拉、以及使纱线横动的横动引导件。
[0003] 由横动引导件横动的纱线,沿着接触罗拉的外周面被引向卷装。接触罗拉通过与卷装的外周面接触而调整该卷装的形状。
[0004] 如图6A所示,在由现有的纱线卷绕机200制成的卷装P,产生该卷装P的两端部分的外径比卷装P的卷绕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外径大的、所谓的马鞍凸起(saddle bag)SS以及SL。这是因为供横动引导件161反转的卷装P的两端部分中纱线Y的密度变高,而相对于此,卷装P的卷绕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被卷绕的纱线Y的密度变低。
[0005] 为了防止在卷装P的两端部分产生马鞍凸起SS以及SL,提出有使横动引导件161的驱动脉动性地变化的蠕动控制(creeping control)的方案(参照日本特开2007-230708号公报)。
[0006] 另外,如图6A所示,在圆锥形状的卷装P中,小径侧的马鞍凸起SS比大径侧的马鞍凸起SL大。这是因为在圆周速度慢的卷装P的小径侧比在圆周速度快的卷装P的大径侧,更容易引起凸起部与其内侧(在卷装P的卷绕宽度方向中,比凸起部更靠卷装P的中央部侧)的纱线Y的密度差变大。
[0007] 对驱动点D进行说明。驱动点D是卷装P的圆周速度与接触罗拉173的圆周速度一致的位置。具体地说,由于卷装P为圆锥形状、接触罗拉173为近似圆筒形状,卷装P的圆周速度与接触罗拉173的圆周速度在驱动点D这一点一致。
[0008] 如图6A所示,驱动点D随着卷装P的小径侧的马鞍凸起SS变大而向该卷装P的小径侧的移动(参照图6A中箭头)。这是因为卷装P的小径侧的马鞍凸起SS变大、由此卷装P的小径侧中的卷装P与接触罗拉173的摩擦力增大引起的。这样一来,从动于卷装P而旋转的接触罗拉173的旋转速度逐渐降低。
[0009] 另一方面,当接触罗拉173的旋转速度降低时,卷装P的大径侧的圆周速度与接触罗拉173的圆周速度的差变大。存在在卷装P的大径侧中,沿着接触罗拉173的外周面引导的纱线Y的张力变大,横动引导件161进行了反转时的纱线Y的轨道向内侧(中央部分侧)错离的情况(参照图6B中箭头)。如图6B所示,在筒管B上制成的卷装P存在大径侧的端面SW相对于与筒管B的倾斜角垂直的线Ax倾斜(不形成为垂直而是形成为锥状)的情况。
[0010] 之后,进而存在根据卷装P的卷绕粗细而密度分布发生变化、驱动点D向卷装P的大径侧移动的情况(参照图7A中箭头)。这是因为从卷装P的小径侧的端部分到中央部分、卷装P与接触罗拉173的摩擦力增大引起的。这样一来,从动于卷装P而旋转的接触罗拉173的旋转速度逐渐增加。
[0011] 另一方面,当接触罗拉173的旋转速度增大时,卷装P的大径侧的圆周速度与接触罗拉173的圆周速度的差变小。在卷装P的大径侧中,沿着接触罗拉173的外周面引导的纱线Y的张力变小,横动引导件161进行了反转时的纱线Y的轨道返回到初始的位置(参照图7B中箭头)。这样一来,在筒管B上制成的卷装P,存在所卷绕的纱线Y的一部分向大径侧的端面SW滑落的、产生所谓的织疵(stitching)的情况。
[0012] 因此,为了抑制卷装与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提出有接触罗拉的一部分独立地旋转的结构(参照日本实开平6-61866号公报)。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存在纱线夹在接触罗拉的间隙的情况、在卷装的外周面生成凹凸的情况。
[0013]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谋求提高卷装的品质的技术。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制成圆锥形状的卷装的纱线卷绕机的卷装的品质的技术。
[0015] 第一发明涉及通过卷绕纱线制成圆锥形状的卷装的纱线卷绕机。纱线卷绕机具备接触罗拉、横动引导件、以及控制部。接触罗拉以与卷装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与该卷装一同旋转。横动引导件使欲卷绕于卷装的纱线横动。控制部通过对横动引导件的驱动进行电控制,来抑制卷装与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
[0016] 由此,能够避免卷装的大径侧的端面相对于与筒管的倾斜角垂直的线倾斜和/或织疵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卷装的品质。
[0017] 第二发明有关于第一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控制部能够进行使横动引导件的横移宽度脉动性地变化的蠕动控制。控制部至少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基于第一控制模式实施蠕动控制,来抑制卷装与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其中第一控制模式为在卷装的小径侧与大径侧使横移宽度变化的样式不同的模式。
[0018] 如上所述,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驱动点容易向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因此通过至少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基于第一控制模式而实施蠕动控制,能够抑制容易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发生的卷装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卷装的大径侧的端面相对于与筒管的倾斜角垂直的线倾斜和/或织疵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卷装的品质。
[0019] 第三发明有关于第二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所述样式为横移宽度的变化长度、由卷装的端面和横动引导件的横动动作的端点的轨迹形成的假想面积的变化、以及横移宽度的变化周期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0020] 由此,横动引导件的横动动作的端点变化,能够抑制特别是在卷装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卷装的大径侧的端面相对于与筒管的倾斜角垂直的线倾斜和/或织疵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卷装的品质。
[0021] 第四发明有关于第一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控制部能够进行使横动引导件的驱动脉动性地变化的蠕动控制。控制部至少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基于第二控制模式实施蠕动控制,来抑制卷装与接触罗拉的驱动点向该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其中,上述第二控制模式为只在卷装的小径侧使横移宽度变化的样式不同的模式。
[0022] 由此,能够优先地抑制容易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发生的卷装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卷装的大径侧的端面相对于与筒管的倾斜角垂直的线倾斜和/或织疵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卷装的品质。
[0023] 第五发明有关于第四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所述样式为横移宽度的变化长度、由卷装的端面和横动引导件的横动动作的端点的轨迹形成的假想面积的变化、以及横移宽度的变化周期中的任意一种。
[0024] 由此,横动引导件的横动动作的端点变化,能够抑制特别是在卷装的小径侧的马鞍凸起。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卷装的大径侧的端面相对于与筒管的倾斜角垂直的线倾斜和/或织疵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卷装的品质。
[0025] 第六发明有关于第二至第五中的任一个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控制部只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第一控制方式或第二控制方式。
[0026] 由此,由于抑制容易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发生的在卷装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的产生、且在之后不进行特殊的控制,故纱线卷绕机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卷装。
[0027] 第七发明有关于第二至第五中的任一个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控制部能够实施蠕动控制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方式而恒定不变的第三控制模式。控制部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第一控制模式或第二控制模式,在经过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之后实施第三控制模式。
[0028] 由此,通过利用第一控制模式或第二控制模式来抑制容易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发生的在卷装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的产生,之后一般利用第三控制模式来实施使卷装的端面松软的蠕动控制,从而纱线卷绕机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卷装。
[0029] 第八发明有关于第二至第七中的任一项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纱线卷绕机具备对是否处于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进行检测的检测部。控制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横动引导件的驱动。由此,能够正确地控制横动引导件的驱动。
[0030] 第九发明有关于第八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检测部对卷装的纱层的厚度进行检测。由此,能够适宜地抑制移动点向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即,在圆锥形状的卷装中,卷装的外径根据卷绕宽度方向的位置而不同。另一方面,距筒管B的表面的距离亦即卷装的纱层的厚度与卷绕宽度方向的位置无关地大致恒定。因此,通过基于卷装的纱层的厚度检测是否处于卷绕开始期间,能够正确地进行基于第一控制模式或第二控制模式的蠕动控制。
[0031] 第十发明有关于第八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检测部对卷绕于卷装的纱线的长度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处于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
[0032] 第十一发明有关于第八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检测部对从开始卷绕纱线之时起所经过的经过时间进行检测。由此,纱线卷绕机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正确地判断是否处于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
[0033] 第十二发明有关于第八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检测部对卷装的外径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处于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
[0034] 第十三发明有关于第二至第十二的任一项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纱线卷绕机具备:横移宽度设定部,其能够设定横动引导件的横移宽度;以及控制样式设定部,其至少能够设定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由此,能够正确地进行蠕动控制的设定。
[0035] 第十四发明有关于第一至第十三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纱线卷绕机。纱线卷绕机具备:喂纱部,其供给欲卷绕于卷装的纱线;接头装置,其接合被切断的纱线;以及纱线引导部,其捕捉被卷绕于卷装的纱线的纱头并向接头装置进行引导。
[0036] 由此,能够提供具备喂纱部、接头装置、以及纱线引导部的一般的纱线卷绕机。在一边进行接头动作一边卷绕卷装的纱线卷绕机中,出于捕捉卷装侧的纱头的纱线引导部的配置的原因,接触罗拉上的纱线的横移长度不得不加长。当横移长度加长时,由于相对于卷装的纱道在两端不稳定,故卷装的大径侧的端面容易相对于与筒管的倾斜角垂直的线倾斜或产生织疵。在具备喂纱部、接头装置、以及纱线引导部的纱线卷绕机中,能够防止驱动点向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从而制成品质高的卷装。
[0037]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制成圆锥形状的卷装的纱线卷绕机的卷装的品质的技术。

附图说明

[003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的整体结构的图。
[0039] 图2是表示制成圆锥形状的卷装的状态的图。
[0040] 图3是表示第一控制模式的控制方式的图。
[0041] 图4是表示第二控制模式的控制方式的图。
[0042] 图5是表示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第一控制模式、在经过卷装的卷绕开始期间之后实施第三控制模式的控制方式的图。
[0043] 图6A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驱动点向卷装的小径侧的移动的状态的图。
[0044] 图6B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卷装的大径侧的端面相对于与筒管的倾斜角垂直的线倾斜的状态的图。
[0045] 图7A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驱动点向卷装的大径侧移动的状态的图。
[0046] 图7B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产生织疵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首先,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纱线卷绕机100具备卷绕部7(winding section)、横动装置(traverse device)6、以及喂纱部(yarn supplying section)5。另外,纱线卷绕机100还具备纱线引导部亦即抽吸臂(suction arm)8。
[0048] 卷绕部7将纱线Y卷绕于卷装P。卷绕部7具备摇架71、卷装驱动源72、以及接触罗拉73。在摇架71设置有轴承(未图示)、卷装驱动部(package driving section)72等。轴承供筒管B能够装卸,并且旋转自如地把持筒管B的两端。摇架71能够以摆动轴(swing shaft)15为中心摆动。由此,摇架71即使在因卷绕纱线Y而卷装P的外径变大的情况下,接触罗拉73也能够以一定的负荷推压卷装P的外周面。
[0049] 卷装驱动部72使筒管B以及在该筒管B上制成的卷装P旋转。卷装驱动部72的伺服电动机在使摇架71的轴承把持筒管B时与筒管B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所谓的直接传动方式)。利用卷装驱动部72积极地旋转驱动筒管B来将纱线Y卷绕于卷装P。接触罗拉73与筒管B的周面接触而进行从动旋转。此外,卷装驱动部72基于来自卷装驱动控制部(package-drive control section)92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此外,卷装驱动部72虽使用伺服电动机来作为使卷装P旋转的动力源,但也可以是例如步进电动机、感应电动机等,与电动机的种类无关。
[0050] 横动装置6设置于筒管B(卷装P)的附近。利用横动装置6,纱线Y一边被横动一边被卷绕于筒管B。横动装置6具备横动引导件(traverse guide)61、横动引导件驱动部(traverse guide driving section)62。横动引导件61是以钩挂纱线Y的状态使纱线Y横动的钩状的部件。横动引导件6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钩状,也可以是末端开放的叉状。横动引导件驱动部62通过以使横动引导件61在筒管B的卷绕宽度的方向、即在筒管B的第一端部(图示左侧的端部)与第二端部(图示右侧的端部)这两端往复的方式驱动,来使横动引导件61往复移动。横动引导件驱动部62基于来自横移控制部(traverse control section)91的控制信号而进行驱动。
[0051] 喂纱部5供给被卷绕于筒管B的纱线Y。在喂纱部5安装有喂纱筒管1。在喂纱部5与接触罗拉73之间的纱线行进线路中,从喂纱部5侧起依次设置有张力赋予装置(tension applying device)2、接头装置(yarn joining device)3、以及作为切断装置的清纱器4。张力赋予装置2对纱线Y赋予适当的张力。清纱器4利用省略图示的传感器检测沿着省略图示的检测部的部分通过的纱线Y的粗细,利用分析器93分析来自传感器的信号,由此检测粗节等纱疵。在清纱器4附设有切断器,该切断器用于在检测出纱疵时切断(清纱器切断(clearer cut))纱线Y、或虽无纱疵但因横移不良而为了中断卷绕而切断(另外切断(additional cut))纱线Y。接头装置3在由清纱器4进行的剪纱(yarn cut)时、或来自喂纱筒管1的纱线Y的断头(yarn breakage)时,进行对喂纱筒管1侧的下纱、与卷装P侧的上纱的纱头进行接头的接头动作。
[0052] 抽吸臂8捕捉被卷绕成卷装P的纱线Y(上纱)并向接头装置3引导。详细地,通过抽吸臂8朝上方转动而捕捉被卷绕成卷装P的纱线Y(上纱),并且通过抽吸臂8朝下方转动而将所捕捉的纱线Y向接头装置3引导。
[0053] 接着,使用图2对横动装置6以及卷绕部7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54] 如上所述,横动装置6具备使纱线Y横动的横动引导件61、以及对该横动引导件61进行驱动的横动引导件驱动部62。
[0055] 横动引导件61是设置有钩挂纱线Y的钩部(hooking section)61a的臂部件。横动引导件61以在钩部61a钩挂纱线Y的状态沿筒管B的卷绕宽度的方向往复移动(参照附图中箭头),而使该纱线Y进行横动。
[0056] 横动引导件驱动部62主要由伺服电动机构成。横动引导件驱动部62通过使伺服电动机的电动机轴正转或反转来使横动引导件61往复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动引导件驱动部62虽使用伺服电动机来作为驱动横动引导件61的驱动源,但也可以是例如步进电动机、感应电动机、或线性电动机等,与电动机的种类无关。伺服电动机的电动机轴的方向、即横动引导件61的安装方向等也没有限定。
[0057]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采用在臂部件钩挂纱线Y而使该纱线Y进行横动的、所谓的臂式横移装置来作为横动装置6。但是,横动装置6也可以是例如在设置于皮带部件的纱线引导件钩挂纱线Y来使该纱线Y进行横动的、所谓的皮带式横移装置(belt-type traverse device)。横动装置6也可以是所谓的旋转横移装置(rotary traverse device)。
[0058] 如上所述,卷绕部7具备:摇架71,其可装卸地支承筒管B;卷装驱动部72,其使筒管B以及在该筒管B上制成的卷装P旋转;以及接触罗拉73。
[0059] 接触罗拉73以与卷装P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与该卷装P一同旋转。接触罗拉73通过按压卷装P的外周面来调整该卷装P的形状。其中,接触罗拉73是近似圆筒形状的旋转体,但也可以是例如圆锥形状的旋转体。
[0060]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构成为,利用卷装驱动部72旋转卷装P,并且伴随着该卷装P的旋转使接触罗拉73进行从动旋转。但是,纱线卷绕机10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利用卷装驱动部72旋转接触罗拉73,并且伴随着该接触罗拉73的旋转使卷装P进行从动旋转。
[0061] 接着,对横动引导件61的控制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62] 图3是表示第一控制模式的控制方式的图。图3的纵轴表示经过时间。图3的横轴表示卷装P的小径侧与大径侧的横移宽度。其中,横移宽度是横动引导件61距原点O的移动距离。
[0063] 在第一控制模式中,在卷装P的小径侧与大径侧的蠕动控制的控制方式不同。具体地说,第一控制模式使卷装P的小径侧的蠕动控制的频率相对于卷装P的大径侧的蠕动控制的频率增加。即,如下述式子所示,卷装P的小径侧的蠕动周期t2相对于卷装P的大径侧的蠕动周期(creeping cycle)t1相同或短。
[0064] 蠕动周期:t1≥t2
[0065]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蠕动样式”是:(1)横移宽度的变化长度(例如,距卷装P的端面的缩小长度、亦即图3的TA的大小)、(2)由卷装P的端面与横动引导件61的横动动作的端点的轨迹形成的假想面积(卷装P的小径侧的假想面积α与卷装P的大径侧的假想面积β)的变化、(3)横移宽度的变化周期(使长度变化的周期、以及/或者使假想面积变化的周期)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0066] 在本实施例中,将假想面积的变化作为蠕动样式而进行说明。
[0067] 在将蠕动样式作为假想面积α与假想面积β的情况下,假想面积α比假想面积β大(α≥β)。即,在卷装P的小径侧中的蠕动量比在卷装P的大径侧中的蠕动量多。假想面积α随着卷装P的卷绕的进行而变大(在图3中,α1<α2<α3)。由此,能够在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抑制卷装P与接触罗拉73的驱动点D向卷装P的小径侧的移动。
[0068]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通过至少在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基于第一控制模式实施蠕动控制,能够抑制容易在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产生的卷装P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SS。即,横动引导件61的横动动作的端点变化,能够抑制卷装P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SS。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卷装P的大径侧的端面SW相对于与筒管B的倾斜角垂直的线Ax倾斜和/或者织疵的产生,能够提高卷装P的品质。
[0069] 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模式不在卷装P的大径侧进行蠕动控制、而仅在卷装P的小径侧进行蠕动控制。
[0070] 由此,纱线卷绕机100能够优先地抑制卷装P的容易在卷绕开始期间产生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SS的产生。即,横动引导件61的横动动作的端点变化,能够抑制卷装P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SS。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卷装P的大径侧的端面SW相对于与筒管B的倾斜角垂直的线Ax倾斜和/或织疵的产生,能够提高卷装P的品质。
[0071] 在纱线卷绕机100中,仅在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第一控制模式或第二控制模式。其中,本说明书中的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是指在未卷绕纱线Y的空筒管B开始卷绕纱线Y之后的规定的期间。
[0072]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抑制卷装P的容易在卷绕开始期间产生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SS的产生,之后不进行特殊的控制。由此,纱线卷绕机100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卷装P。
[0073] 进而,本纱线卷绕机100能够实施蠕动控制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方式恒定不变的第三控制模式。因此,纱线卷绕机100还可以在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第一控制模式或第二控制模式,在经过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之后实施第三控制模式。其中,第三控制模式能够使卷装P的端面松软。
[0074] 图5是表示在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实施第一控制模式、在经过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之后实施第三控制模式的控制方式的图。图5中将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记载为T1、将经过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之后的记载为T2。
[0075] 纱线卷绕机100利用第一控制模式来抑制卷装P的容易在卷绕开始期间产生的小径侧中的马鞍凸起SS的产生,之后一般利用第三控制模式来实施使卷装P的端面松软的蠕动控制。由此,纱线卷绕机100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卷装。
[0076] 纱线卷绕机100具备与单元控制部9电连接的机台控制部(main control section)10(参照图1)。在机台控制部10设置有横移宽度设定部(traverse width setting section)101和控制样式设定部(control pattern setting section)102,操作员能够任意地设定横移宽度、控制模式。
[0077]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通过具备横移宽度设定部101和控制样式设定部102,能够正确地进行蠕动控制的设定。
[0078] 接着,对判断纱线卷绕机100是否处于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的结构进行说明。
[0079] 纱线卷绕机100基于卷绕长度检测部(wound-length detecting section)(检测部)11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处于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
[0080]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通过基于卷绕长度检测部11的检测结构来判断是否处于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能够正确地控制横动引导件61的驱动。
[0081] 纱线卷绕机100在接头装置3与清纱器4之间具备卷绕长度检测部11(参照图1)。纱线卷绕机100的单元控制部9基于卷绕长度检测部11的检测结果亦即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的长度,来判断是否处于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
[0082] 若具体说明,则卷绕长度检测部11从纱线Y检测一定周期的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向单元控制部9发送。然后,单元控制部9通过对从开始卷绕纱线Y之时起所接收的脉冲信号进行累计,来获知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的长度,把握该卷装P的纱层L(参照图2)的厚度。例如,单元控制部9基于从开始卷绕纱线Y之时起所累计的脉冲信号的数量、纱线Y的卷绕速度、和/或纱线Y的种类(支数(yarn count))等,来把握纱层L(参照图2)的厚度。
[0083] 其中,在纱线卷绕机100中,将纱层L的厚度在60mm以下时定义为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即,纱线卷绕机100在纱层L的厚度超过60mm时停止第一控制模式或者第二控制模式。但是,例如,也可以将纱层L的厚度在25mm以下时定义为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具体的数值并不被限定。
[0084]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通过检测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的长度,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处于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
[008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单元控制部9基于卷绕长度检测部11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处于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在单元控制部9内设置对从开始卷绕纱线Y之时起所经过的经过时间的计时器(检测部)(未图示)。纱线卷绕机100的单元控制部9基于从开始卷绕纱线Y之时起所经过的经过时间,来获知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的长度,把握该卷装P的纱层L(参照图2)的厚度。例如,单元控制部9基于从开始卷绕纱线Y之时起所经过的经过时间、纱线Y的卷绕速度、和/或纱线Y的种类(支数)等,来把握纱层L(参照图2)的厚度。
[0086] 此外,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由接头装置3进行的纱头彼此的接头等中断纱线Y的卷绕时停止计时器功能。由此,纱线卷绕机100能够正确地检测从开始卷绕纱线Y之时起所经过的经过时间。
[0087]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通过检测从开始卷绕纱线Y之时起所经过的经过时间,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正确地判定是否处于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
[0088]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卷绕部7设置检测摇架71的倾斜的角度传感器(angle sensor)(检测部)(未图示)。纱线卷绕机100的单元控制部9基于角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摇架71的倾斜角度,来把握卷装P的纱层L(参照图2)的厚度。
[0089] 其中,摇架71的倾斜角度与卷装P的外径具有相关关系。因此,检测摇架71的倾斜角度的角度传感器间接地检测卷装P的外径。因此,也可以是不检测摇架71的倾斜角度而是直接检测卷装P的外径的结构。
[0090]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通过检测卷装P的外径,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处于卷装P的卷绕开始期间。
[0091]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首先,纱线卷绕机100也可以沿着纱线Y的行进路线具备检测被引向卷装P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的速度检测传感器。在该情况下,纱线卷绕机100根据速度检测传感器所检测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和横动引导件61的驱动速度来计算斜纹角(winding angle)R(参照图2)。接着,根据斜纹角R、卷装P的圆周速度、以及卷装P的旋转数来计算该卷装P的外径。纱线卷绕机100基于所算出的卷装P的外径,来把握纱层L(参照图2)的厚度。
[0092] 在上述实施例以及另一实施例中,纱线卷绕机100把握卷装P的纱层L的厚度。这是因为在设定第一控制方式或第二控制方式以及第三控制方式上具有优点。即,在圆锥形状的卷装P中,卷装P的外径的绝对值在大径侧端部和小径侧端部不同。一般地,纱线卷绕机100为了接下来的工序而把握卷装P的大径侧端部的外径。但是,在基于卷装P的大径侧端部的外径所进行的设定中,不能直观地进行用于抑制驱动点D向卷装P的小径侧的移动的第一控制模式等的设定。通过能够基于纱层L的厚度进行设定,操作员能够正确地设定第一控制模式等。
[0093] 这样,纱线卷绕机100通过把握卷装P的纱层L的厚度,能够适当地抑制驱动点D向卷装P的小径侧的移动。即,在圆锥形状的卷装P中,卷装P的外径根据卷绕宽度方向的位置而不同。另一方面,距筒管B的表面的距离亦即卷装P的纱层L的厚度与卷绕宽度方向的位置无关而大致一定。因此,纱线卷绕机100通过基于卷装P的纱层L的厚度来检测是否处于卷绕开始期间,能够正确地进行基于第一控制模式或第二控制模式的蠕动控制。
[0094] 在上述的说明中,没有提及第一控制模式或第二控制模式开始的时期。但是,至少不需要从开始卷绕纱线Y之时起便立即实施第一控制模式或第二控制模式,也可以从纱层L形成为规定厚度时起实施。
[0095] 其中,作为抑制驱动点D向卷装P的小径侧的移动的其他的方法,可以举出适宜地设定横动引导件61的前导比(lead ratio)的方法。导程比是指横动引导件61在卷装P的小径侧中的驱动速度与横动引导件61在卷装P的大径侧中的驱动速度之比(也可以是横动引导件61在卷装P的小径侧中的驱动时间与横动引导件61在卷装P的大径侧中的驱动时间之比)。
[0096] 但是,在使用这样的方法的情况下,由于横动引导件61在卷装P的小径侧中的驱动速度比在卷装P的大径侧中的驱动速度快,故需要以使此时的驱动速度不超过允许范围的方式设定导程比。因此,不能应对近年来所谋求的纱线Y的卷绕的高速化。进而,在极端地增大导程比的情况下,由于纱线Y在卷装P的大径侧中的密度过高,故还存在卷装P的品质降低这样的忧虑。
[009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100中,由于横动引导件61的驱动速度不超过允许范围,故能够应对纱线Y的卷绕的高速化。
[0098] 其中,虽使用自动卷绕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空气纺织机(air-jet spinning machine)、捻纱机(yarn twisting machine)、络纱机(re-winding machine)等其他的纱线卷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