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型粉末化妆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80063034.5

文献号 : CN1027814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蛭间有喜小泽洋明长谷川佐代子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资生堂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是含有(a)抗菌性沸石粉末和(b)作为基质的50~90质量%乙醇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该双层型粉末化妆品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c)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和(d)对苯酚磺酸锌盐,其中,上述(a)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和防止变色优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层型粉末化妆品,该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以乙醇作为主要基质,并在其中混合有不溶的抗菌性沸石粉末,其中,(a)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极为优异,而且附着在衣物上时可以防止(a)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变色。

权利要求 :

1.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是含有(a)用下述平均式(1)所表示的MQ树脂包覆的抗菌性沸石粉末和(b)作为基质的50~90质量%乙醇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该双层型粉末化妆品的特征在于: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进一步含有(c) 0.1~5质量%的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d) 0.1~5质量%的对苯酚磺酸锌盐和(f)水,其中,上述(a)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和防止变色优异,式中,R为一价烃基,n为1~5的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e)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特征在于:上述(e)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为硬脂酸钙。

说明书 :

双层型粉末化妆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更详细而言,涉及以乙醇作为主要基质、并在乙醇基质中混合有不溶的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该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在使用时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极为优异,并且附着在衣物上时等确实可以防止抗菌性沸石粉
末的变色。

背景技术

[0002] 用作祛臭化妆品的抗菌性沸石有时会与汗一同附着在衣物上而产生变色。另外,混合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在使用时必需使分离成两层的抗菌性沸石粉末
再分散并均匀分散。需要说明的是,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是指混合有粉末的液体制剂,该双层型粉末化妆品若事先静置则粉末沉降而分离成粉末和液体两层,所以使用时振荡以使粉末
均匀分散(使粉末再分散)后再使用。
[0003]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一种油系皮肤外用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抗菌性沸石、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和油分,并公开了当油系止汗化妆品附着在衣服上时,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发挥着通过洗涤容易洗掉因日光引起的抗菌性沸石的变色或缓和其污
染程度的效果。
[0004] 另一方面,在混合不溶性粉末的抗菌性沸石的粉末双层型化妆品中,适合作为使粉末分散的溶液的化妆品基质成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但是,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基质限于
油系,对乙醇基质没有作任何研究。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存在抗菌性沸石和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这样的本申请发明的一部分必须成分,但专利文献1对本申请发明的
整体构成没有提供任何的见解。
[0005]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申请发明已判明:在乙醇基质中混合抗菌性沸石作为不溶性粉末的本申请发明中,通过混合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可以
防止因日光暴露引起的变色。此外,专利文献1中的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的效果是
指,通过洗涤可以容易地洗掉衣服上所附着的抗菌性沸石因日光暴露而产生的变色的效果
(即洗涤性提高效果),与本申请发明的防止因日光暴露而引起的抗菌性沸石的变色的效
果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由专利文献1之实施例1~12的“日光暴露后的污渍(防变色效
果)”的评价均为“×”也容易理解。
[0006] 并且,在基质与作为油系皮肤外用剂的专利文献1不同的本申请发明的化妆品中,未必限定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发挥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效果。
[0007] 另一方面,通过本申请发明还判明:在乙醇基质中混合抗菌性沸石作为不溶性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即使只混合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也无法得到抗菌性沸
石的再分散性优异的化妆品。
[0008] 专利文献2中记载着银系抗菌剂用的防变色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防变色剂,利用由具有硫醇基的化合物构成的银系抗菌剂用的防变色剂,在不降低银系抗菌
剂的优异的抗菌活性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银系抗菌剂和用其处理的抗菌性赋予对象物的变
色,作为具有硫醇基的化合物,记载着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巯基乙酸等。但是,专利文献2的防变色剂的对象特别限于防止已赋予抗菌性的片材的变色,对在醇基质中混合抗
菌性沸石作为不溶性粉末的本申请发明的粉末双层型化妆品没有提供任何的见解。另一方
面,如上所述,在乙醇基质中混合抗菌性沸石作为不溶性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即使只混合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也无法得到抗菌性沸石的再分散性优异的化妆品。
[0009] 专利文献3中记载着一种双层型粉末化妆品,该双层型粉末化妆品通过在表面进行了硅酮处理的抗菌性沸石粉末中使用HLB为5以下的聚醚改性硅酮作为分散剂,而发挥
优选的再分散性效果,还记载优选进一步含有对苯酚磺酸锌盐。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对防止抗菌性沸石粉末变色的效果未必进行研究。另外,还存在着再分散的抗菌性沸石粉末限
于用硅酮对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的粉末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
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在本申请发明中是否发挥良好的防变色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
还无法预测,如上所述,在基质不同的化妆品中,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不限于发挥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效果。
[0010]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通常使用金属皂作为粉末的分散剂。但是,在乙醇基质中混合抗菌性沸石作为不溶性粉末的本申请发明中,即使单独混合脂肪酸的二价金属盐作为分散剂,也无法得到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充分的再分散性,这为本申请发明人所确认。
[0011] 现有技术文献
[0012] 专利文献
[0013] 专利文献1:日本再表2006/95753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08708号公报;
[0015]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349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7] 混合有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是设计成使用时使粉末分散、使用后粉末沈降的化妆品。通常,当粉末在体系中聚集时,若发生聚集则难以再分散。这样,在双层型粉末化妆品的设计中,使或沈降或聚集的粉末在使用时再次容易地分散的再分散性技
术是极为重要的技术事项。
[0018] 另一方面,在混合有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防止衣服上附着的抗菌性沸石粉末所引起的变色的技术也是极为重要的技术事项。
[0019] 本发明人等鉴于上述观点,对混合有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的粉末的再分散性和防止变色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以乙醇作为主要基质、并在乙醇基质中混合有不溶的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通过混合谷胱甘肽和/或L-半
胱氨酸作为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变色防止剂,并进一步混合对苯酚磺酸锌作为抗菌性沸石粉
末的再分散性提高剂,可以防止抗菌性沸石粉末附着在衣服上时因日光所引起的变色,而
且通过在使用时振荡容器,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飞跃性地提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0] 本发明人等进一步发现:除混合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与对苯酚磺酸锌的组合外,还混合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金属皂),从而使抗菌
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进一步提高,长期静置后也显示出良好的再分散性,从而完成了本
发明。
[002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乙醇基质中混合有抗菌性沸石作为不溶性粉末的粉末双层型化妆品中,谋求兼具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和附着在衣服上时的防止变色的效果。
[0022]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23] 即,本发明提供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是含有(a)抗菌性沸石粉末和(b)作为基质的50~90质量%乙醇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该双层型粉末化妆品的特征在于:还含有(c)
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和(d)对苯酚磺酸锌盐,其中,上述(a)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
分散性和防止变色优异。
[0024]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e)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f)水。
[0026]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分(a)的抗菌性沸石用下述平均式(1)所表示的MQ树脂包覆,
[0027] [化学式1]
[0028]
[0029] 式中,R为一价烃基,n为1~5的数。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特征在于:(e)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为硬脂酸钙。
[0031] 发明效果
[0032] 一种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其在乙醇基质中混合抗菌性沸石作为不溶性粉末,其中,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极为优异,并且附着在衣服上时可以抑制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变色。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a)抗菌性沸石粉末>
[0034] 本发明中使用的抗菌性沸石粉末使用在沸石的能够离子交换的部分保持抗菌性金属离子的沸石的粉末。即,沸石的能够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抗菌性金属置
换的沸石的粉末。在本发明中,还优选同时被抗菌性金属离子和铵离子置换的沸石。
[0035] 沸石可以是天然沸石也可以是合成沸石。沸石一般是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硅铝酸盐,通式用XM2/nO·Al2O3·YSiO2·ZH2O表示。该通式中,M表示能够离子交换的离子,通常
是一价或二价的金属离子。n为(金属)离子的原子价。X和Y分别表示金属氧化物和二
氧化硅系数,Z表示结晶水的数目。
[0036] 作为沸石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如:A型沸石、X型沸石、Y型沸石、T型沸石、高二氧化硅沸石、方钠石、丝光沸石、方沸石、斜发沸石、菱沸石、毛沸石等。上述沸石的离子交换容量如下:A型沸石7meq/g、X型沸石6.4meq/g、Y型沸石5meq/g、T型沸石3.4meq/g、方钠石11.5meq/g、丝光沸石2.6meq/g、方沸石5meq/g、斜发沸石2.6meq/g、菱沸石5meq/g、毛沸石3.8meq/g。均具有用抗菌性金属离子或铵离子进行离子交换所需的足够的容量。
[0037] 沸石中能够离子交换的离子例如是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铁离子等。置换上述离子的抗菌性金属离子例如是银、铜、锌、汞、锡、铅、铋、镉、铬或铊的离子,优选银、铜或锌的离子,进一步优选为银离子。在本发明中,还特别优选被银离子、锌离子和铵离子置换的抗菌性沸石。
[0038] 从抗菌性的角度考虑,优选沸石中含有0.1~15质量%的抗菌性金属离子。例如优选含有0.1~15质量%的银离子和0.1~8质量%的铜离子或锌离子的抗菌性沸石。另
一方面,虽然铵离子在沸石中的含量可以达到20质量%,但从有效防止沸石变色的角度考
虑,更优选其在沸石中为0.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2质量%。需要说明的是,质
量%是指110℃干燥标准的沸石中的质量百分比。
[0039] 在本发明中,抗菌性沸石粉末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被抗菌性银离子和锌离子、铵离子同时置换的沸石(セラメディックAJ10N:株式会社シナネンゼオミッ
ク)。
[0040] 作为抗菌性沸石的制备方法,例如如下制备。即,使沸石与预先配制的含有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等抗菌性金属离子的混合水溶液接触,使沸石中的能够离子交换的离子与上述离子进行置换。接触可以在10~70℃、优选40~60℃下,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例如
柱法)进行3~24小时、优选10~24小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混合水溶液的pH最好调节
至3~10、优选5~7。通过该调节,可以防止银的氧化物等在沸石表面或细孔内析出,因此优选。另外,混合水溶液中的各离子通常均以盐的形式供给。例如,银离子可以使用:硝酸银、硫酸银、高氯酸银、乙酸银、二氨硝酸银、二氨硫酸银等;铜离子可以使用:硝酸铜(II)、高氯酸铜、乙酸铜、四氰基铜酸钾、硫酸铜等;锌离子可以使用:硝酸锌(II)、硫酸锌、高氯酸锌、硫氰酸锌、乙酸锌等;汞离子可以使用:高氯酸汞、硝酸汞、乙酸汞;锡离子可以使用:硫酸锡等;铅离子可以使用:硫酸铅、硝酸铅等;铋离子可以使用:氯化铋、碘化铋等;镉离子可以使用:高氯酸镉、硫酸镉、硝酸镉、乙酸镉;铬离子可以使用:高氯酸铬、硫酸铬、硫酸铵铬、硝酸铬等;铊离子可以使用:高氯酸铊、硫酸铊、硝酸铊、乙酸铊等。
[0041] 沸石中的抗菌性金属离子的含量可以通过调节上述混合水溶液中的各离子(盐)浓度来适当控制。例如抗菌性沸石含有银离子时,通过使上述混合水溶液中的银离子浓度
达到0.002M/l~0.15M/l,可以适当得到银离子含量为0.1~5%的抗菌性沸石。另外,当抗
菌性沸石进一步含有铜离子、锌离子时,通过使上述混合水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达到0.1M/l~0.85M/l、锌离子浓度达到0.15M/l~1.2M/l,可以适当得到铜离子含量为0.1~8%、
锌离子含量为0.1~8%的抗菌性沸石。关于抗菌性沸石,除上述的混合水溶液以外,还可
以通过使用单独含有各离子的水溶液,逐次使各水溶液与沸石接触,进行离子交换。各水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可以根据上述混合水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来确定。
[0042] 离子交换结束后的沸石在充分清洗后干燥。干燥优选在105℃~115℃或减压(1~30Torr)下在70~90℃下进行。
[0043] 需要说明的是,锡、铋等没有适当的水溶性盐类的离子或有机离子的离子交换,可以使用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溶液进行反应,以使难溶性的碱式盐不会析出。
[0044] 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μm。当平均粒径为该范围时,优选在其粒度分布中粒径超过15μm的沸石粉末为20%以下。平均粒
径按照通过透过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图像分析得到的个数平均粒径等的常规方法进行测定。
[0045] <MQ树脂包覆抗菌性沸石粉末>
[0046] 本发明中,从提高使用性的角度考虑,优选用MQ树脂包覆的抗菌性沸石粉末。
[0047] 抗菌性沸石粉末优选为使用MQ树脂通过常规方法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疏水化处理粉末。本发明中使用的MQ树脂是指,由SiO2单元(Q单元)和R3SiO1/2单元(M单元)构成、
且部分交联的公知的有机硅树脂(三甲基硅氧基硅酸)。具有平均式(1)所示的结构,其
M/Q摩尔比为0.7~1.0。
[0048] [化学式2]
[0049]
[0050] 式中,R为一价烃基,n为1~5的数。
[0051] 以往,MQ树脂除了作为防水剂等单独用作粉底、眼霜、乳液、霜剂、护肤品等化妆品原料外,还用作化妆品用粉体的表面处理剂(日本专利第3378590号等)。
[0052] 本发明中使用的MQ树脂,通常是将(CH3)3SiCl、(CH3)3SiOSi(CH3)3、(CH3)3SiOH等具有M单元的有机硅氧烷和水玻璃、原烷基硅酸酯(オルソアルキルシリケート)、烷基聚硅酸酯等硅酸酯类在有机溶剂中添加水、酸进行水解、缩合,之后再经由中和、清洗、除去溶剂等步骤而得到。
[0053] 本发明中使用的MQ树脂的M/Q摩尔比为0.7~1.0。这是由于,若M/Q摩尔比超过1.0或不足0.7,则有时无法得到良好的包覆。
[0054] 另外,对本发明中使用的MQ树脂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处于500~10000之间。这是由于,若分子量不足500,则存在着已处理的粉末容易聚集的缺点;若超过
10000,则存在着MQ树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下降而无法在粉体表面均匀包覆的缺点。
[0055] 本发明中,优选混合用上述MQ树脂包覆抗菌性沸石的表面而得到的抗菌性沸石粉末。对MQ树脂的包覆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边用亨舍尔混合机等搅拌抗菌性沸
石边添加混合溶解于溶剂中的MQ树脂,之后除去溶剂并干燥而得到。使用的溶剂为MQ树
脂溶解的挥发性有机溶剂,例如例示十甲基环五硅氧烷、2-丙醇、正己烷、环己烷等。
[0056] 就MQ树脂相对于抗菌性沸石的包覆量而言,相对于抗菌性沸石以质量比计为0.5质量%以上,从使用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0.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3质量%。
[0057] <抗菌性沸石粉末的混合量>
[0058] 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抗菌性沸石在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的含量为0.1~50质量%,优选为1~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7质量%。根据产品形态适当确
定,混合适当的量。
[0059] <(b)乙醇>
[0060] 本发明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以(b)乙醇作为溶液的主要基质,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含有50~90质量%的乙醇。特别优选含有75~90质量%左右的乙醇的溶液
系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构成溶液的乙醇的含量多达75~90质量%者有时防止抗菌性沸石
粉末变色的效果优异。
[006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作为构成用于分散抗菌性沸石粉末的溶液的其他成分,可以混合1~10质量%的水。
[0062] <(c)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
[0063] 本申请发明中使用的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在含有(a)抗菌性沸石粉末和(b)作为基质的50~90质量%乙醇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发挥防止因日光暴露而引起的
抗菌性沸石变色的效果。即,用作祛臭剂的本申请发明的化妆品通过汗等附着在衣物上,而防止衣物上所附着的(a)抗菌性沸石粉末因日光暴露而引起的变色的效果是本申请发明
中的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的显著效果。所述效果作为本申请发明中的谷胱甘肽和/
或L-半胱氨酸的效果,是由本申请发明人首次发现的不曾预期的效果,是本申请发明特有
的显著效果。
[0064] 需要说明的是,背景技术中说明的专利文献1中的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的效果并不是防止因汗和日光暴露而引起的变色的效果。即,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即使混合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由于汗和日光暴露也会产生抗菌性沸石的变色(衣物的污
渍)。而且,通过洗涤可以容易地洗掉该变色的效果(洗涤性提高效果)的确是专利文献1
记载的发明中的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的效果,所述效果与本申请发明中的防止由于
日光暴露而产生的抗菌性沸石变色的效果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效果。
[0065] 在本申请发明的含有(a)抗菌性沸石粉末和(b)作为基质的50~90质量%乙醇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混合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作为必须成分的防变色效果是非
常有助于本申请发明的创造性的效果。
[0066] <(c)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的混合量>
[0067] 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在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的含量优选0.1~5质量%,更优选0.1~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3~0.5质量%。
[0068] <(d)对苯酚磺酸锌盐>
[0069] 在混合(c)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作为必须成分、且含有(a)抗菌性沸石粉末和(b)作为基质的50~90质量%乙醇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本申请发明所使用的对
苯酚磺酸锌是有助于在使用时通过振荡容器使分离成双层并沈降的(a)抗菌性沸石粉末
的再分散性飞跃性提高的必须成分。
[0070] 即,(d)对苯酚磺酸锌单独并不会发挥提高(a)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的效果。在还混合有上述的防止抗菌性沸石粉末变色的(c)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作为
必须成分的本申请特有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即在必须成分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
的存在下,(d)对苯酚磺酸锌使(a)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显著提高,该效果是由本申
请发明人发现的。
[0071]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乙醇作为主要基质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通常难以使(a)抗菌性沸石粉末再分散。但是,在本申请发明中,即使(a)抗菌性沸石粉末达到高混合(例
如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混合5质量%以上),也可以得到显著的再分散性。
[0072] <(d)对苯酚磺酸锌盐的混合量>
[0073] 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对苯酚磺酸锌盐在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的含量优选0.1~5质量%,更优选0.1~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3~0.7质量%。若不足0.1
质量%,则无法期待再分散性的显著提高;而即使混合超过5质量%,也无法期待效果的提
高。
[0074] <(e)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
[0075] 在本发明中,本申请发明人发现:通过除了混合谷胱甘肽和/或L-半胱氨酸与对苯酚磺酸锌的组合外,还混合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进一
步提高,长期静置后也显示出良好的再分散性。
[0076] 作为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例如优选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镁、棕榈酸钙、硬脂酸铝,特别优选硬脂酸钙。
[0077] <(e)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的混合量>
[0078] 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在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的含量优选0.1~5质量%。若不足0.1质量%,则无法期待再分散性的进一步提高;而即
使混合超过5质量%,也无法期待效果的提高。
[0079] <(f)水>
[0080] 在本发明中优选进一步混合水。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水的混合量优选1~40质量%,更优选1~2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15质量%。
[0081] 在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中,除上述必须成分外,根据需要还可以适当混合普通化妆品中使用的其他成分、例如粉末成分、液体油脂、固体油脂、蜡、烃油、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酯油、硅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保湿剂、皮膜剂、紫外线吸收剂、金属离子封闭剂、低级醇、多元醇、糖、氨基酸、有机胺、高分子乳剂、pH调节剂、皮肤营养剂、维生素、抗氧剂、抗氧助剂、香料等,根据目标剂型利用常规方法来制备。以下列举具体的能够混合的成分,将上述必须混合成分和一种或两种以
上的下述成分混合,即可制备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
[008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涂布后因乙醇或水等挥散引起的粉末的浮现(发白),还优选在常温下混合液态的保湿剂或油分。对混合的保湿剂或油分的种类或混
合量没有限定,但出于上述目的,还优选混合1~15质量%的丁二醇或聚丙二醇等保湿剂。
[0083] 在本发明中,从(防止涂布后液体滴流等)使用性的角度考虑,还优选混合增稠剂。作为增稠剂,只要是良好地溶解于混合有50质量%以上乙醇的基质中并发挥增稠效
果的物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从使用性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羟丙基纤维素。为了上述目的而使用羟丙基纤维素时,相对于双层型粉末化妆品总量,优选混合0.01~5.0质量%。
若不足0.01质量%,则无法期待提高防止液体滴流等使用性的效果。而若混合超过5.0质
量%,则粘度变高,即使静置粉末也不会沈降,不会形成双层型粉末化妆品。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混合增稠剂以增加体系的粘度(从进行涂布的使用性的角度考虑,为了赋予粘度)这种通常不利于粉末的再分散性的混合增稠
剂的条件下,在本申请发明中也具有可以高度维持良好的粉末再分散性的显著效果。
[0085] 作为上述抗菌性沸石以外的粉末成分,可以列举如:无机粉末(例如滑石粉、高岭土、云母、绢云母、白云母、金云母、合成云母、红云母、黑云母、蛭石、碳酸镁、碳酸钙、硅酸铝、硅酸钡、硅酸钙、硅酸镁、硅酸锶、钨酸金属盐、镁、二氧化硅、硫酸钡、烧结硫酸钙(烧石膏)、磷酸钙、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陶瓷粉末、金属皂(例如肉豆蔻酸锌、棕榈酸钙、硬脂酸铝)、氮化硼等);有机粉末(例如聚酰胺树脂粉末(尼龙粉末)、聚乙烯粉末、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树脂粉末、苯并胍胺树脂粉末、聚四氟化乙烯粉末、纤维素粉末等);无机白色颜料(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无机红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氧化铁红)、钛酸铁等);无机褐色系颜料(例如γ-氧化铁等);无机
黄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黄、黄土等);无机黑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黑、低价氧化钛等);
无机紫色系颜料(例如锰紫、钴紫等);无机绿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铬、氢氧化铬、钛酸钴
等);无机蓝色系颜料(例如群青、绀青等);珠光颜料(例如氧化钛包覆的云母、氧化钛包
覆的氯氧化铋、氧化钛包覆的滑石粉、着色氧化钛包覆的云母、氯氧化铋、鱼鳞箔等);金属粉末颜料(例如铝粉、铜粉等);锆、钡或铝色淀等有机颜料(例如红色201号、红色202号、红色204号、红色205号、红色220号、红色226号、红色228号、红色405号、橙色203号、
橙色204号、黄色205号、黄色401号和蓝色404号等有机颜料、红色3号、红色104号、红
色106号、红色227号、红色230号、红色401号、红色505号、橙色205号、黄色4号、黄色
5号、黄色202号、黄色203号、绿色3号和蓝色1号等);天然色素(例如叶绿素、β-胡萝
卜素等)等。
[0086] 作为液体油脂,可以列举如:鳄梨油、山茶油、澳洲坚果油、玉米油、橄榄油、菜籽油、蛋黄油、芝麻油、杏仁油、小麦胚芽油、山茶花油、蓖麻油、亚麻籽油、红花油、棉籽油、紫苏子油、大豆油、落花生油、茶籽油、榧子油、米糠油、中国桐油、日本桐油、霍霍巴油、胚芽油、三甘油等。
[0087] 作为固体油脂,可以列举如:可可脂、椰子油、硬化椰子油、棕榈油、棕榈仁油、木蜡仁油、硬化油、木蜡、硬化蓖麻油等。
[0088] 作为蜡,可以列举如:蜂蜡、小烛树蜡、棉蜡、巴西棕榈蜡、杨梅蜡、虫蜡、褐煤蜡、米糠蜡、羊毛脂、爪哇木棉蜡、乙酸羊毛脂、液态羊毛脂、蔗蜡、羊毛脂脂肪酸异丙酯、月桂酸己酯、还原羊毛脂、霍霍巴蜡、硬质羊毛脂、虫胶蜡、POE羊毛脂醇醚、POE羊毛脂醇乙酸酯、POE胆固醇醚、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酯、POE氢化羊毛脂醇醚、纯地蜡、微晶蜡等。
[0089] 作为烃油,可以列举如:液体石蜡、地蜡、角鲨烷、降植烷、石蜡、角鲨烯、凡士林等。
[0090] 作为高级脂肪酸,可以列举如: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油酸、十一碳烯酸、异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0091] 作为高级醇,可以列举如:直链醇(例如月桂醇、鲸蜡醇、硬脂醇、山萮醇、肉豆蔻醇、油醇、十八醇十六醇混合物等);支链醇(例如单硬脂基甘油醚(鲨肝醇)、2-癸基十四烷醇、羊毛脂醇、胆固醇、植物甾醇、己基十二烷醇、异硬脂醇、辛基十二烷醇等)等。
[0092] 作为酯油,可以列举如:肉豆蔻酸异丙酯、辛酸十六烷基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榈酸异丙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己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油酸癸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乳酸十六烷基酯、乳酸肉豆蔻酯、乙酸羊毛脂、硬脂酸异十六烷基酯、异硬脂酸异十六烷基酯、12-羟基硬脂酸胆固醇酯、二-2-乙基己酸乙二醇酯、二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单异硬脂酸-N-烷基二醇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苹果酸二异硬脂酯、二-2-庚基十一烷酸
甘油酯、三-2-乙基己酸三羟甲基丙烷、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四-2-乙基己酸季戊四
醇酯、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三辛酸甘油酯、三异棕榈酸甘油酯、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十六烷基-2-乙基己酸酯、2-乙基己基棕榈酸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2-庚基十一
烷酸甘油酯、蓖麻油脂肪酸甲酯、油酸油酯、乙酸甘油酯、棕榈酸-2-庚基十一烷基酯、己二酸二异丁酯、N-月桂酰基-L-谷氨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基酯、
月桂酸乙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肉豆蔻酸-2-己基癸酯、棕榈酸-2-己基癸酯、己二
酸-2-己基癸酯、癸二酸二异丙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枸橼酸三乙酯等。
[0093] 作为硅油,可以列举如:链状聚硅氧烷(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二苯基聚硅氧烷等);环状聚硅氧烷(例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等)、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机硅树脂、硅胶、各种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
性聚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烷基改性聚硅氧烷、氟改性聚硅氧烷等)等。
[0094]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如:脂肪酸皂(例如月桂酸钠、棕榈酸钠等);高级烷基硫酸酯盐(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钾等);烷基醚硫酸酯盐(例如
POE-十二烷基硫酸三乙醇胺、POE-十二烷基硫酸钠等);N-酰肌氨酸(例如月桂酰肌氨酸
钠等);高级脂肪酸酰胺磺酸盐(例如N-肉豆蔻酰-N-甲基牛磺酸钠、椰子油脂肪酸甲基
牛磺酸钠、十二烷基甲基牛磺酸钠等);磷酸酯盐(POE-油醚磷酸钠、POE-十八烷基醚磷酸
等);磺基琥珀酸盐(例如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单月桂酰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磺
基琥珀酸钠、月桂基聚丙二醇磺基琥珀酸钠等);烷基苯磺酸盐(例如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
钠、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等);高级脂肪酸酯硫酸酯盐(例
如硬化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硫酸钠等);N-酰基谷氨酸盐(例如N-月桂酰基谷氨酸一钠、
N-硬脂酰基谷氨酸二钠、N-肉豆蔻酰基-L-谷氨酸一钠等);POE-烷基醚羧酸;POE-烷基
烯丙基醚羧酸盐;α-烯基磺酸盐;高级脂肪酸酯磺酸盐;仲醇硫酸酯盐;高级脂肪酸烷基醇酰胺硫酸酯盐;月桂酰单乙醇酰胺琥珀酸钠;N-棕榈酰基天冬氨酸双三乙醇胺;酪蛋白
钠等。
[0095] 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如:烷基三甲基铵盐(例如氯化十八烷基三甲基铵、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等);烷基吡啶 盐(例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等);
氯化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二烷基二甲基铵盐;氯化聚(N,N’-二甲基-3,5-亚甲基
哌啶 );烷基季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烷基异喹啉 盐;二烷基吗啉 盐;
POE-烷基胺;烷基胺盐;聚胺脂肪酸衍生物;戊醇脂肪酸衍生物;苯扎氯铵;苄索氯铵等。
[0096] 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如:咪唑啉系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一烷基-N,N,N-(羟乙基羧甲基)-2-咪唑啉钠、2-椰油酰基-2-咪唑啉 氢氧化物-1-羧基
乙氧基二钠盐等);甜菜碱系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七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
甜菜碱、十二烷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烷基甜菜碱、酰胺基甜菜碱、磺基甜菜碱等)等。
[0097] 作为亲油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如: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异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五-2-乙基己酸二甘油酯脱水山梨糖醇、四-2-乙基己酸二甘油酯脱水山梨糖醇等);
甘油聚甘油脂肪酸类(例如单棉籽油脂肪酸甘油酯、单芥酸甘油酯、倍半油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α,α’-油酸焦谷氨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苹果酸等);丙二醇脂肪酸酯类(例如单硬脂酸丙二醇酯等);硬化蓖麻油衍生物;甘油烷基醚等。
[0098] 作为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如:POE-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POE-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POE-脱水山梨糖醇单オレ
ート、POE-脱水山梨糖醇四油酸酯等);POE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POE-山梨糖醇单月
桂酸酯、POE-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山梨糖醇五油酸酯、POE-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等);
POE-甘油脂肪酸酯类(例如POE-甘油单硬脂酸酯、POE-甘油单异硬脂酸酯、POE-甘油三异
硬脂酸酯等的POE-单油酸酯等);POE-脂肪酸酯类(例如POE-二硬脂酸酯、POE-单二油
酸酯、二硬脂酸乙二醇酯等);POE-烷基醚类(例如POE-月桂醚、POE-油醚、POE-硬脂醚、
POE-山萮醚、POE-2-辛基十二烷基醚、POE-胆甾烷醇醚等);聚醚型类(例如聚醚等);POE
・POP-烷基醚类(例如POE·POP-鲸蜡醚、POE·POP-2-癸基十四烷基醚、POE·POP-单丁
基醚、POE·POP-氢化羊毛脂、POE·POP-甘油醚等);四POE·四POP-乙二胺缩合物类(例
如Tetronic等);POE-蓖麻油硬化蓖麻油衍生物(例如POE-蓖麻油、POE-硬化蓖麻油、
POE-硬化蓖麻油单异硬脂酸酯、POE-硬化蓖麻油三异硬脂酸酯、POE-硬化蓖麻油单焦谷氨
酸单异硬脂酸二酯、POE-硬化蓖麻油马来酸等);POE-蜂蜡·羊毛脂衍生物(例如POE-山
梨糖醇蜂蜡等);烷醇酰胺(例如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月桂酸单乙醇酰胺、脂肪酸异
丙醇酰胺等);POE-丙二醇脂肪酸酯;POE-烷基胺;POE-脂肪酸酰胺;蔗糖脂肪酸酯;烷基乙氧基二甲基氧化胺;三油醇磷酸酯等。
[0099] 作为保湿剂,可以列举如: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1,3-丁二醇、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硫酸粘液素、栝楼酸、缺端胶原、胆甾醇基-12-羟基硬脂酸酯、乳酸钠、胆汁酸盐、外消旋-吡咯烷酮羧酸盐、短链可溶性胶原、二甘油(EO)PO加成物、刺梨提取物、西洋耆草提取物、黄木樨提取物等。
[0100]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列举下述化合物。
[0101] (1)苯甲酸系紫外线吸收剂
[0102] 例如对氨基苯甲酸(以下简记为PABA)、PABA单甘油酯、N,N-二丙氧基PABA乙酯、N,N-二乙氧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丁酯、N,N-二甲基
PABA乙酯等。
[0103] (2) 氨茴酸系紫外线吸收剂
[0104] 例如N-乙酰基氨茴酸高薄荷酯等。
[0105] (3)水杨酸系紫外线吸收剂
[0106] 例如水杨酸戊酯、水杨酸薄荷酯、水杨酸高薄荷酯、水杨酸辛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苄酯、对异丙醇苯基水杨酸酯等。
[0107] (4)肉桂酸系紫外线吸收剂
[0108] 例如肉桂酸辛酯、乙基-4-异丙基肉桂酸酯、甲基-2,5-二异丙基肉桂酸酯、乙基-2,4-二异丙基肉桂酸酯、甲基-2,4-二异丙基肉桂酸酯、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异
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异戊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辛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基
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氧基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环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
酯、乙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甘油基
单-2-乙基己酰基二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等。
[0109] (5)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
[0110] 例如双(间苯二酚基)三嗪。
[0111] 更具体而言,有双{[4-(2-乙基己氧基)-2-羟基]-苯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4-(2-乙基己氧基羰基)苯胺基}-1,3,5-三嗪等。
[0112] (6)其他的紫外线吸收剂
[0113] 例如3-(4’-甲基亚苄基)-d,l-樟脑、3-亚苄基-d,l-樟脑、2-苯基-5-甲基苯并 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
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二茴香酰甲烷、4-甲氧基-4’-叔丁基二苯甲酰基甲烷、5-(3,3-二甲基-2-亚降冰片基)-3-戊烷-2-酮。二吗啉基哒嗪酮等哒嗪衍生物。
[0114] 作为金属离子封闭剂,可以列举如:1-羟基乙烷-1,1-二膦酸、1-羟基乙烷-1,1-二膦酸四钠盐、依地酸二钠、依地酸三钠、依地酸四钠、枸橼酸钠、多聚磷酸钠、偏磷酸钠、葡萄糖酸、磷酸、枸橼酸、抗坏血酸、琥珀酸、依地酸、乙二胺羟乙基三乙酸三钠等。
[0115] 作为低级醇,可以列举如:丙醇、异丙醇、异丁醇、叔丁醇等。
[0116] 作为多元醇,可以列举如:二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四亚甲基二醇、2,3-丁二醇、五亚甲基二醇、2-丁烯-1,4-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等);三元醇(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四元醇(例如1,2,6-己三醇等季戊四醇等);五元醇(例如木糖醇等);六元醇(例如山梨醇、甘露醇等);多元醇聚合物(例如二
甘醇、二丙二醇、三甘醇、聚丙二醇、四甘醇、二甘油、聚乙二醇、三甘油、四甘油、聚甘油等);
二元醇烷基醚类(例如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乙二醇单苯基醚、乙二醇单己基醚、乙二醇单2-甲基己基醚、乙二醇异戊基醚、乙二醇苄基醚、乙二醇异丙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丁基醚等);二元醇烷基醚类(例如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二甘醇二甲基醚、二甘醇二乙基醚、二甘醇丁基醚、二甘醇甲基乙基醚、三甘醇单甲基醚、三甘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醚、二丙二醇甲基醚、二丙二醇乙基醚、二丙二醇丁基醚等);二元醇醚酯(例如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基
醚乙酸酯、乙二醇单苯基醚乙酸酯、乙二醇二己二酸酯、乙二醇二琥珀酸酯、二甘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苯基醚乙酸酯等);甘油单烷基醚(例如鲛肝醇、鲨油醇、鲨肝醇等);糖醇(例如山梨糖醇、麦芽糖醇、麦芽三糖、甘露醇、蔗糖、赤藓糖醇、葡萄糖、果糖、淀粉分解糖、麦芽糖、木糖、淀粉分解糖还原醇等);四氢糠醇;POE-四氢糠醇;POP-丁基醚;POP·POE-丁基醚;三聚氧丙烯甘油醚;POP-甘油醚;POP-甘油醚磷酸;POP·POE-季戊
四醇醚、聚甘油等。
[0117] 作为单糖,可以列举如:三碳糖(例如D-甘油醛、二羟基丙酮等);四碳糖(例如D-赤藓糖、D-赤藓酮糖、D-苏糖、赤藓糖醇等);五碳糖(例如L-阿拉伯糖、D-木糖、L-来
苏糖、D-阿拉伯糖、D-核糖、D-核酮糖、D-木酮糖、L-木酮糖等);六碳糖(例如D-葡萄
糖、D-塔罗糖、D-阿洛酮糖、D-半乳糖、D-果糖、L-半乳糖、L-甘露糖、D-塔格糖等);七碳糖(例如戊醛糖、庚糖等);八碳糖(例如辛酮糖等);脱氧糖(例如2-脱氧-D-核糖、
6-脱氧-L-半乳糖、6-脱氧-L-甘露糖等);氨基糖(例如D-葡萄糖胺、D-半乳糖胺、唾
液酸、氨基糖醛酸、胞壁酸等);糖醛酸(例如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醛酸、L-古罗糖醛
酸、D-半乳糖醛酸、L-艾杜糖醛酸等)等。
[0118] 作为寡糖,可以列举如:蔗糖、伞形糖、乳糖、车前糖、异剪秋罗糖类、α,α-海藻糖、棉子糖、剪秋罗糖类、水苏糖、毛蕊花糖类等。
[0119] 作为多糖,可以列举如:纤维素、榅桲籽、硫酸软骨素、淀粉、半乳聚糖、硫酸皮肤素、糖原、阿拉伯胶、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黄蓍胶、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软骨素、黄原胶、硫酸粘液素、瓜尔胶、葡聚糖、硫酸角质(keratosulfate)、刺槐豆胶、琥珀酰聚糖、栝楼酸(カロニン酸)等。
[0120] 作为氨基酸,可以列举如:中性氨基酸(例如苏氨酸、半胱氨酸等);碱性氨基酸(例如羟赖氨酸等)等。另外,作为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列举如:酰基肌氨酸钠(月桂酰肌
氨酸钠)、酰基谷氨酸盐、酰基β-丙氨酸钠、吡咯烷酮羧酸等。
[0121] 作为有机胺,可以列举如: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吗啉、三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2-氨基-2-甲基-1-丙醇等。
[0122] 作为pH调节剂,可以列举如:乳酸-乳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琥珀酸-琥珀酸钠等缓冲剂等。
[0123] 作为维生素,可以列举如:维生素A、B1、B2、B6、C、E及其衍生物、泛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素等。
[0124] 作为抗氧剂,可以列举如:生育酚类、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等。
[0125] 作为抗氧化助剂,可以列举如:磷酸、枸橼酸、抗坏血酸、马来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脑磷脂、六偏磷酸盐、肌醇六磷酸、乙二胺四乙酸等。
[0126] 作为其他能够混合的成分,可以列举如:防腐剂(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丁酯、苯氧乙醇等);消炎剂(例如甘草酸衍生物、甘草次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日扁柏素、氧化锌、尿囊素等);美白剂(例如虎耳草提取物、熊果苷、止血环酸、L-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盐、L-抗坏血酸葡糖苷、4-甲氧基水杨酸钾等);各种提取物(例如黄柏、黄
连、紫草、芍药、日本獐牙菜、桦树、鼠尾草、枇杷、胡萝卜、芦荟、锦葵、鸢尾草、葡萄、薏苡仁、丝瓜、百合、藏红花、川芎、ショウキュウ、小连翘、红芒柄花、大蒜、辣椒、陈皮、当归、海藻等)、赋活剂(例如蜂王浆、感光素、胆固醇衍生物等);血液循环促进剂(例如烟酸苄酯、烟酸-β-丁氧基乙酯、辣椒素、姜油酮、斑蝥酊、鱼石脂、单宁酸、α-坎醇、烟酸生育酚、六烟酸肌醇酯、环扁桃酯、桂利嗪、妥拉唑啉、乙酰胆碱、维拉帕米、千金藤碱、γ-谷维素等);抗脂漏剂(例如硫黄、二甲硫蒽等);杀菌剂(例如苯甲酸及其盐类、异丙基甲基苯酚、十一碳烯酸及其盐类、十一碳烯酸单乙醇酰胺、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西吡氯铵、苯扎氯铵、苄索氯铵、氯化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氯化洗必泰(塩化クロルヘキシジン)、邻苯基苯酚、葡萄糖酸洗必泰、甲酚、氯胺T、氯二甲酚、氯甲酚、氯酚甘油醚、氯丁醇、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水杨酸及其盐类、1,3-二羟甲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溴化烷基异喹啉
、溴化度米芬、山梨酸及其盐类、百里酚、塞仑、脱氢乙酸及其盐类、三氯生、三氯碳酰
苯胺、对羟基苯甲酸酯、对氯酚、卤卡班、焦酚、苯酚、六氯酚、2-甲基-4-异噻唑啉-3-酮、NN’’-亚甲基双(N’-(3-羟基甲基-2.5-二氧代-4-イミダ、月桂酰肌氨酸钠、间苯二酚
等)等。
[0127] 本发明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适合用作祛臭化妆水或走珠型祛臭走珠等祛臭化妆品。
实施例
[0128] 接下来,列举实施例以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混合量是指相对于总量的质量%。
[0129]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以乙醇作为主要基质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祛臭化妆水),研究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和防变色效果。评价方法、使用的混合成
分以及本发明的效果见“表1”。
[0130] <评价方法>
[0131] “再分散性的评价方法(1)”
[0132] 将试样(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填充在50mL的玻璃管中,室温下静置1天,使粉末沈降。
[0133] 用手上下振荡玻璃管(以此作为1次),确认直至目视判断粉末均匀再分散的次数。
[0134] 评价如下:振荡次数在5次以下为◎、6~10次为○、11~20次为○△、21次~30次为△、31次以上为×。
[0135] “再分散性的评价方法(2)”
[0136] 将试样(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填充在50mL的玻璃管中,室温下静置1个月,使粉末沈降。
[0137] 用手上下振荡玻璃管(以此作为1次),确认直至目视判断粉末均匀再分散的次数。
[0138] 评价如下:振荡次数在5次以下为◎、6~10次为○、11~20次为○△、21次~30次为△、31次以上为×。
[0139] “防变色效果”
[0140] 将充分振荡而使粉末再分散的试样(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与人工汗(加水至100wt%、氯化钠为0.8wt%、乙酸为0.5wt%、十二水合磷酸二氢钠盐为0.8wt%)
以1:1混合,之后量取30μL,涂布在白色棉布(JIS标准染色坚牢度试验用附带的白布)
上。
[0141] 将涂布有试样的布在日光下暴露10分钟后,目视确认到变色的情形判定为×,没有确认到变色的情形判定为○。
[0142] [表1]
[0143]4
例较比 3.97 0 2.0 0 5 0 5.0 5 5 5 0 001 × × ×
6
例施实 54.87 5.0 2.0 0 5 0 5.0 5 5 5 53.0 001 ◎ ◎ ○
5
例施实 59.77 5.0 2.0 1 0 5 0 5 5 5 53.0 001 ○ △○ ○
4
例施实 54.77 5.0 2.0 1 5 0 5.0 5 5 5 53.0 001 ◎ ○ ○
3
例施实 59.77 5.0 2.0 1 5 0 0 5 5 5 53.0 001 ○ △○ ○
2
例施实 56.87 5.0 0 0 5 0 5.0 5 5 5 53.0 001 ◎ ◎ ○
1
例施实 51.97 5.0 0 0 5 0 0 5 5 5 53.0 001 ◎ ○ ○
3
例较比 56.97 0 0 0 5 0 0 5 5 5 53.0 001 △ × ○
2
例较比 5.97 5.0 0 0 5 0 0 5 5 5 0 001 × × ×
1

较比 08 0 0 0 5 0 0 5 5 5 0 001 × × ×
2
*
1 末
* 粉
烷 石
盐 氧硅基 沸性菌 3*末 )1( )2(
锌 甲 抗 粉
酸 二 覆 石 价 价
磺 素 聚 包 沸 钙 肽 评 评
酚 维 醚 脂 性 酸 水 甘 的 的 果
醇 苯 纤 甲 树 菌 脂 醇 化 胱 性 性 效
名用通 乙)b( 对)d( 基丙羟 9-GEP QM)a( 抗)a( 硬)e( 醇二丁 二丙聚 纯)f( 谷)c( 计总 散分再 散分再 色变防[0144] [表2]
[0145]通用名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b)乙醇 74.15 74.15 73.65
(d)对苯酚磺酸锌盐 0.5 0.5 0.5
羟丙基纤维素 0 0 0
PEG-9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1 0 0 0
(a)MQ树脂包覆抗菌性沸石粉末*2 5 5 5
(a)抗菌性沸石粉末*3 0 0 0
(e)硬脂酸钙 0 0 0.5
丁二醇 5 5 5
聚丙二醇 5 5 5
(f)纯化水 10 10 10
(c)谷胱甘肽 0 0.175 0
(c)L-半胱氨酸 0.35 0.175 0.35
总计 100 100 100
再分散性的评价(1) ◎ ◎ ◎
再分散性的评价(2) ○ ○ ◎
防变色效果 ○ ○ ○
[0146] *1: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KF-6016;
[0147] *2:MQ树脂包覆抗菌性沸石粉末是使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溶剂,按照常规方法包覆处理M/Q摩尔比为0.8的MQ树脂而得到的。包覆量为约3质量%;
[0148] *3:株式会社シナネンゼオミック セラメディックAJ10N。
[0149]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在以乙醇作为主要基质、并在乙醇基质中混合不溶的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双层型粉末化妆品中,通过混合谷胱甘肽作为抗菌性沸石粉末的防变色剂、并
进一步混合对苯酚磺酸锌作为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提高剂,可以抑制抗菌性沸石粉
末附着在衣服上时的变色,而且使用时通过振荡容器,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显著提
高(实施例1)。即使在混合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以提高使用性,从而使抗菌性沸石粉
末的再分散性变得更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混合谷胱甘肽作为抗菌性沸石粉末的防变色剂、
并混合对苯酚磺酸锌作为再分散性提高剂,也可以获得充分良好的再分散性(实施例3和
5)。此外,对苯酚磺酸锌只在混合了谷胱甘肽时才可以提高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即使单独混合也不会发挥其效果(比较例1和2)。
[0150] 还可知:除了混合谷胱甘肽与对苯酚磺酸锌的组合外,还混合脂肪酸的二价以上金属盐即硬脂酸钙,由此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进一步提高,长期静置后也显示出良
好的再分散性(实施例2、4和6)。还判明:关于再分散性的优异效果,即使混合增稠剂羟
丙基纤维素以增大体系的粘度,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高度维持优异的再分散性(实施例6)。
[0151] 另外,通过单独使用L-半胱氨酸或者将其与谷胱甘肽混合使用作为抗菌性沸石粉末的防变色剂,也可以得到不发生变色、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优异的制剂(实施
例7和8)。可知:在这种情况下,硬脂酸钙也使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再分散性进一步提高(实
施例9)。
[015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即使单独混合通常被用作粉末分散剂的脂肪酸的二价金属盐(硬脂酸钙),也无法得到抗菌性沸石粉末的充分的再分散性(比较例4)。
[0153]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实施例。
[0154] [实施例10:祛臭化妆水]
[0155]
[0156] [实施例11:祛臭走珠]
[0157]
[0158] [实施例12:祛臭化妆水]
[0159]
[0160] [实施例13:祛臭走珠]
[0161]
[0162] [实施例14:祛臭走珠]
[0163]
[0164] [实施例15:祛臭走珠]
[0165]
[0166] [实施例16:祛臭走珠]
[0167]
[0168] [实施例17:祛臭走珠]
[0169]
[0170] [实施例18:祛臭走珠]
[0171]
[0172] [实施例19:祛臭走珠]
[0173]
[0174] [实施例20:祛臭走珠]
[0175]
[0176] 实施例21:祛臭走珠]
[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