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316961.4

文献号 : CN1028468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鹏于法敖江志娟刘君华王军

申请人 : 杨高林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当归10~20份,红花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20份,远志10~20份,谷精草10~20份,全蝎10~15份,黄芪10~20份,细辛10~20份,钩藤10~20份,白僵蚕10~20份,白芍10~20份,白术10~20份,地龙10~20份,生地10~20份,石决明10~20份,夏枯草10~20份,柴胡10~20份。本发明具有平肝止痛、补中益气和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化瘀通络,活血行气止痛、散结止痛的功效,且靶向性强、迅速缓解头痛,眼睛疼痛,眉棱骨疼,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而且给药方便,适合大量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当归10~20份,红花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20份,远志10~20份,谷精草10~20份,全蝎10~15份,黄芪10~20份,细辛10~20份,钩藤10~20份,白僵蚕10~20份,白芍10~20份,白术10~20份,地龙10~20份,生地10~20份,石决明10~20份,夏枯草10~20份,柴胡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肝火上炎型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当归10~15份,红花10~15份,川芎10~15份,防风10~15份,远志10~15份,谷精草10~15份,全蝎10~15份,黄芪10~15份,细辛10~20份,钩藤10~20份,白僵蚕10~20份,白芍10~20份,白术10~20份,地龙10~20份,生地10~20份,石决明10~20份,夏枯草10~20份,柴胡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当归10~20份,红花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20份,远志10~20份,谷精草10~20份,全蝎10~15份,黄芪10~20份,细辛10~20份,钩藤10~15份,白僵蚕10~15份,白芍10~15份,白术10~15份,地龙10~15份,生地10~15份,石决明10~15份,夏枯草10~15份,柴胡10~1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蜜炼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a、取原料药加入乙醇提取2次,成浸膏状,为组分1;

b、药渣加水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c、将两种组分浸膏混合粉碎干燥,加蜂蜜搓成丸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取原料药加入重量份

5-10倍量的60-90%乙醇浸泡1-2小时,提取2次;加热提取1-2小时,浓缩至浸膏状,成为组分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药渣加水提取两次,每次

0.5-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为80℃时相对密度1.38的浸膏,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0分钟~45分钟,提取活性成分,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成浸膏状,作为组分2。

7.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 其制备方法包括:a.将全蝎放入乙醇中热提2次;

b.将所述其余原料药在乙醇中热提2次;

c.将两次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浸膏;

d.将稠膏在干燥室于60℃以下干燥,得药块;

e.将药块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得醇提细粉;装入胶囊。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和步骤b中,取所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每次1~2小时,将滤液合并,得药液;将提取液静置。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将合并后2次的提取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先回收乙醇,再减压至

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60℃-70℃的浸膏。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或糖浆剂。

说明书 :

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眶上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但是此病文献报道甚少,中医学对该病亦无明确病名。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眶上神经痛引发的眶周、球周疼痛往往顽固,遇诱因(情绪波动、疲劳等)症状加重。临床上往往采用西药B族维生素及血管扩张剂,或能量合剂治疗,病情多难以控制。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不少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疼痛、灼痛、隐痛、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但眼球及其附属器无器质性病变,临床通常将此类疾患确诊为眶上神经痛。
[0003] 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支,较表浅。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布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但眼球及其附属器无器质性病变,为眼科常见病。病发时头疼欲裂,眼珠似乎也要崩裂出眼眶,疼痛难忍。在工作过度疲劳或是心情压抑而诱发或加重,发作时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燥等症状,其头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史。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性质有跳痛、刺痛、刀割样痛、搏动样痛、胀痛等,重者头痛如劈。大部分患者伴有头昏、失眠、心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双眼抽痛、流泪、视力模糊。有的患者数日或数月发作1次,有的1日发作2~3次,甚则痛不间断。
[0004] 眶上神经痛起病多急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也可在持续痛时伴阵发性加剧。查体可见眶上神经出口处眶上切迹有压痛、眶上神经分布区(前额部)呈片状痛觉过敏或减退。
[0005] 眶上神经痛与吹风受凉、感冒、外伤等因素有关。因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支,较表浅,故易受累。起病多急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也可在持续痛时伴阵发性加剧。查体可见眶上神经出口处眶上切迹有压痛、眶上神经分布区(前额部)呈片状痛觉过敏或减退。
[0006] 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部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中医称“眉棱骨痛”。该病多与以下因素有关:1.外伤。2.副鼻窦炎。3.神经衰弱、屈光不正。4.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时轻时重,常伴眼珠胀痛,并有不耐久视,畏光,喜闭目,以及阅读后和夜间加重。查体可见眶上神经出口处眶上切迹有压痛,眶上神经分部区呈片状痛觉过敏或减退。所以一定要仔细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大多数做诱发电位或头颅CT及核磁共振。
[0007] 针对眶上神经痛的治疗,目前,大多采用止痛类或抗抑郁类的以对症治疗为主的西药,或采用包括电针灸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经络导平治疗以及按摩推拿治疗等在内的“综合物理疗法”。采用西药治疗,其治标不治本,病情虽可缓解,但是还经常反复发作,甚至还会出现服用止痛类药物在瘾的后遗现象。采用“综合物理治疗”,其疗程长、疗法总体效果不大显著。眶上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对此病文献报道甚少,中医学对该病亦无明确病名。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眶上神经痛引发的眶周、球周疼痛往往顽固,遇诱因(情绪波动、疲劳等)症状加重。临床上往往采用西药B族维生素及血管扩张剂,或能量合剂治疗,病情多难以控制。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没有专门的治疗的中药问世,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经验方。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目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药物尚存在许多不足,如西医治疗仍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疗效不确切,且不易坚持,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没有专门的治疗的中药问世,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经验方,药味较多,且均采用煎剂口服,还没有中药注射剂型,对于口服剂型来讲,较多不便,不仅机体对药物吸收缓慢,而且使用也不方便。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当归10~20份,红花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20份,远志10~20份,谷精草10~20份,全蝎10~15份,黄芪
10~20份,细辛10~20份,钩藤10~20份,白僵蚕10~20份,白芍10~20份,白术
10~20份,地龙10~20份,生地10~20份,石决明10~20份,夏枯草10~20份,柴胡
10~20份。
[0010] 所述治疗肝火上炎型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当归10~15份,红花10~15份,川芎10~15份,防风10~15份,远志10~15份,谷精草10~15份,全蝎10~15份,黄芪10~15份,细辛10~20份,钩藤
10~20份,白僵蚕10~20份,白芍10~20份,白术10~20份,地龙10~20份,生地
10~20份,石决明10~20份,夏枯草10~20份,柴胡10~20份。
[0011] 所述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为:当归10~20份,红花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20份,远志10~20份,谷精草10~20份,全蝎10~15份,黄芪10~20份,细辛10~20份,钩藤10~15份,白僵蚕10~15份,白芍10~15份,白术10~15份,地龙10~15份,生地10~15份,石决明10~15份,夏枯草10~15份,柴胡10~15份。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3] a、取原料药加入乙醇提取2次,成浸膏状,为组分1;
[0014] b、药渣加水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0015] c、将两种组分浸膏混合粉碎干燥,加蜂蜜搓成丸剂。。
[0016] 所述步骤a中,可以取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60-90%乙醇浸泡1-2小时,提取2次;加热提取1-2小时,浓缩至浸膏状,成为组分1。
[0017] 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药渣加水提取两次,每次0.5-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1.38(80℃)的浸膏,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0分钟~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成浸膏状,作为组分2。
[001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9] a.将全蝎放入乙醇中热提2次。
[0020] b.将所述其余组份药材在乙醇中热提2次。
[0021] c.将两次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浸膏;
[0022] d.将稠膏在干燥室于60℃以下干燥,得药块;
[0023] e.将药块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得醇提细粉;装入胶囊。
[0024] 所述步骤a和步骤b中,可以取所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每次1~2小时,将滤液合并,得药液;将提取液静置。
[0025] 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将合并后2次的提取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先回收乙醇,再减压至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60℃-70℃的浸膏。
[002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剂型,其药物剂型包括: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硬膏剂、糖浆剂和针粉剂。
[0027] 本发明具有平肝止痛、息风、补中益气和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化瘀通络,活血行气止痛、散结止痛的功效,且靶向性强、迅速缓解头痛,眼睛疼痛,眉棱骨疼,最快时间消除疼痛,缓解病患痛苦;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而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且原材料便宜,制备方法简单,可大量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中药治疗能标本兼治,安全、有效,治疗费用较低。本发明使用方便,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能创造较好的社会价值及经济利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病以风邪阻络、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因眼位居高,易受风扰,风邪侵袭,阻滞眼络,气血壅滞,运行受阻,则生疼痛。并且肝脉连目系,肝气通于目,若肝气怫郁失其疏泄,则气机失调,血运失常,目失所养亦发疼痛,久郁则化热化火。根据以上病机,治法宜疏风止痛、疏肝调气为主,佐以清热泻火之品。
[0029] 中医认为,头痛乃内结风寒,阻滞经脉,气滞血瘀,直犯清空,血虚经脉失养,治法则以祛风散寒,化瘀通络,活血行气止痛为主。因此,当以运用中医中药理论进行辩证施治,标本兼治。祖国医学认头痛属头风、偏头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头风多由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或浊邪上犯,清窍失养,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头部疼痛部位多在一侧颞、额、眶,或波及双颞、头顶等区域,为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用药多从肝入手。治疗宜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中医认为,头痛乃内结风寒,阻滞经脉,气滞血瘀,直犯清空,血虚经脉失养,治法则以祛风散寒,化瘀通络,活血行气止痛为主。因此,当以运用中医中药理论进行辩证施治,标本兼治。
[0030] 头痛、眩晕、头晕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许多疾病均能引起头痛或眩晕、头晕,如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颅脑外伤、美尼尔氏病、前庭疾患以及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引起的眩晕、头晕,眩晕并常有耳鸣、听力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时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出治疗上述症状的药物将给很多患者带来巨大的福音。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行于头面,督脉直接与脑府相联系,因此,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多属内伤头痛,其发病多因肝郁化火,上扰清阳,经络痹阻不通,发为头痛,邪瘀日久,瘀血阻络,气血逆乱,致本病迁延难愈。“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在治疗上应以通络止痛为大法。调整交感神经的功能,使血管舒缩功能恢复正常,解除分支动脉痉挛,使局部组织血液供应恢复正常,微循环获得改善,从而疏通经络,使其“通而不痛”。
[0031] 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利水退肿;柴胡疏肝益肾,保肝护肝;石决明、夏枯草明目清火,疏肝;当归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生地黄温经通阳;诸药合用,共奏补脾养心、行气利水、活血化瘀之功。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含葡萄糖醛酸、胆碱等,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加强心肌收缩性,提高心输出量,同时可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酸,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红花可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川芎,能镇静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冠脉循环;全蝎能疏通血脉,缓解头风,防风是解表发汗的良药;川芎、白芍、红花均为活血祛痰之品,以达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作用。方中地龙活血化瘀通络;黄芪、益气行血;全蝎温通阳气,以加强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僵蚕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黄芪的提取物具有强心作用,能提高心排量和心脏指数,谷精草解毒,明目,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功效;远志安神、钩藤具有扩张血管、兴奋心脏的作用,诸药合用能大大缓解头痛、眼睛疼痛。
[0032] 黄芪以补虚为主,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黄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可升阳补气,《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活血生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皂甙及α-酪氨酸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黄芪还能提高心肌细胞抗缺氧“再给氧”损伤的能力,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维持心肌细胞搏动功能,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保护细胞超微结构,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增强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现代研究发现:黄芪甙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与黄芪生药中钙离子浓度无关;
并证实黄芪甙Ⅳ是其有效成分,其可以使心肌细胞中cAMP升高,激活依赖ATP的蛋白激酶,使钙通道蛋白磷酸化,钙离子内流增加;同时细胞内cAMP升高,促进肌浆网钙离子释放,从而使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藕联加强。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
[0033] 白芍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益女子血。《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
[0034] 细辛味辛,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药性论》载: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细辛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作用。离体实验表明,细辛挥发油对兔、脉鼠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并能增加冠脉流量。对犬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细辛能提高其平均动脉压、左室压峰值和冠状血窦流量等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多巴胺相似,但其不加快心率。
[0035] 川芎入肝、脾、三焦三经。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纲目》载:"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川芎嗪解除血管平滑肌(主动脉条)痉挛(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还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结扎冠脉引起的心肌梗死病变程度。
[0036] 白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黚,男子阴疡病。《别录》: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
[0037] 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
[0038] 谷精草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 ianum Koern.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谷精草辛、甘,平。归肝、肺经。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睛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白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摘录自《中国药典》。主治:1、脑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钱、地在三钱、乳香一钱,共研为末。每用半钱,烧烟筒中,熏鼻。偏正头痛。用谷精草,研为末,加白面糊调匀搜摊纸上贴痛处,干了变换。又方:用谷精草末、铜绿各一钱,硝石半分,混匀,随头痛的左、右边,吸入左右鼻孔中。
[0039]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
[0040] 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
[0041] 红花性温,味辛。功能主治应用于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
[0042]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ex Havil.[Nauclea rhynchophylla Miq.]的带钩枝条,以带钩的茎枝入药。春,秋季采收,除去叶片,切断,晒干。性凉,味甘。功能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压症。《纲目》载其:“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经试验证明其有良好的镇静作用,钩藤煎剂0.1克/公斤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明显的催眠作用。
[0043] 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应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本草正》: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
[0044]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与主治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是疏肝养气的良药。
[0045] 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0046] 决明子苦甘,微寒,无毒。《本草正》载其: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通便。用于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结。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末涂,消肿毒,贴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洪;作枕,治头风,决明胜黑豆"。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载决明子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湖南药物志》载其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痨、胸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组织编写的《中华本草》,述其应用较为广泛,载曰:"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泪多、青盲、雀目、头痛头晕、视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外治肿毒、癣疾"。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还含甾体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等,还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镍、钴、钼等。所含大黄素、大黄酸对人体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作用。决明子素具有a-羟基,可与金属素合成络合物,对金属元素吸收有很大影响。现代临床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收效满意,决明子水煎或制成片剂服用。民间常用决明子炒黄末,代茶饮,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保健功能。
[0047] 夏枯草微苦,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本品配以白芷、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石决明、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瘰历结核。《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
[0048] 生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能促进凝血、升高外周白细胞;能强心、利尿、升高血压;能保护肝脏,降低血糖;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辐射损伤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0049]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全蝎提取液对小鼠肿瘤实验中,应0.2ml(相当生药0.04g/只),隔大皮下给药连续5天后,在用药第11天和停药8天时,对细胞肉瘤(SRS)实体瘤的抑制率为38.8%和55.5%;对MA一737乳腺癌,每天给药共12次后,抑制率为51.8%,停药8天时为30.4%。对SRS腹水型带瘤子鼠的生存率较对照组延长12.5%-20.7%。结果表明对带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全蝎提物体外培养的Heal细胞全部死亡脱壁。对LA一795肺腺癌带瘤小鼠生存时间延长29.2%。东亚蚶蝎尾灌胃,预防给药组S180肉瘤抑制率为45%,治疗给药组S180肉瘤抑制率为47.6%,表明其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0050] 本发明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将原料药当归1000g,红花1000g,川芎1000g,防风1000g,远志1000g,谷精草1000g,全蝎500g,黄芪1000g,细辛1000g,钩藤1000g,白僵蚕
1000g,白芍1000g,白术1000g,地龙1000g,生地1000g,石决明1000g,夏枯草1000g,柴胡
1000g。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120目筛,使能通过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b混合后调入淀粉制成片剂。
[0051] 本发明蜜炼丸剂的制作过程为:取原料药原料药当归1000g,红花1000g,川芎1000g,防风1000g,远志1000g,谷精草1000g,全蝎700g,黄芪1000g,细辛1000g,钩藤
1000g,白僵蚕1000g,白芍1000g,白术1000g,地龙1000g,生地1000g,石决明1000g,夏枯草1000g,柴胡1000g加入5-10倍量的60-90%乙醇浸泡1-2小时,提取2次;加热提取1-2小时,浓缩至浸膏状,成为组分1;药渣加水提取两次,每次0.5-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1.38(80℃)的浸膏,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
30分钟~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成浸膏状,作为组分2;将两种组分浸膏混合粉碎干燥,加蜂蜜搓成丸剂。。
[0052]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全蝎1000g放入乙醇中热提2次,再将所述其余组份药材当归1500g,红花1500g,川芎1500g,防风1500g,远志1500g,谷精草1500g,黄芪1500g,细辛1500g,钩藤1500g,白僵蚕1500g,白芍1500g,白术1500g,地龙1500g,生地1500g,石决明1500g,夏枯草1500g,柴胡1500g在乙醇中热提2次,取所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每次1~2小时,将滤液合并,得药液;将提取液静置;将两次提取液合并,将合并后2次的提取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先回收乙醇,再减压至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60℃-70℃的浸膏;
将稠膏在干燥室于60℃以下干燥,得药块;将药块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得醇提细粉;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每粒胶囊装0.4g。可以每12粒为一板。
[0053] 本发明口服液剂的制作过程为:取当归1500g,红花1500g,川芎1500g,防风1500g,远志1500g,谷精草1500g,黄芪1500g,全蝎1000g,细辛1500g,钩藤1500g,白僵蚕
1500g,白芍1500g,白术1500g,地龙1500g,生地1500g,石决明1500g,夏枯草1500g,柴胡
1500g,拣选,用水洗涤,干燥,制成净药材备用;取各味净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一次6~10倍量水,浸泡,煎煮,滤过,第二次加3~7倍量水,煎煮,滤过,第三次加2~6倍量水,煎煮,滤过,废弃药渣,合并滤液,减压蒸发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70℃时1.10~1.15的浸膏,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60~70℃时1.15~1.18浓缩液;将细辛1500g、羌活1500g与防风1500g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将细辛、羌活与防风结晶物放入浓缩液里,浓缩液用CO 60灭菌,辐照剂量8k,加入糊精,然后真空冷冻,加入药用辅料(例如糖浆)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口服液制剂。
[0054] 本发明散剂的制备方法:取原料药全蝎1000g,当归1500g,红花1500g,川芎1500g,防风1500g,远志1500g,谷精草1500g,黄芪1500g,全蝎1000g,细辛1500g,钩藤
1500g,白僵蚕1500g,白芍1500g,白术1500g,地龙1500g,生地1500g,石决明1500g,夏枯草1500g,柴胡1500g加入水提取2次,加热提取1-2小时,浓缩至浸膏状,成为组分1,然后把药渣加60-90%乙醇浸泡1-2小时,提取两次,每次0.5-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
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1.38(80℃)的浸膏,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0分钟~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成浸膏状,作为组分2;将两种组分浸膏混合粉碎成散剂。
[0055] 毒理学实验:
[0056] 1、急性毒性试验
[0057]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胶囊剂,在488.8g生药/kg剂量下,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胶囊剂的最大给药量为488.8g生药/kg/d(LD 50>488.8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0.1g生药/kg/d;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4888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0058] 2、长期毒性试验
[0059] 选用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18.0、6.0、2.0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丸剂,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高、中、低三个剂量(18.0、6.0、2.0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
[0060] 3、动物局部刺激试验:
[0061] 本发明片剂的豚鼠皮肤过敏试验和片剂对大鼠直肠用药刺激性试验。
[0062] 结果表明:皮肤过敏试验,高剂量组0.8g(药粉)/kg、低剂量组0.1g(药粉)/kg,分别相当于拟临床人用量[0.04g(药粉)/kg]的20倍、2.5倍,经皮肤给药,均未见动物产生变态反应;直肠用药刺激性试验高剂量组5.0g(药粉)/kg,低剂量组3.2g(药粉)/kg,分别相当于拟临床人用量的125、80倍,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直肠粘膜均无充血、水肿等现象,病理组织学检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未见出现明显的刺激性反应,每组留存的部分动物其全身状况,体重、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及四肢活动等,均无明显异常反应。
[0063] 药理学实验:
[0064] 1、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实验1)
[0065] 1.1材料:雌性小白鼠,昆明种小白鼠,山东大学生物系提供,体重16~20g。器材:恒温水浴箱、秒表、温度计、量筒、烧杯。药物:本发明胶囊配成的混悬液(高浓度2.7g/ml、中浓度1.35g/ml、低浓度0.675g/ml),芬必得(0.007g/ml,),生理盐水。
[0066] 1.2实验方法
[0067] 将恒温水浴箱的水浴槽加满水,加热,调节水温为(60±0.5)℃,并预热10min,每次放1只小鼠到热板上,同时开始计时,记录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选择30s以内舔后足的小鼠做后面实验。将合格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测定各组的基础痛阈(s)并记录。给药3d,空白组灌生理盐水15ml/kg,阳性对照组灌芬必得0.0105g/kg,本品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本品40.50g/kg,20.25g/kg,10.12g/kg。第5天给药后,测量15min和30min后的痛阈值。超过60s仍不舔后足的记60s。
[0068] 2.1.3试验结果
[0069] 表1本发明胶囊剂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X±s)
[0070]
[007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0072] 2、对小鼠电刺激法镇痛实验(实验2)
[0073] 2.1实验动物:ICR小鼠,体重20-22g,由山东大学生物系提供。
[0074] 2.2实验药物:芬必得;本发明制剂(以胶囊剂为主)。
[0075] 2.3实验方法:取健康小鼠,称重,放入小鼠固定器。用75%酒精擦洗鼠尾,涂以导电胶,量刺激电极于小鼠尾部。电极板涂5%盐水,用药理生理多用仪进行方波电刺激(电压10V,频率1Hz,波宽10ms)。连续电刺激三次(每次间隔5min),三次皆有嘶叫反应者为合格小鼠。实验分组,取合格小鼠(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组,每组10只小鼠。按各组剂量给小鼠im给药,给药量为60mg/kg,给药后60min,重复电刺激小鼠,连续两次刺激不嘶叫者,为镇痛药有效,计算镇痛率(镇痛鼠数/每组鼠数X100%),实验结果见表2.[0076] 表2不同制剂对小鼠电刺激法镇痛实验结论:
[0077]
[0078]
[0079] 本发明胶囊剂具有提高小白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0080] 3、对大鼠三叉神经痛的作用(实验3)
[0081] 3.1实验动物:Wistar大鼠,体重200-220g,由山东大学生物系提供。
[0082] 3.2实验药物:天麻素液(云南省昆明制药集团);本发明制剂(以片剂为主)[0083] 3.3实验方法:取大鼠,雌雄均可,随机分组,每组10只,按各组剂量给大鼠灌胃给药,给药量10mg/kg,给药后60min,乙醚麻醉,腹位固定,头颈部剪毛,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枕骨及第一颈椎间的硬脑膜,以微量进样器取新配制的青霉素G钾3ul,在大鼠的脑闩左下1-2mm,第一颈椎棘突左上方约1mm处,相当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部缓慢注入,缝合切口,置笼内观察。以大鼠尖叫、甩头及左后肢快速抓同侧面部的次数之和为总发作次数。以注药完毕到出现第一次反应的时间为潜伏期,持续三分钟实验终止;三分钟内无此反应为自发反应阴性,有此反应为自发反应阳性。实验结果,见表3:
[0084] 表3不同制剂对大鼠三叉神经痛的作用
[0085]
[0086] 4、小鼠扭体法(实验4)
[0087] 4.1实验材料:选取体重20±2g,基础痛阈在5~15秒的小白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生理盐水灌胃,第二组0.25%芬必得灌胃,第三组本品混悬液灌胃,每日三次,连续三天,末次给药30min
[0088] 4.2试验方法:腹腔注射0.6%醋酸0.1/10g,15min后开始观察扭体次数,以后肢伸展,腹部紧贴笼底,腹肌间歇收缩,躯体扭转为指标,统计10min内扭体次数。结果见表4。
[0089] 表2扭体实验结果(X±s)
[0090]
[0091]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P<0.05,**P<0.01
[0092] 临床实验:
[0093] 1资料和方法
[0094] 1.1临床资料
[0095] 81例患者均经中医内科检查并确诊。检查项目:体格检查无循环系统异常。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矫正视力、眼底、眼压,必要时做颅CT、脑电图、颈椎X线片。注意与颅内疾患、颈椎病作鉴别和除外副鼻窦疾患其中男28例,女53例;年龄16~55岁;病程2个月~13年,其中半年以内者41例,1~5年者27例,6~10年者8例,10年以上者5
例。
[0096] 2治疗方法
[0097] 基本方剂:当归10g,红花15g,川芎10g,防风10g,远志10g,谷精草15g,全蝎10g,黄芪10g,细辛10g,钩藤15g,白僵蚕10g,白芍10g,白术15g,地龙10g,生地10g,石决明15g,夏枯草10g,柴胡15g。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停药7~10日内有症状者再服用1疗程。服药期间不加服任何西药。
[0098] 3疗效观察
[0099] 3.1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眶周、球周疼痛消失,无眶上切迹压痛。显效:自觉眶周、球周疼痛消失,但压迫眶上切迹处仍有压痛。有效:遇诱因后出现疼痛但症状较轻。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变。
[0100] 3.2治疗结果:第一疗程治疗81例,显效37例,有效3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12%。接受第二疗程治疗30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0101] 具体实施例1:林某,女,32岁,文员。自述从小脾气不好,爱生气,肝火较旺。婚后与丈夫经常拌嘴。10来年每次生气后头痛,双眼球周、眶周隐痛、灼痛。经各大医院行颅CT、颈椎X线片、眼部检查均无异常,来本院眼科就诊。在除外副鼻窦病变的基础上,查眶上神经切迹处有明显压痛,确诊为眶上神经痛(肝火上炎型)。服用当归15g,红花10g,川芎10g,防风10g,远志10g,谷精草15g,全蝎10g,黄芪10g,细辛10g,钩藤15g,白僵蚕10g,白芍10g,白术15g,地龙10g,生地10g,石决明10g,夏枯草10g,柴胡15g。服用上述中药7剂,疼痛明显减轻,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0102] 具体实施例2:贾某,男,37岁,作家,爱喝酒,经常熬夜,自述经常头疼眼睛疼,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左右交替疼痛,以右侧为甚,呈持续性抽痛,遇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呈阵发性加剧,经各大医院行颅CT、颈椎X线片、眼部检查均无异常;近1周来,头痛发作频繁,痛势加剧,诊断为:眶上神经痛。经服颅痛定、镇脑宁等药物疗效不佳。证属,肝火上炎,外邪侵袭,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治宜祛风活络,化瘀止痛。方用:当归10g,红花10g,川芎10g,防风10g,远志10g,谷精草15g,全蝎11g,黄芪10g,细辛10g,钩藤15g,白僵蚕10g,白芍10g,白术15g,地龙15g,生地15g,石决明10g,夏枯草10g,柴胡10g。制成丸剂,依上述方法,采用中药治疗10天后症状明显减轻,20天后眼睛疼,眉棱骨痛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坚持到第50天,诸证消失。随诊1年未复发。
[0103] 具体实施例3:龚某,女,41岁,教师。爱上火,脾气大,并且自述经常失眠。左侧偏头痛10年余,经常用手按着头痛部位,伴恶心、纳差,往往睡中被头痛惊醒,每次头痛发作不能坚持工作,自述眼球要爆裂,双眼球周、眶周隐痛、灼痛。血压120/80mmHg,脉象沉细,舌质暗,舌苔白,眼底检查正常,经各大医院行颅CT、颈椎X线片、眼部检查均无异常,来本院眼科就诊。诊为眶上神经痛,方用:当归10g,红花15g,川芎10g,防风10g,远志10g,谷精草15g,全蝎12g,黄芪10g,细辛10g,钩藤10g,白僵蚕10g,白芍10g,白术15g,地龙15g,生地15g,石决明10g,夏枯草15g,柴胡15g。服7剂后头痛基本消失。10天后复作,接着服用10剂,眼睛疼,眉棱骨疼缓解,又隔日服药1剂,连服1个月停药,痊愈,随访1年未发作。
[0104] 具体实施例4:冯某,男,31岁,证券公司高层,就诊时自述患头痛已有3年余,每逢生气,睡眠不好,失眠,头一侧痛甚,或左或右,呈跳痛、掣痛,经年不愈,检查:其神志清醒,眼底正常,舌苔薄白,脉弦或紧,诊断为眶上神经痛。证属肝火上炎,外邪侵袭,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治宜祛风活络,化瘀止痛采用本发明方剂:当归10g,红花10g,川芎10g,防风10g,远志15g,谷精草15g,全蝎10g,黄芪10g,细辛10g,钩藤10g,白僵蚕10g,白芍10g,白术10g,地龙15g,生地15g,石决明15g,夏枯草15g,柴胡15g。服用7天后,头痛、眼睛疼,眉棱骨痛症状有所改善,继而服用15天,头痛症状明显减轻,继服至30天,头痛全无,痊愈,