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用绝热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80063643.0

文献号 : CN1027628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内田麻理小谷正直小松智弘嘉本大五郎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在将组合了真空绝热材料与蓄热材料的单体构造连接成平面状进行配置的用途中提高绝热效果并能够蓄热的建筑物用绝热板。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除了具有以绝热材料(104)覆盖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料(102)整体而成的基本构造之外,以覆盖真空绝热材料(102)全周缘附近的方式配备有形成从真空绝热材料(102)的一个主面越过侧面与另一个主面连接的大致框体状的形状的潜热蓄热材料(103)。潜热蓄热材料(103)是为了利用潜热量来缓和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真空绝热材料(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而配备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建筑物用绝热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真空绝热材;覆盖上述真空绝热材的规定部位的潜热蓄热材;以及覆盖上述潜热蓄热材及上述真空绝热材的绝热材,上述潜热蓄热材配备在作为上述真空绝热材中的上述规定部位的、利用潜热量能缓和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的部位,上述真空绝热材是平板状,上述潜热蓄热材以覆盖上述真空绝热材的全周缘附近的方式,形成从该真空绝热材的一个主面越过侧壁与另一个主面连接的大致框体状的形状地配置,上述绝热材以覆盖上述潜热蓄热材的表面整体与上述真空绝热材的露出的表面整体的方式配备。

2.一种建筑物用绝热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真空绝热材;分别覆盖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规定部位的多个潜热蓄热材;以及覆盖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及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绝热材,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分别配备在作为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中的上述规定部位、利用潜热量能缓和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的部位,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具有规定间隔地排列,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以覆盖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各全周缘附近的方式,形成从该多个真空绝热材的一个主面越过侧壁与另一个主面连接的大致框体状的形状,并且相邻的潜热蓄热材彼此在该侧壁部位抵接地配置,上述绝热材以覆盖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的表面整体与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露出的表面整体的方式配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用绝热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分别是平板状,且在厚度方向互不重叠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用绝热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配备在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用绝热板,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的彼此相抵接的材料由不同种类的材质构成。

6.一种建筑物用绝热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真空绝热材;分别覆盖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规定部位的多个潜热蓄热材;以及覆盖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及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绝热材,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分别配备在作为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中的上述规定部位、利用潜热量能缓和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的部位,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具有规定间隔地排列,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具有:第一潜热蓄热材,形成以从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各个的一个主面侧在厚度方向覆盖一半全周缘附近的方式连接成大致格子框状的形状地配备;和第二潜热蓄热材,形成为以从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各个的另一个主面侧在厚度方向覆盖剩余一半全周缘附近的方式连接成大致格子框状的形状并与上述第一潜热蓄热材对接地配备且由与该第一潜热蓄热材不同种类的材质构成,上述绝热材以覆盖上述第一潜热蓄热材及上述第二潜热蓄热材的表面整体与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露出的表面整体的方式配备。

7.一种建筑物用绝热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真空绝热材;分别覆盖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规定部位的多个潜热蓄热材;以及覆盖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及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绝热材,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分别配备在作为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中的上述规定部位、利用潜热量能缓和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的部位,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具有规定间隔地排列,上述多个潜热蓄热材具有:第一潜热蓄热材,形成为以从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各个的一个主面侧在厚度方向覆盖一半包含全周缘附近的表面整体的方式延伸为大致分隔箱状的形状地配备;和第二潜热蓄热材,形成为以从上述多个真空绝热材的各个的另一个主面侧在厚度方向覆盖剩余一半包含全周缘附近的表面整体的方式延伸为大致分隔箱状的形状并与上述第一潜热蓄热材对接地配备且由与该第一潜热蓄热材不同种类的材质构成,上述绝热材以覆盖上述第一潜热蓄热材及上述第二潜热蓄热材的表面整体的方式配备。

说明书 :

建筑物用绝热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用绝热板,适于与空调供热水系统的并用,并且是通过潜热蓄热材料的潜热量来缓和真空绝热材料的热泄漏量的绝热性能优良且简单的单体构造,上述空调供热水系统包含适用了全球变暖潜能(GWP)较低的新制冷剂的冷冻、空调回路,并且面向生态(环境应对)效果高的新世纪住宅。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用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在住宅环境中也要求实现节能化。为了这些对策具体化,希望将住宅(建筑物)高绝热化来削减耗能,除此之外,希望将在屋内使用的家电设备或工业设备高效率化来削减消耗能量。在家电设备或工业设备等中,尤其重视提高冰箱或供热水机等的贮热水箱等的绝热性的对策。
[0003] 作为用于将上述的住宅高绝热化来削减耗能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周知技术,可以例举如下的绝热板:例如为了减小住宅壁厚而改善实施性并且实现住宅的高绝热化,对于由一对面材与框材包围的空间部分,配设用泡沫绝热材覆盖在与面材垂直方向上排列成两列的多个真空绝热体(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在该绝热板中,一列的真空绝热体隔开小于另一列的真空绝热体的尺寸的分隔地配置,关于另一列的真空绝热体,配置为弥补一列的相邻的真空绝热体之间的绝热性能相对较低的部分(没有真空绝热体的部分)。
[0005] 一般地,在住宅环境中,为了使门等的限制了厚度的部位高绝热化,使用了热传导系数低的原料的较薄的构造的绝热板是有效的。另外,为了使墙壁、顶板、地板等的基础部分高绝热化,在使用通用的氨基甲酸酯泡沫、玻璃棉等的绝热材的场合需要增加厚度,但在使用复合了绝热性优良的真空绝热材的绝热壁的场合,与使用通用的绝热材的场合相比可使厚度变薄。
[0006] 另外,作为适用于上述的家电设备或工业设备的真空绝热材,可以例举对于收纳芯材并将内部真空排气而成的外被覆材,以覆盖其周围的方式一体地设置有蓄热冷材的构造的真空绝热材及采用该真空绝热材的绝热容器(参照专利文献2)。
[0007] 该真空绝热材的构造如下:为了抑制因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而产生的热桥,充分地有效利用蓄热冷材。在一般的真空绝热材的情况下,用外被覆材(外包材)密闭玻璃棉等的芯材和气体或水分等的吸附材,为使内部为真空而进行减压用热焊接等的方法密封(seal)而制作。因此,在真空绝热材的外周围存在作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焊接部分的飞翅部。如果外被覆材为加工成通常的袋状的形状,则也有在封入芯材等最终热焊接后形成的飞翅部的尺寸比其他三边的尺寸长的情况。
[0008] 为了长时间保持将真空绝热材的内部减压的状态,需要将外被覆材作成多层构造等上下功夫,对于专利文献2的技术也可以认为将外被覆材作成多层构造的方式。
[0009] 现有技术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00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86755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99764号公报
[0013] 发明的概要
[0014]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5] 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绝热板,由于是具有排列为两列的真空绝热材的构造,因此提高了绝热性能。
[0016] 可是,覆盖了这里的真空绝热材的整个面的泡沫绝热材,由于不能充分地抑制在隔开配置的相邻的真空绝热材彼此产生的热桥,若配置真空绝热材以弥补绝热性能相对变低的部分(没有真空绝热材的部分)来其对策,则成为重叠用泡沫绝热材覆盖的真空绝热材的层叠构造,导致板厚增大,因此产生难于适用于并不能确保壁厚的建筑物(住宅)。
[0017] 在专利文献2的真空绝热材的情况下,由于成为以蓄热冷材覆盖外被覆材的整个面的构造,有降低外被覆材的热传导系数的效果,尤其是作为对冰箱等电器设备的绝热效果(绝热箱内的保冷目的)有效。
[0018] 可是,与这里的外被覆材一体地形成的蓄热冷材,由于需要用蓄热冷材覆盖外被覆材整体而一体地确保密闭性,因此要求相当的加工精度而容易变得成本高,而且,由于在至少形成于一边的飞翅部部除了外被覆材的厚度以外还增加蓄热冷材的厚度,因此若作为以绝热材覆盖的构造而适用于建筑物用绝热板,则在折叠飞翅部时并不容易成为沿蓄热冷材的表面的形状,或者若切除不要的部分,则在不仅切除加工上花费功夫,而且由于机械性强度较弱而重量增大,因此存在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而难以适用的问题。
[0019] 另外,专利文献2的真空绝热材,在其单体构造中难以设定蓄热冷材相对于真空绝热材主体的厚度,如果不得不蓄热冷材的厚度增大,则虽然能够增大蓄热量,但相应地总重量也变大,因此在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而以较大的面积量使用时难以适用于将单体构造的多块板相互连接为平面状使用的用途中。
[0020] 于是,不是如专利文献2那样地相对于外被覆材一体地形成蓄热冷材,且为了长时间稳定地保持真空绝热材内部的减压状态,并且使其具有机械强度的耐久性而提高作为薄型且轻量的建筑物用绝热材的适用性,研究了如下结构:在成为折叠飞翅部的状态或切除了不需要的部分的形状之外,还用铝箔等的金属材箔覆盖外被覆材的表面上。
[0021] 然而,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在真空绝热材的周边部经由金属材发生热泄漏引起的热桥,因此难以原状地直接应用。此时的热泄漏量除了真空绝热材的使用条件外,还根据真空绝热材的厚度或大小等的基本构造、金属材箔的种类或厚度等而不同,通过实验观察和与其所需要的理论上的计算确认:发生热桥的区域为真空绝热材周围的几厘米的范围。
[0022] 总之,在用于将组合了现有的真空绝热材与蓄热材(或绝热材)而成的单体构造连接为平面状进行配置的用途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绝热板)中,为了实现能够减小热桥的真空绝热材,现状存在成本增大,或者材料开发花费时间这样的情况,因此作为结果热桥的抑制对策没有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有缺乏通用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2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绝热效果高、能够蓄热的建筑物用绝热板。
[0024]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2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基板构成之一的特征为,具备:真空绝热材;覆盖真空绝热材的规定部位的潜热蓄热材;以及覆盖潜热蓄热材及真空绝热材的绝热材。
[0026] 在这种建筑物用绝热板中,潜热蓄热材配备在作为真空绝热材中的规定部位的、利用潜热量能缓和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的部位。
[0027]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基板构成的另一个的特征为,具备:多个真空绝热材;分别覆盖多个真空绝热材的规定部位的多个潜热蓄热材;以及覆盖多个潜热蓄热材及多个真空绝热材的绝热材。
[0028] 在这种建筑物用绝热板中,多个潜热蓄热材配备在作为多个真空绝热材中的规定部位的、利用潜热量能缓和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的部位。另外,优选多个真空绝热材分别是平板状,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互不重叠地配置。而且,多个真空绝热材优选配备在同一平面上。
[0029] 发明的效果
[0030]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绝热效果足够高,并且能够充分蓄热的建筑物用绝热板。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概略构成的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B)是(A)的B-B线向视的宽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32]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概略构成的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B)是(A)的C-C线向视的长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33]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概略构成的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B)是(A)的C-C线向视的长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34]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概略构成的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B)是(A)的C-C线向视的长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35]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概略构成的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B)是(A)的D-D线向视的长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36] 图6是为了说明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重要部位的潜热蓄热材用于真空绝热材时的蓄热效果而例示的最热天的总热负荷曲线。
[0037] 图7是例示作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使用对象的一例的中纬度地方的最热天和最冷天的外部气温变化与空调装置的空调模式的关系的图。
[0038] 图8是作为比较,例示将作为通用的真空绝热材的芯材的玻璃棉材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使用时的总热负荷曲线的图,(A)是最热天的总热负荷曲线,(B)是最冷天的总热负荷曲线。
[0039] 图9是作为比较,例示将公知的真空绝热材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使用时的总热负荷曲线的图,(A)是最热天的总热负荷曲线,(B)是最冷天的总热负荷曲线。
[0040]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建筑物用绝热板应用于住宅时的一例和在住宅设置空调供热水系统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建筑物用绝热板,参照附图详细进行说明。
[0042]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技术概要。本发明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基本构成之一为,具备:真空绝热材;覆盖真空绝热材的规定部位的潜热蓄热材;以及覆盖潜热蓄热材及真空绝热材的绝热材。
[0043] 这里,希望潜热蓄热材配置于作为真空绝热材中的规定部位的、通过潜热量可缓和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的部位。
[0044] 另外,本发明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基本构成的另一个为,具备:多个真空绝热材;分别覆盖多个真空绝热材的规定部位的多个潜热蓄热材;以及覆盖多个潜热蓄热材及多个真空绝热材的绝热材。这里,希望多个潜热蓄热材分别配置于作为多个真空绝热材中的规定部位的、通过潜热量可缓和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的部位。
另外,希望各真空绝热材分别为平板状,并且配置成在厚度方向上相互不重叠。而且,希望这里的各真空绝热材配置于同一平面上。
[0045]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建筑物用绝热板的具体的细节构成,举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6] 实施例1
[004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的概略构成的图,该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该图(B)是该图(A)的B-B线向视的宽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48] 参照图1(A)、(B),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除了具有以绝热材104覆盖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102整体而成的基本构造之外,还以覆盖真空绝热材102的全周缘附近的方式配备有形成从真空绝热材102的一个主面越过侧壁与另一个主面连接的大致框体状的形状的潜热蓄热材103。该潜热蓄热材103是为通过潜热量缓和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而配备的。绝热材104以覆盖这里的潜热蓄热材103的表面整体与真空绝热材102的露出的表面整体的方式来配备的。
[0049] 其中,真空绝热材102与以下同样地,是飞翅部仅由外被覆材构成的薄壁的公知构造(或者,也可以是用金属材覆盖外被覆材来提高机械强度的构造),将该飞翅部折叠成沿外被覆材的表面的形状。
[0050] 配备在真空绝热材102的周围的潜热蓄热材103,在液体与固定之间的相转移(相变)时蓄积、放出潜热,利用该性质抑制真空绝热材102的热影响引起的热桥的发生。作为潜热蓄热材103的材质,优选使用例如有机物系蓄热材料的正烷烃类所属的n-十八烷烃C18H38、n-十六烷烃C16H34、n-十四烷烃C14H30等。
[0051] 绝热材104优选使用公知的聚氨酯泡沫或泡沫轻量混凝土(ALC)。
[0052] 在假设将这种单体结构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作为配备空调装置的住宅用绝热材连接成平面状进行配置的场合,则例如在冬季用空调装置对室内进行取暖、保温时,潜热蓄热材103处于通常熔融的状态。于是,在室内温暖、外部气温寒冷,潜热蓄热材103的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温度时,从周围开始泄漏热量,随之潜热蓄热材103放出潜热而开始凝固。这里,伴随放热的进行,凝固界面(固体与液体的分界面)按照来自潜热蓄热材103的周围的放热量与潜热放出量的平衡而移动。即使凝固界面进行移动,由于存在于真空绝热材102的外周缘的液相的潜热蓄热材103保持热量,因此在直到潜热蓄热材103全部凝固而放热的期间可以将真空绝热材102的温度保持一定。凝固后的潜热蓄热材103由于具有使阻碍传热的热阻增大的作用,因此兼具随着凝固的进行使真空绝热材102的热泄漏量减少的效果。
[0053] 另外,例如在夏天用空调装置对室内进行制冷、保冷时,潜热蓄热材103处于通常凝固的状态。若潜热蓄热材103周围的温度在其凝固点温度以上成为较高的温度条件,则潜热蓄热材103熔融而变为液相进行蓄热。此时,潜热蓄热材103在直到规定的蓄热量被蓄热的期间,由于保持熔融温度,因此成为保冷对象的真空绝热材102的温度保持在熔融温度。
[0054] 在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102的情况下,如果能减小在厚度方向的周缘点的温差,则能够抑制形成热桥的路径的传热。作为一例,在潜热蓄热材103使用凝固点温度为18℃的材质时,在室内温度为20℃~22℃左右,潜热蓄热材103熔融进行蓄热,在屋外温度为0℃~2℃左右,潜热蓄热材103凝固进行放热。在空调装置供暖时绝热效果大幅度提高,用剩余的供暖温热使潜热蓄热材103预先蓄热,能够用于早晨的温度低下。
[0055] 在覆盖这里的一个真空绝热材102的全周缘附近而配备有大致框体状的形状的潜热蓄热材103的单体构造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中,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真空绝热材102中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向潜热蓄热材103传递,而取代从真空绝热材102的一个主面向另一个主面传递,由于潜热蓄热材103作为热缓冲材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热桥。
[0056] 由此,由于潜热蓄热材103进行热吸收或放出,利用潜热量抑制热流动,因此能够防止真空绝热材102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即使适用于将单体构造连接为平面状配置的用途,也能提高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的绝热效果。另外,由于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的单体构造简单且轻量,并且以低成本可容易地制作,因此适宜面向生态效果高的新世代住宅的所要求的优良的绝热效果的用途。
[0057] 另外,在将实施例1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适用于住宅时,根据住宅选定的区域的气候,优选将潜热蓄热材103的材质选定为具有适当的温度带和蓄热量的材质。
[0058] 实施例2
[0059]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的概略构成的图,该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该图(B)是该图(A)的C-C线向视的长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60] 参照图2(A)、(B),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除了具有用绝热材104覆盖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这里为两个)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102的整体而成的基本构造之外,以覆盖各真空绝热材102各个的全周缘附近的方式配备有多个(这里为两个)潜热蓄热材103,潜热蓄热材103形成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一个主面越过侧壁与另一个侧面连接的大致框体状的形状,并且相邻的彼此之间在侧壁部位抵接。在这里的各潜热蓄热材103中,也为了利用潜热量缓和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而配备的。绝热材104以覆盖这里的各潜热蓄热材103的表面整体与各真空绝热材102露出的表面整体的方式而配备的。
[0061] 在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中,各真空绝热材102、各潜热蓄热材103及绝热材104的材质可以与在实施例1中公开的一样。
[0062] 在覆盖这里的各真空绝热材102的全周缘附近而分别配备大致框体状的形状的各潜热蓄热材103的单体构造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中,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向各潜热蓄热材103传递,而取代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一个主面向另一个主面传递,由于各潜热蓄热材103作为热缓冲材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热桥。
[0063] 由此,由于各潜热蓄热材103进行热吸收或放出并利用潜热量抑制热流动,因此能够防止各真空绝热材102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即使适用于将单体构造连接为平面状进行配置的用途,也能提高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的绝热效果。特别地,在实施例2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中,不存在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部分的绝热材104的绝热性能与配置有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部分相比相对低,考虑热泄漏的影响,将各部分作为各潜热蓄热材103在侧壁部位抵接的部位而配备,因此能够抑制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的整体的绝热效果的降低。另外,这里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的单体构造也简单且轻量,并且以低成本可容易地制作,因此适宜面向生态效果高的新世代住宅的所要求的优良的绝热效果的用途。
[0064] 另外,在将实施例2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适用于住宅时,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根据住宅选定的区域的气候,优选将各潜热蓄热材103的材质选定为具有适当的温度带和蓄热量的材质。
[0065] 实施例3
[0066]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的概略构成的图,该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该图(B)是该图(A)的C-C线向视的长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67] 参照图3(A)、(B),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除了具有以绝热材104覆盖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这里为两个)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102的整体而成的基本构造之外,配备有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和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形成为以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各个的一个主面侧在厚度方向覆盖一半全周缘附近的方式连接成大致格子框状的形状地配备,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形成为以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各个的另一个主面侧在厚度方向覆盖剩余一半全周缘附近的方式连接成大致格子框状的形状并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对接。这里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与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是由不同种类的材质构成,均为了利用潜热量来缓和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而配备的。绝热材104以覆盖这里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表面整体与各真空绝热材102露出的表面整体的方式配备。
[0068] 在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中,各真空绝热材102、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及绝热材104的材质也可以与在实施例1中公开的同样,但关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采用如上所述的有机物系蓄热材料的n-烷烃类所属的不同的材质。
[0069] 在覆盖这里的各真空绝热材102的全周缘附近分别连接为大致格子框状的形状的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以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两主面方向对接的方式配备的单体构造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中,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向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传递,而取代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一个主面向另一个主面传递,由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作为热缓冲材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热桥。
[0070] 由此,由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进行热吸收或放出,利用潜热量抑制热流动,因此能够防止各真空绝热材102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即使适用于将单体构造连接为平面状进行配置的用途,也能提高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的绝热效果。特别地,在实施例3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中,由于使用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因此若例如若将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配置于室内侧,将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配置于屋外侧,则由于在各自的温度带进行热吸收、放出,因此具有能够延长作为热缓冲材而发挥作用的时间的优点。另外,这里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的单体构造也简单且轻量,并且以低成本可容易地制作,因此适宜面向生态效果高的新世代住宅的所要求的优良的绝热效果的用途。
[0071] 另外,在将实施例3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适用于住宅时,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情况同样,根据住宅选定的区域的气候,优选将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材质选定为具有适当的温度带和蓄热量的材质。在实施例3的建筑物用绝热板
101C中,与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情况那样具有同一材质的潜热蓄热材103的构造不同,材质选定丰富,因而能够进行符合地域气候的选定,相应地适用性变高。
[0072] 实施例4
[007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的概略构成的图,该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该图(B)是该图(A)的C-C线向视的长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74] 参照图4(A)、(B),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除了具有以绝热材104覆盖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这里为两个)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102的整体而成的基本构造之外,以覆盖各真空绝热材102各个的全周缘附近的方式配备有多个(这里为两个)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多个(这里为两个)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形成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一个主面越过侧壁与另一个主面连接的大致框体状的形状,并且相邻彼此之间在侧壁部位抵接。在这些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中,也是为了利用潜热量来缓和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而配备的。绝热材104以覆盖这里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表面整体与各真空绝热材102露出的表面整体的方式配备的。
[0075] 在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中,各真空绝热材102、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及绝热材104的材质也可以与在实施例1中公开的同样,但关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采用上述的有机物系蓄热材料的n-烷烃类所属的不同的材质。
[0076] 在以覆盖这里的各真空绝热材102的全周缘附近的方式分别配备大致框体状的形状的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单体构造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中,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向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传递,而取代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一个主面向另一个主面传递,由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作为热缓冲材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热桥。
[0077] 由此,由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进行热吸收或放出,利用潜热量抑制热流动,因此能够防止各真空绝热材102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即使适用于将单体构造连接为平面状进行配置的用途,也能提高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的绝热效果。特别地,在实施例4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中,不存在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部分的绝热材104的绝热性能与配置有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部分相比相对低,考虑热泄漏的影响,将各部分作为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在侧壁部位抵接的部位而配备,因此能够抑制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的整体的绝热效果的降低。并且,由于使用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因此例如若将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的与抵接侧相反一侧的侧壁配置于接近屋顶或天棚一侧,将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与抵接侧相反一侧的侧壁配置于接近地板一侧,则由于在各自的温度带进行热吸收、放出,因此具有能够加长作为热缓冲材而发挥作用的时间的优点。另外,这里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的单体构造也简单且轻量,并且以低成本可容易地制作,因此适宜面向生态效果高的新世代住宅的所要求的优良的绝热效果的用途。
[0078] 另外,在将实施例4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适用于住宅时,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情况同样,根据住宅选定的区域的气候,优选将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材质选定为具有适当的温度带和蓄热量的材质。关于实施例4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D,与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情况那样具有同一材质的潜热蓄热材103的构造不同,材质选定丰富,因而能够进行符合地域气候的选定,相应地适用性变高。
[0079] 实施例5
[0080]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的概略构成的图,该图(A)是从上方局部透视内部所示的俯视图,该图(B)是该图(A)的D-D线向视的长度方向的侧剖视图。
[0081] 参照图5(A)、(B),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除了具有以绝热材104覆盖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这里为两个)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102的整体而成的基本构造之外,配备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和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形成为以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各个的一个主面侧在厚度方向覆盖一半包含全周缘附近的表面整体的方式延伸为大致分隔箱状的形状,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以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各个的另一个主面侧在厚度方向覆盖剩余一半包含全周缘附近的表面全体的方式延伸为大致分隔箱状的形状并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对接。这里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与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由不同种类的材质构成,但均为了利用潜热量来缓和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而配备的。绝热材104以覆盖这里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表面整体的方式配备的。
[0082] 在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中,各真空绝热材102、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及绝热材104的材质也可以与在实施例1中公开的同样,但关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采用上述的有机物系蓄热材料的n-烷烃类所属的不同的材质。
[0083] 在厚度方向分别覆盖各一半的这里的包含各真空绝热材102的全周缘附近的表面全体的延伸为大致分隔箱状的形状的材质不同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以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两主面方向对接的方式配备的单体构造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中,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各真空绝热材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向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传递,而取代从各真空绝热材102的一个主面向另一个主面传递,由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作为热缓冲材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热桥。
[0084] 由此,由于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进行热吸收或放出,利用潜热量抑制热流动,因此能够防止各真空绝热材102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即使适用于将单体构造连接为平面状进行配置的用途,也能提高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的绝热效果。特别地,在实施例5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中,由于使用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因此与实施例3的情况相同例如若将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配置于室内侧,将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配置于屋外侧,则由于在各自的温度带进行热吸收、放出,因此具有能够加长作为热缓冲材发挥作用的时间的优点。并且,由于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从两主面方向覆盖各真空绝热材102的整体,因此与实施例3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地抑制各真空绝热材102的绝热性能的降低,能够有助于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的降低。另外,这里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的单体构造也简单且轻量,并且以低成本可容易地制作,因此适宜面向生态效果高的新世代住宅的所要求的优良的绝热效果的用途。
[0085] 另外,在将实施例5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适用于住宅时,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情况同样,根据住宅选定的区域的气候,优选将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材质选定为具有适当的温度带和蓄热量的材质。在实施例5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中,与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情况那样具有同一材质的潜热蓄热材103的构造不同,通过与实施例3的情况同样地,材质选定变得丰富,因而能够进行符合地域气候的选定,相应地适用性变高。并且,各真空绝热材102的绝热性能的抑制降低效果在各实施例中最高地对应在屋内侧、屋外侧、接近天棚侧、接近底板侧的情况使其适用于住宅的所有部位都有效。
[0086] 顺便说一下,关于上述各实施例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101E(特别是实施例2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实施例3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实施例5的建筑物用绝热板
101E),在真空绝热材102的周围配备与潜热蓄热材103不同材质的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的情况的方式大体分为使用蓄热材本身的情况与使用类似蓄热板材类的材料的情况。
[0087] 在使用蓄热材本身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在容器内填充一定量的蓄热材而成形为规定形状的材料,或在成形为规定的形状的壳体内填充蓄热材使用,或使用作为隔板成形的部件表面配置收纳有蓄热材的壳体的材料。这里,填充于容器内的蓄热材,或者收纳有蓄热材的壳体,既可以为一体构造,也可以为分割构造。
[0088] 另外,在使用类似蓄热板材类的材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将使内置有蓄热材的微型小盒分散于部件内的材料成形的材料,或者使用含浸有蓄热材的板状部件的材料。无论哪一个,蓄热材都优选与真空绝热材102及绝热材104贴紧。
[0089] 如果应用这种方式,则在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101E(特别是建筑物用绝热板101B、建筑物用绝热板101C、建筑物用绝热板101E)组装时,由于蓄热材作为隔板或定位部件而发挥作用,因此容易制作。
[0090]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关于实施例1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中潜热蓄热材(PCM)103相对于真空绝热材(VIP)102的配备所产生的蓄热效果,示出特性图进行说明。
[0091] 图6是为了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的重要部分即潜热蓄热材103用于真空绝热材102时的蓄热效果而例示的最热天的总热负荷曲线。将潜热蓄热材103配备于真空绝热材102并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使用的最大理由是由于具有能够在夏天不使住宅的墙壁的温度上升的优点。
[0092] 在例如表示总热负荷相对最热天的时间的特性的总热负荷曲线是图6所示的状3
况时,关于潜热蓄热材103,表示在密度为800kg/m、潜热242kj/kg、温度25℃时图6中所示的PCM的效果的一例的总热负荷特性。在最热天的6点~18点的超过4kW的部分的总热负荷的合计Qc为10693.9(kJ)。
[0093] 因此,假定标准住宅的绝热部分的总面积为260.75m2(屋顶或顶棚为67.90m2,墙2 2
壁124.95m,一层地面67.90m),如果其中的80%用长0.8m×宽0.8m的真空绝热材102覆盖,则其需要张数为约209枚,如果90%用同样的真空绝热材102覆盖,则其需要张数为约
235枚。
[0094] 如果使真空绝热材102中产生热桥的边缘部分的宽度为0.05m,则配备于真空绝热材102的周围的潜热蓄热材103所产生的蓄热量QPCM基于潜热蓄热材103的厚度、体积、重量和真空绝热材102的使用张数的相关而变化。
[0095] 具体而言,如果潜热蓄热材103的厚度为0.001m、体积为0.0003m2、重量为0.24kg,真空绝热材102的使用张数为200张,则蓄热量QPCM为11616kJ。如果潜热蓄热材
2
103的厚度为0.005m、体积为0.0015m、重量为1.2kg,真空绝热材102的使用张数为200
2
张,则蓄热量QPCM为58080kJ。如果潜热蓄热材103的厚度为0.01m、体积为0.003m、重量为2.4kg,真空绝热材102的使用张数为200张,则蓄热量QPCM为116160kJ。如果潜热蓄热
2
材103的厚度为0.01m、体积为0.003m、重量为2.4kg,真空绝热材102的使用张数为100张,则蓄热量QPCM为58080kJ。
[0096] 根据这样的结果,如果使潜热蓄热材103的厚度为0.01m(10mm),则判断具有上述总热负荷的合计Qc的约10倍的蓄热量。因此,如果考虑该蓄热量,使顶点移动而实现负荷的平衡化,将蓄积的热量在夜间向屋外排放,则能够使热负荷的总量减少。
[0097] 图7是例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101E的使用对象的一例即中纬度地方(东京)的最热天和最冷天的外部气温变化与空调装置的空调模式的关系的图。
[0098] 上述各实施例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101E,一般地表示根据应用它们的住宅的选定条件与空调装置的空调模式的相关。在图7中,表示在东京的最热天使空调装置制冷将室内温度设定为约26℃,在最冷天使空调装置供暖而将室内温度设定为约22℃的例子,但在冬季与夏季判断外部气温与室内温度的温差不同。着眼于这些点,配备于真空绝热材102的周围部的潜热蓄热材103或第一潜热蓄热材103a及第二潜热蓄热材103b,优选在为了抑制热桥而有效的温度带选定其种类,在其它的部位在适于作为蓄热材利用的温度带选定其种类。
[0099] 图8是作为比较,例示将作为通用的真空绝热材102的芯材的玻璃棉材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使用时的总热负荷曲线的图,(A)是最热天的总热负荷曲线,(B)是最冷天的总热负荷曲线。
[0100] 这里,表示室内供暖的设定温度为22℃,室内制冷的设定温度为25℃时的相对于时刻的总热负荷特性。热负荷的计算使用日本建筑学会标准住宅模型,用住宅用热负荷计算程序(SMASH)计算。建筑用绝热板的厚度t为90mm,此时的玻璃棉的λ=0.038W/mK时传热率(熱貫通率)K=λ=.为0.42。
[0101] 图9是作为比较,例示将公知的真空绝热材102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使用时的总热负荷曲线的图,(A)是最热天的总热负荷曲线,(B)是最冷天的总热负荷曲线。
[0102] 这里,也同样表示室内供暖的设定温度为22℃,室内制冷的设定温度为25℃时的相对于时刻的总热负荷特性。热负荷的计算使用日本建筑学会标准住宅模型用住宅用热负荷计算程序(SMASH)计算。真空绝热材102的厚度为20mm,绝热材104的厚度为70mm,在此时的建筑用绝热板的λ=0.018W/mK时传热率(熱貫通率)K=λ=穿为0.2。
[0103] 比较图8(A)、(B)与图9(A)、(B),则若使用真空绝热材102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则能降低传热率(熱貫通率)K,因此判断为:增大真空绝热材102所占的比例而缓和热桥的影响为适合。顺便说一下,在使用真空绝热材102作为建筑物用绝热板时,虽然可以选定空调装置的热交换能力较低的装置使用,但为了使夏季长期不在而上升了的室温快速下降,需要具有热交换能力较高的性能。
[0104]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101E应用于住宅60时的一例和在住宅60设置空调供热水系统62时的示意图。
[0105] 这里的空调供热水系统62(省略整体结构的细节)设于屋外并由配管63与屋内热交换器61之间连接。用空调供热水系统62调整温度后的热介质通过配管63流入屋内热交换器61,此时通过与住宅60的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住宅60的空气调节。
[0106] 住宅60由于选择在各实施例中说明的绝热效果高具有蓄热性的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101E的任何一个设置,因此其自身的绝热性能变高。即,在夏季的室内不太热,冬季的室内不太冷的使用条件下,生态(环境对应)效果较高。因此,在设于住宅的空调供热水系统62中,能够减少所需要的空调负荷。另外,作为可以在空调供热水系统62中使用的制冷剂,可以例举R410a、R134a、HFO1234yf、HFO1234ze等。另外,作为可以在空调供热水系统
62的空调或供热水中利用的热源,除了空气外,可以例举太阳能或地热能等的自然能量。
[0107] 符号的说明
[0108] 60—住宅(被空调空间),61—室内热交换器,62—空调供热水系统,63—配管,101A~101E—建筑物用绝热板,102—真空绝热材,103、103a、103b—潜热蓄热材,104—绝热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