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组以及锂离子电池组组合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251062.0

文献号 : CN10275154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兵何安轩

申请人 :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以及锂离子电池组组合。电池组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固定塑料件、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上盖、复数个锂离子电池模块、复数个导电连接片;各锂离子电池模块包括包裹在本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框架、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复数个单体电池,所有锂离子电池模块在层叠面相互层叠构成一层叠整体;固定塑料件固定在层叠整体的上方,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固定在固定塑料件的顶部,上盖固定覆盖在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顶部,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固定在上盖的顶部,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电连接。

权利要求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固定塑料件、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上盖、复数个锂离子电池模块、复数个导电连接片; 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包括:包裹在本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及底面外表面的框架、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复数个单体电池, 其中,各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共同焊接到所述正极导电端子下端的连接片上,各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共同焊接到负极导电端子下端的连接片上,在所述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一卡槽, 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底面为与所述正极、负极所在端面相对的端面,所述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分别为由各单体电池的厚度边缘以及长度边缘构成的端面; 所有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在层叠面相互层叠构成一层叠整体,所述层叠面为各单体电池长度边缘以及宽度边缘构成的端面; 所述固定塑料件固定在所述层叠整体的上方,在所述固定塑料件的顶部设置有复数排通孔,每排所述通孔分别由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组成, 固定在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上的各所述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分别贯穿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伸出; 在各所述导电连接片的底面分别直立延伸有正极导电插件、负极导电插件, 其中,任一所述导电连接片的所述正极导电插件插在本正极导电插件下方的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顶部的正极导电端子顶部的所述正极卡槽内,所述负极导电插件插在本负极导电插件下方、并且与所述正极导电插件连接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相邻的另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负极导电端子顶部的所述负极卡槽内;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塑料件的顶部,在所述固定塑料件的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底面设置有复数插片排,每一所述插片排分别 由正极插片、负极插片组成,其中各所述正极插片、负极插片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中的采样线路电连通, 其中,任一所述插片排的所述正极插片插在本所述正极插片下方的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顶部的正极导电端子顶部的所述正极卡槽内,所述负极插片插在本所述负极插片下方、与本插片排的所述正极插片连接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相邻的另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负极导电端子顶部的所述负极卡槽内; 所述上盖固定覆盖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顶部,作为本锂离子电池组正负极输入输出的所述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上盖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在所述层叠整体与固定塑料件之间还固定有绝缘支架,

在各所述框架上,包裹在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外的直框的顶面还分别设置有一立柱, 在所述绝缘支架上设置有复数排开槽,在每排开槽内分别贯穿有本开槽下方的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以及一所述框架顶部的两所述立柱,两所述立柱分别限位在每排所述开槽的两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绝缘支架由相互对接的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组成; 在所述第一绝缘子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复数排子开槽, 当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对接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上的每一排所述子开槽与所述第二绝缘子支架上的每一排所述子开槽相互对接连通,分别构成所述绝缘支架的各排开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塑料固定件通过螺钉连接或者打胶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在各所述框架上,包裹在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外的直框上相对的第一直立边框、第二直立边框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由卡块以及卡槽构成的卡位对, 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一直立边框的外侧,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二直立边框外侧,所述卡块、卡槽位置水平相背,所述卡块向外突出,所述卡槽向内凹进; 当所有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在层叠面相互层叠构成一层叠整体时,任一锂离子电池模块外的框架的所述卡块限位于与本所述框架相邻的另一所述框架的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在各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两对所述卡位对,分别位于本所述框架的两直立边框的上端以及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正极卡槽和/或所述负极卡槽的槽体的两槽壁分别为:沿槽体内外弯曲的曲面,两所述槽壁相互镜像对称, 在所述槽体的开口处的宽度宽于卡槽中部的至少一处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槽体的两槽壁在所述槽体的底部不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在所述层叠整体上与所述层叠面平行的两相对外侧还分别覆盖有一散热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还包括绑带,所述层叠整体以及两所述散热板均被捆绑在所述绑带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绑带为两个,分别捆绑在所述层叠整体以及两所述散热板的中部以及下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上盖固定覆盖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顶部,具体是: 所述上盖覆盖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顶部,并且与所述固定塑料件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还包括两个绝缘密封圈,

各所述绝缘密封圈分别套在所述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上,位于所述上盖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框架为金属框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框架为绝缘框架。

16.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组合,其特征是,包括复数个权利要求1至15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 各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由复数个权利要求1至15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并联或串联组成。

说明书 :

锂离子电池组以及锂离子电池组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以及锂离子电池组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能源问题的凸显,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绿色环保的特点,其应用已经在移动设备、便携通信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动力离子电池更成为目前逐步取代铅酸蓄电池的趋势,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备用电源、移动基站等高倍率、大容量的领域进一步扩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该电池组的电连接以及装配组合灵活方便,有利于提高工艺标准化以及提高工艺效率。
[0004]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组合,该电池组组合内各模块的电连接以及装配组合灵活方便,有利于提高工艺标准化以及提高工艺效率。
[00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固定塑料件、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上盖、复数个锂离子电池模块、复数个导电连接片;
[0006] 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包括:包裹在本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及底面外表面的框架、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复数个单体电池,[0007] 其中,各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共同焊接到所述正极导电端子下端的连接片上,各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共同焊接到负极导电端子下端的连接片上,在所述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一卡槽,
[0008] 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底面为与所述正极、负极所在端面相对的端面,所述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分别为由各单体电池的厚度边缘以及长度边缘构成的端面;
[0009] 所有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在层叠面相互层叠构成一层叠整体,所述层叠面为各单体电池长度边缘以及宽度边缘构成的端面;
[0010] 所述固定塑料件固定在所述层叠整体的上方,在所述固定塑料件的顶部设置有复数排通孔,每排所述通孔分别由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组成,
[0011] 固定在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上的各所述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分别贯穿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伸出;
[0012] 在各所述导电连接片的底面分别直立延伸有正极导电插件、负极导电插件,[0013] 其中,任一所述导电连接片的所述正极导电插件插在本正极导电插件下方的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顶部的正极导电端子顶部的所述正极卡槽内,所述负极导电插件插在本负极导电插件下方、并且与所述正极导电插件连接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相邻的另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负极导电端子顶部的所述负极卡槽内;
[0014]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塑料件的顶部,在所述固定塑料件的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底面设置有复数插片排,每一所述插片排分别由正极插片、负极插片组成,其中各所述正极插片、负极插片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中的采样线路电连通,[0015] 其中,任一所述插片排的所述正极插片插在本所述正极插片下方的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顶部的正极导电端子顶部的所述正极卡槽内,所述负极插片插在本所述负极插片下方、与本插片排的所述正极插片连接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相邻的另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负极导电端子顶部的所述负极卡槽内;
[0016] 所述上盖固定覆盖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顶部,作为本所述动力锂离子电池组正负极输入输出的所述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上盖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电连接。
[0017] 可选地,可选地,在所述层叠整体与固定塑料件之间还固定有绝缘支架,[0018] 在各所述框架上,包裹在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外的直框的顶面还分别设置有一立柱,
[0019] 在所述绝缘支架上设置有复数排开槽,在每排开槽内分别贯穿有本开槽下方的一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以及一所述框架顶部的两所述立柱,两所述立柱分别限位在每排所述开槽的两端部。
[0020] 可选地,所述绝缘支架由相互对接的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组成;
[0021] 在所述第一绝缘子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复数排子开槽,[0022] 当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对接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上的每一排所述子开槽与所述第二绝缘子支架上的每一排所述子开槽相互对接连通,分别构成所述绝缘支架的各排开槽。
[0023] 可选地,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塑料固定件通过螺钉连接或者打胶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0024] 可选地,在各所述框架上,包裹在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外的直框上相对的第一直立边框、第二直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对:由卡块以及卡槽构成的卡位对,
[0025] 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一直立边框的外侧,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二直立边框的外侧,所述卡块、卡槽位置水平相背,所述卡块向外突出,所述卡槽向内凹进;
[0026] 当所有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在层叠面相互层叠构成一层叠整体时,任一锂离子电池模块外的框架的所述卡块限位于与本所述框架相邻的另一所述框架的卡槽内。
[0027] 可选地,在各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两对所述卡位对,分别位于本所述框架的两直立边框的上端以及下端。
[0028] 可选地,所述正极卡槽和/或所述负极卡槽的槽体的两槽壁分别为:沿槽体内外弯曲的曲面,两所述槽壁相互镜像对称,
[0029] 在所述槽体的开口处的宽度宽于卡槽中部的至少一处的宽度。
[0030] 可选地,所述槽体的两槽壁在所述槽体的底部不相连接。
[0031] 可选地,在所述层叠整体上与所述层叠面平行的两相对外侧还分别覆盖有一散热板。
[0032] 可选地,还包括绑带,所述层叠整体以及两所述散热板均被捆绑在所述绑带内。
[0033] 可选地,所述绑带为两个,分别捆绑在所述层叠整体以及两所述散热板的中部以及下端部。
[0034] 可选地,所述上盖固定覆盖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顶部,具体是:
[0035] 所述上盖覆盖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顶部,并且与所述固定塑料件固定连接。
[0036] 可选地,还包括两个绝缘密封圈,
[0037] 各所述绝缘密封圈分别套在所述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上,位于所述上盖上。
[0038] 可选地,所述框架为金属框架。
[0039] 可选地,所述框架为绝缘框架。
[004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组合,包括复数个上述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各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由复数个上述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并联或串联组成。
[0041] 由上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焊接到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上,从而组成一个由多个单体电池并联而成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电路,并且通过框架的包括将各单体电池从结构上设置成一模块化的整体;然后多个锂离子单体电池的层叠,在层叠整体的顶部框套固定塑料件,通过该固定塑料件上的通孔矩阵(由复数排通孔组成),使层叠整体顶部的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矩阵(由正极导电端子以及负极导电端子组成)分别贯穿伸出,一方面使固定塑料件与层叠整体连接,并且还使得可以通过在固定塑料件上的通孔矩阵(2*N个通孔)上插入多个N个导电连接片108即可实现多个锂离子电池模块之间的串联连接。而通过插入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底部的正极插片/负极插片,即可实现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电信号采用以及整体动力电池的母线电压/电流信号的采用,以提供给电池管理系统实现输入/输出管理控制。
[0042]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仅仅通过各零部件的机械焊接或者卡插即可实现单体电池的串并联电连接,而不需要复杂的导线焊接连接,故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使得锂离子电池组的制造工艺更加标准化,工艺易于实现,控制,有利于实现工艺标准化、产品组装结构样式及尺寸规格灵活化,降低生产成本。
[0043]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将多个上述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组进行串/并联组合,灵活得到适合当前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组组合:可以有效的自由并联成高容量电池组组合;可以有效的自由串联成高电压电池组组合。
[0044] 经过本发明人的试验,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锂离子电池组(或电池组组合)可以有效的替换铅酸蓄电池,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移动基站、备用电源、电动汽车(大巴)、高尔夫球车、UPS电源等。

附图说明

[0045]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4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优选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中组件: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4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中组件:框架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5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中组件:固定塑料件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5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中组件:导电连接片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5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中组件: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5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中组件:上盖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54]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中组件: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组中组件:绝缘支架结构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0所示锂离子电池组组件: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0057] 附图标记:
[0058] 锂离子电池模块:101;
[0059] 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连接片:1033;卡槽1034;槽壁:1035、槽壁:1036;
[0060] 框架:102;第一直立边框1021;第二直立边框1022;底框:1023;卡块:1024;卡槽:1025;立柱:1026;
[0061] 固定塑料件:105;第一通孔:1051;第二通孔:1052;螺孔:1053;
[0062] 导电连接片:108;正极导电插件:1081;负极导电插件:1082;螺孔1083;
[0063] 绝缘支架:109;第一绝缘支架:1091;第二绝缘子支架:1092;子开槽:1093;
[0064] 散热板:1010;带状凹位:1013;
[0065] 绑带:1011;绝缘密封圈:1012;
[0066] 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正极插片:1041;负极插片:1042;
[0067] 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螺栓:901;
[0068] 上盖:107;螺孔:1071;

具体实施方式

[0069]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70] 实施例1:
[0071] 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固定塑料件105、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上盖107、复数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1、复数个导电连接片108。
[0072] 各部件的具体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参见以下描述:
[0073] 每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1包括:框架102、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复数个单体电池。
[0074] 这些单体电池以其长度边缘以及宽度边缘构成的面作为层叠面,相互层叠在一起,使层叠在一起的所有单体电池的正极(可以为正极耳)弯曲,将这些正极共同焊接到一导电端子(下述正极导电端子1031)下端的连接片1033上;
[0075] 同理,使层叠在一起的所有单体电池的负极(可以为负极耳)弯曲,将这些负极共同焊接到另一导电端子(下述负极导电端子1032)下端的连接片1033上。
[0076] 其中,每个正极导电端子1031、每个负极导电端子1032的顶端还分别设置有一卡槽1034。
[0077]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该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由一体化的位于底部直立的连接片1033以及一方形的框部结构组成。其中连接片1033的宽度等于或者略宽于正极、负极的宽度,以便于焊接操作。该框部的横截面可以但不限于呈“凹”字形或者类似“凹”字形结构。
[0078] 在设计时使该框部中心构成卡槽1034的两槽壁1035、1036分别呈沿槽体内外弯曲的曲面,两槽壁1035、1036相互镜像对称,并且使卡槽1034顶部开口部宽度略宽于卡槽1034中部的至少一处的宽度(具体位置可以为任意),可以使得该卡槽1034易于被插入。采用该设计,在插入插片时,只需要微微用力即可将厚度大于卡槽1034最窄处宽度等于或者略宽于其卡槽1034开口部分宽度的插件插入,并且由于卡槽1034两槽壁1035、1036的至少一处受到较大的向外挤压形变而产生向槽体内的弹力,故再插入插件时,卡槽1034两槽壁1035、1036可以牢牢将插入的插件限位在内,而使其不易于拔出或者脱落。
[0079] 在设计时还可以两边缘位于卡槽1034底端部分不相连接,可以进一步加强卡槽1034两槽壁1035、1036的形变弹性度,进一步牢牢将插入的插件限位,而使其不易于拔出或者脱落。
[0080] 上述的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可以但不限于为由铜、铝或者其他金属或者合金制成的五金端子。
[0081]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框架102呈U形结构,包裹在本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及底面外,从而将由多个单体电池层叠构成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从底部以及侧面包住,使其成为一个模块整体。
[0082] 在本实施例中该框架102可以为轻便的塑料框架102也可以为金属(譬如铝、铜、铁或者其他五金),当其为金属框架102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性能。
[0083] 其中,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底面为:与正极、负极所在端面相对的端面,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分别为:由各单体电池的厚度边缘以及长度边缘构成的端面。
[0084] 在本实施例中,将框架102上包在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第一立面的边框记为第一直立边框1021、第二直立边框1022,将框架102上包在锂离子电池模块101底面的边框记为底框1023。
[0085] 经过上述的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与多个单体电池焊接,将这些单体电池并联成为一个小型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而通过框架102的外包设计使得这些单体电池从结构上组成一个整体,共同组成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
[0086] 在得到多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之后,将多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以各单体电池长度边缘以及宽度边缘构成的面为层叠面,相互层叠构成一层叠整体。
[0087] 由图1可见,在该层叠整体的顶端形成由正极导电端子1031以及负极导电端子1032组成的矩阵。
[0088] 然后,在层叠整体的顶面固定一固定塑料件105。
[0089] 参见图5所示,在固定塑料件105的顶部设置有复数排通孔,每排通孔分别由第一通孔1051、第二通孔1052组成。
[0090] 参见图1所示,由上往下将固定塑料件105套在叠片整体的顶部,使叠片整体内每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上的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分别与固定塑料件105上一排通孔相对应,分别贯穿第一通孔1051、第二通孔1052穿出。此时,通过叠片整体的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矩阵与固定塑料件105上的通孔矩阵的贯穿设计,使叠片整体固定塑料件105相互连接为一体。
[0091] 插在固定塑料件105顶部的各导电连接片108的结构可以但不限于参见图6所示,在每个导电连接片108的底面分别直立延伸有正极导电插件1081、负极导电插件1082。在固定塑料件105上还设置由多个螺孔1053,可以通过这些螺钉贯穿螺孔1053、1083而将导电连接片108以及固定塑料件105连接。
[0092] 其中正极导电插件1081/负极导电插件1082的厚度优选地:大于正极导电端子1031/正极导电端子1031的卡槽1034的最窄宽度,等于或略宽于卡槽1034的开口宽度。
[0093] 在将任一导电连接片108插设到固定塑料件105顶部时,具体使:
[0094] 本导电连接片108的正极导电插件1081插在本正极导电插件1081下方的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01(记为锂离子电池模块1011)顶部的正极导电端子1031顶部的正极卡槽1034内;
[0095] 本导电连接片108的负极导电插件1082插在本负极导电插件1082下方、并且与锂离子电池模块1011层叠相邻的另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01(记为锂离子电池模块1012)的负极导电端子1032顶部的负极卡槽1034内。通过各个导电连接片108分别将两两相邻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串联起来,通过N个导电连接片108将N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串联组成一个较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组整体,以输出较大的电流。在将所有的导电连接片108插好之后,这些导电连接片108平行排布在固定塑料件105的顶部。
[0096] 鉴于每个导电连接片108分别与两锂离子电池模块101连接,为了节省物料成本以及确保各导电连接片108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将导电连接片108整体设置成折线形状。
[0097] 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在固定塑料件105顶部的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的底面设置有复数插片排,每一插片排分别由正极插片1041以及负极插片1042组成。使每插片排分别与叠片整体顶部由正极导电端子1031以及负极导电端子1032组成的一排导电端子相对应。
[0098] 参见图1所示,在装配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时,将其底部的正极插片1041/负极插片1042分别叠片整体顶部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顶部的卡槽1034内,即此时在每个正极导电端子1031(或导电端子顶部)卡槽1034内共同插入有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底部的一正极插片1041(或负极插片1042)以及导电连接片108底面的一正极导电插件1081(或负极导电插件1082)。
[0099] 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底部的每正极插片1041、负极插片1042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中的采样线路的正极、负极电分别电连通。通过该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底部正极插片1041/负极插片1042与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的卡插,可以通过正极插片1041/负极插片1042对叠片整体内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电信号(电压/电流)以及由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串联组成的叠片整体的母线电压母线电流进行采样,以便输入至电池管理系统以供其进行电池管理控制。
[0100] 本实施例中上盖107结构参见图8所示,该上盖107由绝缘材料制成,覆盖在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的顶部,从而从顶部将整个叠片体锂离子电池封装为一体。
[0101] 参见图1所示,在上盖107的固定时,可以但不限于将五金材料制成其顶部有螺栓901的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螺栓901底部的五金片被固定(可以但不限于与螺钉连接)在固定塑料件105上,然后在螺栓901上方的上盖107上设置与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分别正对的位置设置一螺孔1071,使得的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分别贯穿旋入上盖107的螺孔1071而固定在固定塑料件105上,通过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的安装将上盖107、固定塑料件105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固定连接在一起。
[0102] 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动力锂离子电池组正负极输入输出的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的结构参见图9所示,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分别固定在上盖107的顶部,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的母线的正极、负极电连接。
[0103] 为了进一步增强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连接的稳固性,还可以在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上分别套绝缘密封圈1012,使各绝缘密封圈1012分别套在正极接线端子1061/负极接线端子1062与上盖107之间。
[0104]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多个单体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焊接到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上,从而组成一个由多个单体电池并联而成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电路,并且通过框架102的包括将各单体电池从结构上设置成一模块化的整体;然后多个锂离子单体电池的层叠,在层叠整体的顶部框套固定塑料件105,通过该固定塑料件105上的通孔矩阵(由复数排通孔组成),使层叠整体顶部的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矩阵(由正极导电端子1031以及负极导电端子1032组成)分别贯穿伸出,一方面使固定塑料件105与层叠整体连接,并且还使得可以通过在固定塑料件105上的通孔矩阵(2*N个通孔)上插入多个N个导电连接片108即可实现多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之间的串联连接。而通过插入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104底部的正极插片1041/负极插片1042,即可实现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电信号采用以及整体动力电池的母线电压/电流信号的采用,以提供给电池管理系统实现输入/输出管理控制。
[0105]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仅仅通过各零部件的机械焊接或者卡插即可实现单体电池的串并联电连接,而不需要复杂的导线焊接连接,故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使得锂离子电池组的制造工艺更加标准化,工艺易于实现,控制,有利于实现工艺标准化、产品组装结构样式及尺寸规格灵活化,降低生产成本。
[0106]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将多个上述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组进行串/并联组合,灵活得到适合当前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组组合:可以有效的自由并联成高容量电池组组合;可以有效的自由串联成高电压电池组组合。
[0107] 经过本发明人的试验,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锂离子电池组(或电池组组合)可以有效的替换铅酸蓄电池,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移动基站、备用电源、电动汽车(大巴)、高尔夫球车、UPS电源等。
[0108] 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实施例叠片整体的结构,还可以在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外的框架102上进行以下的设计(参见图4):
[0109] 在每个框架102上,在包裹在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外的直框的顶面还分别设置有一立柱1026。
[0110] 参见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层叠整体与固定塑料件105之间增加一个绝缘支架109(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支架),在该绝缘支架109上设置有复数排开槽(设N排,开槽的个数与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个数一致),在每排开槽内分别贯穿有本开槽下方的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正极导电端子1031、负极导电端子1032以及一该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上的框架102顶部的两立柱1026。
[0111] 增加该绝缘支架109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通过该开槽的间隔避免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电极相互短路,另一方面进一步可以通过立柱1026与开槽端部的定位而将简单地保证层叠整体内各层叠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的层叠的整齐度。进一步确保工艺控制的标准化以及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工艺效率。
[011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绝缘支架109可以但不限于由第一绝缘支架1091109、第二绝缘子支架1092组成,在第一绝缘子支架、第二绝缘子支架1092上分别设置有复数排子开槽1093。
[0113] 参见图10所示,在进行安装时,从层叠整体的前、后端分别插入第一绝缘支架1091109、第二绝缘子支架1092,使得位于框架102前端的立柱1026(与开槽前端相抵)、正极导电端子1031(或负极导电端子1032)位于第一绝缘支架1091109的子开槽1093内;
位于框架102前端的立柱1026(与开槽后端相抵)、负极导电端子1032(或正极导电端子
1031)位于第一绝缘支架1091109的子开槽1093内。第一绝缘支架1091109、第二绝缘子支架1092的每排子开槽1093在层叠整体的中部对接连通,相互连通的每排开槽便构成绝缘支架109的一排开槽。
[0114] 采用该设计进一步方便安装工艺的标准化以及准确化,便于工艺实施。
[0115] 参见图10所示,还可以在绝缘支架109、固定塑料件的前后端部分别设置相互匹配的螺柱以及螺孔1053,通过螺钉或者打胶的方式将绝缘支架109以及塑料固定件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0116] 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但不限于在各框架102的第一直立边框1021以及第二直立边框1022上分别设置至少一对:卡位对,该卡位对由共同设置在一直立边框的相对两外侧的卡块1024以及卡槽1025组成。每卡位对的卡块1024、卡槽1025位置水平向背,卡块1024向外突出,卡槽1025向内凹进。这样在进行多个锂离子电池模块
101层叠组合成层叠整体时,可以通过相邻两框架102的第一直立边框1021、第二直立边框
1022的卡块1024与卡槽1025的限位:任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01外的任一直立边框上的卡块1024限位于与本框架102相邻的另一框架102的直立边框的卡槽1025内,通过该简易的卡块1024与卡槽1025装配操作,即可整齐地得到整齐的层叠整体,并且还可避免各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之间的移位。
[0117] 参见图1、4所示,在每个框架102的每个直立边框上可以分别设置两对卡位对,其中一对靠近框架102的顶部,另一对靠近框架102的底部。采用两对的上下卡位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方便各层叠锂离子电池模块101之间的层叠操作,确保层叠水平、高度的整齐度。
[0118] 参见图10所示,还可以但不限于在本实施例层叠整体的最外端的两侧面(该两侧面为与层叠面平行的面)分别紧贴覆盖一散热板1010(参见图11、14所示)散热板1010可以为各种金属板,比如铝板或者铜板或者其他的合金板。
[0119] 增加该散热板1010的覆盖有利于增强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性能。
[0120] 参见图10所示,还可以但不限于在本实施例层叠整体的外周捆绑绑带1011,从而使得层叠整体以及两位于层叠提两外侧面的散热板1010均被牢牢地捆绑在绑带1011内。采用该捆带的涉及一方便有利于确保散热板1010与层叠整体表面的贴服强度,另一方面进一步确保叠片整体的结构稳固性,便于运输以及使用。
[0121] 上述捆带的圈数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分别捆绑在层叠整体中部、下端部。
[0122] 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在散热板1010的外侧设置至少个带状凹位1013,然后再进行捆带捆绑时,使得捆带限位与两相对的散热板1010的带状凹位1013内,避免捆带移位。
[0123] 需要说明的是,由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思路出发,还可以将上述图1、2所示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组作为锂离子电池组模块,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其进一步层叠、串并联组合而得到电流、电压、容量更大的锂离子电池组整体。
[0124]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