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片及背光模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321467.7

文献号 : CN10284054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嘉鸿赖政全林义文许畯珽

申请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揭露一种反光片及具有该反光片的背光模块,其包含一第一基层及一第二基层。该第一基层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包含一表面微结构。该第二基层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经由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相结合,该表面微结构使得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间形成多个空隙。其中,该第一基层或该第二基层为可透光的。通过该多个空隙,例如形成空气室于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二基层之间,从该可透光的基层外部进入该反光片的光线可为此空气介面反射,进而提升该反光片整体反射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反光片,包含:

一第一基层,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包含一第一表面微结构,并且该第一表面微结构是对该第一基层进行滚轮热压形成;以及一第二基层,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经由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相结合,该第一表面微结构使得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间形成多个空隙;

其中,该第一基层或该第二基层为可透光的;

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具有一总厚度,该第一表面微结构为一粗糙表面,该粗糙表面具有一最大高度及一最小高度,该最大高度与该最小高度的差小于该总厚度的四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空隙以一胶体填充,该胶体的折射率小于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二基层中可透光者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表面为一平坦表面,该第一表面微结构接触该平坦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层的该第二表面包含一第二表面微结构,该第一表面微结构与该第二表面微结构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该可透光的第一基层或第二基层内分布高反射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该粗糙表面为一规则压纹结构,该规则压纹结构具有一压纹深度,该压纹深度小于该总厚度的四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二基层均为可透光的,该第一基层的折射率等于该第二基层的折射率。

8.一种背光模块,包含:

一光源模块;

一背板;以及

一反光片,设置于该光源模块及该背板之间,该反光片包含:

一第一基层,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包含一第一表面微结构,并且该第一表面微结构是对该第一基层进行滚轮热压形成;以及一第二基层,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经由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相结合,该第一表面微结构使得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间形成多个空隙,其中该第一基层或该第二基层为可透光的;

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具有一总厚度,该第一表面微结构为一粗糙表面,该粗糙表面具有一最大高度及一最小高度,该最大高度与该最小高度的差小于该总厚度的四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层位于该第二基层与该光源模块之间,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二基层均为可透光的,该第一基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基层的折射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空隙以一胶体填充,该胶体的折射率介于该第一基层的折射率与该第二基层的折射率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层位于该第一基层与该光源模块之间,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二基层均为可透光的,该第二基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一基层的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空隙以一胶体填充,该胶体的折射率介于该第一基层的折射率与该第二基层的折射率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表面为一平坦表面,该第一表面微结构接触该平坦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层的该第二表面包含一第二表面微结构,该第一表面微结构与该第二表面微结构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透光的第一基层或第二基层内分布高反射粉末。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粗糙表面为一规则压纹结构,该规则压纹结构具有一压纹深度,该压纹深度小于该总厚度的四分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二基层均为可透光的,该第一基层的折射率等于该第二基层的折射率。

说明书 :

反光片及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反光片,尤指一种可用于背光模块的反光片。【背景技术】
[0002] 于背光模块中,为提高光线利用率,多于导光板上设置有反光片。一般反光片多为单一片材,其上再涂布反射涂料,或是直接使用有色的片材,例如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但于实际使用上,仍有光线会穿过反光片,仅通过材质特性反射光线,反射效率仍有上限。因此目前已有背光模块使用含有反射颗粒或粉末的反光片或是使用含有空隙的反光片,以进一步提高光线利用率。
[0003] 关于前述含有空隙的反光片,于实作上,可由先于PET塑料中加入硬质颗粒,于PET塑料经拉伸成膜时,硬质颗粒处将产生空隙,使得成形的PET膜即具有空隙。然于此制程中,单层的PET膜的挺度(stiffness)不足,于实际应用上,多于此PET膜上、下表面再贴合其他膜片(亦可为PET膜),以提高反光片的挺度,但也带来制程的复杂度。另一种作法则是将PET膜浸于高压液态气体中,使PET膜内渗有液态气体。取出后再经过烘烤,渗于PET膜内的液态气体即膨胀成气态,形成PET膜内的空隙。然于此制程中,膨胀后的PET膜厚度增加,通常尚需后续制程进行剖半或是压扁,以获得所需厚度的反光片。对膜片剖半,剖切的PET膜的膜厚不易控制;而压扁制程易使PET膜内的空隙缩小,降低反光片的光反射效率。【发明内容】
[0004]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反光片,采用多层基层结合制作,并于基层之间利用表面微结构形成空隙,以增加该反光片的光反射效率。
[0005] 本发明的反光片包含一第一基层及一第二基层。该第一基层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包含一表面微结构。该第二基层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经由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相结合,该表面微结构使得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间形成多个空隙。其中,该第一基层或该第二基层为可透光的。通过该多个空隙存在于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二基层之间,光线无论从该第一基层或该第一基层外部进入反光片,均可有效地被空隙与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一基层间的介面反射,进而提升该反光片的反射效率。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基层及第二基层均可采目前常用的成熟的膜材制造方式,本发明的反光片可直接整合至目前的膜材制程中,故相较于先前技术中多次贴膜或膜片剖半的制造方式,本发明的反光片能以较简单且可靠的制程制作,进而解决先前技术中反光片挺度不足、膜厚不易控制或因压扁制程造成反射效率降低等问题。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本发明的反光片,以增加背光模块整体的出光效率。
[0007]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含一光源模块、一背板及一反光片。该反光片设置于该光源模块及该背板之间并包含一第一基层及一第二基层。该第一基层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包含一表面微结构。该第二基层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经由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相结合,该表面微结构使得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间形成多个空隙。其中,该第一基层或该第二基层为可透光的。同样地,该反光片利用该多个空隙存在于该第一基层及该第二基层之间以提升该反光片的反射效率,进而增加背光模块整体的出光效率。
[0008]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根据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0010] 图2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0011]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反光片的剖面图。
[0012]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反光片的剖面图。
[0013]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反光片的剖面图。
[001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5] 1 背光模块
[0016] 12 光源模块 14 背板
[0017] 16、36、56、76反光片 162、362 第一基层
[0018] 164、364第二基层 166、366、566、766空隙
[0019] 1622、3622第一表面
[0020] 1622a、3622a、5622a、7622a 第一表面微结构
[0021] 1624、1644、3624、3644 高反射粉末
[0022] 1642、3642第二表面 3642a、7642a 第二表面微结构
[0023] H1总厚度 H2压纹深度
[0024] H3最大高度 H4最小高度【具体实施方式】
[0025] 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的剖面图。背光模块1包含一光源模块12、一背板14及设置于光源模块12与背板14之间之一反光片16。于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用以提供面背光,例如液晶显示器所需的背光,于实作上,光源模块12通常包含光源及导光板,该导光板用于传导、扩散自该光源发射的光线,光源模块12于图1中所示的部分即为导光板,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于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光源模块亦可直接为一般光源。背板14可为背光模块1的结构件,以提供光源模块12及反光片16的结构支撑。于实作上,背板14可与应用装置(如前述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整合,此外,背板14亦可视反光片16的结构设计而可提供一部分的光反射功能。但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
[0026] 于本实施例中,反光片16包含一第一基层162及一第二基层164。第一基层162及第二基材基层164均为可透光的,例如以PET膜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基层162具有一第一表面1622,第一表面1622包含一第一表面微结构1622a。第二基层164具有一第二表面1642,第二表面1642为一平坦表面。第一基层162与第二基层164经由第一表面1622及第二表面1642相结合。利用第一表面微结构1622a接触第二表面1642,于第一表面1622及第二表面1642间形成多个空隙16。藉此,于第一基层162与第二基层164之间形成由多个空隙166组成的空气介层,可产生折射率差异,故能提升反光片16整体的反射效率。于本实施例中,光线自光源模块12进入并反射出反光片16的路径示意如图1中箭头所示;其中所示路径仅为概略示意光线的行进方向,非指实际光线反射、折射的角度。此外,利用介质折射率的不同以能产生全反射的效果为熟知技艺者可知悉,关于此原理,于下文中将不另详细说明。
[0027] 补充说明的是,部分光线自第一基层162进入空隙166后,仍可为空隙166与第二基层164间的介面至少部分反射,亦有益于提升反光片16整体的反射效率。于实作上,无论第二基层164是否可透光,反光片16均可通过空气介层的存在而得到整体反射效率提升的效果。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层162内分布高反射粉末1624可进一步增加反光片16整体反射效率。此外,因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层164亦可透光,故于第二基材基层164内亦分布高反射粉末1644,同样可增加反光片16整体反射效率。另外,由于第一基层162及第二基层164均可透光,因此于实作上,反光片16于背光模块1内的配置不以图1所示者为限,例如于图2中,反光片16的第二基层164位于第一基层162与背板14之间,此时反光片16亦可通过空气介层的存在而得到整体反射效率提升的效果。
[0028] 再补充说明的是,当反光片16整体可透光时(即第一基层162及第二基层164均可透光),于实作上,若第一基层162与第二基层164的折射率相异时,可将反光片16折射率较高之一侧贴近光源模块12设置,使得除了空气介层可提供全反射的效果外,第一基材基层12与第二基材基层14的结合介面亦可提供全反射的效果,进而获取较佳的整体光反射效率。例如当第一基层162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基层164的折射率,可采如图1的配置,此时光线自光源模块12进入第一基层162后,第二基层164可对第一基层162内的光线提供全反射。又当第二基层164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基层162的折射率,可采如图2的配置,此时光线自光源模块12进入第二基层164后,第一基层162可对第二基层164内的光线提供全反射。
[0029] 请参阅图1。于实作上,第一基层162与第二基层164的结合可通过黏胶黏结或热压熔接实现;于本实施例中,其结合位置如图1中虚线框表示。当该黏胶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基层162时,该黏胶亦可直填充空隙166,仍可发挥本发明提高反射效率的功能;于实作上,填充空隙166中的胶体可异于用于结合第一基层162与第二基层164的黏胶。补充说明的是,基于前段说明,本实施例的反光片16两侧均可作用反射光源模块12的反射面,故原则上,填充空隙166中的胶体的折射率宜均小于第一基层162及第二基层164的折射率,以于前述两侧配置下均能获致利用空隙166整体形成的介面层提升反射效率的效果。若反光片16的设置已确定,则该胶体的折射率与第一基层162及第二基层164的折射率的关系可进一步特定,以获得更佳的反射效率。例如于图1的配置中,第一基层162的折射率大于该胶体的折射率,该胶体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基层164的折射率;于图2的配置中,第二基层164的折射率大于该胶体的折射率,且该胶体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基层162的折射率。
[0030] 请参阅图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微结构3622a为一规则压纹结构,例如以滚轮热压形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基层162与第二基层164具有一总厚度H1,该规则压纹结构具有一压纹深度H2,压纹深度H2小于该总厚度H1的四分之一,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于本实施例中,该规则压纹结构以梯形截面实作,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31] 请参阅图3,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反光片36的剖面图。反光片36包含一第一基层362及一第二基层364,第一基层362具有一第一表面3622,第一表面3622包含一第一表面微结构3622a,第二基层364具有一第二表面3642,该第二表面3642包含一第二表面微结构3642a,第一基层362与第二基层364经由第一表面3622及第二表面3642相结合,利用第一表面微结构3622a与第二表面微结构3642a接触,于第一表面3622及第二表面3642间形成多个空隙366。藉此,于第一基层362与第二基层364之间形成由多个空隙366组成的空气介层,可产生折射率差异,故能提升反光片36整体的反射效率。于实际应用中,反光片36可用于背光模块中,其配置可参阅前述反光片16于背光模块1中的配置,且反光片36的反射机制与反光片16实质相同,不另赘述。
[0032]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层362与第二基层364几何结构上相同,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如前述关于反光片16的说明,第一基层362及第二基层364可依实际应用情形而选择性地使用透光材质制作。于实作上,第一基层362及第二基层364可均采透光材质制作以能透光,例如以透明塑胶膜材制作;此时,于实际应用中,例如应用于背光模块,使用者可将反光片36直接设置于其导光板上,而无需刻意考虑反光片36那一侧的基层是可透光的。另外,第一基层362及第二基层364内均可分布高反射粉末3624、3644可进一步增加反光片36整体反射效率。补充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层362与前述反光片16的第一基层162实质相同,故关于第一基层362的其他说明请直接参阅前述第一基层162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0033] 请参阅图4,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反光片56的剖面图。反光片56与反光片16逻辑结构大致相同,故反光片56的部分元件符号沿用反光片16的元件符号,并且反光片56亦可用于背光模块中,其配置可参阅前述反光片16于背光模块1中的配置,不另赘述。反光片56与反光片16主要不同的处在于反光片56的第一表面微结构5622a由一粗糙表面实现,例如以表面粗糙的滚轮热压形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故该多个空隙56则利用第一表面微结构5622a接触平坦的第二表面1642以形成于第一表面1622及第二表面1642间。反光片56的反射机制与反光片16实质相同,不另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层162的第一表面1622有一基准平面,以链线表示于图4中,该粗糙表面相对该基准平面具有一最大高度H3及一最小高度H4,最大高度H3与最小高度H4的差小于由第一基层
162及第二基层164的总厚度H1的四分之一,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关于反光片56的其他说明可直接参阅光反片16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0034] 请参阅图5,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反光片76的剖面图。反光片76与反光片36逻辑结构大致相同,故反光片76的部分元件符号沿用反光片36的元件符号,并且反光片76亦可用于背光模块中,其配置可参阅前述反光片16于背光模块1中的配置,不另赘述。反光片76与反光片36主要不同的处在于反光片76的第一表面微结构7622a及第二表面微结构7642a分别由一粗糙表面实现,故该多个空隙766则利用第一表面微结构7622a与第二表面微结构7642a接触形成于第一表面3622及第二表面3642间。反光片76的反射机制与反光片36实质相同,不另赘述。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反光片76的第一基层362与反光片56的第一基层162实质相同,关于反光片76的第一基层362的其他说明请直接参阅前述反光片56的第一基层162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另外,关于反光片76的其他说明请直接参阅前述反光片36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