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153696.8

文献号 : CN1028139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邓意辉王龙赵永雪严米娜王春玲马艳玲佘振南

申请人 : 沈阳药科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及其应用,具体涉及提供减轻或避免加速血液清除PEG化制剂中的处方组成及其应用。本发明是利用低含量PEG脂质衍生物修饰乳剂、脂质体、囊泡、微乳、胶束和纳米粒等液体微粒制剂,所述PEG脂质衍生物中PEG与脂质链段通过酯键或酰胺键或者醚键相连。PEG分子量为200~20000道尔顿。本发明制备的制剂经过重复注射仅引起轻微的或不能引起加速血液清除,即可以减轻或避免加速血液清除现象产生。且低浓度PEG未降低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加入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能够增加制剂稳定性,特别是拮抗乳剂的振摇不稳定性。

权利要求 :

1.PEG脂质衍生物在制备减轻或避免加速血液清除PEG化制剂中的应用,所述PEG脂质衍生物修饰液体微粒制剂,所述的微粒制剂选自脂质体、囊泡、乳剂、微乳、纳米粒制剂;在PEG化乳剂、PEG化微乳、PEG化纳米粒制剂处方中PEG脂质衍生物与油脂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1.5%;脂质体与囊泡处方中PEG-脂质衍生物的摩尔百分比应该小于等于1.5%,所述PEG脂质衍生物中PEG与脂质链段通过酯键或酰胺键或者醚键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链段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通过羧酸酯酰胺键、碳酸酯酰胺键与PEG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链段为磷脂,磷脂通过醚键与PEG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PEG脂质衍生物中PEG分子量为200~

20000道尔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PEG脂质衍生物的PEG端基是甲氧基、氨基、羧基、羟基、硫酸基、磺酸基、磷酸基、巯基等;或连接各种配体、抗体。

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体、抗体选自半乳糖、叶酸、葡萄糖、转铁蛋白、乳铁蛋白、RGD、细胞穿膜肽、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处方中加入吐温、TPGS、HS15、F68、Cremophor RH 40、Cremophor 35、卖泽、维生素E琥珀酸酯、胆固醇琥珀酸酯、GM1中的一种及一种以上混合使用。

说明书 :

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及其应用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或与其他物质联合应用,消除或者减弱PEG化制剂的加速血液清除现象的配方组成和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0003] 背景技术:
[0004] 常规的普通(经典/传统)静脉给药系统,如普通脂质体,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吞噬,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至肝、脾等器官,导致脂质体血液循环时间短、靶向性差。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研究人员利用聚乙二醇(PEG)类脂质衍生物对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利用PEG兼有亲水性、柔顺性的特点,延长脂质体体内循环时间,减少MPS器官/组织的分布量,增加靶向性,也大大提高了载体及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此项技术被称为PEG化,利用该技术制备的脂质体为PEG化脂质体,亦称为空间稳定脂质体(Sterically Stabilized Liposomes)。以PEG化技术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极大地延长了阿霉素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降低了心脏毒性,并增加其在肿瘤中的分布量,提高抑瘤率。该项研究成果在Nature杂志上发表(Lasic DD. Doxorubicin in sterically stabilized liposomes [J]. Nature, 1996, 380: 561–562),由此掀起PEG化脂质体研究的热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PEG化阿霉素脂质体(Doxil)获得FDA批准用于卡氏肉瘤、卵巢癌等疾病的治疗;
PEG化顺铂脂质体的半衰期由原来普通脂质体的20分钟延长至5天等,目前尚有多种PEG
化脂质体制剂在临床试验中。鉴于PEG化给药系统具有独特的长循环性与靶向性,研究者们尝试各种方法/手段,在PEG化载体表面上连接配体(如RGD 肽、APRPG肽、半乳糖配体、甘露糖配体、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转铁蛋白、叶酸、血管活性肠收缩肽、细胞膜穿透肽等)和/或抗体,达到主动靶向递药目的,在治疗、诊断(量子点、纳米金、纳米铁、磁流体、同位素、荧光、光化疗、放疗……碘油)、预防等领域中前景广阔。
[0005] 基于临床需要多次给药的考虑,Dams等(Dams ETM, Laverman P, Oyen WJG,et al.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and altered biodistribution of repeated
injections of sterically stabilized liposomes [J].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0,
292: 1071–1079)以99mTc标记脂质体,研究大鼠重复注射PEG化脂质体后的药动学参数和组织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第二次注射的脂质体血浆水平表现出极大降低(20分钟时的浓度约为首次注射的10%),且肝摄取量从8.1±0.8%骤升至46.2±9.8%,此即为加速血
液清除(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ABC)现象。
[0006] 2005年,Wang等正式提出ABC现象的定义,即“同一大鼠,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两次注射PEG化脂质体,二次注射的PEG化脂质体被快速清除的现象”( Wang XY, Ishida T, Ichihara M, et al. Influence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posomes on the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phenomenon in rats [J]. J Control Release,2005, 104: 91–102),此定义仅局限于大鼠。2008年,Ishida等将此定义修正为“当同一动物以一定时间间隔两次注射PEG化脂质体,二次注射的PEG化脂质体丧失长循环特性的
现象”( Ishida T, Kashima S, Kiwada H. The contribution of phagocytic activity of liver macrophages to the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ABC) phenomenon of
PEGylated liposomes in rats [J]. J Control Release, 2008, 126(2): 162–165)。
[0007] 迄今为止,有关ABC现象的研究文章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0008] 磷脂的剂量 Ishida等发现PEG化脂质体的首剂量与ABC现象发生的程度存在明显的反相关(Ishida T, Masuda K, Ichikawa T, et al. Accelerated clearance of a second injection of PEGylated liposomes in mice [J]. Int J Pharm, 2003, 255:
167–174)。大鼠首次注射PEG化脂质体,磷脂剂量分别为0(HEPES盐缓冲液)、0.001、
0.01、0.1、1、5 μmol/kg,5天后注射放射标记的PEG化脂质体(磷脂剂量为 5 μmol/kg),结果表明二次注射PEG化脂质体的血液清除程度与肝聚集量随首剂量的降低而明显增加。
当首剂量磷脂高于1 μmol/kg时,二次注射的PEG化脂质体血液清除速度与肝聚集量不
再继续增加。而Laverman等的研究与上述Ishida的结果存在一定矛盾:首次注射磷脂剂
量分别为0.05、0.5、5.0 μmol/kg的PEG化脂质体,二次注射PEG化脂质体(磷脂剂量5.0 μmol/kg)时均能产生ABC现象(Laverman P, Carstens MG, Boerman OC,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liposomes upon repeated injection [J].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1, 298: 607–612)。当固定首次注射剂量为5.0 μmol磷脂/kg,二次注射的PEG化脂质体剂量为15或50 μmol磷脂/kg
时, 产生的ABC现象比5.0 μmol磷脂/kg组明显减弱。最近文献(Repeated Injection of High Doses of Hemoglobin-Encapsulated Liposomes (Hemoglobin Vesicles) Induces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in a Hemorrhagic Shock Rat Model DRUG M 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2011,39(3):484–489)报道,即使高剂量也会产生ABC现象。
[0009] 的浓度 目前能够诱导产生ABC现象的PEG化脂质体均以PEG-DSPE为长循环材料,因此有研究者专门对PEG-DSPE在处方中的比例对ABC现象的影响进行考察。首次
注射PEG化脂质体中PEG-DSPE占处方脂质摩尔比分别为0、5、10、15%(磷脂剂量为0.001 μmol/kg),5天后注射PEG化脂质体(磷脂剂量为5.0 μmol/kg,PEG-DSPE在处方中的摩尔比例为5%),结果发现ABC现象发生的程度与PEG-DSPE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反相关:含有
0% PEG-DSPE的脂质体(即普通脂质体)不产生ABC现象;含有5% PEG-DSPE的脂质体可以诱导产生明显的ABC现象,且伴随肝聚集量显著增加。进一步增加PEG-DSPE的含量(10、
15%),与5%组相比,二次注射脂质体的清除速率与肝聚集呈现降低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shida T, Harada M, Wang XY, et al.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of PEGylated liposomes following preceding liposome injection: Effects of lipid dose and PEG surface-density and chain length of the first-dose liposomes [J]. J Control Release, 2005, 105: 305–317)。Ishida等也发现增加PEG-DSPE的比例能
减弱PEG化脂质体对ABC现象的诱导。与首次剂量中PEG-DSPE含量低(小于5 mol%)的
脂质体相比,若首次注射脂质体中PEG-DSPE含量高(大于10 mol%),则其后注射的PEG化脂质体的肝脏蓄积量减少(Ishida T, Ichikawa T, Ichihara M, et al. Effect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initially injected liposomes on the clearance of subsequently injected PEGylated liposomes in mice [J]. J Control Release, 2004,
95: 403–412)。
[0010] 的分子量 有研究表明,首次注射摩尔比均为5%的PEG2000-DSPE和PEG5000-DSPE修饰脂质体(0.001 μmol磷脂/kg),5天后注射PEG2000-DSPE修饰的标记脂质体(5 μmol磷脂/kg),均产生明显的ABC现象(未考察二次注射PEG5000-DSPE修饰脂质体)(Ishida T, Maeda R, Ichihara M, et al. Accelerated clearance of PEGylated liposomes in rats after repeated injections [J]. J Control Release, 2003, 88:
35–42),因此认为PEG的分子量对诱导ABC现象没有影响。Ishida等的结论恰恰相反:首次注射PEG5000-DSPE修饰脂质体诱导ABC现象的程度远远低于首次注射PEG2000-DSPE修
饰脂质体,PEG5000-DSPE和PEG2000-DSPE修饰脂质体组的肝聚集量分别为35.3±3.8%和
78.7±8.8%,表明首次注射脂质体中PEG分子量的增加可以减弱ABC现象。
[0011] 粒径 Dams等的研究表明:ABC现象与首次注射PEG化脂质体的粒径、表面性质和放射性标记均无关。未标记的小(85 nm)或大(400 nm)PEG化脂质体均会引起二次注射PEG化脂质体的血液清除速度显著增加,产生明显的ABC现象。
[0012] 注射时间间隔以及连续注射 Dams等发现能够诱导ABC现象的两次注射最小时间间隔为5天;Ishida等证明两次注射间隔为7天时ABC现象最为强烈。另有研究报道,大鼠间隔35天第二次注射PEG化脂质体后,间隔4天或7天进行第三次注射PEG化脂质体,
其血液清除速度虽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而肝脾聚集量没有变化,说明多次重复注射并不能继续引发ABC现象。而每天注射PEG化脂质体直至第四次均未产生ABC现象。
[0013] 不同动物模型 已见报道的用于研究ABC现象的动物包括大鼠、小鼠与恒河猴。Dams等的研究表明,大鼠和恒河猴均可以产生ABC现象,小鼠则不能;而Ishida等的结果表明小鼠体内能够产生明显的ABC现象。
[0014] 近年来,鉴于PEG化载体/药物的独特优势,以及部分产品成功上市,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世界各国政府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资源,进行诸如PEG化脂质体、PEG化树枝状(dendrimer)给药系统、PEG化纳米粒、PEG化胶束、PEG化药物、PEG化酶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PEG化结合主动靶向配体、基因转染、细胞穿透肽、RNA干扰治疗等21世纪主攻方向的研究。ABC现象所引发的PEG化脂质体药动学特性的改变在
其临床应用中是一个严重问题,会造成药物或基因治疗效率的下降。Semple等(Semple SC, Harasym TO, Clow KA, et al. Immunogenicity and rapid blood clearance of
liposomes containing polyethylene glycol-lipid conjugates and nucleic acid
[J].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5, 312: 1020–1026)的研究表明,重复注射包封
寡核苷酸(ODN)、pDNA或RNA核酶的PEG化脂质体会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导致制剂血
液循环时间缩短和小鼠死亡率显著增加。而据复旦大学Lu等(Lu W, Wan J, She ZJ,
et al. Brain delivery property and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of cationic
albumin conjugated pegylated nanoparticle [J]. J Control Release, 2007, 118:
38–53)的研究报道重复注射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的PEG与PLA交联形成的纳米
粒(CBSA-NP)也能产生ABC现象,与PEG化脂质体诱导ABC现象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Ishihara等(Ishihara T, Takeda M, Sakamoto H, et al.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phenomenon upon repeated injection of peg-modified pla-nanoparticles [J]. Pharm Res, 2009, 26: 2270-2279)发现重复注射PEG修饰的PLA纳米粒引起ABC现象:间隔时
间为7天时ABC现象最明显,而抗PEG-IgM的量也是在注射7天后最高,这些关于PEG化纳
米粒的研究与PEG化脂质体诱导ABC现象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0015] 有研究人员采用较小的C14脂质锚定物增加PEG从粒子表面的解离,结果发现会使ABC现象减弱(Judge AD, McClintock K, Shaw JR, et al. Hypersensitivity
and loss of disease site targeting caused by antibody responses to pegylated liposomes [J]. Mol Ther, 2006, 13: 328–337)。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应用可交换的PEG脂质替换牢固结合于脂质体双分子层的PEG脂质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Heyes J, Hall K, Tailor V,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poly(ethylene glycol)-lipid conjugates suitable for use in drug delivery PEG [J]. J Control Release, 2006, 112: 280–290)。但脂质交换有可能引起脂质体双分子层膜缺陷,导致所载药物快速泄漏。
[0016] 另外,最近我们利用酯键能够在血浆/组织中酯酶作用下逐渐断裂/降解的性质,首次提出通过可断裂PEG脂质衍生物修饰脂质体来消除或减轻ABC现象(Xu H,
Wang KQ, Deng YH, et al. Effects of cleavable PEG-cholesterol derivatives
on the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of PEGylated liposomes. Biomaterials,
2010;31(17):4757-63.),但在非胆固醇PEG衍生物方面的研究不详细,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No81072602)对MPEG-DSPE等PEG脂质类衍生物不同浓度诱发ABC现象进行较为全面研究,特别是采用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单独/或与其他物质联合应用,消除或者减弱PEG化制剂的ABC现象,及其配方组成和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至今,有关ABC现象研究中采用的MPEG-DSPE浓度占总脂质浓度5%moL以上,未对低浓度MPEG-DSPE制剂
ABC研究。

发明内容

[001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处方组成在制备减轻或避免加速血液清除(以下简称ABC)PEG化制剂中的应用。
[0018] 一般而言,载体中加入mPEG-DSPE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才能产生长循环效果。在同一动物体内重复注射高浓度PEG脂质衍生物修饰微粒制剂会产生加速血液清除(即ABC),这对疾病的治疗显然是不利的。我们的实验发现,在乳剂处方组成中,mPEG2000-DSPE与MCT(中链甘油三酯)的质量比大于2%时,才有一定长循环性质,但连续多次注射时,第四次便产生ABC现象。因此,中国专利CN200910223205.5(静脉注射用前列地尔长循环脂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CN200710017685.0(一种长循环脂肪乳丙泊酚制剂),其权利要求PEG-磷脂含量分别为0.01%~5%与0.02%~8%,很显然是不合理的。前列腺素E1
的衍生物AS-013在治疗时需要隔周给药(改善下肢截肢手术的预后的治疗剂 申请号:
200880006397.8),这恰恰是获得性免疫反应最强的时间,如果制备成长循环制剂(乳剂、脂质体),则存在发生严重免疫反应的可能。
[0019]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发现,利用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修饰微粒制剂(包括脂质体、囊泡、乳剂、微乳、胶束和纳米粒等制剂),能够达到减轻或避免重复注射此类PEG化制剂产生ABC的目的,如我们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采用mPEG2000-DSPE与油质量百分比为1%的低浓度mPEG2000-DSPE修饰AS-013乳剂,未发生ABC现象。
[0020] 本发明专利所采用的PEG脂质衍生物中PEG与脂质链段通过酯键或酰胺键或者醚键相连。包括磷脂类,如PEG-DSPE、PEG- DPPE、PEG-DMPE、PEG-DLPE;杂化脂肪链类,如单甲氧醚聚乙二醇2000-棕榈酰油酰磷脂酰乙醇胺衍生物(mPEG2000-POPE)等。
[0021] 所述PEG脂质衍生物中PEG与磷脂酰乙醇胺之间通过羧酸酯酰胺键、碳酸酯酰胺键相连。
[0022] 所述PEG脂质衍生物中PEG分子量为200~20000道尔顿。
[0023] 所述PEG脂质衍生物中PEG与磷脂通过醚键相连,PEG分子量为200~20000道尔顿。
[0024] PEG衍生物尚包括Diacylglycerol-PEG(公司名称NOF America Corporation),其结构式如下:
[0025]
[0026] PEG直接连接于甘油上,如Alpha-Methoxy-omega-(1,2-dioctadecenoyloxyglyceryl)polyoxyethylene (DO-PEG) 与alpha-methoxy-omega-(1,2-ditetradecenoyloxy glyceryl) polyoxyethylene (DT-PEG) 。
[0027] PEG脂质衍生物尚包括支链PEG脂质衍生物、星状PEG脂质衍生物。
[0028] 所有PEG脂质衍生物的PEG端基可以是甲氧基、氨基、羧基、羟基、硫酸基、磺酸基、磷酸基、巯基等;也可以连接各种配体、抗体,如半乳糖、叶酸、葡萄糖、转铁蛋白、乳铁蛋白、RGD、TAT(细胞穿膜肽)、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
[0029] 除此之外,尚可与各种可断裂PEG脂质衍生物联合使用,如我们申请的专利(可断裂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申请号:200710159161.5 )中所列PEG衍生物联合修饰载体。
[0030] 神经节苷脂是一类含唾液酸的鞘糖脂,在脑内的含量非常丰富,它不但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神经突生长以及突触形成,而且参与了神经可塑性的凋节和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ylganglioside GM1,简称GM1)是迄今研究最为深入的神经节苷脂, 其结构式如下:
[0031]
[0032] 单唾液神经节苷酯结构式
[0033] 目前,GM1已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卒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的治疗(如我国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商品名为“申捷”)。Allen, T.M.等科学家(Allen, T.M. and Chonn, A. Large unilamellar liposomes with low uptake into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1987) FEBS Lett. 223, 42-46)最早将GM1用于脂质体表面修饰,增加脂质体(EPC : CH ,LUV,0.17μm))循环时间3~10倍,降低RES摄取(血液/RES(Blood/RES)比值由EPC : CH(2:1)的0.13提高到EPC : CH:GM1(2:1:0.14)的1.7;DSPC:CH(2:1)的0.007提高到DSPC:CH:GM1(2:1:0.14)的3.2)。我们非常意外的发现,将GM1及唾液酸类衍生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113 (1995) 141-148)与PEG脂质衍生物
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延长微粒(脂质体、乳剂、微乳、纳米粒等)载体的循环时间,且不产生ABC现象。
[0034] 微粒载体制剂处方中常常需要加入磷脂,所说的磷脂包括天然、半合成与全合成三大类,如磷脂酰胆碱(天然-EPC、SPC、S75、E80、S100等;半合成- HEPC、HSPC等;全合成-DSPC、DPPC、DMPC、DLPC、DOPC等)、磷脂酰甘油(天然-EPG、SPG;半合成-HEPG、HSPG等;全合成-二月桂酰磷脂酰甘油(DLPG)、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DMPG)、1,2-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二油酰磷脂酰甘油(DOPG)、二芥酰磷脂酰甘油(DEPG)、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甘油(POPG)等等);其它尚包括磷脂酰肌醇、磷脂酸、鞘磷脂(ESM)、各种杂化脂质链磷脂、神经酰胺及其衍生物(如神经酰胺葡萄糖糖甙 glucosyl ceramide)等。除此之外,尚可以加入其它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PVP衍生物)等等。
[0035] 我们在进行低浓度PEG化脂质体(拓扑替康/阿霉素脂质体 mPEG-DSPE含量占总脂质1%moL)/或者乳剂(葫芦素B乳剂,mPEG2000-DSPE与油相的比例为1%)研究中发现,未降低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而高含量的mPEG2000-DSPE(脂质体-5%摩尔百分比浓度;
乳剂10%)体外抗肿瘤活性均显著下降(数据未给出)。本方法适用于所有种类的药物及诊断试剂,包括水溶性物质、水难溶性物质、中药或动植物挥发油或油脂(可过滤除菌的中药或动植物挥发油或油脂乳剂及制备方法 申请号:200510046592.1 申请日:2005-06-06),药物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应用。如三十烷醇 紫草素、双异丙酚、细辛脑 、丁酸氯维地平、姜黄素、丹参酮、紫杉醇、多西他赛、葫芦素、生物碱(小檗碱、小檗胺、贝母生物碱等)、雷莫拉宁、全氟有机化合物、青蒿素、青蒿琥珀酸酯、斑蝥素、去甲斑蝥素、雷公藤红素、蜂毒肽、华蟾素、大蒜素、双异丙酚、前列地尔(PGE1)、地塞米松、曲安奈德棕榈酸酯、各种光敏感治疗药物(如福大赛因)、辅酶Q10 、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如吉美前列素 gemeprost(cervagem,preglandin)、大蒜油、姜黄素油、棕榈酰胺、康普瑞汀、全反式维甲酸、维生素K1、葫芦素类(B、D、E、I)葫芦素B月桂酸酯、3-正丁基苯酞、澳洲茄边碱、2-甲氧基雌二醇、阿霉素、长春新碱、番木瓜碱、胡椒碱、喹诺酮类、环丙沙星、CPT11、苏尼替尼、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各种复方如榄香烯组合葫芦素;冬凌草甲素组合双异丙酚、、阿霉素与伊达比星联合,阿霉素与阿柔比星;阿霉素与奥柔比星;米托蒽醌与艾柔比星联合;吉西他滨加羟基喜树碱;依托泊苷加多西他赛;替尼泊苷加紫杉醇等。
[0036] 特别是对于可采用离子梯度法进行包封的载体,其适合的药物可以是下列至少一种: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包括盐酸阿霉素、盐酸表阿霉素、吡柔比星、柔红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属生物碱,包括长春瑞滨、长春新碱硫酸盐、长春花碱、长春地辛;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环丙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甲氟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和吉米沙星;喜树碱类衍生物,如拓扑替康、吉咪替康、伊立替康、伊喜替康、氨基喜树碱等。
[0037] 罗丹明 B或其类似物、依沙吖啶(利凡诺) 或其类似物、吖啶橙(碱性橙 14、3,6-双(二甲基氨基)吖啶氯化锌盐酸盐)或其类似物;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包括昂丹
司琼、托烷司琼、格拉司琼、帕洛诺司琼、雷莫司琼等。
[0038] 茶碱类物质;儿茶酚胺等。
[0039] 局部麻醉药包括盐酸阿替卡因、普鲁卡因(procaine)、可卡因(co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麻卡因(marcaine)、卡波卡因(carbocaine)、丙胺卡因(prilocaine)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及其盐。
[0040] 噻吗洛尔及其盐、美托洛尔及其盐、比索洛尔及其盐、普萘洛尔及其盐、索他洛尔及其盐、伏立康唑及其盐等。
[0041] 其它药物:曲马多及其盐、芬太尼及其盐、舒芬太尼及其盐、氨溴索及其盐、氯诺昔康及其盐、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盐酸川丁特罗(特罗类)、多巴酚丁胺、盐酸洛哌丁胺、阿替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氯苯丁胺、麦角胺、蜂毒肽等。
[0042] 生物碱,包括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真菌及昆虫来源。这类物质常常可以采用梯度载药技术提高包封率。
[0043] 生物碱一般按化合物结构类型或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分类。 一些常见的生物碱结构类型如下:
[0044] 1、异喹啉类生物碱
[0045] 异喹啉类生物碱是生物碱中最大的一类,以异喹啉或四氢异喹啉为母核,根据连接基团的不同,又可分为九类:(1)单异喹啉类生物碱,如鹿尾草中的降血压成分鹿尾草碱;
[0046] (2)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异喹啉核的1位接有苄基,如阿片中的解痉成分罂粟碱;
[0047] (3)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两个苄基异喹啉在酚羟基位置以醚键方式相连,如莲子芯中的莲心碱;
[0048] (4)阿扑芬类生物碱,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两个苯环相连组成的四环化合物,如千金藤碱;
[0049] (5)原小蘖碱类生物碱,为两个异喹啉的稠合,如黄连中所含的抗菌成分黄连素;
[0050] (6)普鲁托品类生物碱,含羰基的小蘖碱开环化合物,如延胡索中的普鲁托品;
[0051] (7)吐根碱类生物碱,异喹啉环带苯骈喹啉啶环,如吐根中治疗阿米巴痢疾的有效成分吐根碱;
[0052] (8)α-萘菲啶类生物碱,如搏落回中的血根碱;
[0053] (9)吗啡类生物碱。
[0054] 2、喹啉类生物碱
[0055] 喹啉类生物碱的母核是喹啉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金鸡纳生物碱。
[0056] 3、吡咯烷类生物碱
[0057] (1)简单的吡咯烷生物碱,如古柯叶中分离出的液体生物碱古豆碱、新疆党参中的党参碱;
[0058] (2)双稠吡咯烷类生物碱,由叔氮稠合两个吡咯烷而成,如阔叶千里光中分得的阔叶千里光碱;
[0059] (3)吲哚里西定类生物碱,以叔氮稠合吡咯烷与哌啶环而组成的吲哚里西定环,如白牵牛碱;
[0060] (4)莨菪烷类生物碱,由吡咯烷与哌啶骈合而成的杂环,常见的是与有机酸成酯的阿托品类生物碱;
[0061] (5)百部生物碱,百部根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大多含有吡咯环,因此也纳入吡咯烷类生物碱。
[0062] 4、吲哚生物碱
[0063] 以吲哚环为母核的生物碱,如治疗白血病的高效药物长春新碱等。
[0064] 相对明确的生物碱包括“马钱子碱”、“麦角胺和麦角毒”、“左金总生物碱”、“雷公藤总生物碱”、“草乌甲素及其类似生物碱”、“含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生物碱”、“八氢吲嗪二醇生物碱卤化物盐”、“吡啶并吖啶类生物碱”、“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及其盐”、“咔唑生物碱类”、“异喹啉生物碱”、“伊贝总生物碱”、“海绵分离的细胞毒性生物碱衍生物”、“咔唑类生物碱衍生物及其”、“石蒜属植物中提取活性生物碱的方法”、“苯并[C]菲啶和原托品类生物碱”、“吴茱萸生物碱”、“马齿苋酰胺类生物碱”、“金不换总生物碱”、“异喹啉生物碱”、“夏天无总生物碱”、“辛可宁类生物碱配体”、“钩吻总生物碱”、“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蚕沙总生物碱”、”吡咯杂环生物碱aldisin的溴代衍生物”、“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季胺白屈菜生物碱硫代磷酸衍生物”、“乌药生物碱”、“黄杨宁”、“环维黄杨星D”、“黄杨生物碱”、“粉防己生物碱”、“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紫金龙总生物碱”、“罂粟壳生物碱”、“小檗碱型生物碱”、“两面针总生物碱”、“赫替新型二萜生物碱”、“百部生物碱”、“荷叶总生物碱”、“麦角生物碱”、“胡椒碱”、“槟榔碱”、“槟榔碱次”、“利血平”、“青藤碱”、“马钱子碱”、“骆驼蓬总碱及其单体与衍生物”、“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类化合物”、“贝母素乙素”、“贝母素甲素”、“延胡索乙素”、“海洋生物碱类物质”。
[0065] 上述这些低含量PEG-脂质衍生物配方组成可以用于制备“PEG化脂质体”、“PEG化乳剂”、“PEG化固体脂质纳米粒”、“PEG化纳米结构载体”、“PEG化微乳”、“PEG化囊泡” 、“PEG化纳米粒”、“ PEG化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等等,用于临床的预防、诊断、治疗。在PEG化乳剂、PEG化微乳、PEG化纳米粒制剂中PEG脂质衍生物与油脂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1.5%;脂质体与囊泡处方中PEG-脂质衍生物的摩尔百分比应该小于等于1.5%。
[0066] 所制备的载体根据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材料,如制备PEG化乳剂,油相可以是长链脂肪酸酯(LCT,如大豆油、橄榄油等等),也可以是中长链脂肪酸酯(MCT),还可以是短链或者结构甘油三酯(如1,3-2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006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68] 1、利用低浓度PEG衍生物消除、减弱ABC,可以重复给药。
[0069] 2、可以制备高油浓度乳剂,如30%乳剂,并降低压力,减少循环次数。
[0070] 3、低浓度PEG未降低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0071] 4、加入低浓度PEG脂质衍生物能够增加制剂稳定性,特别是拮抗乳剂的振摇不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72] 图1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73] 图2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74] 图3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75] 图4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76] 图5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77] 图6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78] 图7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0%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79] 图8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0%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80] 图9为实施例1制剂中mPEG-DSPE与油相(MCT)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0%时首次与二次注射的药时曲线
[0081] 图10为实施例2中GM1增加PEG化乳剂的循环时间且无ABC现象
[0082] 图11 为实施例17中比格犬体内PEG化SLN(mPEG2000-DSPE与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的质量比(w/w )为 14:100)重复注射后清除曲线
[0083] 图12为实施例17中小鼠体内PEG化SLN重复注射清除曲线
[0084] 图13为实施例17中小鼠体内PEG化SLN重复注射肝脏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实施例中所用各成分简称如下
[0086] TN 维生素E烟酸酯
[0087] GM1 单唾液神经节苷酯
[0088] PGE1 前列腺素E1
[0089] 5-FU 5-氟尿嘧啶
[0090] MCT 中链甘油三酸酯
[0091] LCT 长链甘油三酸酯
[0092] HSPC 氢化大豆卵磷脂
[0093] DOPG 二油酰磷脂酰甘油
[0094] DMPG 二月桂酰磷脂酰甘油
[0095] S75 大豆磷脂S75
[0096] mPEG-DSPE 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
[0097] CHS-PEG 聚乙二醇胆固醇琥珀酸酯
[0098] TPGS 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
[0099] ESM 鞘磷脂
[0100] GMS 单硬脂酸甘油酯
[010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方法不仅局限于所给出的实施例。
[0102] ABC研究模型药物选择的原则:①非内源性物质,利于测定;②在体内代谢后,对机体无伤害,利于长期给药;③脂溶性好,利于制备乳剂、微乳、SLN等;也可以制备脂质体,装载于脂质双分子膜上;④具有较大的紫外吸收波长,利于排除血样中各杂质干扰;⑤紫外吸收强,检出限低;⑥蛋白结合弱,利于提取分离,保证数据稳定可靠等。
[0103] 综合考虑,选择维生素E烟酸酯(Tocopheryl Nicotinate,简称TN)作为乳剂、纳米粒等载体的模型药物。
[0104] 实施例1 PEG密度(mPEG2000-DSPE 用量)对ABC影响
[0105] 表1 不同PEG密度处方组成
[0106]成分/处方 1 2 3 4 5 6 7 8 9
TN(mg)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MCT(mg)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S75(mg)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mPEG-DSPE(mg) - 0.5 1.0 1.5 2.0 5.0 10.0 20.0 30.0
5%葡萄糖注射液加至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0107] 【mPEG-DSPE在制剂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0.00%、0.01%、0.02%、0.03%(约相当于0.11mM)、0.04%(约相当于0.15mM)、0.1%、0.2%、0.4%、0.6%(g/ml)。(按照mPEG-DSPE与油(MCT)的质量百分比(mPEG-DSPE /MCT)计算分别为0.0%、0.5%、1.0%、1.5%、2.0%、5.0%、
10.0%、20.0%、30.0%。)】
[0108] 按照表1处方组成制备乳剂。增加30%油1%PEG/油的ABC
[0109] 基本工艺:将处方量水相(5 %葡萄糖注射液)55 ℃预热备用。将处方量油相(TN、MCT、S75、mPEG-DSPE)于55 ℃下搅拌至全部溶解。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高速分散,即得初乳。探头超声(200 w×2 min;400 w×6 min)处理后,过0.22 μm微孔滤膜除菌即得。
[0110] 乳剂体内分析方法
[0111] 1样品的处理
[0112] 取血浆样品100 μL于2 mL离心管中,加入内标液50μL、甲醇150 μL、正己烷600 μL。涡旋5 min混匀,于10,000 rpm离心10 min,移取正己烷层500 μL,氮气挥干。
加入流动相100 μL,涡旋1 min混匀,于10,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行HPLC分析。
[0113] 方法学的建立
[0114] 2.1色谱条件
[0115] 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200 mm×4.6 mm,5 µm,依利特)
[0116] 流动相:甲醇-异丙醇(90:10, V/V)
[0117] 流速:1.0 mL/min
[0118] 柱温:25 ℃
[0119] 紫外检测波长:264 nm
[0120] 进样量:20 μL
[0121] 内标:维生素E醋酸酯
[0122] 2.2 标准曲线
[0123] 取内标溶液、空白比格犬血浆适量,精密配制一系列浓度的TN溶液,提取分离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分析。以药物浓度C(µg/mL)为横坐标,药物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比(As/Ai)为纵坐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并计算回归直线方程为As/Ai =
0.0629*C + 0.000356 (1.0 ~100.0 µg/mL), R=0.9976。
[0124] 方法回收率、精密度符合要求
[0125] 3. 重复注射不同PEG密度乳剂的药动学研究
[0126] 3.1给药方案:
[0127] 比格犬称重后,于右前肢静脉注射TN乳剂,以磷脂剂量剂量2.5µmol/kg(即0.375 mL/kg乳剂)分别注射不同PEG密度修饰的TN乳剂。于给药后0 min、0.5 min、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10 h、24 h于右前肢静脉取血。经离心后分离血浆,-20℃保存待测。注射后7天,比格犬称重后,给予首次注射同种制剂,同法采集血浆样品。
[0128] 另外,我们还考察了首次注射低密度的PEG化乳剂对二次注射的长循环乳剂的影响,具体方案如下。比格犬称重后,于右前肢静脉注射TN乳剂,以磷脂剂量剂量2.5 µmol/kg(即0.375 mL/kg乳剂)分别注射低PEG密度修饰的TN乳剂。同法采集血浆样品。注射后7天,比格犬称重后,给予10% DE,同法采集血浆样品。
[0129] 结果见图1。
[0130] 由图可知,制剂中mPEG-DSPE的含量大于1.5%(mPEG-DSPE /MCT= 0.015,mPEG2000-DSPE 质量是MCT质量的1.5%,w/w)时,ABC较为明显;小于等于1.5%时,减弱甚至是消除ABC现象。PEG脂质衍生物按照摩尔计算,则1.5g/2748.1=0.546mM(备注:1.5g为mPEG2000-DSPE的质量(处方中油则为100g),2748.1为mPEG2000-DSPE的分子量,其中DSPE的分子量为748.1,mPEG2000分子量按照2000计算。)
[0131] 实施例2 采用LCT(制剂浓度10%)
[0132] 表2 采用10% LCT的乳剂处方
[0133]成分/处方 1 2 3
TN(mg) 100 100 100
LCT(mg) 500 500 500
E80(mg) 130 130 130
mPEG-DSPE(mg) 2.5 5.0 7.5
5%木糖醇注射液加至 5mL 5mL 5mL
[0134] 制备及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平均粒径约为100 nm。
[0135] 结果三种制剂均没有产生ABC现象。
[0136] 振摇稳定性:将上述含有低浓度mPEG-DSPE 的制剂与不含mPEG-DSPE 的制剂(表2中除mPEG-DSPE之外,其它完全相同)同时放入摇床中,往复摇动10天,结果不含
mPEG-DSPE 的对照常规乳剂表明漂油,而余下含有低浓度mPEG-DSPE 的三种制剂均无显著变化,证明低含量PEG脂质衍生物能够增加制剂稳定性,特别是拮抗乳剂的振摇不稳定性。
[0137] 实施例3 不同mPEG分子量
[0138] 对于不同mPEG分子量的mPEG-DSPE衍生物,根据“实施例1”中mPEG2000-DSPE的摩尔(0.546mM)比来计算,即
[0139] 表3 采用10% LCT/MCT(1:1)作为油相
[0140]成分/处方 1 2 3
TN(mg) 100 100 100
LCT/MCT(mg) 500 500 500
E80(mg) 130 130 130
mPEG750-DSPE(mg) 4.1 - -
mPEG5000-DSPE(mg) - 15.7 -
mPEG20000-DSPE(mg) - - 56.6
5%葡萄糖注射液加至 5mL 5mL 5mL
[0141] 备注:mPEG750-DSPE分子量为750+748.1=1498.1;mPEG5000-DSPE分子量5748.1;mPEG20000-DSPE分子量20748.1
[0142] 制备及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平均粒径约为120 nm。
[0143] 结果没有产生ABC现象。即100 g油中加入0.546 mM的PEG脂质衍生物未产生ABC现象,这对于高分子量的mPEG20000-DSPE而言,其含量占油相的11.3%也未产生ABC现象。
[0144] 实施例4 脂质体中磷脂/ mPEG2000- DSPE质量比对ABC影响
[0145] 膜材料:mPEG2000- DSPE/HSPC摩尔百分比为0、0.01%、0.1%、0.5%、1.0%、1.5%、2.0%、5.0%、10.0%。
[0146] 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参考我们发表文章(Xu H, Wang KQ, Deng YH, et al. Effects of cleavable PEG-cholesterol derivatives on the accelerated bloodclearance of PEGylated liposomes. Biomaterials, 2010;31(17):4757-63.)的方法制备脂质体,控制粒径约为100 nm。
[0147] 结果:连续注射,当第四次注射时,mPEG2000- DSPE/ HSPC摩尔比大于等于2.0的几个脂质体(mPEG2000- DSPE/ HSPC摩尔比为2.0%、5.0%、10.0%),便有一定的长循环性,均产生明显的ABC现象。
[0148] 实施例5 mPEG2000- DSPE与mPEG20000- DSPE组合
[0149] 油酸乙酯 0.1 g
[0150] 细辛脑 0.01 g
[0151] 神经酰胺糖甙 8 mg
[0152] mPEG200- DSPE 2.8 mg
[0153] mPEG20000- DSPE 0.2 mg
[015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155] mPEG- DSPE的其它组合,如mPEG400- DSPE与mPEG5000- DSPE组合,mPEG2000- DSPE与mPEG20000- DSPE组合等等。
[0156] 实施例6 GM1增加PEG化乳剂的循环时间且无ABC现象
[0157] 表4. GM1-PEG化乳剂
[0158]成分/处方 0.5%DE 0.5%DEGM1
TN(mg) 20 20
MCT(mg) 100 100
S75(mg) 26.0 26.0
mPEG-DSPE(mg) 0.5 0.5
10%GM1注射液加至 - 5mL
5%葡萄糖注射液加至 5mL -
[0159] 按照mPEG-DSPE与油(MCT)的质量百分比(mPEG-DSPE /MCT)计算为0.5%。
[0160] 制备工艺及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表明,GM1的加入可以进一步延长乳剂的循环时间,但未产生ABC现象。见图2。
[0161] 同样,在“实施例4”脂质体处方中加入GM1,脂质体循环时间也延长,亦无ABC现象。
[0162] 实施例7 结构油微乳
[0163] 1,3-2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10 mg
[0164] PGE1 0.1 mg
[0165] 辅酶Q10 0.1 mg
[0166] DOPG 10 mg
[0167] mPEG5000- DOPE 0.3 mg
[0168] 注射用水 10 mL
[0169] 制备方法:将1,3-2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DOPG、mPEG5000- DOPE混合,50℃加热溶解后,加入PGE1,搅拌溶解,得油相;将注射用水加至油相中,搅拌分散,冰浴中探头超声1min,即得。加入10%蔗糖,可以制备成冻干制剂。
[0170] 同样,维生素K1、维生素D2、维生素D3、度骨化醇、帕立骨化醇。
[0171] 实施例8 不同浓度混合油(MCT/橄榄油,9:1)1%、4%、10%、20%、30%
[0172] 表5 混合油相处方组成
[0173]成分/处方 1 2 3 4 5
TN(mg) 20 20 20 20 20
MCT/橄榄油(mg) 50 200 500 1000 1500
DLPG(mg) 60 60 60 60 60
mPEG10000-DSPE(mg) 1.5 1.5 1.5 1.5 1.5
注射用水加至 5mL 5mL 5mL 5mL 5mL
[0174] 制备及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平均粒径约为120 nm。
[0175] 结果5种制剂均没有产生ABC现象。
[0176] 实施例9 混合型PEG衍生物
[0177] 表6 不同乳剂处方组成
[0178]成分/处方 1 2 3 4 5
TN(mg) 20 20 20 20 20
MCT(mg) 100 100 100 100 100
EPG(mg) 60 60 60 60 60
mPEG-DSPE(mg) 0.05 1.5 1.5 1.5 1.5
TPGS 50
Cremophor35 10
CremophorRH40 20
HS15 50
CHS-PEG 10
吐温65 10
注射用水加至 5mL 5mL 5mL 5mL 5mL
[0179] 制备及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平均粒径约为100nm。
[0180] 结果5种制剂均没有产生ABC现象。
[0181] 实施例10 mPEG-DSPE消除乳剂漂油问题
[0182] 按照经典乳剂处方组成(30% LCT/MCT(1:1)、1.2% EPC、0.005%油酸、2.2% 甘油)制备乳剂,发现表面存在漂油问题,难以消除。当在经典处方中加入占油相1.5%(w/w)的mPEG-DSPE,即按照100ml乳剂计算加入450 mg的mPEG-DSPE,制备乳剂,发现表面无漂油问题。另外发现达到同样粒径,如220 nm,未加PEG脂质衍生物的乳剂制备压力(18000 psi)大、循环次数(16次)多;而加入PEG脂质衍生物的乳剂制备压力(16000 psi)小、循环次数(8次)少
[0183] 同样考察橄榄油、芝麻油、合成结构、油苏子油、单硬脂酸甘油酯、胆固醇油酸酯单独或者两种及两种以上,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油相,亦无漂油问题。
[0184] 实施例11 生育酚为油相
[0185] 生育酚 1 g
[0186] TPGS 0.5 g
[0187] 葫芦素I 1 mg
[0188] DOPG 1 mg
[0189] Diacylglycerol-PEG 0.01 mg
[0190] 注射用水 加至10 mL
[0191] 将生育酚、TPGS、葫芦素I混合,60 ℃加热溶解,加入DOPG与Diacylglycerol-PEG制成油相;将注射用水加入油相,分散,微射流处理,制备粒径约为70 nm的乳剂。
[0192] 前列腺素E1及其衍生物AS-013也可以采用此处方工艺。
[0193] 处方中尚可以加入其它各种可以断裂的PEG衍生物,如吐温类、TPGS、HS15等,也可以加入维生素E琥珀酸酯、胆固醇琥珀酸酯、胆固醇硫酸酯、胆固醇磺酸酯、胆固醇磷酸酯等物质。
[0194] 实施例12 美法仑阿霉素脂质体处方
[0195] EPC 1 g
[0196] CH 0.01 g
[0197] mPEG-DSPE 0.01 g
[0198] 美法仑 10 mg
[0199] 阿霉素 10 mg
[0200] 按照薄膜分散方法制备含有美法仑柠檬酸(300mM,pH3.5)脂质体,以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外水相柠檬酸缓冲盐(一种具内外水相梯度差的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0910013063.X)pH梯度方法主动装载阿霉素,即得。
[0201] 膜材料中EPC可以更换为ESM;尚可以加入叶酸-PEG-DSPE或者转铁蛋白-PEG-DSPE衍生物。
[0202] 美法仑可以联合紫杉醇类、蒽醌类、5-FU、甲氨蝶呤、拓扑替康、蜂毒肽等抗肿瘤药物,抑瘤率均可以由20%提高到50~80%。
[0203] 实施例13 OSI-7904脂质体处方
[0204] HSPC 40 mg
[0205] CH 10 mg
[0206] mPEG2000-DSPE 0.01 mg
[0207] 采用薄膜法,按照被动载药技术制备脂质体(药脂比为1:30),粒径约为52nm,CV等于0.21,包封率约为10%;而按照文献的处方(HSPC:CH=4:1,药脂比为1:30,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309(3):894~902;心脏中药物量是溶液组的1620倍,肝脏是38倍; HT-29模型上,Q2D,10mg/kg,给药5次,抗肿瘤效果好)所制备脂质体粒径约为66 nm,CV=0.33,包封率约7%。制备过程中发现加入mPEG-DSPE的处方溶解快速,且分散次数与压力均有所降低/减少,包封率提高。含有PEG脂质体在心脏分布大大降低,有可能降低心脏毒性,相同的给药方案,PEG抗肿瘤效果优。
[0208] 实施例14 COOH-PEG2000-DSPE修饰
[0209] 药物: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胆固醇油酸酯(10:1);乳化剂:磷脂、聚氧乙烯蓖麻油、F68、COOH-PEG2000-DSPE(占油相质量百分比1%)。按照常规SLN的方法制备。
[0210] 处方中COOH-PEG2000-DSPE尚可以与mPEG-DSPE合用。
[0211] 药物可以更换为地塞米松棕榈酸酯与榄香烯组合。
[0212] 实施例15 HO-PEG2000-DSPE
[0213] 药物:榄香烯;油相:沙棘籽油;乳化剂:磷脂、HO-PEG2000-DSPE(占油相质量百分比1.5%)。按照常规乳剂的方法制备。
[0214] 处方中HO-PEG2000-DSPE尚可以与mPEG750-DSPE、COOH-PEG1000-DSPE合用。
[0215] 药物尚可以单独或者联合葫芦素、紫苏醇、莪术醇、呋喃二烯等。
[0216] 实施例16 HS-PEG3400-DSPE
[0217] 药物:大蒜素;油相:苏子油、薏米仁油、鸦胆子油;乳化剂:磷脂、HS-PEG3400-DSPE(占油相质量百分比1.5%)。按照常规乳剂的方法制备。
[0218] 处方中HS-PEG3400-DSPE尚可以换成NH2-PEG3400 -DSPE。
[0219] 处方中HO-PEG2000-DSPE尚可以与mPEG750-DSPE、COOH-PEG1000-DSPE合用。
[0220] 实施例17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ABC现象
[0221] 处方(mPEG2000-DSPE与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的质量比(w/w)为 14:100 ): [0222] 单硬脂酸甘油酯(GMS) 100 mg
[0223] S75 35.2 mg
[0224] mPEG2000-DSPE 14 mg
[0225] TN 20 mg
[0226] 注射用水 9.8 mL
[0227] 制备方法:
[0228] 以熔融-乳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取处方量的单硬脂酸甘油酯(GMS)、S75、mPEG2000-DSPE以及TN,加乙醇0.2 mL,65℃水浴熔融或溶解,以0.3-0.5 mL/s的速度注入相同温度的注射用水,孵育10 min,转入预热的探头管,水浴条件下探头超声,最终制剂过0.22 μm微孔滤膜。
[0229] 探头超声工艺:200w×2min,400w×6min
[0230] 比格犬给药方案:
[0231] 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磷脂剂量2 µmol/kg体重进行给药。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0 min、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10 h、24 h)经右前肢静脉取血,离心后分离血浆,置于-20℃冰箱中待测。首次注射后7天, 给予首次注射同种制剂,同法采集血浆样品。
[0232] 按照“实施例1”方法测定,结果见图3,产生ABC现象。
[0233] 小鼠给药方案:
[0234] 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取小鼠24只,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小鼠首次注射葡萄糖溶液,实验组小鼠按磷脂剂量10 μmol/kg体重尾静脉注射PEG化SLN。首次注射后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均按磷脂剂量10 μmol/kg体重静脉注射相同制剂,并于不同时间点(5 min,15 min,30 min和120 min)眼眶静脉取血,离心后分离血浆,并取出组织,置于-20℃冰箱中待测。
[0235] 按照“实施例1”方法测定,结果见附图4、5,产生ABC现象。
[0236] 如果将处方中mPEG2000-DSPE与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的质量比(w/w )更换为1.5:100,其它条件不变,则Beagle犬与小鼠体内均未发生ABC现象,即消除了ABC现象。
[0237] 实施例18 多西他赛蛋白纳米粒
[0238] 处方
[0239] 多西他赛 10 mg
[0240] DMPG 30 mg
[0241] mPEG2000-DSPE 2 mg
[0242] 人血清白蛋白 100 mg
[0243] 制备工艺:将处方量的多西他赛、DMPG与mPEG2000-DSPE用乙醇溶解,所得溶液加入至2 mL的5%人血清白蛋白溶液中,超声分散处理,即得。也可采用二氯甲烷溶解多西他赛、DMPG与mPEG2000-DSPE,,所得溶液加入至2 mL的5%人血清白蛋白溶液中,超声分散处理,减压蒸除二氯甲烷,即得。
[0244] 可将多西他赛换成两性霉素B、紫杉醇、7-乙基-10-羟基喜树碱、氨基喜树碱、羟基喜树碱、CA4、毛兰素、雷公藤红素、冬凌草甲素、马蔺子甲素等,其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