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酒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271603.6

文献号 : CN1028055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汉林

申请人 : 方汉林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醒酒器,包括设有出液通道的外壳和套设于外壳内的设有出液孔且一端开口的内壳,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形成与该出液通道和该出液孔连通的进气间隙。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空气与酒液充分接触、大大缩短了酒液氧化的时间。

权利要求 :

1.醒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出液通道的外壳和套设于外壳内的设有出液孔且一端开口的内壳,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形成与该出液通道和该出液孔连通的进气间隙;

所述外壳内壁与所述内壳外壁配合,所述出液通道的进口设于外壳内壁的底部中心位置处且出液通道的出口设于外壳外壁,出液孔设于内壳上相对于出液通道进口的位置处;

内壳外壁沿着其开口的边缘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凸榫,外壳内壁设有与该凸榫活动卡接的榫槽;当凸榫与榫槽分开时,凸榫与外壳的端面活动卡接,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形成所述进气间隙;当凸榫与榫槽配合卡接时,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封闭配合;

所述外壳外壁上部位置沿外壳外壁的横截面曲线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槽;

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外壳内壁的连接处设有用于使酒液与空气充分接触的台阶;

所述出液通道为纵截面呈梯形结构的出液通道;

所述内壳为透明的内壳;所述外壳为透明的外壳;

所述至少一个凸榫为三个凸榫,所述外壳内壁设有与该三个凸榫活动卡接的三个榫槽;

所述外壳为呈子弹壳形状的外壳;所述内壳为一端设有所述开口且另一端端面呈向外突出弧面结构的空心内壳,所述出液孔设于该弧面的中心位置处;该醒酒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内壳的所述开口位置处且与内壳配合卡接的用于过滤酒中杂质的半圆形网罩。

说明书 :

醒酒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了调酒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了醒酒器。

背景技术

[0002] 醒酒器的作用是让红酒与空气充分接触,储存多年的红酒,会有一股异样的腥味,直接品尝并不能体会真实的口感。一般是在开瓶后,把后倒入醒酒器中放上几个小时,让红酒与室内空气充分接触,才可直接饮用。
[0003] 目前使用的醒酒器设有的空气流通通道,结构复杂,空气与红酒接触不够充分,而且红酒倒流入通道中,不易清洗,存放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了醒酒器,解决了空气与红酒接触不够充分的问题。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醒酒器,包括设有出液通道的外壳和套设于外壳内的设有出液孔且一端开口的内壳,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形成与该出液通道和该出液孔连通的进气间隙。
[0007] 进一步,所述外壳内壁与所述内壳外壁配合,所述出液通道的进口设于外壳内壁的底部中心位置处且出液通道的出口设于外壳外壁,出液孔设于内壳上相对于出液通道进口的位置处;内壳外壁沿着其开口的边缘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凸榫,外壳内壁设有与该凸榫活动卡接的榫槽;当凸榫与榫槽分开时,凸榫与外壳的端面活动卡接,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形成所述进气间隙;当凸榫与榫槽配合卡接时,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封闭配合。
[0008] 进一步,所述外壳为呈子弹壳形状的外壳;所述内壳为一端设有所述开口且另一端端面呈向外突出弧面结构的空心内壳,所述出液孔设于该弧面的中心位置处。
[0009] 进一步,所述外壳外壁上部位置沿外壳外壁的横截面曲线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槽。
[0010] 进一步,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外壳内壁的连接处设有用于使酒液与空气充分接触的台阶。
[0011] 进一步,所述出液通道为纵截面呈梯形结构的出液通道。
[0012] 进一步,所述内壳为透明的内壳;所述外壳为为透明的外壳。
[0013]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个凸榫为三个凸榫,所述外壳内壁设有与该三个凸榫活动卡接的三个榫槽。
[0014] 进一步,该醒酒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内壳的所述开口位置处且与内壳配合卡接的用于过滤酒中杂质的半圆形网罩。
[0015] 进一步,所述内壳外壁设有至少一条凸棱,该凸棱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使该内壳外壁与该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7] 1、本发明采用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形成的进气间隙作为空气流入醒酒器内与酒液接触的通道,流入的空气量大;且在酒液从内壳的出液孔流入外壳的出液通道时能与流入的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液充分氧化,大大缩短了酒液氧化的时间。
[0018] 2、榫与榫槽配合卡接使得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封闭配合,不但便于存放,还防止灰尘等杂质落入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之间,使醒酒器保持干净。
[0019] 3、液通道的进口处设有台阶,加大了酒液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0020] 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空气与酒液充分接触、大大缩短了酒液氧化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外壳和内壳拆除分开容易,方便清洗和存放。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是本发明醒酒器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0023] 图2是图1中醒酒器的正视示意图,此时醒酒器处于不使用的状态;
[0024] 图3是图2中醒酒器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5] 图4是图1中醒酒器的正视示意图,此时醒酒器处于工作状态;
[0026] 图5是图4中醒酒器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7] 图中,1-外壳;11-外壳内壁;12-外壳外壁;13-榫槽;14-端面;15防滑槽;2-出液通道;21-进口;22-出口;3-内壳;31-内壳外壁;32-开口;33-凸榫;4-出液孔;5-进气间隙;6-台阶。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 醒酒器,包括设有出液通道的外壳和套设于外壳内的设有出液孔且一端开口的内壳,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形成与该出液通道和该出液孔连通的进气间隙。
[0031] 实施例一
[0032] 如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一醒酒器,包括设有出液通道2的外壳1和套设于外壳1内的设有出液孔4且一端开口的内壳3。外壳内壁11与内壳外壁31配合,出液通道2的进口21设于外壳内壁1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且出液通道的出口22设于外壳外壁12,出液孔4设于内壳上相对于出液通道进口21的位置处。内壳外壁31沿着其开口32的边缘位置处设有三个凸榫33,该三个凸榫33绕内壳3的中心轴线环形分布,外壳内壁11设有与该凸榫活动卡接的榫槽13。当凸榫33与榫槽13分开时,凸榫33与外壳的端面14活动卡接,外壳内壁11和内壳外壁31形成与出液通道2和出液孔4连通的用于进气的进气间隙
5;当凸榫33与榫槽13配合卡接时,外壳内壁11和内壳外壁31封闭配合,此时外壳内壁11和内壳外壁31之间无法进气。
[0033] 采用外壳内壁11和内壳外壁12形成的进气间隙5作为空气流入醒酒器内与酒液接触的通道,流入的空气量大。向内壳3中倒入酒,在酒液从内壳3的出液孔4流入外壳1的出液通道2时,外界空气可从进气间隙5流入出液孔4和出液通道2之间,酒液与流入的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液充分氧化,大大缩短了酒液氧化的时间,使倒入杯中的酒能产生大量泡沫。
[0034] 在无需使用醒酒器时,凸榫33与榫槽13配合卡接使得外壳内壁11和内壳外壁31封闭配合防止气体从外壳内壁11和内壳外壁31之间流入醒酒器中,不但使得醒酒器便于存放,还防止灰尘等杂质落入外壳内壁11和内壳外壁31之间,使醒酒器保持干净。
[0035] 外壳1为呈子弹壳形状结构的外壳;内壳3为一端设有开口32且另一端端面呈向外突出弧面34的空心结构的内壳,出液孔4设于该弧面34的中心位置处。
[0036] 出液通道2的纵截面呈梯形,进口21与外壳内壁11的连接处设有台阶6。采用台阶的结构加大了酒液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0037] 外壳外壁12上部位置沿外壳外壁的横截面曲线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槽15。采用防滑槽15的结构便于醒酒器的使用,防止倒酒过程中因手滑等原因使得醒酒器掉落的情况发生。
[0038] 实施例一中的凸榫33和榫槽1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不局限于三个,例如还可为一个、二个、四个等等。内壳3为透明的内壳,外壳1为为透明的外壳。内壳3还可为透光的内壳;外壳1还可为透光的外壳。
[0039] 实施例一所示的醒酒器还可包括设于内壳3的开口32位置处且与内壳3配合卡接的用于过滤酒中杂质的半圆形网罩。
[0040] 实施例一醒酒器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0041] 实施例二
[0042] 实施例二醒酒器,包括设有出液通道的外壳和套设于外壳内的设有出液孔的内壳,外壳的内壁和内壳的外壁之间形成与出液通道和出液孔连通的进气的间隙。内壳外壁设有四条绕其中心轴线环形分布的凸棱,四条凸棱与外壳内壁活动配合连接,使内壳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气间隙。实施例二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一。
[0043]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4]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